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評價測量方法是否合適

如何評價測量方法是否合適

發布時間:2022-08-01 07:49:55

A. 簡述怎樣評估測量的准確性

一般採用絕對誤差。比如測量長度,會說這個長度是1±0.05m,1米長,誤差是±5厘米,即0.95米到1.05米之間。 有時候,絕對誤差比較大,廠家會用相對誤差表示。比如測量高溫,2000±100度,大家一看,上下100度的誤差,太大了。這時,如果用±5%的誤差,表示起來比較好看。 還有一些測量設備,本身誤差就是相對誤差,比如某些壓力計,那就用相對誤差好了。 總之,誤差的表示方式,一般是選擇看起來比較小的。

B. 選擇測量方法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在選擇測量方法時,要綜合考慮下列主要因素:所要求的測量准確度;被測量本身的特性;現有測量設備;測量環境。

在可用的測試和測量硬體和軟體范圍內進行選擇,對初次用戶和有經驗的用戶來說,都一樣難辦,這是可以理解的。

技術的進步使測量和測試方法的發展呈指數方式加快,給用戶提供難以想像的強大系統功能。

測試和測量設備跨越很寬的范圍。對簡單應用來說,比較容易選擇合適的結構來滿足需要和預算。應用的復雜性增加時,結構的選擇以及相關的費用也變得復雜了,就會做出錯誤的選擇,會更昂貴,正確的選擇顯得更加重要。

出發點是要知道信號或感測器輸出的電平和測量所需要的靈敏度(定義為測量時所能檢測到的最小變化,並能以測量值的單位來表達)。

精度、解析度和測量速度是一些重要因素,是工程師在決定如何收集和測量數據時必須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環境。測量是在電雜訊很大的廠區中進行,還是在電雜訊微小的實驗室中進行。另外,感測器的位置是否離得很遠,難以接近。在許多應用中,環境因素對結構可能起決定作用。



