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黃芩如何使用方法

黃芩如何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31 15:24:07

⑴ 黃芩茶的使用說明

原料:黃芩6g、綠茶3g。
用法:將黃芩用200ml水煎沸後,沖泡綠茶5~10分鍾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抗炎抗變態反應,降壓、利尿,利膽解痙,鎮靜。
用途:熱病煩躁;濕熱瀉痢、黃疸;熱淋;目赤腫痛;癰腫疔瘡;肺炎;肝炎;腎炎。
來源:傳統葯茶方。

⑵ 黃岑茶如何飲用

炮製:
黃芩片:除去雜質,置沸水中煮10分鍾,取出,悶透,切薄片,乾燥;或蒸半小時,取出,切薄片,乾燥(注意避免曝曬)。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具放射狀紋理。照上述[鑒別](1)、(2)項下試驗,應顯相同的結果;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C21H18O11)不得少於8.0%。
酒黃芩:取黃芩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黃棕色,呈放射狀紋理,略帶焦斑,中心部分有的呈棕色。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黃芩苷不得少於8.0%。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注:(1)無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葯同用。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竹茹等配合應用。

⑶ 為什麼軟化黃芩不能用水煮或水泡而要用蒸的方法

黃芩已經製成干品,軟化時就不能用水泡或水煮,這樣會把黃芩中的葯用成分析出,讓黃芩失去應有葯性。
而採取蒸的方法,才是最正確的!
蒸法不會溶解黃芩,又能軟化,葯性也不會喪失,是軟化好方法之一。

⑷ 黃芩有止血安胎的作用,黃芩怎麼

黃芪是我國常見的中醫,多年的草葯植物,該產品是唇形植物的乾燥根。該應用具有悠久的歷史,廣泛的分布,大產量,更有用,是國家散裝葯材之一。聞到寒冷,恢復到肺,脾,膽囊,大和中腸。透明的熱量和乾燥,潮濕,腹瀉,止血和輪胎。它的野性和家庭有,目前市場主要基於家庭流通,它可以在黃芪2-3歲收獲。春秋可以在春天和秋天挖掘出來,春天更好。野生軸在內蒙古四川生產,但野生資源基本上耗盡。由於抗菌和抗炎,熱量和排毒的熱量,各種類型的葯品的發展已成為中葯品種之一。

生命中的人,脾胃不適合飲酒,因為黃琦本身是一種自然冷飲。喝酒後,人們會吸收太多的冷成分,很容易產生脾胃的症狀。人們的消化功能也可以讓腹痛和其他症狀的人。生活中的孩子不能喝黃芪,因為孩子的身體正在開發,需要不斷吸收微量賽道,但他們喝了很多茶多酚,而茶多酚會影響身體。他們的身體被微量元素吸收,未來很容易讓缺乏貧血的兒童,這將對他們的物理增長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⑸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哪些人適宜食用黃芩

一、黃芩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呢
黃芩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因為黃芩苷,提高巨噬細胞、NK細胞功能。那黃芩有什麼食用方法?不知道的,就一起跟著媽網網路去看看吧。
1、阿膠黃芩湯
功效:秋燥。肺燥腸熱,上則喉癢乾咳,咳甚則痰粘帶血,血色鮮紅,胸脅串痰;下則腹熱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門熱痛,甚或腹痛泄瀉,瀉必艱澀難行,似痢非痢,腸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乾燥起刺,兼有裂紋。
材料:青子芩15克、甜杏仁10克、陳阿膠15克、生桑皮10克、生白芍5克、甘蔗梢25克、生甘草4克、鮮車前草25克。
做法:先用生糯米30克,開水泡取汁出,代水煎葯。
2、黃芩泡酒
功效:清熱燥濕,涼血解毒止痛,治療復發性口瘡。
材料:黃芩20g 冰片2g
用法:使用時用棉簽蘸葯酒塗於口瘡處,每日三四次。
3、黃芩花茶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抗炎抗變態反應,降壓、利尿,利膽解痙,鎮靜。治熱病煩躁;濕熱瀉痢、黃疸;熱淋;目赤腫痛;癰腫疔瘡;肺炎;肝炎;腎炎。
材料:黃芩6g、綠茶3g。
做法:將黃芩用200ml水煎沸後,沖泡綠茶5~10分鍾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4、黃芩燉豬腰
材料:黃芩9克,豬腰2個。
做法:將豬腰洗凈去腰臊切片,放在清水中浸泡30分鍾,然後每片再切成三片,與黃芩一起放進陶瓷罐隔水旺火清燉至豬腰煮熟,吃豬腰喝湯。
二、黃芩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黃芩有什麼功效與作用?黃芩,以根入葯,並入選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葯材物種名錄,下面媽網網路告訴你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1、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2、抗菌:黃芩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3、抗病毒:黃芩能夠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4、抗炎:黃芩素、黃芩苷能夠抑制急性炎症反應。
(1)機制:抑制炎性介質產生、釋放。
(2)抑制組胺釋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細胞三烯(LT)的生成,減輕炎性介質擴張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細胞的趨化作用。
5、黃芩葯性寒涼,清熱瀉火,安胎,用治胎熱所致的胎動不安。
6、續斷葯性微溫,補肝腎,安胎,用治肝腎不足所致的胎動不安。
7、黃芩對中樞抑制,能夠起到鎮靜的作用。
三、黃芩的宜忌人群有哪些呢
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黃芩性味苦寒,被古代名醫朱丹溪視為「安胎妙葯」,在懷孕的期間可以用來清熱涼血、除胎熱。那麼黃芩有哪些宜忌人群?下面媽網網路告訴你吧。
1、黃芩的適宜人群:黃芩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因此有此症狀者可適用黃芩。清熱多用生黃芩, 安胎多用炒製品;清上焦熱可用酒黃芩;止血則多用黃芩。
2、黃芩的禁忌人群:黃芩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禁服。脾肺虛熱、血虛腹痛等帶有這些症狀的患者不要服用黃芩,否則的話,會導致不良的反應,從而傷及身體健康。
3、黃芩用葯禁忌:脾肺虛熱者忌之黃芩。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小貼士
黃芩食物相剋:黃芩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
四、黃芩有沒有副作用呢
黃芩可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以及熱毒瘡瘍等。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葯同用。那麼黃芩有沒有副作用呢?下面小編來為你解答吧。
黃芩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葯同用。而黃芩的副作用主要體現有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黃芩可用於上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肝膽系統感染。具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的功效。另外,黃芩有較廣的抗菌活性,對皮膚真菌亦有一定程度的抑製作用,但是葯三分毒,適量就好,過量了,也不免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⑹ 黃岑為什麼要加熱軟化

