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煤的組成用工業分析方法如何表示

煤的組成用工業分析方法如何表示

發布時間:2022-07-30 13:59:59

A. 什麼是煤的工業分析和元素分析

煤的工業分析是指包括煤的水分(M )、灰分(A )、揮發分(V )和固定碳(Fc )四個分析項目指標的測定的總稱。煤的工業分析是了解煤質特性的主要指標,也是評價煤質的基本依據。
煤的元素分析對煤中的元素含量進行檢測和分析(一般用質量百分數表示),包括常規的C、H、O、N、S、Al、Si、Fe、Ca等元素含量,還可檢測煤中的痕量元素包括Ti、Na、K等。 元素分析是研究煤的變質程度,計算煤的發熱量,估算煤的干餾產物的重要指標,也是工業中以煤作燃料時進行熱量計算的基礎。

B. 燃料「工業分析」項目及其基本性質是什麼

用工業分析法證明燃料組成為揮發分、固定碳及灰分和水分,還包括全硫和熱值。揮發分對 煤的著火溫度、燃燒時間及煤粉細度控制值影響較大;灰分、熱值對配料、配熱及熟料礦物組成 有很大影響。工業分析方法簡單,在水泥企業中廣泛採用。

1揮發分(V)燃料的揮發分是由多種碳氫化合物和其他有機物所構成的混合物。揮發分是衡量煤的燃燒特 性的重要指標。其含量多少影響煤粉在燃燒過程的初析溫度、著火溫度和火焰形狀。揮發分越 高,初析溫度越低,著火溫度也越低。揮發分高,在燃燒後使煤粒疏鬆多孔,有助於完全燃燒。

2固定碳(C)燃料中固定碳是煤炭分類的一項重要指標和燃燒產生熱量的主要化學源,其含量隨煤的變質 程度而增加。lkg碳元素完全燃燒可產生33913W熱量,而不完全燃燒時,1kgCO只能產生 10048kJ熱量,因此生產上要盡量避免出現不完全燃燒。

3灰分(A)燃料燃燒後剩下不可燃燒的雜質稱為灰分。灰分是燃料中的有害成分,灰分越高,燃料品質 越差。灰分存在影響:降低燃料的發熱量和最高燃燒溫度;灰分高,燃料的燃燒速率減慢, 溫度降低,相應提高著火溫度;灰分在較高溫度下,熔融產生液相,加大窯內或爐內出現結皮、 結圈、結揸的可能性;煤燃燒後的灰分,直接進人熟料成分,帶人其所含的有害成分,影響窯 內物料成分的均勻性和質量。因此灰分的高低,不僅影響燃料熱值,且對熟料質量和窯操作也有 影響。

4水分(M)燃料中水分是指自然水分(一般是非結晶水和吸附水),不包括化合結晶水,屬於燃料中有 害成分。燃料中水分不能燃燒,反而汽化時要吸收熱量,高溫時甚至出現裂化,從而提高著火溫 度,降低最高燃燒溫度並增加廢氣量。

5熱值(Q)煤產生熱量的成分是碳和氫。窯爐熱工設備的熱量傳遞是靠燃料燃燒產生煙氣來實現的,單 位煙氣含熱量越高,窯爐熱效率越高,可能達到最高燃燒溫度也越高。

C. 煤的組成

煤的工業分析

1. 水分

(1) 外在水分(Wwz)外在水分是指煤在開采、運輸和洗選過程中潤濕在煤的外表以及大毛細孔(直徑>10-5厘米)中的水。它以機械方式與煤相連結著,較易蒸發,其蒸汽壓與純水的蒸汽相等.在空氣中放置時,外在不分不斷蒸發,直至煤中水分的蒸汽壓與空氣的相對濕度達到平衡時為止,此時失去的水分就是外在水分.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稱為應用煤,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稱為風干煤.外在水分的多少與煤粒度等有關,而與煤質無直接關系.

