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教孩子正確發聲
學習正確的發聲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的一件事情,家長們應該如何去教學孩子正確的發聲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一些教孩子正確 發聲 方法 吧!
教孩子正確發聲的方法
孩子的發音具有多變性,發音常常不穩定,如說“很短”時發音很好,說“弟弟”時發音就不清了。也就是說,寶寶發音會受到不同語音的組合或不同的語詞內容結構的影響,並表現在不同的方面。一般而言,歪曲音的情形比較容易發生,也就是說寶寶可能一直是以那種方式發那個音,而省略音和替代音就會缺乏一致性。
1、父母要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榜樣:寶寶學習發音的主要途徑是模仿大人。父母發音清楚、正確,是寶寶學習正確發音的前提。寶寶咿呀學語時,就開始跟父母學習發音了。父母在寶寶身邊發出的“嗚”、“啊”等哄逗之聲,以及哼唱的催眠歌謠,都是說給寶寶聽的,都是在訓練寶寶的聽覺。寶寶稍大之後,就會學著父母發某些音節。父母的語音對寶寶學習發音影響最早,作用也是最大的。因此,要教寶寶正確地發音,父母必須先做到自己能正確地發音。
2、父母要有意識、耐心地教孩子發音:給2歲的寶寶講小人書時,可一邊指著圖,一邊教寶寶說:“小貓喵喵叫”、“小鴨嘎嘎叫”。小寶寶一般都對動物感興趣,可讓寶寶通過說動物的名字、學動物的叫聲練習發音。對於3歲的寶寶,不但可以教他模仿大人發音,還可以告訴他某些音是怎樣發出的,並讓寶寶觀察大人發某個音時,嘴唇和舌頭是怎樣動的,再讓寶寶自己進行練習。
3、父母可以帶孩子進行發音練習:如跟孩子一起做“什麼叫”的游戲:父母和寶寶分別拿著畫有不同動物的卡片,輪流出示卡片,要求對方模仿卡片上動物的叫聲。還可以教寶寶說些 繞口令 ,如寶寶發“zh”、“si”、“zi”等音節有困難,父母可以教他說繞口令“買柿子”,以此強化寶寶發音的准確性。
“買柿子,小石、小志、小三、小四,提著籃子買柿子。買柿子,吃柿子。吃到嘴裡甜絲絲。”
4、父母應注意矯正寶寶的錯誤發音:父母矯正孩子的錯誤發音要耐心,不可急於求成,更不可斥責孩子,以免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同時堅持不懈地鼓勵寶寶大膽練習,注意千萬不要重復寶寶的錯誤發音。
教孩子怎樣准確發音
教孩子說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特別是讓孩子掌握標準的發音及快速記憶大量詞彙。
如今很多孩子在的講 故事 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孩子都存在發音不標準的問題。
特別是/chi/shi/z/c/s,j/x/q/r/n/l這些字音發不清楚,比如,“八戒”說成“八切”,“吃吧”說成“濕吧”,“糧食”說成“糧思”,“好人”說成“好銀”,“那麼”說成“辣么”,“姑娘”,說成“菇涼”,“鄭人買履”說成“鄭人買驢”,“睡覺”說成“碎覺”……
這些語音不準備的表達,不僅影響語義理解,長期以往也會造成孩子自卑,不自信。
最好的方法是將那些新詞彙巧妙地融入我們的談話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詞的發音和詞義。
最重要的就是,家人要以身作則,不管是老人還是保姆還是家長自己,盡可能的說標准普通話,注意發音的准確,如果不會說,就多聽聽播音員主持人的發音吧。
比如地方方言此時孩子也會模仿,如“沒有”,“沒”說成四聲,“妹有”,“出去”本該一聲和四聲,孩子會說成二聲和輕聲“除氣”,“喝水”她會說成“喝緋”。
當孩子發音不準的時候,家長切忌模仿和取笑,用正確的語音重復引導糾正即可。
教孩子說話的注意事項
一、不要過分遷就
在教寶寶說話的時候,父母常用用疊詞和兒話語。寶寶用小兒語是因為他的語言發展水平限制了他准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但父母千萬別因為覺得有趣和親切,而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父母應通過正確的 教育 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當寶寶用疊詞時,父母則應選用正常的交流方式,盡量縮短寶寶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
二、不要操之過急
每個孩子的先天發育不同,他們的語言智力也不同。很多寶寶都會出現說話晚的現象,這時候父母不要太過著急,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給孩子良好的語言環境,結合寶寶的實際情況,配合寶寶的興趣加以引導,讓孩子慢慢鍛煉說話。若擔心寶寶聽力存在問題,父母有發現不妥的時候,應及時到醫院做聽力篩查和智力測評,早發現早治療。
