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握筆寫字不累又快又好看
1、樹立良好的心態。書寫雖非大事,但擁有何種心態是非常關鍵的。帶著煩躁甚至惱怒的情緒書寫,肯定寫不出工整的字。因此,書寫時心境應平和,靜下心來寫字才行。
2、做好書寫的心理衛生工作。首先,執筆姿勢要規范。執筆時如何的握法,也有一番講究。要合理的調配好拇指、食指、中指等,五根指頭用力要均勻,握筆的部位要恰當,太高寫字無力,太低手易疲勞。可簡記以下口訣:食拇夾,中指抵、無尾靠;拳心空、腕應松。 其次,遵循正確的坐姿。什麼樣的坐姿寫出來的字大不一樣。下面的坐姿都是不對的:趴著寫、翹起「二郎腿」寫、斜著身寫、搖頭晃腦寫等等。只有身子坐正,雙手自然平放書桌……才能寫出好字。以下口訣有助把握姿勢的正確:頭正肩平臂開,身直臀穩腳平放 最後,用筆過程要講究。注意兩個450。筆桿的傾斜與筆桿在紙面上的投影;運筆力度以不透過兩張紙為宜;運筆速度要把握好,不能太慢。
3、臨摹字帖要篩選。字帖是書法家們多年書寫的寶貴財富,更是我們寫好字的捷徑,他象一個不說話的老師,時時陪伴你。要花時間、精力去臨摹、讀帖、及創作。並不是任何一種字帖都適合你。學校提供多種不同的字帖大家選擇,要好好的對待。
4、持之以恆,掌握技巧。教育部文件明確提出「提筆就是練字時」的規范化要求,掌握漢字的書寫已成為一種共識。而「寫出一手好字」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因此,我們要有花長的時間,有時是一輩子才能取得的准備。但你若注意細節,依據以上幾點要求,你將很快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
㈡ 請問一下,書法起筆,收筆的技巧
起筆:
1、起筆的角度:入筆後輕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筆畫迅速的由側鋒轉到中鋒來。
2、起筆的藏露:《書譜》的起筆,大都露鋒起筆,顯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個角度方向的轉變,所以不會顯得太過毛刺。
3起筆的輕重:《書譜》的起筆大都較為輕盈,順勢而入,顯得十分順暢流美。但也間或夾雜一些較為重的起筆動作,有一個頓挫和按的動作。
收筆:
1、頓收:這種收筆方法是用筆肚子收筆,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引發聯想。但是《書譜》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鋒收筆,這里是到了筆畫末端略提後回鋒,把筆畫包在點畫當中,同樣有含蓄雋永的藝術效果。
3、放收:這種收筆方法在《書譜》中運用的最多。孫過庭一般有一個提的動作,導致出來一個小小的鋒尖。
4、鋒尖送到隨處:收筆時最忌諱用力甩出去,而是應當把鋒尖送到筆畫的末端。這樣字才不會輕浮,顯得沉著一些。
(2)快速提筆的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初學者練書法的技巧:
1、先練線,每天用三指執筆法在舊報紙或毛邊紙上畫兩尺長的橫線、豎線和直徑為一尺左右的圓線各20個,行筆要慢,起筆要藏鋒,線條一樣粗,剛勁有力,力透紙背為好。堅持15天即可。中鋒運行習慣基本養成。
2、練習點,每天練5鍾不同走勢的點各20個,堅持15天。
3、練字,先從字體或書法大字典中選臨1—2個你比較喜歡的字,看準比例,反復練,練得和字帖對照一模一樣後,再從頭到尾通臨一遍。
多參加一些書畫筆會交流,現場細看每位名家的執筆技巧,只要有興趣真下決心,方法正確,心誠力到,一般經過3到5年的持續努力就會小有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書法家談書法:初學者學書法三技巧
