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杏樹砧木苗打破種子休眠的方法有哪些
准備春季播種的種核,應於秋末、冬初進行層積沙藏,以保障出苗。如果來不及沙藏時,也可採取以下方法打破種子的休眠。(1)開水燙種,可將種核在播種前20天左右用開水燙種,不斷攪動,待水涼後浸泡1~2天,撈出後堆放在溫暖的(20~25℃)屋角處,上蓋草袋等物,保溫、保濕。前期每隔1~2天灑1次水,後期每天灑1~2次水,並經常翻動,以防種堆發熱燒壞種子,待種核裂口後即可播種。
也可採用「水炸」種核的辦法。將種核倒入燒沸騰的水鍋內,20秒後迅速撈出,並立即倒入冷水中攪拌。採用「水炸」浸種要注意的問題有,第一,每次放的種核量不能太多,以使種核受熱均勻,放入冷水中又能迅速降溫。第二,放入冷水中後要立即攪拌,使種核迅速冷卻。第三,在開水中浸種時間不能過長,以免燙傷種仁。熱燙浸種的原理是,由於種殼與種仁之間的間隙內有一定量的空氣,用冷水浸泡短時間種殼內不易進水。如若用開水,由於核內空氣受熱膨脹,並沿杏核尾部縫隙溢出。當放入冷水中,種殼突然變冷,核內壓力減小,便將水吸入種核內部,種仁得到充足的水分,為其萌發打下了基礎。
(2)溫水浸種,將種子放入「兩開一冷」的溫水中,不斷攪拌,當水溫降至室溫後,繼續浸泡,每天換一次水,2~3天後將種子撈出,移到適宜的地方(溫度保持在20~30℃)催芽。在催芽的過程中,要不斷噴水,當有10%~20%的種子裂開時,即可播種。
(3)冷水浸種,將種子放入冷水中,每天換一次水,如此一直浸泡5~7天,然後撈出種子,在陽光下曝曬2~3小時,以後每浸泡1天,曝曬2~3小時,如此反復進行,當有30%~40%的種殼裂開時,即可播種。
(4)破核催芽,於播種前7~10天將種核敲開,敲時要輕柔,不能損傷種仁,以免影響出苗。取出種仁,用清水浸泡1~2天,再用濕沙拌和(種仁∶濕沙為1∶3),置於20~25℃的火炕上催芽。在火炕上先鋪一層濕沙,厚約3~5厘米,然後將拌上濕沙的種仁鋪於其上,厚10~15厘米,種仁上再蓋一薄層濕沙。均勻加溫,4~5天後即可發芽。這種作法雖然去核殼時比較費事,但出芽整齊,出苗率比常規沙藏者高5%~10%。
此外,還可用10~100毫克/升的BA(6苄基嘌呤)或300~800毫克/升的赤黴素處理種仁,來打破休眠,促進種子萌發。杏砧木種子的播種也以春播為主,在春天土壤解凍以後進行。為保證順利出苗,應在播種前澆足底水。播種時採取作壟點播的方式,行距一般30厘米,株距6~9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一般15~20天即可出苗。在出苗前最好不要澆水,以免降低土溫,延遲出苗。土壤太濕也容易患立枯病。
如果沙藏或催芽的種子出芽過長,不宜採用點播的方式,以免折傷胚根,影響出苗。可以採取如下方法補救,在做好的壟上開深約3~5厘米的淺溝,澆少量水,待水滲下後立即將已發長芽的種核,胚根向下插入泥中,上面覆2~3厘米厚的細土。這種方法雖然比較費工,但出苗快且整齊。
也可採取秋播。於封凍前進行,秋播的底水要足,覆土也比春播的厚些。秋播可省去沙藏層積、催芽等過程,比較簡便。秋播第二年春出苗早且壯,但易遭鼠害;冬、春過於乾旱的地方,不適合秋播。還可採取當年播種。據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於希志等的研究表明,當年採收的新鮮杏核(中、早熟品種)立即破殼,剝去種皮播種,可當年出苗。6月中、下旬露地播種,當年苗高可達50厘米,莖粗0.42厘米,達到嫁接要求。
