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能寫一手好字
我沒有什麼好方法.但我有練字的經歷願意和你一起分享.
曾經,我也寫的一手爛字.小學時,我同桌是個男生,可他的字寫的整齊\秀麗.遇到老師挨個批作業時准時罵我,每次罵我是都要以他為榜樣。那是,我盡量寫好,但每次都挨罵。
後來,我上了中學,我怕老師也想小學那樣會罵我,所以就盡量寫好字。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同學寫了一個「是」字,我仔細留意了一下,寫的真的很好,因為我寫不好字,別人寫不好字我特別在意,所以在我在的過程中,我發現正確的筆順和筆畫對寫好字有著重大的意義。從那天起,每次我寫「是」字時,特別在意,並且凡是遇到「是」字一定要寫好。我寫「雨」字怎麼都不好看,就是處理不好裡面的四點。我用同樣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就那樣,我一天寫好一個字,一年寫好300個字。這樣,日積月累,我的字寫的規范了。在單位還得到了其他人的誇贊,我真的很自豪。
現在我的心得是:
每天學寫一個字
在平時的運用當中注意寫好這個字
留意別人寫字的方法
昨天的字和今天的字作對比
2. 怎樣才能把字寫好的方法
首先握筆姿勢要正確,手部自然放鬆,拇指和食指平行捏住筆桿,以中指第一關節側面為著力點,筆傾斜置於虎口處。坐姿要端正,挺胸直腰,這樣寫出來的字才端正,對眼睛和身心也有好處。寫字時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要求快,一筆一劃寫到位。熟練後寫成連筆字字體也會很好看。
寫好字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握筆姿勢,還要坐姿端正,挺胸直腰,這樣一筆一劃的練習就可以把字寫好,是非常簡單的。
3. 怎樣寫好字的方法
1、樹立良好的心態。書寫雖非大事,但擁有何種心態是非常關鍵的。帶著煩躁甚至惱怒的情緒書寫,肯定寫不出工整的字。因此,書寫時心境應平和,靜下心來寫字才行。
2、做好書寫的心理衛生工作。首先,執筆姿勢要規范。執筆時如何的握法,也有一番講究。要合理的調配好拇指、食指、中指等,五根指頭用力要均勻,握筆的部位要恰當,太高寫字無力,太低手易疲勞。可簡記以下口訣:食拇夾,中指抵、無尾靠;拳心空、腕應松。
其次,遵循正確的坐姿。什麼樣的坐姿寫出來的字大不一樣。下面的坐姿都是不對的:趴著寫、翹起「二郎腿」寫、斜著身寫、搖頭晃腦寫等等。只有身子坐正,雙手自然平放書桌……才能寫出好字。以下口訣有助把握姿勢的正確:頭正肩平臂開,身直臀穩腳平放
最後,用筆過程要講究。注意兩個450。筆桿的傾斜與筆桿在紙面上的投影;運筆力度以不透過兩張紙為宜;運筆速度要把握好,不能太慢。
3、臨摹字帖要篩選。字帖是書法家們多年書寫的寶貴財富,更是我們寫好字的捷徑,他象一個不說話的老師,時時陪伴你。要花時間、精力去臨摹、讀帖、及創作。並不是任何一種字帖都適合你。學校提供多種不同的字帖大家選擇,要好好的對待。
4、持之以恆,掌握技巧。教育部文件明確提出「提筆就是練字時」的規范化要求,掌握漢字的書寫已成為一種共識。而「寫出一手好字」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因此,我們要有花長的時間,有時是一輩子才能取得的准備。但你若注意細節,依據以上幾點要求,你將很快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希望同學好好努力,爭取人人練就一手好字。
4. 把字寫好的方法
怎樣才能把字寫好
一、態度要端正,有些人不重視寫字,認為字寫得好不好無所謂,只要答案正確,考試就能得滿分,其實不然,把字寫好,終身受益。
二、寫字的姿勢要端正,姿勢不正,寫出的字也不會端正;眼睛離作業本太近,容易造成近視眼;做作業時彎腰駝背,寫出的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
三、要勤練,只有通過勤奮的練習,才能把字寫好。
怎樣才能寫好字
一、正確的學書之路
1.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書法家是不經臨習而成功的,沒有一個字寫得好的人是不經過臨帖的。只有臨帖,取法唐楷、晉行、漢隸、秦篆等傳統的東西,才會有所獲。
2.專一
學書首先應師承一家,建立根據地,然後再發展。這就有一個選帖的問題,選帖的標准:①好帖;②喜歡。選定帖後專心致志,認真臨習,堅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這個時期檢驗你學習得怎樣,首先看臨得像不像,再看筆法筆意。
3.博採眾長
當對一本帖或一家書體臨習達到形同神似之後,就要廣涉其他好帖,取其營養加以吸收消化,融會貫通。
4.字外功夫
練字的同時經常要多讀書,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識,加強自身修養。總之一句話,加強字外功夫的訓練。
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便自成一家。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正確的學書之路概括為:
二、科學的學書方法
明確了正確的學書之路之後,我們還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可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臨帖和摹帖
這既是正確學書之路的開端,又是正確學書方法中的根本點,必須堅信不疑,堅定不移。
摹帖和臨帖各有優點,效果各異。姜夔《續書譜》中說:「臨書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其中的「筆意」即指筆法、筆勢及線條意趣。「臨」的方法就是看著字帖,照著寫。只要仔細地臨,便容易掌握筆法筆意.從而把範本的精髓學到手。「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紙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畫。所以字形基本上不會走樣,多摹幾遍,有利於把握結構。但摹書看不清筆法,「易失筆意」,雖然間架不錯.但沒有筆法,字就僵化。所以,初學者可以臨摹並用,相互補充。
2.每天定量
事實證明,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練字也一樣,寫得太少,練習量跟不上,就談不上進步;當然盲目機械地多寫,疲倦了效果也不好。一定的量才能達到的一定的效果,較佳的量才能達到較佳的效果。
3.循序漸進
學習書法,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還應該懂得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一,先正楷,後行草。蘇軾說:「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就是說楷、行、草書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連站都不能站,怎麼能走和跑呢?如果沒有楷書基礎,直接寫行書、草書,就會疏於法度,流於輕滑飄浮。行書、草書是楷書的流、便、疏、散,學好楷書之後,加強用筆的流動呼應,行草就容易上手。等到楷法熟練,再寫行草時.便可悟到兩者相通之處,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第三,先點畫,後結構,再章法。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也就是以基本點畫為基礎的藝術。基本點畫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藝術性就無從談起。由於鋼筆尖性硬,在線條變化上相對簡單得多,故鋼筆書法學習在結構上花的時間多,而在用筆、點畫上相對較少。但這並不是說點畫用筆不重要,相反,它是鋼筆書法的基本功,只有在點畫書寫的基本功扎實之後,才可能去把握結構。在結構上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5. 怎樣才可以寫字寫得又快又好看
1、書寫工具的選擇。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
2、第二,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由由於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域。一般右手執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如用鋼筆寫字還應注意筆尖在外,筆舌在里,讓筆尖的中縫接觸紙面,以保證出水均勻,線條流暢。
3、第三,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苟,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取得的進步化為烏有。
4、第四,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恆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氣。
5、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6、練字最關鍵的是要學會字的結構,學會觀察字帖上字的結構,它哪裡寫的寬,哪裡寫的窄。每天堅持練習。
6. 有什麼寫好字的簡單方法
要想寫好字,首先要提高審美意識,也即知道字寫成什麼樣才比較好看,為什麼好看;其次,能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自己想寫出的好看的形狀,這就是你控制筆的能力,也即運筆基本功。所以有一定的審美意識和一定的基本功,那就一定能寫好字!無論是提高審美意識,還是加強基本功的訓練,都要求平時多看、多寫、多琢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練字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
