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和弦每聲部的連接方法

和弦每聲部的連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5 20:44:43

1. 三和弦旋律 和聲連接法

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

和弦的連接有兩種方法:共同音保持在同一聲部的連接,叫做和聲連接法;沒

有共同音,或者有共同音但不在同一聲部保持的連接,叫做旋律連接法。

I、V和弦的根音相距四、五度,有一個共同音。當它們的原位三和弦以和聲

連接法銜接時,聲部進行的方式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下行(I——V)或上行(V——I)級進。

原位I、V三和弦以旋律連接法銜接,聲部的進行方式是:低音避免四部同向

而只作向上(V——I)或向下(I——V)的四度跳進,其餘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後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

2. 正三和弦的基本和弦進行方法

⒈ 和聲連接法
保持共同音的連接方法,稱為和聲連接法。和聲連接法是最平穩的連接方法。正三和弦Ⅰ級與Ⅳ級、Ⅰ級與Ⅴ級之間有一個共同音,可以使用和聲連接法。
連接要領: ⑴ 低聲部作根音與根音的跳進; ⑵ 共同音保持在同一聲部; ⑶ 其餘聲部級進,橫向聲部進行的音程數為一、二、二度(在重根音條件下)。
⒉ 旋律連接法
有共同音不保持在同一聲部的連接,稱為旋律連接法。由於連接中不保持共同音,聲部進行中的旋律性會得到加強。
在現階段,原位正三和弦連接,應以平穩進行為基本原則。和聲連接法與旋律連接法,可根據需要選擇使用。
連接要領: ⑴ 低聲部作根音與根音的跳進; ⑵ 不把共同音保留在同一聲部,改為三度進行;⑶ 上方三聲部橫向聲部進行的音程數為二、三、三度(在重根音條件下)。
⒊ 不良聲部進行
⑴ 四部同向
使用旋律連接法作和弦連接時,盡量避免四聲部同向。四部同向易使聲部間失去平衡,在初學階段應當避免。
⑵ 平行八度、一度、五度
純八度與純一度音響極完全協和,某兩個聲部以這樣的音程進行時,會造成減少一個聲部的效果,在大小調和聲中禁止使用。
純五度的音響亦屬於完全協和,某兩個聲部以這樣的音程進行時,使聲部失去獨立性,連續使用還會產生調性重疊的效果。

3. 和弦連接的規則

和弦連接的規律要依據不同屬性的和弦來:

一、正三和弦的進行
大、小調Ⅰ、Ⅳ、Ⅴ級的連接進行,是正三和弦的進行,是自然的進行。如:
1、Ⅰ--Ⅳ--Ⅰ進行
C大調:C—-F—-C G大調:G—-C--G
a小調:Am—Dm—Am e小調:Em—Am—Em

F大調:F—bB—F
d小調:Dm—Gm—Dm

2、Ⅰ--Ⅴ--Ⅰ進行
C大調:C—G7—C G大調:G—D7--G
a小調:Am—E7—Am e小調:Em—B7—Em

F大調:F—C7—F
d小調:Dm—A7—Dm

3、Ⅰ--Ⅳ--Ⅴ--Ⅰ進行
C大調:C—F--G7—C G大調:G—C--D7--G
a小調:Am—Dm--E7—Am e小調:Em—Am--B7—Em

F大調:F—bB--C7—F
d小調:Dm—Gm--A7—Dm
註:以上和弦進行,是一切和弦進行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擴展、變化,產生出更生動、更豐富的和弦進行。
二、常見的和弦進行
1、Ⅰ--Ⅱ--Ⅴ7--Ⅰ進行(1-2-5-1)
C大調:C—Dm--G7—C G大調:G—Am--D7--G
a小調:Am—Bm--E7—Am e小調:Em—#Fm--B7—Em

F大調:F—Gm--C7—F
d小調:Dm—Em--A7—Dm

2、Ⅰ--Ⅵ--Ⅳ--Ⅴ7--Ⅰ進行(1-6-4-5-1)
C大調:C—Am--F--G7—C G大調:G—Em--C--D7--G
a小調:Am--F—Dm--E7—Am e小調:Em—C--Am--B7—Em

