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木材生產方法和技巧

木材生產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2-08-19 16:58:27

㈠ 實木傢具製造中怎麼提高木材的利用率

提高木材的利用率是個綜合問題,涉及傢具製造過程中很多工藝環節和加工過程,本文就在產品設計、木料選料分級、木料部件畫線、木料拼接、木料修補、部件加工等方面對提高木材利用率做初步的探討。
1.產品設計階段:
提高木材利用率,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必須考慮這個問題,傢具產品的設計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和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環境和資源問題。據統計,產品設計的費用雖然只佔產品最終成本的一小部分,但僅產品結構設計階段就決定一個產品壽命周期中60%的累積成本,到設計完成的時候,產品壽命中80%的累積成本就已經被決定。當產品進入生產階段時,最多隻能再影響總成本中的5%。這意味著產品設計工作完成後,大部分成本已成為約束性成本,後續階段成本控制餘地不大。
2.木料選料分級階段:
木材是天然材料,必定存在節疤、色差、腐朽、蟲眼等天然缺陷,但是客戶需要的產品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的產品可以有大節疤,有的產品不能有大節疤,有的產品油漆是深顏色,可以使用有較大色差的木料,有的產品是淺色和本色,客戶不接受大的色差存在,在主要部件上比如面板斗面,客戶需要單面好的材料,比如椅子腳,客戶需要四面都要好的木料,所以在木料進入生產以前,必須由有豐富配料經驗的員工,對供應商提供木料原材料進行再次挑選,按照顏色差異,節疤大小分等級。在配料的時候,根據產品部件的要求,按等級領料,避免好的木料用在要求不高的部件,提高木材利用效率。木料選料分級的實施,在提高了木材利用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配料生產效率。
3.木料部件畫線階段
經過預先挑選過的木料,同樣存在很多的缺陷,而且每一根木料的情況都不一樣必須由有經驗的員工,根據部件的長短,按照先長料,後短料,先面料後其他的原則,對原材料進行畫線,其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材料,在畫線的過程中,根據每一根木料的具體情況,把部件需要的長度及寬度畫在木料上,在畫線的過程中把腐朽木,蟲眼,開裂去除,節疤盡量取在部件的不顯眼的位置。經過畫線後再開鋸斷料,員工有足夠多的時間去考慮如何提高木料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反復實驗畫線後達到木材利用的最佳效果。
4.木料拼接階段
根據部件的形狀進行拼接,是提高木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主要的拼接方式有以下幾種:
A.套拼;
B.貼料;
C.包裹法。
5.木料修補階段
部件修補是坯料出配料工段前的一道補救措施,也是一種節約木材、充分利用木材的常用方法、能修就不必重配。一個大的部件,有一點小的缺陷,如果重新配料浪費太大,通過專人修理後,就可以流到下一工序進行加工,比如四面刨加工後的次品,有跳刀痕,局部沒有被刨到,一般較小的缺陷用紋色相近的同種木材修補,較大的缺陷則將該部分開掉,重貼一塊。有些材種比如松木,客戶不接受有大的死結,但是可以通過對死節進行鑽孔後用樹枝修補,然後再通過油漆車間描色處理後,客戶可以接受。通過對部件修補,大大提高木料的利用率。
6.部件加工階段
部件加工階段,主要需要處理好木料的正反面問題,不同的部件,對木料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面板斗面,必須是好面朝外,如果在銑刀加工打線的過程中把面板反放了,造成線型打反了,這樣會造成整個面板需要換料,浪費極大。同樣的情況如,櫃子的前腳一般要求兩個面(正面和側面)要求質量要好,如果打眼的方位不對,腳壞的兩個面朝外,也會導致換料。在機加工的過程中首先要確認加工面,然後再加工是提高木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㈡ 請問木頭如何處理不會裂縫

1. 改進制材時下鋸的方法:木材各向異性,在同樣的溫、濕度變化的情況下,其濕漲、干縮系數最大的是弦向,其次是徑向,縱向的變化最小,所以下鋸時多生產一些徑切板,可以減少開裂。特別是帶有髓心的板材乾燥時容易發生嚴重的劈裂,這是由於髓心附近徑向和弦向的收縮差異引起的,它發生在乾燥初期,最初裂縫僅呈現於端部表面,隨著乾燥的進展它可以向著髓心並沿縱向擴展。這種裂紋在乾燥時較難防止,最好的方法是在制材時避免生產帶髓心的板材(「去心下料」)。
2. 塗刷防水塗料:在木材的端部和表面塗刷防水塗料,減緩木材表面的蒸發強度,這樣可以減少木材內外的含水率梯度,也可以減少木材的開裂。
3. 採用高溫定性處理:減少木材內裂的方法可採用高溫定性處理,產生內裂的木材表層伸張殘余變形可以在乾燥過程結束前對木料進行高溫高濕處理來消除。在處理時,木料表層因加濕膨脹而產生壓縮殘余變形,與原有的伸張殘余變形抵消,處理後多餘的水分被蒸發,隨內層木材一起收縮,因而木材中可以不產生殘余變形,木材內裂也因此而消除。
4. 用防水劑進行浸注處理: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用防水劑進行加壓處理,使防水劑深深的進入到木材中,以達到持久性的良好防裂效果。