(2)內在水分(Wnz)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內部的毛細孔(直徑〈10-5厘米〉中的水,稱為內在水分.內在水分指將風干煤加熱到105~110時所失去的水分,它主要以物理化學方式(吸附等)與煤相連結著,較難蒸發,故蒸氣壓小於純水的蒸汽壓.失去內在水分的煤稱為絕對乾燥或干煤.

2. 分灰

1).灰分的來源和種類煤灰幾呼全部來源於煤中的礦物質,但煤在燃燒時,礦物質大部分被氧化,分解,並失去結晶水,因此,煤灰的組成和含量與煤中礦物質的組成和含量差別很大.我們一般說的煤的灰分實際上就是煤灰產率,煤中礦物質和灰分的來源,一般可分三種.
(1)原生礦物質它是原來存在於成煤植物中的礦物質,質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極難用機械的方法將其分開.它燃燒後形成母體灰分,這部分數量很小
(2)次生礦物質當死亡植質堆積和菌解時,由風和水帶來的細粘土,砂粒或由水中鈣,鎂,鐵等離子生成的腐植酸鹽及FeS2等混入而成,在煤中成包裹體存在.用顯微鏡觀察煤的光片或薄片時,如它們均勻分布在煤中,並且顆粒很細,則很難與煤分離;如它們顆粒較大,比重與差很大,並在煤中分布不均,則把煤破啐後尚可能將它們洗選掉.
煤中的原生礦物質和次生礦物質合稱為內在礦物質.來自於內在礦物質的灰分,稱為內在灰分.一般次生礦物質在煤中的含量也不多,僅有少數煤層中次生礦物質較多,如遷移堆積抽形成的煤層即如此.
(3)外來礦物質這種礦物質原來不含於煤層中,它是由在採煤過程中混入煤中的頂,底板和夾矸層中的矸石所形成的.
其數量多少,根據開采條件在很大的范圍里波動.它的主要成分為SiO2,A12O3,也有一些CaSO3,CaSO4,FeS2等。這類礦物質應通過加強質量管理,機智地使用炸葯,鞏固坑道,合理採煤並通過轉筒篩選機篩選和手選的方法予以減少。外來礦物質的塊度,比重越大時,越易分離,可用一般選煤方式將它除掉。外來礦物質在煤燃燒時形成的灰分稱為外在灰分。

2)煤灰熔融性煤灰熔融性和煤灰粘度是動力用煤的重要指標.煤灰熔融性習慣上稱作煤灰熔點,但嚴格來講這是不確切的.因為煤灰是多種礦物質組成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熔點,而僅有一個熔化溫度的范圍.開始熔化的溫度遠比其中任一組分純凈礦物質熔點為低.這些組分在一定溫度下還會形成一種共熔體,這種共熔體在熔化狀態時,有熔解煤灰中其他高熔點物質的性能,從而改變了熔體的成及其熔化溫度.
煤灰的熔融性和煤灰的利用取決於煤灰的組成.煤灰成分十分復雜,主要有:SiO2,A12O3,Fe23,CaO,MgO,SO3等,如下表所示:

我國煤灰成分的分析
灰分成分 SiO2 A12O3 Fe2O3 CaO MgO K2O+Na2O
含量(%) 15~60 15~40 1~35 1~20 1~5 1~5

煤灰成分及其含量與層聚積環境有關。我國很多煤層的礦物質以粘土為主,煤灰成分則為SiO2,A12O3為主,兩者總和一般可達50~80%。在濱海沼澤中形成的煤層,如華北晚石紀煤層黃鐵礦含量高,煤灰中Fe2O3及SO3含量亦較高;在內陸湖盆地中形成的某些第三紀褐煤的煤灰中CaO含量較高。
大量試驗資料表明,SiO2含量在45~60%時,灰熔點隨SiO2含量增加而降低;SiO2在其含量〈45%或〉60%時,與灰熔點的關系不夠明顯。A12O3在煤灰中始終起增高灰熔點的作用。煤灰中A12O3的含量超過期30%時,灰熔點在1500。灰成分中Fe2O3,CaO,MgO均為較易熔組分,這些組分含量越高,灰熔點就越低。灰熔點也可根據其組成用經驗公式進行計算。

