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判斷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屬於哪一種
1.
歸納法
從分析典型,即分析個別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點,然後得出結論。
優點: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容易為人所接受。
2.
推理法
從一般原理出發,對個別事物進行說明、分析,而後得出結論。
優點:邏輯性比較嚴密
3.
對照法
對所有事實、方面進行對照,然後加以分析,得出結論。
優點:使論證更加清晰有力
4.駁論法
先列出錯誤的觀點,然後加以逐條批駁,最後闡明自己的觀點。
好處:先破後立,使自己的觀點更為鮮明。
舉例論證法——例舉確鑿的事例來證明論點.
道理論證法——以闡述道理的方式來證明論.
比喻論證法——用淺近的並為人們熟識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
對比論證法——將正反兩種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來證明論點。
論證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舉例論證:就是通過列舉確鑿、典型、充分或新穎的事例證明論點.這是一種最基本、最常見的論證方法,它的優點在於說服力較強,易於被讀者接受.
2.引用論證:引用名家名言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充實論述的內容,增強論述的底蘊,充分證明觀點,增強說服力,同時也可以展示作者的修養和積累,使論證具有權威性和說服性.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對比重在揭示事物間的差異性,其作用是增強論證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類比論證:是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根據某些特徵上的相似推理出它們在其它特徵上也可能相似,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類比側重於展現事物間的共性.
5.比喻論證:是一種用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較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講道理.其作用是把道理講得更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且使論述生動形象,有感染力.
6.歸納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後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
7.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x0d8.歸謬論證:是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後加以引申,得出荒謬的結論,以此來證明對方論點的謬誤,歸謬論證也稱「反證法」.
3. 急急急,語文中的四種論證方法有什麼不同
論證法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①、 舉例論證:通過典型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④、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⑤、引用論證: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4. 論證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論證方法有四種。
1、事實論證
運用真實、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趣味性,權威性,讓文章淺顯易懂。
2、道理論證
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3、對比論證
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4、比喻論證
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5. 議論文論證方法如何分類
論證方法有: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爾之矛,攻爾之盾」的批駁 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⑤歸納論證,也就叫「事實論證」。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
⑥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它是根據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
⑦類比論證,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
⑧因果論證,它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 因果論證可以用因證果,或以果證因,還可以因果互證。
⑨引用論證:「道理論證」的一種,引用名家名言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引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交代其出處,一種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出處。
(5)如何分析論證方法的不同擴展閱讀:
要用好例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事例要典型、確鑿、有影響力。一般來講,應優先考慮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園、家庭、市井街頭的瑣碎事例。
2、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切忌拖泥帶水,過於詳細。舉例是為了證明觀點,不是為了弄清事實,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單一狹隘,要豐富廣闊,要點面結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輝。同類事例掌握多時可考慮採用句式排比列舉。
4、事例列舉之後要簡短分析,不能將例證法變成事例整理,忌有例無證。
5、勤於積累,精於篩選。「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多讀書報,摘記、剪貼是主要手段。積累多了,自然能融會貫通、左右逢源。
運用喻證法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1、以小見大,就近取譬。要精選生活中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做為設喻的喻體。喻體如果不是讀者常見熟知的,就達不到喻證的目的。
2、喻體不求形似,求神似。做為喻證的喻體與做為比喻的喻體不同。比喻的喻體是為了強調特徵,描繪事物,側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證的喻體是為了闡發觀點,以正視聽,力求神似,以義取形。一定要對自己所要論爭的對象和用來設喻的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細致入微的體味與揣摩。
3、精剖喻體,絲絲入扣。《拿來主義》中魯迅先生的喻證法運用得是很經典的。
