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術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一、課程教學目的
1、 通過學校使學生對武術運動中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 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進一步能夠使課堂有一定的規范性。
3.通過學習能夠使同學將教學方法在課堂中靈活運用。
二、課程教學內容與基本要求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途徑、手段和方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根據教學任務、教材特點、學生實際、作業條件等具體情況來確定,這是提高武術教學質量的關鍵。下面簡述一些武術教學中常用教學方法的運用。
一、講解示範法
(一)講解
講解要做到用語簡練,重點突出,目的明確。講解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來採用不同的方法,富於趣味性和啟發性,並注意講解的時機和效果。
Ⅱ 談談你對武術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看法與建議
合自身實踐,介紹幾點中學武術教學經驗,基層武術課安排是階段性,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所以要合理安排武術動作來進行課堂教學。首先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其次要充分利用課堂的准備部分。第三,在武術教學時,要根據武術的特點進行歸類記憶有助於學生掌握武術套路。第四,在武術教學時,要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5)靈活多樣的教法。
基層教學不同於高校教學,基層體育課堂的教學時間是四十五分鍾或五十分鍾,一節體育課,一般需要安排兩個不同的教學內容,這就使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時間,把課時計劃好、完成好,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往往給基層的體育老師帶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武術教學。人們都知道武術內容多種多樣,其套路錯綜復雜,要求內外合一,形神兼備,而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要求武術教學課時比例又很小,且又是階段性的。所以基層武術課堂教學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
1、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
對初學者來說,首先應知道什麼是勾、掌、拳及弓步、馬步等,先學會手形變換、步型和手法變換等基本功,然後才能順利學習套路。例如,初級長拳的教學,其動作表面看似簡單,但實質上該套路具備了長拳的穿、蹦、跳、躍、方向變化等運動特點。所以必須先教武術基本功以及相關的組合動作練習。然後教學生五步拳。因為五步拳包括了武術的主要步型和手法、動作少而簡單、方向變化少,初學者易掌握,也有利用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後進行初級長拳的完整教學。只有對基本功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練習,才能清理在套路練習中的「絆腳石」,學生也會輕而易舉地掌握長拳等武術套路。
2、充分利用課堂的准備部分
要合理安排好武術課的准備部分,改單一的徒手操為武術操,同時做一些武術基本功的練習,如:彈腿沖拳、弓步沖拳、馬步沖拳的轉換、雙臂繞環、仆步輪拍、正、側壓腿等。這樣做會使准備活動和基本練習銜接得緊密而充分,使學生建立初步的動作概念,具備良好的武術基本功,便於今後進一步學好套路。
3、根據武術特點,歸類記憶
武術套路功防特點體現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講解時可以進行模擬示範,這樣使學生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增強了記憶。為使動作教學簡單化,應首先幫學生找出套路動作的規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勢與收勢方向應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練初級拳時,拳在腰間、拳心向上,沖拳時拳心向下等。
在套路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套路,在復習課上,教師應採用啟發和提問式來提高學生對套路的理解記憶。如在初級拳的教學中,不防這樣提問:本套路中沖拳動作有哪些?推掌動作有哪些?亮掌動作有哪些等等。通過這樣歸類提問使學生能夠理解和記憶套路,使表面看來無規律可循的套路變成有序可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4、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
(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 在武術課堂教學中,一般先採用分解教學,如學初步拳時,先一招一式學會,再串聯在一起,使每個運動銜接起來,最後達到「形神兼備」。在學套路前可先學會基本功,如在學長拳時,可先練一練跳躍練習,再學大躍步前穿、擊步騰空飛腳等時就容易多了。
