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將大學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合
(一)不斷落實教育的根本任務
想要將大學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更好的融合,首先應該對教育的根本任務進行不斷的落實。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既要幫助學生豐富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腳踏實地,心懷天下的理念,讓學生明確自身所承擔的時代責任。在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對專業文化進行傳播,同時還要做思想道德教育的領路人,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思想觀念,從而更好的為國家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二)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想要將大學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更好的融合,則必須要對原有的模式進行轉變,幫助學生構建全新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且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只需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這樣不僅能夠完善學生的思維,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親和力,絕大部分的知識點都較為客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只是將知識點內容以灌輸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講解,這就直接導致學生所學習到的思想政治內容對於自身的生活毫無幫助。為了打破這樣的局面,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英語課堂為前提基礎,採用體驗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相應知識點,同時還可以結合情感經歷來讓學生對事物進行更好的認知,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基於教材發揮德育教學功能
英語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其不僅包含大量的生活實際,同時還有豐富的德育知識,因此需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教材的積極作用,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並且建立嚴格的教材評價體系,這樣才能開展更加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一些富含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文章進行突出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英語教學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英語教材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發揮英語教材的積極作用,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加強教師的自身建設
教師對於學生成長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想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好的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教師應該對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不斷的提高。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承擔起教學任務。教師應該不斷豐富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儲備,在教學過程中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學生,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來對學生進行熏陶。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會不斷拉近,教師會受到學生更多的認可,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形象,這樣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好的熏陶。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對教學課堂進行科學有效的組織,在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到英語專業知識的前提基礎上,最大程度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對於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豐富,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來源:錦綉·中旬2020年9期