三、不要讓寶寶莫衷一是
現在的很多家庭,父母都來自於不同的城市,尤其不同的方言,而語種或方言的混亂也是造成孩子不開口講話的一個原因。如果在家中,夫妻雙方一會兒講方言、一會兒講普通話,會刺激到寶寶的腦細胞,而這個刺激過程不符合孩子的語言能力,最終導致孩子對語言莫衷一是,不知道應該選擇何種語言。
四、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
很多父母並不了解,輔食的添加也影響著寶寶說話的能力。給寶寶添加輔食,在為寶寶的發育提供了營養物質的同時,寶寶咀嚼食物的時候口腔也得到了鍛煉,是寶寶語言表達的硬體設備趨於成熟。有些寶寶因為沒有咀嚼鍛煉,在學習語言時,咽喉和口腔肌肉不知道如何配合,出現不知如何發聲現象,所以該到添加哪一類輔食的時候應當及時的給寶寶添加。
看了怎樣教孩子正確發聲的人還看:
1. 怎樣教孩子正確發聲
2. 如何教寶寶快速說話
3. 如何引導兒童正確地唱歌
4. 兒童練聲音的方法
5. 如何科學發聲
6. 怎樣對寶寶進行發音訓練
㈡ 怎樣才是唱歌正確的發音方式
唱歌正確的發音方式:要控制音量、放鬆、喉嚨打開。
唱歌時放鬆頸部肌肉和下巴、用腹部呼吸。肩膀放鬆、深呼吸、向前運動,張大嘴巴,伸出舌頭,發音。找出用力的部位和感覺。如果唱歌時喉嚨完全張開,正確的感覺應該是喉嚨向外擴張,感覺頸部向外伸展。要感覺喉嚨兩側肌肉酸痛,可以把喉結往下推。
打哈欠是體會打開喉嚨的最簡單的途徑。當你困了,一面講話一面打哈欠,這時喉嚨就打開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過頭了,那樣會使聲音太靠後。
(2)兒童如何正確唱歌發聲方法擴展閱讀
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打開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找到胸部的支點有利於打開喉嚨。唱歌時聲音是從咳的地方、從兩鎖骨中間、從喉嚨最底部發出來的。
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有助於打開喉嚨。模仿嗓子寬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術。大笑、哭,向後仰頭也可以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
㈢ 少兒聲樂的練聲應注意什麼
兒童理解事物能力較差,沒有概念性,但模仿能力較強,一味的模仿教師的范唱,必然會模仿出成人唱歌時的聲音,模仿音色寬的容易壓喉,失去童聲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擠、壓喉頭,都會形成不規范的發聲習慣。兒童對身體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沒有感覺,如對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管、以及唇、齒、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對控制身體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較差。 針對兒童聲樂技巧的訓練,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覺和豐富的想像力,來訓練歌唱器官的協調及配合。運用單項練習來進行聲樂訓練,可以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聲樂技巧。例:歌唱呼吸練習、放鬆喉部練習,咬字吐字練習、歌唱時面部自然放鬆練習以及歌唱時的表現能力練習等,分別進行單項練習,學生會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同時也能記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確狀態,並在大腦中確定正確的信息記憶,在歌唱時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協調配合,保留住兒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在高、低聲區上達到聲音統一、位置統一的目的。 呼吸練習:最初接觸聲樂的兒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麼回事,開口就唱,把聲音全部擠壓在喉嚨里,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更體會不到。如何運用氣息呢?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回憶感受一下 引導學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樓梯或跑步後,氣喘吁吁時的樣子,模仿的基本像時,問他:現在你能說出身體的感受嗎?