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快速開聲方法

快速開聲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30 00:07:29

㈠ 請問開聲練習怎麼

1.在呼吸道沒有疾病的時候(感冒,氣管炎之類)開始練習。

2.訓練地點最好找一個空間比較小共鳴比較大的地方,例如廁所澡堂之類的地方,這樣容易自我糾正以及避免擾民。

3.練習前喝一大杯熱水,這樣容易更好的控制聲袋,也能保護好嗓子。

4.姿勢也很重要,●標準的姿勢是:成馬步半蹲,雙手扶住膝蓋,頭微低,重心略向前.這樣有助於控制氣息。

5.現在開始深吸一口氣,快速的呼出,伴隨著輕微的發聲,發聲內容具體是什麼具自己愛好而定,再重復,之後越來越快,重復20~30次。很多人管這個叫「狗喘」,可見要找到「狗」的感覺才是正確的(別笑,這很管用!)。●這個過程在初步練習時每次都要進行,這是基本功。

6.之後開始用義大利發聲法發聲,有點男低音的感覺。要點是:
●不要擠聲音,把嗓子盡量張開,具體體現為用手輕觸喉結,如果嗓子張開時喉結隨之向下垂就是正確的。發聲內容具體是什麼具自己愛好而定,唱首歌也行。

7.然後可以在第6步的基礎上開始靠近黑嗓了,不要刻意模仿。要點是:●稍微收縮一點聲帶,但是保證第6步的方法。有一點點黑嗓的感覺即可。●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大家要作好心理准備。

8.當第7步的狀態靈活自如時就可以漸漸脫離第6步的方法了,向黑嗓靠攏。●要點:漸漸抬高6步中喉結的位置,這時會感到嗓子有一點酸,這是正常的,如果是疼痛或者想咳嗽都說明第7步沒有練好。盡量用低音發聲以引起聲袋的大頻振動,說白了就是與嗓子喊劈的感覺效果是一樣的,注意!只是效果一樣,原理不同!不是真劈了,那樣就無法正常說話了。具體要注意的就是掌握一個原則,不要用擠嗓子的方法模仿黑嗓,這樣往往事倍功半。這步練成之後的感覺就應該有點象死嗓的感覺——具有所謂「咆哮」的意思,通常稱為「深喉」派的死嗓。★順便加一句,在這步的基礎上突出一點中音再加入一些鼻腔共鳴就是「水腔」派的死嗓了。

9.現在要練習標準的黑嗓了。
●●●●●注意注意!!【進行這步時一定要建立在第8步完全掌握的基礎上!!一定一定!不然就有嗓子完蛋的危險!!】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在練這一步時嗓子出血以至於現在說兩句話就要咳嗽半天。具體掌握一個:能在正常的說話和第8步的發聲之間自由轉換,並且嗓子不酸不累不緊。再次強調!!切記切記!!如果不行的話不要強求,能練出第8步的深喉派死嗓也很牛了!如果第8步完全掌握的話,進行下面的練習。●將舌根位置縮緊,可以對著鏡子看看嘴,在張大嘴的情況下看不到小舌是正確的。同時也會發現喉結也完全上移了。在這個狀態下用第8步的方法擴大一倍的音量發聲。初期可能嗓子會有一點酸痛感,這種感覺應盡量縮短,方法是調整舌根位置的縮緊程度,同時保證效果盡量不改變。這時發出的聲音可能偶而會有黑嗓的感覺,應該抓住那些瞬間體會要點。嘴成「一」字型也有助於效果的體現,所謂「一」字型就是先將嘴閉上,兩嘴角分別往兩邊張,之後微張嘴的口型。現在的發聲應該盡量和Mayhem主唱的聲音*齊。用胸腔的氣,這樣會很有力。換氣時要快,呼氣要慢,呼氣的快慢決定了一口氣能唱多長的歌詞。一口氣就唱一句歌詞,這樣會有輕重音的體現,具體平均到一個字用多少氣同樣可以用舌根縮緊的程度來控制。這一步需要大量的練習,有興趣可以把日常用語也運用這個發聲法,這很能鍛煉氣息控制與輕重音。不過不要跟所有人都這么說話啊!●另外練習當中不要喝水,這樣對嗓子不利。

