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琵琶G大調的把位怎麼彈
1、一弦相把位
(1)g調學習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琵琶換把位的方法:四個換把技巧
換把是因為琵琶音位按照十二平均律設置排列所決定的,也是琵琶演奏變換幅度較大的連接動作。換把指法是由左手指、腕、臂垂直變換在相把位和四個品位之間的動作,它的音域上下與大提琴的音域一般寬。是由左右手協調配合完成的換把技術。
一是左手臂不管是上行換把還是下行換把,都要敏捷快達,干凈利落,收放自如。上行換把手腕要孤起,下行還把手腕要凹下,這樣可憎加上下換把的慣力。
二是左手指換把按音走手要迅速,定位要准確。要學會並採用變通把位、移位替代換把、跳把和收縮動作及替代伸展動作等指法。
三是指序設計要科學有序。充分發揮保留指、平按指、交叉指和伸縮指等指法,盡力減少重復按指動作和時間。手臂運動要適應上下換把的需要,注意加快換把的速度。
四是要練習好跨把和跳把運動的基本功,左手指要勝任上把位最後一個音和下把位頭一個音巧妙連接能力,要具備熟練地按音指序和大腦敏捷的反應能力。
⑵ 薩克斯g調怎麼吹
薩克斯G調指法表如下:
(2)g調學習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薩克斯管是屬於變調樂器,薩克斯有多種音域和調性。因此它的種類也較多,今天常用的薩克斯管主要有四種,分別是:
一、降B調高音薩克斯管,又俗稱直管薩克斯。
二、降E調中音薩克斯管,這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百,一般學生初學薩克斯管時多選擇這種音域適中且相對易於演奏的樂器。
三、降B調次中音薩克斯管,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先生就擅長演奏這種樂器。
四、降E調上低音薩克斯管,它的體積較大,一般應用於重奏與合奏中。
⑶ 降E薩克斯G調指法
降E薩克斯G調指法表如下:
降E調是中音薩克斯的本調。右手小指下為1依次2、3、4、5、6(往上順序放開手指的音)食指中指交替是7、1。
G調右食變1、2(右手食指按下和抬起,中指不動)左手小指上為3,啥都不按筒音6,右手小指上為7。
(3)g調學習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演奏姿勢:
1、用掛帶將樂器掛在胸前,調整掛帶,使其既能負擔樂器的重量,又能緩解手和臂的緊張程度。
2、站立演奏時,兩腿同肩寬,坐著演奏時,兩腿打開稍向外,呈九十度弓形觸地,身體要自然挺直,背、胸、腰、腹不可彎曲。
3、含笛頭的角度,要以自然呼氣和笛頭風口的氣流方向為依據,因氣流方向略向下斜,而笛頭和脖管自然要與氣流的方向相一致,略往下傾斜為最佳角度,大約為四十五度左右。
4、演奏當中手指、腕部、臂部要鬆弛,左右手要自然彎曲,指關節要略為隆起,不可平直而蹋落關節,運指時要有節奏感,用力不宜過大。動作不宜僵硬,手指抬的不宜過高。
⑷ G調笛子應該怎麼彈
一、G調大笛子持笛子姿勢
(1)G調大笛子的第2孔用無名指按住,在2孔沒有運指的情況下,按在2孔上的無名指一般是不能移動或抬開的,以保持大G笛子笛身的穩定;
(2)G調大笛子相對重一些,完全靠手指力量托笛子則相對困難,可以藉助虎口支撐笛子;
(3)G調大笛子長度加長,臂展度增大,身體要放鬆;
(4)G調大笛子的指孔間距較大,不必拘泥於指肚按孔的方法,另外要注意防止因手指壓按不嚴而漏氣;
(5)笛尾可以適當壓低,脖子扭轉度不可過大;
(6)低齡兒童不宜過早地練習大笛子,四肢有疾病者不宜長時間練習。
二、G調大笛子的運氣技巧
(1)演奏大笛子時身體一定要放鬆,心平氣和,要有打太極拳的感覺;
(2)氣息要吸得深一點,氣息支撐點相對靠下些,以腹式呼吸為主,腹部要放鬆但又要撐住,一定要「松而不跨,松而不泄」;
(3)氣流要緩緩地「流淌」出來,氣流速度較慢。切不可機械地使用吹奏小笛子的氣息演奏方法來演奏大笛子,使用蠻力會「下力不落好」,特別是在演奏高音時。
在某種程度上講,大笛子的氣息控制與小笛子正好相反,這點類似於葫蘆絲,比如在演奏高音時,如果氣息過猛過強,高音反倒不出來;
(4)口腔一定要充分打開,氣道要舒暢,喉結相對下沉,將氣灌滿笛子,找到最佳共鳴點;
(5)大笛子演奏高音比較容易,低音的氣息消耗量較大,相對困難;
(6)大笛子反應沒有小笛子那樣靈敏,因此一些演奏技巧在大笛子往往難以使用;
(7)大笛子的吐音不太容易,單吐尚可,雙吐就難,大笛子也很少用到吐音;
