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使用某種葯物後飲酒,該葯物抑制了乙醛脫氫酶和多巴胺β 羥化酶活性,導致乙醇氧化代謝的中間產物—乙醛在體內大量蓄積,體內多巴胺代謝受阻濃度升高,致使小動脈、小靜脈、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強,血漿外滲,並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促使神經末稍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 羥色胺等單胺類神經遞質,從而出現一系列血管運動性和神經精神性症狀。患者可出現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面部發熱、皮膚潮紅、結膜充血、蕁麻疹樣皮疹、出汗、口乾、心悸、胸悶、胸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血壓下降、直立性虛脫、視覺模糊、煩躁不安、精神錯亂、癲癇樣發作,嚴重的病例可導致神志不清、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驚厥、高血壓危象、腦出血、心肌和肝腎損害、蛋白尿等。這些症狀一般在飲酒後 5 min~10 min內出現,最快的2 min,最慢的4 h,持續反應時間為0.5 h至數小時,反應的程度與用葯劑量和飲酒量成正比,兒童、老年人及過敏體質者更嚴重,如搶救不及時,也可引起死亡。這些葯物抑制酶的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在停葯後14 d~20 d左右可恢復到正常水平,因而不但在用葯期間不能飲灑,停葯後20 d之內也不要飲灑,心臟病和腦血管患者更應特別警惕。白種人、黑種人和亞洲人的ALDH中含同工酶的比例不同,這影響到乙醛的代謝效率,約50%的亞洲人的ALDH沒有活性[1],因此他們飲酒後會出現上述反應。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用葯劑量和飲酒量成正比。使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對嚴重呼吸困難者行氣管插管以維持呼吸功能;給予心電、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監測;監測肝、腎功能指標及電解質濃度,如有異常及時處理;靜脈點滴大劑量維生素C 3 g~5 g;應用抗組胺類葯物,肌肉注射非那根或苯海拉明25 mg~50 mg;地塞米松5 mg~10 mg靜脈推注;給予葡萄糖鹽水靜脈點滴,血壓偏低者立即建立兩條靜脈通路,給予生理鹽水、林格氏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快速靜脈點滴,經大量補液血壓不升者可給予多巴胺或間羥胺靜脈點滴;抽搐的患者給予安定5 mg~10 mg,稀釋後靜脈推注或肌肉注射;有精神症狀者,給予氟哌啶醇5 mg肌肉注射;對頑固性嘔吐者,給予甲氧氯普胺10 mg靜脈推注,維生素B6 200 mg~1 000 mg靜脈點滴。
⑵ 配好的液體能放幾小時有專業的規章制度嗎
沒有。不同的葯物會有不同失效機制,所以要看具體什麼葯物,像一些頭孢類,阿昔洛韋等,可在低溫下儲存8~24小時內必須使用,在常溫儲存環境下,通常也需4小時左右使用,所以還需結合具體葯物而定。
葯品儲存受溫度、濕度、光線、空氣、儲存時間以及微生物等因素的影響。每種葯品的包裝上和說明書中都會有貯藏這一項,裡面會列出葯品的儲存條件,這些儲存條件都有其嚴格對應的要求。
(2)頭孢吡肟外滲如何處理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液體制劑特別是以水為溶劑的液體制劑在貯存期間極易水解和染菌,使其變質。流通性的液體制劑應注意採取有效的防腐措施並應密閉貯存於陰涼乾燥處。醫院液體制劑應盡量減小生產批量,縮短存放時間,有利於保證液體制劑的質量。
液體制劑包裝瓶上應貼有標簽。醫院液體制劑的投葯瓶上應貼不同顏色的標簽,習慣上內服液體制劑的標簽為白底藍字或黑字,外用液體制劑的標簽為白底紅字或黃字。
⑶ 手上長了很多紅色的東西,不痛不癢,會蔓延,但很慢,醫生說是血小板破裂,是怎麼回事,有什麼治療方法
問題分析:
你現在手部會出現這個情況,比較可能凝血功能會存在問題,並且手部的毛細血管擴張紅細胞外滲的,從而引起皮膚的顏色變化,還有可能會你被感染了梅毒螺旋體,從而出現的二期梅毒症狀,對這個情況那最好要及時治療。
意見建議:
可以進行血常規檢查,排除梅毒、過敏的疾病,如果是血液方面的問題,那可以口服地氯雷他定片、頭孢克洛膠囊。
⑷ 寶寶42天,全母乳,有濕疹,舌苔厚白怎麼回事要如何處理