F大調:F—Dm--bB--C7—F
d小調:Dm—bB--Gm--A7—Dm

3、Ⅰ--Ⅵ--Ⅱ--Ⅴ7--Ⅰ進行(1-6-2-5-1)
C大調:C—Am--Dm--G7—C G大調:G—Em--Am--D7--G
a小調:Am--F—Bm--E7—Am e小調:Em—C--#Fm--B7—Em

F大調:F—Dm--Gm--C7—F
d小調:Dm—bB--Em--A7—Dm

4、Ⅰ--Ⅲ--Ⅳ--Ⅴ7--Ⅰ進行(1-3-4-5-1)
C大調:C—Em--F--G7—-C
G大調:G—Bm--C--D7--G
F大調: F—Am--bB--C7—-F

5、Ⅰ--Ⅲ--Ⅱ--Ⅴ7--Ⅰ進行(1-3-2-5-1)
C大調:C—Em--Dm--G7—-C
G大調:G—Bm--Am--D7--G
F大調: F—Am--Gm--C7—-F

6、Ⅰ--Ⅲ--Ⅵ--Ⅱ--Ⅴ7--Ⅰ進行(1-3-6-2-5-1)
C大調:C—Em—Am--Dm--G7—-C
G大調:G—Bm—Em--Am--D7--G
F大調: F—Am—Dm--Gm--C7—-F

三、代用和弦
其作用在於改變和聲進行,避免重復、增強色彩對比,並便於轉調。如為了改變和弦進行,避免重復、延長進行,常用Ⅵ級代替Ⅰ級和弦。此外Ⅵ級代替Ⅰ級和弦時,具有轉成關系小調之意。下例:
1、C—F—G7—C變為C—F—G7—Am…
代Ⅰ
2、Ⅱ級也常用代替Ⅳ級
C—F—G7—C變為C—-Dm—G7—C
代Ⅳ
3、Ⅲ級代替Ⅰ級,增強了音響色彩。
C—F—G7—C變為C—F—G7—Em
代Ⅰ
4、Ⅲ級同時還可代替Ⅴ7級,具有轉調意味。
C—F—G7—C變為C—F—Em---Am……
代Ⅴ7 代Ⅰ
5、Ⅶ級代替Ⅴ7時,為省略根音的屬七和弦。
C—F—G7—C變為C—F— B- ----C
代Ⅴ7
6、Ⅳm代替Ⅳ時,其功能使和聲豐富,進行有力。
C—F—G7—C變為C—Fm—G7—C
代Ⅳ
7、bⅦ7級代替Ⅳm時,其功能使貝斯的進行較好。
C—F—G7—C變為C—bB7—G7—C
代Ⅳm
8、bⅡ7代替Ⅴ7級,其功能使各聲部成半音的級進。
C—G7—C變為C—bD7—C

四、轉調和弦
音樂的轉調是由某調的屬七和弦進行到該調的主和弦為標志的。則該調的屬七和弦便是轉調和弦。如:
G7—C; E7—Am; D7--G……

五、經過和弦
經過和弦是使和弦進行的各聲部成半音階進行,在某種意義上具有經過音的性質。
1、經過和弦在各調使用當中以Ⅰ級最常見:
C----CM7----C7----F----G7----C
經過和弦
2、經過和弦中Ⅴ級是僅次於Ⅰ級的常用和弦:
C----Dm7----G----G7#5----G7----G7b5----C
經過和弦 經過和弦
六、掛留和弦
掛留和弦最常用於各調的Ⅰ級與Ⅴ級上,它能起到輔助和弦,以及使和聲不重復而有圓滿感的效果。如:
C----Csus4----C----G7----C
掛留和弦
C-----G7----G7sus4----G7----C