10.第9步練習後就可以發展自己的特色了。具體方法因人而異,大家可以自己實驗。改變口型和聲袋的震動頻率都可以有不同效果。具體的提高體現在一口氣的長度以及靈活控制聲袋震動頻率的程度。

㈡ 跪求、唱歌怎麼開聲…

1、「打哈欠」的狀態 「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打開自然,放鬆,口蓋抬起,口腔內空間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確實是打開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

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里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我們在唱歌的時候都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那你的聲音就不會是「白」的、「扁」的了,你的聲音就會是「豎的」、「圓的」了。

2、用「微笑」狀態來打開喉嚨 我們講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

「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開,大牙關打開,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態可以使你的喉嚨打開,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

(2)快速開聲方法擴展閱讀: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說話,都是不對的,這會沒有色彩,不是音樂化了的發聲。

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的需要的,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煉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想像你在吸著氣發聲。感覺喉嚨里的動作,有沒有感覺嗓子里有一股涼氣?這個動作是為了打開會厭部位。放鬆點喉嚨,要讓喉嚨靠喉結的壁上也有涼氣的感覺。而且,時間1秒就夠了。

在唱歌前,先把歌詞大聲朗讀一遍,記住是大聲,然後再唱,你會感覺好很多。一開始時,從中音開始爬音階下,用『嗚』的效果較好,一直唱到胸音無法再低為止;

接著改由中音往上爬音階,以『啊』的效果最好,直唱到無法再高為止;第三段的發音則是由剛剛唱的最低音,一路爬音階至最高音。發聲每天最少一次,即便不練歌,也應該開嗓。

㈢ 求!迅速開聲的方法!

開聲,就是把你潛在能發出的音高藉助一些想像以及特殊的方法發出來。要點1:想像你在吸著氣發聲。感覺喉嚨里的動作,有沒有感覺嗓子里有一股涼氣? 現在到要點2經過實踐發現有人對我的描述有誤解。注意:這個動作是為了打開會厭部位。放鬆點喉嚨,要讓喉嚨靠喉結的壁上也有涼氣的感覺。而且,時間1秒就夠了。
在唱歌前,先把歌詞大聲朗讀一遍,記住是大聲,然後再唱,你會感覺好很多
一開始時,從中音開始爬音階下,用『嗚』的效果較好,一直唱到胸音無法再低為止;接著改由中音往上爬音階,以『啊』的效果最好,直唱到無法再高為止;第三段的發音則是由剛剛唱的最低音,一路爬音階至最高音。發聲每天最少一次,即便不練歌,也應該開嗓。

㈣ 怎樣快速開聲

練聲必備
每天練聲應如何正確有效地開聲而又不傷到喉嚨呢?

1.哼鳴練習:(像學蜜蜂叫,這樣位置會高,達到腔共鳴。自己感覺頭頂部有振動)另類練聲法

2.聽模唱戲:(也就是假嗓子:這樣可以使聲音焦點縮小,集中,出氣少。聲音明亮。但唯一不足之處是很容易造成聲音假嗓子化作音量。所以在這之前一要做哼鳴練習)

3.用「嘟,嘟,嘟」的聲音來像小孩子玩耍一樣來使嘴唇彈跳。(這樣可以全部出在氣上)

4.練吹氣。(用力吹紙張或是蠟燭的火蕊。這樣可以訓練氣息和加大兩肋間張力與收縮力)

5.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來(每天這樣練習可以使氣息延長)

6.用狗急喘氣和哈哈大笑練音階(用哈哈哈唱)一定要笑到腰酸為止才是對的。或用冷笑,大聲地假笑

7.用高位置說話(也就是假嗓子)

8.用最小的音量去模琴的泛音(最好是鋼琴),你就聽那個嗡的聲音去模。然後,你會感覺到,當你模唱時,整個腦袋都會有嗡的聲音在振動。

9.跟著練聲曲模唱(有人帶就更好)

