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拔罐的方法
1).拔罐前做好准備:
(1)仔細檢查病人,以確定是否適應症,有無禁忌。根據病情,確定處方。
(2)檢查應用的葯品、器材是否齊備,然後一一擦凈,按次序排置好。
(3)對患者說明施術過程,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患者體位:病人的體位正確與否,關系著拔罐的效果。正確體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能夠放鬆,施術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採用的體位有以下幾種
(1)仰卧位:適於前額、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俯卧位:適於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後面。
(3)側卧位:適於側頭、面部、側胸、髖部及膝部。
(4)俯伏坐位及坐位:適於項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選罐:根據部位的面積大小,患者體質強弱、以及病情而選 用大小適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在選好的治療部位上,先用毛巾浸開水洗凈患部,再以干紗布擦乾,為防止發生燙傷,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療需要,必須在有毛發的地方或毛發附近拔罐時,為防止引火燒傷皮膚或造成感染,應行剃毛。
5).溫罐: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氣寒冷、拔罐前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預先將罐放在火上燎烤。溫罐時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過熱造成燙傷。溫罐時間,以罐子不涼和皮膚溫度相等,或稍高於體溫為宜。
6).施術:首先將選好的部位顯露出來,術者靠近患者身邊,順手(或左或右手)執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兩種排序:
(1)密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寸。用於身體強壯且有疼痛症狀者。有鎮靜,止痛消炎之功,又稱「刺激法」。
(2)疏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相隔1--2寸。用於身體衰弱、肢體麻木、酸軟無力者。又稱「弱刺激法」。
7.詢問:火罐拔上後,應不斷詢問患者有何感覺(假如用玻璃罐,還要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情況),如果罐吸力過大,產生疼痛即應放入少量空氣。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體稍傾斜,以右手指按壓對側的皮膚,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氣徐徐進入,到一定程度時停止放氣,重新扣好。拔罐後病人如感到吸著無力,可起下來再拔1次。
8.拔罐時間:大罐吸力強,1次可拔5--10分鍾,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鍾。此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術部位而靈活掌握。
9.拔罐次數: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為1療程,中間休息3--5日
----好輕松品牌團隊整理
B. 拔罐方法及技巧 怎麼進行拔罐
1、火罐的選取根據使用的部位的不同選擇的火罐大小也不一樣,使用適當的火罐對對於身體的健康以及一些疾病的康復有更大的益處,在面積比較大的地方可以選取比較大的火罐,面積小的地方相應的選擇小一點的火罐,一般的火罐都是在背部拔,所以選擇普通大小的火罐。
2、拔火罐燃料的選取,我們在拔火罐的時候不僅需要火罐,還需要95%的酒精,紗布塊和鉗子(注意安全)。在點火前,將紗布塊疊成塊,用鉗子加緊,蘸取少量的酒精,在遠離人體的地方點燃。防止酒精滴在人體上傷到人。
3、拔火罐的操作步驟,先讓拔火罐的人扒一個舒適的體位,將罐子放在隨手就能拿到的地方,根據個人習慣,一手拿火,一手拿罐,將罐子傾斜45度,快速將火伸進罐內,繞一圈,注意不要碰到罐壁,隨後將罐快速留在需要治療的部位,保證罐子吸到皮膚。
4、拔火罐留灌期間的護理,將罐子拔住在拔罐的人身體上面以後,一般留罐時間是10到15分鍾,在此期間不時檢查罐子是否與皮膚緊密吸住,並防止罐子的掉落,第一次拔罐可能不是很習慣,需要堅持完成拔罐的操作。
5、拔罐結束後的護理,拔罐後的護理,取罐是用一指輕壓灌口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輕輕取下罐子,之後,將皮膚表面用紗布塊擦拭乾凈,皮膚在24小時內不要沾水。將罐口擦洗干凈,放在合適的地方,以備後用
6、拔火罐注意事項,因個體差異,有的可能在罐口留下水泡,這些問題不大,小的可以不用處理,稍大的可以將水泡用消毒針刺破,局部消毒即可。留下的罐印會自然消退,不必擔心,注意在使用的過程中不要燙到人。
C. 拔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施罐前注意事項
1.拔罐治療室應寬敞明亮,空氣流通、室溫適宜,要注意患者保暖,並防止暈罐。
2.根據病情與施術要求,選擇適當體位與罐的規格,充分暴露應拔部位,有毛發者應剃去,拔針罐應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選好體位,囑患者體位應舒適,勿移動體位,以防罐具脫落。