C. 怎麼去評價一個實驗方法的可靠性

一,確定一個研究的問題要注意的問題是: 1, 要確定這個問題值不值得研究. 2, 要確定這個問題研究的困難程度,看現有的技術和手段可不可以進行這個研究; 3, 看一下這個問題是別的研究者沒有發現過的,或是漏掉的問題. 4, 問題要明確化,這樣的問題才可以方便地轉化為實驗假設,可以對所要研究的問題下一個操作性定義.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 1. 現實的需要. 2. 理論來源(1)根據不同理論觀點之間的矛盾選擇課題(2)通過對現有理論觀點提出質疑選擇課題(3)為證實他人或自己的某一理論觀點而提出相應的課題 3. 研究文獻——矛盾、忽視、過失、或原先解決不了,現在能解決了的問題. 4. 從理論、方法、學科交叉等方面的新進展選擇課題. 二,形成實驗假設,並用明確的語言表述這一實驗假設. 假設是根據已有事實及原理所作出的猜測.科學假設是在一定專業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作出的一種理論思維產物.它體現為一種知識體系.明確自變數、因變數及其關系的過程,是研究課題操作化的過程,假設形成之後,即可實施具體實驗設計及實驗. (一)假設的種類 1. 預測性假設:是指對客觀事物存在的某些情況特別是差異情況作出推測判斷. 2. 相關性假設:是指對客觀事物相互聯系具體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測判斷. 3. 因果性假設:是指對客觀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推測判斷. (二)假設的標准(1)假設應有科學性.假設必須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指導,以一定的科學實驗為基礎,以一定的科學事實為依據,並且要經過一定的科學論證,決不是毫無根據的主觀臆測. (2)假設應有預測性.假設應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變數間的關系作出推測,是否正確有待於檢驗. (3)假設應有可行性.假設應該有較強的操作性,其中所包含的概念應該可以通過自變數與因變數加以操縱. (4)假設的語言應簡單、明了,以陳述句毫不含糊地加以說明.假設一般用「如果——那麼——」的句式或根據自變數與因變數的關系直接陳述可能的研究結果. (5)假設能包括所要進行的研究的變數之間的潛在的關系,而且假設必須以事實為基礎,而且能對已有的假設做出很好的解釋,並且能夠預測未來的事件. 三,確定實驗中的各自變數,包括自變數,因變數,無關變數的確定. 要注意的問題是: 1, 自變數的確定:(1),自變數的操作性定義,用可觀察,可測量的事件,事物或是現象對現象進行准確的描述,這樣的自變數才是客觀的,有利於別人對實驗結果進行參考和重復驗證. (2),自變數能引起我們所要研究的因變數的變化. (3),自變數必須是可以變化的. (4),在實驗過程中,要設置適當的檢查點,檢查點之間的間隔至少要大於差別閾限,這樣才能保證自變數變化時,能引起因變數相應的變化. 另外,我們在呈現自變數的時候,還要注意自變數刺激的大小,呈現方式,空間位置,呈現的時間順序和呈現時間的長短等問題. 2, 因變數的確定:因變數的選擇必須具備一些固有的性質,這是我們選擇一個好的因變數的標准. (1) 有效性,因變數的變化確實是由自變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從樣本所測得的因變數的結果能夠代表這個樣本所在的總體. (2) 可靠性,在其他所有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重復測量時因變數的變化的一致性. (3) 靈敏度,因變數能夠靈敏地反映出由自變數所引起的機體的反應變化. (4) 數量化,能數量化的指標可以更細地反映出反應變數的變化,而且能夠搜集到客觀的數據,可以進行科學地比較. 3, 無關變數的控制:一個好的實驗設計,對無關變數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無關變數影響實驗的內部效度,混淆自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我們在實驗設計之前可以通過查閱文獻,作調查,或是根據自己或是前人的研究的經驗來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包括哪些影響因素,哪些是需要控制的,用怎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我們就可以在實驗設計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控制無關變數的方法來控制無關變數對因變數的影響. 四,確定研究的總體,抽取樣本以及分配樣本. 我們在實驗之前, 1, 要確定我們所要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人還是動物?),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以此來確定實驗的總體,也就是說確定我們實驗的被試應該是屬於一個具有哪種特徵的總體? 2, 再確定我們所要研究的是總體還是總體中的一部分(能代表總體的樣本)? 3, 如果是研究一個樣本的話,再確定怎樣從總體中抽取樣本?樣本的大小?以及樣本如何分配到實驗處理中去. 這里最重要的就是抽取的樣本能最大程度的代表所要研究的總體――樣本的代表性. 五,進行實驗設計及其對實驗的控制. 實驗設計有好多種,從廣義上來就,實驗設計包括真實驗設計,准實驗設計和非實驗設計.首先我們要根據我們的研究的類型確定我們要採用哪一種實驗設計?在選擇進行哪一種實驗設計的時候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參考:樣本的大小,被試的特徵,自變數是否可以進行操縱,以及自變數的多少,自變數的性質. 另外在進行實驗設計時還需考慮對實驗的控制,從自變數的操縱,因變數的測量以及無關變數的控制幾方面入手. 六,實施實驗應該注意的問題: 1,指導語的確定:指導語是指主試為了交代實驗任務向被試所說的一系列話. 指導語的制定應注意以下要求:(1) 在實驗實施之前,研究者根據實驗目的和要求,嚴格確定被試的指導語.確保指導語能將實驗的實驗過程,所要注意的事項,被試的實驗任務都體現出來. (2) 在指導語中需要把被試應該知道的事項交代完全.告訴被他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3) 要確保被試確實懂得指導語.最好在被試看完指導語之後,要他重復一下實驗要求他做什麼?怎麼做? (4) 指導語要標准化.即前後應該一致,統一. 2,在進行實驗之前,一定要進一步地從頭至尾地考慮一下,實驗是否地真的按照實驗設想進行的,還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試和被試的時間的安排是否已經妥當了?實驗儀器是否正常運行?實驗程序是否正常運行?實驗數據的搜集准備是否完備? 3,無關變數的控制.利用各種無關變數的控制手段,控制好實驗過程中的無關變數. 4,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額外的刺激的干擾! 5,注意主試的態度,言行,語氣和行為穿著等一些方面對被試的影響. 七,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解釋. 要注意的問題是,要用合理的統計方法對我們搜集到的數據進得統計而且還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評價.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解釋的時候要注意推論的范圍,不能太大. 八,寫出實驗報告在寫實驗報告時要注意格式規范,這樣有利於研究成果的交流.而且語言要准確,簡潔.結果的報告要客觀,分析要有根據,討論部分根據我看的一本國外論文發表的書上面的要求就是「tell a good story」(講一個好故事).

