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老師如何選擇規則意識教育的方法

老師如何選擇規則意識教育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0 11:30:07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養成幼兒的規則意識

常規教育旨在促使幼兒了解、接受、遵守幼兒園集體生活所需的各種行為規則,養成相應的習慣。大班幼兒已經有很強的辨別、分析、思考、探索能力,幼兒生活在班級的集體中,個人行為與集體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為了保證幼兒的生活、學習、游戲能有序、安全,幼兒的互督、自律的守規行為有明顯的提高,因此在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同時,培養大班幼兒的規則意識已十分有意義。而當前,很多幼兒園老師的常規教育效果並不理想,主要採取「防範式」的常規教育,即處處防備幼兒,生怕幼兒做「錯」什麼,不敢放手讓他們自主活動,以求得表面的秩序井然。僅靠強制手段使幼兒遵從規則,並不能讓幼兒真正養成規則意識。 因此,可以從大班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方法、原則以及注意問題做出了初步的嘗試,幫助大班幼兒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

⑵ 教師如何樹立幼兒規則意識

首先在幼兒階段作為教師,如果是你想讓孩子樹立規則意識,那就比如說在課前課後,你想要培養他怎樣的規則意識,比如說上廁所要排隊洗手,要排隊,讓他有排隊的這種意識。

⑶ 幼兒園怎樣培養小班幼兒規則意識

一、在區域游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

1、建立適宜區域活動的常規,幫助幼兒了解各種規則


孩子們的規則意識是在有條不紊的生活活動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常規教

育不僅是培養幼兒社會化的重要內容,更是幼兒發展本身的一種需求。在活動中,幼兒的活動不僅不受到約束,而且能在一定范圍內更加愉快,更加自由,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明顯增強。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游戲與學習是分不開的,富有情趣的游戲對幼兒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培養中,將幼兒的規則學習與培養有機地融入於游戲中,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規則,鞏固規則。如:插卡標志,可以限定游戲的人數,如果卡已插滿則需要重新選擇;如果實在很想到這個區域玩可以自己去和小朋友協商,兩人交換玩,但必須經過人家同意才能交換。長久以往他們就會養成不掙不搶、安靜有序、文明交往地良好習慣。另外材料的擺放要按標簽對應,利用環境暗示法,讓環境說話,讓環境的設置告訴幼兒參與這個游戲應遵守的規則,這種環境暗示沒有任何的強制、命令和壓抑,可以幫助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幼兒在自由操作學習材料的過程中,知道每樣東西都有其固定的位置,操作完收拾整齊放回原處,這樣別的幼兒才可以使用。如果所需要的東西不在其位置上,就說明別人正在操作,自己要耐心等待。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規則意識。

2、跳動地音符提醒幼兒收拾材料,美妙的樂曲幫助幼兒學會等待。

3-4歲的幼兒正是規則培養的最佳時期。給幼兒樹立規矩,一定要注意語言的簡短、精練、條理清晰、便於記憶。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用音樂提醒更有效。區域活動時幼兒比較分散,教師不可能挨組去提醒。為了培養幼兒聽信號做事的規則意識,我們選取了好聽的音樂代替教師的提示。他們聽到這個聲音就會自覺地收拾材料,
在收拾材料的過程中,肯定有快、有慢,收的快的幼兒回到座位上以後就會無所事事,秩序就會亂。於是我們就請一名動作快的幼兒自發地做一些優美的動作,其他幼兒模仿,很好的控制住幼兒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等待的規則意識。總之,通過規則,要讓幼兒明白,不能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幫助他們逐漸形成明確、統一、靈活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意識。

