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三坐標如何測寬度方法

三坐標如何測寬度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9 08:02:15

㈠ 三坐標如何測量

三坐標測量機是測量和獲得長度數據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為它可以代替多種表面測量工具及昂貴的組合量規,並把復雜的定量任務所需時間從小時減到分鍾,並快速准確地評價長度數據。
三坐標測量數據根據測量機上測頭安放的方位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垂直式、水平式和攜帶型。
具體詳情上中國儀器超市網站了解。

㈡ 三坐標的測量

三坐標是XYZ三個坐標系,也就是3維測量。他可以用來測量空間中任意2點直接的位置關系,也可以測量3點之間的位置關系。但由於三坐標是三個坐標系在動,所以測量精度不高。一般三坐標
精度
描述都是在單一坐標系下的,比如2+L/600
mm,綜合精度基本都要在0.01mm以上!

㈢ 三坐標檢測的方法

三坐標檢測的方法,基於不同的計算機測量軟體。但所有軟體對於測量要素的定義應該是一致的。根據工件的檢測要求有所不同。
1、工件的表面處理。有些工件在裝夾前要進行表面處理,除去影響測量精度的因素。 2、裝夾。起到好的固定作用。參見:三坐標測量機夾具
3、建立坐標系。
4、編程(簡單檢測或非批量檢測,可忽略)
5、檢測。

㈣ 三坐標測量機一般有什麼測量方式

三坐標測量儀簡稱CMM,自六十年代中期第一台三坐標測量儀問世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以及電子控制系統、檢測技術的發展,為測量機向高精度、高速度方向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CMM按測量方式可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以及接觸和非接觸並用式測量,接觸測量常於測量機械加工產品以及壓製成型品、金屬膜等。本文以接觸式測量機為例來說明幾種掃描物體表面,以獲取數據點的幾種方法,數據點結果可用於加工數據分析,也可為逆向工程技術提供原始信息。掃描指藉助測量機應用軟體在被測物體表面特定區域內進行數據點採集。此區域可以是一條線、一個面片、零件的一個截面、零件的曲線或距邊緣一定距離的周線。
掃描類型與測量模式、測頭類型及是否有CAD文件等有關,狀態按紐(手動/DCC)決定了屏幕上可選用的「掃描」(SCAN)選項。若用DCC方式測量,又具有CAD文件,那麼掃描方式有「開線」(OPENLINEAR)、「閉線」(CLOSEDLINEAR)、「面片」(PATCH)、「截面」(SECTION)及「周線」(PERIMETER)掃描。若用DCC方式測量,而只有線框型CAD文件,那麼可選用「開線」(OPENLINEAR)、「閉線」(CLOSEDLINEAR)和「面片」(PATCH)掃描方式。
若用手動測量模式,那麼只能用基本的「手動觸發掃描」(MANULTTPSCAN)方式。若在手動測量方式,測頭為剛性測頭,那麼可用選項為「固定間隔」(FIXEDDELTA)、「變化間隔」(VARIABLEDELTA)、「時間間隔」(TIMEDELTA)和「主體軸向掃描」(BODYAXISSCAN)方式。