網路-起筆
㈢ 怎樣能迅速提高書寫水平
1、樹立良好的心態。書寫雖非大事,但擁有何種心態是非常關鍵的。帶著煩躁甚至惱怒的情緒書寫,肯定寫不出工整的字。因此,書寫時心境應平和,靜下心來寫字才行。 最後,用筆過程要講究。注意兩個450。筆桿的傾斜與筆桿在紙面上的投影;運筆力度以不透過兩張紙為宜;運筆速度要把握好,不能太慢。 3、臨摹字帖要篩選。字帖是書法家們多年書寫的寶貴財富,更是我們寫好字的捷徑,他象一個不說話的老師,時時陪伴你。要花時間、精力去臨摹、讀帖、及創作。並不是任何一種字帖都適合你。學校提供多種不同的字帖大家選擇,要好好的對待。 4、持之以恆,掌握技巧。教育部文件明確提出「提筆就是練字時」的規范化要求,掌握漢字的書寫已成為一種共識。而「寫出一手好字」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因此,我們要有花長的時間,有時是一輩子才能取得的准備。但你若注意細節,依據以上幾點要求,你將很快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希望同學好好努力,爭取人人練就一手好字。
㈣ 怎樣才能把字寫的又快又好
1、樹立良好的心態。書寫雖非大事,但擁有何種心態是非常關鍵的。帶著煩躁甚至惱怒的情緒書寫,肯定寫不出工整的字。因此,書寫時心境應平和,靜下心來寫字才行。
2、做好書寫的心理衛生工作。首先,執筆姿勢要規范。執筆時如何的握法,也有一番講究。要合理的調配好拇指、食指、中指等,五根指頭用力要均勻,握筆的部位要恰當,太高寫字無力,太低手易疲勞。可簡記以下口訣:食拇夾,中指抵、無尾靠;拳心空、腕應松。
其次,遵循正確的坐姿。什麼樣的坐姿寫出來的字大不一樣。下面的坐姿都是不對的:趴著寫、翹起「二郎腿」寫、斜著身寫、搖頭晃腦寫等等。只有身子坐正,雙手自然平放書桌……才能寫出好字。以下口訣有助把握姿勢的正確:頭正肩平臂開,身直臀穩腳平放
最後,用筆過程要講究。注意兩個450。筆桿的傾斜與筆桿在紙面上的投影;運筆力度以不透過兩張紙為宜;運筆速度要把握好,不能太慢。
3、臨摹字帖要篩選。字帖是書法家們多年書寫的寶貴財富,更是我們寫好字的捷徑,他象一個不說話的老師,時時陪伴你。要花時間、精力去臨摹、讀帖、及創作。並不是任何一種字帖都適合你。學校提供多種不同的字帖大家選擇,要好好的對待。
4、持之以恆,掌握技巧。教育部文件明確提出「提筆就是練字時」的規范化要求,掌握漢字的書寫已成為一種共識。而「寫出一手好字」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因此,我們要有花長的時間,有時是一輩子才能取得的准備。但你若注意細節,依據以上幾點要求,你將很快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
㈤ 書法筆畫 起筆和收筆的用筆方法
一、起筆及其方法
起筆,又稱落筆、下筆、發筆,是一筆一畫的開端,是點畫定格、承前啟後的關鍵環節,其用筆方法主要有逆人、折人,間或亦用順人的方法。
1、逆入
逆人就是逆鋒起筆,即採用與行筆的相反方向(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遣鋒發筆。逆人的用筆方法與不同的筆法結合,往往可以寫出勢態迥異的筆畫來。如與轉筆結合,可寫出圓頭如篆之筆畫,表現出沉實渾勁,含蓄端莊的勢態;如果與頓筆、折筆結合,則可寫出方頭筆畫,勁健有力,意態昭然。