你的腰部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你能邊表演邊發出聲音嗎?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時,同樣使用上這些感覺嗎?你的聲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兒童能把這些感受記得非常牢固,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聲樂技巧的興趣,又達到了學習聲樂的目的。 咬字吐字練習:唱歌和說話一樣,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時必需運用歌唱語言的方式來咬字吐字。歌唱語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語言拼音的基礎之上,通過藝術加工(語言誇張的創造),而形成的歌唱語言的拼音規律。在兒童歌曲中,基本上分為兩大類型歌曲,即歡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現歡快歌曲時,要把聲母和韻母作為兩個獨立的結構單位互相拼合,在這樣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礎上,才能把快節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這個歌曲特點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節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對於歌曲中的每個字,聲母咬的要准確、快速,聲母咬完之後,馬上與韻母迅速結合,立刻唱出每個字的韻母。在交代韻母的運腔過程中,無論是單韻母的拖腔,還是復韻母的拼合運腔,以及字尾的歸韻、收聲,唇、齒、舌、牙、喉、齶的配合動作都要非常輕巧、靈活、敏捷,這就需要嘴、口腔與意識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詞、拖腔、歸韻、收聲的過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須要用「心」念字,在這個基礎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表現抒情類的歌曲時,如在《大海的故事》這首歌曲中:曲調慢而有序,咬字時把韻頭、韻腹、韻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這就要在拖腔過程中,不急於歸韻,過早的歸韻就會出現沉重的鼻音,當在快唱完這個字的韻尾處時,再快速歸韻,這樣有利於歌唱聲音的連貫和感情的充分表達,從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開喉部練習:在訓練中要求學生喉部打開時,有的學生並不知道「喉」在哪裡,只能疑惑地摸著自己的脖子。如何進行喉部打開並放鬆呢?可以給他們講個生活小常識,例:當你口中含著水想說話時,你的喉嚨有什麼樣的感覺?學生會很好奇的試一試、想一想,然後你告訴他,這就是喉部放鬆的感覺。 面部自然放鬆練習:在歌唱時要注意麵部的自然放鬆,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現象,同樣會影響歌唱的聲音及形象。一般來說,當面部保持微笑狀態時,面部器官便會處在比較理想的位置,微笑時,笑肌被抬了起來。當笑肌隨著微笑抬起後,口腔內部的硬顎和軟齶也會同時抬起,喉嚨在這種狀態下也就自然打開,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歌唱狀態。學唱過程中,特別是初學期,要經常對著鏡子練習,檢查是否有面部緊張狀態,同時分辨聲音是否鬆弛、歌唱器官是否協調,當出現不正常的狀態時,要及時加以糾正,一旦形成不良的習慣,就很難改掉,這樣會直接影響學習歌唱的進度。 個人建議
㈣ 如何訓練兒童進行發音練習
發音是一個比較復雜精細的動作,兒童語言發育過程中發音本就是從不準到准確的過程,這也是發音器官肌肉功能完善的過程。
正常兒童一般從6個月以後開始模仿發音,到三歲基本准確,五歲已經基本完成的語言發育,無論從發音還是語法在運用上都已達到常人的水平。
如果在兒童的語言發育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就可能造成發音、理解等多方面的問題,而兒童一旦過了正常的語言發育階段,首先是發音器官的肌肉功能已經開始慢慢固化,而且可能養成語言習慣,最重要的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可能因為語言問題產生心理問題.
