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十二種說明方法及例句
十二種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引用、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做假設、引資料。說明文的語言的要求是科學性、嚴謹性、准確性、真實性、周密性、簡練明確。
例句:
1、雲能預示天氣。比如,在西藏地區,出現雲就代表將要下雨。
2、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3、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4、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和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
5、按屏的建造材料極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
❷ 句子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句子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引用、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作假設、引資料等。
一、舉例子——具體、明晰、真實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作用: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讀者更能理解,具體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雲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出現雲就代表將要下雨。——《看雲識天氣》(根據大的范圍列舉相應的例子)
二、作引用——更充實具體、更具說服力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更具說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等。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作用: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引用故事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例句: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中國石拱橋》(可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
三、作比較——鮮明、突出、具體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作用:把……與……進行比較,突出強調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中國石拱橋》(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
四、打比方——生動、形象、具體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還有聯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作用: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例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國石拱橋》(可以使要說明的對象形象生動。)
五、下定義——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
用簡明的語言、科學的術語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
作用:使人們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
例句: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統籌方法》(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
❸ 說明文的十種說明方法及其答題形式。
說明方法
1、舉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客觀地說明事物。使比較抽象,復雜的事情或事物變得通俗使之淺顯易懂,讓人信服。舉例子必須讓人覺得有真實感。
2、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說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辭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這個方法,可以把抽象復雜的事物說得淺顯易懂,具體生動。
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打了……比方,體現了事物的……特點)
說明文中,如果是為了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使深奧的問題變得淺顯,使陌生的事物變得熟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此時,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但前提必須是為說明介紹該事物服務的)從這一角度說,比喻就是打比方。
如《蘇州園林》:「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也可以說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說明蘇州園林修剪和栽種樹木著眼在畫意,講究自然之趣的特點。
如說明文《笑》最後幾段話(23-28)「笑,你是嘴邊一朵花,在頸上花苑裡開放。笑是臉上一朵雲,在眉宇雙目間飛翔。你是美的姐妹,藝術家的嬌兒。你是愛的伴侶……笑,你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你是一種動力,推動工作與生產前進。
笑是一種個人的創造,也是一種集體生活感情融洽的表現」是作者用詩一樣的優美語句謳歌「笑」,不屬於說明或介紹「笑」的內容,所以,這幾段文字只是運用了比喻修辭,而不是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3、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甲是乙,乙是甲。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4、畫圖表
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畫圖表的方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使讀者直觀,一目瞭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徵。
5、作詮釋
詮釋法又稱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作詮釋。(具體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便於讀者理解。)
6、作比較
(1)、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2)、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
7、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具體、生動,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註:學校大多不提倡這個方法,文章中很少遇到。這種說明方法和描寫要區分開,兩者雖一樣,不過是在不同的文體中的。