在楷書裡面,點、橫、豎、撇、捺的基本樣態多用逆鋒,為什麼起筆要用逆鋒呢?首先用逆鋒寫出的筆畫顯得既內含筋骨,又方整俊健;其次,漢字筆畫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內在聯系,表現在書寫上就是取逆勢。漢字的書寫規則是: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中間後兩邊。這種規則本身,有逆鋒取勢的原因在。如數橫並列,寫完第一橫,就要把筆鋒從右移到左,即形成「欲右先左」,再寫第二橫,這就自然地要用逆鋒。再如幾個豎畫並列,寫完
第一豎,就要把筆從下面提上來,形成「欲下先上」。可見,取逆勢存在於筆畫之間所形成的筆勢往來之中。其三,用筆如舞刀出拳,欲使刀、拳有力,須先將刀或拳快速後縮,然後奮力沖出,逆鋒起筆與此理同。唯如此,方可把點畫寫得遒勁,矯健,氣勢充足。但必須注意,這種取逆勢的方法,在時間上是很短暫的。且人筆也是很輕的,須謹防造成粗頭、長嘴的病筆。
逆鋒在實際書寫的過程中,通常表現為兩種「逆法」,一是虛逆,一是實逆。所謂虛逆,就是筆鋒在空中作逆鋒動作,筆鋒在逆的過程中並不著紙,也即是空中取逆勢。所謂實逆,是指筆鋒輕輕人紙,向點畫的反方向運行極短的一段,然後再調鋒運筆。
2、折入
折人,就是折鋒起筆,即起筆與行筆之間毫鋒運動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有一個毫鋒轉向的環節;寫出現稜角,出鋒芒的方頭筆畫,顯得精神閃耀,形態畢露。也可稱之為「露鋒入筆」。
3、順入
順人,就是順著行筆方向順鋒人筆,筆畫利落流暢,起行渾然一體,神態自然成趣。
從傳統筆法看,歷代書家在自己的書寫實踐中,樂於運用逆鋒或折鋒起筆,這種起筆配合行筆、收筆中的折筆或轉筆的運用,可形成兩種不同的筆畫勢態,表現出剛、柔不同的風格特徵。而順鋒起筆,在魏晉小楷中用得較多,至唐代的中、大楷,偶爾用用,並不構成普遍現象。
二、收筆及其方法
收筆,也叫殺筆,是筆畫書寫將要完成時,筆毫離開紙面前的動作。一般說來,收筆有兩種方法,即藏鋒收筆與露鋒收筆。
1、藏鋒收筆
藏鋒收筆是指收筆時筆鋒朝筆畫的反方向回收,將筆鋒藏於點畫之內,所以又叫回鋒收筆。如寫橫畫時,往右寫到盡頭後稍提,接著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左回鋒收筆,讓筆鋒藏在線條之內;再如寫「垂露豎」,書寫到收筆時筆鋒稍向左復向右下稍頓後,再向內回收。
2、露鋒收筆
露鋒收筆,即在收筆時將筆毫收攏,把筆逐漸提起以離開紙面,使筆鋒外露,其筆畫末端呈錐狀,如寫懸針豎、撇、捺、鉤、挑等筆畫都要用露鋒收筆才能達到效果。露鋒收筆忌飄浮無力,一掠滑過,應將力量貫注於毫端至筆畫末端。
㈥ 軟筆書法的8個運筆技巧
學書法,先學筆法。要使書法的點線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下面我為大家帶來軟筆書法的8個運筆技巧,歡迎閱讀。
1、折筆
方筆多用折筆。折筆最初是兩筆寫成,一橫一豎,而後演化成筆鋒的翻轉,從而顯出稜角方正,使字體富有方勁剛健,痛快遒勁之勢。
2、提筆
書法上的提按是相對的,筆鋒有粗細,根據筆畫的需要需有提按。因此,提與頓是相對而言的,互為依存的。提筆大多用於橫畫的中間及字的轉折連接處、露鋒出鋒時。即前人所說:「密處險處用提 」。注意「提」不要過虛、過細。
3、駐筆
駐筆的用筆力量小於 " 頓 " 與 " 蹲 "。在運筆很短的轉換間隙使用,即 " 稍停 ",力到紙面即可。這樣駐筆一下,是為了准備下個筆勢的開展。如橫劃的起筆、收筆之前都要頓,在頓之前先要稍停駐一下筆,然後再鋪毫按頓。其它如轉折處頓筆前,捺筆頓筆出捺前都要駐筆,以蓄勢為頓筆作先導。清代蔣和曾說:" 駐,不可頓,不可蹲,而行筆又疾不得,住不得,遲澀審顧則為駐 "。
4、頓筆