㈢ 傢具木材加工的方法是怎樣的

一、實木傢俱加工的方法—備料
1.板材枯燥:將木材的含水率操控在8%—10%,枯燥往後的木材簡略呈現開裂變形的景象
2.平衡:把枯燥往後的木材放置一段時刻,使木材康復平衡
3.選料配料:木成品用料可分為外表用料和內部用料以及暗用料三種。外表用料露在外面,內部用料是指用在商品內部,如內檔、底板等。暗用料則是指在正常運用狀況下看不到的零部件,如抽屜導軌、包鑲板等。
4. 粗刨:給毛料板材定厚。
5. 風剪:為毛料板材修整長度。下料按所需長度加長20mm。
6. 修邊:截去毛料板材上不能用的毛邊。
7. 配板:木材配板選材分直紋、山紋,色彩分配請求共同,配板寬度按所需寬度合理放餘量。選料時要把內裂、端裂、節疤、朽木一些取下。
8. 布膠:在木材之間均勻布膠,膠的配比:固化劑(10—15克)、拼板膠(100克),每次調膠500克左右。
9. 拼板:運用拼板機對木材進行拼裝,拼板時要留意凹凸差、長短差、色差、節疤。
10. 陳化:布膠後的木材放置2小時左右,讓膠水凝結。
11. 砂刨:刨去木材之間剩餘的膠水,使木材板面無剩餘膠水。
12. 鋸切定寬:用單片鋸給木材定寬。
13. 四面刨成型:依據需求的形狀刨出木材。
14. 攝生:將木材天然放置24小時左右。
二、實木傢俱加工的方法—塗裝
26.擦色:需先試擦,承認擦色劑是不是合適。擦色前需將擦色劑拌和均勻,直到沒有沉澱物停止,運用的毛刷有必要先清洗潔凈,擦洗的布條有必要為不掉色的布條。
27. 著底色:依據色板的請求選用底色,將資料間的色差經過底色進行調整。
28. 頭度底漆:噴塗前需先將塵土吹拭潔凈,查看擦色效果是不是傑出。頭度底漆濃度為16秒,噴塗厚度為一個十字。
29. 枯燥:噴塗完後待干6—8小時。
30. 清砂:先添補一切碰刮傷,再用320#砂紙輕輕砂一遍,首要是將噴漆後商品上所發作的毛刺砂掉。
31. 二度底漆:噴塗前先將塵土吹拭潔凈,底漆濃度為18秒,厚度為一個十字。
32. 枯燥:噴塗完後待干6—8小時。
33. 清砂:先將有缺陷的本地添補到位,再用320#砂紙將油漆面打磨潤滑、平坦,漆面不能有較大的亮點。
34. 三度底漆:噴塗前先將塵土吹拭潔凈,底漆濃度為16秒,厚度為一個十字。
35. 枯燥:噴塗完後待干6—8小時。
36. 清砂:用400#砂紙將漆面打磨潤滑、平坦,漆面不允許有亮點存在。
37. 修色:修色前有必要先查看商品是不是是良品,商品上的塵土和污染物需整理潔凈。由技術人員分配好色彩,再比照色板先修一個產前樣,由現場主管斷定色彩後方可作業。
38. 油砂:修色後的商品須待干4—6小時,再以800#砂紙將商品外表打磨潤滑。打磨進程中要留意,避免打漏、色漆打花等景象。
39. 面漆:需先查看商品是不是歸於良品,商品外表是不是潤滑,外表塵土和附著物須整理潔凈。面漆濃渡為11—12秒,厚度為一個十字。
40. 枯燥:待干4小時。

㈣ 木材加工的原理

木材加工技術包括木材切削、木材乾燥、木材膠合、木材表面裝飾等基本加工技術,以及木材保護、木材改性等功能處理技術。切削有鋸、刨、銑、鑽、砂磨等方法。由於木材組織、紋理等的影響,切削的方法與其他材料有所不同。木材含水率對切削加工也有影響,如單板製法與木片生產需濕材切削,大部加工件則需乾材切削等。乾燥通常專指成材乾燥。其他木質材料如單板、刨花、木纖維等的乾燥,都分別是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製造工藝的組成部分。木材膠粘劑與膠合技術的出現與發展,不僅是木材加工技術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也是再造木材和改良木材,如各種層積木、膠合木等產品生產的前提。木材表面塗飾最初是以保護木材為目的,如傳統的桐油和生漆塗刷;後來逐漸演變為以裝飾性為主,實際上任何錶面裝飾都兼有保護作用。人造板的表面裝飾,可以在板坯製造過程中同時進行。木材保護包括木材防腐、防蛀和木材阻燃等,系用相應葯劑經塗刷、噴灑、浸注等方法,防止真菌、昆蟲、海生鑽孔動物和其他生物體對木材的侵害;或阻滯火災的破壞。木材改性是為提高或改善木材的某些物理、力學性質或化學性質而進行的技術處理。在採用上述各種加工技術時,不同的樹種所產生的反應,可顯示出不同的性狀,稱為木材的工藝性質或加工特性。

