Ⅰ 100米怎麼跑進11秒
本人是校田徑隊隊員,對於跑100的方法主要就是看身體素質,如果身體素質很好的話,就可以多練練200和400,不求多快只要用盡力就行。(我們教練說跑100就先連200,200跑起來了100自然就能跟快了)主要跑200,400隻是配合性的練練)在就是練習變速跑了。蹲杠鈴什麼的力量訓練到是用不上,主要是下肢的訓練。前30米起步,中間20米調整,最後五十米狂奔。當然你也可以去掉中間20米的調整,直接沖刺,但是一定要有30米的起步過程
Ⅱ 100米短跑如何訓練
先說一下動作吧;
聽到發令後,迅速用力蹬地,雙臂屈肘,前後、有力、迅速的擺動。前30米左右為起跑加速階段。這時步幅要小,後蹬要快而強。身體要保持較大的前傾度。
30米後身體基本直立,進入途中跑階段。途中跑是百米沖刺中距離最長,速度最快的階段。這時,兩臂有力的前後擺臂,前腿抬至水平位置,而後迅速下壓,前腳掌著地後扒,當腳的著地點運動至身體重心投影點後轉為後蹬。後蹬完成後折疊小腿,越緊越好,然後前提大腿,進行下一次邁步。在途中跑階段,步幅開闊,頻率快。
80米以後進入沖刺跑階段。這時,加大擺臂幅度和力度,加大後蹬力度和速度。重心前移。在終點線前3米左右時,上體迅速下壓,重心迅速前移,用胸口或肩膀撞線。撞線技術在普通比賽,沒有電子計時時沒什麼用。
針對性的練習方法:
起跑加速:最好的是做斜坡沖刺*8組【前百米飛人鮑威爾就是這么練的】
下面的也不錯
快頻率推牆提腿後蹬*6組*20/組 身體與地面夾角45度
俯撐快頻提腿後蹬*4*30
30米計時起跑*8組
途中跑:下坡跑、順風跑、牽引跑、中上速放鬆大步跑跑【體會途中跑動作】
後蹬跑、車輪跑 以上練習都是*4*150米
負沙袋快速折疊小腿*4組*50
沖刺跑:負重半蹲跳*4組*10
單足跳*每條腿4組*30米【用前腳掌跳】
另外,多練手持沙袋擺臂非常重要4組*每組60下
每個星期要有2次專項【100米】練習。每次3組,每組3次
Ⅲ 100米如何跑進10秒
你好! 加強速度耐力的訓練,可以多跑120米跑,可以有效提高你的後程加速和保持速度的能力。 起跑姿勢--蹲距式 跑姿勢--前20米身體有前傾逐漸轉為正直。 短跑項目是屬於極限強度工作項目。生理學、生物化學的理論認為極限強度工作屬於由無氧代謝方式供給能量。短跑技術要求人的軀干稍前傾,但不能低頭彎腰。兩臂應彎曲在體側做前後擺動。由此可見,短跑技術要求特別高,是一項要求全身配合,反應快,靈活性高,強度大的激烈運動項目。我在平時的訓練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發展爆發力練習 爆發力由兩個有機組成部分確定,即速度與力量。因此,可採用以下練習方法:1、跳深;、2、縱跳;3、負重縱跳;4、負重蹲跳起;5、負重深蹲;6、負重弓箭步交換跳。 二、柔韌的練習 柔韌素質是指人的各個關節活動的幅度,肌肉韌帶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運動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於增大運動員的步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訓練中通常採用以下方法:1、體前屈練習;2、把桿拉腿;3、縱、橫臂叉;4、肋木體前後快速屈伸;5、踢腿(正、側面以及外擺內合四個方面),盤腿坐膝等;6、快速的蹲立練習。 三、動作速度的訓練 這個環節是短跑訓練的關鍵,我通常採用的方法是輔助練習法、重復法、比賽法和游戲法。其中比賽法是進行速度訓練經常使用的方法,由於速度練習時間短,經常使用比賽法,能使運動員情緒高漲,表現出最大速度。和比賽法作用一樣,可以激發運動員高漲的情緒,同時,由於游戲過程中能引起各種動作變化,還可以防止因經常安排表現最大速度的練習而引起的「速度障礙」的形式。 星期一,四,1、跳深;15組*10次 星期二、負重弓箭步交換跳10組*30次 星期三,30米沖刺-60米沖刺-80米沖刺,10組,關鍵在於提高步頻,下坡路跑提高成績效果顯著 星期五,柔韌的練習、踢腿10組*30次,負重縱跳10組*15次 星期六,負重深蹲15組*10次;30米沖刺-60米沖刺-100米沖刺全程6組 星期日 積極性的休息:比如打球等 每次訓練准備活動和放鬆活動不可少。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顯然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90~95%的強度進行20~60m跑,每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鍾,進行2~3組,這將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同時,改變短跑的起跑姿勢,採取站立式、轉身式和行進間起跑,這也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上面這種提高速度的訓練,應在質量良好的,即平坦、乾燥、硬度適中的道面上進行。溫暖的天氣將有利於提高這種訓練的效率。