二、 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

1、結合幼兒一日生活,建立常規,樹立幼兒規則意識。

幼兒的規則意識是指幼兒在環境中必須遵守與養成的習慣。 將教育融於幼兒的一日生活,讓幼兒在快樂的幼兒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執行規則,可以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幼兒從早晨入園到晚上離園,一天的生活當中,上下樓、如廁、盥洗、進餐、午睡等等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規則。由於他們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只有通過不斷的強化,不斷地累積,結合嚴格的要求,才能讓他們做到持之以恆。這樣幼兒才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加深印象,通過認知、理解而產生一種正確的、自發性的外在行為表現。如:採用有趣的榜樣示範法,讓幼兒在看看做做中主動、自覺地學習。如在幼兒點名時,教師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做示範,其他幼兒模仿,既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又使幼兒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規。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喜歡的游戲學習法,組織幼兒玩「開火車」的游戲,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一些喜歡亂跑的孩子也很樂意的加入到火車的隊伍中來。這樣反復的游戲,讓幼兒知道在園一日生活的常規習慣。由於小班幼兒好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規則意識處在形成階段,我們還採用了檢查督促法,使幼兒常規成為持久的、自覺的行為以便來鞏固幼兒已獲得的規則經驗。總之,通過各種游戲活動讓每個幼兒知道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怎麼去做,逐步讓幼兒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遵守各項規則,逐步在一日生活中樹立幼兒規則意識。

2、創設環境,營造氛圍,幫助幼兒鞏固增強已有的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不是教師強加於幼兒的,而是需要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創設環境,營造氛圍尤為重要。我們在幼兒生活學習的活動室巧妙地利用標志、符號、圖片幫助幼兒鞏固已有常規,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如:選擇小班幼兒熟悉又喜歡的動物圖片,記住自己是哪一種,做到不隨便使用別人的毛巾、水杯,並把班級常用物品貼上圖示固定其好擺放的位置;儲物間裡衣服的疊法步驟圖片、書包正確擺放的圖片,告訴幼兒物品取放要歸位;飲水罐前的等待線,告訴他們喝水時不擁擠,要會等待;洗手時的步驟圖,不僅可以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還可以教育他們節約用水;離園前幼兒座位的指示線;上下樓梯的小腳印,形象地提醒幼兒上下樓梯靠右邊走;游戲場上的安全文明游戲圖片,提醒幼兒玩耍時不奔跑,以及大型玩具的正確玩法……這些標志,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天天看到,這些標志不僅在無聲地提醒著他們,同時看到這些標志,幼兒也會互相提醒,按標志的要求去做,很好地強化了他們的規則意識。

三、利用教學活動培養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

1、創設寬松的繪本閱讀環境,促使幼兒主動親近繪本,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成人的關注與鼓勵是引導幼兒愛上閱讀,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與關鍵。從小班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來看,他們主要以模仿學習為主,所以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多提供一些正面、積極、健康的故事範例,為孩子樹立典型、明確、具體的學習榜樣,鼓勵他們模仿與學習良好的行為與習慣,從而促進幼兒健康道德情感的發展。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為了讓幼兒有真實的情感體驗,我們在繪本《小兔子分蘿卜》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各類「判斷性」游戲體驗「不良習慣」帶來的煩惱,另外在教學中設計一些啟發式的問題,幫助他們理解故事的內容,來引發幼兒的情感體驗,感知和體會排隊拿東西的快速和快樂。合理的體驗式提問幫助幼兒建立了繪本跟自我的聯系,並進行情感的遷移,使他們懂得在集體中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和秩序,要學會謙讓,知道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我們還在延伸活動中嘗試用搓泥的方法製作蘿卜,以游戲的形式將做好的蘿卜放到指定的地方,來引導幼兒有序的排隊。以給小兔送蘿卜的方式引導幼兒有序排隊,懂得關心他人、學說問候的話語和禮貌語。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秩序感的建立及對幼兒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成人唯有創設溫馨的氛圍,並運用語言鼓勵、物質獎勵、體態激勵等方法對幼兒進行關注和贊賞,使他們在情境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設計主題教學活動方案,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提升幼兒規則意識。

教學活動是幼兒獲得知識、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徑。教師有目的地設計主題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深入理解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針對不同的規則要求,利用多媒體、錄像、圖片、故事、詩歌等形式形象地為幼兒直觀、形象、生動地介紹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如引導幼兒不僅了解了紅綠信號燈的作用,知道了過馬路時行人要看人行橫道信號燈,要走斑馬線,同時對人身安全起到了保障。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會「堵車、碰車、甚至發生交通事故,只有人人遵守交通規則,道路才會暢通,大家才會安全,讓幼兒進一步深入理解了交通規則和我們每個人是息息相關的,遵守交通規則不僅重要,而且尤為必要。觀看安全用電小常識動畫片、電梯的正確使用方法等安全教育,讓幼兒明白,遵守規則是文明的表現,是光榮的,不遵守規則,不僅是不文明的表現,同時,還會給別人造成麻煩,是應該受到大家的譴責的。小朋友不僅要了解社會規則,還要遵守社會規則,同時還要監督爸爸媽媽等周圍的親人朋友遵守社會規則。另外,幼兒還了解了在各種場合中出現的標志,是在提醒著大家遵守必要的規則,我們大家都要自覺遵守。讓幼兒在一個有序的環境中協調發展,有利於他們良好習慣的養成,為他們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家園聯手培養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