㈤ 木材生產工藝類型

木材在進行各種加工和處理中表現出的特性。木材的加工和處理方法多種多樣,相應的木材工藝性質的內容和指標也是不同的。木材工藝性質按工藝領域劃分,主要包括:①木材切削性質。通常以切削阻力、已加工表面質量主要是表面粗糙度,以及刀具磨損狀況衡量。②木材膠合性質。通常以膠合強度衡量。③木材水熱處理性質。通常以乾燥的難易程度和液體滲透性衡量。④木材塗飾性質。通常以塗漆難易程度及漆膜在術材表面的固著狀況衡量。
木材工藝性質具有變異性。不同樹種間,同種異株之間,以至同株不同部位之間,木材工藝性質都可能有相當大的差異。此種差異受木材構造、物理、力學和化學性質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例如:切削密度較大的木材時,切削阻力較大,刀具磨損也較快;組織紋理不正常的木材不易進行切削加工,乾燥時也易出現缺陷;闊葉樹材一般比針葉樹材難於膠合;木材的pH值在使用不同膠粘劑時對膠合強度有不同的影響;含樹脂多的木材不易塗飾。
木材工藝性質將木材的基本性質與生產工藝相聯系,是運用木材科學指導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是工藝理論的重要內容,也是木材性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㈥ 木材采運生產技術如何准備

木材采運生產前進行的伐區調查設計、伐區撥交,以及准備作業施工等工作。木材采運生產是以可採的成熟林為勞動對象。這一地段林木采完,必須轉移到另一可採的林地上繼續採伐,原來的伐區、道路和固定設施幾乎完全失去作用,必須重新准備妥當才能進行生產。

伐區調查設計

木材采運生產技術准備的重要內容。在中國它是在企業內木材采運部門、營林部門以及企業有關領導共同參與下,研究確定對木材采運部門今後幾年內木材生產要涉及的主伐森林地段,進行區劃調查設計,為爾後生產作出准備。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①伐區區劃。按國家規定,對主伐的森林實行伐區、作業區和小班3級區劃。伐區是以一溝一坡合理經營為原則劃定的一定時間(如1年)內採伐的作業范圍。作業區是一個伐區內按照集材系統,把一個裝車場(楞場)的吸引范圍劃為作業區域。小班是在作業區內,把立地條件、林分狀況以及經營措施大體相同劃為一個區域,它是組織木材生產、經營森林的最小單位,一般的面積為5公頃,最大不能超過20公頃。②伐區生產工藝設計。在按小班實行森林調查和材種出材量的計算之後,確定森林更新方式。森林更新是林業再生產的前提,是森林永續利用的基礎。它對森林採伐有重要影響。在中國森林更新的方式有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在確定更新方式的基礎上,確定合理的採伐方式(皆伐、擇伐、漸伐)和集材方式(原木、原條、伐倒木集材),安排適當的作業季節並選擇相適應的集材設備(拖拉機、架空索道或聯合機),除對木材生產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外,對森林更新也有重要關系。採用聯合機械,簡化伐區生產工序,是當今世界伐區生產工藝的發展趨勢。③伐區生產設施工程設計。在伐區生產工藝設計之後,合理選設通往伐區的運材岔線,確定裝車場和集材道,對提高木材生產經濟效果起著重要作用。伐區調查設計是伐區准備作業的主要依據。

伐區撥交

技術准備的主要內容之一。在中國是木材采運生產部門,在原有的伐區作業完畢之前(通常在前一年),根據國家核定的年採伐量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報伐區設計文件,並提出新的伐區撥交(購買)申請。省(區)林業廳(局)或管理局的資源管理部門根據申請材料結合森林經營的有關要求審核批准後,基層林業局資源部門按上級批準的伐區文件,每年一至兩次向申請單位撥交伐區,並按作業區或小班核發採伐證(見表)。木材採伐生產部門在接領伐區後,應組織人員對伐區資源、設計進行復查,核對伐區境界、資源分布、樹種組成,以及更新方式、工藝選擇、平面布置等。為確保技術准備工作穩妥,有時還應組織人員進行每木調查和更新調查,並對通往伐區的運材線路進行選線和初測。

年月日株保留幼林株數株保留株數撥交單位蓋章清理方式保留郁閉度立方米出材量立方米採伐量%採伐強度採伐方式公頃採伐面積根據省、自治區林業廳(總局)管理局()字第號文批准,決定你場(所)從年月日起在伐區作業區小班按下列條件進行採伐作業。林場(所)采字第號