黃芩蒸或沸水煮後進行切片主要是冷浸黃芩的抑菌能力較燙、煮、蒸的黃芩低。所以黃芩炮製的目的是破壞酶並使葯材軟化易切。

黃芩的炮製方法是燙、蒸、或短時間水煮,但加熱時間從10分鍾到48小時不等,有些地區認為黃芩有小毒,須用冷水浸泡至色變綠去毒後再切制,名「淡黃芩」,但也有認為黃芩遇水變綠影響質量,必須用熱水煮後切成飲片,以色黃為佳。

(6)黃芩如何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其以根入葯,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生抗葯性。

黃芩主要功效是清熱燥濕,適宜濕熱的人群,所以適宜癰腫瘡毒患者,血熱出血患者以及胎動不安的孕婦使用。而主要功效是補氣升養,它的主要適宜脾氣虛弱,面色蒼白或黃萎;中汽下陷導致脫肛,子宮下垂、慢性風濕性的關節炎人。

⑺ 什麼是生黃芩

生是黃芩的用法。黃芩用法主要有:生用可以清熱,炒用可以安胎,酒炒可以清上焦熱(如肺熱咳嗽),炒炭可以止血。

⑻ 黃芩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經芩、腐腸、元芩、空腸。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長大,略呈圓錐狀,外皮褐色。莖方形,高20~55厘米,基部多分歧,光滑或被短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全緣,具睫毛,上面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有腺點。光滑或僅在中肋有短毛;無柄或有短柄。七~八月開花,總狀花序腋生,萼鍾形,被白色長柔毛,花冠唇形,筒狀,上部膨大,基部甚細,紫色,表面初白色短柔毛;雄蕊4個,雌蕊1個,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著生。八~九月結果,小堅果,近圓形,黑色。長3~4年的樹根為佳,挖取曬半干易除去皮,再曬至全乾。

【生長環境】東北、華北、西南及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多生長於向陰坡地、路邊、灌叢下。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瀉實火,除溫熱,止血,安胎。

【驗方精選】第一方:黃芩適量。

用法:選子芩去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次日炙干。如此浸炙7次,然後研為細末,用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晾乾。每日70丸,早晚溫開水各服1次。

主治:婦女更年期月經紊亂。第二方:黃芩12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痢疾,急性腸炎。第三方:黃芩3~5克。

用法:加水煎服,每日1劑。

主治: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第四方:黃芩適量。

用法:每日取上葯9克,水煎後分2~3次服,連服3日。

主治:猩紅熱。第五方:黃芩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預防猩紅熱。第六方:黃芩30~40克。

用法:加水煎成200~400毫升。分次頻服。

主治:妊娠嘔吐。第七方:黃芩10克,白術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孕婦內熱,胎功不安。第八方:黃芩10克,夏枯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高血壓。

閱讀全文

與黃芩如何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葯炮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32
數據沖突的四種解決方法 瀏覽:554
帕金森的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 瀏覽:419
色素胎記治療方法 瀏覽:230
50歲治療白發的方法 瀏覽:301
男士怎麼能瘦下來的方法 瀏覽:734
信息系統需求分析方法 瀏覽:139
用項目管理的方法分析電影 瀏覽:870
霧化葯圖片使用方法w 瀏覽:467
地腳螺栓簡易安裝方法 瀏覽:248
cnmr是什麼檢測方法 瀏覽:229
目前發達國家治癌方法是哪些 瀏覽:817
如何控制類風濕方法 瀏覽:922
葡萄量筒測量方法 瀏覽:995
統計研究運用各種方法 瀏覽:283
尋找研究生碩士老師的方法 瀏覽:704
蘋果平板按鍵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9
快速減小腿肚的方法 瀏覽:143
牛排肉怎麼腌制的方法 瀏覽:880
油性指甲油凝固解決方法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