那麼什麼樣的字,才算是比較好看的字呢,一個字的好壞無非是看它的線條與間架結構;對於一幅字而言,除了單個字要寫得好看外,還要看它的布局(即章法)。美的線條當是來龍去脈交待清楚、行筆流暢自如、輕重緩急得當,呈現出美的形態與神態,充滿活力,或輕或重、或緩或急、或剛或柔,歸於自然。而交待不清、呆板遲疑、輕重無常的線條自然就是不好看的了;間架結構,即一個字的筆畫搭配,如筆畫的長短、曲直、擺放的角度,筆畫間的間距、粗細(輕重)、前後照應關系,等等。對於初學者,在字的間架結構上當先求勻稱、端莊為宜,然後才能根據需要與個人的習慣愛好(個性)考慮變化。
布局,也叫「章法」,即字的排列。如字的大小、形狀、排列的位置與擺放的角度、上下左右的照應關系,等等。就毛筆書法而言,還要考慮墨色的濃淡、枯濕的變化,不過實用的硬筆書法可以忽略這些。就一般實用的寫字而言,章法布局當做到二點:首先是在一行或一列中,讓每一個字的重心基本在同一條直線上;其次是將字的大小、形狀稍作區分,一般而言,筆畫多的字寫緊湊些,線條盡量細一點,筆畫少的字寫松一點,形狀小的字線條盡量寫粗些。但一般情況下,依然是筆畫多的字大些,筆畫少的字小些。不過有些筆畫少,但屬筆畫舒展的,也可寫大些,如「中」字的豎畫,「安」字的橫畫,「人」字的撇捺畫等,就可以根據前後字的搭配需要而異。在楷書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區分不很明顯;而在行書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區分可以十分明顯,有些草書中更加明顯。另外,在行書中適當誇張個別字的主要筆畫,對整篇來說,也會產生生動美好的效果。比如毛澤東的書法,字的大小變化極大,錯落有致,大氣磅礴,別有一番雄偉的氣勢。
知道了怎麼樣就能把字寫得比較好看,那趕緊去練喲!帶著興趣去練,勤練、多臨摹,既可以加強控制筆的能力,也可以學習別人好的寫法。多看字帖,反復地臨摹,熟能生巧,這就是最佳的方法。只要你堅持這樣做,就一定有大收獲,並且趣從中來呢!說不準練字會給你的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或者從此會改進你的人生!其實不是說不準,而是肯定的,練字的好處很多很多,比如對你的文字水平的提高會大有裨益,比如對你的性格的改善會大有裨益等等,在此,因為篇幅有限,不再贅述,自己在今後的練字過程中去體會。
7. 如何快速寫好字
總體上講:
一、態度要端正,有些人不重視寫字,認為字寫得好不好無所謂,只要答案正確,考試就能得滿分,其實不然,把字寫好,終身受益。
二、寫字的姿勢要端正,姿勢不正,寫出的字也不會端正;眼睛離作業本太近,容易造成近視眼;做作業時彎腰駝背,寫出的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
三、要勤練,只有通過勤奮的練習。
詳細說來:
怎 樣 寫 好 鋼 筆 字
(楷行書問答二十一則)
□ 吳文環
一、寫字的字體已經成形,能不能改,怎樣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認為:寫字已經成形,年齡已經漸大了,不能改了……,這種看法不對。要知道,寫好字並不是什麼難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極其好學,只要你方法對頭,改正舊的寫字習慣。具體地說,在你練寫的時候,必須端正寫字的姿勢和執筆方法,這是首要條件。
現在列舉先人練字二例,現結合本身體會,談談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中國書聖王羲之,他先從衛鑠學書,之後又多見先代名家鍾繇等名著,遂改變初學。正是他,繼往開來,把古樸的書體變成嬌美流暢的今體,對楷、行、草書均有創造性的貢獻,這就是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歷史功績。
再說顏真卿,他初學褚遂良,後從張旭得法。他參用了篆書筆意,寫出了端莊雄偉的楷書。是他開創了二王以外的新風格。
我本身先從鍾紹京的楷書摹法,後又從歐陽詢、黃自元的楷書得法,在行書上追學黃若舟的筆法,自感距離尚遠,自己仍須努力。但不論你寫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寫鋼筆字摹仿毛筆字帖行嗎?實踐證明,可以,其效果一樣。
寫好鋼筆字和毛筆字,不論年齡大小,不論你寫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當頭,下定決心,認識到對工作對前途有著相關的重要性,經過一番努力,是能寫好的。
起步雖晚猶可追,古往今來,有許多三十而立後學成才的名師。宋朝的梁顥,八十二歲才考上進士,他詠道:「也知少年登科好,爭奪龍頭屬老成。」明朝李贄,棄官就學,立志著書的時候已是五十四歲了,他的名著《焚書》,《藏書》先後在六十四歲和七十三歲時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於年齡大小,關鍵在於志向和恆心。
二、寫字應當從何學起?