4. 如何聽和弦連接,有什麼竅門嗎

竅門就是多彈一些流行歌,有些歌譜特別是吉他譜都有和弦記號,自己去對比旋律與和弦的關系以及和弦與和弦之間的關系,最重要的就是用耳朵聽,仔細地感受每一個和弦、和弦與和弦連接時的感覺,多聽多彈,就能慢慢練出來了,以下是網上找到的理論,可理論畢竟是人家寫的,有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最重要還是自己去感受啦。
決定調性
一首歌曲首先要分清是大調還是小調。一般大調的曲子多以135其中的某一音開始,也多以15其中的某一音結束;小調歌曲則以36開始,以6作結束。因此,如果一首歌曲結束在主音1上它多半是大調,結束在主音6上它多半是小調。但如果歌曲的結束不是1也不是6,就要分析歌曲旋律中調性的傾向。旋律中經常出現135這些音,則可斷定為大調;經常出現613這些音,則可斷定為小調。
和弦初配
以自己較熟悉調的和弦經常出現135這些音,則可斷定為大調;即大調的C和小調的Am經常出現135這些音,則可斷定為大調;先為歌曲初配和弦,然後通過調的之間的關系轉換到實際調上來。
1、先將歌曲開頭和結尾的小節配上和弦。大調為C ,小調為Am。
2、結尾前一小節一般配以屬和弦或屬七和弦。大調為G 或G7,小調為Em或 E7。
3、屬七和弦前如合適的話,最好配下屬和弦。大調為F ,小調為Dm。
和弦的進行
一般而言,和弦的根音按逆行的三五七度進行時為良好進行,而順行三五七為不良進行。
再修繕和弦
在初配好的和弦基礎上有必要利用音階上各級和弦的功能尋找代理和弦再度美化和弦。
1、一級和弦,即主和弦C ,是唯一具有決定性和控制性的和弦,所以常用於開頭和結尾。
2、二級和弦Dm、D7、Dm7,由於音色接近G7和弦,所以可作G7的先行和弦,使和弦進行地更圓滑。
3、三級和弦E 、Em和弦是較弱的一種和弦,它通常在一級和弦所佔小節太多時用來作一級和弦的代理和弦。
4、四級和弦F建立在音階第四度音上,它使和弦音色富於變化,被用來聯接主和弦及屬和弦。
5、五級和弦G 、G7有強烈地向主和弦靠攏的性質,故又稱之為導和弦。
6、六級和弦Am和弦的音色介於一級與四級之間,可用來代理這兩種和弦或用來連接兩者。
和弦其它連接規律
(1)C ---C7---F (2) F ---Fm---C (3) Em---A7---DmD7 (4) DmAm---Dm7---Dm6
(5) Am7---Am6 (6) Cdim---C7 (7) C ---Cmaj---C7 (8) C7---Cdim (9) C ---Cang
歌曲結束式和弦配法
1、大調式(1)C ---Cmaj7 (2)C ---Fm---C (3)C ---bA---C (4)C ---bE---C
2、小調式(1)Am---Dm6 (2)Am---A

5. 和聲連接法的步驟是什麼

、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
和弦的連接有兩種方法:共同音保持在同一聲部的連接,叫做和聲連接法;沒
有共同音,或者有共同音但不在同一聲部保持的連接,叫做旋律連接法。
i、v和弦的根音相距四、五度,有一個共同音。當它們的原位三和弦以和聲
連接法銜接時,聲部進行的方式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下行(i——v)或上行(v——i)級進。
原位i、v三和弦以旋律連接法銜接,聲部的進行方式是:低音避免四部同向
而只作向上(v——i)或向下(i——v)的四度跳進,其餘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後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

