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裡面的擋土牆怎麼放線啊越詳細越好!拜託了本人實習生
施工放線技巧匯總:每項建築工程施工開始就是施工定位放線,它關繫到整個工程的成敗。1一般矩形建築物放線技術1.1施工放線的第一步是復核規劃定點位置一般施工總平面圖上繪出的坐標,由規劃技術人員現場定位,而規劃定位是理論值與現場建築物的實際位置有差別,一定要復核、糾正。需綜合設計意圖,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位置,然後將控制點引出建築物場外,保護好樁位。1.2第二步是測定建築物軸線、標高。常規做法是打龍門樁、釘鐵釘,標記紅三角標高。再接各分層工序,依次往上彈線;挖土方灑灰線,搗制墊層後彈墨線,特別注意,墊層上要彈出柱子的位置,且用紅油漆標記四個角,以便柱子鋼筋定位。在地梁處(±0.000)准確彈出各軸線網,且要復核,如A—B軸間5000,復核時應從B—A測量,再測建築物總長與各軸線間相加是否吻合。各軸線垂直引上,分樓層彈置確定控制軸網,標高由一條柱、牆角處引上,分樓層標志50cm線或者100cm線,四周每道牆、柱上均彈水平線。施工放線是一項嚴謹、細致的工作,要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來不得半點馬虎。關鍵軸線、尺寸都由施工技術員親自操作,如鋼捲尺的「0」起點距尺端有100mm左右,而皮捲尺的「0」起點是扣勾的端點,若拉尺時一端是一個民工,一端是技術員,由於民工看錯尺位經常出現放線誤差10cm的事,所以技術員必須仔細復查。首先做好器具准備!放線一般使用經緯儀,不過也有用全站儀的!我都是用經緯儀,就講講經緯儀。開干前先把基底標高弄清楚,這樣才能確定基邊放破寬度,而基邊放坡寬度確定後就可確定軸線延長的長度。長度搞清楚後,用經緯儀掃直線,打角度(九十度)按圖紙上給出的尺寸用軸線把建築物幾個大角確定出來!把軸線延長至坑外,打上軸線樁(軸線樁一定要固定好)一般是一個大角有兩個樁。樁打好了,帶上線繩就能很直觀的看出來整個基坑的形狀了。然後再根據基礎和放坡的寬度用尺子順著軸線往兩邊闊,灑上白灰,白灰邊就表示要開挖的范圍。可以說點現場施工的放線經驗:1、先是主軸線(橫向和縱向控制線)、再是根據結構圖設計地下室內外牆、柱、剪力牆柱、基礎梁(梁板式筏基)、電梯基坑、後澆帶位置等等。2、其中牆體、柱、剪力牆柱線要用彩色油漆、一般是紅色油漆在牆柱邊角做「三角形」標注,以利於筏板鋼筋完成後牆柱鋼筋主筋就位、擺放。應該注意的是基礎線放線完成後要自檢、互檢、最後同監理共同驗收,確認無誤後方可開始鋼筋綁扎施工。施工時先放主軸線,這樣再放牆柱線時要容易很多。主要是對牆柱等細部位置的校正,因為細節往往會出現小錯誤的地方。放線完成後就是做地基放線記錄等工程資料了。土建基礎怎麼放線基槽開挖邊線放線與基坑抄平1.基槽開挖邊線放線在基礎開挖前,按照基礎詳圖上的基槽寬度和上口放坡的尺寸,由中心樁向兩邊各量出開挖邊線尺寸,並作好標記;然後在基槽兩端的標記之間拉一細線,沿著細線在地面用白灰撒出基槽邊線,施工時就按此灰線進行開挖。2.