冷天氣不利於這種訓練,但在完成適當的准備活動後也可以進行。 發展步頻:最佳時期11——13歲。側重於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 訓練手段:[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聯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調進行。 發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跑時的後蹬力量 ,後蹬角度,擺動力量,擺¨速度,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等。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發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時間也空間的節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各種球類運動;(1)雙手推滾球→接著起跑追趕滾動球的練習 (2)雙手向前上拋出球→接著跑出追趕並接住球的練習 2?各種游戲性質的反應練習; 3?發令或聽信號(口令、掌聲等)的蹬起跑器的練習; 半蹲踞式姿勢,聽到槍聲迅速向上跳起並觸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時間5~10~20秒; 5?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時間5~10秒; 6?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 7?快速後蹬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9?快速單足跑,完成距離30~60米(計時、計步)。 10 直立姿勢開始,逐漸各前傾斜接著快速跑出。 11 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練習,距離40—50米 另外在提幾點建議: 首先,比賽前《從今天到賽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賽前三天開始多吃高塘食物,比賽當天吃飯八成飽,要好消化,比賽前30 --40分鍾可以飲200ML葡萄糖水濃度40%。另外吃三片維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認真做好運動前的准備活動。田徑運動很容易造成肌肉、關節和韌帶損傷,尤其下肢受傷的機會更多。防止的唯一辦法是賽前的准備活動。准備活動越充分越不容易受傷。可在慢跑的基礎上對肩關節、肘關節、背腰肌肉、腿膝踝關節等部位進行活動,強化肌肉韌帶的力量,提高機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從而防止受傷,就可提高運動成績。 4、運動或比賽前,學生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體力的積蓄,賽前應控制過多的飲食和飲水,更不得飲酒。 5、運動或比賽後,應做好放鬆活動,以盡快恢復體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對身體各部分進行放鬆性的抖動、拍打,雙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等全身發熱時才脫外衣,跑結束後應立即披上外衣,以防傷風感冒。長跑時所穿的鞋襪應柔軟和腳, 要有信心拿第一啊!,
Ⅳ 100米短跑訓練方法
100米短跑訓練方法
短跑是一項以無氧供能方式為主的速度力量性項目,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100米短跑訓練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力量訓練
短跑運動是一項要求力量水平較高的周期性速度力量項目。例如,起跑、起跑後的積極加速跑瞬間需要強大的爆發力和起動力。這種能力來自肌肉用力的協調性、收縮速度以及肌肉的最大力量。有關研究表明,短跑運動員在積極加速階段,下肢伸肌的蹬伸力達到460~800公斤。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肌肉所表現出來的最大力量、最快收縮速度、力量耐力直接影響著運動成績。在短跑力量訓練中,必須處理好伸肌與屈肌的協調關系以及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復次數與組數、組間休息時間的關系。
1、器械和杠鈴練習
1-1、全身爆發力的練習
挺舉(70%~80%,4~6組×5~7次)。抓舉(60%~80%,4~6組×5~7次)。高翻(70%~90%,4~6組×6~8次)。連續快挺(50%~70%,4~6組×8~10次)等。