10.大嘆氣(可以使喉頭松馳,不上提,到高音時很輕松。

11.練聲時,無論民歌或美聲位置的人到高音換聲時均要用花腔或大概哼鳴的位置去唱,而且字不能咬死,這樣就不容易出在音量

㈤ 有什麼開聲的好方法

演出時最好的方法: 一般歌手在演出唱歌前,好好洗個熱水澡,或者喝些熱的酸湯面之類的湯食。 平時的時候的方法: 清晨起來在公園,唱一些適合自己音域練習曲,這樣一來,只要不過度用嗓,你一天的聲音都會很好。 樓主不防嘗試一下。 向你提供些練聲的資料: 練聲的目的 1,使歌唱發聲系統各器官的肌肉更有力,並能協調一致。 2,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 3,擴展音域,美化音質。 注意事項 1,要循序漸進。 2,要每天堅練習,持之以恆。 3,練聲時要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充滿激情。 4,要主客觀統一,經常錄音分析真實聲音與發聲時自我感覺聲音的差異。 5,要鞏固正確的發聲感覺。 6,要把練習發聲技術的心得體會運用到演唱歌曲中去。 7,初學者不應追求大音量及高音,而應追求聲音的圓潤自如和音質的優美。 具體方法 從自然音區練起,自然音區是指不太用力就能唱出的音區,是人聲中最自如最富有色彩的聲音,一般不超過八度,一般男女中音從低音量到中音降7,男女中音從2到高音1。 等到自然音區的音逐漸鞏固之後,就應該將唱這些音時圓潤、明亮、柔和的色彩和發聲的自如性,移到鄰近的高的和低的音上面去,當這樣的音的數量逐漸增加時,就使我們的音域逐漸擴大,並使整個音域統一、均勻。唱高音和低音時,都能運用自如。 如果不按從自然音區開始的方法進行練習,在自然音區的音還沒有唱好,沒有呼吸基礎時就開始唱高音和低音,那麼聲音上就會產生一些毛病,有的人唱起歌來聲音分成兩節,或者高音發緊、發尖;低音壓和發啞等待現象,就是由於自然音區的音沒有基礎時練唱高低音的結果。 對已經擔任演唱工作的同志,每天抽空做一些自然音區的練習,對統一聲區並使發聲自如,都有很大益處。 或者,你可以學習一下咽音學派的方法。

㈥ 怎樣開聲

唱高音需要有氣息的支持,這一支持的力量來自腰部的肌肉,最簡單的方法是尋找便秘時腰部用力的感覺,另外歌唱需要有一定的聲音位置,可以試著先用哼鳴的辦法去練習,通俗的講就是,你先哼唱這首歌,然後用哼唱的感覺加上腰部的力量來唱高音.
歌曲的演唱者是具有雙重角色的,首先你是作品的欣賞者,這一步中你需要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歌詞含義、中心思想,深刻體會作家及作曲的詞義曲情!其次你是作品的表達者,大家通過你的演唱來了解歌曲,你需要把你所感受到的充分的表達出來。演唱時要唱什麼想什麼,還要注意旋律的發展,注意強弱對比,唱出的旋律最好有曲線美,就象我們說話時陰揚頓挫。還有模仿也是很有效的。多聽、多看、多想!

關於唱歌的技巧
一、 歌唱發聲器官的組成
聲音的形成是發聲器官協調工作產生的生理現象,這個現象的產生是氣息運動和聲帶振動所形成的物理現象,但歌唱的發聲運動又和我們平時說話的發聲有所不同,因而歌唱發聲又是一個物理的聲學、音響學現象。而進行歌唱藝術實踐又是一個復雜豐富的心理活動過程,因此我們的歌唱運動可以說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體」的行為。歌唱的發聲器官是由呼吸器官、發音器官、共鳴器官和咬字器官四個部分組成,它們是歌唱發聲的全部物質基礎,是歌唱發聲運動中的主要功能系統。