准備作業施工

木材采運生產部門,根據伐區調查設計及伐區復查情況,確定生產設施工程施工項目(如運材岔線、裝車場、集材道、機械庫、燃料庫、工舍等),下達給有關工段進行施工。其具體步驟為:①研究設計文件和圖紙,明確施工項目,掌握伐區具體施工地點的情況、施工特點及要求,擬定相應措施。②計算工程數量,編制施工計劃,合理選擇施工方法,確定施工形式,配備人員和設備。③組織施工。根據任務建立承包方法,合理調配人力,節約使用材料,掌握進度,及時檢查並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工程按期保質進行。④工程驗收。除在施工過程中部分工程項目因分期進行分段驗收外,在准備作業工程施工項目全部竣工後,要進行全面驗收。為確保施工質量和生產安全,須組織試運轉,只有運轉狀態符合要求時,方准投入生產。

木材采運生產的技術准備應遵循以下原則:在按期保質的基礎上,不斷降低費用;在滿足木材生產活動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為正常生產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不僅有利於木材采運生產,而且有利於幼樹保護和森林更新。

㈦ 木材工業是什麼技術

以木材和木質材料為原材料,經機械或(和)化學方法加工後,其產品仍保留木材基本特性的產業部門。在森林工業系統中,木材工業和林產化學工業同為採伐運輸(見森林采運)工業的後續工業。木材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彈性好,色調豐富、紋理美觀、加工容易等優點,迄今世界各國都將木材作為重要工業原材料。木材工業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資源有再生性,其產品對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因而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按其產品性質可大致分為鋸材、人造板、木製品等3個工業門類。前兩類屬材料性生產,為其他工業部門提供原材料,後一類工業的產品則直接進入使用領域。

木材工業的發展,是以社會需求為動力,以木材資源的消漲變化為基礎,以各種新工具、新設備、新技術和木材學不斷進步,所有這些共同作用,促進了木材工業的發展。

中國木材工業

分簡史、現狀、生產技術和展望4部分記述。

簡史

遠在石器時代,中國出現了石斧,已經「以石為刃,刳木為舟」;青銅器時代出現了銅鋸的雛形,開始有了沿長度方向截割木材的工具;春秋時期墨斗、角尺的發明,使木材加工技術進入了營造工程時期;後歷秦、漢,降至唐、宋,木工工具日見完備,在木結構建築中,已能應用鋸剖、氣干、拼接、包封等較為復雜的技術製造木柱,並開始對木材進行蒸煮、乾燥等處理,以提高木結構穩定性;明代傢具製造,更以其結構精巧、造型簡朴典雅達到很高水平,至今仍馳譽海內外。這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從發生、發展到成熟所經歷的時代,是中國木材加工的手工業階段。現存的許多木結構建築及木製品,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歷代所留下的著述如《魯班經》、《營造法式》(北宋李誡著)等,都已成為中國木材加工技術史上的重要文獻。

19世紀末,中國上海、青島、福州、哈爾濱等城市設立專業制材廠,20世紀初出現膠合板廠,中國木材工業開始進入機械化時代。50年代後,木材工業走上有計劃的發展道路。5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生產合成樹脂膠粘劑,為木材工業產品的提高和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從此纖維板、刨花板、層積材、改良木以及表面裝飾材料先後出現,標志了以木材綜合利用為中心的中國木材工業開始進入現代化時期。

現狀

中國木材工業從1949年後本著依靠自己資源為主,建立木材生產基地與木材工業體系的原則,逐步改造舊企業和建立新企業,主要產品有較大增長(以下數字不包括台灣省),從1950年到1988年,鋸材從年產344萬立方米增加到2621萬立方米;膠合板從年產1.69萬立方米增加到82.7萬立方米;刨花板、纖維板從5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隨後建廠生產,1988年產量已分別達到48.3立方米和148.4萬立方米。三聚氰胺裝飾等貼面板從50年代末開始至1988年產量已達3000萬平方米。由於纖維板、刨花板及裝飾板等產品於50年代末相繼實現了工業化生產,中國木材工業就初步形成了獨立和完整的體系。

現代木材工業加工技術的科學研究,在國際上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通過科學實驗,在以木材學為基礎,吸收了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熱力學、機械工程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整理、分析了木材加工長期實踐經驗,加以發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了一門高度綜合的木材工藝學。隨著木材工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產品、新工藝,木材工藝學也按產品類別和工藝性質建立了相應的分支學科,如制材學、木製品生產工藝學、人造板製造學,以及木材切削學、木材乾燥學、木材膠合工藝學等,已成為趨於完整的一個技術學科體系。1958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組建了木材工業研究所,其後地方性木材工業研究機構亦陸續在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地成立。各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大部設有木材加工的科研部門(見中國森林工業科學研究機構)。全國林業高等院校和農業院校的林學系,大都有部分教師及科研人員從事木材材性與加工技術的研究工作。有些學校還設有林產工業或木材工業的研究機構。物資部門亦先後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建立了以實用和經濟為主的木工研究單位,與木材加工有密切關系的傢具研究所,在輕工業系統中,遍及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材工業部門則設有建材人造板研究所。木材工業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由林產工業設計院和各省林業勘察設計機構(見中國森林工業勘察設計機構)擔任。中國林業機械公司所屬林機廠和為數眾多的木工機械廠具有製造木材工業成套生產設備能力。林業部在北京設有林業機械研究所,原第一機械工業部在福州設有木工機械研究所。1980年,中國林學會在福州成立了中國木材工業學會(見中國森林工業學術團體),為開展群眾性的學術交流建立了組織。

