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描寫刻舟的方法

如何描寫刻舟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7 16:48:14

㈠ 選文對船尾舟子主要運用怎樣的描寫方法雕刻者為什麼要如此細致的刻畫舟子

神態 動作 刻畫舟子的悠閑自在,烘托船頭三位游者的氣閑神定以體現舟中輕松愉悅的氣氛

這是《方法》後的參考答案

㈡ 核舟記中作者怎樣刻畫核舟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1.從三人的姿態、神情各自的特點來介紹的.先交代三人所處的位置,然後逐一寫他們
的動作、衣著、體貌、神情;
三人同樣是閑暇安適,但動作神情各不相同.蘇黃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懷得失,
陶醉與畫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學者風度.而佛印的動作、神態則超脫粗獷,儼然是個
出家人.寫蘇、黃二人,詳寫姿態,兼寫神情,筆調細膩;先寫上半身,後寫下半身,井然有序.
寫佛印姿態、神情栩栩如生.先蘇後黃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較的方法來介紹,既顯
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現出雕刻者在構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藝術情趣.
2.烘托三位游者;
一舟子「若嘯呼狀」,顯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顯得從容自若.
兩舟子共同營造了一種愉悅、輕松、自由自在的氣氛.加上舟尾橫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種放任自流的悠閑境界.
3.《核舟記》這一課的第一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在文章的結構上是總起句,引導這一切入點說事
4.①桃花源記所記敘的是「桃花源」中景象以及桃花源內的生活,表達作者對黑暗社會的不滿與否定,也說明了作者與廣大勞動人民對光明安逸社會的嚮往.
核舟記敘述的是友人送給作者的「東坡泛赤壁」,重點表述核舟的外觀及內在,突出王叔遠手藝的精湛巧妙.
②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核舟記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而桃花源記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敘述與描寫.兩者都暗含抒情.

㈢ 刻舟求劍短文故事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

《刻舟求劍》短文故事主要運用了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手法。

《刻舟求劍》講述了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劍落到江中了。船上的人都提醒他,劍掉進水裡了。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印記。

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直至船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

(3)如何描寫刻舟的方法擴展閱讀

《刻舟求劍》的寓意:

《刻舟求劍》包含著兩層道理。一層是,人的思想認識如果不符合客觀實際,就不會把事情做成功。

另一層是,客觀實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把陳規舊章當成解決新問題的法寶,也要鬧笑話。作者這種思想是樸素的唯物思想,辯證思想。

㈣ 刻舟求劍刻畫楚人有哪些描寫方法突出他什麼特點

1、本文刻畫楚人運用了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

2、突出了他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特點。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白話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裡。他急忙在船邊上用刀在掉下劍的地方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後停了下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裡尋找劍。船已經行駛了,但是劍沒有移動,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此文出自戰國時期·呂不韋《呂氏春秋》

(4)如何描寫刻舟的方法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察今》是戰國時期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創作的一篇散文。闡述了應當明察當今形勢,因時變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以發展的觀點向秦國的統治者說明,法令制度的制定應從當時的社會實際出發,並隨著客觀形勢的變化而與時俱進。

全文語句工整,語氣明快,圍繞中心反復申說,有論有斷,同時穿插寓言故事,使文章顯得氣勢充沛,活潑生動。

呂不韋開始任丞相是在秦莊襄王元年(前249),罷相在秦始皇十年(前237),正是秦統一全國的前夕。當時秦的變法已有百年歷史,但六國中反對變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書」,就是由齊人淳於越提出「師古」引起的。這篇文章就是針對「師古」的主張寫的。

作者簡介:

呂不韋(公元前290-公元前235),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為秦王政的相國,是當時較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門下有食客三千人。呂不韋使他們各抒所聞,共著成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萬言,號日《呂氏春秋》,又稱《呂覽》。

《漢書·藝文志》列為雜家。《呂氏春秋》文章大多,篇幅不長,但自成體系,組織嚴密,思想深刻,說理生動。

㈤ 刻舟求劍楚人運用了那些描寫方法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社會環境描寫:楚人.
自然環境描寫:涉江,舟中.
動作描寫:涉江,契,入水求之.
心理描寫:遽(急忙).
語言描寫: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㈥ 刻舟求劍文言文描寫方法及特點

楚人由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描寫方法: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
寫出楚人的特點:更加具體地寫出楚國人的死板、愚昧
寓意: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考慮情況的變化,按照事物的發展來辦事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描寫刻舟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彎折的最佳方法 瀏覽:262
管理會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792
正確梳頭方法視頻 瀏覽:22
稻田捕河蟹的最佳方法 瀏覽:76
打疫苗用的什麼注射方法 瀏覽:949
水餃睡不著有什麼好的方法 瀏覽:466
鑄鐵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608
共同海損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885
如何鑒定飲茶方法 瀏覽:938
達克寧水腫治療方法 瀏覽:968
華為手機開關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2
想把腳洗干凈用什麼方法 瀏覽:762
石灰粉發電方法視頻 瀏覽:168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瀏覽:22
確定物體重心的常用試驗方法有 瀏覽:840
快速緩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瀏覽:258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5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32
小孩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525
三步折帽子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