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育雛小雞怎樣養及小雞養殖注意事項
雛雞的育雛階段一般指從出殼到6周齡。雛雞具有代謝旺盛,生長快,敏感性強,絨毛稀少,體溫調節能力差,消化機能弱,抵抗力低等特點,因此,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顯得十分重要。
1育雛前的准備
1.1育雛室育雛室的大小由飼養雛雞數量來決定,1~7日齡的雛雞每平方米養30隻,隨著日齡的增大,飼養只數應逐漸減少。育雛室離其他雞舍隔開,同時可以用發酵床來飼養雛雞以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
1.2制定好育雛計劃根據本場的具體條件制定和落實育雛計劃,每批進雛數應與育雛舍、成雞舍的容量大體一致。一般育雛舍與成雞舍的比例為1:2。
1.3飼料和墊料的准備飼料和墊料切忌霉爛,要求乾燥、清潔、柔軟、吸水性強、灰塵少。優質的發酵床墊料對雛雞腹部有保溫作用,常用的墊料有稻草、麥秸、鋸木屑等。
1.4消毒在育雛前1周,將雞舍、雞籠、用具等用除臭消毒液徹底消毒,對飲水器、料槽消毒後,清洗干凈備用。在育雛前1~2d內,將舍內溫度提高到35℃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
1. 5其他工作育雛最好避開夏冬季節,選擇春秋兩季育雛效果最好,但也要參考市場行情和周轉計劃選擇適當的育雛季節。
1.6育雛方式
1.6.1地面育雛這種育雛方式一般限於條件較差、規模較小的飼養戶,這種育雛方式的優點是簡單易行,投資少,可節省清運墊料的人力,還可以充分利用雞糞作為高效的有機肥。但需注意經常清除雛雞的糞便,否則會使雛雞感染白痢、球蟲和腸炎等疾病。
1.6.2網上育雛即用網面來代替地面育雛。一般網面距地面的高度應隨房舍高度而定,多以60~100cm為宜,最大的優點是雞和糞便分開,解決了二者的直接接觸問題,減少了疾病的發生,提高了飼養密度,進而減少了勞動強度,也便於早期的升溫與保溫。
1.6.3發酵床育雛是最完美的養殖方案。發酵床育雛雞不僅簡單方便,而且發酵床可以分解清除雛雞的糞便,擺脫地面傳染疾病的可能,同時發酵床留下的墊料也是非常好的種植高效有機肥。
2 雛雞的飼養
2.1及時飲水雛雞應先飲水後開食,一定要在雛雞充分飲水1~2h後再開食。飲水器要定期進行清洗和消毒。雛雞飲用水中加入適量的糖和維生素C,可明顯提高成活率;另外,在水中添加養殖em菌可預防白痢等疾病的發生。
2.2開食及補飼雛雞的第一次飼喂稱開食,在出生後24~36h進行。開食時應增大光照強度,以便雛雞容易發現飼料,為了防治雞白痢的發生,可在料中加入0.20%的養殖em菌,喂料應做到少喂勤填,1~2周每天喂5~6次,3~4周每天喂4~5次,5周以後每天喂3~4次。雛雞開食飼料要求新鮮,顆粒大小適中,易於啄食,營養豐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屑、小米、碎米等。1~3d後改為配合日糧。
3做好雛雞的防病驅蟲工作
雛雞進入育雛舍後,先要用0.01%的養殖em菌作為雛雞的飲水,進行胃腸道的消毒。育雛前期雛雞較易發生沙門氏桿菌病,可採取飲水中添加養殖em菌預防。雛雞15日齡後易患球蟲病,同樣可以用好旺農養殖em菌來預防。當雛雞受應激因素影響時,可在1kg飼料中添加10mg的維生素k制劑,連用1周,能有效地緩解應激。此外,每月應用驅蟲凈葯物進行1次預防性驅蟲。
4發酵床育雛
4.1發酵床育雛的原理
使用益生菌劑(好旺農發酵床em菌種)製作的發酵床,不僅可以分解雛雞的糞便,凈化雛雞的生活環境,還可以隔離疾病的傳染途徑,在細菌侵入發酵床的同時,床上的益生菌直接可以吞噬掉這邊病害菌,所以發酵床養殖也成為無病菌養殖。
4.2育雛發酵床的製作
製作育雛發酵床需要准備鋸末,稻殼,發酵床em菌種,水,麥麩,玉米面 准備好原料後可依次按照技術資料步驟操作,先激活發酵床菌種,然後兌水稀釋灑在墊料上,密封發酵兩三天即可鋪開上雛雞。
5雛雞的免疫
5.1免疫的方法