基坑抄平為了控制基槽開挖深度,當基槽開挖接近槽底時,在基槽壁上自拐角開始,每隔3~5m測設一根比槽底設計高程提高0.3~0.5m的水平樁,作為挖槽深度、修平槽底和打基礎墊層的依據。水平樁一般用水準儀根據施工現場已測設的±0標志或龍門板頂面高程來測設的。如圖9.9所示,槽底設計高程為-1.700m,欲測設比槽底設計高程高0.500m的水平樁,首先在地面適當地方安置水準儀,立水準尺於±0標志或龍門板頂面上,讀取後視讀數為0.774m,求得測設水平樁的應讀前視讀數0.774+1.700-0.500=1.974m。然後貼槽壁立水準尺並上下移動,直至水準儀水平視線讀數為1.974m時,沿尺子底面在槽壁打一小木樁,即為要測設的水平樁。圖9.9為砌築建築物基礎,所挖地槽呈深坑狀的叫基坑。若基坑過深,用一般方法不能直接測定坑底標高時,可用懸掛的鋼尺來代替水準尺把地面高程傳遞到深坑內。9.3.2基礎施工放線基礎施工包括墊層和基礎牆的施工。1.墊層中線的測設在基礎墊層打好後,根據龍門板上的軸線釘或軸線控制樁,用經緯儀或用拉繩掛錘球的方法(見圖9.8a和圖9.8b),把軸線投測到墊層面上,並用墨線彈出牆中心線和基礎邊線,作為砌築基礎的依據。由於整個牆身砌築均以此線為准,所以要進行嚴格校核。2.墊層面標高的測設墊層面標高的測設是以槽壁水平樁為依據在槽壁彈線,或在槽底打入小木樁進行控制。如果墊層需支架模板可以直接在模板上彈出標高控制線。3.基礎牆標高的控制牆中心線投在墊層上,用水準儀檢測各牆角墊層面標高後,即可開始基礎牆(±0.00以下的牆)的砌築,基礎牆的高度是用基礎皮數桿來控制的。基礎皮數桿是用一根木桿製成,在桿上事先按照設計尺寸將每皮磚和灰縫的厚度一一畫出,每圖9.8b五皮磚註上皮數,(基礎皮數桿的層數從±0.00m向下注記)並標明±0.00m和防潮層等的標高位置。如圖9.10所示。立皮數桿時,可先在立桿處打一根木樁,用水準儀在木樁側面定出一條高於墊層標高某一數值(10㎝)的基礎的施工順序該怎麼排(從放線開始)首先根據控制點引點過來定建築基礎的角點,然後放基礎的輪廓線及開挖的外邊線(注意放坡的寬度預留),開挖前將角點引走,按白線挖土方,清槽後,然後根據以前的點來彈基礎的黑線,砌磚然後綁筋,澆注砼,回填。施工放線的步驟是怎麼樣的啊,我現在是剛剛基礎開始,說的詳細一點謝謝!??什麼是基礎開始?使你從基礎開始干還是工程基礎剛開始施工?放線全站儀定坐標,水準定高程,看不見的地方可以轉站或吊垂球。在附近便於保護的位置設置護樁足以。重要的是計算坐標和高程,現場操作技術工人足以。怎麼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放基礎線我們有一個擋土牆工程,基礎開挖前和施工隊分段取直定了擋土牆基礎開挖線,准備挖直坡,當時撒的灰線,但是基礎開挖了以後灰線肯定就看不到了,怎麼找到起初定的開挖線呢?我想了一個法但還是要撒灰,誤差很大,希望朋友們說說准確的方法。我的法是:用經緯儀通過角度交匯來確定每一個直段外口線的端點。先在地上打個木樁,把經緯儀架在這個木樁上定一點a,在較遠處用經緯儀的視線打一個樁定一點b。在a、b兩點架經緯儀分別測出ab與各個端點的兩個夾角以及每段的長度並記錄下來,開挖後找線時,一種方法是通過夾角數值從a、b分別向各個端點方向拉線,再線上落灰,通過落灰的交點找到各個端點。