8、引用說明
有力說明,並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文獻、詩詞、歌謠、傳說等進行說明。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9、分類別
將被說明的對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幫助讀者掌握特徵,頭緒分明。
10、列數字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准確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依據。
結尾九法
1、總結法
就是對說明對象說完後作總結的方法。《奇特的激光》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
「激光作為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的光源,不僅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開拓新的科學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還啟發著科學工作者產生更多、更美妙的科學幻想:激光可能是打開無窮無盡的能源寶庫的鑰匙;激光可能使人類看到過去從來沒有見過的現象。
激光可能成為宇宙航行的動力……當然,把這么多的可能變成現實,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征途,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總結法結尾能把作者的目的、意圖等集中起來揭示給讀者,使讀者對全文有一個總的印象。
2、感嘆法
就是對說明對象說完後表示深沉的感嘆的寫法。如《楊樹》的結尾,就用了這種寫法:「……讓我們用一把把植樹鍬,在祖國的大地上寫出一篇篇八十年代的新『白楊禮贊』吧!」 這一感嘆用於篇末,具有很強的號召力,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3、展望法
就是在說明對象說明完後對其未來進行展望的方法。《宇宙里有些什麼》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今天,載人的宇宙飛船已經成功地實現了環繞地球的飛行,將來一定會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類征服宇宙的進程。」 篇末用展望法能給人以希望,能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想像。
4、評議法
就是對說明事物說明後加以評價和議論的方法。如《晉祠》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晉祠,真不愧為中國錦綉河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評議法用在篇末,對說明對象作個最終的評價,能有力地表達作者的愛憎感情,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5、號召法
就是對讀者發號召的方法。《農作物抗病品種的培育》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毫無疑問,要使農作物產量不斷地增加,不但需要不斷地研究培育抗病能力更高的優良品種,還要做到各個地區各種作物都有能抗不同病害的品種。
這是植物保護工作者和育種工作者的一項重大任務。」 結尾用號召法能引起讀者的重視,對讀者產生作用。
6、反問法
就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的一種方法。《蟬》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什麼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得來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結尾用反問法能加強氣勢,起強調作用,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邏輯力量。
7、比喻法
就是對說明對象採用比喻的方式來說明的方法《從甲骨文到口袋圖書館》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它好象架設著一座座堅實的階梯,召喚著不畏艱辛的人們努力攀登。」 結尾用比喻法不僅生動形象,還能傳達深刻的寓意,給人以教育和啟迪。
8、描述法
就是對所說明的對象加以描述的方法。《雄偉的人民大會堂》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我們花了一整天時間看完這座大廈的時候,萬道霞光灑在外面蒼翠的樹叢上,灑在杏黃色的牆壁上,灑在天安門的紅牆黃瓦上,放射出一片光輝燦爛的異彩。」 結尾用描述法,能藉此表達作者的感情,能給人以形象的感染,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9、旁補法
就是文章最後追加補充其不足的寫法。《看雲識天氣》的結尾,就運用了這種寫法:「……但是,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看雲識天氣自然有一定的限度。我們要准確的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 旁補法有利於維護說明文的科學性和客觀性,能幫助人們准確地、正確地認識客觀世界。
(3)多種說明方法的句子如何作答擴展閱讀
說明文的開頭一般有以下五種方法:
(1)開門見山
開門見山是直接提出說明對象,開頭就統攝全文,使讀者對作者想要說明的事物「一目瞭然」,然後再分層加以說明。
如法國學者布豐的作品《松鼠》的開頭:
「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再如江西一中學生《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的開頭:
「大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吧,我也有,《日記起步》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2)提綱挈領
這種形式的開頭先用簡潔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作一個綜合而概括性的說明,這個說明正好是這篇說明文的提綱,然後再作具體的說明。
如《數字雜說》的開頭:
「即使目不識丁的人,通常也會數數,諸如一棵樹,兩本書,三元錢等。不過,縱然是飽學之士,倒也未必盡識數字的身世,數字的情趣,乃至數字的遺憾。」
(3)運用設問
說明文一般比較平淡朴實,但開頭運用設問點明文章主旨,能夠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進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如《不要擰亂自己身上的「鍾」》:
「你想節約時間有效率地學習嗎?那就請你無論如何不要擰亂自己身上的『鍾』。」
再如中學生優秀作文《生活因網路而精彩》的開頭:
「當網路成為你我之間生活的橋梁,當網路讓寂寞的人找到快樂,有人就會問——為什麼那麼多青少年都能在網路上自由地穿梭?答:『因為,生活因網路而精彩!』」
《桌面的精彩》的開頭:
「天是一門文化——天文學,地是一門文化——地理學,我們的課桌其實也是一門文化——取名為課桌文化。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課桌像一本網路全書,它的內容不僅豐富多彩,具有時代氣息,而且能夠折射出課桌主人的性格特點。」
(4)運用描寫
這種形式的開頭,往往先運用恰當的動詞、形容詞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所要說明的事物,使之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如《大自然的語言》的開頭:
「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
(5)定義開頭
開頭簡明扼要地給被說明的事物下定義,以揭示說明對象特徵。這種形式的開頭,能讓讀者先對所要說明的對象有一個清楚、明確、科學的認識。
如《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的開頭:
「在一些山區的溝谷中,由於地表徑流對山坡和溝床不斷地沖蝕掏挖,山體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來的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被水流挾帶攪拌,變成黏稠的漿體,在重力和慣性力的作用下急速奔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泥石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說明文
❹ 說明方法的答題技巧
(一)、把握說明對象,辨識說明方法 1、常見題型:以選擇、填空或簡答的形式指明說明對象或說明對象的特徵。如: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本文的說明內容是什麼?擬標語、提建議等。 2、把握說明的對象和特徵,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①.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一般事物說明文的對象可以從標題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文的事物和特徵。 (二)、理清說明順序,分析文章結構 1、常見題型有:以選擇、填空或簡答的形式,指明整體和局部的說明順序;或理清說明文的層次,直接劃分全文的結構或劃分某段的層次. 2、常見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3、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 4、抓邏輯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的特徵,理清說明順序。常見方法有以下兩種:①看內容,辨順序。介紹事物的特徵、種類、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一般用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一般用空間順序。②找重點詞句辨順序。空間順序一般用方位詞;時間順序一般用時間名詞;邏輯順序一般用「因為」、「所以」、「首先」、「其次」、「總之」、「綜合所述」等詞語。▲理清了說明順序,說明結構就可根據順序來劃分。 (三)、體味說明語言,概括語言特點。常見題型有如下兩種: 1、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①「ⅩⅩⅩⅩ」詞好在哪裡?②句中加點詞「ⅩⅩⅩⅩ」能否去掉,為什麼?③文段中指示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2、分析、體味語言。說明文中文句的理解與品位主要有兩種題型:①請找出一句能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性、科學性的句子來分析。②「ⅩⅩⅩⅩ」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答題時語言要規范。①「ⅩⅩⅩⅩ」詞好在哪裡?——▲答題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詞,生動(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符合實際,具有科學性)。②句中加點詞「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換,為什麼?——{答題三步走:A.表態。明確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換」;B.結合語境結實該詞;C.與改換的詞或去掉加點詞後的語義進行比較,扣住說明文語言特點——「准確」。}▲答題格式:①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詞,生動地說明了……,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去掉(或更換)就沒有這種效果了。②不能,刪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ⅩⅩⅩⅩ」詞,准確地說明了……。
❺ 十二種說明方法及例句是怎麼樣的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引用、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做假設.
1、舉例子: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台區的盧溝橋。
2、作引用:
那時候有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
3、作比較:
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4、列數字: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
5、分類別:
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6、打比方:
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
7、摹狀貌:
這些石刻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8、下定義:
大氣層中的對流層就是指溫度上低下高的緊貼地面因而能形成對流的一層。
9、作詮釋:
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10、做假設:
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雪雨露珠,沒有草木鳥獸自然也不會有人。
❻ 初中語文說明文答題技巧及格式
初中語文的說明文怎麼寫
說明文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說明文的結構
1、說明文的結構有:總分式、並列式、層進式、對照式(結構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說明文常常是幾種結構綜合運用的。
2、把握結構的意義。
說明的順序
1、說明的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包括發展順序)、事理順序(邏輯順序)等。
2、弄清順序的意義。
說明的方法
1、說明的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包括作解釋)、引資料、列圖表等等。
2、明白各種方法的作用。
3、有時說明文借用其他修辭手法來幫助說明,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應當緊緊圍繞說明對象,依照說明文的要求。
說明文的語言
1、說明文語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學性、准確性,簡練明確;文學性說明文還要求生動性、形象性。
2、分析說明文語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對說明事物特徵、性質的作用,其次是說明的嚴密性、科學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動性。
解題思路和技巧
(一)明確說明對象:閱讀事物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人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麼事物,即說明的對象是什麼;閱讀事理說明文,要弄清文章說明了什麼事理。
如何找准說明對象呢?