答:先要選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慮是否近似你所寫的字形,選好了,先看上幾遍,分析其中字形要點和結構的規律。這叫「意在字先」,然後用透明白紙先描摹,後臨摹,熟記每個字中的關鍵部位。具體步驟分述如下:
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頭部不能歪,更不要低;兩眼距桌面約一尺,前胸距桌沿約三寸。
(2)執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筆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筆尖約一寸。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3)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局限的,並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虎口」處。
(4)握筆要輕松,運筆才自如;握筆太緊,寫出的字,不能開闊大方。據在中學講課所見,一個有五十人的班級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大學里也是這樣,正是這個緣故,這些同學寫出的字,鉤不象鉤,捺不象捺,筆畫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說過,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系。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這和寫好字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學書法的步驟應當怎樣安排?
答: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四、為什麼說學字必先練楷書?
答:大家知道,幼兒開始走路時,必先學站立,站穩了才能學邁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後跑起來。
這和練字的三部曲一樣,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歷代書家一致主張,只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五、先學楷書需要多久呢?
答:只要你選好字帖,每天堅持寫兩頁,持之以恆,兩個月就可以收效。至於練寫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後臨摹,然後對照找差距。對難寫的字,要分別記下來,專門突破。
當你練有成效的時候,你就自然產生了興趣:越寫越愛寫,越看越高興!這就是你成功的開始。
六、寫行書已經習慣,再練楷書能成嗎?
答:沒問題,而且還快呢。因為你對字形的結構已有一定的印象,在書寫上也有一定的基礎,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養,只要方法改變一下,糾正你原來拿筆和運筆姿勢,按著楷書的基本體系,堅持練下去,那麼,在半年的時間就可收效。
七、要想寫好每個字,其重點應當掌握哪些?
答:第一要掌握筆力,這里指的是該用力的筆畫就要用力;不該用力的就要輕筆過渡。例如寫國、紅、真、鋼等字,輕重分得清,看起來就會給人以美感。
一般來說,寫「丶、一、丨、丶(捺)」等筆畫著筆應用力,其它稍輕些。但一個字中的個個筆畫不能都用力。比如,寫「人、大、天」等字的撇畫應當輕,捺畫應當重。相反,撇畫寫成重,捺畫寫成輕也可以,總之不能平均用力。
八、有人說,基本筆畫好練,間架結構難寫,是這樣嗎?
答:說起來好象很難,實際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對頭,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練好了基本筆畫之後,就有基礎功底了。所說方法找准,路子對頭,指的是在結構上分清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
如果是獨體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獨體字,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橫畫稍長,豎畫稍短,而豎畫必須居中而下(楷書)。
如果是合體字,則要分清是左右結構;還是上下結構;是左中右結構,還是上中下結構,是半包結構,還是全包結構。
弄清這六個區別,再按字的定義和組織規律去掌握。這樣,就可寫出一個完美而秀麗的字形來。
例如:「好」「媽」屬於左右結構;「幸」「素」屬於上下結構;「常」「掌」屬於上中下結構;「匠」「醫」屬於半包結構;區別這些不同的結構定義,就好辦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兩豎,注意居中對齊;常掌二字是個長形體勢,不要寫太長,稍加緊縮;好媽二字是個左右結構,左邊稍小,右邊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當,參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嗎?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當,一寬一窄,線條輕重不分,那就難看了。
九、有人說,要想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
毛筆字才行,是這樣嗎?