㈤ 三坐標測量儀的使用方法

您好!希望我尋找到的回答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我們是深圳壹興佰---專業的三坐標測量機製造商,十年的品牌基礎和雄厚的研發實力讓我們一直走在三坐標測量行業的最前端,關於三坐標測量的更多信息請參考我們的網站www.myxbcee.com
三坐標測量機做為一種精密的測量儀器,如果維護及保養做得及時,就能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並使精度得到保障、故障率降低。為使客戶更好地掌握和用好測量機,現列出測量機簡單的維護及保養規程。如果要詳細了解,請參加廣精精密公司或各辦事處組織的定期硬體培訓。
一、開機前的准備
1、三坐標測量機對環境要求比較嚴格,應按合同要求嚴格控制溫度及濕度;
2、三坐標測量機使用氣浮軸承,理論上是永不磨損結構,但是如果氣源不幹凈,有油.水或雜質,
就會造成氣浮軸承阻塞,嚴重時會造成氣浮軸承和氣浮導軌劃傷,後果嚴重。所以每天要檢查機床氣源,放水放油。定期清洗過濾器及油水分離器。還應注意機床氣源前級空氣來源,(空氣壓縮機或集中供氣的儲氣罐)也要定期檢查;
3、
三坐標測量機的導軌加工精度很高,與空氣軸承的間隙很小,如果導軌上面有灰塵或其它雜
質,就容易造成氣浮軸承和導軌劃傷。所以每次開機前應清潔機器的導軌,金屬導軌用航空汽油擦拭(120或180號汽油),花崗岩導軌用無水乙醇擦拭。
4、
切記在保養過程中不能給任何導軌上任何性質的油脂;
5、定期給光桿、絲桿、齒條上少量防銹油;
6、
在長時間沒有使用三坐標測量機時,在開機前應做好准備工作: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24小時以上),在南方濕潤的環境中還應該定期把電控櫃打開,使電路板也得到充分的乾燥,避免電控系統由於受潮後突然加電後損壞。然後檢查氣源、電源是否正常;
7、
開機前檢查電源,如有條件應配置穩壓電源,定期檢查接地,接地電阻小於4歐姆。
二、工作過程中:
1、被測零件在放到工作台上檢測之前,應先清洗去毛刺,防止在加工完成後零件表面殘留的冷卻液及加工殘留物影響測量機的測量精度及測尖使用壽命;
2、
被測零件在測量之前應在室內恆溫,如果溫度相差過大就會影響測量精度;
3、大型及重型零件在放置到工作台上的過程中應輕放,以避免造成劇烈碰撞,致使工作台或零件損傷。必要時可以在工作台上放置一塊厚橡膠以防止碰撞;
4、小型及輕型零件放到工作台後,應緊固後再進行測量,否則會影響測量精度;
5、在工作過程中,測座在轉動時(特別是帶有加長桿的情況下)一定要遠離零件,以避免碰撞;
6、在工作過程中如果發生異常響聲或突然應急,切勿自行拆卸及維修,請及時與我公司聯系,本公司會安排經過嚴格培訓的人員前往,並承諾以最快的速度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三、
操作結束後
1、請將Z軸移動到下方,但應避免測尖撞到工作台;
2、工作完成後要清潔工作檯面;
3、檢查導軌,如有水印請及時檢查過濾器。如有劃傷或碰傷也請及時與本公司聯系,避免造成更大
損失;
4、工作結束後將機器總氣源關閉。

㈥ 三坐標程序里㮋圓寬度怎麼測才精確

多取點,取點越多越能反映工件的實際尺寸。

㈦ 三坐標尺寸測量

要想弄明白兩種方法之間的差別,必須先理解兩種尺寸評價方式的計算方法。以此例而言,第一種方法計算的是兩圓心之間的三維距離,其演算法是計算兩圓心在空間上的直線距離。第二種方法計算的是兩圓心之間的二維距離,其演算法是計算兩圓心沿著圓的投影面的直線距離。所以,如果兩圓的法線矢量是平行的,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第一種方法的結果比第二種方法的結果要偏大。

㈧ 三坐標的基本測量方法及注意事項是什麼

據中國儀器超市網介紹基本測量方法:
1、量測前准備:
a、檢查空氣軸承壓力是否足夠
b、安裝工件
2、測頭選擇及安裝:
a、將適當之測頭裝於Z軸承接器
b、檢視Z軸是否會自動滑落(否則應調整紅色壓力平衡調整閥)
c、鎖定各軸之適當位置
3、量測操作:
a、開啟處理機電源
b、啟開列印機開關
c、參考操作手冊,選擇所需功能之指令
d、進行量測,並讀出量測值
4、完成後注意事項:
a、Z軸移至原來位置後,鎖定
b、X,Y軸各移至中央,鎖定
c、關電源及壓力閥
d、取下測頭
e、並作適當的保養
注意事項:
1、工件吊裝前,要將探針退回坐標原點,為吊裝位置預留較大的空間;工件吊裝要平穩,不可撞擊三次元測量儀的任何構件。
2、正確安裝三次元的零件,安裝前確保符合零件與三坐標測量機的等溫要求,恆溫條件下,提前四個小時以上放入被測工件。
3、建立三次元測量儀的正確坐標系,保證所建立的坐標系符合圖紙的要求,這樣才能確保所測得的數據准確。
4、當編好三次元測量機的程序自動運行時,要防止探針與工件的干涉,故需注意要增加拐點。
5、對於一些大型較重的模具、檢測,測量結束後應該及時的吊下工作台,避免三坐標的工作台長時間的處於承載狀態。
6、檢測完成後,立即清潔三坐標測量儀的工作台檯面,確保下次正常的使用