『貳』 在全球化時代,我們怎樣才能做好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加強傳統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與文化有限流動密切相關,文化認同是文化有限流動的基礎,文化有限流動是文化認同的結果。要真正實現文化有限流動,必須加強人們的文化認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類社會的現代性更多地表現為超過以往任何時代的流動性,而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又顯得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加阻隔,因此與以往相比,人們更加需要加強文化認同以提供安全基礎。
『叄』 中西方在宗教信仰方面如何實現更好的融合
宗教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唯有尊重,才可能融合。
現在大家在網上看一下,攻擊中國儒、釋、道的言論鋪天蓋地,眾所周知,這是西方宗教徒乾的。中華民族文化本來是一個兼容並包的文化,海納百川,從來沒有拒絕西方宗教文化,可是西方宗教徒有非常狹隘的宗教觀,他們進了我們的家,卻要排斥我們的家人,攻擊我們家裡的「儒釋道」,這樣如何能夠融合呢?
西方宗教徒每天都說,不信他們的宗教,就會下地獄。這是在咒罵中國人的祖宗,中國人祖祖輩輩不信西方宗教,難道都要下地獄嗎?沒有尊重,就絕對沒有融合。
另外,中國人不可能忘記幾十年前的慘痛歷史,八國聯軍那些西方宗教徒軍人在中國燒殺姦淫,如果今天的西方宗教徒依然對中國人民不友好,中國人民不可能接受西方宗教徒。
『肆』 為何說促成中西教育融合的根本,是放下對中方西方的界定
教育是當下很熱門的話題,不管是國家政府還是個人家庭,都是很關心孩子的教育,這關乎著孩子國家未來的發展。而中西融合式的教育,也是很新穎的教學方式。其實,中西教育融合的根本就是放下對於中方西方教育的界定。好的教育方式本來就有共同點,不應該區分中方以及西方。而真正做到沒有界定,才可以真正的融合兩種教育方式,提高教學能力。
在對待西方教育理論的時候,應該將其用於實踐當中,而不是把它當做一種參考的展品。學校在教育的過程中,更不要想著速成和模仿外國的教育方法。教育應該更多的是,改革創新。所以在借鑒西方優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時候,不應該照搬他的模式,而應該研究這樣的教育方式。為什麼可以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再去想一想,我們想要去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該用怎樣的教育方式呢?單單的模仿也許並不適用於我們國家的孩子。
『伍』 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學科大融合
小學英語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學生必修課程,與其他學科一樣,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教育的任務。作為一門語言課程,英語是一門學科融合性極強的學科,其教學特點之一是使學生盡可能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在教學中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若能有效處理好其他學科與英語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將會有助於英語教學的發展與提高。
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打開學科與學科間的壁壘,把英語學習與其它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努力打造開放式的,充滿趣味的小學英語新課堂,從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現就本人教學實際中,將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融合教法的點滴作如下粗淺小結。
1.融合思想教育,提高人文素養
教書育人,育人德為先,重視和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熱點。小學英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用英語表達思想總帶著一定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因素。正因如此,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思維活動、情感態度、道德態度、社會文化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十分豐富。這些語言材料的學習,為課堂的德育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找好德育切入點,適時地、自然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如,學習了3A教材中Hello!Goodmorning.Nicetomeetyou.Thankyou.Sorry.等禮貌用語時,我對學生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並鼓勵學生將它們應用到平時的日常交際中;學習了4AUnit7It』slate一課時間表達時,我設計了一個調查活動,組織學生談論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告訴學生時間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去努力學習,並順勢介紹一些名言警句:Timeandtidewaitfornoman.(歲月不等人)/Timeflies!(光陰似箭)/Timeismoney.(時間就是金錢)/Timelostcannotberecalled.(光陰一去不復返)。