6. 什麼叫和弦連接法,和聲連接法

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單個的、孤立的和弦,還不能構成音樂。只有和弦序進、和聲的運動,才能使音響富於音樂的生命。和聲的運動是靠和弦的連接來實現的。在進入和弦連接的實踐之前,必須首先研究和弦連接中聲部進行的一般規律。 1. 單聲部的進行從聲部運動的方向上看,單聲部進行有三種形態:上行——由相對低的音級向高的音級運動。下行——由相對高的音級向低的音級運動。 保持——同音重復或延長時值。聲部進行中,樂音作大二度或小二度的橫向移動,叫做級進;不超過三度的移動,叫做平穩進行;四度以上的移動,叫做跳進。旋律線條的美感,有賴於級進與跳進的有機結合。平穩進行是四部和聲中兩個內聲部運動的基本法則。 2. 兩個聲部的進行從兩個聲部在運動中的相互關系來看,也存在三種不同的形態:同向進行,是兩個聲部朝同一方向的運動。如: 例19 平行,是同向進行的一種特殊形式,兩個聲部在運動中保持距離的一致性。如:例20 斜向進行,是當一個聲部保持在同一音高時,另一個聲部作上行或下行的運動。如: 例21 反向進行,是兩個聲部作反方向的運動。如: 例22 就聲部進行的一般觀念來看,反向進行比同向或斜向進行更有力度,更容易求得和聲結構的平衡。 3. 四個聲部的進行四部和聲應當被看成是六對聲部的相對運動。 例23 在四部和聲的和弦連接中,四部同向被認為是損害和聲運動的平衡和缺乏力度的進行,應當避免。 例24 聲部運動中,若出現某一聲部低於或高於相鄰聲部前一音的情況,叫做聲部超越。這種進行會影響聲部線條的清晰性,亦屬需要避免的不良進行。 例25 要特別注意避免任何一對聲部中的平行八度和平行五度,因為它們會破壞聲部的獨立性,平行五度還會產生雙重調式的效果,歷來都被所有的傳統和聲教學視為禁忌。例26 上例中c、d兩節的反向五度和反向八度,與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沒有質的區別,四部和聲習作中亦須避免。 二、I、V級三和弦的性質 I級三和弦即主三和弦。主三和弦屬於協和和弦類別,是穩定的調試中心,在和聲結構中有吸引其他音級上的和弦之功效。大調中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小調中的主和弦是小三和弦,它們在和聲進行中起著明確調試性質的作用。 例27 I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I(i)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T」或「t」(德語 Tonikafunktion的縮寫)。 V級三和弦即屬三和弦。屬三和弦雖然也是協和和弦,但由於它不同
於主三和弦的音級地位,根音(屬音)有對主音的和聲傾向,三音(導音)和五音(上主音)有對主音的旋律傾向,所以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傾向於主和弦,同時也給主和弦以積極地支持。特別是當它與主和弦連用時,對確立和聲結構的調性有決定性的作用。 V級三和弦無論在大調或小調中都是大三和弦。 例28 V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V(V)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D」(德語 Dominantfunktion的縮寫)。 和弦音的重復與省略: I、V三和弦在使用中多重復根音,以加強其調性功能;三音不能省略,也不重復;五音既可省略,亦可重復。 三、I、V級三和弦連接的意義通常都將I、V的連接稱之為正格進行。僅這兩個和弦的運用,就可以鞏固地建立起一個調性。這是大小調風格的音樂中運用最廣泛、最具有和聲進行的模式。 I、 V的連接,會因為兩個和弦先後次序的變化而獲得不同的意義。 I——V,和聲由穩定轉向不穩定,具有結構上的開放性。這種進行宜於用在音樂結構的內部,有推動音樂發展的功效。下面所引曲例的前兩小節便是一例。例29 V——I,和聲由不穩定過渡到穩定,具有結構上的收攏性。這種進行多用於樂思或段落的結束部分,以增強音樂的收束感。 例30 如果需要在非收束部位使用V——I的進行,為避免音樂的停滯,通常都要採取一些措施來削弱主和弦的穩定性。如:主和弦採取轉位或非根音旋律位置的形式,摻入和弦外音成分或節奏上的弱化處理,等等。例29的後兩小節、例30的前兩小節以及下面的實例,都是很好的說明。例31 四、I、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和弦的連接有兩種方法:共同音保持在同一聲部的連接,叫做和聲連接法;沒有共同音,或者有共同音但不在同一聲部保持的連接,叫做旋律連接法。 I、V和弦的根音相距四、五度,有一個共同音。當它們的原位三和弦以和聲連接法銜接時,聲部進行的方式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下行(I——V)或上行(V——I)級進。原位I、V三和弦以旋律連接法銜接,聲部的進行方式是:低音避免四部同向而只作向上(V——I)或向下(I——V)的四度跳進,其餘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後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例33 兩種連接法均可以使原位I、V和弦在進行中保持排列法和重復音的一致性。旋律連接法因為迴避了V級和弦的三音(導音)與I級和弦的根音(主音)的直接聯系,因而較之I、V的和聲連接法有更強的力度與更
