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幼教續寫故事的方法與技巧

幼教續寫故事的方法與技巧

發布時間:2022-08-22 16:22:34

A. 怎樣掌握幼兒故事的創編及技巧

。既然孩子們如此喜歡聽故事,那麼作為幼兒老師的我們應該為他們講一些什麼樣的故事呢?《白雪公主》?《大灰狼》?還是《灰姑娘》?也許我們很多時候就會在不經意間選擇了這些故事,但遺憾的是作為信息交流日益加速的今天,這些經典的故事早已成為了家長啟蒙家教的首選。當您滿懷激情的向孩子說著:「從前,有一個皇後……」或「從前,有個王子要舉行一個舞會……」的時候,許多孩子會天真的打斷:「老師,我聽過了……」或「老師,我也會講……」盡管如此,有的老師也許會耐心的把故事講完或是換過一個傳統的故事,孩子也許還是會認真的看著你的精彩講演,但此時孩子的興趣卻是所剩無幾。所以,創編故事在此時就尤顯重要。 【關鍵詞】 創編 故事 技巧 現代教育思想明確指出:創新是科學研究的精髓。只有創新, 一、故事名稱要出奇不意,任何一個在聽故事的幼兒名字都可能成為故事的名稱。 首先,把幼兒的名字編入故事當中,拉近了教師與幼兒的情感距離,能讓幼兒感覺到老師心中一直熟記著他們。幼兒教育學中指出:幼兒是否聽教師的話,是否專心聽課,教師對幼兒的情感態度是重要的因素。和幼兒講故事時,如能把他們的名字編入故事中,幼兒會感覺到他們受到了老師的重視,倍感親切,因此教學效果能夠事半功倍。其次,把幼兒的名字編入故事中,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他們會為老師在講自己而聽得津津有味,他們還會為老師會講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斷思考,因而他們的注意力是集中的,他們聽故事時是思考的。以往的故事都是以一些動物、植物或著名人物作為故事的主角,盡管它們有著一定的趣味性,但我們不能否認的一點就是:隨著日子逐年地推移,這些精彩的故事早已被眾多的幼兒熟悉。幼兒在聽這些故事時,他們找不到新奇的感覺,不符合幼兒學習要新奇、直觀、貼切生活的特點。因此,他們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最後,把幼兒的名字編入故事當中便於幼兒增強記憶力。幼兒記憶的規律告訴我們:幼兒要想記住一個事物,他必須通過把自己新近接觸過的一個表象在頭腦中反復加工,才能深深的記住這個事物。反之,他很快就會忘記這個新鮮事物。由於名字是他天天都要接觸到的一個東西,所以把故事當中的某些情節在適當的時候與他的名字鏈接,他的記憶效果就會大大增強。 二、故事內容要有聲有色,任何一種聲音、任何一種動物都可能編為故事的內容。 幼兒學習有一個顯性的特點就是形象性與直觀性。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充分的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否則,他們聽不了幾分鍾就會如坐針毯,教學效果很難令人滿意。 在幼兒故事的創編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多穿插一些有關與聲音的描述部分,如「當一個小朋友走到圓形王國門外的時候,突然他的四周響起了喵、喵的叫聲。再往前走,他發現小狗、小雞、小熊都在那裡……汪、汪、汪,唿、唿。」陣陣動物傳來的叫聲使幼兒好奇大增。他們有的更是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掌。其次,在幼兒故事的創編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動靜結合,這樣才能更加牢牢的把幼兒的興趣調動起來。如「當小明繼續往前走,他才發現他的前面已沒有路了,此時的夜靜悄悄的,連自己的心跳聲都似乎聽得清清楚楚。」如果老師在講這個故事時,突然「噓」的一聲以後就漸漸地把自己的聲音放小,幼兒肯定也會被故事中突如其來的動靜轉變帶動得鴉雀無聲。如此一來,幼兒的興趣陡然大增。再次,我們應該在幼兒故事的創編中多編寫一些描繪生活中美麗畫面的部分。通過有聲有色的編寫故事內容,幼兒就會走順其自然地走進你所設計的教育情境當中。 三、故事選材要結合生活中最近發生的時事或幼兒感興趣的話題。 記憶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種,但幼兒的記憶以短時記憶為主。他們在有限的活動過程中存儲在腦海中的表象不多,所以他們腦海中記住的也往往是前些日子發生過的事或最近才接觸過的事。如果我們在編幼兒故事時不好好把握好幼兒的這一特徵,那麼,他們的興趣就難以得到充分調動。大量事實表明:一個人對事物明白得越透徹,他就會越發想去了解它,他越是想去了解它,他就越了解它。幼兒也不例外。他們很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因為這樣能夠讓他們產生成就感,符合每個人五種需要當中的成就需要。如果你講的故事中許多事物和許多事情都是他最近才遇到的,他會感到由衷的開心與滿足。因為他越往後聽他越會發現,這些事就在前些日子還發生過,他也知道一些。如去年發生美伊戰爭的時候,我就在故事裡編寫了這樣一段內容「有一天晚上,零蛋做了一個夢,他夢到了自己來到了伊拉克。轟隆隆,周圍的爆炸聲在一陣又一陣的響起,他眺望了一下四周,才發現,此時的房屋早已倒塌,而人們飼養的羊群更是在絕望的在叫個不停。零蛋想:戰爭多麼殘酷呀!」 四、故事既要注重塑造典型形象,又要力求推陳出新。 天線寶寶、藍貓、奧特曼戰士是幼兒極為喜歡的三個形象。他們為何會如此的喜歡天線寶寶、藍貓與奧特曼呢?就是因為它們都具有典型的特徵。天線寶寶圓圓的腦袋瓜子上長著兩根長長的天線,孩子一看就記憶猶新;藍貓那卡通的畫面與淘氣的表情著實讓孩子過足了一把隱;奧特曼戰士的偉大形象更是讓孩子連效仿都來不及。如果我們在創編幼兒故事時能夠注意典型形象的塑造,肯定能讓孩子久久都難以忘懷。如在我創編的一個故事中有這么一段「有一個小朋友,他的頭圓圓的,長得像個零;身子圓圓的,像個零;連雙腳也是圓圓的,像個零;所以大家都叫他零蛋。」現實生活中的人身子一般不可能是圓圓的,而雙腳更不可能存在是圓圓的情況,而故事中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卡通形象,所以孩子一比較變很輕易地記住了它。值得強調的是,現實生活中已經有很多典型被塑造出來了,我們不能重復的去使用,不要有了個奧特曼戰士,又來了個馬克曼戰士,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很難得被高度集中。所以在塑造典型形象時,推陳出新也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 五、故事要具有教育性和啟發性。 教師講一個故事不應該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應該注重故事的教育性和啟發性。由於故事法屬於眾多教學方法的一種,而教學的目的在於讓孩子接受教育並受到啟發。因此,在創編故事時,我們不能失去故事本身的教育性與啟發性,而追求一種所謂的課堂效果。否則,幼兒故事的創編就失去了意義。