1-2、發展腿部肌肉力量的練習
負重提踵(70%~80%,4~6組×6~8次)。深蹲(80%~95%,4~6組×3~5次)。半蹲跳(60%~70%,4~6組×8~10次)。拖重物跑(40%,4~6組×15~20次)。墊上俯卧屈小腿(彈性帶4組×30~50次/單腿)。墊上仰卧屈大腿(彈性帶4組×30~50次/單腿)等。
1-3、發展軀干肌肉力量的練習
負重仰卧起(40%,2~4組×5~10次)。負重俯卧挺身(40%~50%,3~4組×10~15次)。負重體前屈、體側屈、體轉(30%~40%,4~6組×10~15次)等。
1-4、發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練習
持啞鈴擺臂(3~4組×50~100次)。俯卧撐(3~4組×30~50次)。拉力器練習(3~4組×8~10次)。杠鈴卧推(4組×10~15次)。杠鈴平推(4組×10~15次)等。
2、跳躍練習
跳躍練習不但能夠提高運動員的快速肌肉力量、力量耐力、人體抗阻力能力,而且其動作的用力特點、肌肉的工作方式、動作結構與短跑的`技術非常相似,所以跳躍練習還能直接影響跑的步頻和步幅結構。
短跑運動員的跳躍練習主要分為「短跳」和「長跳」兩類,「短跳」以發展肌肉的速度力量和爆發力為主,「長跳」以發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為主。
2-1、「短跳」練習方法
立定1~3~5~10級跳。立定三級跳。立定單足跳3~5~10級跳。跳躍欄架5~7~10欄。多級跳深練習。30米單足跳(計時、計步)。30米跨步跳(計時、計步)。
2-2、「長跳」練習方法
50~100~150~200米跨步跳(計時、計步)。50~100~150~200米後蹬跑(計時、計步)。40~50~60米單足跳。50~100~150~200米(單足跳+跨步跳)。
2-3、其他形式的跳躍練習
觸胸跳(4~6組×10次)。台階跳。沙背心的各種跳躍練習。
二、速度訓練
短跑速度分為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大類。
反應速度是運動員對外界刺激(聲、光、觸)快速應答的能力,即做出反應的潛伏時間。其主要由反射弧各環節器官系統的機能、神經反射通路的傳導速度所決定。反應速度除受遺傳因素影響外,也受外界刺激的強度、注意力集中的強度的影響。
動作速度是運動員快速完成動作的能力。
短跑的位移速度是指跑進時的水平速度,也稱絕對速度。
1、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各種球類運動,例如足、籃、排球等。
各種游戲性質的反應練習。
發令或聽信號(口令、掌聲等)的蹬起跑器的練習。
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時間5~10~20秒。
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時間5~10秒。
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
快速後蹬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快速跨步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快速單足跑,完成距離30~60米(計時、計步)。
2、發展位移速度的訓練方法
站立式起跑30~40~50~60~70~80~100米,以極限或次極限強度進行。
蹲踞式起跑30~40~50~60米,以極限強度進行。
行進間跑20~30~40~50米,以極限強度進行。
80~120米段落的加速跑,速度可控,逐漸加速到或接近最高速度。
30~60米段落的追逐跑。
加阻力跑:各種段落的負重跑、拖重物跑、上坡跑、逆風跑等。
加助力跑:各種段落的下坡跑、順風跑、牽引跑等在外力的幫助下提高跑速,克服「速度障礙」提高跑的步頻。
各種段落、形式的測驗跑、檢查跑等。
三、速度耐力訓練
1、一般耐力、速度耐力與短跑訓練的關系
一般耐力是指運動員有機體在長時間的中小強度運動中抗疲勞的能力。一般耐力訓練能使運動員增大吸氧量、改善運動員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它是運動員發展和提高其他素質、承受大負荷訓練和大負荷訓練後的恢復的基礎。
速度耐力是指人體保持較長時間快速運動的能力。對短跑運動員來說,速度耐力就是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是在盡可能長的距離和時間上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短跑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水平,是影響短跑專項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