家園攜手配合,促進小班幼兒規則意識的養成尤為重要,家庭是幼兒的搖籃,在幼兒成長的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注重家園合作,爭取家長的配合和幫助。培養幼兒是長期堅持的事,因此,要通過家長園地、宣傳欄、家長會等多種渠道與家長溝通,互通幼兒成長中的點滴,爭取在教育方法、要求上取得一致。同時請求家長配合,形成家園教育的一致性。通過實現家園共育,形成家園合力,對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幼兒的生活中逐漸積累,慢慢形成,還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和幼兒園、社會、家庭的共同配合。「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我們只有在不斷的、長期的、重復的堅持中,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規則意識,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一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⑷ 教師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首先,我們要設置適合幼兒發展的硬體環境,為幼兒逐步建立秩序感創造條件。蒙台梭利認為,幼兒的秩序敏感期在2-4歲。
因此,培養幼兒秩序感,至少要從小班開始。在班級里,教師可以設計教具擺放的固定位置。這個位置可由教室活動區角的設計來確定,也可由教師觀察幼兒的活動規律決定。當玩教具位置固定後,教師可製作一些顯眼並容易區分的標示,方便幼兒獨立取放玩教具。
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活動材料投放的數量,材料並非越多越好,而要根據幼兒人數、年齡特點和學習需要來確定。如果材料過多、過雜,幼兒在活動時就無從下手,從而引起浮躁情緒;如果材料太少,不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求,則可能出現爭搶現象。因此,我們在提供活動材料時,一定要考慮好這個「度」,為幼兒的有序活動提供條件。
其次,我們要緊湊安排、科學進行一日活動。減少幼兒閑坐、等待的時間,使幼兒各個環節的活動既有條不紊,又輕松愉快。活動前,教師就應該跟幼兒講明白活動內容、流程和規則。這樣,孩子才能在活動中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活動結束時,教師應對遵守規則的行為予以肯定,使幼兒產生滿足的情緒體驗,並加深對規則的印象。
第三,我們可以為幼兒的生活常規引入「規則信號」。以往,教師針對班級活動項目的轉換,可能會使用「快去洗手」、「快坐好」這樣的話語。在我們進行教學反思時,意識到了教師以「命令」的方式來指導幼兒,幼兒就只能被動地、不情願地按照教師的「命令」做事。為了使幼兒在平等、滿足和尊重的氛圍中,輕松愉快地接受並遵守一日活動常規,我們改變了活動轉換的提醒方式。在提醒的語句前加上禮貌的「請」,讓孩子感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信任。例如,「請安靜」、「請坐好慢慢吃」、「請將碗筷放整齊」等。不僅如此,我們還引入了「音樂節奏信號」。在活動環節轉換時,通過播放音樂,讓孩子以愉悅的心情,自然過渡到下一活動項目。我們在活動前、活動結束、午休等時段准備了不同的音樂。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孩子們就能自然地在某個樂曲響起時進行活動轉換。
第四,教師要為孩子做好遵守規則的榜樣。幼兒的眼睛,是反映教師行為的鏡子。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孩子來說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例如,有一次排隊喝水時,有幾個調皮的孩子插隊,遭到了小朋友們的反對。我拿起水杯排在隊尾,告訴他們,「看,老師喝水也要排隊呢!」馬上,幾個插隊的孩子也跟著我排起隊來。教幼兒學習規則,貴在以身作則。同時,教師之間要保持對幼兒要求的一致性,避免時松時緊,使幼兒規則意識的養成具備持續性。
第五,讓幼兒參與制定班級規則。在孩子熟悉一日常規後,我們可以大膽地讓幼兒自定班級規則,這樣不僅有利於他們對規則的認識和理解,而且有助於幼兒自覺去遵守規則,提高他們獨立自主能力。在培養幼兒制定規則之初,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回憶一日生活,談談在每項活動中,幼兒最不喜歡小夥伴做什麼、為什麼。通過和孩子們討論,根據本班級特點,完善每項活動的規則和制定本班級規制。只有這樣,規則才能從外在的約束變成幼兒內在的需要。幼兒參與制定的教室常規,才會引起其主動地認同,從而發自內心地去遵守。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體驗到「做教室的主人」的成就感,而且能逐步理解秩序規約中的相對自由。
第六,讓孩子自己進行班級秩序管理。例如,我們班設置了很多「小管理員」,如圖書管理員、紀律管理員、玩具管理員和衛生管理員等。每天早飯結束時,「小管理員」們就開始了他們的工作——有的擺圖書,有的掛毛巾,有的擦櫃子——不僅各司其職,還監督別人做得怎麼樣。在爭當「小管理員」的過程中,幼兒還學會了相互協調、合作,學會了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也學會了理解和照顧他人。在此過程中,幼兒形成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能使其更好地參與班級活動。