㈨ 三坐標測量技術規范以及用哪些工具

1 測量准備
1.1 基本原則
產品測量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所有零部件應盡可能在裝配狀態下測量,在裝配狀態下無法測量的部分可分兩種情況處理:一是零件之間互相遮擋的部分,可採取逐層拆卸逐層測量的方法進行。二是零件的反面,應採用重定位的方法進行。
在拆卸任何零件之前均應測量其重定位基準(重定位基準點或邊界線),並注意在拆卸過程中保證產品上的所有零件不發生變形。
1.2 測量准備
為了方便測量,提高測量速度,在測量前應對零件上不明顯的輪廓(倒圓)進行描點。點應描在輪廓的中心線上,並盡可能光順。可通過觀察平行光(日光或日光燈)在輪廓上反射光線形成的條紋來輔助描點。
2 工件裝夾
2.1 產品形狀的保持
確保裝配體及其每個零件在測量狀態下的形狀與使用狀態下一致,不得使產品在裝夾時發生變形。
對於剛性較好的裝配體,應在裝夾時自然放置在支架上,然後進行加固。而對於柔性或已經產生變形的工件,則應用強行約束使其形狀恢復至使用狀態,然後再安裝到支架上固定。
應利用支架、墊塊等輔助工具保證每一個零件的各部分以及整個裝配體的剛性。特別注意在對裝配體逐層拆卸、逐層測量時,應確保每一零件不發生變形。
2.2 裝夾方位
將工件放置在三坐標測量機的測量范圍內,如不能在一次裝夾位置下完成測量,則可進行多次定位,稱為重定位。重定位應注意以下原則:
(1)使每次定位所能達到的測量范圍最大化,以減少重定位次數。
(2)每次定位應與之前的某次定位有盡可能大的重合測量區域,以保證定位基準的設置和重定位變換的精度。
(3)應盡可能減少重定位變換(即每次定位向第一次定位進行坐標位變換)的中間環節盡可能少(詳見數據處理部分有關「重定位」的敘述),以減少累積誤差。
工件的放置應便於測量人員的操作,將復雜部位放置在易於測量的位置。
重要的測量面應盡可能放置成水平或垂直狀態,工件的對稱面應盡可能平行於測量機的坐標平面。
2.3 裝夾技巧
(1)採用棉花堆積並澆502的方法可完成點接觸的加固。
(2)大變形產品在拆卸前可用麻線綳緊並固定在易於變形的位置,產品拆下後將其恢復至麻線綳緊的狀態即可作為對裝配狀態的近似模擬。
3 測量
3.1 測量的內容和次序
測量的內容包括基準點、分型(邊界)線、輪廓線、面、結構等。測量的次序按如下原則制訂:
(1)先難後易:即先測量難度較大的部分。
(2)先重後輕:即先測量重要的部分。如基準點、分型線等。
(3)先配合後個體:即先測量裝配結合部分。
(4)先整體後細節:即先完成主體的形位測量,再補充細節。
當然,在安排次序時,還要結合下面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1)造型進度的需要。
(2)在同一次定位下完成盡可能多的數據測量。
(3)測量器具的局限。如探針在同一方位下可測量盡可能多的數據,以減少探針的換位次數。
3.2 基準點組的測量
基準點組由三個基準點組成,是進行重定位變換的依據。基準點的生成及測量要求如下:
(1)基準點必須設定在重復定位後可以測量到的范圍內,最好能用於多次重復定位。用針尖在產品表面(可貼紙)點出,要求點徑微小(直徑0.2mm以內)並且醒目。
(2)重復測量可靠性和精度要求高,兩次定位下的測量重復誤差(指三點之間的間距測量重復誤差)不超過0.2mm。為此可以採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提高可靠性。
(3)基準點所形成的三角形面積要盡可能大,邊長應有明顯差異(大於5mm)。
3.3 線的測量
當測量人員直接對邊界線進行測量時,由於難以將探針尖對准邊界線,因此常常造成較大的測量誤差,效率也較低。為此,可採用如下方法改進:
在邊界線某一側的面(面1)上、並且在距邊界線不遠處(1mm以內)采點(稱為邊界附近測量點),然後測量邊界線另一側面(面2)的完整數據。在造型時,先完成面2的製作,然後直接將邊界附近測量點投影在面2上即可作為邊界線測量結果。圖1中是兩個典型情況的示意。
採用這一方法時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邊界附近測量點一定要在離邊界足夠近,以保證投影的准確性;二是面2的測量數據一定要完整,否則一旦面2無法製作,則邊界線無法求出。
本方法將邊界線的測量轉化為邊界線附近的面內點的測量,避開了對邊界線的直接測量,不僅保證的測量精度,還有效提高了測量效率。