2、速度耐力的訓練方法
速度耐力訓練應採用接近或超過專項距離的大強度間歇跑和反復跑的方法進行。
2-1、間歇跑
(1)長距離間歇跑:150~200~250~300~400米跑,重復次數2~3次為1組,進行2~3組,嚴格規定間歇時間。
(2)短距離間歇跑:60~80~100米跑,隨距離的增加強度逐漸降低(95%~85%之間)4次為1組,進行2~3組。
2-2、反復跑
(1)80~100~150~200~250~300米各段落的反復跑。
(2)各種形式的組合跑:如150~200~250~300~250~200~150米的階梯跑等,可根據情況選擇相應的距離。
2-3、變速跑
以各種距離的變速跑進行練習,可以對快跑段的量、強度提出一定的要求,尤以量為主,逐漸過渡到以強度為主。
Ⅳ 100米怎樣跑進11秒
系統的訓練加比賽的技巧
注意2點:
1 啟動要快,壓槍跑。
2到終點的時候不減速,沖出去10米再停。
跑步的時候腳尖用力,腳後跟可以不著地。
從起跑就要全力加速,要注意呼吸,100是短跑,本身就是無氧運動,最好是一口氣跑完
與短跑成績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步頻、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發力,以及肌肉、關節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還有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其中有三個因素與提高短跑成績最相關。
(一)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
運動員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是今後能否達到高水平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因為短跑是一項周期性的運動,全程要反復跑幾十步。一點微小的錯誤,反復出現,就變成了大問題。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夠加長5厘米,那麼,50步就可以贏得2.5米的優勢。因此,應花大力氣去改進技術。技術動作的規范合理主要表現在跑的動作結構上要更加符合運動生物力學的原理,使跑的技術更好地表現出節省化和效率化。具體在跑的技術形式上的表現是:跑的動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較小;上下肢動作配合協調,上肢擺臂積極有力,下肢蹬擺結合、以擺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線性好,並且全程有良好的節奏感等。總之,能夠使運動員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要領,我們在訓練中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專項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礎。幾乎所有的競技性體育項目都離不開基礎力量的訓練。在短跑運動的力量訓練中,教員 要把一次性力量練習(爆發力)和多次性力量練習(專項力量能力)有機地結合好。以往我們在力量訓練中,採用比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數少的絕對力量訓練。這種方法對爆發力的發展比較好。但在短跑運動中,我們更應該看重專項力量能力的發展。因為一般的力量訓練,重量次數不會超過10次。而根據項目的特點(短跑是一個周期性的運動項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們在短跑的訓練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續作用於肌肉的能力,也就是專項力量能力。具體到訓練的方法手段上可以採用的有:橡筋擺腿、負重高抬腿、100~2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過去的觀點一般都認為速度訓練是核心。但我認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終都需要緊緊抓住的核心。所謂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說的速度耐力是有區別的。具體到訓練手段來講,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強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強度來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點是重復次數不多,間歇時間較長,強度很大。