5.1.1肌肉注射免疫多採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時應手捏起皮膚,使針頭從捏起的皮膚進入皮下組織,進針時針頭與皮膚的角度應保持在30°左右,注射的方向應從頭部向尾部的方向進針,以免扎傷頭部引起腫脹。肌肉注射應在大腿外側注射,注射時針頭與皮膚保持30~45°的角度,以避開血管和神經。
5.1.2點眼或滴鼻點眼時應做到滴進的疫苗在眼內一閃即消失;滴鼻時應使疫苗吸進鼻孔內,如果一側鼻孔堵塞時應換另一側,以確保疫苗的有效。
5.1.3刺種或塗擦刺種時應該在翅下避開有血管的部位,以防損傷血管而流血,刺種5~7d後應觀察疫苗的反應情況,正常的情況是在刺種的部位有痂皮,若無反應,需再次接種。
5.2免疫應注意的事項首次免疫時不管用什麼種類的疫苗進行免疫,都應該用個體免疫的方法,以保證免疫質量,保證抗體的均勻一致;二次免疫或以後免疫,均可用群體免疫方法進行。
6結論
雛雞階段的飼養是後備雞飼養管理的重點,做好育雛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它是養雞的開端,雛雞養育好壞,存活多少,能否培育出健康、結實、生產性能高的雞來,是每個飼養管理員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發展家庭養雞,辦好養雞場的關鍵。總之,雛雞飼養管理是一項精細、科學的工作,因予以高度重視。
養殖戶的育雛實驗案例表明,使用好旺農養殖em菌可以有效的預防抑制大腸桿菌,痢疾,球蟲病在雛雞身上的患病率,從根本提高雛雞的免疫系統。加上發酵床育雛的環境優化,形成良性的養殖環境,極少出現傳染類疾病。
Ⅱ 雛雞養殖方法
小雞雛雞用什麼開口葯好,小雞開口葯怎麼選擇小雞開口階段很關鍵
隨著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先進葯品開始替代傳統的方法,提高雛雞的成活率。但是由於雛雞的特殊的生理特點,很多葯品不能用於開口葯的選擇,那麼小雞究竟用什麼開口葯比較好呢,小雞開口葯怎麼選呢?
小雞開口用達龍禽初乳,一千隻一瓶兌水使用,防治由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支原體引起的白痢、腹瀉、促生長、提高採食量明顯提高成活率、健雛率。
一、開口葯的種類
主要分為四種:營養性的添加劑、抗生素類葯物、中葯及中葯提取物以及微生態制劑。
營養性添加劑:主要是為雛雞補充能量,電解質、氨基酸等,可以有效緩解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的應激等不良影響,防止雛雞脫水,
抗生素類葯物:主要是為了凈化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支原體,防治雛雞白痢,降低雛雞的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中葯及中葯提取物:主要用於提高雛雞的免疫力
微生態制劑:主要特點是雛雞易消化吸收,平衡腸道菌群。
Ⅲ 小雞的飼養方法
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應該飼養小雞
Ⅳ 怎樣養小雞
·雛雞跟隨訓練寶典
跟隨訓練
首先,要給你的雞取名字,在需要讓它們過來時呼喚名字,同時向它們拋撒食物,讓它們認為,你對它們是十分親切的。這個過程要蹲下進行,這樣小雞就有機會飛到你身上,是很有趣的。
在喊到名字、拋撒食物,你的雛雞就會過來之後,要漸漸減少食物,最後直到做出餵食動作、呼喚名字就能讓它們過來為止。接著慢慢站立起來,並重復上述動作多次,使小雞條件反射。然後可以去掉餵食動作,只呼喚名字就讓小雞過來。
這個過程在一周以內會讓你成功。然後要慢慢走動,呼喚名字,讓雛雞跟隨。兩周就能做到。在家做到後,請在雛雞在野外奔跑時重復,長久練習可讓其能在任何環境跟隨你。最後可以不喊名字了。
餵食、玩耍
不要以為小雞只吃小米和菜葉,其實小雞最愛吃肉。可手持肉塊蹲下,然後呼喊雛雞名字,讓它們過來吃肉。受到食物引誘的小雞是不會遠離你的。另外,可以在餵食時發出一種特殊聲音,讓雛雞知道:你一發出這種聲音就要迅速過來,並可以得到食物。