(8)大笛子是氣息基本功的最好檢驗工具,應該認真學習。
(4)g調學習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G調大笛又稱G調低音笛,自從1981年7月俞遜發、彭正元的G調名曲《秋湖月夜》與1982年姜學尚、顧生安、詹永明的《斷橋會》的問世,以及《妝台秋思》的成功演奏,使笛子演奏開拓出了一片新的藝術空間,G調大笛子逐漸開始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G調大笛子與常規的笛子相比,笛子的管徑更粗,長度更長,笛子重量也較重,與常規笛子在執法上也略微有些區別,並且多開了一個音孔,共有7孔,由右自左(笛尾向右的執法,即笛尾到笛頭)依次為:1,2,3,4,5,6,7孔。
G調大笛音高比D調曲笛低五度,比G調梆笛低八度,與洞簫相同,而音色卻較洞簫明亮,G調大笛具有低回婉轉,甜潤醇厚的特有音色。
⑸ 請教一下鋼琴降G大調的指法 數字的那種
降G大調音階指法:
降G大調的do在C調中的do的位置向下數三個白鍵,然後依次是1234567。G大調曲子中,在五線譜中下加一線的位置(C調do的位置),是兩個黑鍵左邊白鍵嗎,在G調譜中,第二線的G唱do。
G自然大調音階為G A B C D E #F G,另外包括G和聲大調和G旋律大調,G和聲大調音階是G A B C D 降E #F G,G大調為一個升號,相當於升了C大調的Fa。
(5)g調學習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降G大調圓舞曲——
1、肖邦的降g大調 《圓舞曲》(作品70之1,遺作),品70號共有三首圓舞曲, 是以遺作的形式,在《三首圓舞曲》的標題下於1855年出版的。
2、樂曲的第一段為跳躍似的音型(片段1),十分輕快、活潑,很像熱情奔放的東歐民族舞蹈;進入中段後為優雅的旋律。樂曲自始至終沉浸在狂歡氣氛之中。(這里選錄的是管弦樂曲改編版)
3、肖邦的降g大調 《圓舞曲》(作品70之1,遺作),品70號共有三首圓舞曲, 是以遺作的形式,在《三首圓舞曲》的標題下於1855年出版的。其第一首為華麗小品,演奏技巧相當困難,不過內容並不復雜。
⑹ 六孔G調簫怎樣拿和吹,1234567怎樣按啊
手指保持放鬆,自然彎曲,會對按孔更有利。手型以放鬆自然為好。
把位小的簫用指肚按孔是可以的。指肚比較敏感而且多肉,容易按嚴孔。但把位大的簫,用指肚按孔就比較困難,手型容易僵硬,還可能造成手腕軟組織損傷,這就必須使用指節按孔。
下把位指節按孔的具體操作方法是:第一孔用小手指指肚按住,在保持手型自然的情況下,依次按下無名指,中指和食指。如果簫長胳膊短,234孔按孔的位置也越來越靠近手指根部。
呼吸方法
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於吹奏管樂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
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於吹奏管樂是十分重要的,中國民間吹管樂非常重視用「氣」,氣息運用得當,才能較長時間的自由演奏,否則,吹一會就會感覺累,還可能有胸悶氣短的現象,時間長了,於身體不利,所以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至關重要。
呼吸方法可分為三種:
胸式呼吸
完全用胸部控制氣息,氣吸到肺里後,由胸部向外擠壓,這樣,吸氣量不能達到最大值,氣流不穩定,氣息也不能持久,身體易感疲勞,這種方法不好控制氣息,也有損健康,所以一般不提倡採用胸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
吸氣時將橫隔肌下沉,盡量擴大腹部與腰部,民間說法叫做「氣沉丹田」。呼氣時,丹田要綳住勁,一點一點均勻地將氣吹出,經過反復練習,這種呼吸方法是能夠掌握的。
腹式呼吸能有效的控制氣流,均勻的將氣吹出,還可根據音樂需要增強或減弱氣流強度,做出強弱變化和腹顫音效果,是一種正確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聯合呼吸法
吸氣時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時向外擴張,最大限度地將氣吸入,這樣肺吸入的空氣量比前兩種方法都要大。
採用胸腹式呼吸時。當整個呼吸肌肉組織聯合工作時,呼吸肌肉所承擔的負荷分布得非常均勻,這樣,呼吸肌肉不易感到疲乏。
綜上所述,初學者首先應學會腹式呼吸,熟練後再加上胸部擴展動作,就是胸腹式聯合呼吸。