3.4 面的測量
平面的測量應使測量點形成的多邊形面積盡可能大,以保證測量精度。
曲面的測量應注意使掃描方向與曲面的長度方向垂直。當曲面長度與寬度基本相同時,應考慮採用網格掃描。

當然,一些簡單曲面如直紋面只需要測量上、下兩條邊界線即可。對於特殊曲面的測量需要與造型人員協商確定。
3.5 對稱部分的測量
對稱的曲面一般只需要測量一半。
輪廓線和結構除了完整測量其中一半之外,還需要對另外一半進行部分測量,以取得足以進行對稱基準重建的數據。

在選擇另一半用於對稱基準重建的輪廓線進行測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輪廓線的范圍要足夠大,最好在對稱部分的全范圍內分布。
(2)要選擇足夠清晰、變形小、重要的輪廓線進行測量,一般採用分型線。
(3)輪廓線可以分段測量,測量密度也可適當減小。
3.6 測量密度
測量密度應掌握兩個基本原則:
(1)最少增半:即按需要的最小測量密度的1.5倍進行測量,以確保數據的完備性。如圓弧線的測量至少需要三點,實際測量4到5個點。
(2)急密緩疏/疏密有致:在曲率較大處測量密度高,曲率較小處測量密度低。在多個面的交會處、變化較多的細節部分等需要增加密度,以確保測量的完備性。
3.7 測量可靠性
確保測量數據准確、數據保存可靠的幾個措施:
(1)為防止測量設備精度飄移,必須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建議為半小時)進行零點復校。如出現零點超差(一般為0.2mm),則該時間間隔內的測量數據全部報廢。
(2)同一次零點校驗的操作應做兩次,並進行對比以防止操作失誤。
(3)在多名測量人員進行配合測量時,應按零件、測量屬性進行明確的分工,以防止漏測及重復測量。即使增加了零點校驗的次數,總體上還是提高 了效率。
(4)重要的工件應製作並測量重定位基準,以備補測數據。

4 測量數據管理
2.1 數據轉換
數據轉換的任務和要求:
(1)將測量數據格式轉化為CAD軟體可識別的IGES格式,合並後以產品名稱或用戶指定的名稱分類保存。
(2)不同產品、不同屬性、不同定位、易於混淆的數據應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並在IGES文件中分層分色。
數據轉換使用《三坐標測量數據處理系統》完成,操作方法見軟體用戶手冊。
2.2 重定位整合
2.2.1 應用背景
在產品的測繪過程中,往往不能在同一坐標系將產品的幾何數據一次測出。其原因一是產品尺寸超出測量機的行程,二是測量探頭不能觸及產品的反面,三是在工件拆下後發現數據缺失,需要補測。這時就需要在不同的定位狀態(即不同的坐標系)下測量產品的各個部分,稱為產品的重定位測量。而在造型時則應將這些不同坐標系下的重定位數據變換到同一坐標系中,這個過程稱為重定位數據的整合。