喜歡這個活動的雛雞在進食時會將尾巴翹得很高,發出極高的「唧唧」聲;反之則將尾巴下垂,發出低沉的「唧唧」聲。如果雛雞的表現為後者,可以拖動食物,使這些食物看起來像活物,使雛雞有較大興趣跟隨你。
將雛雞在家裡放養時,可以在吃飯時呼喚雛雞名字,使其養成習慣,在吃飯時守候在餐桌旁。吃飯時要不停往地上丟食物,讓雛雞一直不離開,和你產生友誼。總之,用食物引誘是最好的接近雛雞的方法。
和雛雞玩耍也可以讓它們跟隨你。有時間可以做下列游戲。
雛雞飛:蹲下或躺下,讓雛雞飛到你身上。出去玩時來一次雛雞飛,可以讓你更方便攜帶小雞。
雛雞跑:呼喊雛雞名字,讓它們跟著你。首先慢慢走,查看雛雞是否也慢慢走;如慢慢走就加速,讓雛雞也加速……直到開始奔跑,並讓它們也奔跑。這樣雛雞就可以跟上你的速度,並在任何時候都緊隨你了。
雛雞捉迷藏:藏在某個角落,傾聽雛雞聲音。如雛雞發出長嘯聲,就表示它們要開始玩了——因為這是雛雞尋找同伴的聲音。你可以讓它們自行找到你,也可以發出一些聲音,以此作為找尋提示。因為如果雛雞不緊隨你,就需要發出聲音提示它們——快跟上吧!
其它
小麻雞會比小白雞更聽話,因為白雞好像比較好動,很可能會不聽指揮。選擇健康的小雞可以讓它們更容易跟你交朋友。另外,小母雞會比小公雞更聽話。
·請注意,這訓練步驟是由本文的從上自下進行,如某個環節出現問題,請將上一個環節重復直到成功為止。
Ⅳ 怎樣科學合理進行雞苗育雛飼養管理
一、防感冒 氣溫突然降低或舍溫不穩,寒風侵入,雛雞最易感冒。病雛羽毛蓬亂、畏寒、流淚和鼻液,呼吸困難,打噴嚏。防治:保持舍溫穩定,避免賊風侵入;改善雞群的飼養管理,用0.3%金黴素拌料,連喂3天。 二、防炎症 主要是臍炎和卵黃囊炎。病雛雞精神委頓,畏寒,腹部脹大,皮下膠樣浸潤。臍部發炎,呈紫紅色;卵黃囊發炎、腫大,繼發腹膜炎,卵黃囊和腹壁粘連,死亡率在50%~10%。平時應嚴格消毒,保持育雛室清潔衛生。飼料中添加0.02%痢特靈連喂3天。有什麼不知道可以網路江蘇養雞場查詢,治療時要挑出病雞單獨飼養,肌肉注射青、鏈黴素,每隻1萬單位。全群應用0.1%氯黴素和雙倍量多維素拌料,飲水中加5%的葡萄糖,連喂3天。中葯用生薑(0.4克/只)與白酒(0.2毫克/只)混合後拌料,連用3天。 三、防白痢 此病是雛雞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可經種蛋直接傳播。溫度多變、飼養密度過大、衛生條件差以及飼料營養缺乏等均易誘發此病。病雞畏寒、群聚、昏睡、呼吸困難,肛門周圍有白色糊樣糞便、肛門露出,頻頻伸縮。預防:盡量避免從白痢病嚴重的種雞場引入種蛋,加強種蛋及孵化設備的消毒。有什麼不知道可以網路江蘇養雞場查詢,治療時降低雞群密度,改善衛生條件,用0.1%新潔爾滅帶雞消毒,用0.1%氯黴素和雙倍量多維素拌料,連喂5天。中葯用大蒜(0.3克/只)、馬齒莧(2.5克/只)搗汁,混在飼料中,連喂2天。 四、防慢性呼吸道病 4~8周齡雞最易感染。病雞精神委頓,食慾下降,流黏性液至黃色膿樣鼻汁,眼瞼腫脹,眼角內有乾酪樣滲出物,呼吸困難,可聽見氣管呼嚕聲,漸漸消瘦,死亡率在30%左右。預防:盡量避免從感染本病的種雞場引入雞苗,加強飼養管理,用鏈黴素滴鼻,每隻2000單位,或用0.2%土黴素拌料,連喂5天。治療:用0.05%禽喘靈拌料,連喂5天,或用0.3%金蕎麥制劑拌料,連喂7天。 五、防傳染性支氣管炎 此病是初春育雛雞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病雞精神萎靡,怕冷,流淚和鼻液,喘氣,咳嗽,死亡率在30%左右。預防: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7日齡雛雞用雞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弱毒疫苗飲水免疫;60日齡用H52弱毒疫苗加強免疫。有什麼不知道可以網路江蘇養雞場查詢,治療:應用倍量H120弱毒疫苗飲水,同時在飼料中添加0.1%氯黴素,以防繼發感染。也可用中葯伸筋草(0.5克/只)煎水飲用3~5天。 六、防脫水 雛雞因開水和開食時間過遲、體內水分得不到及時補給,輕則造成雛雞精神不振,體重減輕;重則癱軟、衰竭而死,死亡率在10%左右。治療:立即降低飼養密度,病雞滴服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混合液,連服3天。