B. 續寫故事的方法

教育活動目標
1.根據圖片中提供的線索,編出合乎情理的故事情節。
2.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學習詞:興高采烈、張牙舞爪。
3.懂得朋友間要互相幫助,才能戰勝困難。
活動准備
ppt、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一,觀察畫面。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圖,請你講出圖片中的時間,有誰?在干什麼,用講故事的方法完整地講一講。
教師小結幼兒講述內容:有一天,小白兔、小花貓、小黃雞、大白鵝、小青蛙和烏龜一起在河邊玩。
2.小動物們的心情怎樣?(學習詞:興高采烈)
3.
師: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什麼事?(出示大灰狼),大灰狼是怎樣出來的?師:「這是一隻怎樣的大灰狼?」(學習詞:張牙舞爪)請幼兒學一學大灰狼的模樣。
4.師幼完整講述圖一的內容。
二、續編故事情節。
1.出示結尾圖(小動物已全部安全過河的圖片)
師:這時,小動物們會怎樣躲過大灰狼呢?
師:小動物們會想出什麼辦法過河?請你們6個小朋友一組討論一下。然後用圖片(一些幫助過河的物體卡片)擺出過河的方法。
2.各組選一名代表講述。
3.師:哪種辦法過河又快又安全,為什麼?
三、出示圖,講述故事結尾。
師:小朋友又快又安全的過了河,大灰狼會怎樣呢?小動物看到大灰狼掉進河裡淹死了,會怎麼說,怎麼做?
小結:是的,小動物們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戰勝大灰狼!我們給這個故事取個題目吧!
四、看圖完整講述故事

