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磯釣桿的線組連接方法
1,活墜組合。水冷魚沉底,應施底釣,所以可以使通心活墜。用花生米大小或是指肚大小的既可。輪上的線要細,寒水期魚上鉤後勁道小得多,2-3號主線、1-1.5號腦線,釣二三斤重的魚若釣技嫻熟當毫無問題。另水冷魚體硬,開口攝食也不會再有夏天生猛大張口的情形,嘴開得小,吸力弱,這一來鉤便必須也適時換小,池釣鯉魚一般使千又4號、伊勢尼6號、鯉鉤10-12號足矣。活墜是鉛墜落底,因此不能用長腦線,一般腦線十公分左右就可以,鉤組是雙鉤居多。當然抄網是必備的了,細線小鉤,半斤以上的魚都應用抄網抄起。同樣是活墜,墜與漂的配置又分兩種:(1)活墜死漂(固定漂)。因是短腦線「笨釣」釣組,所以上活墜時不必使用與懸墜釣組相對應的專用台釣漂,漂適當可大些,不過漂雖可比手竿漂大,但在保證不被風線帶進水的前提下,還是越小越好,在目力可及的前提下,亦是越細越好。有人使的漂過分粗大,這樣魚吃鉤拉漂時須克服的浮力就大、嘴裡異感也就大,起疑吐鉤的概率加大,所以用漂以適中為好。因是釣點遠、水相對深些,漂下水線較長,投竿時,水線在竿梢前垂懸常達兩三米,用固定漂,磯竿便須長些,竿短了無法拋鉤。據我個人經驗,買根4米5磯竿,這個長度到哪兒都夠用了。(2)活墜活漂。在水過深的情況下,如用固定漂,拋投時垂線太長,很是不便拋投,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便喜用活漂。活漂安裝法與台釣相似,只是漂座不被兩個太空豆擠死,只裝上面的太空豆,靠調整它的截止部位來調定漂位。而漂下面不裝太空豆,拋鉤時,使插在活動漂座上在浮漂能滑落至鉛墜處,縮短竿梢垂線,便於拋鉤。魚線上的太空豆在竿體導眼中可以穿行自如,於拋竿無礙。而入水後活動漂順著魚線上浮,至太空豆處被限止。若想拋投時讓太空豆在導眼間穿行自若,就須盡量使用小號太空豆,而且拋投前,最好撩點水把太空豆打濕(這是很管用的小經驗)。否則因為太空豆偏大或外表干澀,拋投時,它在一連串的導眼中層層受阻,往往最後的結果就是太空豆在魚線上「串位」,導致調校好的「調目」「釣目」發生變化。這里又有一個很管用的小經驗,就是若一粒太空豆容易串位,那麼就穿上兩粒,兩粒之間不要留空隙,讓它們緊挨在一起,兩粒太空豆的緊澀度遠大於兩個單粒的相加之和,這樣基本可保證不再串位。當然,磯竿的導眼普遍很小,就是最小號的太空豆恐也難以穿行其間,因此若用活漂,通常就不能使磯竿了,而該用導眼較大的海竿。為使活漂在魚線上滑動自如、上浮順暢,插漂的漂座孔眼則應相對大些,使用一般的台釣漂座不行,膠皮的,孔眼又小,滑行較澀,拋鉤入水後常出現魚漂上浮至半道便澀在那裡不出水的現象,因此須備專用漂座,金屬的孔眼,比台釣漂座孔眼大,上下走漂很滑暢,市場有售。空心活墜釣組因鉛墜較大,可以拋遠,多用於釣鯉魚。筆者使空心墜配活漂,往往能拋四十餘米開外。一次初冬節令外出釣魚,到釣場時,水面已完全被薄冰封死,我們只好先開冰,找來一根一米多長的木樁子,攔腰用尼龍繩拴上,拋至塘心,它一落水便砸破冰面掉入水中,我們再用繩子往回拉它,這樣就破開了一溜冰面。如是反復,直至冰面全被破開,碎冰被風吹至下風一半,我們在上風一半開始伸竿施釣,碎冰易化,不久後基本化盡,全塘皆可拋竿了。此塘是鯉魚塘,秋天魚價奇低賣不上價,塘主一直沒打魚,到結冰了,成魚再養在塘里也不是個事,乾脆放竿算了,因我們去了二十多人,講好算團體優惠,以竿論價,每人一竿、三十元。水體很冷,魚基本已都歸至中央,所以我們採用的就是磯竿帶漂釣,拋遠,打出三十幾米(接近塘心了),顆粒面為釣餌基料,兌少許精餌(「荒食」「天下無雙」「南極蝦粉」等,各取所好)。天本來就短,車到釣場已九點多,破冰又花去了很多工夫,所以這天垂釣時間也就小半天,我釣了三十多斤魚,而個別幾個用手竿釣近的人,則釣個一兩條魚,基本了無收獲。