(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 使學生既能掌握動作節湊,又能記住動作和名稱。例如弓步沖拳、彈腿沖拳……。在復習時,教師可只喊口令,讓學生邊練習邊說出動作名稱,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動作。
(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 在練習初拳過程中,學生可大聲齊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齊;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氣勢,達到以氣推動,以聲助勢的效果。
(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 否則容易使學生動作路線產生錯誤,示範面最好是背面示範,這樣容易使學生看清方向、路線,以免產生站位和方向錯誤。
(5)靈活多樣的教法 武術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但有它自身的規律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點,因勢利教,就不難完成教學任務,如針對它結構上的特點,就可以把有難度的單個動作分散來教,實施「各個擊破」的戰術,還可以把武術動作的名稱,術語大大形象豐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應了動作結構和方法,如「躍步沖拳」,教師就可以「開門見山」直接講述動作的要領,再結合生動的比喻和恰當的誇張,教學氣氛就更活躍了
Ⅲ 武術教學方法手段
一、順序教學法
所謂順序教學法,就是按動作結構順序進行教學。即在武術套路教學時,從預備姿勢開始,逐個動作按順序教至收勢而結束。這樣教學,不破壞套路結構的完整性,有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正確的套路概念,並能認識各動作之間的聯系。教學進度比較快,教學效果也比較好。我在教簡化太極拳時,就是採用的這種教學方法。
這種教學方法適合於動作不難、套路簡單的武術教學。如果動作比較難,套路比較復雜的武術教學,採用這種方法就不太適合,效果就不太好。
二、塔式教學法
所謂塔式教學法,它不是像順序教學法那樣按順序從頭教到尾,而是寶塔式的重復教學,如1,1、2,1、2、3,1、2、3、4,……即學會第一個動作後,再學第二個動作。在學第三個動作之前,必須重復第一和第二個動作。這種教學方法,看起來進度慢,但根據我們實踐,證明其進度是快的。因為凡是學一個動作就掌握一個動作,教完一個套路,學生也就學完一個套路。學完一個套路,學生基本都能記下來了。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每一個重復的周期中,只要強記強學一個動作,其餘的動作因多次重復復習,不知不覺地就學會並記下來了。同時還因為多重復,不但訓練了基本功,基本動作,也逐步形成了正確的動力定型。尤其是青少年時期,大腦皮層神經過程活動性高,可塑性,模仿能力強,條件反射容易建立,但也容易遺忘。如用塔式教學方法,因為有多次重復復習,避免了遺忘得快,解決了難學易忘的困難,達到了教學要求。
三、可逆教學法
所謂可逆教學方法,就是根據動作、套路的結構需要,不按套路動作順序進行教學的方法。
可逆教學方法在武術教學中是經常被採用的。一般綜合教學法為最好。但綜合教學法是建立在順序教學法、塔式教學法和可逆教學法之上的。所以這三個教學法要根據教材特點、學生情況結合起來選擇運用,不能強調哪一種方法好,而忽視另外一種教學方法。
另外,開始教武術時不專門練基本動作,把這些結合在套路教學中去解決,認為這樣作可以一矢二鳥。其結果這一步是不能省的,還得走回頭路。
採用可逆教學法的優點還在於學習復雜的套路和難度較大的動作容易學會和掌握。例如初級長拳的「大躍步前穿」,這是一個跳躍動作,要達到騰空擺臂亮掌,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不用可逆教學法把它提出來教,不管你用順序教學法也好還是採用塔式教學法,只要你教到「大躍步前穿」這個動作,你就得把它提出單獨教會,否則你的套路教學就教不下去。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如初級劍中的躍步上挑、歇步上崩,動作都較復雜或難,最好採用可逆教學法教學,並且以這個動作為中心,向前後串連其它套路動作。
Ⅳ 武術套路教學的基本教學方法和順序是什麼
基層武術課安排是階段性,很難使學生達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所以要合理安排武術動作來進行課堂教學。首先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其次要充分利用課堂的准備部分。第三,在武術教學時,要根據武術的特點進行歸類記憶有助於學生掌握武術套路。第四,在武術教學時,要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5)靈活多樣的教法。
對初學者來說,首先應知道什麼是勾、掌、拳及弓步、馬步等,先學會手形變換、步型和手法變換等基本功,然後才能順利學習套路。例如,初級長拳的教學,其動作表面看似簡單,但實質上該套路具備了長拳的穿、蹦、跳、躍、方向變化等運動特點。所以必須先教武術基本功以及相關的組合動作練習。然後教學生五步拳。因為五步拳包括了武術的主要步型和手法、動作少而簡單、方向變化少,初學者易掌握,也有利用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後進行初級長拳的完整教學。只有對基本功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練習,才能清理在套路練習中的「絆腳石」,學生也會輕而易舉地掌握長拳等武術套路。