對於復雜或較大的模型,測量過程中常需要多次定位測量,最終的測量數據就必需依據一定的轉換路徑進行多次重定位整合,把各次定位中測得的數據轉換成一個公共定位基準下的測量數據。
2.2.2 重定位整合原理
工件移動(重定位)後的測量數據與移動前的測量數據存在著移動錯位,如果我們在工件上確定一個在重定位前後都能測到的形體(稱為重定位基準),那麼只要在測量結束後,通過一系列變換使重定位後對該形體的測量結果與重定位前的測量結果重合,即可將重定位後的測量數據整合到重合前的數據中。重定位基準在重定位整合中起到了紐帶的作用。
給出了因被測量物體的尺寸超出了測量范圍而必須進行兩次定位的示意。其中,圖5(a)和圖5(b)分別為第一次定位和第二次定位的情況。
在被測物體上選取不共線且在兩次定位狀態下均可測量的三個點A、B和C,稱為重定位基準點。設在第一次定位狀態下測得A、B、C的坐標值分別為(x1,y1,z1) 、(x2,y2,z2)和(x3,y3,z3)。在第二次定位狀態下測得的坐標值分別為(X1,Y1,Z1)、(X2,Y2,Z2)和(X3,Y3,Z3)。
由於工件發生過移動,如果不進行重定位整合,直接將兩次定位下的測量數據合並, 就會產生如圖5(c)的結果。
如果我們利用一系列變換,將第二次定位下測量得到的A、B、C三點「拖動」至與第一次定位下的測量結果重合,同時第二次定位下的其它測量數據也跟著進行同樣的變換,則可將第二次定位下的測量數據轉換到第一次定位下的坐標系中,從而完成兩次定位下的數據整合,如圖5(d)。
除了利用基準點外,還常常採用基準線進行重定位整合,即在兩次定位中分別測量產品上的同一條邊界線或輪廓線(稱為重定位基準線,如圖5中標出的兩條粗線段),然後將第二次定位下的測量數據進行一系列變換,使兩次定位下的重定位基準線重合,即可將第二次定位測量數據整合到第一次定位中。
(a)第一次定位

(b) 第二次定位
(c)直接合並的結果

(d) 重定位整合的結果
2.2.3 重定位整合操作
首先,重定位基準(無論是基準點還是基準線)必須設置在兩次定位下都能進行精確測量的位置。
當需要進行兩次以上的重定位時,應將所有重定位下的測量數據整合到第一次定位中。如果在第N次定位與第一次定位之間不能設置重定位基準,則它不能直接與第一次定位進行整合,需要通過另外的定位間接地整合到第一次定位中。例如,在某次測量中做了5次定位,其中第5次定位與第3次定位之間設置了重定位基準,而第3次定位與第一次定位之間存在重定位基準,則可先將第5次定位下的測量數據整合到第3次定位中,然後再與第3次定位一起整合到第一次定位中。這一整合過程稱為重定位整合路徑,簡寫為5-3-1。
顯然,重定位整合路徑必須以1為結束,即最終整合到第一次定位中。而且該路徑越短越好,以減少中間過程的累積誤差。這就要求測量人員合理地規劃重定位,使每次定位都能以最短的路徑整合到第一次定位中。
三個重定位基準點構成一個重定位基準,稱為一個重定位基準點組(簡稱基準點組),並以組號區分不同的基準點組。在測量文件的命名規則中,基準點的屬性以字母b表示,其後的數字表示基準點組號。例如3-2b1和3-3b1分別表示在第2、3次定位下測得的零件3上的第1組基準點,即在兩次定位下對同一組基準點的測量結果。這一組基準點也就是第2次和第3次定位之間的重定位基準。
中以組號要求三點形成的三角形面積盡可能大。同樣,重定位基準線要求最大限度地覆蓋測量范圍,以減少重定位誤差。
利用基準點進行重定位整合可通過《三坐標測量輔助處理系統》自動完成(操作方法見軟體用戶手冊)。而利用基準線進行重定位整合則需要手工完成。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將兩種重定位基準結合使用,即先用重定位點進行快速的初步整合,然後再利用基準線進行更細致的調整。
2.3 對稱基準重建
對稱的產品在造型前必須確定其對稱面(對稱基準),稱為對稱基準重建。具體方法是對產品進行一系列變換,使XZ坐標平面成為其對稱基準。在變換的過程中,不斷將產品關於XZ平面作鏡像,判斷其在XZ平面的左右兩部分在鏡像後是否重合,若重合則表面產品所處的位置已經關於XZ平面對稱,於是完成對稱基準重建。
在造型時,只需要完成XZ平面一側的建模,然後關於XZ平面鏡像即得到另一側的造型結果,從而保證產品的對稱特徵,並提高了效率。
對稱基準重建可利用《三坐標測量輔助處理系統》快速完成,操作方法見軟體用戶手冊。
2.4 變形處理
在產品發生變形的情況下,可採取以下措施減少變形的影響:
(1)重定位必須採用基準線整合,由於產品的變形,兩次定位下的基準線無法完全重合。但是,對於一個范圍很小的區域,我們可以近似地認為沒有變形,因此可利用該范圍內的基準線對其附近的測量數據進行整合。因此,我們可以將整個產品分割為若干小區域,分別進行整合即可。