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用「孱頭」、「混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觀點和態度;用「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的幾個組成部分;用「佔有」、「挑選」、「創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三個步驟。十分貼切,渾然一體,令人信服並不由得拍案叫絕。
6. 論證方式和論證方法的區別是什麼
論證方式和論證方法的區別是:論證方法和論證方式一般只能在議論性文體中出現,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一、論證方法
論證方法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另外論證方法還包括對比法、類比法、喻證法、引證法、反證法、歸謬法等。
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論證方式
論證方式一般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並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
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議論文文章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
7. 區分常見的四種論證為法
一、例證法
論證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在一些同學的寫作過程中,要麼自己分析到底,要麼一味地羅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應的論述,使文章顯得單薄無力。這時,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論證方法——抓住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來進行闡述,讓自己的論述有理有力。
常見的論證方法主要有:例證法、引證法、正反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例證法就是運用事實論據進行論證的方法。例如有一篇題為《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的考場作文(2007年全國卷Ⅱ)寫道: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六齣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後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生的精力向後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己,感動了後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枝頭灼灼其華。
為論述「感恩」這一話題,作者列舉了諸葛亮和李密兩個人的事例,並且分析了兩人的感恩之舉,以及後人對他們的評價,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懂得感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的道理。
藉助事實論據說理,不等同於簡單的事實羅列,要避開以事例代替論證,只有敘述沒有分析的誤區。在概述事例之後,要盡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內容,將它與所要論證的觀點緊密聯系起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具體操作,可以有下面兩種方法:
1.例後解說法。列舉事例後,將其中關鍵的、與論點密切聯系的內容進行解說,使其含義得以彰顯,能夠更好地論證觀點。
例如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有人選用了這樣一則事實論據:著名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聽說一艘輪船上發現了黃熱病人,立即趕往那裡,希望發現引發這種烈性傳染病的病菌。當他來到港口時,檢疫人員堅持不讓他上這艘船。巴斯德懇求說:「請寬恕一個學者追求科學的熱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檢疫人員,他們同意讓他上船進行研究。事後,有人問他:「你難道不怕危險嗎?」巴斯德毫不猶豫地答道:「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試驗。」
黃熱病——烈性傳染——堅持上船研究——不怕死亡——為使他人活得更好,我們抓住事例中的關鍵詞句,就扣住了論點。
在事例之後可以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解說:面對致命的黃熱病,巴斯德堅持上船進行研究,表現出一種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令人感動。因為在他看來,為了發現病菌,為了挽救他人生命,犧牲自己一人,是值得的。正是這種科研重於生命的精神,使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上述分析,全都圍繞著材料與觀點相關的內容作出闡釋,就可以避免常見的「觀點加事例」的單薄局面。
再如《細節》一題,有同學舉例:剛剛開通的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站台與車廂之間有十多厘米高度差,間隙足以放入一個成人的腳。開通四天以來,已經有七位乘客受傷,踩空事件數不勝數。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決定加設橡皮墊予以補救。
事例中的關鍵詞句是:站台與車廂之間的高度差——忽視細節設計——乘客受傷——事後補救。
事例分析:忽視了站台與車廂地面的高度差這—小小的細節,既給乘客造成不便和傷害,也提高了運營成本,使「上海製造」的形象大打折扣。可見,細節不細,只有在設計時細心觀察,科學計算,周密推理,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全局。
2.假設分析法。論據中列舉的是一種既成的事實,但在分析時,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其中的人物由於缺少某種精神,或者由於某種原因而沒能這么做,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通過不同結果的比較,我們就能探究與觀點有關的因素,強調其重要性了。
例如上文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仍然選用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事實論據,我們可以通過假設,進行說理:假如缺少為科學而獻身的犧牲精神,巴斯德面對瘟疫肯定會退避三舍,遠離疫區。那麼,他永遠也不能發現傳染病病菌,永遠也不能接近並獲得科學的真理。
通過假設缺少犧牲精神會產生什麼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具有犧牲精神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完成論證的過程。
上面提到的《細節》一題,對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的反面事例,我們也可以假設分析如下:如果地鐵站的設計者沒有忽視這一細節,早就考慮到站台與車廂的高度差問題,及時與車廂生產廠家溝通,在站台建造時考慮周全,就可以避免乘客的不便,省卻以後無數的麻煩。可見,細節體現的不僅僅是設計問題,還有責任心,通觀全局的高遠目光,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等豐富內涵,細節,彰顯大節!