3.揮發分和固定碳
揮發分主要是煤中有機質熱分解的產物,評價煤質時為了排除水分,灰分,變化的影響,須將分析煤樣揮發分換算為以可燃物為基準的揮發分,以符號VR表示。換算分式為:
Vr=Vf100
100-WF-AF
式中:Vr——可燃基(無水無灰基)揮發分,%;
Vf——分析基揮發分,%;
Wf——分析煤樣水分,%;
Af——分析煤樣灰分,%。
揮發分隨煤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的規律性十分明顯,可以初步估計煤的種類和化學工藝性質,而且揮發分的測定簡單,快速,易於標幾乎世界各國都採用可燃基揮發分(Vr)作為煤炭工業分類的第一分燈指標。
揮發分的分析結果常受煤中礦物質的影響。所以當煤中碳酸鹽含量較高,礦物質在高溫下分解出來的CO2,結果水等也包括在揮發分內。所以當煤中碳酸鹽含量較高,分解出來的CO2產率大於2%時,需要對煤的揮發進行正。也可在測定揮發分之前,用鹽酸處理分析煤樣,使煤中碳中碳酸鹽事先分解。在我國大我數煤中,粘土礦物,高嶺土在560析出的結果水也算入揮發分,因此粘土礦物含量高的煤所測出的揮發分通常偏高。
固定碳就是測定揮發分後殘留下來的機物質的產率,可按下式算出:Cgd=1000-(Wf+Af+Vf)
焦渣按其形狀,特徵的不同可分為八種類型,用來初步表不同煤種的粘性,熔融性及膨脹性。根據揮發分測定後的焦渣可知,泥炭,褐煤,煙煤中長焰煤,貧煤及無煙煤沒有粘結性;煙煤中氣,肥,焦,瘦煤都有粘結性,可作為煉焦煤,而其中肥煤和焦煤沒有粘結性最好,其坩堝焦熔融,粘結良好且具有膨脹性

D. 煤的工業分析國標方法

煤的工業分析方法【國標】GB212—91。

煤的工業分析是指包括煤的水分(M )、灰分(A )、揮發分(V )和固定碳(Fc )四個分析項目指標的測定的總稱。煤的工業分析是了解煤質特性的主要指標,也是評價煤質的基本依據。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揮發分是直接測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減法計算出來的。廣義上講,煤的工業分析還包括煤的全硫分和發熱量的測定, 又叫煤的全工業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可以大致了解煤中有機質的含量及發熱量的高低,從而初步判斷煤的種類、加工利用效果及工業用途,根據工業分析數據還可計算煤的發熱量和焦化產品的產率等。煤的工業分析主要用於煤的生產開采和商業部門及用煤的各類用戶,如焦化廠、電廠、化工廠等。網頁鏈接煤的工業分析及分類