2,固定墜組合。固定墜一般都是與固定漂匹配,磯竿竿體長,只要水深不超過2.5米(也就是拋投時竿梢垂線不過2.5米),都可以很靈便的拋竿,這就是磯竿優於海竿的地方,海竿若長於三米六就相當笨重了,而磯竿四米五還十分輕捷。因此一般水體使磯竿固定漂都可應付,固定漂的調釣靈敏性怎麼說也優於活漂。固定漂的漂墜組合與手竿無異,也是可分笨釣和台釣兩種組鉤方式。與手竿不同的只是,因要拋遠,墜相對要重些,這便須配用大點的浮漂。但漂再大,也必須是細苗子漂,否則難以做到調校精確,易造成無意中的半水浮釣或是鉛墜落底、比笨釣還遲鈍的情況。但細苗子漂打遠了觀漂費勁,有時甚至根本看不見了。我的經驗是買來便宜的塑料笨釣漂(示目桿不粗不細的那種),用刀片將漂尖的兩目切下,套到台釣漂的細苗子尖上,用502膠粘固。這樣漂真正在水中的部位是細苗子,真正起「示目」作用的也是細桿部位,不會影響調校與反應訊號的靈敏性,而露於水上的漂尖卻是一個粗紅頭,用眼一找就能找到,便於觀漂。
3、架竿。磯竿帶漂釣的架竿與通常的海竿架法不同,絕不能取「高射炮」式架竿。因為磯竿帶漂釣,拋鉤以後應擺動竿梢使水面的風線沒入水中,尤其在有風天,如讓釣線浮在水面,那麼風力吹動釣線會將浮漂帶得沒入水中。不僅風線要入水,還應將竿尖也插入水中,如果「高射炮式」架竿,竿尖撅得老高,竿前的釣線會被風吹得擺來擺去,造成浮漂也跟著搖晃不停。要使竿尖入水,竿就得架得前低後高(指向水面的竿梢部位低,靠近釣者竿把這頭高),樣式應與台釣架竿相仿,很多人確實也就是使用台釣竿架。筆者在施用磯竿帶漂釣時,有時用台釣竿架,有時就插兩個海竿支架、架一把竿,兩個竿架一前一後地插,前邊那個插得低些,後邊這個支得高些,這樣把竿放上去就前低後高了。前邊以讓竿尖入水為宜,後邊高度以竿把處於釣者手前、提竿時便於抓取為宜。
調漂。手竿的水線在水裡是垂直的。而磯竿帶漂,尤其是活墜打遠,無法每次都打得很准,前後左右水深不一,也就不可能把漂調得那麼精到,「粗放型」調漂在所難免 ── 只能將水線留得長些,拋入釣點後,浮漂平著或斜立於水面,靠搖輪緊線,來使浮漂立起、定好釣目。這一來,水線必然不再垂直,而是向岸的一方斜著。不過若是活墜,這樣卻恰好歪打正著── 水線斜著,魚吃餌拉鉤時、從活墜中走線的磨擦力就會減小,魚的異感小,吐鉤情形減少。當然這個斜度也當適度,水線留得過長、斜度太大,將適得其反,造成咬鉤時反應遲鈍。若用死墜,不牽涉「走線」磨擦力問題,應盡量將水線調得剛好,魚吃餌拉鉤直接反應到浮漂上,水線越垂直,反應越靈敏。
用懸墜釣組則更應注重調校精確了,所以磯竿帶漂釣若用懸墜釣組,因拋投落點不會每次都像手竿拋得那般精確,固爾應首先有個前提,就是水底相對要平,不能東深西淺、前凸後凹。水底平坦、深度基本一致,打得前一些後一些、左一點右一點也就不會對漂的精確度造成太大影響。如水底不平,那麼最好舍棄懸墜釣組,取笨釣釣組或活墜釣組。其實笨釣釣組若調校精確了(調平水、釣一目),也是相當靈敏的。若講靈敏度,可能唯有活墜釣法略差一點,魚咬鉤拉動鉤餌時,要通過通心墜感受並克服掉大立漂的所有浮力,異感就大、易警覺吐鉤,另外浮漂反應也相對遲鈍。當然這個弊端也不是無法解決,我的經驗是,在活墜上方的主線上離活墜15公分處加一點鉛皮,(可用台釣的鉛皮座,以太空豆固定其位;也可在魚線上卷上一點醫用膠布,直接將鉛皮捏在膠布上),用這一鉛皮克服掉活動立漂的大部分浮力。具體調校方法:磯竿上好繞線輪、穿好線,先不上活墜和鉤組,只捏好鉛皮、調漂,鉛皮重量應能使漂立起來並外露4目左右,然後裝上活墜和鉤組,拋入釣點調「釣目」,若是漂外露不足4目,說明水線是垂直的,就應將限止漂位的太空豆向上捋,直至漂外露達到4目或超過4目(漂斜在水上甚至平躺水面),說明鉛皮與活墜一樣也落底了,這時搖輪緊線,緊到漂立直、並且外露小於4目(一般留2目就可以了,與台釣竟是相仿:調4釣2),這時漂的浮力已將鉛皮從水底提起,它已能起到克服立漂大部分浮力的作用了。歸結一句話,等於是魚咬鉤時不須再克服整個浮漂的浮力、而只是克服兩目的浮力,異感大減,吐鉤概率減少,靈敏度也高多了。