4.老年、兒童與體質虛弱的患者施罐數量宜少,留罐時間宜短,否則難以承受。初次接受拔罐者,除應消除其畏懼心理外,拔罐數量與時間也宜少宜短,待適應後復診時再酌增。
(二)施罐中注意事項
1.施罐手法要純熟,動作要輕、快、穩、准。拔多罐數量宜少,罐間距離應適中,過遠影響療效,過近易痛易落。
2.注意詢問患者的感覺,觀察其局部和全身反應。拔罐後一般有下述三種反應:
(1)患者感覺拔罐部位緊束、酸脹、溫暖舒適或有涼氣外出,罐內肌膚突起,呈紅疹或紫斑樣變,為正常反應。
(2)患者感覺吸拔部明顯疼痛或燒灼、麻木,多為吸拔力過大;若患者毫無感覺,多為吸拔力不足。均應啟罐(取下)重拔。若重拔後,上述情況依舊,則應考慮罐具規格、吸拔部位、施罐方法、負壓大小,以及疾病性質、患者體質等因素的影響。
(3)拔罐期間,如患者出現頭暈、惡心、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胸悶心慌,甚至暈厥、脈細弱等暈罐徵象,應及時啟罐,並參照暈針處理。
(三)啟罐方法
啟罐亦名起罐,即將吸拔牢穩的留置罐取下的方法。
1.一般罐的啟法 一手握住罐體腰底部稍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住罐口邊緣的皮膚,使罐口與皮膚之間形成空隙,空氣進入罐內,則罐自落。切不可硬拉或旋轉罐具,否則會引起疼痛,甚至損傷皮膚。
2.抽氣罐的啟法 注射器抽氣罐、空氣唧筒抽氣罐,向罐內注入空氣,罐具即脫。
3.水(葯)罐的啟法 應防止水(葯)液漏出,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應先將拔罐部位調整為側面後再啟罐。
(四)效應觀察
1.治療效應 啟罐後吸拔部出現點片狀紫紅色瘀點、瘀塊,或兼微熱痛感;通稱罐斑或罐印,是屬正常反應,1~2日即自行消失。
2.病理反應 罐斑如顯水泡、水腫與水氣狀,提示濕盛或寒濕。若水氣色黃為濕熱;水泡呈紅色或黑色,示久病濕盛血瘀。罐斑色深紫,示瘀血為患。罐斑色深紫黑觸之即痛、伴身熱,系熱毒瘀結。罐斑無皮色變化,觸之不溫,多為虛寒證。罐斑微癢或出現皮紋,多系風邪為患。罐斑或血泡色淡,多屬虛證。拔針罐後,血色深紅為熱,青色為寒凝血瘀。以上反應應結合臨床而綜合分析。
(五)善後處理
啟罐後,應用消毒棉球輕輕拭去拔罐部位紫紅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覺痛癢,不可搔抓,數日內自可消退。如出現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處理;水泡較大,應用消毒毫針刺破,放出水液,塗上龍膽紫。若出血應用棉球拭凈。若皮膚破損,應常規消毒,並用無菌敷料覆蓋其上。若系拔罐治療瘡癰,啟罐後應拭凈膿血,並常規處理瘡口。
處置停妥後,囑患者休息片刻才離開治療室,並囑次日或2、3日再作治療,視病情與反應而定。
D. 怎麼拔罐
1、准備道具。玻璃罐、酒精、棉球、棉球夾等都需要備齊,並且在拔罐前要進行消毒。
2、患者准備。患者需要平躺在乾燥舒適的位置,裸露出需要拔罐的部位。
3、拔罐過程。操作人員需要一手拿著拔火罐,一手用棉球夾夾住酒精棉球,點燃棉球後迅速在玻璃罐中環繞,再迅速的按壓在患者的相關穴位上,緊緊的吸附住體表。
4、拔罐結束。10~20分鍾後,翹起玻璃罐的一邊,使壓強減小,取下罐具。
拔火罐屬於理療方法之一,建議請專業人員進行。
E. 拔罐的技巧
2008-01-17
09:45來源:
足療顧問類別:
桑拿資訊
>>進入八界社區
(1)准備材料:玻璃火罐二個(備用一個),根據部位,選擇號型,鑷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條,香皂一塊,臉盆一個。
(2)術前檢查:檢查病情,明確診斷,是否合乎適應症。檢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體位,是否合適。檢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無殘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凈毛巾,蘸熱水將拔罐部位擦洗干凈,然後用鑷子鑷緊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著,用門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閃,迅速將罐子扣住在皮膚上。
(4)留罐時間:過去留罐時間較長,有從10分鍾留到30分鍾以上的,這種長時間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鬱血嚴重,增加吸收困難,因此,現在留罐時間一般較前縮短了,根據身體強弱的淺層毛細血管滲出血液情況,可以考慮改從3分鍾到6分鍾比較合適。
實踐證明,短時間留罐比長時間留罐好處多。嚴重鬱血減為輕微滲出血或充血,便於吸收,增強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過度,造成水泡傷引起感染;時間雖短,療效較高。
(5)起罐:左手輕按罐子,向左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傾斜對方罐口的肌肉處,輕輕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氣,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脫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則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則吸拔力小。還有罐子叩得快則吸力大;叩得慢則吸力小。這些都可臨時掌握。
(7)間隔時間;可根據病情來決定。一般講來,慢性病或病情緩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發高燒,急性類風濕,或急性胃腸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為過,但留罐時間卻不可過長。