C. 幼兒園故事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技巧有

幼兒園的故事教學往往存在著這樣一套模式:首先是教師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要求幼兒認真傾聽。講完後,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裡有哪些人物或動物?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接著是邊出示圖片邊分段講故事,提問:這一段里有誰和誰?都說了些什麼?這中間還要讓幼兒學說新詞和短句。最後是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錄音,並要提一個總結性的問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剖析這樣的教學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它存在著以下幾個弊端: 第 一、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影響了故事內容的傳授,教師無論講什麼故事,都把它套進這個模式里,勢必會影響幼兒聽故事的新鮮感和敏銳感。 第 二、失去了故事教學的愉悅性和趣味性,這是故事本身所蘊含的魅力,一則好的故事,往往能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春雨潤物般的情感來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她)產生情感上的呼應和共鳴。 第 三、幼兒是帶著回答問題的壓力來聽故事的,他們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從何談起?如果故事教學只滿足於使幼兒獲取知識、接受教育這樣一種表層功能,那麼故事教學的深層功能——開啟幼兒熱愛文學的心靈之門,引導幼兒踏進文學殿堂的啟蒙功能又體現在哪裡呢?因此,我認為要改善幼兒園故事教學的模式,不拘一格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故事教學的功能,尤其是深層功能,使幼兒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滿足他們各方面的精神需要。 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內容、情節和結構,我覺得要激發幼兒聽講故事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主題、情節,使之產生心靈上的呼應和共鳴,關鍵在於教師的課前准備工作,教師必須反復鑽研作品,分析故事的主題,掌握故事的情節、結構,找准其中的重點、難點,設計出適合幼兒和作品的教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此, 我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一、活動參與法 幼兒生性好動,年齡越小,這個特點就越明顯。因而故事教學不應僅僅是靜態的,還必須與幼兒的身體活動、操作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有關詞彙和句子,也可以使他們進一步熟悉作品,體驗思想情感和鞏固記憶。 故事《小老鼠和落葉》里鼠媽媽和小老鼠打掃落葉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有趣,是全文的重點、難點所在,這里不僅有「頂、扛、掃、耙、扛」這些表示打掃的動詞,還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就准備了一些小老鼠的頭飾和簡單的道具,讓幼兒進行故事表演,他們興致極高,演得怡然自得,在表演過程中,他們會自然地運用作品中的對話、動作、表情來再現作品,活動參與法真不愧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難點前置法 學前期幼兒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處於萌芽狀態,對於一些需要經過多層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們還是力所不能及的。如果在故事教學前.僅僅是按常規設計教案,那麼有些故事內容對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生活經驗還不太豐富的幼兒來說,是難以接受和理解的。這時,就不妨採取難點前置法,將難點放在教學之前,通過某些輔助手段引導幼兒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去交流。 比如故事《包公審石頭》,我考慮到幼兒很難理解「包公為什麼會罰觀看熱鬧的人每人一枚銅錢,並讓他們把所罰的銅錢扔入水中,由此來判斷偷賣油條小孩錢的小偷是誰?」課前,我就准備幾盆清水和一些沾了油及沒有沾油的硬幣,在講述故事前,讓幼兒分組做個小實驗,將兩種硬幣分批投入清水中,通過觀察實驗操作中的現象,使幼兒明白故事中的道理,達到啟發幼兒思維,開發智力的目的,同時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三、擴充講述法 有些故事短小精悍,非常適合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揮想像力,進行擴充性的講述,在聽聽講講的過程中,一則師幼合編的新故事就誕生了。 象故事《小蝸牛》,篇幅不長,字里行間蘊含著四季的典型特徵和季節輪換的順序。課前我精選春、夏、秋、冬四幅圖片,並把它們布置在活動室的四周。上課時,我邊操縱指偶邊講述故事的第一段,提問: 「這是哪個季節發生的事?」幼兒異口同聲地說:「春天。」「春天就象蝸牛媽媽說的只是樹葉兒發芽了嗎?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我們快幫小蝸牛找找吧!」幼兒很快地來到春意圖前,眼前的一切是那麼的熟悉,他們彷彿置身在萬物復甦的美好春光里,爭先恐後地說出了許多春天的景色,比如:小草變綠了,桃花紅了,迎春花吹起小喇叭,「嘀嘀噠!嘀嘀噠!」小蝌蚪在水裡快活地游來游去,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小朋友手拉著手去春遊……凡是在春天裡發生的事全讓他們說到了,同樣的,在以後的夏、秋、冬三季的擴充性講述中,幼兒表現得非常出色。通過這個活動,不但加深了幼兒對四季特徵和輪換順序的認識,而且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最值得欣慰的是誕生了一則師幼合編的新故事《小蝸牛》,實現了師幼互動。 四、情景激勵法 故事教學活動往往需要參與者有極大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努力創設一個充滿感情色彩、能引起幼兒情緒激動的情境和環境.使之親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想像、去大膽表述自己的意願,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分析故事《最奇妙的西瓜》,我認為最重要的要讓幼兒感受到參賽西瓜的奇妙之處,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精心製作一些新穎有趣的西瓜模型:手提包形的西瓜、外面是瓜瓤裡面是瓜皮的方形西瓜和狀如水塔、裝著水龍頭的大西瓜。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教師頭戴王冠,以瓜瓜國國王的身份,笑容可掬地迎接每一位小貴賓(由幼兒扮演),幼兒饒有興趣地參觀西瓜展示會,初步感受到這些西瓜的奇妙之處,愉快地和小夥伴交流自己的參觀所得,同時他們也非常想知道這些西瓜是誰發明的?這時候,「國王」就安排他們觀看情景表演,讓他們知道故事的內容,同時也解開了他們心中的疑團。接著,「國王」徵求小貴賓的意見,讓他們說說:「最喜歡誰發明的西瓜?奇妙在哪裡?」最後,「國王」讓小貴賓談談:「我想發明怎樣的西瓜來參加明年的西瓜節?」縱觀這個活動,幼兒始終置身在寬松、自由的游戲情景中,他們想說、愛說、敢說,在與老師、同伴的交流中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愉快的情緒得到了體驗,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倡導的精神相一致的。 五、師幼對講法 有些故事,上下句或者是上下段之間有某種程度上的邏輯推理關系,這時,你大可不必把整則故事一古腦兒地全部講出來,而可巧妙地採取留下一半給孩子的方法,啟發、鼓勵幼兒積極思維,講述出故事的另一半,通過師幼對講的方式,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述故事《小兔逃跑》前,我簡要地向幼兒介紹師幼對講的方法——要求幼兒聽清我的上句,編出下句。我示範講完第一組對句後,問了兩個問題:「小兔想變成什麼逃跑?兔媽媽變成什麼去追?」幼兒不假思索地說出:「小兔想變成小魚逃跑,兔媽媽就變成釣魚人把小兔釣上來。」我馬上予以肯定,接下來,我要求幼兒圍繞「如果你是小兔,你會變成什麼逃跑?」「如果你是兔媽媽,你會變成什麼去追?兩個問題,引導幼兒分別站在小兔和兔媽媽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並參照第一組對句的句式進行回答。由於這種「你逃我追」的游戲方式深受幼兒喜愛,幼兒也不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因此幼兒非常投人,他們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回答接連不斷,尤其是後面的仿編部分,幼兒表現得更為積極,有的說:「要是你變成荷塘