1、 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即「源」動力,是由口、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臟以及胸腔、膈肌(又稱橫膈膜)、腹肌等組成。氣息從鼻、口吸入,經過咽、喉、氣管、支氣管,分布到左右肺葉的肺氣泡之中(肺中由兩個葉狀的海綿組織的風箱構成,它包含了許許多多裝氣的小氣泡);然後經過相反的方向,從肺的出口處分支的氣管(支氣管)將氣息匯集到兩面三刀個大氣管,最後形成一個氣管,再經過咽喉從口、鼻呼出。與呼吸系統相關的各肌肉群,他們的運動也關繫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動力和能量的保證。我們日常的呼吸比較平靜,比較淺,用不著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時的呼吸運動就不同了,吸氣動作很快,呼氣動作很慢。如果遇上較長的樂句,氣息就必須堅持住。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強、弱、頓挫、抑揚變化,也全*吸氣、呼氣肌肉群的堅強和靈活的運動才能完成。

2、 發聲器官
發聲器官,即發出聲音的器官。它包括喉頭、聲帶。喉頭是一個精巧的小室,位於頸前正中部,由軟骨、韌帶等肌肉組成。聲帶位於喉頭的中間,是兩片呈水平狀左右並列的、對稱的又富有彈性的白色韌帶,性質非常堅實。聲帶的中間又稱聲門,聲帶是*喉頭內的軟骨和肌肉得到調節的。吸氣時兩聲帶分離,聲門開啟,吸入氣息;發聲時,兩聲帶*攏閉合發生聲音。聲帶在不發出聲音的時候是放鬆並張開的,以便使氣息順利通過。聲帶發聲,一部分是自身機能,一部分是依*聲帶周邊的肌肉群協助進行發聲運動。我們在聲樂訓練的時候,應該充分注意到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運用它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避免在不正確的發聲習慣下唱壞了嗓子。還有喉嚨的上部與舌根之間,有一個很重要的軟骨,叫會厭。會厭的功能有兩個方面,一是起到聲門的保護作用,當我們吞咽食物和飲水的時候,它本能地自動蓋住氣管,讓食物通過時避免進入氣管,我們往往有時不小心喝水「嗆」了氣,就是會厭動作不協調所致。第二個作用是歌唱的時候,會厭豎起,形成通道讓聲音流暢地輸出。

3、 共鳴器官
人體的共鳴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頭腔三大共鳴腔體。胸腔包括喉頭以下的氣管、支氣管和整個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頭腔包括鼻腔、上頜竇、額竇、蝶竇等。在歌唱中,由於音商的不同,使用這些共鳴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來說,唱低音時,胸腔共鳴發揮最大,唱中音時口腔共鳴應用較多,而唱高音時主要是*頭腔鳴發揮作用了。如果我們能正確、合理地運用好這些共鳴腔體,並相互協調配合好,那我閃就能獲得圓潤、悅耳、豐滿、動聽的歌聲。

4、 咬字吐字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即語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齒和上齶等。這些器官活動時的位置和不同的著力部位,形成了輔音和母音(即語言)。發聲歌唱時,咬字、吐字器官各組成部分的動作比平時說話要更加敏捷而誇張。敏捷是為了使咬字准確清晰,誇張是為了使美化的母音或韻母通暢地引長發揮。所以語言器官是我們在吐字咬字時的物質基礎,也是我們學習吐字咬字時出聲、引長和歸韻的重要器官。聲音是歌唱的基礎,要訓練好聲音進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參與發聲器官的構造和作用。歌唱運動的感覺遠不如看得見、摸得著的如鋼琴、小提琴訓練那樣的肌體運動來得容易,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歌唱者要有敏銳的自我感覺,並在專業聲樂教師的指導下反復訓練,以形成條件反射去斷定自己的聲音是否正確,是否符合 聲器官運動的基本規律。還有一點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們的運動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學為基礎,而這些器官的協調活動,則是在人體神經系統的調節與支配下完成的。任何身體的運動都受到心理的指揮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願望及舞台感覺等等,很大一部分與心理的因素有關,有時候心理的制約因素甚至比發聲技術更重要地左右著我們的訓練,我們應該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當我們在歌唱時,尤其在台上表演時,則需將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內容與情感上,以情帶聲,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體器官的位置及活動狀態上。