頓筆相對於按筆,根據筆畫的需要,用力下按,所謂 " 力透紙背者為頓 "。字的收筆處或轉折處常用頓筆,其頓的力度大於 " 蹲筆 " 與 " 駐筆 "。在書寫過程中提與頓時常交錯使用,有時提在前、頓在後,有時是先頓後提,所以要注意協調性,提按頓筆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於提與頓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點畫線條的輕重粗細變化。
5、衄(nǜ)筆
即是運筆時既下行又往上,在寫鉤和點時,原來頓筆後挫鋒下行的筆,突然地又逆轉而上,即為衄筆。由於衄筆取逆勢,增加了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充實加強了筆力,使點畫線條更加蒼勁。如顏真卿的楷書多 " 鵝頭鉤 ",就是把鉤衄回到一個鵝頭形的勢態後,再出鉤。
6、蹲筆
蹲筆與頓筆類似,但力度較輕。粗細變化的過程中有過渡性的動作,即是用蹲筆法,唐代張懷灌在用筆中說蹲筆有言:" 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 蹲筆和頓筆常用於筆畫的轉換過渡處。因此,起著調節換筆的作用。
7、挫筆
就是運筆時突然停住,以改變方向的筆勢,大都是在轉角處,先頓筆,然後把筆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從而變換方向。可見挫筆就是頓筆後又有一個微小位置移動,使筆法表現的更加完美,以彌補頓按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如寫鉤或轉折處,頓按完筆後還不足完成筆姿,這時把筆鋒微微提起挫動一下,既可作調整,又可作轉換筆勢以利於行筆。注意挫鋒要有分寸,過分則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現筆姿和轉換運筆。
8、搶筆
搶筆相對於折筆而言,折筆速度較慢,搶筆速度較快。當提筆入紙時,空中先落筆起勢,或提筆離紙時在空中的回力動作。如寫橫時,一般在起筆處先豎下再折筆向上,即橫畫直落筆,向右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內折線,而採用搶筆時,即可臨空作成這一折筆動作,而後迅速落紙,即 " 虛搶 "。寫行草時,行筆較快,運轉幅度增大,就可用搶筆起筆或收筆。
用筆的變化是豐富多彩的,因時代的不同,用筆的特徵也在發生變化。加之個人的喜好不同,秉性差異,導致用筆變化的差異。但是不管用筆如何變化,如何有差異,在運筆時熟練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都是寫好一手好字的關鍵。
㈦ 歐楷如何練習才能寫好,有哪些技巧
㈧ 練硬筆字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書法當中,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用筆都是第一位的。寫一,就是簡單的一橫,沒有結構只有用筆。寫二,就是在用筆的基礎上加入了長短、距離的變化,就會涉及到結構。寫三,就有三個筆畫之間的相互關系,就會產生規律。你不會寫一,自然寫不了二、三。同時書法用筆,最基礎的有「起收轉折」,起筆、行筆、收筆、圓轉和方折。硬筆書法的筆法,就是「點」體會筆鋒的藏露、「橫」體會用腕、「豎」體會用指、「撇捺」體會「使轉」。
㈨ 楷書運筆技巧
楷書的基本筆畫和運筆方法
一. 基本運筆
(1)露鋒:筆鋒順勢入紙,筆鋒外露,頓筆並調整好筆鋒後再行筆。露鋒一般在楷書中比較少用,而在行書、草書中常用,給人以氣韻連貫、靈動秀美的感覺。但寫不好,會有尖刻或弱而無力感。