所以超過五歲還有明顯的發音不準,很可能一直延續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時期,實際上很多成年人的發音不準也多是兒童時期延續下去的。
㈤ 孩子如何正確學會唱歌
樂曲的選擇應符合寶寶唱歌的特點,節奏要簡單,篇幅要短小,歌詞以象聲詞為最好,易引起寶寶模仿唱歌的興趣的歌曲讓孩子學唱,如《小白兔》、《大公雞》等,還可教孩子拍拍手、跺跺腳來訓練孩子的節奏感。
2
/6
用游戲的方式訓練寶寶模仿唱歌。
3
/6
如《小雞和小鴨》這首歌曲比較形象化,可先教會寶寶小雞和小鴨的動作:把雙手握在一起,伸出左右手的食指,兩食指並在一起做雞嘴;小鴨只需兩手心相對,手掌根靠在一起,讓一隻手的手指朝上,另一隻手的手指朝下,這就成了鴨嘴,還可以手指開合動起來,邊唱邊做動作,對寶寶的模仿有很大的幫助。
4
/6
家庭式的音樂熏陶。
5
/6
如遇到有演唱會或電視歌曲比賽、兒童卡拉ok等節目,可以與寶寶一起欣賞,同時進行啟發、引導模仿。
6
/6
當寶寶在模仿唱歌時,不要打斷,應鼓勵繼續進行,並不斷地啟發和幫助,糾正姿勢。
㈥ 兒童唱歌的發聲技巧
兒童唱歌的發聲技巧
歌唱的語言離不開字音的聲、韻、調這三部分,只有掌握了字音的結合規律,演唱時辯證地處理每個部分之間的關系,還要根據歌曲情感的需要,作出相應的變化,完整地表現出每個字來,才稱得上真正完成了歌唱的咬字吐字。下面是我整理的兒童唱歌的發聲技巧,歡迎大家閱讀!
1.為什麼要練聲
練聲又叫練嗓子,是歌唱的一種基本功訓練。在我國戲曲界,稱之為喊嗓或吊嗓。經過一定時間的練聲,可提高歌唱的技能和技巧。在歌唱前活動一下嗓音,練練聲,好比體育運動員在訓練、比賽前活動一下腰腿,避免運動過猛扭傷筋骨、肌肉一樣。嗓音非常嬌嫩,兒童的嗓音更加細嫩,一下子就過猛地歌唱,不利嗓音的保護。因此在歌唱前,有目的地練練聲,是非常必要的。
要訓練孩子的嗓音,發展他的歌喉,擴展他的.音域,使他的聲音優美動聽,發聲自如、圓潤,氣息深沉流暢,吐字清晰,就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技巧訓練。要達到以上要求,必須通過練聲曲,有的放矢地來進行訓練。因此練聲曲都比較短,旋律也較簡單,而且針對性強,便於將精力(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訓練的技巧上,所以通過練聲曲來練聲,是歌唱技巧訓練的一種有效而必要的手段,也可以說是歌唱的綜合性練習。
2.怎樣練聲
根據先易後難的自然學習法則,練聲可採用發聲最自然的中聲區為基礎,逐步向上、然後向下做半音模進法移調進行訓練。
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要在音域范圍上作不同的處理:3~4歲可在C調的“1”到“6”范圍內練習,4~5歲可在C調的“1”到“7”范圍內練習,5~6歲可在C調的“1”到“嚴范圍內練習,7~9歲可在C調的“1”到“3”范圍內練習。在各自的基礎上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再逐步向上和向下做擴展音域練習。
練聲時要用較慢的速度和中等音量,發聲的位置要上下統一,氣息要均勻,保持高音部位的發聲位置。在練聲時,要求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家長要認真地聽孩子練唱。
因為練聲是為歌唱服務的,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興趣,家長也可把唱歌與練聲結合起來進行訓練,摘出歌曲中難唱的樂句進
行練聲。結合所演唱歌曲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選擇練聲曲練唱,是大多數聲樂教師常用的有效的方法。
3.練聲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教孩子練聲應注意選擇適當的曲調,不要超出兒童的音域范圍,這在前面已經講過了。
例如唱12 34|5—|55 5|55 5|54 32|1—||時,3~5歲兒童可在1=C到1=D或E范圍內練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逐漸擴大音域。
②作為兒童唱歌基本練習的發聲,時間不宜過長,低年齡的兒童每次練3—5分鍾即可,不然會由於練聲的枯燥而使孩子產生厭倦情緒,而且時間過長也會使嗓音疲勞。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③要細心地聽孩子歌唱,及時發現和聽辨出聲音中存在的毛病,使不良的發聲糾正於萌芽狀態。
④練聲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練聲是為了發展兒童的嗓音,提高兒童的唱歌技巧。那些形式主義的所謂“練聲”,不僅達不到好效果,反而會挫傷兒童學唱的積極性,弄不好還可能損傷孩子的嗓音。
;㈦ 唱歌的科學發聲方法
練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樂錄影帶,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時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練
最好找一個專業的老師,指導一下,才不會誤入歧途,不會把聲帶損害,要注意唱歌時不要多用自己的聲帶,要讓自己的聲音傳的遠而穩,注意運用氣息,否則會使聲帶生繭
歌唱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兒童表現歌曲的能力,應給予他們唱歌技巧的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唱歌的姿勢、呼吸、發聲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唱歌的姿勢