出苗後要及時澆水,每667米結合施尿素20千克。苗高10厘米時,可間苗一次,去除病、弱苗,每667米留苗8000~10000株,間苗後澆水。
B. 打破種子休眠所採用生物處理方法有哪些
1.生長調節劑處理多種植物生長物質能打破種子休眠,促進種子萌發。
2.機械破損適用於有堅硬種皮的種子。可用沙子與種子摩擦、劃傷種皮或者去除種皮等方法來促進萌發。如紫雲英種子加沙和石子各l倍進行搖擦處理,能有效促使萌發。
3.清水漂洗西瓜、甜瓜、番茄、辣椒和茄子等種子外殼含有萌發抑制物,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水中,反復漂洗,流水更佳,讓抑制物滲透出來,能夠提高發芽率。
4.層積處理已知有100多種植物,特別是一些木本植物的種子,如蘋果、梨、榛、山毛櫸、白樺、赤楊等要求低溫、濕潤的 二件來解除休眠。
C. 如何打破種子休眠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18
D. 種子休眠的解除休眠
生產上通常用下列幾種方法打破或解除休眠:①低溫處理。如殼斗科、薔薇科、松科、柏科的種子可採用沙土層積法,在低溫(0~10℃)、濕潤和通氣良好的層積下經過一段時間便可萌發。所需時間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因植物種類而異。②乾燥處理。大麥種子在40℃高溫下處理3~7天,禾穀類和棉花等種子在播種前曬種,均可促進萌發。③曝光處理。如萵苣種子發芽需要曝光;有些雜草種子也只有耕翻到地面上曝光後才能發芽。④沖洗處理。多用於因種子內存在抑制劑而造成的休眠。通過浸泡沖洗種子,可促進發芽。⑤機械處理。對硬實種子採用機械處理如切割、削破和擦傷種皮等可打破其休眠。⑥葯劑處理。常用的化學葯劑有過氧化氫等氧化劑和赤黴素、乙烯等激素。赤黴素可逆轉脫落酸引起的效應,打破由後者誘導的休眠;在低溫條件下赤霉酸促進發芽的效果尤其明顯。對三葉草種子可用極低濃度的乙烯解除休眠。
E. 要怎樣快速打破果樹種子的休眠
(1)薄層冷凍法:在早春的夜晚還有冰凍時,先用涼水或50℃左右的溫水將山定子、海棠等蘋果砧木種子浸泡1小時,待種仁充分吸水後撈出來,晚上於背陰處薄薄地攤放在木板上、麻袋片上或地面上,厚度在0.5厘米以下,以每粒種子都能凍上為度。
撈出的種子也可拌上河沙,裝在布袋裡吊於深井中或平鋪於河岸背陰面的冰上。
這樣放置10~20天即可催芽播種。
(2)熱水燙種法:將種子放於盆中,加入60~70℃熱水,邊倒邊攪拌,水涼後繼續浸泡1~2天,再催芽播種。
(3)溫水浸種法:播種前30天左右,將砧木種子用30~40℃的溫水浸泡5~10分鍾,充分攪拌,自然降溫後,放入清水浸泡2~3天,每天換1次水,再短期層積。
播種前取出攤在暖炕上,保持20℃左右,種子上蓋濕麻袋,每天翻動兩次並噴水,進行催芽。
(4)冷庫涼凍法:先讓種子吸足水分,然後拌上濕沙裝在木箱或筐中,放在冷庫里冰凍。
沙子可少一些,能把種子拌勻,上下不露種子即可。
F. 種子的休眠原因及打破休眠的方法有哪些
摘要 種子休眠是指在預定的時間范圍內本該有生命活力體征的種子,在預計正常、利於種子萌發的一些環境因子的組合條件下,不能按期正常萌發的一種生物現象
G. 打破種子休眠有哪些技術
