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馬上初中了,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的方法有:
1、自學能力必須從小開始培養,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生活中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各種問題,讀書方面讓孩子自己把以前不懂的地方弄懂,養成預習功課的習慣,這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的關鍵。
2、發現孩子自學潛力不錯的時候,要盡快地制定一個階段性總體目標,讓孩子有一個追求的方向,這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動力。
3、採用「優勢發揮法」即選擇自己認為最有優勢的課程開始自學,進而總結方法與經驗,同時運用到劣勢學科。
擁有自學能力的好處:
1、鍛煉自己的主動學習的習慣。
2、學習時間自己可長可短,學習進度自己定。
3、學習內容可以自己定,難易可以適度。
4、在家自學,省學費、省交通費等等。
5、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
6、更好地理解知識。
7、讓自己的思維得到更多的鍛煉,想不通,弄不懂,也只能自己想辦法,自學越多,思維能力越強。
㈡ 怎麼讓自己 自主學習
想要讓自己做到有成效的自主學習,下面這三個自主學習策略不能少:
1、先通過自我探索,找到心理動機。
學習要成功,要有強大的學習動機,要做好充足的准備。所以在學習之前要先找到自己的心理動機。例如:
①我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技能,這個技能對我真的很重要,學會它對我有什麼好處?然後進行深入挖掘。這個過程,事實上是幫自己建立強大動機的過程。
②學習中會碰到哪些問題(比如沒人教、堅持不下去、懶惰等等),到時候我該如何處理?這樣做是為了消滅你自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上的障礙。
2、然後進行廣泛接觸,具體了解。
學這個會不會很難?我能不能學會?這個課程靠不靠譜……有這些疑慮是很正常的,但不能停留在這些問題上,因為這些問題其根本都是在霧里看花。就像學習快速閱讀一樣,我(或者網友)說很容易就能學會你信嗎?我建議你用「精英特速讀軟體」來學習你就會聽嗎?
別人說得再好或再差,都不如自己去做做、試試看、對比一下。這里的目標不在於真的學到什麼,而是去感受,通過感受來解答自己的疑慮「方法怎麼樣、我能適應嗎、講的我能理解嗎、我能堅持學習嗎…」。
通過感受,再搭配前面的自我探索,如果覺得這真的是你要的,或真的是你願意努力的方向,那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3、最後,學會正確的努力,深入學習。
努力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困難等原因而中途放棄,所以正確的努力方法很關鍵:
①學習的節奏比時數更重要(每天堅持學習xx1小時,比找一天來只學xx效果更好);
②學習時「明確的目標」很重要(目標不能是學xx,而是掌握某個知識點或其他具體的事情);
③學習要有反饋,有老師指導更好,沒有可以學著自我檢視、或者找人給你建議和意見;
④學習的強度、任務的難度要適合自己,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增加難度、時長等,讓自己有一點挑戰,但又不能太難。
㈢ 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討論更多的交流機會,點燃學生自主學習的火花
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離不開教師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只有學生有足夠的課前學習,才能在課堂上發表精彩的觀點,自由說話,陳述自己的意見,才能在課堂組pk中獲勝,更加重視課前學習。
海南華僑中學海瀾湖學校王強老師的課,重視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 也就是說,在課堂上,以問題為線索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該教學方法對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
例如,在教《解直角三角形》時,王老師用平板電腦向學生發送生活中的實例,並展示字幕。 不用上山就能測量樹的高度嗎? 但是河會測量河寬嗎? 不接近敵陣就能測量敵人和己方的距離嗎? 幾張照片和幾句話把當天的課題——解成了直角三角形。 這種生活趣味極濃的問題,瞬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火花。
㈣ 要提高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哪些好的方法
在生活中,如何提高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一直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很多家長嘗試過了各種辦法仍然沒有找到答案。這就導致了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這件事上可以說是心力交瘁。也讓他們急切的想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迅速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想要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需要多關注孩子的內心需要,還要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只有他們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學習,才能真正的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愛上學習,知道如何去學習。
要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可需要了解孩子。家長對孩子的心情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是要想讓孩子主動去學習,就要了解孩子的內心,要尊重孩子,強迫孩子沒有太大的意義;其次,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要想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讓孩子體會到學習能夠給他們帶來什麼,這樣孩子才願意去學習;最後,鼓勵和獎勵並行。在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方面,要經常的給與孩子鼓勵和獎勵,這樣更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鼓勵和獎勵並行。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獎勵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家長們多贊美和表揚自己的孩子,也要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給與獎勵,這樣的話孩子會更願意學習。
㈤ 怎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①弄清楚學習的本質
學習的首要問題,是要弄清楚學和習的本質,到底什麼是學,什麼是習。學什麼,怎麼學,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學和習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學了之後一定要習?只有從根本上弄清學和習,才能更有效地學習。
②學會制定學習目標
很多學生學習很盲目,沒有目標,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東一榔頭西一棒,學習處於無目標狀態之中。目標決定方向。有了目標,就可以沿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學習就容易成功。否則,氣力亂用,花了氣力卻難以成功。
③學會選擇和利用學習資源
在信息社會,學會搜素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是進行終身學習的必備條件。學會選擇和利用學習資源,可以減少大量重復的無效學習,大幅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如「精英特速讀記憶」的快速閱讀方法,能有效提高閱讀者的閱讀速度、快速理解和重點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對注意力、閱讀理解思維、記憶力也也有具體的訓練,訓練後對學習中速度慢、理解慢、記不住等問題會有明顯的改善。
④學會「發現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研究式學習」
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去發現和獲取知識;不是純粹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探索和探究;不是機械地接受知識和記憶信息,而是學會思考和反思,學會深入研究。學生只有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⑤學會反思
學會反思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果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不能進行反思和評價,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控和修正,就很難達到有效的學習。
㈥ 激發自主學習能力,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激發自主學習能力,不同的老師或者學生可能有不同的體會,但基本的方法差不多。
有些學生表面上很用功,但成績不理想,除了方法不對外,缺乏自主學習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有少數學生,課堂上基本不聽課,但學習成績總是很好,是自主學習把握得較好。
學習成績的差距主要表現在課外自主學習上。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是無差別對待。
第六、課外,注意對課堂聽課筆記的整理。對章節知識的歸納,對學習經驗的總結,對錯題、考試題的整理,要把各科課本、作業、資料有規律地進行整理,可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第七、購買必要的課外閱讀書籍,對於科學學科,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做到自己製作簡單的實驗器材,可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總之,激發自主學習能力,需要長期堅持以上的參考方法。"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相信做到以上幾點,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得到大大地提高。
㈦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方法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興趣的學生才會自己想學,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有的學生對某個學科不感興趣可能是因為基礎不好。沒有打好基礎,學習活動無法進行,或者是經常受阻,在學習中老有挫敗感,當然沒有興趣繼續學下去。所以,培養學習興趣就要讓學生慢慢地動起來,不斷地總結成功的方法,慢慢地提高,體會到成功感,興趣就會被培養起來。我們在學科輔導中要遵循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由易到難。曾經有人說過「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鼓勵也會讓孩子樹立信心,繼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一定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會自主地學習。另外,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決定了中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穩定性、持久性和自製力比較差。所以在課堂中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樂意學、主動學。
二、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有理想才有動力,讓學生樹立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理想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自主學習能力不無好處。鼓勵學生自己想學、要學,並且讓他們建立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決心,這個決心不能只是一朝一夕,而是要堅持到底。在學習中仍然是會遇到挫折的,這種決心會受到打擊,那麼我們教師應時常提醒和鼓勵、保持學生的鬥志,強調的次數多了,讓學生把奮斗養成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