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怎麼寫好游記的方法
首先
想要寫好作文肯定是靠積累和訓練的,所以寫游記也是這個道理。
另外
可以買些關於游記的作文書,讀些老師推薦的好的作品
多看一看
學習你覺得寫得好的地方
再者
注意游記的一般結構
情景交融
是能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寫進去的游記一定更好。
最後附一篇轉的文章
你參考看看~
---------------------------------------------------
游記是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它通過描寫記敘旅遊過程中的見聞,如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表達作者的真實情感。這里向同學介紹游記的幾種寫法:
一、定點換景法。這種方法就是說,作者的觀察點固定不變,隨著觀察視線的移動,把觀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順序依次進行描寫。這種方法可以使讀者明確把握作者觀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於讀者從作者的觀察點出發,逐一再現景物,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如《觀潮》一文,作者固定不變的觀察點是「海塘大堤上」。觀察到的錢塘大潮這一景觀是:先「看不出有什麼變化」;接著是遠遠地看到「東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不一會兒,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開進,浩浩盪盪」;最後,浪潮奔騰西去,「餘波還漫天卷地地涌來」。這些描寫,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觀察點上,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了錢塘大潮這一「天下奇觀」。
運用「定點換景法」,要注意選擇好觀察點,在具體描寫時,不要隨意改變觀察點。
二、定景換點法。這種方法是說,不改換所要觀察的景物,而是變換觀察點,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描繪景物。這是因為只從一個角度去觀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徵。大詩人蘇東坡《題西林壁》中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自讀課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採用「定景換點法」,先以「山邊」為觀察點,描寫梅雨潭瀑布發出的響聲和瀑布的遠景;接著又以「亭邊」為觀察點,簡要寫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邊的景物;然後又詳細而形象地寫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壯觀,美麗的景色。
運用「定景換點法」觀察一處景物,可以選擇不同觀察點,如遠眺,近觀,仰視,鳥瞰,立足點變了,觀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寫時,要注意交代清楚觀察點,以便於讀者把握文章對景物描寫的角度。否則,寫出來的文章會讓人覺得順序混亂,不知所雲。
三、移步換景法。這種方法就是說,觀察點不固定,所觀察描繪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動觀察點的同時,把所見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徵依次描繪。這種方法,可以逐一描繪出景物的各個局部,從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時,這種寫法的文章是以明顯的瀏覽順序為順序,因而文章層次清晰,條理清楚。如《頤和園》一文,作者採用「移步換景法」,按游覽的順序,依次寫出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的美麗景色,展現了頤和園景色的全貌及特徵。
運用「移步換景法」時,要注意的是必須以瀏覽順序為線索,把觀察點的變交代清楚。另外,對各種不同景物的描繪要抓住特點,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避免寫「流水帳」。
㈡ 游記的寫作技巧有哪些