Ⅵ 雛雞養殖技術
雛雞的飼養技巧
雉雞飼養階段的劃分:0-6周齡為育雛階段 7-12周齡為育成階段
(1)適時飲水與開食:雛雉出殼後24~36小時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錳酸鉀,對不知道飲水的雛雉及時調教,使之盡快飲水,喂水後1~2小時開食。開食料要柔軟,適口性好,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前3~5天最好喂濕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開食時每2~3小時誘食1 次,以後逐漸增加間隔時間,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隨日齡的增大,採食量也遞增,生長到接近成年體重時,對飼料的需要量趨於穩定。
(2)溫濕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5~34℃,4~7日齡33~32℃,2周齡31~28℃,3周齡27~24℃,4周齡為 23~22℃,5周齡後保持常溫。相對濕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後55%~65%。
(3)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 日齡50~60隻/平方米,10~20日齡30~40隻/平方米,此後可轉入立體籠( 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隻/平方米,43~60日齡10~20隻/平方米。
(4)通風換氣及室內環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雉雞的生長發育,並可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消毒,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時間控制: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1~3天保持24 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後,根據雛雉採食情況快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後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盡快適應新環境,多採用3瓦/平方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採食、飲水後, 即可採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種:結合本場情況制訂好免疫程序。
3、成雞養殖技術雛雉籠養6~7周即可轉入地面平養或轉入育成雉籠。至18周齡這一段時間是雉雞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齡,已基本接近成年雉體重。因此,6~20 周齡階段養管理飼是保證育成雉生長發育關鍵,在做好各項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轉群時間及注意問題: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雛雞飼養至6~8周齡時轉群,夏季孵出的雛雉飼養至5~6周齡即可轉群。轉群前3天應派專人值夜班並給予24小時光照。轉群時還應注意將弱雛分離飼養,病殘雛及時淘汰。轉入地面後1~2周,選擇溫暖無風天氣,打開門窗,讓其到室內外運動場做短時間活動,以後逐漸延長,夜晚趕入室內。