正確的唱歌姿勢,不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態的表現,而且還關繫到氣息的運用,共鳴的調節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訓練時,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做到兩眼平視有神,下頜內收,頸直不緊張,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穩定。
二、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氣,在做呼吸練習時,先做好正確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寬,頭自如,眼望遠處,從內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滿情意,然後,「痛快地嘆一口氣」使胸部放鬆,吸氣時,口腔稍打開,硬軟齶提起,並與提眉動作配合,很興奮地以後腰為主,將腰圍向外松張,讓氣自然地,流暢地「流進」使腰、後背都有「氣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寬闊的感覺,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覺以上動作。
但呼氣時不準過深,否則使胸、腹部僵硬,影響發聲的靈活和音高的准確,吸氣時不要有聲響,反之不僅影響歌唱的藝術效果,還會使吸氣不易深沉,影響氣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兩肋擴張,小腹微收的習慣。
三、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1、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並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
2、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松開,有下巴鬆鬆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鬆鬆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
4、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四、咬字、吐字准確、清晰
發音練習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須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確地掌握語言的回聲,明確漢字語言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字吐字結合起來練習。練唱時,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引長歸韻的咬字方法,先念幾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演唱時發母音的著力點,應盡量接近聲區的集中點,使三個聲區的共鳴得到銜接和靈活調整。
歌唱藝術是聲音與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我們唱好歌曲,不能只講聲音,不講感情,反之也不行,我們應對歌曲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以及詞曲作者、歌曲的時代背景,有個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進行適當的處理,把歌曲的藝術形象准確完整地再現出來,達到以情帶聲,聲情並茂。
怎樣唱高音
一、人類歌唱本能
你聽過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聽過快樂的男女山歌對唱吧?這些人從未受過聲樂訓練,全他們的歌聲也同樣令你感動,因為他們完全發揮了自然的歌唱本能。我在前面所談的關於呼吸、發聲、共鳴、高音的問題,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條件,連帶著一切物理條件,都是根據自然而產生的。遺憾的是,我們卻往往摒棄這種自然的條件,而去苦苦地找尋一些「捷徑」、「秘訣」,那是很可悲哀的事。
歌唱家在歌唱時,喉頭的作用雖屬,但心力也可左右它。在歌唱時,喉頭的動作完全是自發的,歌唱家歌唱時,想唱什麼音,聲帶張力與振盪次數就會完全與 思想吻合。發聲時當然還要用橫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快速的力量。一個初生嬰兒,根本不知道這些事,卻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當他哭的時候,哭得很傷心;他笑時,又會發出悅耳的音調。由此證明,人生本來就有一種天賦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並帶有表情地使用我們的嗓子。
二、先喊出高音來
我們做任何一種運動,比如推鉛球,一定要先有舉得起鉛球的力量。練武術的人為了增加手腳的力量,先練挑水,手腳有了力量後,才可以在舞大刀時不至於脫手飛了出去。
我們的聲帶,要能夠抵抗下面送上來的高壓,才能發音。有人問,在高壓的情況下,聲帶發出聲音會不會發生喊叫的情況,會不會喊破聲帶呢?不會的,只要保持正確的呼吸及歌唱姿勢,是不會喊破的。至於高音的位置及掩蓋問題,你的高音還未喊出來又怎樣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們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為止,五個音成一組。開始不要喊太多,因為一上來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勢未必對,要邊唱邊糾正,等各方面都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唱好了以後,a2是另外一種呼吸方式。我們知道唱高音時要把氣息用高壓的方式壓上去,實際上在這時要用到腰部的氣(見下節),用腰部的氣喊好了a2後,再用同樣的氣喊降b2。