木材工業生產技術

木材是一種非均質的各向異性的材料,在樹木生長過程中又往往發生許多天然缺陷如節子、裂紋等以及遭受生物侵害所造成的缺陷如蟲眼、腐朽等(見木材生物危害缺陷)。木材就帶著這些缺陷進入生產過程,造成加工上許多復雜問題。制材屬於初級加工,不提供直接使用的成品,所以缺陷對生產所產生的影響並不顯著。膠合板工業由於木材的天然缺陷,使提高製造過程連續化自動化程度的難度加大。木製品由實體木材為主要單元材料所組成,結構比較復雜的木製品如傢具等,其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就更為困難。纖維板、刨花板系先將木材製成纖維或刨花,材質不均及各種缺陷雖已基本排除,但木材豐富的色調和美觀的花紋也隨之消失,以致產品表面不得不進行加工處理,這是木材工業的一個特殊性。木材工業產品除鋸材外,極少是由單一技術加工,大都需用綜合性技術,其中木材切削、木材乾燥和木材膠合為基本加工技術。

木材切削

木材機械加工主要是改變木材規格、形狀的過程,完成這一加工過程主要是經過木材切削。木材切削包括:鋸、刨、銑、旋(車削)、鑽、砂磨等多種方式。制材工業主要用鋸切;絕大部分單板用旋切方法製造;木製品生產則幾種切削方式全都使用。砂磨似不屬於切削加工方式,但如將砂磨工具上的砂粒看作刀刃,則實質上是一種密集型的多刃切削法。木材切削加工又可分為有屑切削與無屑切削兩種類型,大部分切削加工均屬有屑切削,單板旋切、刨切、剪切則為無屑切削。由於木材的組成、紋理、年輪等影響,使銑削加工有順銑、逆銑之分。由於鋸切進料時紋理對刀刃切削方向不同而有縱剖、橫截之別。木材含水率對切削加工也產生影響,大部分加工件需乾材切削,而單板製造、工藝木片生產則需濕材切削,這是木材切削與其他材料切削的不同之處。

木材乾燥

木材在樹木生長期間就飽含水分,但為改善其使用性能,又必須通過乾燥將一部分或大部分水分從木材中排除。因此,木材乾燥是木材加工工藝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也是木材工業中一項重要生產技術,這是與金屬等無機材料加工完全不同的一個方面。通常所說木材乾燥,系指成材乾燥,其他如單板、刨花、木纖維等材料的乾燥,分別為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製造工藝的組成部分。

木材乾燥過程的起始狀態與終了狀態與蒸發水分所耗熱量的關系等問題的研究,為乾燥靜力學的內容;討論木材含水率梯度與乾燥過程中所形成的溫度梯度對乾燥速度的關系及乾燥勢對乾燥過程的作用等方面的問題構成乾燥動力學;研究乾燥過程中傳熱、傳質、乾燥阻力及乾燥介質狀態參數與乾燥速度之關系等內容為乾燥熱物理學。以上述內容為基礎,結合空氣動力學的應用,以達到加快乾燥速度和提高乾燥質量的目的為乾燥技術。對不同樹種、規格、最終用途的被乾燥木材,根據乾燥技術所制訂的操作條件和程序為乾燥基準。由此可見,木材乾燥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

木材膠合

任何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凡是以零、部件組成的成品,都有一個接合問題。木材工業產品的接合,從利用摩擦力、機械力的榫接、釘接、螺栓接合、鉸鏈接合發展到膠接,使接合形式由點的接合發展為線及面的接合,使製品的力學強度和剛度顯著提高。合成樹脂膠粘劑的出現,促使膠合技術進步和膠合質量提高,終於導致人造板工業體系的形成。所以木材膠合是對木材工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一項基本加工技術。現正開展的無膠膠合技術的研究,實質上是利用木質纖維素材料自身所含有的物質,經過一定條件的處理使之活化而產生膠粘作用的「自身膠合」,並非真正無膠膠合。

木材切削、木材乾燥和木材膠合是木材加工的三項基本技術,木材工業的絕大部分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必須用到這三項技術。木材對於切削、乾燥和膠合等加工操作的抵抗能力和適應程度,統稱為木材的工藝性質。