E. 關於煤質分析的一篇大學畢業論文。煤的工業分析!!

巨野煤田煤質分析及科學利用評價
摘要]從工業、元素、工藝性質方面,對巨野煤田煤質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根據其煤質特點,進行科學論證,得出巨野煤田
是優質動力用煤和煉焦用煤的結論,可以用來制備水煤漿,用於煤氣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及後續產品,用作焦化原料等。
[關鍵詞]煤質分析;煤質特點;科學利用;評價
1巨野煤田煤質分析
1.1煤的工業分析
工業分析是確定煤組成最基本的方法。在指標
中,灰分可近似代表煤中的礦物質,揮發分和固定碳
可近似代表煤中的有機質。
衡量煤灰分性能指標主要有灰分含量、灰分組
成、煤灰熔融性(DT、ST、HT和FT)。其中煤灰熔融性是
動力用煤和氣化用煤的重要性能指標。一般以煤灰軟
化的溫度(即灰熔點ST)作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標。
1.1.1龍固礦鑽孔煤樣工業分析結果(表1)變形溫度(DT)為煤灰錐體尖端開始彎曲或變圓
時的溫度;軟化溫度(ST)為煤灰錐體彎曲至錐尖
觸及底板變成球形時的溫度;半球溫度(HT)為灰錐形
變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約等於底長的一半時的溫度;
流動溫度(FT)為煤灰錐體完全熔化展開成高度<1.5 mm
薄層時的溫度。
1.1.2彭庄礦鑽孔煤樣工業分析結果(表2)
2煤質特點及科學利用評價
2.1巨野煤田煤質特點
由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巨野礦區煤質特徵及菜加
工利用途徑評價》2003.5可以看出巨野煤田煤質有
如下特點:①灰分含量低,屬於中、低灰煤層。②揮發
分含量高,各煤層原煤的揮發分含量在33%以上,且
差異不大,均屬於高揮發分煤種。③磷含量特低;硫分
含量上低下高。④乾燥基低位熱值高。各層煤的都比
較高,且隨原煤灰分的降低而升高。⑤粘結指數、膠質
層厚度和焦油產率均較高。⑥碳、氫含量較高。碳含量
在86.02%~86.51%之間,氫含量在5.41%~5.44%之
間,C/H比值<16。⑦灰熔點上高下低。
2.2成漿性實驗評價
2008年1月,華東理工大學對巨野煤田龍固礦
(1#)、趙樓礦(2#)和彭庄礦(3#)原煤進行成漿性實驗
及評價。
2.2.1成漿濃度實驗
成漿濃度是指剪切速率100 s-1,粘度為
1 000 mPa·s,水煤漿能達到的濃度。採用雙峰級配製
漿,粗顆粒與細顆粒質量比為3∶7;選取腐殖酸鹽作
為添加劑,用量為煤粉質量的1%。製成一系列濃度的
水煤漿,測量其流動性,觀察水煤漿的表觀粘度隨成
漿濃度上升的變化規律,結果如表10所示。由表10看出,隨著煤漿濃度增大,煤漿表觀粘度
也明顯升高。本實驗3種煤樣成漿濃度分別為龍固礦
66%(wt);趙樓礦67%(wt);彭庄礦68%(wt)。
2.2.2流變性實驗
水煤漿流變特性是指受外力作用發生流動與變
形的特性。良好的流變性和流動性是氣化水煤漿的重
要指標之一。
將實驗用煤製成適宜濃度的水煤漿,然後用
NXS-4 C型水煤漿粘度計測定其粘度。將水煤漿的表
觀粘度隨剪切變化的規律繪製成曲線,觀察水煤漿的