二、引證法
引證法是在議論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經典著作、歷史文獻、諺語、成語、俗語、傳說、古今詩文等,以此作為論據,來證明觀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即引用理論論據來進行論證。其優點在於較有權威性、說服力。
運用引證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確切的理論論據,可以稱之為「引」;二要對理論根據加以分析,使之與論題充分聯系起來,可以稱之為「證」。許多學生對於「引」是頗費心機的,但對於「證」則往往不夠重視;只「引」不「證」,犯了「觀點加引語」的毛病。其實在運用引證法時,找到確切的理論根據是可喜的,但論據本身只是一種材料,它不能代替論證。缺乏論證分析的過程,文章勢必蒼白無力。因此,在列出理論根據之後,一定要恰當地加以闡述,要引而有證,引而有說,闡明引用資料的目的,講清所引用資料的意思,將其與觀點緊密聯系起來。
那麼,面對引用的理論論據,如何來加以分析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旬,最好能稍加解釋,不必字字落實,意譯為主。同時,聯系觀點,作出闡發。
如我們寫《交友之道》,談及「人貴在相知」:「李白說過:『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人與人的友情是最珍貴的,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前一句話引用李白的詩句,其中「人生貴相知」極好地契合了觀點。後一句話既解釋了詩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闡釋,友情貴於金錢。
談及「交友之道,在於付出」:「『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是子路面對朋友作出的許諾,車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舊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為交友之道,在於付出。當然,付出的不僅僅是車馬皮衣等物質,還應該包括真情實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釋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話之後,對其中涉及觀點「付出」的有關內容,再稍加闡釋,論證分析就很到位了。
2.如果引用的是白話文的通俗語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礙,我們就要抓住引文中的關鍵字句——與論點密切相關的內容來加以分析,把它的內容更明確地揭示出來。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法,更要作一些剛述,使論據含義清楚地顯現。
如同樣寫《交友之道》的「人貴在相知」,我們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並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羅曼·羅蘭說過:『智慧,友愛,這是照亮我們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們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貴——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繼續下去的勇氣。」前一句話是原文引用,後一句話則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們的含義,點明了友情的珍貴。
「『談到名聲、榮譽、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比,它們都是塵土……,在達爾文看來,許多認為之奮斗的東西,都不如友情可貴,它們就像塵土般卑微而虛幻,而友誼,可以給人帶來長久的快樂和安慰,是一份終身的『財富』。
上述引證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後,抓住了關鍵的內容(加點字),緊扣觀點,給出了自己的分析(畫線句子)。
總之,引證法的要點就在於「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論點」,記住這一點,就能使你的論據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正反對比論證
正反對比論證是把兩種相反的或有差異的觀點、事物進行比較,通過兩相對照,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使論點更加鮮明,突出論述的是非。
當我們針對論點進行對比分析時,根據對象不同,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道理上的對比。世上的道理,往往有正反兩個方面:勤奮與懶惰,誠實與虛偽,開放與封閉,積極與消極,自立與依賴,廉潔與腐敗,團結與分裂,堅強與軟弱,節儉與奢侈,創新與守舊……運用對比論證,就是要找到道理的對立面,並進一步展開議論。
例如《給他人留點空白》一題,有篇文章進行了道理上的對比:
為他人留點空白,遇事能讓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愛心:為他人留下三分寬容,人際關系就不會緊張;凡事能為他人留下一點空白,世界就會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給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給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風雲變幻,何處沒有矛盾,何時沒有紛爭?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沒有堅忍的心智,沒有寬容的胸懷,就無法與他人和睦相處。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給他人留些空白,留些迴旋的空間,也會遭受他人的誤解、刁難,甚至傷害……
倘若你能包容理解,為他人留下三分餘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為玉帛,化誤會為理解,化狹窄為廣闊,最終會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上文中,第一段論述「給他人留點空白」的好處,屬正面說理;而第二段則反之,論說如果不留空白,過分咄咄逼人,則會產生一些不良後果,屬反面說理。這樣正反對照,突出了「留點空白」的作用所在。