我們參觀一個單位,游覽一個景區,總會有些見聞感受,常常需要把參觀游覽的情景寫下來,這樣的文章就是游記或訪問記,我們又稱之為游記類文章。近年來,在應試寫作中,形式與內容均比較自由、靈活的游記類文章已成為不少中、高考考生喜愛的一種文體。雖然不乏優美篇章,但多數文章依然形式拘謹,內容單調,行文呆板,未能真正體現出這一文體靈活而富有情感色彩的特色。寫好一篇參觀游覽的文章,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1、要努力把握住游覽參觀所見自然風光和社會風貌的基本特點,內容要真實。怎樣才能獲得真實的內容呢?這得依靠觀察。只有邊參觀游覽邊調動各種感官去全方位地觀察,全方位地體驗,才能把握住游覽時所見到的自然風光和社會風貌的基本特點,也才能得到真實的內容。2、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去寫。游覽一個地方,必然會觀察到許多值得寫的東西,如果此時不加選擇,將觀察所得平鋪直敘地寫出來,那麼寫成的只能是一篇「流水賬」,這樣文章就失去了吸引人的力量。《藍藍的威尼斯》一文介紹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的綺麗風光,重點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築美和秋色美。而描寫威尼斯秋色一段,作者重點寫了秋天的聖馬可廣場。這樣寫,既有「面」的描寫,又有「點」的突出。 3、寫參觀游覽的文章,既要寫景,又要抒情,要使筆下景與作者胸中情統一起來。人常說「觸景生情」,我們游覽一個地方總有不同於以往見聞的感觸,所以,寫游記或參觀訪問記,應該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使游記中的景與情統一起來,這樣的文章才會景真情也真,才能情文並茂,引人入勝。寫情可以是寫景以後直接抒情,也可以是把情融入寫景的字里行間。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突出了小石潭寂靜幽清的景物特點,字里行間融入作者被貶後抑鬱憂傷的心情。《阿里山紀行》一文形象地描繪了作者游覽阿里山所見的迷人風光,抒發了作者的獨特感受,由衷地贊美「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贊揚台灣人民利用生態發展旅遊的先進理念,含蓄地表達了兩岸人民的心融會在一起的共同願望。這兩篇記游散文都是情景交融的典範,真是一切景語皆情語。4、寫參觀游覽的文章要條理清楚,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寫參觀游覽的文章,常用的有這樣幾種思路:(1)移步換景法。用這種思路寫游記類文章,作者猶如一位導游,按照腳步移動的先後順序,寫出一路上看到的各種景物,也讓讀者跟隨作者的腳步,游遍全景,看到作者心儀已久的阿里山秀美的風光和具有傳奇色彩的神木的風采,《阿里山紀行》這篇游記就採用了這種方法來描寫阿里山風光。作者把行蹤線索交代得很清楚,「從台北的松山機場搭機,僅40分鍾就到了台灣中部的嘉義,然後改乘森林小火車進山」;「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運行,到了阿里山站」;「從火車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迴路轉,迂曲穿過一片木區」;「曲徑幽路」;「在樹身之間穿行了一陣,我們終於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從進山到下山,行蹤交代得非常清楚,作者邊行進邊描寫所見風光。用移步換景法寫景,一定要注意這樣幾點:①立足點的變換必須交代清楚;②抓住景物的特徵描寫,不能寫成「流水賬」;③注意從不同立足點看到的局部景物應各具特色。 (2)分類摹寫法,也叫總分法。掌握了參觀訪問的材料之後,先給以分類,然後一項一項敘述、描摹。這種方法包括先總寫後分寫、先分寫後總寫及先總寫後分寫再總寫三種。一般可以先總後分。總寫部分一般擔負著總體介紹、概括敘述的任務,而分寫則既可以按方位分幾部分寫,也可以按時間分幾個時段寫,還可以按景物種類逐個來寫。《美麗的西雙版納》一文就是採用這種分類摹寫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文章開頭一段以歌詞作為引子,用「神奇秀麗」來概括西雙版納的景物特徵,以「心馳神往」寫出人們對西雙版納的神往。這段文字,概括了全文的內容,點明了題目,起著總領全文的作用。五部分都設有小標題,分別寫了五種景觀:「高高望天樹」、「竹樓映藍天」、「悠悠野象谷」、「嫵媚傣寨水」、「笑對生與死」。這樣,使文章從五個方面,即五個角度,突出了總標題中的」美麗「二字。用總分法寫參觀游覽的文章,總寫應成為全文的綱,而分寫則是總寫的再擴展。5、寫參觀游覽的文章形式可以靈活自由,語言一定要生動形象。游記類文章的體裁可以是日記、書信、散文,但以散文為主。中學階段學習的游記類文章,不論是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是散文,而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語言優美,筆底含情,真可謂「觀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㈢ 如何寫好游記