D. 幼師怎樣講故事

幼師講故事要靈活選材、巧妙加工、形象講述、巧用眼神和肢體語言、技巧運用。

一、靈活選材

應選擇那些思想觀點正確,內容新鮮健康,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故事作品。特別是在幼兒教育中,更應選擇情節圍繞中心展開,符合幼兒生活實際,人物形象鮮明突出的故事。

小班幼兒:年齡尚小,認知水平較低,宜選擇內容單純、情節簡單、形象生動帶有重復內容的故事。

中班幼兒:理解水平逐步提高,可以選擇與幼兒生活聯系緊密的幼兒生活故事、情節稍曲折的中外經典童話故事。

大班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增強,想像力豐富,可選擇情節生動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都可以選擇,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科普故事。

五、技巧運用

1、設置適當的提問,合理的停頓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所以在講述比較長的故事時不要一氣呵成,適當地設置一些提問,或者賣一下關子,其實是再次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來聽講故事。

2、模仿小動物叫聲

在講到小狗時,如果能「汪、汪、汪」叫幾聲,那樣聽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小狗的形象也鮮活起來了。在模仿動物叫聲的時候,盡量真實且帶有童趣的話,會提升整個故事的效果。

3、鼓勵孩子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

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有著想像與真實不能分清界限的特點,所以可以根據孩子的這一思維特點,讓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

E. 續寫作文的方法技巧

1、什麼是續寫

讓我們先來弄清什麼是續寫。續寫就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將內容繼續延伸,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