但我們應該注意,如果觀點是正面的,說理時要把重點放在贊揚正確觀點一方,談其好處。如果文章要求我們批駁一個錯誤的觀點,如「忌妒心是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我們就要把重點放在論證「忌妒心對成長造成的危害」上,著重批駁錯誤的態度,與之形成對比的「寬容心的好處」,則要稍略。
有篇文章作了如下正反對比論證:
忌妒是無能的表現,因為自己不能達到對方的成就,獲得對方的榮譽,只好用忌妒來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忌妒心使人承受著雙重痛苦:一方面為自己的失敗或不幸而感到痛苦,一方面為別人的成功或幸福感到痛苦。看到別人的成就,他們想的不是見賢思齊,而是「我不好,也不能讓你好」。為別人的進步而懷恨,想方設法去拆台搗亂。可見在忌妒心的驅使下.人的行為有時是非理性的,甚至可能是卑劣的,諸如誹謗、中傷、挑撥、惡意傷害等。此時的所作所為,必然會危害到自身的心理健康,甚至妨害他人。
而心胸寬廣的人不會想到忌妒別人。別人的好,他學習借鑒:別人的錯,他引以為戒。這樣的心態,便於取長補短,更好地成長。
可見,運用這種論證法,在通過對比使觀點鮮明的同時,也要注意突出某個方面:以贊揚正確觀點為主的,則輔以批評;以批評錯誤觀點為主的,則輔以贊揚。不能簡單地一分為二,讓兩者平分秋色。
二是事例上的對比。即在論證過程中,使用正面和反面對比鮮明的多個事例,在兩相對照的同時,通過分析,來突出孰是孰非,使觀點更明確。這種寫法需要分成兩步進行:
第一步:圍繞觀點,選取正反兩方面的事實論據。例如《道德與學問》一題,我們的觀點是「學問與道德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可以選擇這樣兩個事實論據:
(1)秦檜身居一品,滿腹經綸,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但他品行低劣,學問裝進肚子里,歪思想也裝進去了。於是乎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飛,自己也落得一個遺臭萬年的下場。
(2)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賢人,自己的學問可以說在當時已經是無人能比,可依舊謙虛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深受後人稱贊。
論據(1)中的秦檜,是學問好但道德敗壞的反面典型,論據(2)中的孔子,則是學問出色,道德修養也高的正面事例。一反一正,兩者的表現、結局對比鮮明,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第二步:針對事例中的關鍵句,緊扣論點進行分析。上文列舉的正反兩個事例,可以再進一步展開論述:秦檜徒有學問,而道德缺失,使他的人生如同一張滴落墨汁的白紙,布滿污點,被千秋萬代唾罵。而孔子德才兼備,為他的人生增光添彩,被稱為萬世師表。可見,有了學問要關注道德的培養,有了道德可以輔助學問的增長,所以,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列舉正反兩方面的論據並加以分析,兩個步驟完整,我們才能稱之為事例的正反對比論證。
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切勿簡單羅列事例,一定要扣住觀點,突出反面事例的危害,強調正面事例的益處,才能把論證的問題談清楚。
四、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用打比方(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又叫喻證法。「喻巧而理至」,比喻往往是用容易理解和淺顯的事物來說明不易理解和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將抽象的道理予以具體化,做到深入淺出、平易生動。
加里寧是俄國布爾什維克一位傑出的宣傳鼓動家。一次,他向某地農民代表講解工農聯盟的重要性。盡管他作了詳盡嚴謹的論證,聽眾始終茫然而不得要領。有人問:「什麼對蘇維埃政權來說更珍貴,是工人還是農民?」加里寧反問:「那麼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更珍貴,是右腳還是左腳?」一個比喻就把道理講得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夠恰當地使用比喻論證,可以增添文采,使說理准確鮮明,給人一種內在的邏輯力量,提高作文的分值。
例如下文:
機遇與創造交響曲
機遇和創造,就彷彿是一首歌的詞與曲,完美結合,才能造就優美的樂章。那是人生成功的交響曲。
8. 幾種論證方法的特點和區別是什麼
一、文體知識:《議論文的閱讀與寫作》
議論文就是議論說理的文章,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主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運用事實材料、邏輯推理來闡發作者的觀點,表明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一)論點
(1)什麼是論點: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2)論點有幾個:一篇文章的論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不止一個。如果論點不止一個,那就需要明確中心論點。這幾個論點可以是並列的,也可以是遞進的,但它們都應該服從全文的中心論點。
(3)論點的位置:文章的論點可以安排在開頭,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間或結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段落論點也是如此。
(4)論點的呈現方式: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論點的提出和確立要注意:
①正確性。論點的說服力根植於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於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謊謬的,再怎麼論證也不能說服人。因此,論點正確是議論文的最起碼的要求。
②鮮明性。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而不能模稜兩可,含混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於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到、新穎。
(二)論據
(1)什麼是論據:論據就是證明論點的材料、依據。
(2)論據的類型:①事實的材料,②理論的材料。
①作為論據的事實材料,可以是a. 具體的事例,b.概括的事實,c. 統計數字,d. 親身經歷、感受。