一、按游覽的順序寫。我們在參觀或游覽一個地方時,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移而進行的,因此,我們必須以游覽為線索,由先而後依次記述游覽過程中所見到的景物,這樣,讀者才會對你游覽的地方有一個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二、寫出景物的特點。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點,我們要認真回味游覽時的所見所感,選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體地描寫,並對重點部分進行生動細致地刻畫。
運用聯想,採用比喻、擬人等方法,將景物的特點寫出來,使景物形象逼真,讓讀者宛如親眼所見一般。
三、分清主次詳略。我們在寫游記時,面對繁多而又千姿百態的景點,美麗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寫什麼好呢?這都必須根據文章的中心確定主次詳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動、最令自己難忘的景物,當作主要內容,進行詳細描述。
如景物怎樣美、怎樣奇,你和遊人怎樣感嘆,你凝望著什麼,展開怎樣的想像等;次要景物可略寫或不寫,這樣重點就突出,游記也就生動了。
四、融入真情實感。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進文章的字里行間,做到既有所見所聞,又有所思所感,這樣可以豐富文章內涵,深化習作主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3)概括如何寫游記文的方法簡便擴展閱讀:
如果一定要給好游記界定個標准應該具備以下特質:
1. 美。
無論文、圖,記錄了旅行之美,讓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2. 動情。
無論文、圖,敘述了旅行路上的真實故事,細節感人至深。
3. 有趣味。
旅行通常充滿美好,即便此行苦難憂郁,有趣味地表達是至高追求。
4. 有價值。
別擔心「文筆不好」,攻略式的記錄,細心的各類貼士,能無微不至地幫助到其他旅行者解讀「未知」也是好文章。
5. 有情懷。
我們鼓勵對風景的深入描摹,我們更提倡關注人的生活,四時之景不同,但人性之美不應季變幻。
參考資料:
網路-游記
㈣ 游記怎麼寫
教你怎樣寫游記
重點是 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 。寫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其一,觀之有序,言之有序。寫參觀游覽一類的文章,必須有一定的空間順序,而這種順序又往往和作者觀察的順序一致起來,因此,只有觀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我們可以大致掌握以下常見的順序:
<1>以游蹤為序。游覽的順序就是文章的順序。
<2>以方位變化為序。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間後四周,先四周後中間地觀察,按照觀察的順序布局全篇文章。
<3>以景物的類別為序。我們參觀游覽一個地方,在大范圍內又有各種不同類別的景物。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巒,最後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後看牛羊
其二,抓住特點,描寫具體。參觀游覽一個地方,所見所聞很多,如果什麼都想寫,就什麼也寫不好。只有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才能寫得准確、生動、具體、形象。那麼,抓住景物哪些特點呢?
<1>色彩特點。景物的顏色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顏色,即使是同一種景物,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位置,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2>形態特點。景物的不同形狀和姿態,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精神、氣質。例:白楊直立挺拔,表現出堅強不屈的精神;柳樹輕柔,婀娜多姿,表現出它柔韌的性格;松樹迎寒風挺立,戰霜雪蒼綠,表現出倔強的品格;老槐樹像撐開的大綠傘,在炎熱的酷夏安撫著大汗淋漓的人們,表現出它溫和的天性 可見,抓住景物形態特點,既可表現形,又可體現神。
<3>動靜特點。一切景物都處於自然之中,有時處於靜態,有時處於動態,有時處於靜動變化之中。因此,我們要抓住景物的動靜寫出景物的特點。
其三,寄情於景,主題鮮明。景物本身無情,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同學們,當你懷著愉快的心情去遊玩時,你會覺得天比平時藍,花比平日紅,草比平日綠。一陣風吹過,小樹在風中搖擺,你會覺得它在向你招手。小鳥從身邊飛過,你會覺得它在為你唱歌,向你問好。然而,當你挨了批評,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就會截然不同了。游覽中,無論由情及景,還是由景觸情,都離不開情感的表達。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間,才會表達出鮮明的主題,也才會打動讀者。在行文中,我們只有把心捧給讀者,才會吐真情,有真意。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給讀者美的享受。
