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野外發生車禍,護士到場應該如何搶救(急急。。。。)
野外救護,第一是保命。如果救護車沒有來之前,可以先這樣:
1.如果出現心跳驟停,要就地行CPR(心肺復甦術),一手抬起傷員下頜,另一手手掌向下按住額頭,食指拇指捏住鼻子,用口唇包裹住傷員口唇,用力吹氣,放開捏鼻子的手,連吹兩次;松解傷員腰帶,跪於傷員右側,雙手上下重疊以掌跟置於傷員胸骨中下段2/3處,肩膀與手掌呈直線垂直於胸壁,向下按壓30次,至此為一個循環。CPR應持續進行,直到高級救護人員到場。
2.如果有心跳沒有呼吸,每分鍾8—12次人工呼吸,吹氣量以看到傷員胸廓起伏為准。
3.就地取材,能有包紮傷口的干凈敷料更好,沒有的話就用干凈的手帕或者衣服對外部傷口進行加壓包紮,止血,仍舊出血不止者,可用腰帶或扎頭發的橡皮繩勒住近心端距離傷口10—15厘米處,每隔30分鍾放鬆止血帶一次,每次1—2分鍾。
4.如有腹部開放性損傷,盡可能的找到干凈的容器扣住裸露在外的內臟器官。
5.因為不確定是否有脊椎損傷,所以不要輕易搬動傷員,骨折處可用木板或者粗樹枝固定。
6.如傷員尚有意識,要不斷與其交談,安慰,使其盡量不要掙扎,保存體力,等待救護人員的到來。
如果是隨救護車來到事故現場,很簡單,醫生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好了。但是作為一個護士,最基本的救護還是要會的:
1.到達現場如果看見有人在給傷員行CPR,那麼就配合醫生繼續心肺復甦術。
2.用救護車上無菌安全的用品為傷員止血包紮傷口。
3.大量失血的傷員要盡快建立靜脈液路,遵醫囑大量快速輸入液體,糾正休克,必要時可以建立多個靜脈液路。
4.開放性損傷和骨折進行初步處理後三人搬運法將傷員移至救護車內,予多功能生命體征監護,吸氧,嚴密監測病情變化。
5.至於顏面外傷,如果沒有大量出血,可簡單清理消毒後以紗布覆蓋,到達醫院後由醫生決定是否進行清創縫合處理。
6..尚有意識的患者予心理安慰,返回醫院途中可向傷員隨行人員了解事故發生情況,患者基本信息等,並向院內急診科進行報告,為急診科醫生接診提前做好准備。
其他的沒什麼了吧,我能想到的也就這些了,希望能幫得上忙。
Ⅱ 假如來了一休克患者,你作為一名護士應怎樣做好搶救配合工作
你好。患者是已經休克的。那麼患者就一定是有人送來的。通知醫生,(此刻開始記錄時間。)安置在搶救室。(如果是外傷導致的,得立即送入手術室。)同時給患者評估一下情況。打點滴,上氧。測量生命體征。遵醫囑執行。口頭醫囑要復述給醫生,核對無誤方可執行。搶救時用葯的瓶子全部都不能丟棄,要放在治療盤內,等到搶救結束後,再次和參與的護士核對(或者是兩人以上核對無誤後丟棄)。再忙再急都得注意三查七對一注意。
Ⅲ 急救患者到急診室就診,醫生未到之前,護士根據病情應採取哪些急救措施
首先需要迅速取出家用吸氧瓶,以每分鍾三升的高流量氧氣通過鼻導管或面罩給病人吸入;並且在急救的同時,家屬不要把病人圍起來,要保持病人周圍空氣新鮮;同時,還要避免室內有煤油、煙霧等一些刺激性的氣體。一定不能背送哮喘病人,這種做法會一定程度上加速病人死亡。如果背送病人,正好壓迫到其胸腹部,而對胸腹式呼吸進行了限制,加重了全身缺氧,病情一旦加重,嚴重時可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後果是相當嚴重。
當醫護來之前,一定要做好哮喘患者的急救措施,還有密切觀察病情,指導病人吸入氣霧劑、吸氧及服葯。此外,如果是由家屬護送去醫院的人,要是哮喘的症狀基本緩解,患者神志清楚,血壓在安全范圍內,不間斷吸氧,並直接到急診室請醫生緊急處理就可以了。
Ⅳ 地震中護士的急救方法!