2.融合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數學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若能將英語與數學進行橫向聯系,學生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及創新能力都能得以發展。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含有許多有關數學的知識。如3BUnit5Plusandminus中學習了數字單詞及plus和minus後,在操練時,我設計了讓學生說說相鄰數、奇數、偶數、讀出車牌號、說出自家的電話號碼,將數字運用到生活中,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又給學生出算術題:6+10=?(What』ssixplusten?);12-8=?;(What』stwelveminuseight?)然後學生口頭出算術題給其他學生做,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數學運算時,既鞏固練習了英語數字,又發展了思維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融合自然科學,開闊學生眼界
自然知識有無窮的魅力,小學生好奇心強,樂於探索,一個小小的自然知識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極大的好奇心,為英語學習增添魅力。在英語課堂中,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一點來給課堂教學增色。如,在學3AUnit2顏色單詞時,我做了一個實驗,即用紅、黃、藍三種顏料調成三杯顏料水,隨著單詞的呈現,用它們合理混合,調出了橙、綠、青、紫、黑等顏色,學生看得著了迷,好奇心陡增,隨之學習單詞的積極性也增強了。最後我向他們揭開了其中的奧秘,還向學生介紹了跟顏色有關的彩虹的形成。學生在試驗中,一舉兩得,既學習了單詞,又增長了見識,興趣很濃。
在6BUnit5Theseasons一課中,學生理解以下這句話有困難:Inwinter,.Insummer,.於是,我藉此良機給學生們補上了一堂地理課,什麼是赤道、南極、北極,還介紹了不同國家的季節差異,如,Whenit』sspringinChina,it』sautumninAustralia.It』sopisite.學生聽得異常興奮,課堂氣氛也因此更加活躍。透過這一扇自然科學之窗,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啟迪了心智,擴大了視野。
4.融合音樂,激發學習興趣
亞里士多德說:音樂可以陶冶性格,可以增高興致。確實,音樂的旋律之美能讓人忘卻疲勞,心情愉悅。音樂在英語學科中運用得非常普遍,首先,音樂與英語是相通的。如,英語在音韻、語調、節奏等方面有音韻美、節奏美。為什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說出的英語這么悅耳、和諧?我覺得語音、語調、節奏是關鍵。如,Therearealotofbananas,orangesandapples.這一句中,若將每個詞的節奏都讀成一樣的話,就顯得很生硬。雖然這是一句簡單的陳述句,但卻包含了很多因素,如,thereare,lotof的連讀、are,a,of,and的弱讀,其餘詞的重讀、bananas,oranges的升調、apples的降調,以及句子的整個節奏,讀起來猶如一段樂曲,聽起來流暢,有節奏感,所以我經常給學生放一些原版朗讀帶,讓學生模仿。平時在教新句時,常模仿音樂老師邊讀邊打拍子。學生不知不覺得到了語言的熏陶,悟性很好。
5.融合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智能
小學生好玩、好動、好樂,體育正好能滿足他們這一興趣,英語與體育融合能讓他們在動中學、動中說、動中用。如在教5BUnit6AtaPElessonB部分人體部位單詞時,利用鍛煉歌讓學生邊做動作邊學英語,如,Head,eyes,noseandmouth,noseandmouth….(依次替換knees,toes,feet等詞),學生做指點、點頭、拍手、跺腳、跳躍、彎腰、屈膝、觸摸腳趾等一系列連貫的動作。學生儼然就是一個個體育老師。課堂也因此成了一堂體育課,學生在這項活動中,不知不覺多次操練了所學內容,真正做到了英語知識的活學活用。
『陸』 如何推動融合教育的實現
1.創造融合教育的環境條件
融合教育更傾向於「兒童中心論」,即以兒童為中心,要求學校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差異及特點,設法滿足兒童的各種需要,即學校適應學生。
首先要消除認知偏見,強調多元價值,創造開放多元的學校環境,為融合教育創造條件,如資源教室、無障礙環境等。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安置在普通教育環境中,讓學生平等、充分地參與所有學校活動,對學生的考核更多地從生活自理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社會適應的能力、自律的能力等方面進行,不要用一張試捲去衡量、考核她(他)們。例如當一個視力障礙學生進入普通班級,在教室環境、教材課程和教學方法方面需要改變,首先向他們介紹學校的布局、教室的布置,讓他們盡快熟悉和適應學校教室環境,他們的書桌靠近黑板,教室的光線適當,清除容易磕碰的障礙物;普通教師和資源教師協同合作,為視障學生准備盲文教材、課文錄音、作業錄音和測試錄音,為弱視兒童提供放大的印刷物或者輔助器械,在課堂中多使用實物或可觸摸的模型便於他們理解。在教學中多使用口頭語言,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學習和完成測驗,可以採用口頭或錄音測驗。同時資源教師為視力障礙兒童增設日常生活技能、動作訓練、方位訓練等技能的補償教學。
其次加強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建設,確定專職或兼職資源教師,(簡單介紹揚中資源教師和巡迴指導教師師資配備)讓他們接受專業的理論培訓(附小吳彩雲老師已經參加了省里開展的首批資源教師考證培訓,並獲得了資格證書);邀請特教老師指導,例如怎樣評估某個學生存在哪些問題、在課堂上如何為他們設置合適的內容、怎樣對他們進行學科指導和缺陷補償等。
2.以學生為本,教育教學個別化