(2)可將產品分割為若干小區域,對每一個區域的數據根據產品整體變形的情況進行位置調整,使整體變形得到修正。這一方法會使各個區域在銜接處發生錯位,區域分割越細,錯位越小。
4.1 數據分類與分割
測量數據按屬性可分為:基準點、輪廓線、掃描線、邊界線、平面、結構等。測量數據應按測量屬性、測量區域分割為不同的數據文件。分割基本原則為:
(1)不同屬性的測量數據應分為不同的文件。
(2)需要單獨處理的數據(如用於對稱基準重建的邊界線、用於重定位整合的基準點或線等等)應單獨存放在文件中。
(3)重要的數據應單獨存放。
(4)容易混淆的測量數據(如兩條相近的線)應分開存放。
4.2 數據文件命名
標準的測量文件命名由五個部分組成,總共不允許超過8個字元。

零件號用於在裝配體中區分不同的零件。
定位序號表示該文件所包含的測量數據是在第幾次定位下的測量結果。
測量屬性符標明了測量數據的屬性,其中字母B表示定位基準,L表示輪廓線,M表示掃描線,E表示邊界線,P表示平面,O表示結構線。
一般情況下,文件序號用於區分對同一零件、在同一次定位下、具有相同測量屬性的不同區域的測量數據。顯然,在不同的定位下,即使相同的測量屬性和相同的文件序號也往往意味著不同的測量區域。例如,3-2m1和3-3m1分別表示在第2次定位下對一個區域的掃描數據和在第3次定位下對另一個區域的掃描數據。
然而,當測量屬性為基準點時,文件序號有特殊的意義。它代表的是基準點的組號,在測量文件名中,定位序號不同而基準點組號相同意味著對產品上的同一組基準點在不同定位下的測量結果(詳細說明可參閱數據處理中有關「重定位」的敘述),例如3-2b1和3-3b1分別表示在第2、3次定位下測得的零件3上的第1組基準點,即在兩次定位下對同一組基準點的測量結果。
對基準點測量文件的命名直接關繫到重定位整合的正確性,應在完全理解重定位整合原理的基礎上掌握命名方法,防止出錯。
圖3示例中的文件名含義是:在第2次定位下對零件3進行的第4組掃描數據。而3-3B1和3-2B1分別是在第3次定位狀態下和第2次定位狀態下對零件3上的第1組定位基準點的測量數據。

4.3 填寫測量報告
每天測量後應即時填寫測量報表,格式模板見附1。
4.4 數據保存
所有產品的測量數據在交付造型後應作完整的備份,由測量負責人保存至項目完成後的第四個月。重要的項目測量數據應交CAD負責人進行長期備份。數據備份應以產品名作為數據存放的文件夾。
2 數據處理