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如(中國石拱橋)。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徵。
(二)抓住事物特徵:事物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構造(內外),形態(大小、長短等),性質(硬、軟、冷、熱等),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復雜),功用(廣狹、正反)等等方面。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徵。除說明的重點外,還要弄清作者介紹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徵,又是從哪些角度介紹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圍繞死海的特徵,從三個角度進行說明:先說死海的「死」(現象特徵),再說死海的「不死」(本質特徵),最後又說到死海的「不死」與「死」(現狀與未來發展特徵)。這樣死海的全面特徵便被一層一層地揭示出來了。又如《蘇州園林》一文,圍繞「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特點,從五個方面加以說明:亭台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雕鏤琢磨和顏色等。這樣從不同方面歸納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蘇州園林的特色。
(三)歸納說明方法:閱讀說明文時,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後總結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並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准確說明事物特徵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點,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上,用「同類合並」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綴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使用什麼說明順序,還要看說明的對象。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系的,用邏輯順序。
(五)整體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說明順序的基礎上,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構了。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麼原則組合的,是並列,是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系。遞進式結構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結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結構後,最好能畫出結構示意圖。說明中心就是歸納出一篇說明文說明了被說明事物的怎樣的特徵,或闡釋怎樣的事理。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
(六)體會語言准確性:准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准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的。要注意分析關鍵詞語的作用。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當然,文字的生動性也應充分注意。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Uku7PXBrtPqwtFI7T1FTTw
❼ 10種說明方法及解釋並舉幾個句子進行解釋
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畫圖表,作詮釋等。採用什麼說明方法是由說明目的和說明內容決定的。
[舉例子]:將復雜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體、形象、易於理解的典型事例來說明。例如說明死海的「死」,列舉海水中沒有魚蝦、水草,甚至連海邊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證;說明死海的「不死」,列舉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總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擔心會被淹死的事例,讓人信服。
[列數字]:些事物從數量上便於說明特徵,可以運用一些數字來說明。例如《太陽》中:其實,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作比較]:把被說明的事物與其他事物進行比較,顯示事物的特徵。通過比較,可以認識事物的特殊點、或被說明的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共同點。例如《太陽》中:「我們看太陽,覺得它並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拿地球跟太陽作比較,突出地說明了太陽的體積之大這一特點。
[分類別]:把被說明的對象按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然後進行分門別類的說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從而把此事物的特徵解說得確切具體、淺顯易懂。例如《太陽》中:「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這打比方,把太陽的形狀及會發光發熱的特點生動地反映出來了。
[作假設]:例如《太陽》中:「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霜雨露,沒有草木野獸,自然也不會有人。」這就強調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關名言、資料、典故、詩詞、民彥、俗語、傳說等充當說明的內容或依據來說明、介紹事物。例如《太陽》中:有這么一個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麼熱了。
說明方法中下定義與作詮釋,作比較與分類別這兩類要准確辨析。
下定義與作詮釋。下定義即用簡明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屬性作概括性的說明,以便確定被說明事物的范圍和界限。而作詮釋是注釋說明,一般對事物作通俗的介紹,對事理的性質和特點進行解說。在語言要求上,下定義的語句要求是個明確的判斷,語言形式一般為「某某是什麼?」或「某某叫什麼」語言要求准確、概括、簡潔,不允許出現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而作詮釋就沒有這些限制,只要做到說明准確、嚴密即可。
作比較與分類別。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一般有主有從,主事物是被說明對象,從事物不是要說明的對象,而只是為說明主事物服務的,為了說明人們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選一個人們熟悉的從事物跟它相比以讓人們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種特點,這就是作比較,而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是一個大的概念中,包含著若乾的小的概念,這若干小的概念同屬一個大范疇而又相互並列,沒有主從關系,更沒有比較的特點。
❽ 有說明方法的句子各十句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例句:科學家提出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2.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例句:天上的雲像連綿的峰巒,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獅,像奔騰的駿馬。
3.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科學的術語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
例句: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4.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畫圖表的方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使讀者直觀,一目瞭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徵。
5.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作詮釋。
例句:鈾,是銀白色的金屬.
6.作比較: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
例句:都說大象是很大的動物,啟示還有比象大的動物,就是鯨魚。
7.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具體、生動,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例句:走在公園的小道上,看著道路兩旁的柳樹。有的垂頭喪氣,像考試失誤了的孩子。有的迎風飄搖,像中了大獎的彩民。
8.引資料:有力說明,並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文獻、詩詞、歌謠、傳說等進行說明。
例句: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9.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例句:記憶有四種類型:視覺型,聽覺型,動作型,綜合型。
10.列數字: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准確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
例句:這座塔佔地300平方米,高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