一般來說,唱高音聲部的人的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們不去用它罷了。一個女孩子從未受過聲樂訓練,一般只能唱到f2,但當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時,他會情不自禁地尖叫起來,而這一聲尖叫,可能到達highC的f3,但平時無論如何她也不會發出這么高的音來。所以不要有顧慮,要大膽地喊出高音,多喊是有好處的。
三、呼吸及姿勢
我們如果也有機會碰見一件十分令人吃驚的事而失聲尖叫,我們一定要記住那個喊叫的姿勢,再拿來唱高音,那就對了。
唱高音不同於唱低音,是將氣壓成一條細線,沖擊聲帶。當橫膈膜的力量已經用到頂點,而無法加壓時,就須用腰力。前面講過,肺葉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向外擴張。用腰力,是先用手叉腰(這時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氣時它會自然地起作用的),把氣吸到腰的四周,感覺到前後腰部膨脹起來,然後把氣閉進來(張大口,見圖七),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會感覺到壓力壓住了上顎,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前面講過,f2--#g2我們用腹肌的收縮來增加壓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降b2時,因為只需要少量的氣(但是要用高壓力的氣),只要將上唇照打呵欠的樣子張開就行了,要露出少許上面的牙齒,舌尖平放在下面的牙齒上,就能唱出降b2來了。由降b2以上,到highC以上的音,方法與降b2是一樣的。
這里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用腰產的力唱高音。
用腰部的力來唱高音,等於將一個長形的氣球充滿氣後,用手將下半部一捏,那上半訓就脹滿起來,這好比是橫膈膜已上升到頂點,不能再上升。我們將腰部吸滿了氣,然後整個腰部及下面張開的肋骨向內一收,胸部挺出,就好象用手捏氣球的作用一樣,產生了一股強烈、上升的氣流,而這正是我們唱高音要用的。
四、Close及掩蓋
從前學唱歌的時候,當唱到高音,就要Close!當時真是「如入五里霧中」。而這個字,中國至今也還有人在用。由於對Close的真正含義搞不清,不知道害了多少男高音,也糟蹋了許多好的聲音。
我對Close的見解是:關閉下面的共鳴箱,而打開上面的共鳴箱。我們唱高音時需要頭腔共鳴,那就得提高軟蓋。我們開上唇,目的是提高軟蓋,同時還要用腰力來頂開軟蓋。至於今天國內有人用「掩蓋」這個名詞,我認為比較好,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點掩蓋,就好象上面有一隻碗,復蓋著高音一樣。
我曾經向許多老師求教對Close的解釋問題,但都得不到結果。後來去義大利,請教了一位老師,回答是:我們義大利從來未聽說過這個字。試問:「關閉」了怎樣唱歌?至於今天我們用「掩蓋」代替「關閉」來解釋Close,那是很明智的。當我們唱高音時,我們的上顎向上提,軟口蓋升高(打呵欠狀),氣壓向上擠,聚到上面,形成一個象教堂那樣的圓頂空間,也就是要讓氣體充滿這個空間,這樣,才會發出漂亮的高音。如果上面不打開,空氣上不去,哪裡還有高音呢?所以,用「掩蓋」也表示了聲音向上集中的意思。我們可以再作一個試驗來找到這個感覺:當我們打呵欠的時候,會感覺到上顎部分有涼颼颼的感覺(平時感覺不到的),那就是上面有了一個空間,氣息也進去了。
五、越高越容易
當我們練到降b2時,應該說已經突破了高音的困難,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為唱這幾個音的方法與唱降b2的方法並無居的分別。唱降b2時喉嚨已開得比較小了,因為嘴越是張大喉嚨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氣來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氣,是靠平時的刻苦的氣息練習得來的。
六、支點與對抗
如用雙手舉起一副石擔,我們的腳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們的手向上推,而石擔又是向下壓。於是,這里就有四個方向的力,腳和地面產生了一種對抗,手和石擔又產生了對抗。我們人的身體等於氣柱,小腹和聲帶是氣息的兩個支點。氣息往上走被聲帶擋住,這里也有「力」的對抗問題。那麼,在歌唱時小腹的支點有無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向上,還是向下?關於這個問題是有爭論的。
唱歌時,氣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氣柱越來越短,同時,小腹也向內收進來,幫助壓迫肺中的氣產一定的流量呼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把「支點」老是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而不隨著氣息的運用向上移動呢?但我們不可忘記,雖然「支點」隨著氣息的呼出不斷地向上移,還是要保持住那向下壓的力量。試想,我們如果要拿到高處的東西,伸長了手仍拿不到時,那麼就要在腳下墊一個箱子,如果還是拿不著,只能再加一個箱子,這樣「支點」不就提高了嗎?怎麼可能停在下面不動呢?