個別化是融合教育最好的方式,是提高融合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個別化就是根據學生的障礙類型為每個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制定的個別訓練方案計劃,是由學校與家長針對學生個別需要共同制訂的一份書面教育協定,它應記載學生的評定結果,該年度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關服務及教學目標等。個別化教育計劃制訂時需要聽取學生的意見,必須經家長或監護人同意後方能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表)個別教育計劃內容包括學生目前的成果表現、課堂測試、作業表現、父母老師和相關服務的個別測試評估結果;學年學習目標可以分為多個短期目標,包括社會、行為等,目標必須可測量;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包括需要的輔助器材教具和服務,學校及有關專業任務為他們訓練及發展對普通教育所做的修改和變動;普通學生的活動,如不參加可以在計劃中加以解釋;區域性的測試,如不適宜參加測試加以解釋或何種測試可以代替;日期和時間,必須陳述訓練開始到結束日期,訓練的頻率和地點。目前我們每個資源中心都在做這件事,為每個學生制定了單獨課表,即「一人一課表」(課表圖),他們有單獨的訓練內容。
影片中尼克老師針對伊桑的閱讀障礙,利用伊桑優勢能力,通過在沙子上畫字母、用顏料、橡皮泥來畫、做字母、在電腦上玩游戲等活動增強伊桑對字母的敏感性,彌補和發展伊桑閱讀方面的弱勢,讓小男孩伊桑在讀、寫方面有了進步,同時發掘他在美術方面的才能,個別化就是要補償缺陷,挖掘潛能。目前,在有些地區有些學校實行「走班制」。(解釋)當然,我們普通學校老師每天要面對那麼多學生,可能無暇顧及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甚至不知道怎麼去關注他們。在這里我給大家一些建議:
(1)備課時想到他,給他一個適合的學習內容。(舉例何銀娣的課)
(2)課堂上關注他,給他一些參與活動的機會。如提問時,給他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課堂訓練時,給他做一些簡單的、能夠完成(或者稍作提示)的題目。(舉例何的課)(學生表現)
(3)在教學方法上做到「講解與形象示範相結合」、「語言表達與態勢表情相結合」、「解釋啟發與主體獲得成功相結合」。
(4)課後布置一些適合他的作業,用幾分鍾給他一點指導。
(5)夥伴助學。為其尋找一個小夥伴,課後經常去幫助他。這樣不僅有利於特殊需要孩子的成長,也能培養普通孩子的愛心和責任心。台灣融合教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融合班學習,普通孩子獲得的成長,比他們在普通班更多——孩子們獲得了一顆「美麗的心」,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學習了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懂得以同理心替人著想,而這些,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嗎?
其實就是一句話:課前想到他們、課上關注他們、課後幫幫他們。長期這樣訓練,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他們。就像故事裡的尼桑和何老師課堂上的董同學。我們千萬不要放棄她們。台灣融合教育專家吳淑美認為,融合教育絕不是在為特殊孩子辦學,「所有孩子在一起學習,民主才能發揮功能。只有和不同特質的人互動,才能學得更好。把特殊生和普通生合班教育的模式,其實是教給孩子對待一個真實完整的世界。」這句話道出了融合教育的真諦。
3.營造融合教育的良好氛圍
據報道某個班級內大部分學生家長聯名致信學校,為避免影響自己孩子的學習,要求學校拒收一名自閉症學生。這是家校合作不成功的典型例子,深刻說明特殊需要學生在普通教育中接受教育、推廣融合教育,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鼎力支持,社會的尊重和接納才能營造融合教育的良好氛圍。所以作為學校首相要讓教職員工的觀念和教育態度發生變化,其次做好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另外有特殊學生班級的老師也要向普通學生家長做好融合教育的宣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和諧、生機勃勃的教育生態環境,推動融合教育的發展。
『柒』 如何讓東西方文化融合
文化對於一個人來講,猶如一個人的精神信仰,他可以有吸收,有客納,有融合,但骨子裡的東西卻不能改變。這猶如一個人的氣質,衣服可以換,發型可以變,但內涵、氣質卻根深蒂固,跟隨自己一生,活出自已的價值。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來看中西文化如何融合就好回答了。不久前,一場關於平安夜、聖誕節、狂歡夜的文化之爭在網路中蔓延。抵制者認為,西方節日的肆意入侵,導致了傳統節日,傳統文化的邊緣化。挺派認為,一個節日,無所謂中西文化,只是有個借口聚聚,慶祝一下,為緊張的生活添點樂趣。
話雖如此,但對於文化來講,來不得半點馬虎。文化畢竟是人的精神信仰,也是人生存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我雖不是固執的保守派,但對於近幾年來的洋節盛行也有所顧慮。看看我們的周圍,逢洋節必慶祝,什麼情人節、平安夜、聖誕節、狂歡夜等等洋節,不僅僅在朋友、同事、親人之間祝願,更是在演變成了一場商家的促銷大戰,有些商家拿著洋節的噱頭,大搞崇洋銷售,大布其境,大促其銷,其陣勢規模,不亞於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很多挺洋節派都說,過個洋節怎麼了,我們自己愛過什麼節就過什麼節,用不著別人操閑心,過個洋節又不是不愛國了。其實不然,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西方的節日在國內越來越多,而我們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你們可曾聽到在西方國家中大肆宣揚、慶祝。相信答案是肯定的,沒有,西方國家很聰明,他們明白,一個民族的改變,往往從文化開始。
說到此,我做為一個從小接受東方文化教育的中國人,我們應該既不盲目自大的傳承傳統文化,又不崇洋、媚洋的對洋文化不加辨別的隨意拿來。