答:不是。實踐證明,那樣要多走彎路。為什麼?道理很清楚:因為漢字的結構規律完全一樣,只是字形大小書寫工具及手法不同,兩先學哪一種都行。
繼承和臨摹古人作品,應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丟開個人的風格。
有些人對怎樣寫好字過於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寫好字說成是天生的……。事實上,不論寫毛筆字還是寫鋼筆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不客氣地說,毛筆字我只練了兩年。當我把兩年後寫的字聯拿給一位書法編輯看時,所得到第一句評語是:「你的字起碼有十年的功夫」。這位編輯問我:「你都跟誰學過?」我說:「沒跟誰學過」。事過三個月之後,我寫的字聯在一本雜志上選登了。
此事使我聯想到,多少人和書法資料都一再聲稱:要想寫好字,沒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頭是練不成的……。又說,寫好字是天才等等。這些論斷是不符合實際的。事實上,只要字帖選好,方法對頭,下定恆心,用不上一年的時間就可取得成效,請同學們試試看。
有的人提倡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毛筆字,實際不必要,因為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同時掌握兩種筆法。
十、怎樣安排好字形有大小?
答:中國漢字有大有小,形狀各異,不論用毛筆或鋼筆,寫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樣,我們管它叫「參差有序」。
具體要求:筆畫多的寫細稍收縮,筆畫少的寫粗稍擴散。要寫得大小勻稱,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騰」字同「小」字;「口」字同「國」字;「工」字同「騫」字。
十一、寫字講究呼應,這指什麼說的?
答:要想把字寫得生動活潑,就得注意線條的往來和筆勢的呼應。筆畫相間有呼應,句間的開頭和末尾也講究呼應,這樣的寫法是為了避免機械式和堆砌現象。我們經常提到的「筆斷而意連」,使點畫互相間的聲勢具有連貫性,這種聲勢好比幼兒伸手喊媽媽,媽媽伸手接幼兒的那種動作。
《書筏》中說:起筆為呼,收筆為承。反之,如果寫完一筆再考慮下一筆,中斷筆間勢能,那就是《續書譜》所批評的:「圖寫其形,末能涵容,皆支離而不貫,其結果多成珠子,字形當然活不起來」。
所以要使字寫得生動活潑,情趣誘人,呼應二字是不能忽視的。
十二、據說橫豎有原則寫法,是這樣嗎?
答:是的,這是當代書法家鄧散木說的,鄧老講得有道理。寫「橫」要稍斜,左邊低,右邊高,其斜度約在5-7度上下。不要低於5度。不要高於7度。這是因為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如果把「橫」畫寫成平直,那麼,由於兩眼的錯覺,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漢字的「豎」畫比較重要,在一字當中起著棟梁作用。虞世南在《筆隨論釋行》(引王羲之語)說:「為豎必弩,貴戰而雄。」故寫豎畫要剛勁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十三、練字用什麼樣紙好?應注意些什麼?
答:用方格本較好,因為它有一定的方格,對你練寫的字形在規范上有一定的約束。在練寫時要按行按序進行,每寫完一頁,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寫完一本,也要留存起來,以鑒別對照,衡量進步的程度。在練寫時,切不能無規律地東寫一個,西寫兩個,這樣的練字會影響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著次序練寫,一能練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會幫你養成寫好行序的好習慣。如果任意亂寫一通,那你在正式寫作時,雖然字形本身寫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規整,這是個大事。
十四、寫字在快慢上有關系嗎?