我在新加坡聽過一個女高音獨唱,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國作巡迴演唱的。但她唱到高音時,脖子拉得長長的,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原來她是專唱德國Lied的,德國派唱法主張「支點」永遠在腹部不變。試問唱高音怎麼可以把音管拉得那麼長呢?
我們再看看前面所述的打氣筒原理,活塞柄不斷向上推,活塞也隨之漸漸地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壓力,氣息則從筒口噴出。如果將氣筒打氣比作人體的歌唱活動,即是說,橫膈膜和聲帶的距離越來越短,所以支點也逐漸改變位置,怎麼可能老停在固定的地方不動呢?
七、用工具來測驗
用一塊木板,長度比我們的肩寬一些,寬度比我們的鞋子長度稍寬四角打一個洞,用兩根繩子穿過洞,繩子的長度與我們垂下的手指處相齊(參閱圖八)。我們站在木板上,吸一口氣,然後將氣閉住,張大口用力拉繩子,就可以感覺到什麼叫對抗了。這時,我們的腳增加了與地面的對抗,同時也了體內的氣息與聲帶的對抗,這樣高音更容易出來。我們還可用可口可樂的空鋁筒(空啤酒筒),剪成象郵票大小的鋁片,將兩片鋁片合起來(用手將鋁片弄得稍彎曲一些),於是合起來的鋁片當中就有一個縫。再在鋁片的一頭夾上一片舊綢布(可疊成三根火柴那樣寬),然後用鐵絲將鋁片綁起來,就成為一個哨子。你試吹一個低音,再吹一個高音,從這一比較中就可以感覺到唱高音的氣息和姿勢了
怎樣唱歌
一、氣息
說道這個話題,就有些茫然,因為這是最不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我在唱歌之前,練美聲兩年,給我的感悟很深,氣息基礎對我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像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像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另外我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煉身體才能保持。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盡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氣堅持得久還是憋住不出氣保持得久呢?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這里我只能講這么多,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過我要提醒的是,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就會像閻維文唱「一無所有」。
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觀點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唱美聲而練美聲,我們是為了唱好通俗才練美聲,就像武術要練馬步一樣,你見過打架的時候蹲著馬步打的嗎?
有朋友說這樣的表述很難理解,要我說說流行歌手裡誰的氣息很通透,就照著感覺去學更容易領悟,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個人認為,女歌手你們就多聽一下「張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氣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滿文軍」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氣息在唱歌的,另外,張學友的氣息很好,但對於教學,滿文軍更適合
二、高音
這是朋友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用他們的話,因為高音「夠拽」,呵呵!再次補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勸朋友們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也是指的這種發聲位置。
找找感覺1: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隻老鼠,你會怎樣?估計會「啊~」的一聲長鳴,並且還有「假聲」的發聲位置。等你平靜之後,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數再也「啊」不上去了。為何?因為你收到驚嚇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緊張,(想想被驚嚇的感覺,是不是全身肌肉綳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根基,加上一股強大的氣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氣息),直沖嗓子眼,聲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飆高音的感覺理解成「緊張」、「振作」,記住,一切以小腹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頭往上扯的,是感覺重心向下的一種反彈力。
找找感覺2:見過橡皮水管嗎?要水管里的水飆向更遠怎麼辦?掐緊水管前端,縫隙一小,壓力增大,水就沖得更遠。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氣息和技巧在唱。想像水龍頭理論,應該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覺3:地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把它搬起來吧。你一彎腰,嘴裡數數:「一、二、三、走……」,我想這個「走」字你一定用了氣息。我不多說了,感覺一下吧,身邊有些什麼重的……呵呵!這只是一些我創立的讓你感覺氣息的方法,不正規,但很有效。
還要告訴大家一點,表現高音的能力與你本身嗓子條件有關,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優勢,比如「孫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繹不會那麼費力。嗓音條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氣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煙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
另外我還告訴大家一種心理方法,高音時想像你是在面對廣闊的大海高歌,望不到邊的海天一色,這樣的風光不值得你大聲吶喊嗎?