多的色彩差異。 五、三和弦鍵盤指法(B)在三和弦的連接中,為了使鍵盤演奏流暢、自然,需對前一章所歸納的基本指法作必要的調整。I、V級三和弦密集排列時連接的指法可逐標記如下:這套指法在所有的調性中都基本適用。為了便於掌握,可對其用指規律作幾點歸納:(1)無論左、右手都只用三種手型;(2)和弦連接中,左、右手的大指(1)無論是否有音高的變化都必須使用;(3)右手的最高聲部、左手的最低聲部若有音高變化,一定要用小指(5)與無名指(4)的替換,左、右手的替換方式正好相反;(4)中間聲部若有音高變化,一般以食指(2)和中指(3)的替換處理。第四章 原位I、IV級三和弦的連接 IV級三和弦的性質 IV級三和弦即下屬三和弦。下屬三和弦是調式中與屬和弦相對的、從另一端支持和肯定主和弦的一個重要和弦。下屬和弦在大調中是大三和弦,在小調中是小三和弦,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調式色彩作用。例35 由於IV級三和弦不含導音,它的根音(下屬音)又不能直接包含在主和弦之中,所以,IV與I的關系不如V與I那樣緊密、親近。 IV級三和弦以羅馬數字IV(IV)標記,「功能」標記符號是「S」或「s」(德語Subdominantfunktion的縮寫。 IV級三和弦在實際應用中,音的重復與省略的原則,與I、V級和弦相同。二、I、IV級三和弦連接的意義 I、IV級三和弦的連接,習慣上叫做變格進行,是正格進行的一種對比因素和積極的補充。在19世紀浪漫主義、民族主義的音樂創作中,變格進行獲得了越來越獨立的地位。例36 例37 與I、IV級三和弦連接的情況相似:I——IV的連接,和聲由穩定轉向不穩定,具有結構上的開放性;IV——I的連接,和聲由不穩定轉向穩定,具有結構上的收攏性。對上述兩種變格進行結構功能的不同的效應,需要合理地加以利用。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在大調中,I、IV級三和弦的關系,近似於下屬調上V與I的關系。所以,I、IV級三和弦的連接,一定要掌握好每個和弦的表達分寸。如果不適當地強調了IV級三和弦的穩定性,它就會喧賓奪主,而將I變為自己的屬,由此會產生調性游移甚至轉調的現象。這是在I、IV級三和弦連接的習作中需要避免的。例38 三、I、I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 I、IV級三和弦的根音呈四、五度關系,這兩個和弦有一個共同音(I的根音是IV的五間),其原位三和弦的連接也存在兩種不同的形式。在和聲連接法中,原位I、IV級三和弦連接最
自然的聲部進行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上行(I——IV)或下行(IV——I)的級進。在旋律連接法中,原位I、IV級三和弦連接最自然的聲部進行是:低音只作向上(I——IV)或向下(IV——I)的四度跳進,其餘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後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兩種連接法均可使原位I、IV和弦在進行中保持排列法和重復音的一致性。旋律連接法迴避了I和弦的三音(上中音)與IV和弦的根音(下屬音)的直接聯系,因而較之I、IV和弦的和聲連接法有更強的力度與更多色彩差異。 I、IV和弦連接的聲部進行模式及鍵盤指法,與I、V和弦連接的模式反向一致,進一步地說明了一切根音呈四、五度關系的和弦,它們在和聲關繫上本質是相同的。四、五度關系的和弦連接,是大、小調和聲語言基本語匯的組成部分。I、V與I、IV三和弦連接的方法,可以類推到所有根音四、五度關系的和弦連接之中。例39 例40 四、鍵盤移調將某一音樂構成,按其原來的音高、節奏等關系,從一個調轉移到另外一個調性上去,叫做移調。這對於鍵盤樂器的演奏者們,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課題。當你為不同音高的樂器或人聲伴奏同一樂曲時,對移調需求就迫在眉睫了。移調也是一種熟悉鍵盤、掌握各種和聲材料的有效手段。所以,我們在和聲學習的開始階段就加入這個課題。從最簡單的和聲語匯開始,逐步地去掌握在鍵盤上移調的方法,也許比學完所有的和聲材料之後再去移調要容易一些。鍵盤上的移調,主要應當依靠對和聲結構的理解和記憶來進行。這種和聲移調法的基本步驟是:(1)精確地掌握移調原始材料的和聲結構。這意味著要理解並記住該和弦系列的根音關系,每個和弦的性質、低音位置、旋律位置、排列法、音的重復與省略等。(2) 迅速找到新調的調式音階,以及基本的和弦材料的原始構成。 (3)在新調上確定第一個移調和弦的位置。 (4)按原始材料的和聲構成,在新調上逐一實現每個和弦的移位,並用聽覺隨時檢驗移調結果。移調訓練,應始終貫穿於整個鍵盤和聲的學習過程之中。