流變特性,見表11。
從表11可以看出,3種煤製成的水煤漿中,隨著
剪切速率增大,表觀粘度都隨之降低,均表現出一定
的屈服假塑性。屈服假塑性有利於氣化水煤漿的儲
存、泵送和霧化。
2.2.3實驗結論
煤粉粗粒度(40~200目)和細顆粒(<200目)質
量比為3∶7,腐殖酸鹽作為添加劑,添加量為煤粉質
量的1%時,龍固礦煤漿濃度為66%(wt)、趙樓礦煤漿
濃度為67%(wt)、彭庄礦煤漿濃度為68%(wt),滿足加
壓氣流床水煤漿氣化技術對水煤漿濃度的要求。
2.3原料煤的應用
2.3.1適合於制備水煤漿
水煤漿不但是煤替代重油的首選燃料,而且是加
壓氣流床水煤漿氣化制備合成氣的重要原料。同時它
又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清潔工業燃料。實踐上,華東理
工大學「巨野煤田原煤成漿性實驗評價報告」表明:巨
野煤田各礦井原料煤均適合於制備高濃度穩定水煤
漿。
2.3.2用於煤氣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及後續產品
巨野煤田原煤屬於高發熱量的煤種(彈筒熱平均
值在28~31 MJ/kg之間),該煤有利於降低氧氣和能量消耗,並能提高氣化產率;因灰熔點較高
(>1 300℃),有利於固態排渣。根據鞍鋼和武鋼分
別使用雙鴨山和平項山1/3焦煤作高爐噴吹的經驗,
巨野煤田的1/3焦煤與雙鴨山和平頂山1/3焦煤一
樣成漿性較好,其1/3焦煤洗精煤可以製成水煤漿,
作為德士古(Texaco)水煤漿氣化爐高爐噴吹用原料。
煤氣化得到的合成氣既可通過變換用於合成
氨/尿素,又可經凈化脫硫合成甲醇或二甲醚。以甲
醇為基礎可進一步合成其他約120餘種化工產品。另
外,還可利用甲醇制備醇醚燃料及合成液體烴燃料
等。
2.3.3用作焦化原料
焦化用於生產冶金焦、化工焦,其副產焦爐煤氣
可用於合成甲醇或合成氨,副產煤焦油進行分離和深
加工後可得到一系列化工原料及化工產品。由表12看出,巨野煤田大槽煤經過洗選以後,可
以供將來的400萬t/a焦化廠或者上海寶鋼等大型
鋼鐵企業生產I級焦炭時作配煤煉焦使用;灰分
≤9.0%的8級精煤(2#),也可供華東地區的中小型焦
化企業生產2級和3級冶金焦的配煤煉焦使用。此
外,該煤也可以單獨煉焦,但所生產焦炭的孔隙率偏
高,最好進行配煤煉焦。2.3.4遠景目標———煤制油
煤直接液化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種產品。巨野
煤田的大部分煤層均為富油煤,尤其是15煤層平均
焦油產率>12%,屬高油煤;根據元素分析計算的碳氫
比各煤層均<16%;大部分煤層揮發分>35%的氣煤和
氣肥煤通過洗選後的精煤揮發分>37%,而其灰分
<10%。因此,巨野煤田的煤炭都是較好的液化用原料
煤。
煤間接液化可製取液體烴類。煤經氣化後,合成
氣通過F-T合成,可以製取液體烴類,如汽油、柴油、
石臘等化工產品及化工原料。
3結語
綜上所述,巨野煤田第三煤層大槽煤屬於低灰、
低硫、低磷、結焦性好、揮發分高、發熱量高的煤炭資
源,其中的氣煤、1/3焦煤、氣肥煤、肥煤、天然焦等是
國內緊缺的煤種,它們的洗精煤不僅可作為煉焦用
煤、動力用煤,而且是制備水煤漿和高爐噴吹氣化的
重要原料。因此,菏澤大力發展煤氣化合成氨和甲醇
並拉長產業鏈搞深度加工是必然的正確選擇。