⑸ 如何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1自定班規,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班規
如果只向學生講規則意識沒有他們的親身體驗,規則意識是樹立不起來的。為使學生從思想上尊重規則,發揮學生在規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學生自己制定班規,也就是說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什麼叫規則。這樣做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由於小學低年級兒童經過幼兒園階段的學習表現得非常出色,相對來說總結地比較全面,在這里老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學會反思自己行為的意識。諸如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不在公路上玩耍,紅綠燈的作用等此類的交通規則小學生能夠自己提出來。他們經過討論,游戲規則也總結得比較好。通過全班討論,教師整理再逐條念給學生表示確立,這樣制定出來的班規使規則由外在的約束變為內在的需要,由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的自我教育,由他律變成自律。讓小學兒童自己制定班規注重的不是他們制定的班規有多全,多好,而是注重參與的過程,讓兒童親自參與制定班規這件事比兒童們制定的班規怎麼樣更有價值。比如我們班我和學生共同制定了這樣幾條:(1)每天佩戴紅領巾。(2)課堂紀律,發言應該舉手,一個一個有序地說。(3)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4)早餐及喝牛奶自覺排隊,不插隊。(5)出操要講究隊列紀律,這樣才能做到靜齊快,提高出操效率。(6)集會時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場合遵守紀律,不大聲喧嘩。(7)課間活動的時候遵守秩序,不在走廊、樓梯上奔跑、打鬧。(8)學校、公園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摺花枝,不亂塗亂劃。(9)放學排路隊,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注意避讓車輛。
2從活動中培養小學低年級兒童的規則意識
小學低年級兒童是幼小銜接的階段,幼兒園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在幼兒園時,小學生以游戲為主,到了小學要從「游戲人」變成「學習人」角色的轉換。小學低年級兒童進入一、二年級後他們正處於感性認識和具體形象認識的階段。我們要在這個轉型階段給予幫助,多提供些活動的機會讓兒童來發展自己的思維。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形象性,他們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與面前的具體事物或其生動的表象聯系著的。我們要利用好這個特殊的階段,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培養小學兒童的規則意識。變硬性的說教為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對規則進行講解,加強認知的引導。比如培養課間活動要守秩序,有一位老師是這樣做的:他就讓學生在下課時大家一起跑向教室門口,你搶、我擠,大家擠來擠去,結果誰也出不去,這就讓學生親自體驗到無秩序、無紀律就是沒有自由。每個學生在這種實際情境的經歷過程中就能產生感受,有了這種感受,再把感受上升到理念,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也能在行為上有所體現。反復多次的行為逐漸就能內化為內在需要,從而形成行為習慣。
3創造環境培養小學低年級兒童的規則意識
規則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對規則的崇尚與遵守就一個人而言,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就一個班級而言是一種良好的班風,就一個學校而言是一種良好的氛圍,就一個團體而言是一種良好的道德規范。在一個大家都遵守的環境中,比較容易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因此營造一個秩序井然的校園環境,是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最好條件。
4樹立榜樣,在愉悅中培養小學兒童的規則意識
小學低年級兒童精神獎賞的功效遠遠大於物質獎賞的功效,對於同學們遵守規則做得好的地方,我們要大力宣傳,表揚,讓學生感受遵守規則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榜樣的挖掘和學習是不可忽視的。在遵守規則方面,注意把遵守規則好的同學作為榜樣的學習,一方面,使榜樣感到了受表揚的愉快,另一方面讓普通學生形成只要認真遵守規則就會受到表揚的意識。兒童模仿榜樣存在著一般規律,如他們模仿周圍親近的人,隨後模仿距離較遠的人,先模仿老師而後模仿文學,電影藝術作品中的人。我們要根據兒童模仿規則的習慣,在兒童身邊樹立起遵守規則的榜樣,發揮榜樣的作用,發現榜樣,讓小學低年級兒童學做遵守規則的榜樣。學生規則意識增強後,就會把遵守規則的行為從班規,校規延伸到自己的校外生活中去。
5採用自然懲罰法
教育雖然以表揚,鼓勵為主要手段,但是一直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會很脆弱,所以,適當運用懲罰的方法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好處。規則意識的形成有時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使兒童從他律到自律。適當地讓兒童受到一些自然的懲罰,是非常必要的,這種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還要與說理與引導相結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與老師的愛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加上以不同後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在這里我推崇「熱爐法則」,我們在運用「熱爐法則」懲罰的方法去讓小學低年級兒童遵守規則的時候,重要的是給低年級兒童形成一種違反規則就會受到懲罰的心態,形成一種遵守規則的意識。