(2)後備種雉限飼:確定留作種用的育成雉,除6~8周齡進行初步選擇外,還必須控制體重,防止過肥,以保證繁殖期能獲得較高的產蛋率和受精率。具體措施是:減少日糧中蛋白質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纖維及青綠飼料喂量;減少飼喂次數;增加運動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斷喙,防啄癖發生:雉雞野性較強,喜歡啄異物。育成雉生長迅速,如果此期某些營養素缺乏,或環境不理想,或密度過大,啄癖就更易發生。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齡間進行第2次斷喙,方法與家雞斷喙相同。
(4)禁用發霉變質飼料,防止麴黴菌病發生:育成前期的雉雞對麴黴菌易感,本病發病率及死亡率較高,因此在飼養管理中應注意禁用發霉變質飼料及發霉墊料,控制好舍內環境,維持要求的濕度,經常用過氧乙酸等帶雞消毒,轉群前用火焰噴射器灼燒地面及可灼燒用具,防止本病發生。
雛雞的飼養管理方法
雛雞的飼養 :雛雞開食前,先用4/萬的高錳酸鉀液飲水一次,用於消毒和排出胎糞,清理腸道。雛雞開食即雛雞第一次吃食,用雛雞顆粒飼料飼喂,開始每日喂5--6次,對於體質較弱的雞,黑夜要加喂一次,以後逐漸改喂3--4次/日。雛雞料的營養指標:粗蛋白18--19%;能量2900千卡/公斤;粗纖維3--5%;粗脂肪2.5%;鈣1--1.1%;磷0.45%;蛋氨酸0.45%;賴氨酸1.05%。雛雞的用料量應根據實際飼喂情況而掌握。雛雞飼喂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定質,並要保持清潔飲水。
育雛溫度:溫度的高低對雛雞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嚴格掌握育雛溫度。育雛溫度要掌握這樣一個基本原則,育雛初期溫度宜高,弱雛的育雛溫度應稍高,小群飼養比大群飼養高,夜間比白天高,陰雨天比晴天高。在實際飼養過程中,如果溫度適宜時,雛雞分布均勻,活潑好動;溫度過低時,雛雞縮頸,互相擠壓,層層堆疊,尖叫;溫度過高時,雛雞伸舌,張嘴喘氣,飲水增加。
育雛濕度:如果室內空氣的濕度過低,雛雞體內的水份會通過呼吸大量散發出去,同時易引起灰塵飛揚,使雛雞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室內空氣濕度過大,會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影響雛雞的健康發展;因此,育雛室內的濕度應保持在65--70%。
保持正常的通風:育雛舍內二氧化碳的含量應控制在0.2%,不應超過0.5%。氨氣含量要求低於10ppm,不應超過20ppm,H2S的含量要求在6.6ppm,不應超過15ppm。在通風換氣時,要嚴防雛雞感冒,要求做到在通風之前,先提高育雛室溫,通風時間最好選擇在中午前後,通風換氣應緩慢進行。
光照及飼養密度:1--3日令全天光照,4--5日令15--20小時/日;6--9日令16--18小時/日;10--14日令14--16小時/日;15--28日令12--14小時/日;28--42日令8--10小時/日。
飼養密度:1--2周令30--40隻/平方米,3--4周令25--30隻/平方米,5--6周令20--25隻/平方米。
斷喙:雛雞斷喙時間一般是7--10日令,為防止應激,在斷喙前後一天在飲水或飼料中加Vk4(4mg/kg)或加電解多維。
雛雞免疫 :為防止雛雞各種傳染病的發生,應根據種雞場提供的雞免疫程序,做好馬立克、雞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傳染性支、喉氣管炎和雞痘的免疫工作
Ⅶ 如何養好雛雞
(1)飲水
雛雞第一次飲水稱做初飲,初飲最好在出殼後24小時左右。雛雞飲水要求用溫開水,水溫一般在18℃左右。為了使雛雞盡快喝到水,可用手抓雞,讓雞的喙在飲水器的水中停留片刻,然後再放開雞即可。開飲後,不應斷水,並保持水質新鮮。為了補充能量、減輕應激、增強雞體的抗病力,可在水中添加5%~8%葡萄糖、蔗糖,或維生素、電解質和抗菌葯物等;根據水質情況可加入3毫克/千克有效氯的氯化物消毒劑,以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一般每100隻雞配10~12個鍾形飲水器。若用水槽,每隻雛至少應有1.5厘米寬的飲水位置。立體籠育雛開始在籠內飲水,1周後應訓練雛雞在籠外飲水。飲水量突然減少,有可能是雞群患病的徵兆。