『捌』 談談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和發展前景
前景有:
首先,從地理環境方面,人的成長離不開他的環境所賦予他的種種特點和品性。同樣,一個民族的生活環境也必然對一民族的文化個性的塑造起到一定的作用。西方各個國家的領土普遍都不是很大,並且緊緊相依,四周又有諸多的海域.國土面積不大,意味著他們的能源就會想到貧乏。但隨時代的發展,國內的能源匱乏,影響到了自身的發展。正是西方所處的地理環境及其他們的資源狀況,決定他們的民族的性格都具有外擴性特點.相對於西方國家而言,中國就顯得內斂許多。
其次,從社會生活層面講,西方由於受到希伯萊文文化的影響和熏陶,在往後的生活當中,宗教可以是如影隨行,非常之重要.在中古階段,還一度對整個西方起到壟斷作用,教會的勢力之強已達到主宰國家運行的地步.同時希臘、羅馬文化對西方的影響也相當深遠,在文藝復興以後,它們的作用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對近現當代的西方的發展可以說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最後,從文化精神講,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好親兄弟一般,當然就不會用心去加以研究對待了,從而也就沒有科學精神的誕生,早期中國的科學發明,只是基於實用的目的,並沒有把所發現的東西,提煉成知識,做系統的研究.這也就造成了中國本有的發明成了別人利用後發展的工具。
『玖』 如何讓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有效整合
一、傳統教學方式
傳統教學一切都由教師決定。教師依據書本、用自身的言語和板書進行課堂講解,即所謂的「一支粉筆、一張嘴」,無論從教學內容、策略,還是教學方法、步驟,甚至習題都是老師事先安排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處於被灌輸的狀態。「傳統」是因為這些都是教師從事教學最基本、不可或缺的手段,並且都是經歷了時間和實踐檢驗的手段。但要透徹地講清楚某個設備或工藝流程的工作原理和過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講解費力,學生理解困難,於是就採用教具模型和掛圖,然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其原因如下。
1.教具模型具有滯後性。教具一旦製成,再次修改,都需要一定的製作周期。
2.掛圖或教學模型只能反映靜態的狀況,不能反映其運動過程,給學生展示的效果仍然是孤立的、缺乏聯系的。
3.教學過程中如果要同時使用多個教學用具,或從多張幻燈片、投影片中挑選一張用於顯示,就會顯得很忙亂。因此,在保留「掛圖+模型+實物」等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還應融入現代的教學技術,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境,對教育過程產生了深刻影響。這種影響將會改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致整個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甚至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現代教學,仍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它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實現教師、學生、媒體、知識的有機結合。現代教育技術下的教育理念是「雙主」(即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模式,注重人、機、知識的相融與和諧,倡導傳統教學技術與現代教學技術相融合、共發揮的作用。這種模式既重視教學設計與過程,又重視教學效果與質量、知識與能力雙重功效的獲得。現代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某些不足,它不僅繼續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而且也重視學生認知主體的地位,強調教師、學生、知識、媒體技術四種元素之間的互動。
1.教師、學生與媒體技術的關系。無論是現代教育技術,還是傳統教學,教師始終是教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即使媒體技術再先進,課件再精美生動,教師始終是組織者,媒體技術永遠不能掩蓋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激情的講解,像傳統教法一樣言傳身教、黑板板書,適當利用媒體技術實現師生之間更為親密、和諧的交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教師如果過分關注媒體效果,忘記了教師主導地位,就會出現師生雙向交流渠道不暢,教學親和力低下的現象。老師切忌機械、單純地操縱機器,應隨身攜帶麥克風、電子教鞭,適當走動,盡量關注學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變化,用體態語言、面部表情及口頭提示等方式與學生交流教學信息,活躍課堂氣氛。教育行為是為了使學生在各方面得到培養和塑造,學生是教育行為的最終目的,無論媒體技術多完美,其從屬地位也不能居於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之上。所以,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合理設計教學環節,著眼於優化教學過程、學生和諧發展的宏觀目標,決不能被現代教育技術左右。
2.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法的關系。現代教育技術不能完全排斥傳統教學。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育技術,融合傳統教學中的黑板板書、掛圖等,即使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聲音效果,但也是冷冰冰的機器聲音,不能替代教師獨特的言傳身教。