展望

中國木材工業所需原料供應結構,隨著客觀資源情況的變化,將從傳統的以天然林木材轉變為以人工林、速生林木材為主;從傳統的大徑材轉變為中、小徑材及間伐材為主;從傳統的少數常用樹種轉變為速生樹種、多樹種和多種植物資源為主;從傳統的實體木材轉變為人造板等復合材料為主。同時,隨著產品消費結構的改變,以及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巨大影響,木材工業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產品結構的改變

①膠合板工業中的單板將成為一種商品,並以單板的再加工形成一個新的工業門類。它將包括裝飾用單板如刨切單板、組合薄木、層積薄木以及屬於卷材形成的微薄木、增強性成卷薄木,也包括單板再加工所得產品如單板層積材等。②膠合木的生產,今後主要以小料縱接、橫拼、層積膠合而成。將成為和人造板材並列的人造成材,從而使人造木材產品系列趨於完整。③為了使劣質材優化利用和充分利用,木材改性材料的數量、品種都將進一步增加。④非木材人造板將有較大發展。

生產工藝的變革

①工藝技術的改革。制材工業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仍將以提高出材率為主要任務,繼續進行減少切屑消耗的努力,向少切屑、無切屑鋸切技術發展。木製品工業如傢具工業為適應市場的變化,生產方式將逐漸演變為以小批量、多品種為主,現有生產線也將為柔性製造系統所取代,從而引起傢具生產工藝的全面變革。人造板工業在大幅度增加品種的過程中,現有生產工藝也將因此發生變化。以無卡軸為特徵的新一代單板旋切機已在中國製成,嚮往已久的無木心旋切技術已有可能性。「無膠」膠合技術在80年代中期開始在中國進行研究並已取得初步成就。這些技術的變革對木材工業將產生重大影響。刨花定向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將達到纖維在板坯表面按照天然木材的紋理或根據設計的圖案花紋排列的水平,使人造板表面獲得更高的裝飾效果。②高技術的應用。計算機作為工業控制用於制材工業已有一定基礎,今後進一步發展並與其他高技術如激光鋸切等相配合,有可能在精密鋸切或無屑鋸切方面取得突破。人造板工業中的計算機應用亦已起步,並已在部分工廠用於控制熱壓機操作。迄今為止,以單板剪切工序的應用所取得的效益最為顯著。計算機今後的進一步推廣,必須首先研究感測技術和研製相應的儀器設備,更要提高執行元件的製造水平。③生物技術應用於木材工業已有較長的歷史。過去主要是研究生物對木材及木製品的破壞性及其防治方法,是從消極方面去考察其破壞作用。現正轉向積極方面的研究,如木質素的生物降解、纖維的生物分離。試驗證明用生物分離纖維可提高纖維得率和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可以預料,生物技術在木材工業中的應用前景廣闊,一門新的加工技術行將形成。

產品設計技術的強化

這是商品經濟中產品競爭能力的源泉。木材工業中許多部門都必須發展這項技術,它的內容包括產品功能設計、外形藝術設計、產品結構設計、生產過程的工藝設計、設備設計、生產線設計等。木製品工業生產方式向多品種小批量、短周期轉變後,客觀上就不能不加強產品設計工作。人造板工業通過原材料的不同,顆粒形狀的變化,規格差異以及改性措施的相互結合,復合材料產品品種將成千上萬地涌現,更需要藉助產品設計來完成。因此,展望未來,產品設計技術必將得到強化和發展。

見世界森林工業。

㈧ 加工木材如何製作

木頭加工工藝品前要進行浸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木頭飽含水分便於加工,加工出來的形象細膩光滑。二是浸泡後木頭樹脂和膠質都被分解了,工藝品以後不容易開裂。在清水中把木頭浸泡以後,水滲進去樹脂就吐出來,吐出來以後水就發黃,黃的就是樹脂。下面說兩個例子給你欣賞。 1. 旋匠建國前,從春末到冬初這個季節里,山村經常出現挑擔子的小手工業者,沿街吆喝「旋棒棰咧,旋棒棰」。群眾稱他為旋匠師傅。旋棒棰做什麼?因為從前婦女洗衣服時,都用棒棰去敲打衣服讓它掉灰。洗衣服用的棒棰比較簡單,鋸根本棒就能用。可是洗過的衣服,布疋,被褥等,曬干後都有皺紋,要想去掉它,就得用熨斗去熨。可是從前有熨斗的人家真是太少了,多少個村子也找不到一家,所以大部分婦女洗衣服都用棒棰敲,敲乾衣服不同於敲濕衣服,棒棰的表面必須光滑,才能不損壞衣服。這樣的棒棰必須得有手藝人才能做出來。因此農村裡就出現了旋匠。旋棒棰要用硬質木材,如梨木、棗木等。用硬木旋出來的棒棰,不單表面光滑,拿在手裡還有個沉重,非常好使,表面光滑還美觀。不管軟硬木料,要旋傢具時,事先都要得放在水坑裡去浸泡,讓它吃飽水才好旋。新採伐的木頭,不浸泡也可以旋東西,但是旋出來的東西容易乾裂。所以都用干木頭浸泡後再旋。旋匠工作程序是這樣的,先把木料放在木架上,兩頭頂在木架的釘子上,讓它好轉動。然後拿來一個竹弓,用弓弦把木頭纏幾道圈,左手拉弓帶動木頭旋轉,右手拿刀刻削木頭。旋大件時,將刀固定,腳踩手拉弓弦讓木頭旋轉,進行切削,它與工廠用車床車部件的道理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一個是手工生產,一個是機械生產。旋匠旋東西沒有圖紙,全憑他的腦力,顧主要求什麼樣,他就能旋出什麼樣,保證美觀適用,所以受到群眾的歡迎。那時群眾旋的都是些小傢具,如棒棰、面擀、菜刀把、線板子、供器、炕桌腿等。旋匠返行,到了1930年前後,在農村裡就絕跡了,再沒有聽到他們的吆喝聲。 2. 木鞋木鞋過去是手工製作的,現在不少工序已經用機器生產了。我們參觀時,一名師傅正表演如何用車刀把木料車削成型,用鑽頭掏空。使人驚訝的是,經過浸泡的木頭做的鞋胚本來是很重的,但因浸泡後木頭樹脂和膠質都被分解了,水可以很容易被排除出來。大家看到那師傅用嘴對著鞋口,使勁一吹,那水分噼里啪啦地從鞋尖流出來時,大家都鼓掌歡呼起來。他把鞋子遞給周圍的人,一掂量,果然變得輕飄飄了。