答:關系很大。寫字在行筆快慢上有極大關系,字形的優美,線條的神韻,大部在快速行筆中體現出來。呼應的連貫筆勢也是在快速運筆中體現。慢筆寫出的字是沒有神韻的。
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筆的人寫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氣勢!這就是他們運用了「一氣呵成」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筆,達到滿意的效果,除了要對字形本身結構具有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執筆要正,並盡量往上些。
書寫每個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義去構思,信指而書,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飾。「筆勁洞達美而韻,書貴瘦硬方有神」。這就是寫字在快慢上應當體現的一面。
十五、書寫基本筆畫時,應注意哪些?
答:(1)寫「點」重如石,形斷而意連;
(2)寫「橫」要稍斜。一字有兩「橫」上「橫」要仰勢,下「橫」寫俯勢;
(3)「豎」畫粗而壯,寫直不要歪;
(4)「撇」之發筆利,「捺」之發筆揚;
(5)「折」的發筆緩,「鉤」之發筆沖。
初練稍慢,循序漸進。要知道,書體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書的基本筆畫練好,它是寫好一切書體的立足點。
十六、學字非得模仿古人的字體嗎?
答:是的,這是一個繼承傳統的問題。但是時代在前進,事物在發展,各種藝術總是要不斷創新,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應當取其精華。
明代的陳洪綬說:「謂學者,竟言鍾王,顧古人何師?擷諸家法意,自創一體」。蘇軾在「畫論」中也提到:「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王羲之變隸法為行楷後稱「書聖」;張旭變二王草法為今草稱「草聖」。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千人一體,千字一面,那就說談不上書法藝術的發展。脫其窠臼,創出新貌,沒有個性創新,就等於失去其生命力了。這是兩種書法在發展上的必然趨勢。
十七、怎樣選擇字帖?
答:這要看你對哪種字體感興趣,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種,然後就可定下來。如果選不到理想的鋼筆字帖,也可選毛筆的字帖。如「靈飛經小楷字帖」,歐陽詢的「三十六法」,黃自元的「九十二法」,這些秀麗端莊,遒媚勁健的楷書雖屬毛筆字帖,但它的字形和大小,都可做學習鋼筆字的範本。
十八、衡量一個字、一篇文章應從哪些方面來評價?
答:第一要看字的「筆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間架結構規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
「筆力」分布怎樣,結構相間的疏密程度是否適當,字間、行間、開頭、結尾等,條理是否分明。
要知道,真正的書法功底還要注重在挺拔雄勁的楷書上面。
十九、 怎樣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
答:書寫文章時,不能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應當看準一句,接連不停地寫下去。這樣的寫法,能使字序整齊,氣韻豐滿。如果看一個寫一個會產生字間、行間以致整個篇幅的不規則現象,這雖然是個小事,但對衡量作品的整個格調是很主要的。
鋼筆字橫寫居多,要邊寫邊向左方看齊,豎寫時邊寫邊向上部看齊。
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寬高度,字間的距離應佔一個字的一半,行間距離應佔一個字的寬度。
字形寫得雖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當,是要降價三分的。因此必須重視對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寫作時養成好的習慣。
二十、怎樣體現書法藝術美感?這種美感從何而來?
答:書法藝術是運用聯想來喚起人們內心情感的萌發,其中包括「形、神」兩方面。
書法「形」的美主要運用點線、結構、疏密、輕重、行筆的緩急組成形象的「字形」,以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結構的美喚起人們的情趣和美感!
書法「神」的美,指的是線條組合後總體的外貌。它不是象幾何學里那樣機械式的配合,而是書家以唯物的、運動著的氣勢和本能,發自熱愛生活的審美理想。「壯則雄健以嵑嶫,麗則綺靡以清遒」。這就是書法「神」美的應有體現。
古人說,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它體現在書者的廣闊胸懷中。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憤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書者內心蘊含著生命激發的意念,洋溢於字里行間震撼著欣賞者的心靈,從而引起共鳴。
我國書法藝術「形神」兼備,氣勢生動!正是這種美,中國的書法藝術價值已被世界所重視。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國耶魯大學舉辦的首屆國際書學史討論會上,就有《中國書法對現代畫家的影響》的論文。
具有典型東方美並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中國書法藝術,其影響之大,可窺一斑了。
二十一、今後在寫字上應注意哪些?