二、 歌唱的姿勢
有人說:「姿勢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發聲的源泉。」唱歌訓練,首先要有正確的歌唱姿勢,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往往不夠重視姿勢,姿勢的正確與否是直接關繫到發聲時各個器官配合的協調姿勢,姿勢的正確了,發聲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確的姿勢,則往往帶來不正確的聲音。這好比我們的跑步運動員,賽跑時如果沒有正確的跑步姿勢,就會直接影響跑步的速度一樣。
正確的歌唱姿勢是:1、身體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鬆,這里的放鬆絕不是松垮、癱瘓,它應呈現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也就是精神飽滿的狀態。2、頭部保持於眼睛向前平視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兩肩略下後一點,小腹收縮,兩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種積極運動的狀態。3、兩腳一前一後稍分開,前腳著力、身體的重量要平穩,重量落在雙腳上。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動,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記應當張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虛著唱歌。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應當張得開,放得松,切記緊咬牙關。6、還有歌唱時下頜收回,正確的感覺應該是彷彿由小腹到兩眉之間形成一條直線,脖子和後背、腰部連成一線,這樣才使氣息暢通無阻。7、演唱時可根據歌曲的內在情感賦予適當的動作,但動作要簡練大方,切忌矯揉造作,畫蛇添足。坐唱的姿勢與站立時的要求一樣,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滿整個凳面,約坐1/3的面積,兩腳稍分開,自然彎曲,不能蹺腿坐,也不能兩腿交*疊起。

三、 歌唱的呼吸
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
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是不大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說話交流思想感情,因為一般距離較近時所需音量就較小,氣息較淺,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傳得很遠,而且我們說話連續用嗓時間長了,嗓音就容易疲勞、嘶啞,這種說話的呼吸若用於唱歌就顯得不能勝任了。唱歌是為了抒發情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歌唱時面對的往往是大庭廣眾,須將歌聲傳至每個角落,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要有長時間歌唱的能力,並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輸送氣息,要做到這些,就不是簡單的事了。所以歌唱時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和方法,它是一項技術性問題,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呼吸運動包含著吸氣和吐氣兩個過程。

1、 吸氣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保持住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

2、 吐氣
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點很重要,就好比給自行車打足了氣,不能一下子放鬆了,這里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支點的問題。

3、 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持點
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感覺,那麼,當我閃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4、 不同的樂句用氣是不同的
我們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不同的呼吸練習法。
1) 緩吸緩呼 這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微收。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覺使我們吸氣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運動一樣,但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後慢慢呼氣。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氣息,使之平穩、均勻、持續、連貫地慢慢吐出。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後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覺。
2) 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並將氣息保持住,然後,按照緩呼的要求而呼出。我們在演唱實踐中經常要用到的,因為在歌曲的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吸氣不通話你有很長的停頓時間,往往採用「偷氣」的辦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卡魯索說過,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於呼吸器官的操縱和運用,是否建立了強固的基礎。

四、 歌唱的發聲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說話,都是不對的,這會沒有色彩,不是音樂化了的發聲。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的需要的,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煉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1、 喉頭和聲帶
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體歌唱的要塞,是打開歌唱藝術寶庫的金鑰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頭與聲帶在歌唱時應處的位置和狀態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來說,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時偏低一些(就像我們深吸氣時的喉頭感覺,因為吸氣時的喉位,比靜止時的喉位略低一點)有很多人把喉頭處於吸氣時的位置稱為「水平位」。在歌唱時字與字、句與句的轉換中,喉頭要始終處於這一位置,而不應做離開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動,當然喉頭位置的穩定是在運動中的相對穩定,而不是僵死不動的穩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遠穩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樣,若把皮球比做喉頭,皮球浮在水面的狀態就好像喉頭穩定在吸氣位的狀態一樣。所以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應始終處於低而自如的穩定位置和喉頭壁打開的狀態。

2、 打開喉嚨
在歌唱訓練中「打開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打開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鬆,平放在下牙齒後,牙關打開,下巴放鬆自然放下而稍後拉,這時候的喉嚨是打開的。那麼如何能幫助初學者「打開喉嚨」呢?
1)「打哈欠」的狀態 「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打開自然,放鬆,口蓋抬起,口腔內空間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確實是打開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里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我們在唱歌的時候都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那你的聲音就不會是「白」的、「扁」的了,你的聲音就會是「豎的」、「圓的」了。
2)用「微笑」狀態來打開喉嚨 我們講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開,大牙關打開,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態可以使你的喉嚨打開,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歌唱狀態就是里邊的哈欠,處頭的微笑」,這話很精闢。