種子休眠(seed dormancy):活種子在適宜的萌發條件(溫度、水分和氧氣等)下仍不能發芽的現象。是植物重要的適應特性之一。根據種子休眠產生的時間可分為初生休眠(收獲時即已具有的休眠現象)和次生休眠(原來無休眠或解除休眠後的種子由於高濕、低氧、高二氧化碳、低水勢或缺乏光照等不適宜環境條件的影響誘發的休眠)。種子休眠的原因可歸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胚本身的因素造成的,包括胚發育未完成;生理上未成熟;缺少必須的激素或存在抑制萌發的物質。用低溫層積、變溫處理、乾燥、激素處理等方法可解除休眠。第二類是種殼(種皮和果皮等)的限製造成的。包括種殼的機械阻礙、不透水性、不透氣性以及種殼中存在抑制萌發的物質等原因。用物理、化學方法破壞種皮或去除種殼即可解除休眠。
H. 解除種子休眠的途徑
種子休眠是影響發芽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有生理性休眠、抑制物質、硬實種子三種類型,現分別介紹解除種子休眠的方法。
一、破除生理性休眠的方法
(一)乾燥儲藏法 有些種子生理休眠期短或休眠期雖長,但生長季節允許,如很多生態區的麥類種子均可將種子於乾燥處儲藏一段時間,休眠可自然消失。
(二)低溫法 即預先冷凍法。農作物、蔬菜和花卉種子在5-10℃下於濕潤發芽床上處理數日或更長時間,可解除生理性或不成熟休眠,如小麥5-10℃處理3天;樹木類種子則通常在1-5℃條件下處理、4天至1年。
(三)高溫法 即預先加熱法。將發芽試驗的每個重復種子放在同期良好的條件下,攤成一薄層,在適當的高溫下乾燥。如花生40℃處理14天,水稻40℃處理7天,大麥和小麥30、40℃處理3-5天,高梁30℃處理2天,棉花40℃處理1天,大豆30℃處理10-12小時,黃瓜、芹菜、西瓜、胡蘿卜30℃處理3-5天。
(四)雙氧水處理 可用於處理小麥、大麥、水稻休眠種子。用29%濃雙氧水原液浸種小麥5分鍾,大麥10-20分鍾,水稻2小時;淡雙氧水均浸泡24小時可解除休眠。雙氧水濃度因作物種類而不同,小麥、大麥、水稻分別用l%、1.5%和3%。用濃雙氧水處理後,須馬上用吸水紙吸取粘在種子上的雙氧水,再置發芽床。
(五)赤黴素(GA3)浸床法 主要用於燕麥、黑麥、大麥、小麥和黑小麥,一般採用0.05%赤黴素溶液浸濕種子發芽床,但休眠淺的種子用0.02%赤黴素休眠深的用0.1%赤黴素。
(六)硝酸鉀浸床法 用0.2%硝酸鉀溶液浸濕種子發芽床,處理期間水分不足可加水濕潤,可解除許多牧草和茄科(番茄、辣椒、甘藍和黑芥等)植物種子休眠狀態。
二、去除抑制物質的方法
(一)洗滌法 有些植物種子如甜菜果皮或種皮內有發芽抑制物質,在25℃流水中洗滌即可解除休眠。甜菜復胚種子洗滌2小時,遺傳單胚種子洗滌4小時,菠菜種子洗滌1-2小時。然後在25℃條件下乾燥,休眠就能解除。
(二)剝穎法 禾本科植物如水稻和有皮大麥等,可採用剝除種子外部結構如內外稃或穎殼的方法,去除抑制物質。
I. 何謂種子休眠,育苗過程中如何打破種子休眠
種子休眠是,有生命力的種子由於內在原因,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現象。休眠是植物在長期系統發育過程中獲得的一種抵抗不良環境的適應性,是調節種子萌發的最佳時間和空間分布的有效方法。具有休眠特性的農作物種子在高溫多雨地區可防止穗發芽;某些沙漠植物的種子可以休眠狀態度過乾旱季節,以待合適的萌發條件。