(2)藏鋒:相對於露鋒而言。筆鋒逆鋒入紙,筆鋒內含,頓筆並調整好筆鋒再行筆。筆鋒的方向一般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原則。藏鋒在楷書、隸書和篆書中常用,是最基本的起筆方法之一,其使用在行書和草書中相對露鋒而言就少了。藏鋒給人以骨氣凝重、含蓄、雄壯的感覺。但寫不好,會流於板滯缺少活力。
(3)中鋒:中鋒就是起筆並調整好筆鋒行筆中,使筆鋒不偏側,筆尖部分盡量作為線條中線行筆。中鋒,是書寫點畫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行筆方法,同時也是表現線條力度美質感的基本運筆方法。書寫時,點線要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
(4)側鋒:相對中鋒而言。是指筆尖微微偏離線條中線行筆。寫好側鋒注意兩點,一是不可偏離中線太遠,二是速度上可適當加快,果斷有力。否則,會寫成一邊光滑一邊有鋸齒狀的線條。側鋒作為中鋒的輔助性運筆,用以豐富中鋒的變化性和增強線條的骨肉豐潤感。一般在起筆、收筆、筆向轉換及粗細變化時會用,但行筆過程中盡量用。寫好側鋒也有一定的難度,不可小看。
(5)方筆:方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使筆鋒適當散開,鋪鋒行筆。方筆寫成的錢條有「刻」得的感覺,具有碑石味,給人以雄獷、粗壯、陽剛之美感。如寫不好,會成為機械性運筆,容易流於形式的追求而刻板、無活力,有形無神。魏碑和隸書多用方筆。
(6)圓筆:圓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不使筆鋒散開,盡量成聚攏狀,裹鋒行筆。圓筆寫成的線條有力聚筆尖、鋒透紙背之感,又有熔鑄之感,即古人所雲:「印印泥」、「錐畫沙」,篆書線條多用此法。圓筆線條圓潤遒勁、含蓄蘊藉,相對於方筆來講具有陰柔之美。如寫不好,容易寫成細而無力,成「面條」狀。
二. 楷書筆畫的寫法和運筆要領
學習楷書,首先要從點畫開始學起,漢字的基本點畫包括:橫、豎、撇、捺、鉤、點,六種;如果從書法學習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橫、豎、撇、捺、鉤、點、折七種,作為基本點畫的運筆方法來學。任何點畫在書寫時都包括起筆、行筆和收筆,這七種點畫也不例外。下面我們逐一介紹具體寫法。
1.橫:橫在永字八法中叫「勒」,勒是力度的一種形象描寫。行筆時,主要運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向右「勒筆」行筆中筆桿左傾。橫畫包括:露鋒起筆橫和藏鋒起筆橫兩種。
(1)露鋒起筆橫:筆鋒順勢向右下入紙輕頓筆,迅速微提筆鋒調順成向右行趨勢的感覺,同時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可比第一次力度稍重一點,之後,向右中鋒緩行筆,行筆方向向右上微高一點行筆,最後,用筆鋒向右下輕頓筆,然後再用筆鋒向左上回鋒至橫畫中心即可。
(2)藏鋒起筆:欲左先右,筆鋒逆勢向右入紙,隨即向右下以筆鋒輕頓筆,然後微提筆鋒調整成有右行趨勢感覺的筆鋒,再次在原處頓筆,力度可比第一次稍重,之後向右緩行筆,收筆方法與露鋒起筆橫相同。熟練以後,藏鋒起筆,有時可以處理成「意藏」,即筆鋒在落紙同時較快速度的有欲左先右迴旋筆鋒之意。
露鋒和藏鋒只是在起筆上不同,中間行筆和收筆方法是相同的。以上是橫畫的基本運筆方法,在實際創作時,要根據字形結構,靈活多變,比如:長短變化、粗細變化、水平角度、取勢、起筆收筆的輕重變化等,有時也可引入篆、隸體的運筆方法以求多變。關於變化性處理,是建立在基本寫法熟練之後,靈活掌握的。