②作為論據的理論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經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間的諺語和俗語,C.科學上的公理、規律等等。
(3)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應該聯系緊密一致。
(三)論證
(1)什麼是論證:論證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的論點是要解決「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要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而論
證是解決「如何進行論證」的問題。論證的自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2)論證的類型: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①立論是以充足的論據正面證明作者自己論點正確的論證方式;②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都是一種證明,無非一個是從正面證明其正確,而另一個是從反面證明其錯誤。它們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論證方法。
(3)基本的論證方法:包括三大類五種:歸納法、例證法、演繹法、類比法、對比法。
①歸納法。歸納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它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後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從而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歸納法可以先舉事例再歸納結論,也可以先提出結論再舉例加以證明。前者即我們通常所說之歸納法,後者我們稱為例證法。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②演繹法。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演繹法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多種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論。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如大前提「凡金屬都可以導電」、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所以鐵能導電」。
③比較法。比較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二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類比法是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對比法是通過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對立的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4)駁論方法:駁論有三種方法,即①反駁論點、②反駁論據、③反駁論證。由於議論文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有機構成的,因此駁倒了論據或論證,也就否定了論點,與直接反駁論點具有同樣效果。一篇駁論文可以幾種反駁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以加強反駁的力量和說服力。
①反駁論點,即直接反駁對方論點本身的片面、虛假或謬誤,這是駁論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駁論據,即揭示對方論據的錯誤,以達到推倒對方論點的目的;因為錯誤的論點論據必須引出錯誤的論點。③反駁論證,即揭露對方在論證過程中的邏輯錯誤,如大前提、小前提與結論的矛盾,對方各論點之間的矛盾,論點與論據之間矛盾等等。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即列舉典型事例,增強文章說服力,以事實證明論點。
2.引用論證:也稱道理論證,引用具有權威性的名人名言或具有代表性的話語、典故寓言等等,有力闡發道理。
3.比喻論證:通過比喻,化深奧難解為通俗易懂、變抽象枯燥為具體形象,使人易於接受理解,而且富有文采。
4.對比論證:正反對比,涇渭分明,具有強調突出的作用,使人能夠明辨是非,得到深刻印象。
5.類比論證:即用性質相同或相近的事例,來推出結論或論證觀點,常採用比喻手法與排比形式。
9. 五種論證的方法及其作用
1、 舉例論證:通過典型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2、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4、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5、引用論證: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9)如何分析論證方法的不同擴展閱讀:
論證三要素:
1、論點:
又叫論斷,是作者所持的觀點,在邏輯學上,論點就是真實性需要加以證實的判斷。它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度。它是整個論證過程的中心,擔負著回答「論證什麼」的任務,明確地表示著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它是一個意思明確的表判斷的陳述句。
2、論據:
用來確定論題真實性的判斷,它是使論題成立並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據,它所回答的是「用什麼來論證」的問題。
可作為論據的判斷一般有兩類:一類是已被確認的關於事實的判斷,另一類論據是表述科學原理的判斷(包括定義、公理、定律、原理等)有些論證是分層次的,在確定某一判斷(論題)的真實性過程中,如果引用的論據(第一層論據)本身還不是很明顯真實性的判斷,就要引用其他判斷(第二層論據)對這些論據進行論證。
如此類推,還可以有第三層論據、第四層論據等。在一個論證中,只能有一個論題,論據一般有多個。
3、論證方法:
是指論據和論題之間的聯系方式,即論證過程中所採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樣用論據論證論題」的問題。一個論證過程可以只包含一個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