生產上通常用下列幾種方法打破或解除休眠:
①低溫處理。如殼斗科、薔薇科、松科、柏科的種子可採用沙土層積法,在低溫(0~10℃)、濕潤和通氣良好的層積下經過一段時間便可萌發。所需時間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因植物種類而異。
②乾燥處理。大麥種子在40℃高溫下處理3~7天,禾穀類和棉花等種子在播種前曬種,均可促進萌發。
③曝光處理。如萵苣種子發芽需要曝光;有些雜草種子也只有耕翻到地面上曝光後才能發芽。
④沖洗處理。多用於因種子內存在抑制劑而造成的休眠。通過浸泡沖洗種子,可促進發芽。
⑤機械處理。對硬實種子採用機械處理如切割、削破和擦傷種皮等可打破其休眠。
⑥葯劑處理。常用的化學葯劑有過氧化氫等氧化劑和赤黴素、乙烯等激素。赤黴素可逆轉脫落酸引起的效應,打破由後者誘導的休眠;在低溫條件下赤霉酸促進發芽的效果尤其明顯。對三葉草種子可用極低濃度的乙烯解除休眠。
J. 種子的休眠怎麼打破
打破休眠的方法:
1.種子處理:打破外部休眠
外部休眠主要是由於種皮不透水和透氣困難引起的。無論你是用劃破種皮還是用機械等方式進行處理都是使種皮透水、透氣。在自然情況下,主要表現在秋季播種上。冬季低溫和微生物的活動能使種皮打破休眠,動物的消化道也能打破種皮的休眠。你也可以通過一些處理方式,強迫種子打破休眠。例如把種子放進濃硫酸里,在玻璃容器里進行處理,種子必須被酸完全浸沒。在處理過程中要輕輕地進行攪動,一般處理時間為10分鍾~幾小時,主要是根據品種來確定。一些參考書里提供了相關的內容和處理時間。當種皮變成紙那麼薄時應該立即取出來,進行清洗。然而酸處理對沒有經驗的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必須注意安全!醋也可以用來進行種皮處理,與酸處理的技術是一樣的,用醋處理比較安全但效果不是很好。種皮也可以採用機械處理,用砂紙.刀劃破種皮或者用錘子輕砸等方法。另一種處理方式就是用熱水進行處理,使水溫達到212℉,把容器從爐子上拿走,把種子放進水裡直到水冷卻到室溫。然後從水裡取出種子。處理後的種子看上去應該是飽滿的而不是癟的或者露出裡面的部分。處理後的種子不易貯藏,處理完之後應該立即播上。
2.種子處理:打破內部休眠
第二種休眠方式就是種子內部的休眠。當外部環境不適合種幼苗生長時,種子就會處於休眠抑制種子發芽。種子內部休眠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一種休眠為淺休眠簡單的貯藏就可以了,許多蔬菜種子就是這種休眠的方式,這這種休眠不需要採用什麼特殊方式來打破休眠。另一種內部休眠方式就是需要採用一些方式來打破休眠,種子必須經須經過冷熱處理才能夠發芽。
冷處理就是把種子與沙子和草炭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在大約40℉的環境中貯藏,要定期檢查草炭和沙子等是否幹了。處理的時間根據品種會有所不同。可以根據一些參考書來了解需要處理多長的時間。如果秋天把種子播在室外也會有很好的效果。熱處理和冷處理很相似,只是溫度控制在68℉~86℉之間。
有的種子具有雙休眠,就是外部休眠和內部休眠同時存在。需要採用多種處理方式來打破休眠,在外部環境適合的條件下進行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