2. 豎:豎在永字八法中稱「努」,主要用食指、中指,向下勾筆,大拇指同時慢慢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豎有兩種寫法,一是垂露豎,二是懸針豎。二者是起筆相同,而收筆不同。
(1) 垂露豎:筆鋒向右上逆勢著紙,順即向右下輕頓筆,然後提筆回鋒鋒不離紙面,使筆鋒在提筆時自然聚攏,有調順筆鋒之意,接著第二次頓筆,此次頓筆較之第一次頓筆稍重,然後順勢下行運筆,在下行中慢慢調成中鋒,緩慢沉著行筆,注意力放於筆鋒上,到收筆處時,很快略向右上提筆,然後順即向右下頓筆後回鋒向上自然收筆至豎畫中。
(2) 懸針豎:懸針豎的起筆和行筆與垂露豎筆法相同,只是在快到收筆時保持中鋒行筆、筆鋒下按力度微微加重,然後再慢慢提鋒收筆,收筆時筆鋒不亂,速度不可突然變快,要隨筆鋒自然聚攏,最後出鋒。要強調一點是:懸針下行筆不是力度越來越小,而是在快收筆時反而加重,然後才自然提筆出鋒,使豎的下三分之一部分有魚腹狀的感覺,這樣的懸針顯得圓渾飽滿有力而不是細瘦尖刻,像牛尾狀。
3. 撇:撇主要是用食指、中指向左下方運筆,保持大拇指關節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撇的起筆有兩種,一種是藏鋒起筆,一種是露鋒起筆。其中露鋒起筆一般是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無須藏鋒。撇的變化也比較大,根據方向和長短、位置不同而變化,比如:橫撇、斜撇、豎撇、長撇和短撇等。
(1) 長鋒起筆撇:筆鋒向右上或上方逆鋒入紙後,瞬即筆鋒向右下輕頓筆,再起鋒折回,鋒不離紙面,然後第二次頓筆,力度比第一次稍重,接著調成中鋒向下及左下方緩行筆,快收筆時按筆力度可稍加重變側鋒順勢出鋒撇出,注意速度不可太快。如是短橫撇,如「和」字頭撇,則藏鋒頓筆後即向右快速側鋒撇出,速度相對較快,顯得精神。
(2) 露鋒起筆撇:起筆順勢搭在其它點畫上,調整好筆鋒中鋒行筆,收筆方法和上面藏鋒起筆撇相同,如:「木」字撇。
4. 捺:捺的起筆也有藏、露之分。還有根據其位置不同,其形狀還有反捺或點捺。
(1) 藏鋒起筆捺:筆鋒垂直入紙後,微向左上逆向行筆,提鋒,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左下頓筆,順即調整筆鋒向右下中鋒行筆,行至快收筆處,逐漸加力按筆,並調整筆鋒成側鋒行筆,然後再微提筆,逐漸向右出鋒,捺出即可。如:「史」、「更」字捺。
(2) 露鋒起筆捺:露鋒起筆捺往往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不用考慮它的起筆是否藏鋒。起筆時,順勢以筆鋒放在與其粘連的點畫中,然後行筆即可,收筆和藏鋒起筆捺想同。
(3) 反捺:反捺是露鋒起筆,向右下中鋒行筆,逐漸下按筆鋒,到收筆時,稍提筆,鋒不離紙面,以鋒向右下頓筆,然後回鋒收筆即可。如:「欠」、「不」、「吳」字捺。
(4) 點捺:點捺是捺變成了點狀,露鋒起筆後,即向右下頓筆, 再回鋒收筆即可。如:「和」字中的點捺。
5. 鉤:鉤的變化比較多,根據其踢出的方向,常見的有:左踢鉤、右踢鉤和「戈」字鉤。這三種鉤只是方向上的不同,其運筆方法基本上是一樣的。
(1) 左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右上行筆之意,然後頓筆向左下,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木、句兩字勾。
(2) 右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時,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向上行筆之意,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右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良字勾。