㈨ 木材怎樣制漿造紙

以木材為原料,通過化學、機械或兩者結合的方法解離木材纖維得到紙漿,經洗篩、漂白、打漿、加填、施膠、脫水成型,形成紙幅,再經壓榨、乾燥成為紙張的過程。

簡史

在發明造紙之前,人類使用記事材料的演變過程很長,由堆石記事到結繩記事,由甲骨刻字至「銘文」、「刻石」。以後由木(竹)簡牘到縑帛書寫、作畫。中國東漢元興元年(105年)蔡倫發明用破魚網、破麻布作原料製成比縑帛便宜、比竹簡牘輕便的植物纖維紙,時稱「蔡侯紙」。現代紙的製造至今仍沿用蔡倫造紙的基本原理。東晉(317~420年)以後,紙被推廣,不再用簡牘。到南北朝梁武帝(502~547年)時,在河南(洛陽)、陝西(長安)、山西、河北、山東、江蘇、廣東等地造紙業逐漸興起,生產麻紙、桑皮紙、楮皮紙等。造紙術日益精細,紙張薄而色白。隋、唐、宋三代是中國造紙的興盛時期,唐代造紙遍布全國,品種多、紙價低、造紙技術更加完善,名貴的宣紙就是唐代生產的。竹紙始於中唐,到宋代,竹紙除用於書畫外,還用於一些日用品,如燈籠、紙扇、雨傘等的製作。宋景德二年(1005年)用紙製作紙幣。明、清兩代,中國的造紙術進展不大,但紙的產量和質量都有提高。

現代造紙技術是中國造紙技術於1150年傳入歐洲,特別是1769年英國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後開始發展起來的。1798年法國羅伯特(L.Robert)發明長網造紙機。1809年英國迪肯森(J.Dickinson)發明圓網造紙機。1845年德國凱勒(F.G.Keller)首創磨木漿。1854年英國瓦特(C.Watt)和巴傑斯(H.Bargess)發明了鹼法制漿。1866年在美國建立了第一個鹼法制漿廠。1867年美國台爾曼(B.J.Tilghman)發明了亞硫酸鹽制漿法。1874年愛克曼(C.D.Ekman)在瑞典建造了第一個亞硫酸鹽法制漿廠。1879年戴勒(C.F.Dahll)發明了硫酸鹽法制漿。20世紀以來世界制漿造紙技術取得重大進步,造紙工業已成為現代化的大生產工業部門。

紙漿種類

根據制漿原料,紙漿可分為針葉樹材漿、闊葉樹材漿、草漿、麻漿、棉漿等。根據制漿方法,可分為化學漿(CP)、半化學漿(SCP)、化學機械漿(CMP)、機械漿(MP)。化學漿包括亞硫酸鹽漿(SP)、硫酸鹽漿(KP)、鹼性亞硫酸鹽漿(ASP)等;半化學漿包括中性亞硫酸鹽化學漿(NSSCP)、酸性亞硫酸鹽化學漿(ASSCP)、硫酸鹽半化學漿(KSCP)等;化學機械漿包括化學熱磨機械漿(CTMP)、化學機械漿(CMP)、磺化木片磨木漿(SCMP)等;機械漿包括普通磨木漿(GP)、木片磨木漿(RGP)、熱磨機械漿(TMP)、壓力磨木漿(PGP)等。另根據紙漿白度又分為本色漿(或未漂漿)和漂白漿。