另一種方法是落灰找到第一個端點後,根據其所在段長度和下一個端點與ab的一個夾角來定出各個端點。用插樁定點是怎麼回事,能說得詳細一些嗎,這個一直以來都是用插樁來定點的每條直線的兩端各插一條樁,這樣開挖後樁還在原地,你就可以根據樁來劃線了土建\房屋施工放線從平整場地到主體封頂,釘多少次龍門樁來放線,是不是開挖好基礎後要利用基準點把每條軸線引到基礎壁上.等做完基礎後回填土後,再自然地坪上釘在釘龍門樁.在利用基準點從新把每條軸線放上去?這樣就是只要釘2次龍門樁就好了是嗎?或者是更簡便的就在自然地坪上釘一次好了,不用引到基礎土壁上了?土建/房屋工程施工放線是從建築物定位開始的,一直到主體工程封頂都離不開施工放線。(這里你沒有提到「操平」的問題我就略了)大致分三個階段:建築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一、建築物定位,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施工員如何學會放線??換句話說就是看圖紙後如何放線?第一、要掌握測量儀器的使用第二、能看懂施工圖紙第三、看看一些放線測量的方案只要有了這些基礎,相信沒問題,第一次放線時,一定要仔細認真,控制點的數據一定要精確,多檢查一遍,有了經驗就好了!簡單敘述一下建築基礎基線放線流程?首先看圖紙,看基礎和自然地面的標高,確定放坡系數,計算得出基坑挖土的下邊線和上邊線各偏離軸線多長的距離,根據測繪站留下的建築角點,定出建築物的軸線位置,並引出樁點,做好軸線樁點的維護工作,用細線拉通軸線,用捲尺量出上邊線和下邊線的位置,用白灰撒出細線,最後看到的是,一個大的基坑上邊線套著一個下邊線的白灰線請問高層建築放樣是用吊線錘嗎?聽說有的是在樓板上留放線孔具體怎麼操作有一個儀器叫:激光垂直儀。這個和線錘的作用是一樣的,起到定位點的上引作用,但是精確度比線錘要高很多。一般就是在每層的同一個垂直位置留設一個垂直位置一樣的15cm的立方小孔,在定位上層線的時候,你從基礎底板或者下面的定位點用垂直儀將垂直點打在一個塑膠板上面的中心位置(這個塑膠板是有很多小方格的激光碟),然後用一些小木塊定位好激光碟,在放線的時候用經緯儀直接取激光碟上的點就ok。一般每層留設放線孔,如果面積大的話,可以多設。如何在工地快速放線呢!!!需要什麼高科技儀器么?或者有什麼好法呢?建築放線就是在建築工程施工過程中,確定其位置及其構件的過程。主要用經緯議、全站議測量定位點,然後在點上打木庄,在用紅外全站議在木樁點上打鐵釘,在鐵釘上放麻線,按照需要的尺寸根據現場定然後用灰粉撒在線上,根據建築物的大小及地形選擇經緯儀、全站議、用水平議決定建築物的基礎平整它一般有木匠用的墨斗在位置上打上黑線並在兩端的牆上引出建築軸線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我有20多年的施工經驗,由於時間關系說的不是很細(放線有很多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我從事建築業,向高手請教下圓弧形(整個成一個弧形)和高低跨承台基礎如何放線,本人不勝感激!