(3) 戈字勾:運筆向右下行至踢勾處時,順勢改變行筆方向右行並同時輕頓筆,然後提筆,調順筆鋒,自然向上出鋒即可。如:成字勾。
6. 點:在點的寫法中,點雖小但其變化最大,根據其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其取向、形狀也不相同。它在點畫中也很重要,如美女頭上插花,插好了會增色,插不好會遜色。所以我們不能輕視。再有其在楷書各家書體中,也有不同的寫法及造形。所以對於點的具體學習,我們要和不同的字結合起來學比較容易理解。但無論是何種形狀和方向,其運筆原理是相同的,也就是都有「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動作完成,點雖然很小,但這三個行筆過程的筆意要到,這樣才有力度和造形。下面我們就基本的點的寫法分別講解。
(1) 側點:①左側點:即向左傾倒的點。起筆向左上方逆鋒入紙後,輕頓筆,瞬即向下行筆,頓筆,緊接著向右下行筆(轉換筆鋒),然後向上回鋒收筆即可。②右側點:即向右傾倒的點,此點是與左側點在方向上不同。起筆時,露鋒順勢入紙向右輕頓筆,隨即向左下行筆、頓筆,然後再向右下輕頓筆,很快向右上回鋒收筆。還有一種左側點是收筆不回鋒,在收筆時自然出鋒收筆即可,如:曾字頭上兩點。
(2) 豎點:豎點可以看作是豎畫的縮短,有時回鋒可以「意收」即可。起筆,向上逆鋒入紙後,向右輕頓筆,再向下行筆,然後提筆很快回鋒收筆即可。
(3) 提點:提點主要是指三點水或二點水最下面的點。露鋒向左下方向起筆後,瞬即向下略左偏一點頓筆,略提筆,再向右下頓筆,同時調好筆鋒,很快向右上出鋒踢出,與右邊的筆畫形成呼應關系。
7. 折:折有右上折和左下折。在折處,根據運筆的不同,也有方折、圓折和斷折多種寫法。
(1) 右上折:中鋒行筆到折處時,向右上提筆,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右下頓筆,接著向左略轉筆,然後下行筆即可。如斷折,則是行筆至折筆處時,另起筆,藏鋒起筆後調整筆鋒下行筆,橫豎兩畫相搭。圓折在顏體字中出現較多,在筆意上源自篆書的折法,即行筆至折筆處時,提筆,鋒著紙面即可,順勢輕頓筆,勿使鋒露出,然後調整好筆鋒下行即可。
(2) 左下折:左下折一般是另起筆,將橫畫與豎畫相連即可。但也有一筆寫成的。如:匈、陋二字的左下折筆即是。寫法是中鋒下行至折筆處時,略向右上提筆,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調整好筆鋒右行即可。當然這兩個字用斷筆折寫法也可以,就是下行至折筆處時,另起筆寫橫,寫法和橫畫一樣使豎畫和橫畫相搭即可。
以上是楷書點畫的基本寫法,在學習中注意靈活運用。比如:要根據是寫:大楷、中楷還是小楷以及紙張、筆的含墨量等可適當調整筆鋒,有時字比較小時,尤其是中楷和小楷,有些運筆動作意到即可,也一樣能寫出預想的效果,運筆方法只是一種方法,要由生到熟,活學活用即可,如能自己在熟練的基礎上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寫出有自己特色的點線造型及運筆風格來,那是最好不過了。
三、運筆要領
運筆的方式前面已經談過了,接下來就是要發揮它的要領,落筆時如何做各種筆畫,表現各異書風,其間變化多端,還有像落筆與起筆之方式,行筆之輕重緩急,筆畫或字之間的連與斷,以及轉折。
1、起筆與收筆:
關於起筆,求其方圓分明,完美潔凈,包世臣稱:「起筆處:順入者無缺峰,逆入者無漲墨。」無缺峰則形狀完美,無漲墨則筆畫潔凈,起筆時順入成方,逆入成圓。收筆時則需頓或折筆鋒而成方,回鋒而成圓。上述諸點,乃起步之大道理,應多加練習.