游記
是以作者真實的旅遊見聞和感受為題材的一種記游性散文。它是以大自然作為主要描寫對象,通過描繪風光,描寫景物,表現出自然的美和生命,使讀者隨著作品所展示的山水畫卷,神遊千山萬壑,領略奇麗風物,觀賞名勝古跡,見識鳥獸蟲魚,瞻仰建築風貌,宛如身臨其境。
怎樣寫好游記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點。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萬別的,總是處於變化之中,進入我們眼界的景物也不例外。同是風景勝地,無錫以湖山見長,壯觀開闊;蘇州以園林著稱,幽雅恬靜;廬山以瀑布取勝,優美如畫。即使我們熟見的景物,在不同時令不同地點,它們的狀貌也會有所不同。有位同學觀察頗細,他認為東海看日出可稱為 浮出 ,在城外小丘看日出可稱為 閃出 ,在泰山頂上看日出則應稱為 躍出 。翻閱古今傳世游記,其成功無不與寫准了景物的特點有關。因而我們觀景,要把握景物與眾不同的特殊性。唯其如此,筆下的景才會有個性,才會 活 起來。
二、要運用多種手法。游記屬文學作品,寫作時要運用多種手法:1、寫景與抒情結合。游記寫景,總是寄託著作者自己的喜怒哀樂,山是作者眼中的山,水是作者心中的水,山山水水通過感情的漂染,就帶上了作者鮮明的個性色彩。因此,在再現自然物象時,或情隨景生,或移情入景,或間接抒情,或直抒胸臆,都應灌注作者對現實生活中的見識和愛憎,使自然景物成為有情之物,成為抒情言志的藝術形象。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清幽冷寂的環境,正是當時作者不幸遭遇下郁悶心情的曲折反映。姚鼐的《登泰山記》寫雪後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雄渾的景象,流露出對祖國河山的無限熱愛。2、敘事與寓意結合。游記中的敘事不能只停留在事件上,若能在所敘之事中寓含某種真理,則能提高其品位,如蘇軾的《石鍾山記》在記敘了作者親自考察石鍾山得名經過後,得出一個真理: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說明了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其意義大大超越了游石鍾山本身,顯出深刻的文旨。3、現實與歷史結合。無論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只是無限綿延的歷史長河中一瞬,眼前的景緻常使人 思接千載 、 視通萬里 ,若能在游記中把現實與歷史結合起來,則能增強作品的歷史縱深感,擴大其思想內涵。此外還可有機插入詩詞典故、民俗風情、傳說歌謠等以增加游記的知識性、情趣性。
三要呈現清晰的游蹤。游記具有 記游性 特點,它要與游蹤為線索,把游蹤、風貌、觀感有機結合在一起,因此必須緊扣游蹤行文。讀劉白羽的《長江三日》,游蹤一目瞭然。第一日,寫江輪由重慶開出而未入三峽的一段歷程。先寫中午江面 雲霧迷濛 ,再寫下午三時後 天轉開朗 的景色,接著寫長江上游夜景。第二日寫江輪穿過三峽的驚險情狀,由瞿塘峽而至巫峽、西陵峽,千姿百態、色彩絢麗的三峽奇景依次展現。第三日描述三峽直至武漢這一段江西 楚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 的景象。這一章結構方式雖有變化,但從早到晚,自西而東,游蹤仍然清晰。由於所觀地域風貌的特殊性和選材重點的不同,我們常見的有兩種記游覽的方式:1、連貫式。這種方式是按時間先後依次寫出遊覽全過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2、跨越式。這種方式是攝取游覽過程中幾個重點鏡頭連綴成篇,游蹤具有跳躍性,如沈從文的《春遊頤和園》。
四、要講究辭采優美。游記不能只以景取勝,還應講究辭採的優美,以使之更引人入勝。一般來說,交代游蹤要用敘述,再現風貌要用描寫,由於二者常常同步,所以決定游記語言多是敘述與描寫相融合的 描寫性 語言。請看一位同學的游記散文《登泰山看日出》中一段文字: 到達對松亭時,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視,雖有濃濃的雲霧籠罩著,但山勢依舊可辨,有的如馬鞍俯卧,有的如駝峰聳立。雲霧不斷地擴展著,飄動著,升騰著,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飄落在山峰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潮的海水在岸邊濺起無數朵白色的浪花。這時,我才發現自己的四周全是沸沸揚揚的雲海。 這段文字運用比喻、排比修辭手法,細膩刻畫,用藝術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語句整中見散,參差搭配,靈動輕快,讀來上口,富有韻味。
當然,要想游記寫得美,必須寫得真,虛構的作品不能算游記。要寫得真,就必須多觀察,要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盡情去觀賞去感受。
怎麼樣寫游記
一、什麼是游記?