1、如果圓弧半徑小、可放出圓心用鋼尺量;如果圓弧半徑大或圓心無法利用,可用偏角法、切線支距法等方法放線
2、高低跨承台基礎用經緯儀放不出來嗎?難道要全站儀。
⑶ 建築施工測量放線有幾種方法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
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
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並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3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 +-0.000以下採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以上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
⑷ 土木工程,什麼叫放線,怎麼操作求解
來看一看你就明白了。程定位放線方法:
(1) 進場後首先對甲方提供施工圖進行復核,以確保設計圖紙的正確。其次,與甲方一道對現場的座標點和水準點進行交接驗收,發現誤差過大時應與甲方或設計院共同商議處理方法,經確認後方可正式定位。
(2) 現場建立控制座標網和水準點。現場平面控制網的測設方法在下面。水準點由永久水準點引入,水準點應採取保護措施,確保水準點不被破壞。
(3) 工程定位後要經建設單位和規劃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開始施工。
二.根據本工程的平面形狀,決定採用矩形網控制。
按工程定點陣圖,以建築縱橫兩個方向為座標軸,每30m測設一條控制線,形成30m×30m的現場控制網,建築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網軸線為准。
三.根據本工程的平面形狀,適宜於採用多邊形現場控制網。
以與工程主軸線相對應的互成120°方向的三根線作為控制網的軸線,控制軸線的間距為30m,形成現場控制網。工程定位即以該軸線為准。
四.取工程縱橫向的主軸線作為現場控制網軸線,組成現場控制網。工程的其它軸線依據主軸線位置確定。
五.在土方開挖期間,對於標高的測定,採用專人負責,隨挖隨測的方法。在接近基底時,應將標高點引到基坑內,可在工程樁鋼筋上做記號。作為底板施工階段墊層澆築、支底板模板的依據。
六.地下室施工階段標高測量方法
為了保證建築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礎施工中就應注意准確地測設標高。為±0.00以上的標高傳遞打好基礎。
採用經緯儀將現場水準點標高引測至地下室基坑內,可在基坑四周的擋土樁上畫出整米數的水平線,作為地下室標高測量的依據。標高控制線應根據施工需要畫出多處,對於各條標高線,應予校測,誤差較大時(>5mm)應予調整。
⑸ 修路怎樣測量放線
首先,我們在去現場之前,你就要把需要放的軸線從圖紙上移出來,就是把主要軸線之間的長度,距離標在筆記本上,只要簡簡單單的長度和距離數據即可。先標大軸線,長的軸線,後標小軸線。注意,這個順序適合今後你放線的順序是一致的。不可顛倒。
2/3
放線時,你找到參考物,就是原始點之後,要首先的第一條,就是把大軸線(就是比較長的重要的軸線)定下來,放出來;然後根據大軸線再去放比較短的軸線。這樣可以減少誤差。
要記住 一條,從大軸線引出小軸線,就是儀器和人眼觀測的誤差再大,反映到小軸線上的誤差也會很小,但是,要是你做翻了,從小軸線去引測大軸線,那麼 再小的誤差反映到大軸線上也會有很明顯的誤差的。比如:用30米長的軸線轉90度角放出3米長的軸線,你在儀器里觀測30米軸線的另一端誤差30毫米,那麼在3米軸線的另一端也僅僅只有3毫米的偏差。而用3米長的軸線轉90度角放出30米長的軸線,你在儀器里觀測3米軸線的另一端誤差3毫米,那麼在30米軸線的另一端就會有30毫米的偏差。所以,小軸線引測大軸線,每個人的偏差都不一樣,而用大軸線引測小軸線,每個人的施測效果都差不多,這是一個簡單的幾何問題,但是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3/3
放線時,以上兩步解決了速度和順序的問題,那麼,第三步就是,要多留一步神,每次觀測讀數你要讀兩次。如果沒有大的誤差就好。如果兩次誤差很大,那這次讀數的步驟就要重來,待校正好了再重新讀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你的測量放線數據是可用的。千萬要記住,測量錯一步,施工錯十步的危險啊。
注意事項
要注意的一點是,以後在同一個部位放線,最好是沿著同一個放線順序來放以保證准確。
⑹ 土建施工過程中怎樣測量放線
土建/房屋工程施工放線是從建築物定位開始的,一直到主體工程封頂都離不開施工放線。
大致分三個階段:建築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
一、建築物定位,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
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施工放線有多種方法,條件允許的場地只要釘多一次龍門樁就可以搞定,一般龍門樁主要用於基礎施工放線,基礎完工後再把軸線及水平引測到基礎上部四大角的側面,用墨線彈出垂直、水平線做出三角標記,在引之前需用基準點校驗龍門樁是否准確,這樣不管你放N多次線只要以基礎側面的基點用儀器或鉛垂向上引測軸線,用鋼尺量測標高,這樣就可以到主體封頂。這種方法是最簡單實用的。
說白了就是把圖紙上的形狀按1:1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
但要學會看圖紙,學會必要的儀器操作。
線工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不僅要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識圖,並且能快速地記憶數值,要求精確的操作等等。首先學會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然後學習識圖,最好是能畫圖,接著熟悉圖紙,從放大線開始,確定軸線位置,最後放局部軸線,彈出牆體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練習,勤問人,等你放一兩棟樓的線就會慢慢熟練的。