要合理安排好武術課的准備部分,改單一的徒手操為武術操,同時做一些武術基本功的練習,如:彈腿沖拳、弓步沖拳、馬步沖拳的轉換、雙臂繞環、仆步輪拍、正、側壓腿等。這樣做會使准備活動和基本練習銜接得緊密而充分,使學生建立初步的動作概念,具備良好的武術基本功,便於今後進一步學好套路。
武術套路功防特點體現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講解時可以進行模擬示範,這樣使學生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增強了記憶。為使動作教學簡單化,應首先幫學生找出套路動作的規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勢與收勢方向應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練初級拳時,拳在腰間、拳心向上,沖拳時拳心向下等。
在套路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套路,在復習課上,教師應採用啟發和提問式來提高學生對套路的理解記憶。如在初級拳的教學中,不防這樣提問:本套路中沖拳動作有哪些?推掌動作有哪些?亮掌動作有哪些等等。通過這樣歸類提問使學生能夠理解和記憶套路,使表面看來無規律可循的套路變成有序可循,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選擇適合於武術教學特點的教法
(1)對初學者採用分解教學法 在武術課堂教學中,一般先採用分解教學,如學初步拳時,先一招一式學會,再串聯在一起,使每個運動銜接起來,最後達到「形神兼備」。在學套路前可先學會基本功,如在學長拳時,可先練一練跳躍練習,再學大躍步前穿、擊步騰空飛腳等時就容易多了。
(2)在授課時,口令與運動相結合 使學生既能掌握動作節湊,又能記住動作和名稱。例如弓步沖拳、彈腿沖拳……。在復習時,教師可只喊口令,讓學生邊練習邊說出動作名稱,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動作。
(3)練習和吶喊相結合 在練習初拳過程中,學生可大聲齊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齊;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氣勢,達到以氣推動,以聲助勢的效果。
(4)新授課時,學生的站位和練習方向要固定 否則容易使學生動作路線產生錯誤,示範面最好是背面示範,這樣容易使學生看清方向、路線,以免產生站位和方向錯誤。
(5)靈活多樣的教法 武術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但有它自身的規律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點,因勢利教,就不難完成教學任務,如針對它結構上的特點,就可以把有難度的單個動作分散來教,實施「各個擊破」的戰術,還可以把武術動作的名稱,術語大大形象豐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應了動作結構和方法,如「躍步沖拳」,教師就可以「開門見山」直接講述動作的要領,再結合生動的比喻和恰當的誇張,教學氣氛就更活躍了。
Ⅳ 武術教學的方法是什麼
武術就是格鬥,首先要先練好基本功,然後學習套路,使自己對武術的概念加深。
Ⅵ 武術教學程序如何進行
一、重視基本功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有句話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可見武術基本功的重要性,武術動作中一招一式如沒有武術基本功,那麼將是空架子、花拳綉腿。所以,在武術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基本功方面的練習。如:柔韌性、四種腿法(正踢、里合腿、外擺腿、側踢)、拳法(直、擺、勾、鞭、平、立拳等)、掌法(立、挑、切、戳、插等)勾手和步型步法(馬步、弓步、歇步、虛步、丁字步等)的教學。教師應根據中小學教材武術套路中出現的手型、步型、腿法等,反復練習,嚴格要求。也可以先進行單個動作練習;然後再進行幾種步型和手法的組合練習;也可以採用武術操的形式等等。配合主教材將武術的基本動作編入每次課的准備部分中去,反復操練,才能為後面武術套路的學習打下了過硬的基礎。
二、利用方位定向,提高教學效率
在集體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練習的方向位置,盡量做到定向。如在學習武術套路《健身拳》時,學生要面向教學樓,背向操場。那麼,在下次課時應該還是這樣,不要隨意變換方向。因為學生在不熟悉武術動作的情況下學習了幾個動作,頭腦中剛剛有點印象,如果改變了方向,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學生就會出現記不住或張冠李戴、動作銜接不上等現象。定向教學,能使學生對周圍的環境、背景有一點的印象,能在頭腦中留一下一定的痕跡,加之教師的口令控制提示和學生們的相互觀看,有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加深記憶,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武術教學中的示範效用