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 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遊、遊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
二、游記的分類
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 游 的記錄,沒有 游 ,也就不會有 游記 。
三、游記的寫作方法
不論是哪一種游記,在寫作時都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游記中的線索
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這篇文章就會支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這條線索也可以說是寫作的順序。
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可能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我們建議大家初學寫游記時,一定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慣。
2、游記中的主體
主體指的事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比如在一篇游記的開始,一位作者就這樣寫道: 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北京大學",點明游記的主體是"我們班的同學和李老師 ;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
3、游記中的寫景
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
4、游記中的地點
在寫游記時,一定要注意說明游覽或參觀的地點,比如海洋館、大草原、科技館等。
5、記游要分清主次
游記雖然是對游覽過程的記錄,但卻不是面面俱到的記錄。 游記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對表現文章主體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點描寫,其它的則應該一筆帶過,或者乾脆略去不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玲瓏有致。
張潮在幽夢影一書中說:「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李白也說:「大地假我以文章。」
不錯,偉大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和人生的刻畫。枝頭好鳥,水面落花,無不是大自然中美好的文采,然而這些體驗,完全須靠我們到處游歷,靜觀萬物才能有所得。處在現代都市樊籠的人們,每天忙碌追逐,何暇去顧及周遭事物的美,以及星斗的轉移,草木的消長,風雲的變幻呢?如果我們只是一味抱怨生活的枯燥、煩悶、拘束,不如聽聽徐志摩的勸告:「為了醫治我們當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遺忘自然──一張輕淡的葯方,我們的病象,就有緩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幾個滾,到海水裡洗幾次浴,到高處去看幾次朝霞與晚照,你肩背上負擔,就會輕鬆了去的。」這山水佳景,就是心靈最好的醫葯,但卻俯拾即是,不必遠求。細讀中國的散文名作,大家耳熟能詳、琅琅上口的「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繁蔭。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歐陽修),「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蘇軾)。「百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謝靈運),詩文中的山水名句,真是不可勝數。我們在讀這種美句的時候,是否覺得心靈滌凈,撥動了我們審美的情思和感動的心弦,而神遊在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中呢?