F. 煤質分析的特點是什麼其分析結果如何表示

1.在煤質分析化驗中燃煤有哪些工業分析項目?有哪些元素分析項目?用什麼符號表示?

答:工業分析測出的煤的不可燃成分和可燃成分,前者為水分和灰分,後者為揮發分和固定碳,分別以M、A、V、Fc表示。
元素分析項目有:碳(C)、氫(H)、氧(O)、氮(N)、硫(S)、水分(M)、灰分(A)。

2.何謂燃煤基準?有哪幾種基準?
答:在工業生產或科學研究中有時為某種目的將煤中的某些成分除去後重新組合並計算其組成百分含量這種組合體稱為基準。有收到基、空氣乾燥基、乾燥基、乾燥無灰基。

3.何謂劣質煤?用於鍋爐燃燒有何危害?為什麼?
答:劣質煤指灰分含量很高的各種煤炭產品,低劣煤用於鍋爐燃燒,不僅經濟性差,而且會造成燃燒輔助系統和對流受熱面的嚴重磨損以及維修費用的增加,因為低劣煤灰分比較高,經濟性差,灰分量大,對受熱面的沖刷、磨損嚴重。

4.對入爐煤如何進行人工采樣?
答:火電廠的入爐煤多在輸煤皮帶的煤流中采樣,人工在輸煤皮帶上采樣時,鏟口應貼緊皮帶一次採取,不留底煤,如果分兩次采樣時,應輪換在皮帶兩邊采樣,兩者合並為一個子樣,人工采樣只限於皮帶速度不超過1.5m/s,皮帶上煤層厚度不大於0.3m,且輸煤量不大於200T/h的條件下進行。

5.寫出縮制煤樣的全過程?各步目的?原理分別是什麼?
答:包括破碎、過篩、摻合、縮分、乾燥五個環節,當需要使用浮煤作分析化驗時,還要進行減灰步驟:(1)破碎? 目的是減小粘度,增加煤粒分散程度,改善煤的不均勻度;(2)篩分? 為使煤樣破碎到必要的粒度,要用各種篩孔的篩子篩分;(3)摻合? 為使縮分後的煤樣不失去代表性,每次縮分前都應摻合,使其均勻化,摻合煤樣採用堆錐法;(4)縮分? 使煤樣減少,又不失去其代表性;(5)乾燥? 使煤樣能暢通地通過破碎機、縮分機、二分器和篩子時,不能粘附在篩上;(6)減灰? 對需減灰的煤樣,將原煤樣放入重液中進行浮選,達到減灰的目的。

6.煤中水分存在形式?各自特點?
答:(1)外在水分? 指附著和潤濕在煤塊表面和大毛細管(直徑>10-5 cm)孔中的水分,它以機械方式存留在煤中,煤在空氣中,這種水分會不斷蒸發,它的含量與外界條件有關,符號Mf;(2)內在水分? 吸附或凝聚在煤顆粒內部小毛細孔中的水分,它以物理、化學方式與煤結合,在的105~110℃溫度下才能除去,符號Minh;(3)結晶水? 是與煤中3個物質相結合的水分,它要在200℃以上時,才能分解出來,工業分析不能作結晶水測定。

7.對測全水分的煤樣有何技術要求?
答:(1)試樣的粒度需要符合要求,粒度應小於6mm;(2)乾燥溫度必須按要求加以控制;(3)乾燥時間必須按要求加以控制。

8.灰分測定時的注意事項?
答:(1)瓷舟中的試樣要攤平,且試樣的厚度不得太大;
(2)灰化時可打開爐門,將耐熱板上的盛有試樣的瓷舟慢慢推進箱形高溫電爐爐口,先使瓷舟中的試樣慢慢灰化冒煙,待幾分鍾後試樣不再冒煙時,慢慢將瓷舟推入高溫爐內的熾熱部位,關閉爐門使試樣在815±15下灼燒。在灰化過程中如有煤樣著火爆燃,則這只煤樣就作廢必須重新稱樣灰化。
(3)溫爐應有煙囪或通風孔,以使煤樣在灼燒過程中能排除燃燒產物和保持空氣的流通。
(4)高溫爐的控制系統必須指示准確。高溫爐的溫升能力必須達到測定灰分的要求。
(5)灰化時間應能保證試樣在815±15的溫度下完全灰化,但隨意延長灰化時間也是不利

G. 什麼是煤的元素分析煤由哪幾種元素組成如何測定

煤的元素分析是對煤中的元素含量進行檢測和分析(一般用質量百分數表示),包括常規的C、H、O、N、S、Al、Si、Fe、Ca等元素含量,還可檢測煤中的痕量元素包括Ti、Na、K等。 元素分析是研究煤的變質程度,計算煤的發熱量,估算煤的干餾產物的重要指標,也是工業中以煤作燃料時進行熱量計算的基礎。
煤的元素組成,是研究煤的變質程度,計算煤的發熱量,估算煤的干餾產物的重要指標,也是工業中以煤作燃料時進行熱量計算的基礎。 煤中除無機礦物質和水分以外,其餘都是有機質。
由於組成煤的基本結構單元是以碳為骨架得多聚芳香環系統,在芳香環周圍有碳、氫、氧及少量的氮和硫等原子組成的側鏈和官能團。如羧基(-COOH)、羥基(-OH)和甲氧基(-OCH3)。說明了煤中有機質主要由碳、氫、氧和氮、硫等元素組成。
煤的變質程度不同,其結構單元不同,元素組成也不同。碳含量隨變質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氫、氧含量隨變質程度的增加而減少,氮、硫與變質程度則無關系(但硫含量與成煤的古地質環境和條件有關)。