(2)開食
開食一般在初飲後2~3小時,或出殼36小時。開食料要新鮮、營養豐富、易消化,顆粒大小要適中,易於啄食。開食料可放在料盤、厚紙或塑料膜上,讓雞自由啄食。飲水器、料槽在舍內均勻間隔放置,定期清洗消毒料槽和飲水器,避免細菌孳生。
(3)飼料與飼喂次數
雛雞開食料可用碎玉米、小米和碎米等,可干喂,亦可用水浸泡後飼喂,也可直接用濕的配合飼料開食。開食後應少給勤添,每間隔2~4小時添料1次。3~14日齡每天喂6次,3~4周齡每天喂5次,5周齡以後每天喂4次。每次飼料加量要合適,盡量保持飼料新鮮。
Ⅷ 怎麼養小雞的
怎麼養小雞的
怎麼養小雞的,很多人都是喜歡在市場上買小雞的,而且農民朋友基本每家每戶都會養雞,在春季的時候用母雞孵小雞,但很多時候成活率並不高,下面看看怎麼養小雞的。
一、要有個適宜的溫度
雞的正常體溫平均在42℃左右。剛出殼的小雞,絨毛稀短,抗寒能力差,遇冷著涼會拉稀,太熱會患感冒。一般來說,一周齡的小雞適宜30℃左右的氣溫,二周齡的小雞適宜20℃以上的氣溫,一個月後就能適應室外的氣溫,可以在屋外自由活動了。
溫度是不是適宜,可以根據小雞的行動來判斷。如小雞分散均勻,不聚集一堆,吃食活潑,表明溫度適宜,小雞密集打堆,吱吱亂叫,表明溫度過低;小雞張口氣喘,不愛吃食,連連喝水,表明溫度過高。
二、空氣要新鮮
小雞體溫高,呼吸快,新陳代謝旺盛,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使小雞呼吸到新鮮空氣。溫暖的晴天中午,要讓小雞在陽光下活動,以防發生軟腳病。
三、精心喂養
小雞出殼後24小時開始餵食最好,要喂容易消化的飼料和一定數量的青綠飼料,可以將飼料先研成碎末,煮大半熟後再喂,有條件的可以喂混合飼料。頭三天內可讓小雞自由採食,盡快使小雞學會覓食。
三天以後,每天喂6次,再往後,次數逐漸減少。飼料要拌成半干半濕狀態。喂青綠飼料,開始可以少一些,以後可以多一些,但最多不要超過總飼料量的40%。剛出殼的小雞,飲的水最好是溫開水,還要補喂一些1%濃度的鹽水。
四、科學管理
首先要搞好衛生,每次喂料都要清除殘余飼料,保持食槽清潔,不喂發霉變質飼料,雞舍要乾燥,還要注意防疫防病,及時接種雞痘和疫苗。
一、小雞怎麼養
1、建造舍圈
(1)首先在養殖小雞前,需要選擇干凈無污染的紙箱作為養殖工具。
(2)可以在紙箱內壁紮上5-6個洞,用作透氣,底部再鋪上一層碎紙片,用作保暖,再往碎紙片上鋪一層報紙。
2、選擇雞苗
(1)選擇活潑愛叫、喜歡搶其它雞仔食物、喜歡往外飛的雞苗,不宜挑選過於安靜、不喜喊叫、不爭食的雞苗。
(2)過於安靜的雞苗一般長勢較差,較為容易患病,還會影響其它雞苗的生長。
3、飼喂管理
(1)早期可用小米來飼喂小雞,要先把小米放入溫水中浸泡半個小時,隨後倒出三分之二的水,再把剩下的小米給小雞飼喂。
(2)在小雞長到一定大小後,便可以飼喂白菜、米飯、麵包等食物。
二、小雞養殖有哪些注意事項
1、溫度
(1)飼養雛雞適宜的溫度一般在32-34℃之間,要注意溫度需均勻恆定,切勿忽高忽低。
(2)在適宜的溫度下,雛雞活動正常、精神活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在溫度偏低時,雛雞會發出尖叫聲,會靠近熱源,擁擠打堆。在溫度過高時,雛雞會遠離熱源,還會出現張口喘氣,飲水增加的'現象。
2、濕度
(1)小雞在10日齡前,適宜濕度為60-70%,10日齡後適宜濕度為50-60%,保持飲水器中不斷水是控制育雛室內濕度的主要措施。
(2)濕度過大時,會抑制小雞體內的水代謝,容易誘發球蟲病和黴菌病。濕度過低時容易引起雛雞脫水,導致絨毛發脆脫落,雛雞體瘦趾干、消化不良,室內灰塵增多,誘發呼吸道疾病。
3、及時開食開飲
(1)開食指的是給小雞第一次喂料,一般在雞群飲水後2-4小時進行。
(2)開食時,飼料里要稍加一點水,拌均勻後撒在事先消毒過的深色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