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6、8、10m,這樣比較准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
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系就可測量確定軸線的具體位置。
具體一點: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
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並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3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 +-0.000以下採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以上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築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1米左右這個位置予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或激光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比如你現在從一層向二層引,你對准一層的點用激光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傳來的點就是了.然後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築物軸線的位置了。
⑺ 施工放線的方法與步驟
一、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二、土方開挖階段放線
土方開挖階段放線,一般分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
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6、8、10m。
三、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
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四、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
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六、細部測量
樑柱邊線、控制線的測量:每樓層施工前,測量工程師將控制線、主要軸線施測完成後,施工員著手依據控制線、軸線對樑柱邊線、牆柱控制線進行引測。
所有牆柱放出邊線和距邊線200寬的控制線,牆柱邊線作為焊接導牆筋的依據,控制線作為校核模板、驗收模板的依據。
七、沉降觀測
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後,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
(7)放線如何用土方法測量高低跨線擴展閱讀:
放線沉降點的埋設方式:
先將帶錨固腳的鋼板埋入設計觀測點柱身上,並按初步設定高程埋設,待模板拆除後,精確找出高程、焊上帶觀測點的角鋼。
沉降點的測量,測量工具:
本工程沉降測量由測量工程師負責;沉降觀測採用S1水準儀和毫米分劃水準尺進行測量。
⑻ 修公路怎樣放線和測量
放線這個問題我自己常用的辦法是:
1、不管是大中橋,涵洞還是路基等首先是在CAD上先畫一遍
2、一般開工前問設計要線路走向的電子版圖紙,最主要的是電子版的線路中心線圖,不要示意圖,和自己布設的控制點聯合起來,畫到CAD中
3、若放一個橋墩,先在CAD中把橋墩的實際位置在電子版圖中畫出來,點出坐標用全站儀放樣
⑼ 施工放線的方法及步驟是什麼
1、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
2、土方開挖階段
土方開挖階段放線,一般分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
3、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
4、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5、高程的引測
基礎施工階段,高程測量直接用水準儀由地面上高程式控制制點進行引測。上部結構施工時,在首層施工完後,將高程式控制制點引至外壁無遮擋的柱身上,隨結構上升,測量員用50m鋼捲尺將高程向上傳遞。
6、細部測量
樑柱邊線、控制線的測量:每樓層施工前,測量工程師將控制線、主要軸線施測完成後,施工員著手依據控制線、軸線對樑柱邊線、牆柱控制線進行引測。所有牆柱放出邊線和距邊線200寬的控制線,牆柱邊線作為焊接導牆筋的依據,控制線作為校核模板、驗收模板的依據。
7、沉降觀測
降點的設置: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後,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
⑽ 工地上基礎放線,有些地方高低差別很大,怎麼測量水平距離比較准確誰能告訴我好點的方法謝謝啦!
用架木板法,還是可以的,至少在十米內還是挺準的,主要原理是保持在同一個平面內,希望對你有幫助,我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有意請加我45521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