7. 什麼叫「和弦連接」

V級三和弦連接的兩種方法

和弦的連接有兩種方法:共同音保持在同一聲部的連接,叫做和聲連接法;沒

有共同音,或者有共同音但不在同一聲部保持的連接,叫做旋律連接法。

I、V和弦的根音相距四、五度,有一個共同音。當它們的原位三和弦以和聲

連接法銜接時,聲部進行的方式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進,其他兩個聲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下行(I——V)或上行(V——I)級進。

原位I、V三和弦以旋律連接法銜接,聲部的進行方式是:低音避免四部同向

而只作向上(V——I)或向下(I——V)的四度跳進,其餘三個聲部與低音呈反向,平穩進行到後面和弦與它相鄰的音。

8. 和弦的基本連接模式

二度連接C和D兩個和弦,C是1 3 5 D是2 4 6; C7和D7,C7 1 3 5 7,D7 2 4 6 1' 這兩個和弦彼此之間沒有一個音一樣的,就叫沒有共同音這樣的和弦之間沒有太多的聯系,但是下屬和屬和弦除外,是因為這兩個和弦有聯系,因為他們都是正三和弦,在和聲連接時經常在一起,比如常用的I - IV- V- I,IV和V是有聯系的 三度連接一個意思比如C大調中的C和Em和弦,C是1 3 5 ,Em 3 5 7,很明顯,兩個和弦都有3和5,就是兩個共同音,七和弦一個意思 1 3 5 7 和 3 5 7 9 ,共同音是3 5 7,所以有三個共同音後面和弦的根音就是指三度連接時第二個和弦的根音,比如上面這個例子,C和Em,Em根音是3,在C和弦1 3 5里已經出現過 最後那個我沒看明白 5- 6 3- 3是三度連接?這個你應該把前面的句子也打上。。可能他指的的是比如5 1『 3』 和6 1』 3『 兩個和弦,第一個其實是C和弦1 3 5的第二轉位,根音是1,而6 1』 3『 是Am和弦,根音是6,1和6分別是兩個和弦的三音,正好是三度關系。 順便問句,你在看哪本書

閱讀全文

與和弦每聲部的連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廚房漏水怎麼辦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01
十一個月寶寶濕疹快速消退方法 瀏覽:238
螺絲刀撬開保險櫃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50
失眠有效簡單的方法 瀏覽:70
蜜俏的使用方法 瀏覽:690
修麗可發光瓶使用方法 瀏覽:654
接發方法及步驟 瀏覽:749
上海雜質硅膠解決方法 瀏覽:98
快速讓傷口癒合的方法 瀏覽:34
華為照片導入到iphone最簡單方法 瀏覽:554
醫院洗牙有什麼方法 瀏覽:622
怎麼糾正自卑的方法 瀏覽:276
如何快速剝濕蒜的方法 瀏覽:234
韓國紅參的食用方法 瀏覽:349
鉗形表溫度測量方法 瀏覽:531
創造的心是如何方法 瀏覽:884
美縫紙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872
阿咖酚散的的食用方法 瀏覽:470
彎折的最佳方法 瀏覽:267
管理會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