4、觀漂與提竿。寒水咬鉤輕,這已是常識。既使是鯉魚咬鉤,盡管多數情況還能使浮漂沒入水中,但浮漂只上下晃動、不提則吐鉤的情形已大大增加。所以寒水垂釣應嚴密注視浮漂的任何動靜,有一二目的輕微頓晃,提竿就可能中魚。不少釣者還像夏日垂釣那樣,見到這種顛動以為只是咬鉤的開始,只伸手把竿、作提竿准備,等待著隨後的「送漂」或「黑漂」出現,可是,往往後面的「節目」便再也等不來了,訊號表現完畢,魚已吐鉤而去。拋遠觀漂吃力,並且由於咬鉤輕、必須隨時發現浮漂微小變化,所以磯竿帶漂釣,一人看一竿最好,最多看兩副竿。而且竿都應架於身前,伸手就能抓到,以保證咬鉤時提竿快捷。另外,由於打得遠,且帶著浮漂,魚線的水線與風線有個很大的九十度角,提竿力傳導到魚鉤相對遲滯,所以與手竿相比,磯竿帶漂的提竿也需要反應更快更敏捷,提竿幅度和力度都應相對大些。
『貳』 請教海桿的線組綁法
1、首先將鉤子和線的另一頭從上到下一個方向穿出兩次後拉緊。
『叄』 釣魚飛接技巧
那必須用超硬魚竿9H以上的硬度,主線不要太長,一般跟桿子一樣長即可,中魚後憑臂力直接把抓住鉛皮的地方,然後把鉤上的魚放到擋針的地方卸魚,這不是重點,怎樣把魚聚過來很重要,現在釣魚尤其是黑坑都不是拼餌料了,都在拼小葯味型,用對小葯極其關鍵,要說誘魚快的小葯
『肆』 求釣魚飛接技巧
其實很簡單,桿子硬一點8H的即可,線組粗一些不要加長線,盡量齊把線,然後酒看你的臂力了,中魚了使勁往回飛唄,不過能聚到魚很關鍵,現在黑坑釣魚人多,魚少,
『伍』 飛釣輪怎樣使用
飛釣的手法多種多樣,特別是熟練掌握以後,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根據地形、水流、風向、障礙物等影響因素,選擇合適的拋投方法,不是很拘泥於形式。
但其中比較關鍵的要求就是:節奏感、角度掌握、發力技巧,還有放鬆,這個是基本的內在精華,不管外表怎麼變,這幾個因素是要嚴格遵守的,飛投中這幾個要素只要一亂,整個拋投就亂了。
飛釣拋投,練習很重要,特別是開始,將裝備准備好,只是Leader使用普通魚線,長度大約0.5-1米,先短後長,逐步擴展到3米。
收線、溜魚
收線,技術上比較普通,無非是快、慢、頓等的結合,以及魚兒上鉤時的感覺和提桿,和其他釣法差不多。溜不太大的魚時,一般握桿手同時鬆鬆地握住線作為阻尼,另一隻手可以直接收線。
溜大魚就需要充分利用飛釣桿本身的柔軟、彈性,甚至要用到飛釣輪子的阻尼和背線了。飛釣用到的飛線都是事先拉出,收回時鬆鬆的垂在身前的地上或水中。
若水流太急,有一種圓形鋼絲支撐的的尼龍袋,可以掛在前腰上,拉回的線就落在裡面。
『陸』 台釣線組的正確綁法圖
在台釣中子線屬於消耗品,每次出釣肯定會帶上不少的子線,以備斷線時更換。但是子線打結纏繞的情況往往比子線斷掉的情況還要多,自然彎曲、纏繞打結都非常影響垂釣。比如說彎曲,會導致信號傳遞變慢,而且會影響已經調整好的浮漂。打結就更嚴重了,中魚很容易斷線。不過釣魚本身是休閑娛樂,雖說子線是消耗品,但是減少更換子線是比較利於垂釣的,不但節約了成本,也能節約一定的時間。減少子線的打結,跟子線的綁法,提竿的手法問題都有一定的關系。
一、子線的長短選擇問題
子線的長短不同,打結的可能性也不同。相對於短子線,子線越長越是容易纏繞打結。這與長子線的擺動幅度大也有一定的關系,子線擺動幅度大雖然有一定的誘魚效果,但是在防止鬧小魚上是缺點,所以在小魚多的季節最好使用短子線。如果需要使用長子線來誘魚,比如冬季或者釣滑口鯽魚,同樣還可以使用短子線,可以通過上拉鉛皮座,飛鉛釣的方法來實現長子線的效果。如果夏秋季節拉白條,更是建議使用短子線,而且可以粗一些,因為越是釣快魚,子線越是容易纏繞打結。