正確優美的示範不但可以啟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起著無聲的動員和鼓舞作用。因此,教師示範要體現武術獨特的風格特點,把「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貫穿在每一個動作之中。不管是單個動作還是成套動作都要恰到好處,才能使學生對教師的動作欣賞、羨慕,產生濃厚的興趣,激起他們學習的慾望。其次,教師要選擇恰當的領做位置;選擇站立的位置要使隊伍前後、左右的人都看得到、聽得清;一般站在橫隊的等邊三角形的頂點處;如果是三列橫隊,第一列可坐下,第二列蹲下;如四列橫隊,可讓前兩列向後轉,中間留一定的空地,站在兩列橫隊中間示範。但是領做的位置不要一直固定不變,要根據動作的移動方向和隊伍的移動位置變化而變化。
示範面的運用一般用正面(面向練習者)示範最好。如果是示範領做,則背面示範為佳,和練習者同方向,便於模仿。根據動作的結構和方向路線,示範領做時也可採用側面或斜面示範的方法。示範和講解是分不開的,授課時要注意採取精講多練的方法。練是根本,拳練千遍,身法自然,熟能生巧,巧能升化。
四、合理的利用教學隊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進度
現在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時採用的隊形常用的體操練習隊形,這種隊形對學習武術動作不利;第一是班上人數多,如果是四橫排兩側的同學看不到教師的示範,特別是第一排兩側的同學,因與教師的距離近,教師又沒有站在高台上;第二後面三排重疊,視線距離小。為克服這一矛盾,可採用「梯形」隊形和在隊伍的四周安排學生骨乾的方法。學生骨幹一般設4至5名,不論方向怎麼重換,學生都能看到骨幹學生的示範。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加快學生掌握套路和進度,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
五、武術教學中口令效用
教師在示範時,尤其是分解示範和領做示範都伴有口令,一般採用可採用下列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把動作名稱當作「口令」。以中學教材健身拳為例,如發出「戳掌沖拳」、「抽拳彈踢」,大家做「戳掌沖拳」、「抽拳彈踢」,再喊「進步蝶掌」口令,大家做「進步蝶掌」等;第二種方法是用「番號」代替口令。如「1」大家做「起勢」,再喊「2」--依次進行。口令要短促、洪亮有力,要結合動作結構的快慢,發出有快有慢的口令。第三種方法是提示性口令。提示性口令是在口令的前面加上動作名稱,如「起勢1」,「戳掌沖拳2」,「抽拳彈踢3」,「進步蝶掌4等。動作名稱是預令,後面的呼號是動令。」
這樣不僅可加強教學中的統一性,還可以烘托氣氛、增加氣勢、幫助記憶的作用,可見口令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
六、發揮學生中的骨幹作用
在中學武術教學中,由於學生人數多,教師在集體教學中不容易全面照顧到每一個同學。那麼需要發揮學生中的骨幹作用顯得及其重要了,利用學生中骨幹愛好武術,武術素質較好,在學生中威信而有責任心的學生。根據課的教學內容,課余時間進行培訓,讓他們先學會、學好動作。在分組教學時,以骨幹帶動的形式,帶領同學代替老師去完成課堂教學,從而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注重興趣的培養
在武術教學中難免有些學習困難的同學,不要急於給予否定,一定要有耐心並加以引導和鼓勵,讓他感到自己的進步,自己的提高,讓他有一種成就感。並利用武術的攻防特點,對武術動作進行講解,促使學生產生興趣。如:健身拳動作彈腿抽拳和進步蝶掌,彈踢腿擊打不到對方然後順勢上步蝶掌擊打對方中段等等。還可以利用發聲進行提氣,來振奮精神,如:嘿、哈之類的字詞。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Ⅶ 武術操的教學方法
小學武術操的教學與訓練,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武術教學與訓練的方法外,還必須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來進行系統科學的教學訓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根據校本教材的特點,首先應設置合理的、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要注重體現整節課對小學生的基本功、基本手型和手法、基本步型和步法的要求,也要注重在各種動作演練時對基本技法的訓練及其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在備課中要把傳授的每個動作進行形象通俗化的講解和設計。例如,在「踢彈、弓步沖拳」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的特點進行備課,充分考慮在課堂當中應如何運用形象通俗的語言來講解術語、動作。
小學武術操的教學不同於成人教學,這是由小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條件所決定的。就如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的時間頻率一般為每十五分鍾一次,而小學生的注意力差,特別在室外上課一般在短短1分鍾內就可達十幾次。所以,教師在課外的組織工作很重要,在課堂上形象生動的講解,都是極其重要的。