世界及中國紙和紙板產量如下表。

紙和紙板的種類

按用途分類,紙張分為新聞紙類、印刷書寫紙類、生活用紙類、工業用紙類、包裝紙類等;紙板分為油氈原紙類、工業紙板類、包裝紙板類、建築紙板類等。各類紙和紙板又可分為若干紙種。

趨勢

①制漿方面,化學制漿仍以硫酸鹽法為主。將通過開發新的蒸煮劑和制漿工藝,解決紙漿得率低、空氣污染嚴重等問題。鹼性亞硫酸鈉—蒽醌法制漿,具有紙漿強度好、得率高、漂白性能好等優點,是有前途的化學制漿方法;無污染制漿方法和氧漂技術已取得重要進展,氧漂技術已被工業廣泛採用。今後制漿將向高得率、高強度、低能耗、少污染的方向發展。化學熱磨機械漿被認為是達到上述目標最有前途的漿種之一。此法制漿有利於節約木材,並可獲得較高強度的紙漿。②紙和紙板向高強度和薄型化發展,進一步提高紙和紙板強度和質量。擴大低廉的薄型塗布紙的使用范圍,開發高填料印刷紙、超壓紙、多層結構紙等新品種。增加工業技術用紙的品種和數量。為節約能源和纖維原料,改善紙頁的光學性質,造紙技術應向高濃度造紙和中性造紙的方向發展。同時廣泛使用助劑,以提高填料留著率和紙頁的干濕強度及其他性能。

㈩ 木材的加工工藝

木材加工(woodprocessing),以木材為原料,主要用機械或化學方法進行的加工,其產品仍保持木材的基本特性。在森林工業中,木材加工業和林產化學加工同為森林採伐運輸的後續工業,是木材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部門。原理
木材加工技術包括木材切削、木材乾燥、木材膠合、木材表面裝飾等基本加工技術,以及木材保護、木材改性等功能處理技術。切削有鋸、刨、銑、鑽、砂磨等方法。由於木材組織、紋理等的影響,切削的方法與其他材料有所不同。木材含水率對切削加工也有影響,如單板製法與木片生產需濕材切削,大部加工件則需乾材切削等。乾燥通常專指成材乾燥。其他木質材料如單板、刨花、木纖維等的乾燥,都分別是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製造工藝的組成部分。木材膠粘劑與膠合技術的出現與發展,不僅是木材加工技術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也是再造木材和改良木材,如各種層積木、膠合木等產品生產的前提。木材表面塗飾最初是以保護木材為目的,如傳統的桐油和生漆塗刷;後來逐漸演變為以裝飾性為主,實際上任何錶面裝飾都兼有保護作用。人造板的表面裝飾,可以在板坯製造過程中同時進行。木材保護包括木材防腐、防蛀和木材阻燃等,系用相應葯劑經塗刷、噴灑、浸注等方法,防止真菌、昆蟲、海生鑽孔動物和其他生物體對木材的侵害;或阻滯火災的破壞。木材改性是為提高或改善木材的某些物理、力學性質或化學性質而進行的技術處理。在採用上述各種加工技術時,不同的樹種所產生的反應,可顯示出不同的性狀,稱為木材的工藝性質或加工特性。

特點
研究木材加工工藝技術的學科是木材工藝學,它以木材學為基礎,應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以及機械工程、熱工學等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是一門多種專業交叉的綜合性學科。

優點

木材具有重量輕、強重比高、彈性好、耐沖擊、紋理色調豐富美觀,加工容易等優點,自古至今都被列為重要的原材料。木材工業由於能源消耗低,污染少,資源有再生性,在國民經濟中也占重要地位。現在產品已從原木的初加工品如電桿、坑木、枕木和各種鋸材,發展到成材的再加工品如建築構件、傢具、車輛、船舶、文體用品、包裝容器等木製品,以至木材的再造加工品即各種人造板、膠合木等,從而使木材工業形成獨立的工業體系。

缺點

防火性能較差,宜腐朽變質,易受蟲害,對使用環境如濕度等要求較高。

閱讀全文

與木材生產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米2指紋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20
戴胸罩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469
尾氣不達標檢測方法 瀏覽:149
帶讀屬於什麼方法 瀏覽:427
早產兒體重快速增長的方法 瀏覽:308
最佳懷孕姿勢和方法 瀏覽:281
清明疊金元寶的簡單方法 瀏覽:372
四胞胎記憶方法視頻 瀏覽:463
煤氣口漏氣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998
數字萬用表交流電壓測量方法步驟 瀏覽:657
後臉部按摩儀使用方法 瀏覽:452
決策分析方法練習題 瀏覽:258
簡單擦眼霜的正確使用方法圖 瀏覽:28
昂科威燒機油最簡單的修復方法 瀏覽:161
簡單小白菜種植方法 瀏覽:820
讓安卓手機出故障的方法 瀏覽:405
銅的顯微結構分析方法 瀏覽:764
繞組電阻檔的測量方法 瀏覽:72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瀏覽:249
黑枸杞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