數據統計:首都兒研所附屬兒童醫皮膚科主任劉曉雁說,皮膚科每天的門診量大約在400~600左右,其中看濕疹的患兒大約佔了6成,而在1歲以內的小嬰兒中,約8成是看濕疹的。不僅是首都兒研所,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兒科以及各個綜合醫院的兒科、皮膚科,濕疹都是「主打病」。 「多數孩子要過『濕疹關』,只是輕重的問題。」劉曉雁主任說,長濕疹是寶寶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一個自然免疫適應過程,新接觸一個環境或食物都可能讓寶寶出濕疹 寶寶出現濕疹,媽媽首先要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合理喂養,精心護理。如果不是很嚴重,沒有明顯的紅腫、瘙癢、煩躁,可以暫不用葯。媽媽可以採取以下的護理對策: 母乳喂養的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對牛奶、雞蛋、魚和蝦等食物過敏。母親應避免進食這類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應注意飲食,得忌口,少吃牛奶、鯽魚湯、鮮蝦、螃蟹等誘發性食物 以下資料來源於育兒論壇 網路搜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等等 經本人編輯整理。個人對於腹瀉的處理方法減縮版見最下。 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 判斷1 根據排便次數 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判斷2 根據大便性狀 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如不能確定寶寶的患病程度,建議立即就診。一定要帶好最近一次的大便樣本去醫院,方便化驗,樣本的存留時間不能超過2小時;如果寶寶大便稀釋,一定要讓寶寶大便在一次性杯中或在一次性尿布里襯張塑料袋以便化驗。 寶寶腹瀉不愈怎麼辦? 有的寶寶患了腹瀉後,總是不見轉歸,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媽媽心裡焦急萬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這樣幾種原因導致: 原因1 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癒,多見於沒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養的寶寶。這樣的寶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腸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腸道上部,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的物質不斷刺激腸道,造成腹瀉經久不愈。對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食品療法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牛奶、魚蛋白粉、胡蘿卜湯及蘋果泥。 原因2 長期使用抗菌素,殺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葯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長的葯物,讓腸道盡早恢復正常狀態。 原因3 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要馬上停喝,盡量母乳喂養,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時添加離乳食品,嚴重者需去醫院靜脈輸入營養。 家庭護理重點 重點1 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很多父母只要寶寶一腹瀉,便急著往醫院跑。其實,寶寶在腹瀉一開始時,多為輕度脫水。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在家裡進行治療。這樣既及時又方便,還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寶寶恢復病情很有利處。那麼,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寶寶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可以使用ORS(口服補液鹽)來補液,一般葯店裡面都有提供的,很便宜也很方便,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乾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加水量必須比說明書中成人的要求增加一半,比如成人是是化成1:500的,幼兒是化成1:750,具體可以看看說明書。水不肯喝,喝點碳酸飲料也是很好的。 然後,在最初4小時里,按寶寶的每公斤體重給予20—40毫升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鍾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鍾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瞼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另外ORS補液鹽也可以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且按說明配製完畢之後,但是不要再添加糖分或者鹽分了。 判斷是否有脫水,家長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觀察小便的情況,如果小便情況基本正常,肯定沒有脫水,如果半天沒有小便就要考慮去醫院了。 重點2 給寶寶豐富的食物以防止營養不良 傳統的腹瀉治療方法,主張讓患兒禁食一段時間。