武術操的教學一般都比較乏味,針對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在選擇教法時要體現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首先,講解要形象化、趣味化。武術操中的術語較復雜,小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要將術語和動作名稱形象化、趣味化,體現在教學中。可以為每一個動作取一個小學生感興趣的名字,如「左右分掌」可另取名為「小鳥展翅」,即形象又容易理解。講解還可以使用口訣化講解,如講弓步時,口訣可為「前腿弓,後腿綳,挺胸,立腰,象張弓,別晃動」,讓小學生較容易抓住動作的關鍵。其次,要多採用直觀教學法,多領做,從而讓小學生有一個初步正確的示範,建立一個正確的動作概念。在領做示範時,如果是新授動作通常放慢動作速度,姿勢偏高,用力不大,以便小學生的觀察和模仿,隨著動作的逐漸熟練,逐步加速加力至正常的動作要求。再次,要多讓小學生分小組合作練習,讓學生們互相指出對方錯誤、不到位的動作,提高學生學習武術操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在教學中要加強思想教育,以鼓勵為主。小學武術操的教學與訓練本身
就是一種教育過程。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啟發。讓他們認識到武術操訓練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武術操教學與訓練中,應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及時發現小學生優點給予表揚。在教學訓練實踐表明,小學生喜歡表揚,一經表揚,信心倍增,訓練積極性也進一步提高了。在教學與訓練中,可讓他們誰完成的好,誰出來示範。激發小學生的好勝心理,提高訓練效果。
要合理安排整節課運動量以適應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一節武術課中安排的運動量應在准備活動以後,採取短時間大強度的練習,隨後逐步在不降低強度的基礎上逐漸延長休息時間和練習次數,以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能力。只有合理、科學的運動量安排才能讓小學生在練習武術操時,產生健康、積極的情緒,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孩子是祖國未來,小學生正處於武術打基礎和提高的有利時期。所以,在進行武術操教學中,要不斷加強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訓練動機,培養他們高尚的武德、優良的作風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Ⅷ 如何上好幼兒武術課,有哪些方法
我們許多的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有一些家長為孩子報了無數的班級,這有可能是孩子自己的興趣,有可能是家長想要孩子,從小就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還能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但是有些孩子被家長放到武術課上的時候,並不會全心全意地進行練習如何來提高,小孩子在武術課上的質量,對於小孩子,我們不能用強制的要求來命令,他們對孩子一定要有耐心進行循序漸進的誘導,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學習。比如說,他做到一定要求之後去他一定的獎勵。或者說現在的小孩子都特別喜歡對比。
Ⅸ 武術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教學中應考慮哪些方面
一語言法1講解,[1]形象化講解,如『仆步穿掌聲。[2]口訣化講解,如練武不練腰,終究藝不高,[3]單字化講解,如』騰空習腳,蹬,擺,提,拍。[4]術語講解,如,沉肩,
2口令的運用,
二,直觀法1示範教學,[1]示範位置的選擇,[2]示範面的運用,[3]領做示範 [4]示範與講解結合運用 2是電化教學習班 3完整與爭解教學法
4 練習法[1]個人練習,[2]分組練,[3]集體練習 5 比賽法
考慮最多,一是安全,沒有安全一切免談, 二是循序漸進,
給點分呀!!呵呵
Ⅹ 學校武術教學目標
弘揚武術精神;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武術運動能力(包括基本身體素質)。
直觀教學原則,任何理論都無法代替直觀,動態的美感,不僅是視覺畫面感,還有聲音發力的節奏感,而武術本身就是一種肢體動作。
區別風格原則,任何一個運動員都有自身的特點,性格,喜歡,越是高水平越要注重運動員獨特的風格特點。
「尚德不尚力」並不是說「力」(武功)不重要,而是說練武的人的道德比武功更為重要。武術的用途在於強身和自衛,推而廣之,在於增強民族的體質,為國家抗禦強敵。而炫耀武技,好勇鬥狠,向來為武術界之所切戒。
這一優良的道德傳統,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 武術前輩常說:「教拳先教德」,「學拳宜以德行為先」。教武術不僅是教技術,首先是育人。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講究善氣迎人,文明禮貌。武術教學不僅把教武德作為一件大事,而且還把習禮儀作為武術教學的必修內容。
恪守「武以德顯」。 武術的靈魂在於武德。為人民,為祖國伸張正義,除暴安良,處事待人光明正大。這是中國人民固有的美德,也是武術界立身處世的根本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