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表又稱調查表,統計分析表等。以簡單的數據,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製成圖形或表格,必要時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核對檢查之用。
檢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簡單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許正因為其簡單而不受重視,所以檢查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少。
檢查表的種類:
1、按標准條款編寫的檢查表
此種檢查表是編制其他檢查表的基礎,且通用性較強,可以在審核管理體系文件或專項檢查時使用。此類檢查表可直接將管理體系標准條款的所有要求作為問題提出。
2、按過程編制的檢查表
ISO9001標准鼓勵組織在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改進其有效性時採用過程方法。為使組織有效運作,必須識別和管理眾多相互關聯的活動,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活動視為過程,輸入、輸出、資源、活動成為一個過程必不可少的四個要素。編制此類檢查表時,對每個主要過程應充分體現PDCA的管理思想。
(1)策劃階段(P):①是否策劃輸入及相關要求;②是否策劃輸出及相關要求;③是否策劃資源方面的要求;④是否策劃活動的具體要求。
(2)實施階段(D):①是否按要求配置資源;②是否按規定控制過程;③輸入、輸出是否按規定的要求實施。
(3)檢查階段(C):是否按策劃對過程的四個要素進行了相關的監視和測量。
(4)改進階段(A):當過程未達到策劃的結果時,是否採取了相應的糾正或預防措施。
3、按部門編寫的檢查表
雖然有多種審核方法,如自上而下審核、自下而上審核、上下結合審核,以及正向或逆向審核等,但通常按部門進行審核,按部門編寫的檢查表是最常用的檢查表,這種檢查表編寫的原則是:過程方法+PDCA+抽樣調查。
審核員應通過查閱管理手冊、相關程序文件、職能分配表、組織機構圖、審核計劃、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以往的檢查記錄(可行時)等文件和資料,了解受審核部門的主要過程。要使用PDCA的思路,對每個主要過程進行展開。如可行,應檢查過程是否有效的客觀證據。同時,審核員應掌握抽樣調查的方法。
② 檢查表的製作步驟
1.決定檢查的項目。
2.決定檢查的頻率。
3.決定檢查的人員及方法。
4.相關條件的記錄方式,如作業場所、日期、工程等。
5.決定檢查表格式。(圖形或表格)
6.決定檢查記錄的符號。如:正、+、△、*、○等。
③ 怎樣理解"過程方法使組織能夠策劃其過程及其相互作用
以經解經,可以從過程方法的本身來理解該問題。
過程:是一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其目的是將輸入轉化為輸出。對任何一項影響質量的、相對獨立的要素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過程,採用過程的方法進行管理。過程可以組成一個網路,一個過程的輸出往往是另一個過程或幾個過程的輸入,例如:設計過程的輸出就是采購過程、生產過程和檢驗過程的輸入。過程還應該是增殖的,也就是說輸出應大於輸入活動。
只有明白了過程本身,才能理解過程方法檢查表的六大特性.
1,具有執行者: responsibility, 該過程由誰來負責?
2,已經定義: definiation, 該過程范圍是否策劃並描述清楚?
3,已經被文件化: documentation, 如何實現該過程?所需要的WI,SOP等是否被文件化?
4,已經建立聯系: relationship, 與前後過程的輸入,輸出是否建立正確的聯系?
5,被監控: monitoring, 該過程是否受控,得到有效的監控?
6,保持了記錄: traciability, 過程是否可以追蹤?
④ 審核員在現場審核時,應怎樣使用檢查表
編制和運用檢查表的注意事項
(1)編制檢查表要周密考慮,既要考慮受審核部門所涉及標準的有關要素,也要考慮要素的邏輯關系,另外還要考慮法律法規及其他要素。
(2)檢查表中提出的審核內容應以SY/T6276—1997標准、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和受審核方的體系文件的規定為依據,而不能以審核員自己的觀點或要求作為審核依據。
(3)抓住重點,抽樣應有代表性。
(4)檢查表應按預審核和認證審核分別編制,由於兩個階段審核的側重點不同,因此針對同一要素的審核,編制檢查表時在深度和廣度上應反映出兩個階段不同的審核要求。
(5)審核組長負責對檢查表進行審查,以保證審核的完整性。
(6)在現場審核中,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檢查表的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
(7)檢查表是審核員的工作文件,應妥善保管,不應提交給受審核方。
(8)靈活運用檢查表,不應逐條照本宣科,變成生硬的你問我答式的檢查過程。
⑤ 怎樣用過程的方法制訂ISO/TS16949體系內部審核檢查表
先識別出你們公司的所有過程,如設計開發過程\采購過程\檢驗控制過程\不合格品控制過程等等,每個公司根據自己產品及規模的不同,過程的識別也不同,而後根據你們識別的過程,即完成烏龜圖,你們做TS,你們應該做的,而後在做檢查表時,結合你們的過程編制(不用條款或部門打頭,已審核過程展開計劃進度),或者直接用烏龜圖審核都可以
⑥ qc七大手法檢驗過程
舊七大手法檢驗過程:
1、檢查表
檢查表其格式可多種多樣,這種方法雖然較簡單,但實用有效,主要作為記錄或者點檢所用。
2、數據分層法
因為在實際生產中,影響質量變動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這些因素區別開來,則難以得出變化的規律。數據分層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多種方式進行。
3、排列圖
排列圖由此圖的發明者19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Pareto)的名字而得名。柏拉圖最早用排列圖分析社會財富分布的狀況,他發現當時義大利80%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後來人們發現很多場合都服從這一規律,於是稱之為Pareto定律。
後來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運用柏拉圖的統計圖加以延伸將其用於質量管理。排列圖是分析和尋找影響質量主原因素的一種工具,其形式用雙直角坐標圖,左邊縱坐標表示頻數(如件數 金額等),右邊縱坐標表示頻率(如百分比表示)。