3 設備維護
每一項目完成後,應即時對測量設備進行整理。測量臂應復位,工作檯面應清理干凈並塗防銹油,移動式測量設備應拆下裝箱。工具應整理入箱,擺放整齊後鎖好。
定期(一年)安排對測量設備的測試和維護。

㈩ 三坐標測量儀使用方法

2.每天開機前首先檢查供氣壓力達到要求後才能開控制櫃:
三聯體處壓力:0.4Mpa—0.6Mpa (1bar≈0.1Mpa≈14.5psi)
氣源的供氣壓力:≥0.6Mpa
具體機型要求參見用戶手冊。
3.當三聯體存水杯中油水混合物高度超過5mm時需要手動放水。機器的供氣壓力正常,而三聯體處壓力不能調到正常值時,則需更換濾芯。
4.測量機房的溫度保持在20±2℃,相對濕度25~75%。
5.穩壓電源的輸出電壓為220±10V。
6.氣源的出口溫度為20±4℃。
7.每天開機前用高織紗純棉布(或醫用脫脂棉花)沾無水酒精清潔三軸導軌面,待導軌面干後才能運行機器。嚴禁用酒精清潔噴漆表面及光柵尺,光柵尺請用高織紗純棉布(或醫用脫脂棉花)輕輕擦拭,切記不可用任何有機溶劑。
8.開機順序為:先開控制櫃和計算機,進入測量軟體後,再按操縱盒上的伺服加電鍵。
9.每次開機後先回機器零點。在回零點前,先將測頭移至安全位置,保證測頭復位旋轉和Z軸向上運行時無障礙。
10.在拆裝測頭、測桿時要使用隨機提供的專用工具,所使用的測頭需要先標定。
11.旋轉測頭、校驗測頭、自動更換測頭、運行程序等操作時,保證測頭運行路線上無障礙。
12.程序第一次運行時要將速度降低至10~30%,並注意運行軌跡是否符合要求。
13.在搬放工件時,先將測頭移至安全位置,要注意工件不能磕碰工作檯面,特別是機器的導軌面。
14.長時間不用的鋼制標准球,需油封防銹。
15.在使用花崗石工作台上的鑲嵌件固定工件時,扭矩不得超過20Nm。
16.如果發現異常情況,請首先記錄軟體提示的錯誤信息,傳真或電話通知思瑞,未經指導和允許請勿擅自進行檢查維修。
17.計算機內不要安裝任何與三坐標測量機無關的軟體,以保證系統的可靠運行。
18.空調應24小時開機,空調的檢修時間放在秋天進行,從而保證測量機正常使用。
19.嚴禁操作人員操作過程中,頭部位於Z軸下方。
20.開機後,首先檢查Z軸是否有緩慢上下滑動的現象,如有此現象,請與思瑞聯系。
21.待機和運行過程中,禁止手扶或者倚靠主立柱或副立柱。
22.禁止在工作台導軌面上放置任何物品,不要用手直接觸摸導軌工作面。
23.禁止自行打開外罩或調試機器,否則引起的後果由用戶承擔。
24.在測量機運行過程中,注意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能處於測量機的導軌區或。
25.在上下料過程中,按下急停開關。

閱讀全文

與三坐標如何測寬度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常用的有機物分析方法 瀏覽:332
人類有什麼打鬥方法 瀏覽:804
人物分析描寫方法 瀏覽:789
皂角刺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564
研究問卷的方法 瀏覽:828
古箏琴碼的安裝方法 瀏覽:579
國外大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424
手上雞眼的圖片症狀和處理方法 瀏覽:70
梔子的種植方法和圖片 瀏覽:604
癬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422
黛珂白檀乳液使用方法 瀏覽:849
考科二坡道定點停車方法視頻 瀏覽:542
獨詞式標題選材常用方法 瀏覽:750
一天解決一本書的方法 瀏覽:239
沂蒙山楂的食用方法 瀏覽:179
系統思維的訓練方法 瀏覽:41
組合數計算方法高中數學例題 瀏覽:305
如何用物理方法卷發 瀏覽:194
穿絲襪的正確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20
簡單鍛煉方法視頻捂臉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