續寫,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給材料作文」,是把不完整的故事繼續補充寫完整的寫作。它有助於培養我們合理想像能力,創造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續寫的形式

從續寫練習的形式來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給出故事的開頭,然後要求續寫故事的情節和結尾。在中年級語文考試的試題中出現的續寫大多都是這種方式。另一種是根據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情節接著寫下去,這是一種讀寫結合的續寫方式,往往要求寫出一篇有所發展,情節不同的新故事來。如,閱讀了《龜兔賽跑》後,續寫《龜兔第二次賽跑》。新故事與原來的故事情節有一定聯系,但是故事的中心變了,這次兔子接受教訓,順利獲得勝利。這類續寫,既要理解原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展開想像,注意與原文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一致性,還要有新意。

3、續寫常用方法

(1)展開想像,合理推測原文內容。

展開想像,就是對原文故事沒有寫出的情節展開合理的推想,打開思路,多角度地去想像,想像出幾種情況,幾種結果,然後從中加以選擇。譬如,四年級有篇課文《雨中》,寫的是在傍晚的雨中,一位姑娘將滿載的一籮筐蘋果翻倒在馬路上,姑娘萬分焦急。課文僅僅對傍晚雨中路上的情景,以及姑娘翻倒籮筐的情景進行了描寫。許多同學寫出了不同的文章。有的續寫出人們伸出援助之手的故事,贊頌了社會的文明之風。有的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寫出了路人的冷漠,斥責了這種做法。還有的寫出了姑娘為了不堵塞交通,忍痛放棄撿拾蘋果的故事。這幾種故事的結局都是合理的,這樣續寫的文章就會內容豐富而有新意。

(2)前後照應,防止自相矛盾。

續寫要注意前後照應,防止自相矛盾。特別是給開頭的續寫,必須要與上文緊密聯系,使上下文融為一體。譬如,文章《難忘的一件事》,文章給出的材料是這樣的

每當我看到下雨,腦海里就會出現一位叔叔的身影,而那件事也會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那是夏季的一天,放學時下起了滂沱大雨,我和一個小姑娘站在學校門口等人接。天色越來越晚,我們兩個都焦急不安。這時,遠處隱隱約約一個身影向學校奔來……

同學們的續寫各種各樣,大部分同學讀懂了材料的內容,寫出了叔叔是小姑娘的爸爸。經過合理推想寫出這位叔叔看到我的焦急,就主動或步行、或騎自行車、或打計程車、或將自己的雨傘借給我等情節,吻合了前面的材料。但是有的同學寫出了叔叔是一個壞人,我機智勇敢地與他進行了斗爭,成功脫險的事情。僅看所續寫的內容好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結合文章已經給出的材料就會發現,續寫的內容與題目和開頭有些矛盾。

F. 如何寫好續寫作文 如何續寫作文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EPW9paRqIiXogLPwXS8fnA

?pwd=dtdm 提取碼: dtdm

G. 怎麼寫續寫故事的方法

1、文章續寫一般以給定的開頭續寫故事情節或故事的結尾居多,首先必須深刻理解原文,要明白給定原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確定好中心,這是續寫的基礎,如果沒看懂原文就匆匆下筆,往往可能會出現偏移。
2、承接上文時,要自然的過度,根據給定的開頭以及所想要表達的中心,構建故事情節,上下文要緊密聯系,融為一體。

3、進行合理的聯想和想像,但也不能天馬行空,脫離實際,要合情合理的續寫出故事情節的發展,不要單一,要有層次感,要寫出故事的一個發展過程。
4、續寫要盡量生動,有血有肉,適當的加上一些描寫使人物性格明顯,故事情節更加精彩,例如人物的神態,心理反應.....
5、上下文不可重復或矛盾,可升華文章的內涵。續寫文章的主題必須是有意義而且健康的。