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中,我們讀到了搜奇尋幽的山水游記的最佳作品。他筆下的景物,並非只是「自然山水」的反映,也不是客觀存在的。他利用主觀的藝術表現,透過自己的心靈加工,表現出山水的蓬勃生機,也體會了無窮的妙趣,並能含蓄蘊藉,意味雋永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感慨寄陳於敘事上,達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此類山水游記名篇,與閱歷甚淺的我們寫出的泛泛遊記(不是「流水帳」的記敘,便是流於「導游」的單調介紹),簡直有天壤之別。讓我們再次細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看看他是如何縱情山水,以自排遺。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水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 這是熔合了寫景、抒情、敘情、議論於一爐的名作。柳宗元筆下的山水更能動人。真是映證了中國的一句俗諺:「但要聞名,莫要見面」,山水文學的魅力就在於此。
由此可知,游記並非只是描寫名山秀水,最重要的是放入自己的「真感情」,以自己的「獨具隻眼」,主觀地寫出所游地點的「特色」,升華「自然山水」而成為「人文山水」。李白「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不就是帶著有「色」眼光看山水嗎?「眼前景」若能觸動「心中情」,那動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才能使真正的風景進入讀者的心中,彷佛賦予生命而鮮活了起來。所以同學們在寫游記前得先回憶此次游覽牽動了你什麼情思,觸發了你什麼靈感,給予了你什麼精神力量。這種「情景交融」的方式才能寫出佳作,否則只是空泛描述,就像照相機攝影一樣,表現不出任何生命力的。
以下的寫游記該注意的事項:
(一) 忌「頭重腳輕腰肢細」的毛病:同學們寫游記時,材料的取捨、布局應最先注意。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會犯了這樣的毛病:
A:「頭重」:不重要的起頭太長,佔了太大篇幅。例如:旅遊的准備過程,連置裝、買零嘴、邀同學討論,都要大肆記敘一番。
B:「腳輕」:收束快速。礙於全文已廢話連篇、時間不夠,便草草收場,或隨便發表一些與名勝古跡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心得交代了事。
C:「腰細」:文中主要的中間段正是精華,卻寫得又
短又少。而最關鍵的應是「到達目的地後的游覽經過」,若是三言兩語,不痛不癢,容易給讀者「行色匆匆,一無所獲」的感覺,這樣的游記顯然是失敗之作。
(二) 選擇有特色的定點有條理的敘述: 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地點,充分發揮眼睛、耳朵、頭腦、手腳的妙用,尤其是豐富的觀察力和想像力。在游覽賞玩時,隨手筆記新鮮有趣的事、物。寫作游記時,將上述資料作一妥善的剪裁,結合自己所走的路線,作有條理的敘述,才不會有東拉西扯,語無倫次的毛病。
(三)「描寫」技巧的發揮:描寫技巧的好壞深深影響讀者的印象。描寫好的文章,不止令人神往,更能使此地風景聲名大噪。所謂「不是當年兩篇賦,如何赤壁在黃州。」今日我們印象深刻的黃岡赤壁,若不是蘇軾的生花妙筆,怎會將錯就錯地認定它就是三國時代的古戰場昵?所以,好好運用你的描寫能力吧!「
具體」而「深刻」地「主觀」描寫,帶領讀者進入你描寫的意境,引起他的共鳴,才是成功的描寫。我們引一篇「湖水」為例子:
湖水是擺在地上的大鏡子,藍天、白雲都想瞧一瞧自己的美貌,岸邊的花木也來湊熱鬧,使得湖中也有藍天、白雲,綠的葉,紅、黃、紫、橙、藍 的花朵,哦!這一潭湖水,竟然成了巨人使用的調色盤,而翠柳姑娘的發絲不停地在水面上輕輕拂動,像是巨人的畫筆正在沾染色彩,想畫出一幅精美的風景畫
這樣的「湖水」多吸引人,彷佛就在召喚我一樣,那樣的美又多能吊起我的遐思!讀了這種游記,真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啊!
(四) 加入自己的歷史情懷,撫今追昔,緬懷歷史人物的流風遣跡,藉古今的對比,發抒對人物的慨嘆: 這種切入的角度往往可看出你思想的深度。若平時即有文學素養,對某地某事某物有特別的紀念性應了解透徹。尤其在游覽名勝古磧時,配合古代人物以發思古之幽情,更藉此寄託身世之感,這篇游記的價值便大大地提高了。我們試看杜甫的詠懷古跡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剖據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這首是詩人游歷夔州,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之下完成的作品。我們可看出杜的筆觸激情昂揚、熱烈的歌頌之外,也對自己的壯志未酬嘆惋不已啊!
至於結構的安排,同學可靈活運用順敘、插敘或補敘的技巧,由小至大或由大至小描寫或記敘自己所見聞。另外,提醒大家的是別再用「夕陽西下,我們依依不捨地踏上歸途」這樣的陳腔老套作結尾,如何結束此篇游記,造成情韻綿邈,引人注目,可得在自己的心得感受上,下番功夫好好著墨,收束得好,不僅給人震撼的感動力,讀者雖並未親身經歷,也得到了最佳的「臥遊」的效果啊!