從地震廢墟中救出的受傷者,應該如何進行快速診斷和救治?記者采訪急救專家介紹,地震中的受傷者,通常要通過止血、固定、包紮、通氣、搬運、基礎生命支持等六個步驟進行急救。
據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曹義戰介紹,地震造成大量山體滑坡和房屋垮塌,最有可能給受災群眾造成軟組織傷、骨折及頭部傷害。當傷者被救出後,應該迅速判斷傷情,通常應根據受傷類別在患者身體上貼上識別標簽,以便於進一步急救。有外傷造成出血的,應使用止血帶、繩子等綁住受傷部位及時止血。若傷者被重物砸壓造成骨折,則可就地取材使用木板、樹枝等物品將受傷部位固定,如果是腿部骨折,可以將兩條腿綁在一起進行固定。隨後對傷口進行徹底清理以防止感染,並進行包紮。
Ⅳ 院前急救的步驟及流程
1.出車前的准備工作
由於救護車車廂空間有限,車廂內急救器械、葯品及一次性醫療耗材是按常規出車情況配備的,如遇特殊情況,像大型車禍、食物中毒及臨產婦等急救任務,急救護士則應根據現場情況增加相應醫療器械及葯品,如骨折固定裝置、外科急救包、洗胃夜及待產包等,做好有備之戰。
2.指導現場自救
在出車的途中,院前急救護士可以通過車載電話及時正確指導現場報警人及早給傷病員進行一些救助,如外傷病人不要隨便搬動,以防造成二次損傷;被強酸強鹼燒傷的病人,應立即脫掉衣服,並用大量清水沖洗;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則立即開門窗,把病人移至室外通風處,解開衣領等,為急救人員到達救治提供條件。
3.現場救治默契配合
由於現場情況難以預料,到達現場時院前急救護士應發揮其主動協助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嚴格遵守原則,默契配合院前急救醫師做好傷病員的救治工作,盡量使每位傷病員得到合理的救治。特殊情況時,應根據現場情況臨時調整工作程序,及早開展施救,如快速開放氣道、及早建立靜脈通道、迅速包紮止血等。長期固定的一組急救單元成員,院前急救護士對院前急救醫師的肢體語言領會如神,這為傷病員的救治贏得更多的搶救時間。
4.途中轉運的監測
院前急救病人因其病種多,病情雜,且由於救護車診療設備少,現場急救時有相當一部分病人診斷不能明確,這就增加了病人轉院途中監護難度。院前急救護士應認真負責監測病人的病情變化,除注意監測病人的生命4大體征外,還應注意病人全身其他情況的變化,如面部表情及膚色等。如果發現心電監護的顯示值與病情實際情況不符合時,則應立即進行手工監測,並報告院前急救醫師,以便病人得到及時救治。
5.途中轉運的心理護理
院前急救的傷病員有相當一部分家屬都不在現場,轉運途中的心理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急救護士除認真做好護理操作,給病人安全感外,還應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不同的心理指導,讓病人有「家」的歸屬感。
如車禍斷肢病人,急救護士此時就少言語,多用肢體語言安慰病人,像掖被、擦拭皮膚污垢;對於未明確診斷的急腹痛患者,則應耐心解釋病人提出的質疑,向病人說明暫不用葯,以便觀察。情,為進一步診斷提供依據的重要性;對於心梗病人,應主動詢問其生活習慣,告知自我保健及自救知識,減少心梗發生的概率。
6.病人的交接工作
病人被安全送到急診科後,院前急救護士應與急診科護士做好病人病情交接,包括病人的生命四大體征、用葯情況,各種引導引流情況、外傷的部位及處置情況等,以便急診科護士制定病人的護理方案。
Ⅵ 急診室的護士應如何處理急危重症病人
護士在搶救危重症患者的時候根據醫生的醫囑、處方進行搶救就可。搶救原則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血液循環,維持生命、防止傷勢或病情惡化、促進恢復健康 。
呼吸、心跳正常,但卻昏迷的病人,應該讓他以復原卧姿躺著。這種姿勢可以維持傷病者呼吸道通暢,使舌根不致後墜。控制失血的原理是:限制血液流向傷口,使血凝塊盡快形成。
Ⅶ 危重病人管理及搶救標准作業程序中規定的搶救措施有哪些
1、病情危重、搶救患者須安置在搶救室。病情不允許搬動者,就地搶救。
2、搶救工作應由科主任、護士長及主要負責人組織和指揮。醫生未到達前,護士應根據病情採取應急措施(如吸氧、吸痰、建立靜脈通道、CPR)。
3、搶救工作及時、准確、有效。搶救人員要求有較強的搶救意識,技術熟練、動作敏捷、思想集中。
4、搶救程序嚴謹,明確分工,緊密配合。搶救室內有常見急、危、重症的搶救流程。
5、搶救葯物及器材應做到「五定」:既定數量品種、定位放置、定專人管理、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維修。搶救物品不準任意挪用或外借,用後及時補充,有記錄並保持備用狀態。
6、嚴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對制度,在搶救患者過程中,護士執行口頭醫囑時要求准確無誤,必須復述醫囑1遍,醫師確認後再執行,保留安瓿至搶救結束。
7、在搶救過程中,做好口頭醫囑記錄,搶救結束後醫護雙方共同核對後簽字確認。
8、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詳細、客觀書寫搶救記錄,補記搶救記錄應在搶救結束後6小時內完成。
9、認真做好搶救患者的各項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煩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檔並採取保護性約束,確保患者安全。預防和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10、搶救結束後及時清理各種物品,並進行初步處理、消毒、補充,急救設備還原成備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