然而,這樣有礙於身體的營養補充,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現在主張不要讓腹瀉的寶寶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母乳喂養的寶寶繼續吃母乳,但媽咪的飲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則會使腹瀉加重;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按平時量喝奶;6個月以上已經添加離乳食品的寶寶,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爛面條直至腹瀉停止後1周。如果有嘔吐,我個人的意見還是需要禁食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小時,半天不等,因為如果不顧情況還是硬性喂養,容易誘發更猛烈的嘔吐,甚至導致嚴重的水鹽電解質紊亂,不可取。但要注意這里所指的補充營養是指母乳及易消化,清單的輔食,而非油膩的或者雞蛋,魚蝦,海鮮類的。 重點3 對寶寶的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咪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重點4 嚴密觀察寶寶病情的發展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乾舌燥,並且,用手捏起大腿內側的皮膚然後馬上鬆手時,皮膚皺褶變平的時間超過2秒。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較重了;或在家已經治療了3天,但病情總不見好轉,出現頻繁的大量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症狀,則需趕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腹瀉了怎麼辦 腹瀉,在西醫上被分為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和非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也稱胃腸功能紊亂;而中醫的分法比較復雜,將嬰幼兒腹瀉分為傷食性腹瀉、風寒性腹瀉、濕熱性腹瀉和脾虛性腹瀉。家長如果要按上面的分類去治療,有較大難度,其實只要掌握兩點最基本的原則,就能對付所有的腹瀉了。 1.吃了不衛生的食物或不該吃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多數孩子都是又吐又拉,而且病情急,來得突然,這時家長可以直接用幾片生薑煮水給孩子喝,保證一天內給孩子喝的水都是姜水。姜能解百毒,只要及時喝姜水,一般都能控制症狀。 嚴重的食物中毒,要及時送孩子到醫院搶救,在醫院里,家長仍要給孩子喝姜水,也能減輕和緩解病情。 2.最常見的腹瀉還是受涼引起,避免讓孩子受寒涼、少吃寒涼的食物,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有一個5歲的男孩,總是慢性腹瀉,動不動就肚子痛、拉稀,西葯、中葯都吃了不少,可總是不見好轉。這孩子長得瘦小,臉色青灰,我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晚上總是蹬被子,而且平時一進家就把鞋脫了,雖然是穿了襪子,但總是走在冰涼的大理石地磚上,寒氣還是直接進入了體內。中醫自古就有「寒從腳下起」的說法,給腳保暖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這個孩子的慢性腹瀉就是受寒引起的,家長在整個治病的過程中,都沒有給孩子祛除病因,所以吃再多的葯也治不好腹瀉,只能給孩子身體造成新的傷害。 我告訴家長晚上必須讓孩子睡在睡袋裡,而且以後讓孩子進家就換在家穿的鞋,不能受涼,每天早上用兩片生薑煮水沖成雞蛋蓉,在孩子起床後給他喝上一碗。孩子的家長回去後就不準孩子光腳走路,而且也給孩子睡了睡袋,
⑸ 我吃頭孢大概6個小時了可以喝酒嗎
由於口服頭孢類葯品在體內的完全代謝時間為7天,排出時間最低為3天,而酒精會和頭孢類葯物發生雙硫侖樣反應,嚴重的危及生命,所以一定不能喝酒,不然既會降低葯效,又會嚴重危及到生命。
拓展信息:為何吃頭孢後不能喝酒
用頭孢類抗生素同時飲酒,人體內的乙醛脫氫的活性被抑制,不能繼續氧化乙醛,從而使乙醛在體內大量蓄積,使血中乙醛濃度升高,出現一系列的血管運動性和神經精神性症狀,致使小動脈、小靜脈、毛細血管擴張,血漿外滲、血管通透性增強,並能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促使神經末稍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 羥色胺等單胺類神經遞質,從而引起過敏症狀。輕者頭痛、頭昏、惡心、嘔吐、面部發熱、皮膚猩紅、結膜充血、出汗、口乾、胸痛、胸悶、心跳加快、血壓下降、直立性虛脫、煩躁不安、虛弱、視覺模糊、失神、精神錯亂、痙攣、口唇和面部麻痹、腹痛、腹瀉、出現尊麻疹樣皮疹等,嚴重的病例可導致呼吸抑制、心血管性虛脫、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急性充血性心衰、驚厥、高血壓危象、腦出血。這一反應稱作「戒酒硫樣」反應,也稱二硫龍樣反應,或二硫醒樣反應,是一種類似於戒酒硫作用的葯物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