㈤ 游記作文怎樣寫
思路分析]下面是大體的介紹至於怎麼寫只要按照下面的原則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點寫最好[解題過程]一、什麼是游記?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遊、遊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二、游記的分類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三、游記的寫作方法不論是哪一種游記,在寫作時都要要注意以下幾點:1、游記中的線索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這篇文章就會支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這條線索也可以說是寫作的順序。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可能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我們建議大家初學寫游記時,一定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慣。2、游記中的主體主體指的事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比如在一篇游記的開始,一位作者就這樣寫道:「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北京大學",點明游記的主體是"我們班的同學和李老師」;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3、游記中的寫景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如一位同學寫一篇游覽長城的文章,就分別著重對長城的古老壯觀與周圍干凈整潔的景區環境進行了描寫,將景物描寫與文物保護與環境保護的主題緊密地結合了起來。4、游記中的地點在寫游記時,一定要注意說明游覽或參觀的地點,比如海洋館、大草原、科技館等。5、記游要分清主次游記雖然是對游覽過程的記錄,但卻不是面面俱到的記錄。我曾看到過一位大學生寫的游記,從早上起床寫起,然後寫怎樣吃早飯、怎樣出門坐車、路上都見到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一一寫到,一直到最後怎樣回到了家裡。一篇游記,寫了上萬字。卻沒有任何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這樣的寫作不是游記,而是流水帳,是沒有人願意讀下去的。 游記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對表現文章主體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點描寫,其它的則應該一筆帶過,或者乾脆略去不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玲瓏有致。答案補充
㈥ 怎麼寫游記作文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西安,洛陽旅遊.我們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開封府,游覽了華清池,嵩山少林寺,還攀登了華山.
"自古華山一條路",說得就是華山的險.大客車把我們載到山腳下,我們就得換坐小型中巴車上山.山路蜿蜒曲折,一邊是壁立的山崖,一邊是看不見底的深淵,汽車稍有不慎,就會墜入深淵.一路上,我都緊緊攥住媽媽的手,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幸好開車的叔叔駕駛技術好,把我們平安送到了索道站.
我們坐上了纜車,纜車把我們帶到了半空中.導游阿姨說:"這是亞洲最長的一條索道,上下落差高達750米."我大著膽子向下看,下面是萬丈深淵,當年"楊志榮智取華山"的那一條小道就像是一條游蛇.我又環視四周,仰望上面,彷彿華山上覆蓋著積雪,因為華山上最多的不是樹木,而是白色的裸露的陡峭的山崖.
纜車把我們送到了半山腰.爬山就開始了.導游阿姨說:"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主峰,其中北峰最低,西峰最高最美,傳說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發生在西峰."我連忙說:"爸爸,我們爬西峰."爸爸說:"好啊!只要兒子肯攀登,老爸一定奉陪到底."
我們一家人整裝出發.我們腳踩石梯,手攀鐵鏈,爬過了連綿起伏的五雲峰,爬過了險象環生的龜背石,來到了蒼龍嶺.蒼龍嶺就像龍的脊背,一條極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兩旁則是雲霧繚繞的懸崖,一看保管你嚇得腿肚子發抖.媽媽爬了沒幾級,就打退堂鼓了.我和爸爸則是知難而進.我攀著鐵鏈,像狗一樣伏在石梯上,眼望著高高的西峰,一步一步踩實石階,一步一步前進,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爬上西峰,一定要征服華山!也不知爬了多少時間,也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終於闖過了鬼門關——蒼龍嶺.我和爸爸稍作休息,就一鼓作氣爬上了西峰.
華山的西峰太美了!我來到了雲的上面,登山途中的那些面目猙獰的山峰全成了雲霧繚繞的矮子,陣陣清風吹來,真叫人感到心曠神怡,鳥兒和一些不知名的蟲兒一起演奏著動聽的音樂,突然一隻小松鼠躍過林間……爸爸說:"無限風光在險峰嘛!"我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dpDQnuGcsYYFm4Im5UQRjg
㈦ 游記如何寫
游記的寫作方法
1、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遊、遊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
2.、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
3、游記中的線索
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這篇文章就會支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這條線索也可以說是寫作的順序。
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可能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後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我們建議大家初學寫游記時,一定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慣。
4、游記中的主體
主體指的事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比如在一篇游記的開始,一位作者就這樣寫道:「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北京大學",點明游記的主體是"我們班的同學和李老師」;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
5、游記中的寫景
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
6、游記中的地點
在寫游記時,一定要注意說明游覽或參觀的地點,比如海洋館、大草原、科技館等。
7、記游要分清主次
游記雖然是對游覽過程的記錄,但卻不是面面俱到的記錄。 游記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對表現文章主體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點描寫,其它的則應該一筆帶過,或者乾脆略去不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主次分明,主題突出,玲瓏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