答:要注意「識、簡、連、美」四個方面,這是原副省長,遼寧書法家協會名譽會長朱川同志提倡的,這四個字,對今後硬筆書法規范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識」指的是寫出的字要准確,清晰易辨。既然文字是代表無聲語言的符號,表達一個人的心意和行動,那麼,這個符號寫出來就得叫人認識。如果寫得七扭八歪,誰也不認識,日子久了,連自己也不認識了,這種字還有什麼用處呢?
「簡」指的是按國家規定的簡化字去寫。要知道,漢字由繁向簡發展、不斷輾轉演變已不是現在的事。從秦始皇統一文字並做了規范以後,小篆變隸書,草書變楷書,漢末的草書又變成楷書的草體。字體的不斷簡化是漢字發展的規律。
今天,我們正在建設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人們對漢字書寫效率要求更高。因此簡寫漢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但提倡寫簡化漢字,不是亂來的。
「連」指的是用連寫的筆勢寫出的字,簡單地說,就是快寫的連筆字。
不論行書或草書,都必須有規范性的約束,不是無規律地亂來。重復地說,寫出的字,必須叫人看得懂,領會其意,不給別人為難才行。
「美」是指一個字寫出後的最高要求。書法美的表現形式是以線條造型美,而不是以象形美。
比如寫個「魚」字,欣賞者如果根據這個「魚」字象不象自然界里的「魚」而判斷它美不美,這就混淆了美的含義。
評價字形美不美,應摒棄漢字古老的原型,而是以其線條造型所體現的「形、神」為依據。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漢字象形性的古老寫法已不被人們所重視。如果有人認為象形性強的甲骨文是美的,那麼,沒有象形性的楷書就不美了,這顯然不符合中國書法史的實際情況。
線條本身的美,來源於造型。毛筆字表現在「筋、骨、血、肉、神、氣、韻、味」(朱川語)上,鋼筆亦如此。
這種美不是牽絲拖沓或牽強做作,而是線條整體自然美,它通過「形、神」的具體化所表現出來的。
8. 怎麼才能練一手好字有什麼方法
想寫一手好字方法無窮,其中要求整體看起來整齊,間隔均勻合理,大小合適以及字體規范,略帶有一點個性就可以了。
列舉幾種個人比較常用的:
1:模仿,只有模仿的好了,寫出帶有個性的字體也會保持模仿時應有的整齊,規范,就算字不怎麼好看,但整體看起來也不會差,
A,可以用以前用過的課本,報紙...有字體的紙張里的字體,這樣會讓你寫出來的字工整,規范,和正確;
B,書店常買的練字手冊,可以練楷書,讓你的字體變得有整齊;
C,練字板,網上書店都可以買,用刻好的字體,規范你寫字的習慣;
D,剛開始練字要慢,做到心靜,做到比劃達到每一處,練好後再來談談個性吧,那就是隨性而為。
9. 怎樣才能把字寫好
以下為把字寫好的方法:
1、握正確的姿勢。無論是坐姿,或者是握筆的姿勢,都要規范。不能坐得歪歪扭扭,握筆的時候要注意方法技巧。
2、先從楷書練起。要想把字寫好,需要先把字體寫工整。字是沒有好壞的,工整就是衡量字體的標准。所以寫字要先從楷書開始練習,最好是臨帖寫字。
3、不要一曝十寒。要想把字寫好,需要有耐心,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要期望一下子就可以把字練習好。堅持練習,有時間就寫幾筆,時間長了,自然就可以把字寫好了。
4、不要孤芳自賞。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字寫得好,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字寫得好不好,是別人評價的,不是自己認為的。
5、書寫工整是基礎。把字寫工整,是寫好字的基礎。工整的字體,別人容易辨識,在考試尤其是作文考試的時候,可以加分不少。所以,掌握基本的框架結構,把字寫工整,是書法的入門課。
6、可以自成一體。在書寫工整的基礎上,可以自由發揮,那才是藝術的境界。書無定法,看上去美就是書法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