4、充足光照和新鮮空氣
(1)小雞3日齡內,光照需保持23-24小時,4日齡到3周齡,需每天保持12-16小時的光照,4-6周齡,需每天光照保持10-12小時。雛雞的骨骼發育和消化都需要充足的光照。
(2)育雛室要有通風裝置,通風不良會造成室內有害氣體濃度過大,危害雛雞的健康和發育,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小雞中毒死亡。
5、做好觀察記錄,防疫滅病
注意檢查雛雞的精神狀態,呼吸及食料飲水動作姿勢、羽毛狀態及光澤,食慾及糞便等方面,看小雞是否健康,採取相應的措施。
小雞的飼養方法
溫度很關鍵,對小雞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 。保溫,放在小紙盒裡,下面放上布,上面25度小燈泡距小雞20厘米。紙盒口用透氣布蓋上。
定要餵食,小米加雞蛋少量水蒸熟,弄碎喂小雞。開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後再喂,這樣有利於雛雞消化。
再買1-2隻,因為小雞是群居動物,有伴它會高興。
不要給它喝水,會拉肚子。食里可添加土黴素(粉)葯店有。同時也可加酵母片和沙子助消化。一周食里加一次大蒜。不得病。 缺鈣,多曬太陽,給它食里加21金維它。
小雞管理方法
一、飲水與開食先飲水後開食。飲水要清潔,可飲用雛雞營養液。配製方法:在8公斤20℃的水中,加入0、5公斤葡萄糖粉、20克蛋氨酸、10克速補、100萬國際單位慶大黴素或卡那黴素。每份營養液可供1000隻雛雞一次飲用。也可根據需要,在清水中間斷性地加入高錳酸鉀。首次飲水2~3小時後開食。
二、溫度一般接雛時大棚內的溫度為35℃,以後均勻下降,每2~3天降1℃,直至21℃,然後保持恆溫到出欄。
三、濕度育雛期濕度保持在65%~70%。
四、光照雛雞出殼後2~3天採用24小時連續光照。3天後改為23小時光照,1小時的黑暗時間。1~2周齡時,每20平方米給予40~60瓦光照。2~4周齡可降為15~30瓦光照。
五、通風換氣在保證大棚內溫度的前提下,加強通風換氣,排除舍內污濁氣體。
六、飼養密度採用地面平養法育雛肉雞,0~4周齡每平方米地面養20~25隻,育肥期10~12隻,網上飼養的密度比平養可增加40%~50%。
雞的飼養方法
1、在炎熱的中午,雞採食量很少,應在早晨和夜間增加飼喂量,以保證營養需要。
2、減少飼養密度,公母分開飼養。當舍溫過高,有些雞中暑死亡時,為保全雞群,籠養雞也可採取分散飼養,甚至放出雞籠散養一段時間。公母分飼的管理原則是,母雞耐熱力較強,在不能具備充分條件時,可優先照顧公雞,以減少損失。
3、採用間歇光照。即午夜120∶00到凌晨2∶00可增加1~2小時的光照,促使雞採食、飲水、排糞、活動,不但能增加採食量,而且排出了體內積蓄的熱量,降低體溫,防止夜間中暑,可明顯減少肥胖產蛋雞和肉雞的死亡。
小雞的喂養方法
你可以喂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麥等。開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後再喂,這樣有利於雛雞消化,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把小米泡兩三個小時,晾到大半干再喂,不要喂的太多了,會撐死的,少食多餐 。
在箱子里放一點水,它們渴了自然會喝,小雞最好喝溫水,一定不要喝不幹凈的水,我前3周養它們,一直都給它們喝的溫水,一天換幾次水,當時因為有燈照著,水涼得也不快,3周後一天大概就給它們換3次水了,你看到水被污染了,你就給它們換換 ,其實它們很喜歡喝乾凈的溫水,幾乎每次我給它們換了干凈的溫水時,他們會馬上趕到喝點點
正常情況下,雞糞便呈圓柱形、條狀,多為棕綠色,表面有白色尿酸鹽,象白色冠頂。盲腸糞便一般在早晨排出,常為褐色糊狀或黃棕色,有時也有尿酸鹽混在其中,具粘性
小雞生命很脆弱,很容易生病,一定要早防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