二、子線跟八字環的鏈接問題
子線跟八字環的鏈接方法主要有兩種,可以參考下圖。如果採用第二種方法掛子線,需要注意線頭一定不能留的太長,否則提竿的時候線組會快速轉動,容易出現子線纏繞的情況。但是很多釣友認為第二種掛子線的方法比第一種解釋,其實實際情況應該相差不多,而且第一種方法對於鉤間距還可以二次調整。如果釣鯽魚,建議使用第一種方法,因為釣鯽魚線組不容易斷,其次就是釣鯽魚往往比釣大魚有更高的提竿頻率。如果釣大魚,可以使用第二種方法,畢竟提竿不多,而且子線粗的話本身也不易纏繞打結。
三、配件搭配問題
1、鉛皮要選擇得當,釣大魚的時候勿用比較薄的鉛皮,最好使用比重大比較厚實的鉛皮;搭配吃鉛大的浮漂,最好使用比較長的鉛皮座,這樣橫截面積小,快速提竿的時候會比較順暢;養成不在鉛皮中夾鉛皮的習慣,因為夾會讓鉛墜不均勻,而且鉛皮中容易有氣泡,對調漂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2、還要注意魚鉤的選擇問題,在提竿頻率較快的魚情,不選擇歪鉤門的魚鉤,因為提竿的時候會讓子線快速旋轉,容易導致子線纏繞打結。
總體來說,提竿的頻率和力度,會影響線組是否高速旋轉,比如子線多出來的結、鉛皮、魚鉤的性狀等。
四、拋竿和提竿問題
1、掛餌後拋竿,需要注意把雙餌分開,不但可以減少子線的纏繞問題,餌料黏連在一起對魚口,對浮漂的目數都有一定的影響;台釣中拋竿往往是魚餌的落點在鉛墜的前面,這樣也能減少子線的纏繞情況。如果落點相同,鉛墜的下降比餌料往往會快一些,比較容易出現鉛墜纏子線的情況。
2、提竿要注意力度,切記提竿過猛。看是不是新手,從提竿是否從容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提竿過猛容易出現線組打在魚竿上的情況,到時候未必只有子線纏繞,主線都需要解半天。把握還提竿的力度和幅度,如果不中魚往往以鉛皮不出水為宜,不過這個需要反復練習。
『柒』 [技巧]請問各位大大,遠投專用飛釣線是什麼樣的,給個圖片看看....
這個我想沒多大必要吧?拿個大號桿子 隨便什麼線一次拋個2-3十米很輕松的吧。一般的溪流 池塘釣場都應該滿足吧?如果你是在江里玩,那應該配備充氣船了。
『捌』 請教各位高手:前打竿的線組連接,什麼方法最快,最省事,最安全
台釣講究主線要直,切水要快,所以,建議還是使用台釣專用線軸,稍微麻煩一點,但上魚效果好。
『玖』 海桿釣白鰱魚線組安裝方法
准備材料:魚線輪、釣線。
1、把線對折;
(9)飛釣線組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鰱魚、鱅魚漁具設備配套:
一、釣線,台釣鰱鱅時,主線一般可採用3.0左右的優質強線體,子線在1.5到2.0之間。由於鰱鱅在夏季的活動性很強,因此需要一個強大的魚群來保證捕魚的成功率。
二、捕撈鰱鱅的魚鉤沒有太多的需求。魚鉤的大小可以根據魚的大小和個人使用習慣來決定。如果魚鉤是用來釣魚的,擦大魚餌,如果小魚鉤是用來釣魚的,擦小魚餌。
三、當魚竿主要用於捕撈鰱鱅等大型魚類時,最好選擇具有一定強度和韌性的魚竿。長度也應在4.6到7.2米之間。注意控制桿的技巧。如果採用錨魚的方式,可以減少切向斷桿後跑魚的窩爆現象。
『拾』 飛釣線組 各部分的長度,如何分配
延長線50-100米主線你買來多少就是多少米·前導一般就看你竿子多長還有用的什麼類型的主線由60cm到5m不等,一般1.8米足夠。子線一般30-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