⑹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1、父母以身作則

想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首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一點就是父母要樹立好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最喜歡也最擅長的就是模仿,所有父母想要孩子遵守規則首先自己就要遵守規則。正如前文所說的,孩子隨手把垃圾扔出窗外,父母第一時間撿起並且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父母想要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自己就要先養成規律的作息;父母想要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就要遵守交通規則,以小見大。

2、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

除了一些社會規則,相信很多家長平時在家也會給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規則,家庭規則是孩子規則意識的基礎。不過我們建立各種規則初心也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孩子的行為。所以家長在建立家庭規則的時候,不妨邀請孩子共同參與,和孩子一起商討後共同制定規則,讓孩子從「他律」轉為「自律」。


3、讓孩子體驗違反規則後果

在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的過程中,很有效的一個辦法就是讓孩子體驗違反規則的後果,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不遵守規則單純因為不知道後果是什麼。讓不遵守規則的不良後果直接作用在孩子身上,比如孩子最近很喜歡打人,那麼就用他打人的方式方法作用於他,體驗到後果能夠有效的減少孩子違法規則的頻率。

4、尊重孩子

我們建立所有的規則、對孩子的約束和規范,都是為了孩子能夠更有規則意識,成長成為一個健康、快樂優秀的人。因此家長在制定規則的時候,首先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以免孩子產生抵抗情緒。同時,建立好規則後父母也應該和孩子一樣,共同遵守,所有人都遵守的才叫規則,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⑺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行為