練習時先用鼻子將氣慢慢吸入,這時就能體會到腹部自然向外擴張,腰部也有向外擴張的感覺,這就是正確的自然呼吸的感覺,以後逐漸加快吸氣速度,再試著不改變腹部、腰部動作的情況下而改用嘴吸氣,這樣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確吸氣方法。
吹奏時隨著氣的呼出腹部逐漸收縮,但丹田一定要綳住勁,找向外拉的感覺,這就是控制。
⑺ G調笛子,六孔,新手,求指法,求音律
G調笛子吹1234567也就是吹音階,從笛知子音孔一端向前數第三孔既是1,第四孔是2,第五孔是3,第六孔也就是挨著笛膜孔的那個孔是4,音孔全按(或全按的同時抬起第六孔)是5,笛子一端第一孔(也就是無名指按的那個音孔抬起)道是6,第二孔是7。
用G調笛子筒音做5吹出的音高就是G調,其它調笛子運用手法也是一樣的,如果用別的調的回笛子吹G調就需要變換指法了,這里多說兩句,比如D調的笛子變指法筒音做2吹出的音高也是G調,用C調的笛子吹G調,用筒音作1就可以了,初學者先熟練基本吹法,暫時不必考慮變指法吹奏的問題。
(7)g調學習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1、下頜放鬆,微收下唇,使下唇的二分之一部分覆蓋下牙,嘴呈「嗚」狀。
2、將笛頭輕攻入口中,上牙和上唇輕觸在笛頭上面,唇肌用力要均勻。
3、所含笛頭位置的多少應以個人的條件加以區分,一般來講大約含在笛頭的三分之一處。
先從笛頭的前端少含試吹,慢慢向後移動試吹,然後再從笛頭的後端多含一些進行試吹,逐漸向前移動進行試吹,用心多聽各位置的音有何不同,這樣便能找到最佳振動點,此時便可固定所含笛頭的位置。
4、在練習過程中,照鏡子進行吹奏練習,練習時不要鼓肋腮,口型要保持一致。
⑻ 古箏G調怎麼調
在D調的基礎上,將所有D調的「3」的箏碼向右移動,升高半音;把第3、8、13、18弦的箏碼向岳山移動,這四根弦都升高半音,每組八度的音階就變成G調了。
從D調轉為G調需要調整四根琴弦的音高,也就是原D調的四個「3」音:第四弦的高音3、第九弦的中音3、第十四弦的低音3和第十九弦的倍低音「3」。將這四根琴弦的音高分別升高半音至D調「4」音的音高,這樣,就從D調轉為了G調。轉調以後,原先D調下的「4」音就變成了新調G調下的「1」音。
(8)g調學習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弦,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⑼ G調笛子基礎學習過程 自學者怎樣快速掌握
嗯嗯,自學是完全可以的啊,我就是從小自學,但是要走彎路的。現在好多了,有視頻教程,你去網上搜一下張維良等人的視頻教程,講解得很詳細,還需要買一本基礎教程。
初學笛子有兩方面要率先掌握:
一、風門。就是口型,很多初學者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吹不響笛子,這個就是口型不正確。有人解釋笛子發音是「邊棱效應」,吹孔邊緣把空氣柱切開,發出聲音。這個好像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可以邊吹邊感覺,需要摸索一定時間。吹響了之後就需要掌握呼吸和運氣方式了,這個教程上會講得比較科學和詳細。
二、指法。如果你此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笛子,那麼恭喜你,因為你可以從零開始,這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選擇一開始就學習正確的指法,不像我多少年了都是自己摸索的,後來發現好多都不正確,再改正起來就有點費勁了。指法還是看教程,其實一點也不難,尤其是你學的G調,笛子小,孔之間的距離短,很容易按住的,需要練習的就是各個指頭的靈活運作了,這需要一段時間。
把上面兩個練習好了,你就入門了,開始從練習曲吹起,練習運氣,指法。G調笛子主要偏重於吹奏高亢、快節奏的曲子,有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花舌音,歷音,吐音等等,比曲笛運用的多一點。等你練習熟練了其實還可以買一支D調的曲笛練習一下氣息的。吹好了曲笛,再吹G調梆笛,那氣息方面是沒問題了。
最後祝你成功,但是一定不要心急,一步一步來,你會成功得越快!
梆笛名曲喜相逢,揚鞭催馬運糧忙等,你可以仔細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