分折線表示累積頻率,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項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即出現頻數多少)從左向右排列。這種方法實際上不僅在質量管理中,在其他許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庫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
4、直方圖
直方圖通過對收集到的貌似無序的數據進行處理,來反映產品質量的分布情況,判斷和預測產品質量及不合格率。
用直方圖可以解析出資料的規則性,比較直觀地看出產品質量特性的分布狀態,便於判斷其總體質量分布情況。在製作直方圖時,牽涉統計學的概念,首先要對資料進行分組,因此如何合理分組是其中的關鍵問題。
按組距相等的原則進行的兩個關鍵數位是分組數和組距。是一種幾何形圖表,它是根據從生產過程中收集來的質量數據分布情況,畫成以組距為底邊、以頻數為高度的一系列連接起來的直方型矩形圖。
5、因果分析圖
因果分析圖是以結果作為特性,以原因作為因素,在它們之間用箭頭聯系表示因果關系。因果分析圖是一種充分發動員工動腦筋,查原因,集思廣益的好辦法,也特別適合於工作小組中實行質量的民主管理。
當出現了某種質量問題,未搞清楚原因時,可針對問題發動大家尋找可能的原因,使每個人都暢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來。
6、散布圖
這種成對的數據或許是特性一原因,特性一特性,原因一原因的關系。通過對其觀察分析,來判斷兩個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這種問題在實際生產中也是常見的,例如熱處理時淬火溫度與工件硬度之間的關系,某種元素在材料中的含量與材料強度的關系等。
這種關系雖然存在,但又難以用精確的公式或函數關系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用相關圖來分析就是很方便的。
假定有一對變數x 和 y,x 表示某一種影響因素,y 表示某一質量特徵值,通過實驗或收集到的x 和 y 的數據,可以在坐標圖上用點表示出來,根據點的分布特點,就可以判斷 x和 y 的相關情況。
7、控制圖
由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管制圖使用後,就一直成為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特別在質量管理方面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它是一種有控制界限的圖,用來區分引起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偶然的還是系統的,可以提供系統原因存在的信息,從而判斷生產過程是否處於受控狀態。
控制圖按其用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圖,用控制圖分析生產過程中有關質量特性值的變化情況,看工序是否處於穩定受控狀;再一類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圖,主要用於發現生產過程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以預防產生不合格品。
新七大手法
QC七工具(新)
1、關聯圖(Relationship Diagram)
20世紀60年代由日本應慶大學千住鎮雄教授提出,是用來分析事物之間「原因與結果」、「目的與手段」等復雜關系的一種圖表,它能夠幫助人們從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中,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親和圖(Affinity Diagram)
是日本川喜田二郎首創,把大量收集到的關於未知事物或不明確的事實的意見或構思等語言資料,按其相互親和性(相近性)歸納整理這些資料,使問題明確起來,求得統一認識和協調工作,以利於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
3、系統圖(System Diagram)
系統圖就是把要實現的目的與需要採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統地展開,並繪製成圖, 以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找最佳手段或措施的一種方法。
4、過程決策程序圖(PDPC)
是隨事態的進展分析能導致各種結果的要素,並確定一個最優過程使之達到理想結果的方法。
5、矩陣圖(Matrix Diagram)
矩陣圖法就是從多維問題的事件中,找出成對的因素,排列成矩陣圖,然後根據矩陣圖來分析問題,確定關鍵點的方法,它是一種通過多因素綜合思考,探索問題的好方法。
6、矩陣數據分析法(Matrix Data Analysis Chart)
矩陣圖上各元素間的關系如果能用數據定量化表示,就能更准確地整理和分析結果。這種可以用數據表示的矩陣圖法,叫做矩陣數據分析法。在QC新七種工具中,數據矩陣分析法是唯一種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方法,但其結果仍要以圖形表示。
7、箭條圖(Arrow Diagram)
箭條圖法是將項目推行時所需的各步驟、作業按從屬關系用網路圖表示出來的一種方法。
(6)如何用過程方法策劃檢查表擴展閱讀
有用的質量統計管理工具當然不止七種。除了新舊七種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還有實驗設計、分布圖、推移圖、趨勢圖等。
其實,質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建立在全面質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組織性的質量管理;二是以數理統計方法為基礎的質量控制。
組織性的質量管理方法是指從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人員工作方式的角度進行質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內容有制定質量方針,建立質量保證體系,開展QC小組活動,各部門質量責任的分擔,進行質量診斷等。
⑦ 怎麼製作品質檢驗表格
具體方法如下:
1、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質量檢查表》:
產品是有各種各樣的,每種產品的性能、外觀均不同,所以不同的產品均需編制專門的《質量檢查表》,比如:電阻和電容是不同的器件,《質量檢查表》也就不同。
⑧ 質量管理體系檢查表按過程序員如何編寫
1.檢測表一般是首先是按部門劃分,然後再按部門的工作程序編寫。
2.部門的工作程序一般是由一個體系文件或者幾個體系文件組成,文件的內容即檢查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