而速度耐力是指強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點是重復次數較多,要求跑平均強度,間歇時間相對要短一些。有些運動員的後程能力不好,其結果是專項成績也不會很好,分析的結果是該運動員的步頻能力不好。但實際上很有可能該運動員50米以內的短程節奏很好,強度也很高。那麼,該運動員的絕對步頻應該是不錯的;只不過是相對的步頻不好,也就是說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夠好。如果該運動員通過針對性的系統訓練,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夠保持他原有的步頻和速度;那麼他的專項成績和全程的步頻指標也肯定就相應地上去了。
Ⅵ 怎麼跑100米進10秒
100米跑進10秒太難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最快也才跑過12秒左右,10秒以內都是專業運動都不太可能,想練100米,每天堅持訓練腿部的力量,在短跑中腿部的力量很重要,多做一些中橫跳、蛙跳之類的,還有每天堅持俯卧撐和仰卧起坐,這樣能使你全身的力量更好,關鍵是在於自己平常多鍛煉而且要堅持著哦
Ⅶ 100米怎樣訓練可以跑進10秒
首先需要天賦,100米跑進10秒的絕大多數都是黑人,其他人種寥寥無幾。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人類百米速度到達了11秒。醫學專家斷言由於肌纖維的限制人類百米的極限不可能跑進10秒。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一百米決賽上,美國的海因斯繼自己8個月前在薩克拉門托取得手動計時的9秒9的成績後,再次突破10秒大關,以9秒95破世界紀錄方式奪冠(從這一屆奧運會開始,100米改為電子計時,因此9秒95成為新的世界紀錄)。
世界上頂級的百米運動員平均身高在185左右。太高了會影響力量和柔韌性,當然博爾特是個例外。但是世界上頂級的百米運動員幾乎是西非黑人。黃種人身體素質和他們還是有差距,黃種人達到185也會影響速度。頂級的黃種人百米運動員平均身高不到180。蘇炳添的身高能跑這么快其實是正常的,張培萌就是個例外了,他有186。
Ⅷ 100米短跑技巧
1,保持良好的心態。100米比賽競爭十分激烈,因此選手們難免都會有緊張情緒,就看誰能調節好了。想調整好心態,就要把這次比賽當成平常的練習。以便心平氣和的去比賽,發揮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2,做好充分的熱身工作。比賽前熱身很重要,這點運動員們都知道。特別是像100米這樣更加激烈的比賽,如果不充分熱身,比賽時就很容易出現腿抽筋等症狀,到時只能仰天長嘆了。因此賽前練練高抬腿、做做熱身操等是很有必要的。
3,掌握好起跑技巧。100米跑的關鍵是起跑,起跑的快慢直接關繫到成績的好壞。起跑時,反應一定要快,從聽到發令槍響到大腦再到腳一定要配合好,必須要全神貫注。還要擺正起跑姿勢,起跑一般有蹲式和站式,大型比賽經常用蹲式起跑:即雙腳踩實後邊的踏板,雙手撐地,蹲在地上准備起跑,當聽到各就位--預備的聲音響起時,身子拱起,後退伸直,身體重心落在前臂和前腿上。當發令槍或哨聲響起,後腳立馬蹬離踏板,注意要直直的蹬,不能往高抬腳,會減慢起跑速度。與此同時手臂迅速擺動起來向前沖出去。特別注意不要搶跑,搶跑兩次就會被取消參賽資格。
4,保持良好的爆發力。100米短跑爆發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關繫到你起跑的快慢和加速沖刺。爆發力與個人身體素質成正比,因此在國際頂級100米比賽上,短跑名將們個個都有很強的身體素質。除了身體素質,我們還可以靠平時的刻苦鍛煉來提高自身的爆發力,主要是練習腿部的力量和敏捷度。比較常用的練習方法有綁腿跑,即用鐵砂袋等物品綁在腿上練習起跑等。
5,跑時注意節奏。100米跑的過程中,節奏很重要。一定要按照自己平時訓練的節奏跑,不能忽快忽慢,不要受旁邊的選手影響。手臂要快速有力協調的擺動,與腿部節奏相協調,手臂不能左右亂擺,應該一前一後的擺動。
6,加速跑時調整好步伐。跑100米時,特別是加速階段要調整好步伐,步幅大小要一致。步幅小的,手臂擺動幅度也小同時頻率要加大。步幅大的,跨出的距離大,手臂擺動幅度也大,同時頻率會降低。這兩種步伐都各有優劣,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像短跑名將博爾特,由於身高臂長,跑100米時總是跨大步,甩開胳膊跑,雖然步伐頻率低但同樣跑的很快。
7,掌握好呼吸。短跑時,合理進行呼吸很關鍵。奔跑時呼吸要均勻,不要過猛的吸氣或吐氣,否則容易造成岔氣。特別是在加速階段,要穩住呼吸。
8,完成最後的沖刺。100米短跑沖刺是至關重要的,在沖刺時,一定要全力加快步伐,在臨近終點快要撞線時頭和上身要向前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