3.教學課件、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的關系。教學課件是對教學內容的詳細、生動的闡述與解釋。教學內容要以教材為中心,盡可能少在教學課件中插入過多的漂亮圖片、動聽的音樂,否則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打斷學生思維的連續性,沖淡課堂教學的主題,不僅不能輔助教學,反倒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教學課件還要與人才的培養目標相一致,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新的培養目標包容了原有目標的教育功能,並且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和創新。
三、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的有效融合
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各有千秋,能有效地服務於教學就是好的手段。如何真正發揮先進教育技術的作用,使先進的教育技術切實成為高水平的教學工具,更是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教師准確的言語、豐富的表情、恰當的手勢和漂亮的板書,在教學中所取得的效果是現代技術手段難以達到的,而現代教育技術所具有的功能,如直觀化、模擬化、交互性和強大迅速的計算功能也是傳統教學手段望塵莫及的,因此這兩種方式具有很好的互補性,厚此薄彼都是片面的。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合理把握不同教學手段與方法之間的關系,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教學體系的整體建構中,才能有效發揮作用,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能。運用先進的教育技術,許多過去在教學過程中無法辦到的事情都變成了現實,而且鮮活生動、耳目一新。通過使用現代教學手段,人的感官被「延長」了,能夠更廣泛、更深入地去認識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動靜快慢的各種事物和現象。
1.現代教育技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體的認知作用。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文字、圖表、聲音、動或靜態圖像被集成一起,構成教學軟體,產生極好的逼真效果,使教學內容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率。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VCD機、有線電視和網路遠程教育等,它們在教學過程中展現了良好的圖像和聲音效果,但也只能展示教學信息,不能進行互動式的個別化教學。在現代教育技術這種互動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興趣,在計算機上反復操作、訓練、直至熟練。學生在這種交流式的學習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由教師安排。這種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2.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形式多樣化。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不斷提供更多的優秀教育技術,給教學領域帶來了生動多樣的新局面,使教學進入一個新的境界。然而,要實現教育現代化,人的觀念必須轉變,否則,永遠沒有教學理念上的更新,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顯示與重放。其中模擬、模擬與動畫技術的應用,使一些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或無法觀察到的過程與現象,許多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宏觀和微觀上的結構和變化過程,都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教學過程中不但能給出結論,還有演示變化的過程,將復雜的事物簡單化,縮短了空間與時間的距離。
3.現代教育技術擴大了知識面,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知識更新時間。現代教育技術和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的有效結合,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變得更加容易方便,同時擁有了更多的信息來源,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使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接觸學生、考慮課程設計、教學過程等問題,也使自己有了時間去更新知識,掌握最新科技動態,搜集教學素材,等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就更加實際。
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它使師生相互作用的條件更趨於多元化,使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特長、個性品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方式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恰當地運用使之與傳統教學模式形成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還有待於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