三、鍛煉肺活量的方法
造成肺活量檢測數值連年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沒有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鍛煉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簡單介紹三種。
方法一 經常性的做一些擴胸、振臂等徒手操練習。
方法二 耐久跑練習,注意要堅持經常、跑和呼吸配合、距離適當、強度不宜大。
方法三 練習潛水或游泳,在水中不但手臂要不停的劃水,還要克服水的阻力呼吸,是鍛煉提高肺活量的好方法。
鍛煉提高肺活量的方法還有:踢足球、打籃球、折返跑等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選擇那一種方法,都要持之以恆經常練習才能有效。
以上這些鍛煉的機制是: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彈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機能,從而達到提高肺活量檢測數值的目的。
㈧ 如何教孩子唱歌
孩子天生就對自己的聲音感興趣,他們喜歡聽自己的歌聲,也喜歡別人對他歌唱。歌唱,為年幼的兒童帶來許多喜悅和快樂。成人在不經意時為孩子哼哼唱唱,往往是孩子一生中記憶最清楚感覺最溫馨的一段時光。藉由輕柔的歌聲,溝通親子之間的感情,傳遞彼此關愛的訊息。 就歌唱技巧而言,三歲前的小孩誤以為大聲小聲就是代表高低音的區別,甚至四五歲的孩子還不能夠准確地抓准音高。所以,成人在訓練孩子歌唱時,應避免太過於強調音準和音樂技巧。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的是輕松自在地陶醉愛歌聲世界裡,而不是接受任何嚴肅正式的教學。所以,引導孩子如何仔細聆聽自己說話與歌唱的聲音,才應是最先考慮的重點。只要經過多次練習,孩子自然就能掌握控制高低音的訣竅。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選擇適當的歌曲教學素材,實在不是簡單的學問。首先,必須考慮孩子的喜好、能力和程度,將所選出的歌曲讓孩子聽一遍,觀察它的反應以後,再加以節選。 凡是與孩子有密切關系的事物,往往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根據大部分三歲前兒童的生活經驗來分析,他們對生活化的「帶動唱」、流行音樂、電視廣告歌曲等都有特殊的愛好。其他還包括了與以下主題有關聯的歌曲。我們觀察孩子們的游戲,注意到,他們在玩時喜歡哼一些短歌。他們還試圖唱他們聽過的歌,經常重復某些詞,短語或旋律,並給他們的活動填充節奏。在很多時候,當別人和他們一起玩「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戲時,他們通常會很高興。孩子們大都喜愛玩鼓和其他樂器,但用他們自己的方法演奏;也經常參加到其他孩子的唱和跳舞的群體中去,但有時更喜歡看和聽,直到這個歌完全被他熟悉。大部分孩子願意在同一時間作一件事情,唱、跳或者動。當他們長大了,這些歌成了老朋友,音樂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這些「小小學生」喜歡不同種類的歌曲,這些歌曲產生動作,他們包括幽默歌曲和安靜的歌曲。為他們選歌時,最好選擇歌詞少,節奏和旋律不斷反復的。他們是最容易學的,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這些歌曲一般可在民歌中找到,它們很有效果,歌詞和旋律也和好地融合在一起。先讓孩子說唱歌曲,然後開始歌唱,家長們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