3、 良好的中聲區
中聲區是唱歌的基礎,沒有良好的中聲區,就談不到其他的一切。我們應當重視中聲區的練習,多在中聲區下功夫,不要急於唱很高的音。練習時,我們先從中聲區以中、小音量練習開始,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鞏固以後,再慢慢向較高一點或較低一點的音域發展,初學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一開始就猛練高音,不但不會獲得正確的高音,反而會毀壞聲帶。中聲區應該*前,明亮,輕松流暢,不費力,這樣才能往上發展,為演唱高音打開通路。中聲區的聲音不要強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優美和聲音的靈活性。每個聲部的重要音區都是中聲區。中聲區要做到吸氣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彈性,積極向上,有支持點,喉頭穩定松馳,不論唱高、低不同的音,喉頭的感覺都在一個位置上,聲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聲音從頭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們常比喻說「聲音要像穿珍珠一樣,把每個音穿在一條線上」等等,就是說聲音要連貫、統一、圓潤。

4、 關於換聲區
當你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這就是到了換聲區了,這時,你必須運用某種方法才能繼續入上唱。歌唱者首先應基本掌握了雖聲區的唱法,然後因人而異地作具體調整。有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實踐一下:
1)「倒抽一口氣」的動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母音的同時),做一個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後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後發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2)母音轉換手法 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一是大有好處的。

㈦ 木吉他是如何快速開聲的

吉他開聲是指新吉他經過彈奏後聲音變得越來越好聽。全單的琴開聲的潛力最大,其次單板,最後是合板。
其中的原理有以下幾種解釋:1、張力彈性的和諧。彈吉他時琴弦彈性變形產生張力,這個力使吉他的面板、背板、側板發生彈性變形,當彈性變形與張力完全適應,發出的聲音才好聽。換句話說,經過長時間彈奏,吉他組成的各部分木板彈「活」了,反應靈敏、幅度大。比如說,有的琴經過長時間彈奏後,面板有變形但聲音比原來好聽。這個過程也可以用拉弓射箭的過程來理解。彈性弓臂可看成組成吉他的各木板,弓弦看成吉他的琴弦。拉弓射箭時,弓弦受力拉伸帶動弓臂變形;箭射出,變形的弓臂不再受到弦的拉力,必然彈回到原來的狀態。所以說弓箭也有「開弓 」的過程。長時間使用後的弓彈性好,反應快,絕對比新弓更好用。2、彈奏加速木材水份的蒸發。比如琴彈奏後橫紋的增加,增加聲音的反射能力。
吉他開聲後聲音有什麼變化?1、高音音量增大2、聲音的延音加長3、聲音由生澀變為成熟由尖銳變為圓潤。
吉他開聲比較慢,比如雲杉木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如何快速開聲,還是有技巧的。首先把琴調到標准音高。接下來,1、爬格子:從1品到20品,從一弦到6弦,讓每個部位都充分振動;2、掃弦:可單手掃,或按和弦掃。3、用變調夾:把變調夾夾在一品,然後爬格子、彈和弦,掃弦,最好用撥片,這樣的振動幅度大,開聲快。然後把變調夾移到在二品、三品……繼續以上的動作。
個人感覺每天兩個小時,一個月就會有明顯變化,所以說新琴彈了不到一個月就發表評論多半不準確。

㈧ 早上七點考聲樂,怎樣快速開聲

樓主好,聲樂的發聲首先是氣息。彎腰打嘟嚕是練習氣息最好的方法,還有就是跳音 做仰卧起坐對練習氣息也是有幫助的,然後就是開口音,閉口音 開口音像:ma,mi,mei,la,lai,li,lia,ha什麼的 閉口音像:wu,en。哼鳴也是閉口音,練習頭腔共...

㈨ 怎樣開聲

閱讀全文

與快速開聲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酷派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48
手機uc瀏覽器版本查看方法 瀏覽:284
研究中國股市的有效性問題的方法 瀏覽:658
天然氣洗澡的使用方法 瀏覽:790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3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7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3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