D. 如何評價心理測驗是否符合心裡測量學標准

心理測量可以從個體的智力、能力傾向、創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對個體進行全面的描述,說明個體的心理特性和行為。同時可以對同一個人的不同心理特徵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其相對優勢和不足,發現行為變化的原因,為決策提供信息。

E. 如何證明一種新的測量方法與原始測量方法相比同樣可行

對同一對象用兩種不同方法,測量兩組數據,對兩組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無顯著差異就同樣可行。

F. 如何對一個測量法進行評價

跳出這個測量法,要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去評判。比如:借鑒其它的測量方法,這個方法的思路中有何不足,有何優點。所選用的測量工具是否能滿足成功測量,是否能有效排除測量者自身帶來的誤差。。

G. 社會研究方法 怎樣評估測量的准確性

1、以科學方法為手段,以解釋和預測為目的,以科學理論和方法論為指導的一個完整的過程。

2、社會研究的對象既涉及客觀事物,也涉及人的主觀動機、態度、心理。無論任何研究對象,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都要按照科學研究的原則和程序,以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研究。

3、排除個人的主觀偏見,採用系統化、標准化的方法,得出客觀、明確的結論。這種研究結果可被他人在相同條件下的重復研究所驗證。

4、社會研究分研究方法、研究程序和研究設計三大部分, 指對人類社會和人類行為加以解釋和預測的科學方式和手段。

5、社會研究方法具體分為方法論、基本方式、具體方法與技術3個層次。

H. 如何定量評價兩個測量結果是否差不多

定量評價兩個測量結果是否差不多可以用檢驗法。

檢驗法可用於分析樣本數 n 較小的檢測數據平均值間的差異性(一般要先做F檢驗)。適用於實驗室人員比對、 儀器比對、 方法比對等。

另外En值可用於判斷兩個測量值之間的一致性,特別適用於有標准值或參考值的比對試驗,如標准物質比對、指定參考實驗室的實驗室間比對等。

Z比分數法

Z比分數法適用於多組比對檢測數據,較適宜權威機構組織的能力驗證活動,較少用於檢測實驗室內部自行組織的比對分析試驗。Z 比分數法包括經典統計法與穩健統計法兩種。

當比對的數據較多時,可採用穩健統計法進行比對分析及評價;當比對的數據較少時,應先採用格拉布斯檢驗法剔除離群值,同時考慮標準的允許誤差後,對餘下的數據採用經典統計法進行分析及評價。

經典統計法是用算術平均值X 作為公議值 X,標准偏差S作為允許離散度 s,其缺點是存在存偽風險;而穩健統計法是用中位值作為公議值 X,標准化四分位距作為允許離散度s,其缺點是存在去真風險。

I. 測量結果有效性評價方法指的是什麼

你指的是當監視與測量裝置失效之後對監視和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吧。 我們的做法是,對監測結果造成產品不良或者功能失效的可能性與影響程度進行的評估,從而為1)不做動作,維持出貨 2)返工、返修 3)產品召回 三種措施的實施提供依據的構成,當然以上的動作在有必要的情況下,要與顧客溝通。

J. 如何評估人才測評方法的有效性

主要通過2個指標來測評:效度和信度。
第一個是效度,主要是心理測驗准確性和有效性的指標,人才評價方法的准確性、有效性、預測性的指標,指的是人員的評價結果與其實際(或將來)工作業績的關系。評價方法的效度越高,就越能夠准確地評價個人,找出其現有業績高低的原因,並預測其將來工作業績。
第二個是信度,是影響測評質量的關鍵因素。信度是指心理測驗的穩定性,即對一項心理測驗所產生反應的一致性。
人才測評工具是指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人的基本素質及其績效進行測量和評定的活動。人才測評工具的主要工作是通過各種方法對被試者加以了解,從而為企業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測量方法是否合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買的平板電腦正確的充電方法 瀏覽:88
電纜橋架快速連接方法 瀏覽:781
農村扎發簡單方法 瀏覽:513
彩鋼大棚安裝方法 瀏覽:40
簡述嬰兒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瀏覽:39
測定亞硫酸鹽的常用方法 瀏覽:491
縮陰啞鈴怎樣使用方法 瀏覽:968
快速練好薩克斯的方法 瀏覽:993
切線釣魚的正確方法 瀏覽:474
鐵路工程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瀏覽:289
548除以72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372
之大聖歸來畫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34
商品品種名稱及命名方法有哪些 瀏覽:440
胸針的使用方法 瀏覽:251
分控開關的安裝方法 瀏覽:701
引流袋寶塔頭尿袋連接軟管的方法 瀏覽:916
正方形數圖形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6
步行的正確方法 瀏覽:728
最簡單的肥羊圈方法 瀏覽:462
治療脫發的方法土方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