2、提筆與頓筆:
當你在寫作時,一個字完成的過程是由提筆與頓筆交互而形成的,「頓」是將筆下壓,屈筆鋒而將力道使於紙上。「提」,則是將筆提起或半提起以繼續行筆。大體上,頓筆後需提筆才能行筆,而提筆後又需頓筆,使筆畫成形,或接連著下一筆的筆畫。終使字成形。所以才說書法寫作是提與頓的交替過程。其中又包括更細的變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頓也有輕重之巧。這就需要讀者自己去體會了。
3、轉筆與折筆:
除了上述之提與頓外,轉筆與頓筆也需要重視。「轉」是圓潤筆畫的方法,「折」則是畫方的方法。張廷相曾道:「真書以點畫成形,以轉折見性」。其中,細分古書所見,折亦可稱為翻轉,表現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於上」,意思是行筆中停筆不動,變換筆鋒之方向略成ㄟ狀轉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筆意。至於轉法亦稱絞轉,行筆中「動而轉於下」,意近同於上,只是轉鋒時不停,順勢回轉向下,形亦同於ㄟ,但畫外角成圓,轉動幅度較為大。蔣夢麟曾以圖形說明,並附詩雲:「翻轉突折成直角,絞轉毫滾心如旋。」此例足可明見。
4、方筆與圓筆:
這部份較為復雜,講求整體的效果。依前面所提過的起、收,提、頓、轉、折,在書寫時,放慢些許速度,使運筆較更穩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轉彎處,筆畫中等,將之突顯曲度,使整體架構看起來圓潤,且蕭散超逸。而方筆則是在上述各要點中,突顯筆畫的骨氣,讓整體架構明瞭,直方而不失輕巧,凝整沈著,蒼勁挺拔。張隆延道:「方筆平直而精嚴,圓筆委曲而奇詭。」極為稱道。
5、藏鋒與露鋒:
談到筆鋒,可延伸出偏鋒、正鋒、搭鋒、折鋒、回鋒諸法,對於筆鋒的用法,重要可知。若書法筆中鋒無變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鋒與露鋒最重要。藏鋒即是將筆鋒藏於筆畫中,不露痕跡;露鋒就是筆鋒自然露外。徐浩雲:「用筆之勢,特需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此句話甚是明白。筆鋒不藏,則缺乏含蓄之深韻,也不可偏重一方,則不得中道即為病。兩者得相配合,藏鋒包其氣概,露鋒縱其精神,使字氣勢挺拔,氣韻天成,即得其道。
㈩ 提高書法筆力的具體辦法
筆力是書法表現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筆力的手法有兩種,詳解如下:
一、綜述:
筆畫所著重的是筆力。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在一篇文章中強調筆力對書法的重要性時說:「寫字全仗筆力,筆力的有無,斷定字的好壞。而筆力的有無,一寫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來。」
如何用筆才能顯示出力量呢?唐代書論家孫過庭說:「眾妙攸歸,務存骨氣。」他所說的骨氣,指的是用筆的內在之力以及紙上的點畫所外現的力量。隨意在紙上滴灑一些墨點,那無骨氣,談不上有什麼力量;一個不會用毛筆寫字的人,將筆像拿著刷子塗油漆一樣在紙上橫拖過去,也是無骨氣的。用毛筆寫字,正確方法是將筆直握著,筆與紙面成90
度角。
二、提高筆力的做法:
1、使用毛筆的握筆方法
談到這里,我們要回過來強調上一章所談的「文房四寶」的重大作用了。請對比一下硬筆寫成的字與毛筆字的基本區別吧。用硬筆寫字,線條都是一般粗細,你看不出、當然也不會注意寫字者在哪些地方著重用力,在哪些地方停頓過,在哪些地方加快過。用毛筆黑墨在宣紙上寫成的字則迥不相同:它的點畫能顯示出或粗或細、或重或輕、或行或停、或快或慢的不同樣式,而且這些樣式都是一次形成的。因為寫一個字的各個筆畫時,總是按照規定的順序一次寫出,不得重描,不得修改。寫毛筆字的難處在這里,它的魅力也在這里。因此我們也可以把由此而形成的筆力理解成為書寫者所顯示的駕馭這門藝術的能力。
2、具體表現筆力的手法:
一是多用中鋒。中鋒就是書寫時直著筆桿,將主毫保持在要寫的筆畫的中央部分,其上的副毫就自然地落在其兩邊了。中鋒用筆,字中有骨,也顯得流暢、自然。與中鋒相對的是側鋒,它是將主毫偏在線條的一邊,顯得鋒利、險峻。
二是巧於提按。這是筆法中造成力感節奏感的重要手段。提,就是寫字時用力將筆向上輕提;按則是相反,用力向下按著。提筆可使線條顯得精細有力,輕盈流暢;按筆則使線條粗重有力,凝重沉著。一個字中的各種線條的或粗或細、或輕或重,主要是由這種提按用力的方法得到的。
要處理好提、按這兩種相反的用力方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寫字者在將筆向上提或是向下按時,還要應付另一對不同的用力方法:行和留,即一個力量要向前行,一個力量要它停留著或不那麼快行。這種情況正如一個籃球運動員帶球前進,他一面拍著球,一面帶球跑動,這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熟練自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