幼兒時期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幼兒年齡小,接受能力強,要想引導幼兒全面發展,就必須重視幼兒時期的教育。對於幼兒而言,規則意識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對事物缺乏正確的判斷,很容易受他們的影響,從而不利於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從而不利於幼兒今後的發展。而規則意識的高低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大影響,面對現行社會發展形式,積極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越來越重要,要想為我國現代社會培養更多懂規則、守規則的人才,就必須中小加強規則意識的培養。
一、幼兒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規則對人的行為有著一定的約束和規范作用,按照一定的規則來從事活動,可以保障該項活動有序、高效開展。對於幼兒而言,由於幼兒年齡較小,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他們天真、無知,要想引導他們健康、全面成長,就必須注重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從社會學角度出發,幼兒作為社會人,會受到社會規則的影響,而幼兒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的強烈、高低與其今後的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系,只有加強與而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才能引導幼兒愉快學習、交往,才能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從而引導幼兒真正地成為社會人,提高幼兒的責任意識和責任感。
二、幼兒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觀念的轉變
現行社會形勢下,幼兒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大影響。目前來看,幼兒教育還沒有認識到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由於幼兒年齡較小,幼兒大多時處於被接受、被安排、被命令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幼兒難以形成規則意識,很容易讓幼兒養成懶惰心理。而規則是幼兒愉快生活、學習的前提,作為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導師,要重視幼兒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要從觀念上作出轉變。家庭和幼兒園要攜手共同引導幼兒。作為父母,要積極引導幼兒理解規則,只有讓幼兒理解了規則,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如在過馬路的時候,出現紅燈的時候,問幼兒:為什麼不能過馬路?此時,父母要將交通規則告知幼兒,讓幼兒意識到紅燈不能橫穿馬路,從而潛意識的培養幼兒遵循規則的意識。作為幼兒園教師,要重視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要從小提高幼兒執行規則的能力,如在幼兒進園後,要告知幼兒以及幼兒父母,幼兒園規定:每天上課時間是8:30,遲到了要接受懲罰。通過這一規則,來提高幼兒執行規則的能力,促使幼兒每天准時到園。
(二)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訂過程
在幼兒規則意識與執行規則能力培養過程中,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過程有著重大作用。參與規則的制定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規則的理解,同時還能提高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激發幼兒的主人翁意識,促使幼兒更好地執行和遵守規則[3]。如,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我組織了幼兒開展了一場動物識別比賽,在識別的過程中,有的幼兒會與其他幼兒發生爭執,從而影響幼兒之間的關系。針對此類情況,我讓幼兒自己來制定此次活動比賽規則,並將比賽規則通過手繪的方式畫在黑板上。由於規則是幼兒自己制定的,他們非常樂意遵守,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也非常高,比賽活動也取得了圓滿成功。
(三)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在幼兒規則意識與執行規則能力培養中,教師和父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和父母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同樣也是幼兒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培養的指導者,如果教師和父母不遵守規則,必然會影響到幼兒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和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作用,積極引導幼兒重視規則[4]。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與孩子之間建立一套規則,父母和幼兒都必須遵守這一規則,無論是誰違反了規則,都必須受到懲罰。再如,在幼兒園中,如有一次吃午飯時,我要求孩子們吃飯保持安靜,不講話。可我和何老師在進餐的時候卻談論班上的事情,結果孩子們也跟著說起來,提醒了幾遍都沒用。後來,我們注意同孩子們一起遵守所有的規則,樹立起了榜樣,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三、結語
綜上,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家庭和幼兒園又必須引起重視,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基地,只有培養好幼兒的規則意識,才能夠提高幼兒執行規則的能力,從而為幼兒今後的發展打好基礎,為我國現代社會培養更多出色、專業的人才。

⑻ 作為老師,應該怎樣對待那些在學校教育中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

作為老師一定要對學校當中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進行教育,讓他們明白什麼是規矩。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才沒有原則的老師就不會帶出一個有原則的孩子,老師一定要堅守規矩,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如果發現學生上課總是遲到的話,可以藉助這個事情對孩子展開一個教育。要學會用正確的價值觀,不要讓孩子對其造成反抗或排斥的現象。如果孩子不聽的話,作為老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批評或者獲得處罰。

總的來說老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約束自己,更要去約束孩子。時時刻刻的照顧到這些孩子的心理想法,才能讓孩子去遵守紀律。老師就一定要學會去引導學生,讓學生朝著好的方向慢慢的發展。老師可以選擇跟學生約法三章,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打算繼續遵守自己和父母的約定。

閱讀全文

與老師如何選擇規則意識教育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決策分析方法練習題 瀏覽:254
簡單擦眼霜的正確使用方法圖 瀏覽:24
昂科威燒機油最簡單的修復方法 瀏覽:157
簡單小白菜種植方法 瀏覽:814
讓安卓手機出故障的方法 瀏覽:399
銅的顯微結構分析方法 瀏覽:758
繞組電阻檔的測量方法 瀏覽:66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瀏覽:244
黑枸杞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549
汽車導航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麼方法讓他治好 瀏覽:246
電熱棒使用方法 瀏覽:145
統計指數的計算方法 瀏覽:937
鐵皮石斛種植方法能種在石頭上 瀏覽:176
高冰種翡翠原石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403
租房喝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823
月見草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
玉樹菇食用方法 瀏覽:957
子宮上長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瀏覽:478
led燈接線柱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