(8)療程。一般以12次為一療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繼續幾個療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窩以及頸椎、足踝、腓腸肌等肌肉豐厚、血管較少的部位,皆可撥罐。另外還可根據病情,疼痛范圍,可拔l~2個火罐,或4~6個甚至10個玻璃火罐。
F. 拔火罐的方法
拔罐方法
1.留罐法(罐吸拔在應拔部位後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 2. 走罐法(罐具吸拔住後,將罐自上而下反復拉動至皮膚潮紅) 3.閃罐法(罐具吸拔於施治部位後,手握罐體快速外拔發出聲響,以不留痕跡為宜) 4. 刺血拔罐法(用消毒後的三棱針刺破穴位病灶部表皮,使之出血,然後立即拔罐) 5.留針拔罐法 6.葯罐:(1)煮葯罐: 將配製成的葯物裝入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適當濃度,再把竹罐投入葯 汁內煮15分鍾 (2)貯葯罐:在抽氣罐內事先盛貯一定的葯液(約為罐子的2/3-1/2)。 7.單罐:用於病變范圍較小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范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 8.多罐: 用於病變范圍比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拾數個。
G. 拔火罐的技巧與方法 拔火罐應該怎麼操作
1、選料。
最先要留意選料,中醫學要用竹桶來拔火罐,如找不著,玻璃瓶子、陶瓷杯子都能夠,僅僅口一定要厚而光潔,以防罐子口過薄傷到皮和肉,底端最好是寬敞呈半圓型。
2、拔罐前的提前准備。
在拔罐前,應當先將罐清洗擦拭,再讓被拔火罐者舒服地躺好或坐正,外露要拔火罐的位置,隨後打火入罐。
3、拔罐時的實際操作。
打火時一般用一隻手執罐,另一隻手拿已點燃火的探子,實際操作要快速,將起火的探子在罐里晃上幾晃後撤走,將罐快速放到要醫治的位置,火仍在點燃時就需要將罐口捂緊在傷處,不可以等火熄,不然很松,不利吸出來體內濕氣,要有罐口牢牢地吸在的身上的覺得才好。留意不必把罐口邊沿燒開防止燙傷。
4、時間。
一般拔15到20分鍾就可將罐取出,取時不必強制扯罐,不必拉扯和旋轉,姿勢要點是一手將罐向一面歪斜,另一手輕按皮膚,使氣體經間隙進到罐里,陶罐當然便會與皮膚鬆掉。
5、拔罐的錯誤觀念。
一次不好拔2次,同一個部位,反復地拔,就不相信這罐子拔得沒實際效果。有很大的一種世界上無難症,只怕有心人的信心,實際上,那樣做也是不好的。拔罐的情況下你乃至能夠拔滿全身,由於那樣能夠全方位醫治,提高治療效果。但是在一個地區反復的拔,那麼就因小失大了。
H. 怎樣拔火罐啊
具體拔火罐操作方法包括:(1)貼棉法:將75%或95%的酒精棉片貼放於罐內,燃著後,立即拔於患處,待局部皮膚充血,鬱血呈紫色即可。
(2)投火法:將罐口浸濕,把點燃的酒精棉球或紙片投入罐內,迅速將罐罩在施術部位。此法適用於從側面橫位拔罐。
(3)閃火法:用鑷子夾住酒精棉球,在火罐內閃一下即退出,然後速將罐罩在施術部位。拔火罐時間為10~15分鍾。取罐時,以一指按壓罐口的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順手取下火罐,不可硬拔以防傷皮膚。如果採用走罐,多選擇背部,可先在施術部位塗一層潤滑油,將罐拔好後,向上下或左右推移,至皮膚充血為止。
拔火罐注意事項有3點:(1)拔火罐適宜於肌肉豐滿的部位,如肩、背、腰、臀部等。不適用於肌肉鬆弛,有毛發及骨骼凹凸處。
(2)皮膚病、出血性疾病,皮膚水腫以及孕婦的腰、腹部均不適宜拔罐。
(3)拔火罐時間不要過長。如果出現燙傷,較小的水皰可不加處理,較大水皰可用注射器抽出皰內液體,或用消毒過的針刺破而放出皰內液體,並塗以龍膽紫,覆蓋消毒敷料固定。
I. 拔罐技巧與手法
拔罐可以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拔罐常見的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答.案.網 Z~q~N~F.Com小編整理的拔罐常見的方法,歡迎閱讀。
拔罐常見的方法
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應位置後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此法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等病症。
2、閃罐法:是指把罐吸附於相應位置後,用一隻手壓住皮膚,另一隻手握住罐體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復多次,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淤血為度。此法適用於治療局部皮膚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指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上塗一層凡士林油後,再拔罐。然後,醫者用手握住罐子,在塗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動。當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至淤血時,將罐起下。此法適用於治療肌肉豐厚,皮膚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風濕痹痛等病症