H. 煤的工業分類

一、煤的工業分類的主要依據

煤的分類由於內容和目的不同,方法也有多種。早期的煤炭分類方法是根據煤的元素組成中碳、氫、氧等元素的含量進行區分,這種煤炭分類方法稱為煤的科學分類法,以1899年英國賽勒(C.A.Seyler)提出的煤炭分類方法比較著名。以後又有根據形成煤的原始物質和生成條件的不同而提出的成因分類法,將煤分為腐植煤、腐泥煤和殘植煤等,這種分類方法僅適用於煤質研究和地質工作中;既有科學依據,又有實用意義的煤炭分類方法是近70年來以煤化程度和煤在熱加工過程中所表現的特性為依據的技術分類法。煤化程度以鏡質體平均反射率或揮發分產率為分類指標,煤在熱加工過程中所表現的工藝性質則以煤在受熱情況下的粘結性(或結焦性)和煤的發熱量為另一個分類指標,中國、美國、前蘇聯、英國、波蘭、法國和德國等國家的煤炭分類方法和國際煤炭分類都屬這類分類方法。

二、中國煤的分類

中國最早的煤炭分類方法是1936年由中國地質學家翁文灝和金開英提出的「翁金氏分類法」。該分類方法是利用「加水燃率」 為指標,將中國煤分為褐煤、褐性煙煤、低級煙煤、中級煙煤、高級煙煤、低級無煙煤、中級無煙煤和高級無煙煤8類。這種方法僅以煤的工業分析指標對中國煤進行分類,只能將煤的大類(褐煤、煙煤和無煙煤)進行大體劃分,不能適應煤炭生產、煤炭熱加工和科學研究對煤炭分類的要求。

1952年和1953年,中國先後制訂出東北區和華北區兩個地區的「煉焦煤分類」方案,方案中所用的分類指標和煤種名稱都一樣,但區分的界線不盡一致,存在部分類別交叉的煤種,在使用上發生不少困難。1956年由煤炭部、冶金部和中國科學院有關科研單位共同研究後,提出了統一的「中國煤(以煉焦煤為主)分類方案」,以代表煤化程度的乾燥無灰基揮發分產率Vdaf(%)和反映煤的結焦性的膠質層最大厚度Y值(mm)兩個指標為參數,將中國煤分為10大類和24小類。該煤炭分類方案自1958年開始,在中國推廣使用了近30年,在中國煤炭資源的勘探、開發、生產、經銷和利用等方面起到統一的作用,對中國煤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隨著中國經濟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新的煤炭資源不斷發現,科學技術水平日新月異,冶金、化工等工業部門對煤炭品質要求不斷提高,該分類方案在使用過程中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從1975年起,煤炭部和冶金部的生產、使用和科研單位經過近10年的共同研究,於1985年提出了「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准,1986年由當時的國家標准局批准並發布(GB5751),在全國試行。「中國煤炭分類」見表7-4至表7-8和圖7-1。

表7-4 煤炭分類總表

*凡Vdaf大於37.0%,G小於或等於5,再用透光率PM來區分煙煤和褐煤(在地質勘探中,Vdaf大於37.0%,在不壓餅的條件下測定的焦渣特徵為1~2號的煤,再用PM來區分煙煤和褐煤)。

**凡Vdaf大於37.0%,PM大於50%者,為煙煤;PM大於30%~50%的煤,如恆濕無灰基高位發熱量Qgr,m,af大於24MJ/kg,則劃為長焰煤。

表7-5 無煙煤的分類

*在已確定無煙煤小類的生產礦、廠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只按Vdaf分類;在地質勘探工作中,為新區確定小類或生產礦、廠和其他單位需要重新核定小類時,應同時測定Vdaf和Hdaf,按上表分小類。如兩種結果有矛盾,以按Hdaf劃分小類的結果為准(Hdaf為乾燥無灰基氫含量,%)。

