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教新澆混凝土路面與原瀝青路面銜接方案
簡單點的方法。原瀝青路面基層剛性較好,切割原有瀝青路面端面找平找直。與新建道路等高等平,澆築新混凝土。
B. 新舊混凝土路面連接處如何處理
根據新路面結構層確定,拼接處將老路硬路肩位置分台階切割破除,瀝青面層進行銑刨處理,銑刨寬度控制在1.5m左右,拼接處進行植筋處理,間隔在30cm左右,植筋長度1m,28鋼筋。
C. 瀝青道路做法
瀝青道路做法:
1、灑布法路面面層施工;
用灑布法施工的瀝青路面面層有瀝青表面處治和瀝青貫入式兩種,瀝青表面處治是用瀝青和細料礦料分層鋪築成厚度不超過3cm的薄層路面面層,通常採用層鋪法施工,按照灑布瀝青及鋪撒礦料的層次的多少,可分為單層式、雙層式和三層式三種,單層式和雙層式為三層式的一部分。
2、三層式表面處治施工 ;
清理基層,在表面處治施工前,應將路面基層清掃干凈,使基層的礦料大部分外露,並保持乾燥;若基層整體強度不足時,則應先予以補強。
3、貫入式路面施工;
瀝青貫入式路面的施工工藝流程為:清掃基層→灑透層或粘層瀝青(乳化瀝青貫入式或瀝青貫入式厚度小於5cm)→撒主層礦料→碾壓→灑布第一遍瀝青→撒布第一遍嵌縫料→碾壓→灑布第二遍瀝青→撒第二遍嵌縫料→碾壓→灑布第三遍瀝青→撒封層料→碾壓→初期養護。
(3)瀝青老路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路面的構造:
路面橫斷面由行車道、硬路肩、土路肩、路緣石及中央分隔帶等組成。路面結構層自上而下可分為面層、基層、墊層,有時在面層下還設有連接層。各結構層次的作用如下:
1、面層。直接承受行車荷載的垂直力、水平力和沖擊力作用,以及大氣變化的最不利影響。
2、基層。主要承受由面層傳來的車輛荷載的垂直力,並把它擴散到墊層和土基中去。
3、墊層。主要作用是改善土基的濕度和溫度狀況,以保證面層及基層的強度和剛度的穩定性以及不致產生凍脹與翻漿的病害。
D. 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瀝青混凝土路面怎麼連接
一般情況下,在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混凝土路面,這種情況是不需要特殊處理的,只是要注意路表高程的合理性平滑性,因為有高差,也就是要在連接處做個延伸的小緩坡。
象高程一致的情況在,現實的施工中是很少出現的,因為混凝土路面是硬性路面,而瀝青混凝土路面是軟性路面。如果一定要求高程一致,就會在連接處把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基礎做混凝土處理,使其與水泥混凝土路面相連接,增加路面縱向承載力。
希望對你有用~
因為這種情況沒有規范做依據,我只能說說現實施工的處理方法。。。
E. 瀝青路面施工工藝
1、灑布法瀝青路面面層施工用灑布法施工的瀝青路面面層有瀝青表面處治和瀝青貫入式兩種,瀝青表面處治是用瀝青和細料礦料分層鋪築成厚度不超過3cm的薄層路面面層,通常採用層鋪法施工,按照灑布瀝青及鋪撒礦料的層次的多少,可分為單層式、雙層式和三層式三種,單層式和雙層式為三層式的一部分。
三層式表面處治的施工工藝為:
清理基層,在表面處治施工前,應將路面基層清掃干凈,使基層的礦料大部分外露,並保持乾燥;若基層整體強度不足時,則應先予以補強。
灑透層(或粘層)瀝青,灑布第一層瀝青瀝青要灑布均勻,當發現灑布瀝青後有空白、缺邊時,應立即用入工補灑,有積聚時應立即刮除。施工時應採用瀝青灑布車噴灑瀝青,其灑布長度應與礦料撒布能力相協調。瀝青灑布溫度應根據施工氣溫以及瀝青標號確定,一般情況下,石油瀝青宜為130℃~170℃,煤瀝青宜為80℃~120℃,乳化瀝青宜在常溫下散布。
鋪撒第一層礦料:灑布主層瀝青後,應立即用礦料撒布機或入工撒布第一層礦料。礦料要撒布均勻,達到全面覆蓋一層、厚度一致、礦料不重疊、不露瀝青,當局部有缺料或過多處,應適當找補或掃除。
碾壓:撒布一段礦料後,用60~80kN雙輪壓路機碾壓。碾壓時,應從一側路緣壓向路中,宜碾壓3~4遍,其速度開始不宜超過2km/h,以後可適當增加。
灑第二層瀝青,撒布第二層礦料,碾壓,再灑第三層瀝青,撒布第三層礦料,碾壓。
初期養護:瀝青表面處治後,應進行初期養護。當發現有泛油時,應在泛油部位補撒與最後一層礦料規格相同的嵌縫料並均勻;當有過多的浮動礦料,應掃出路外;當有其它損壞現象時,應及時修補。
瀝青貫入式路面屬多孔結構,為防止路表水侵入和增強路面的水穩定性,其面層的最上層應撒布封層料或加鋪拌和層,而當瀝青貫入層作為聯結層時,可不撒布表面封層料。瀝青貫入式路面適用於二級及二級以下的公路,其厚度宜為4~8cm,但乳化瀝青貫入式路面厚度不宜超過5cm,當貫入層上部加鋪拌和層的瀝青混合料面層時,總厚度宜為6~10cm,其中拌合層的厚度宜為2~4cm。
瀝青貫入式路面的施工工藝流程為:清掃基層→灑透層或粘層瀝青(乳化瀝青貫入式或瀝青貫入式厚度小於5cm)→撒主層礦料→碾壓→灑布第一遍瀝青→撒布第一遍嵌縫料→碾壓→灑布第二遍瀝青→撒第二遍嵌縫料→碾壓→灑布第三遍瀝青→撒封層料→碾壓→初期養護。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可分為瀝青混合料的拌制與運輸和現場鋪築兩階段。