H. 講幼兒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講幼兒故事的方法和技巧?找些你喜歡的故事或者是從孩子喜歡的書籍里找些故事。故事本身或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你首先喜歡,你的熱情就會感染給你的孩子,他也會變得喜歡起這些故事了。
工具原料講故事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6
抓住合適的時機,創造良好的氛圍。例如關上電視,關上電腦,在一個溫馨安靜的時間講故事。
2
/6
晚上睡覺前是個不錯的時間,但是另外也會有很多機會,比如下雨的午後,長途的旅行,都是講故事的好機會。
3
/6
自然的說話,不必特別表演。但是有時候巧妙使用一些幽默而富於變化的語音,還是能特別提起孩子的精神來的。
4
/6
使用重復的短句。講故事的時候,要善於選擇適合重復的關鍵句子。尤其是對年齡小的幼兒,這種重復性的語句,會使得他更容易把握內容和加強理解。
5
/6
穿插角色扮演的游戲。讓你的孩子也跟著參與或者扮演這個故事的某一個部分,讓他們也學著表演或模仿你使用的語言和語調。這會使得他們熱情高漲。
6
/6
給孩子講故事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掌握適當一些親子閱讀的技巧,不僅可以讓孩子全心投入地去聽,增進孩子對故事的理解,也會讓你和孩子的親子關系更加融洽和親密。

I. 續寫童話故事的方法

不少孩子一聽到「寫童話」,不會吧?我又不是作家,我怎麼可能會寫童話呢?

這其實是自己把自己嚇到了。

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就有「續編童話故事」的習作要求。這說明,學習寫童話並沒有超出教材大綱的要求。

既然如此,為何還有不少孩子會感到為難呢?從教學實際情況看,關鍵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我總結的寫童話,包括續編童話的方法,只要記住3句話就可以了。

究竟是哪3句話呢?

1.好人壞人兩三人,寫下名字才像樣。

2.好人壞人分清楚,他們做事不一樣。

3.遇到困難有麻煩,故事才會特別棒。

這三句話怎麼理解?

我們以一個孩子的一篇作文為例,具體說說。

這是續寫童話故事《孝子阿牛》。童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阿牛因為母親得了眼疾,憂心忡忡,後來在菊花仙子的幫助下,得到了白菊。

白菊的療效神奇,母親的眼疾很快得到改善。張財主得知後,就來搶奪白菊,結果打爛了花盆。故事到這里就一半了。

讓孩子看到這里,接下去就開始續寫。

該怎麼寫呢?

一、好人壞人兩三人,寫下名字才像樣
這句話說的就是,童話故事裡往往人物會分成好壞兩派。為啥這樣呢?這對於樹立孩子正確的十分觀和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

要知道,二三年級的孩子,是建立基本是非對錯觀念的重要階段,不宜宣講大道理和深奧的思想。所以只要明白「好人」、「壞人」就可以了。

那麼寫作文的時候,怎麼能接的上原故事呢?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主要人物。

比如上文中提高的《孝子阿牛》裡面主要有:阿牛、阿牛的母親、張財主、李大等等。為什麼特別強調要寫下名字呢?

童話故事離不開人物,有了人物,孩子才能知道我接下去該圍繞誰來續編故事。否則豈不是要閉門造車了嗎?

所以,人名就好比是孩子剛開始學爬樓梯時的扶手。有了扶手,上上下下就容易多了。寫作文也是這樣。

二、好人壞人分清楚,他們做事不一樣
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

這是引導孩子續編童話故事的時候,要先搞清楚人物的性格特點或者品格特徵。為什麼這一點也很重要呢?

因為故事情節怎麼發展,實際與人的性格和品行密切相關。

比如,上文圖片孩子續寫的內容就抓住了「李大」的特點——他是個欺軟怕硬、巴結權勢,自私自利的傢伙。

小作者根據這一點,續寫他深更半夜來偷盜白菊(估計是要獻給張財主),基本還是符合人物特點的。最後,阿牛不但沒有追究,反而還把白菊送給李大,以此感動李大。這也符合

閱讀全文

與幼教續寫故事的方法與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離散型數據適合什麼方法分析 瀏覽:384
ph的測量方法必須滿足的條件 瀏覽:348
化學降溫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35
鋼筋根數有哪些表示方法 瀏覽:227
食品分析介紹過的方法類型 瀏覽:992
去火的治療方法 瀏覽:620
動作連接方法 瀏覽:239
曲面屏手機防爆方法 瀏覽:762
干天麻的簡單食用方法 瀏覽:80
腎虛怎麼恢復正確方法 瀏覽:674
雙陽鹿茸片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541
金剛藤功效與作用與食用方法 瀏覽:456
小紅瓦安裝方法 瀏覽:180
研究內容方法有什麼 瀏覽:833
裝修牆面方法有哪些 瀏覽:328
增強腹部鍛煉方法 瀏覽:829
貨車發動機左右搖晃解決方法 瀏覽:321
電燈帶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608
史上最全分析問題的7種方法 瀏覽:9
小林發燒貼使用方法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