4、刺絡拔罐法:即將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後,再行拔罐,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此法多用於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病症。
5、投火法:將薄紙捲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里,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里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6、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拔罐後,凡肌體及內臟功能失調者,均會出現不同顏色的火罐印跡,對於診斷和指導保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那麼拔罐後的皮膚顏色要怎麼鑒別呢?下面的內容會詳細告訴大家拔罐後皮膚顏色鑒別的方法。
J. 拔火罐的做法
導讀:常見的拔罐方法有:常規拔罐、閃罐法、留罐法、走罐法、轉罐法、響罐法。詳見本文圖解拔罐的操作步驟和方法。
一、常規拔罐,可分為兩種:單罐法、多罐法。准備工具:火罐、止血鉗、棉球、熱毛巾、打火機、95%酒精
1、單罐法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圖解示範]
拔罐方法:用熱毛巾擦拭清潔施術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術鉗夾住蘸有酒精的棉球,點燃棉球後,伸入罐內旋轉一圈馬上抽出,然後迅速將火罐扣在施術部位上,常規留罐10~15分鍾
單罐拔罐的具體功效:常用於病變范圍較小或壓痛點。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岡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
2、多罐法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圖解示範]
拔罐方法:用熱毛巾擦拭清潔施術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術鉗夾住蘸有酒精的棉球,點燃棉球後,伸入罐內旋轉一圈馬上抽出,然後迅速將多個火罐依次扣在施術部位上,常規留罐10~15分鍾。
多罐拔罐的具體功效:常用於病變比較廣泛的疾病
二、閃罐法,准備工具:火罐、止血鉗、棉球、熱毛巾、打火機、95%酒精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圖解示範]
拔罐方法:用熱毛巾擦拭清潔施術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術鉗夾住蘸有酒精的棉球,點燃棉球後,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將罐拔於施術部位,然後將罐立即取下,按以上方法再次吸拔於施術部位,如此反復拔起多次至皮膚潮紅為止。
適用范圍:此法適用於治療肌萎縮,局部皮膚麻木酸痛或一些較虛弱的病症
三、留罐法,准備工具:火罐、止血鉗、棉球、熱毛巾、打火機、95%酒精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圖解示範]
拔罐方法:用熱毛巾擦拭清潔施術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術鉗夾住蘸有酒精的棉球,點燃棉球後,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將罐拔於施術部位,常規留罐10~15分鍾。
適用范圍:主要用於氣血瘀滯、麻木、消化不良、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病症。
四、走罐法,准備工具:火罐、止血鉗、棉球、熱毛巾、打火機、95%酒精、潤滑液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圖解示範]
拔罐方法:用熱毛巾擦拭清潔施術部位,在將要施術部位塗抹適量的潤滑液,然後右手持罐,左手用手術鉗夾住蘸有酒精的棉球,點燃棉球後,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將罐拔於施術部位,循著需要拔罐的線路來回推罐,至皮膚出現淤血為止,常規操作3~5分鍾
適用范圍:主治臟腑功能失調、外感風邪、皮痹麻木、末梢神經炎等症狀。
五、轉罐法,准備工具:火罐、止血鉗、棉球、熱毛巾、打火機、95%酒精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圖解示範]
拔罐方法:用熱毛巾擦拭清潔施術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術鉗夾住蘸有酒精的棉球,點燃棉球後,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將罐拔於施術部位,然後手握罐體,來回轉動,至皮膚出現淤血為止。溫馨提示:操作時手法宜輕柔,轉罐宜平穩,防止掉罐。
適用范圍:普遍用於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病症。
六、響罐法,准備工具:火罐、止血鉗、棉球、熱毛巾、打火機、95%酒精
6大常用的拔罐方法[真人圖解示範]
拔罐方法:用熱毛巾擦拭清潔施術部位,右手持罐,左手用手術鉗夾住蘸有酒精的棉球,點燃棉球後,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將罐拔於施術部位,在罐具吸定後,稍加推拉或旋轉,隨即用力將罐具拔下,發出「啪」的響聲,如此反復吸拔、重復操作多次,以皮膚潮紅或呈紫紅色為度。
適用范圍:普遍用於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