在拌制瀝青混合料之前,應根據確定的配合比進行試樣,試拌時對所用的各種礦料及瀝青應嚴格計量,對試樣的瀝青混合料進行試驗以後,即可選定施工配合比。
鋪築施工工藝:
基層准備和放樣,鋪築瀝青混合料前,應檢查確認下層的質量,當下層質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規定灑布透層、粘層瀝青或鋪熱下封層時,不得鋪築瀝青面層。為了控制混合料的攤鋪厚度,在准備好基層之後,應進行測量放樣,即沿路面中心線和四分之一路面寬度處設置樣樁,標出混合料松鋪厚度。當採用自動調平攤鋪機時,應放出引導攤鋪機運行走向和標高的控制基準線。
攤鋪,熱拌瀝青混合料應採用機械攤鋪,對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宜採用兩台以上攤鋪機聯合攤鋪,以減少縱向次冷按縫,相鄰兩台攤鋪機縱向相距10~30m,橫向應有5~cm寬度攤鋪重疊。瀝青混合料攤鋪機攤鋪過程是由自卸汽車將混合料卸在料斗內,經傳送器將混合料往後傳到螺旋攤鋪器,隨著攤鋪機前進,螺旋攤鋪器即在攤鋪帶寬度上均勻地攤鋪混合料,隨後搗實,並由攤平板整平。
碾壓,壓實後的瀝青混合料應符合平整度和壓實度的要法語,因此,瀝青混合料每層的碾壓成型厚度不應大於10cm,否則應分層攤鋪和壓實,其碾壓過程分為初壓、復壓和終壓三個階段。初壓是在混合料攤鋪後較高溫度下進行,宜採用60~80kN雙輪壓路機慢速度均勻碾壓2遍,碾壓溫度應符合施工溫度的要求,初壓後應檢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時應予以適當調整;復壓是在初壓後,採用重型輪式壓路式或振動壓路機碾壓4~6遍,要達到要求的壓實度,並無顯著輪跡,因此,復壓是達到規定密實度的主要階段;終壓緊接著復壓進行,終壓選擇60~80kN的雙輪壓路機碾壓不少於2遍,並應消除在碾壓過程中產生的輪跡和確保路表面的良好平整度。
接縫施工,瀝青路面的各種施工,包括縱縫、橫縫和新舊路的接縫等處,往往由於壓實不足,容易產生台階、裂縫、鬆散等質量事故,影響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接縫的內容、要求和注意事項如下:
攤鋪時採用梯隊作業的縱過採用熱接縫。施工時應將先鋪的已鋪混合料留下l0~2Ocm寬度暫時時不碾壓,作為後攤鋪部分的高程基準面。縱縫應在後鋪部分攤鋪後立即進行碾壓,壓路機應大部分壓在已先鋪碾壓好的路面上,僅有10~15cm的寬度壓在新鋪的車道上,然後逐漸移動跨縫碾壓以消除縫跡。
半幅施工或與舊瀝青路面連接的縱縫,不能採用熱接縫時,宜加設擋板或採用切刀切齊。鋪另半幅前必須將縫邊緣清掃干凈,並刷粘層瀝青。攤鋪時應重疊在已鋪層上5~10cm,攤鋪後用入工將攤鋪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鏟走。碾壓時先在已壓實的路面上行駛,碾壓新鋪層10~15cm,然後再逐漸移動跨過縱縫,將縱縫碾壓緊密。上下層的縱縫應錯開15cm以上。表層的縱縫應順直,且位於車道的畫線位置。
橫縫應與路中線垂直。相鄰兩幅及上下層的橫縫應錯位lm以上。對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中面層、下面層的橫向接縫可斜接,但在上面層應做成垂直的平頭縫,即平接。其它等級公路的各層均可斜按。鋪築接縫時,可在已壓實的部分上面鋪設一些熱混合料使之預熱軟化,以加強新舊混合料的粘結。但在開始碾壓前應將預熱用的混合料鏟除。
斜接縫的搭接長度與厚度有關,宜為0.4~0.8m。搭接處應清掃干凈並灑粘層瀝青,斜接縫應充分壓實並搭接平整。
平接縫應做到緊密粘結,充分壓實,連接平順。接縫處應清掃干凈,切齊,邊緣塗粘層瀝青,並在其壓實後用熱烙鐵燙平,再在縫口塗粘層瀝青,撒石粉封口,以防滲水
F. 簡易瀝青路面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
簡易施工只是相對的說法,因為瀝青路面施工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一般的瀝青路面施工必須按照施工規范,進行嚴格的控制,達到規范的要求,也就不是一個簡易個過程了。
從配合比設計,試生產,生產,運輸,攤鋪,碾壓,通車這一系列過程,每一步都很重要,在生產中要注意合理的用油量、質量合格的集料與填料,人工攤鋪時一定要控制好離析和合適的溫度,在碾壓時注意不要過碾壓,達到設計的壓實度就好。總之要盡量按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中的相關要求。
G. 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瀝青混凝土路面怎麼連接
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5.4.3上有水泥路面與瀝青路面的連接方式。其間應設置至少3米長的過渡段。過渡段的路面採用兩種路面呈階梯狀疊合布置,其下面鋪設的變厚度混凝土過渡板的厚度不得小於200mm,過渡板與混凝土面層相接處的接縫內設置直徑25mm、長700mm、間距400mm的拉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