表7-6 煙煤的分類

*當煙煤的粘結指數測值G小於或等於85時,用乾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和粘結指數G來劃分煤類。當粘結指數測值G大於85時,則用乾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和膠質層最大厚度Y,或用乾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和奧亞膨脹度b來劃分煤類。

**當G大於85時,用Y和b並列作為分類指標。當Vdaf小於或等於28.0%時,b暫定為150%;Vdaf大於28.0%時,b暫定為220%。當b值和Y值有矛盾時,以Y值為准來劃分煤類。

分類用的煤樣,如原煤灰分小於或等於10%時,不需減灰。灰分大於10%的煤樣,需用GB474的煤樣制備方法,用氯化鋅重液減灰後再分類。

表7-7 褐煤的分類

*凡Vdaf大於37.0%,PM大於30%~50%的煤,如衡濕無灰基高位發熱量Qgr,m,af大於24MJ/kg,則劃為長焰煤。

表7-8 中國煤炭分類簡表

*對G大於85的煤,再用Y值或b值來區分肥煤、氣肥煤與其他煤類。當Y大於25.0mm時,應劃分為肥煤或氣肥煤;如Y小於或等於25.0mm時,則根據其Vdaf的大小而劃為相應的其他煤類。

按b值劃分類別時,Vdaf小於或等於28.0%時,暫定b大於151%的為肥煤;Vdaf大於28.0%時,暫定b大於220%的為肥煤或氣肥煤。如按b值和Y值劃分的類別有矛盾時,以Y值劃分的類別為准。

**對Vdaf大於37.0%,G小於或等於5的煤,再以透光率PM來區分其為長焰煤或褐煤。

***對Vdaf大於37.0%,PM大於30%~50%的煤,再測Qgr,m,af,如其值大於24MJ/kg,則應劃分為長焰煤。

分類用的煤樣,除Ad小於或等於10.0%的不需減灰外,對Ad大於10.0%的煤樣,應採用氯化鋅重液選後的浮煤樣(對易泥化的褐煤亦可採用灰分較低的原煤)(詳見GB474)。

根據表7-8繪製成的「中國煤炭分類簡圖」(圖7-1),可更清楚地看出中國煤炭分類的全面情況,使每一種性質的煤都能在圖中體現。

在應用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准時,根據表78或中國煤炭分類圖(圖7-1),首先將所有的煤按煤的煤化程度分為褐煤、煙煤和無煙煤;對於褐煤和無煙煤,再分別按其煤化程度和工業利用途徑分為2個和3個小類;煙煤按揮發分10%~20%,20%~28%,28%~37%和大於37%分為低、中、中高級、高揮發分煙煤。煙煤粘結性按粘結指數G區分:0~5為不粘結或微粘結煤;5~20為弱粘結煤;20~50為中等偏弱粘結煤;50~65為中等偏強粘結煤;大於65則為強粘結煤。對於強粘結煤,又把其中膠質層厚度大於25mm或奧亞膨脹度b大於150%(對於Vdaf大於28%的煙煤,b大於220%)的煤分為特強粘結煤。這樣,在煙煤部分可分為24個單元,並用相應的數碼表示。在編號的十位數中,1~4代表煤的煤化程度;在編號的個位數中1~6表示煤的粘結性。在這24個單元中,再按同類煤性質基本相似、不同類煤性質有較大差異的分類原則,將部分單元合並為12個類別。在煤類的命名上,考慮到新舊分類的延續性和習慣叫法,仍保留氣煤、肥煤、焦煤、瘦煤、貧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長焰煤8個類別,另外增加了貧瘦煤、1/2中粘煤、1/3焦煤和氣肥煤4個過渡性煤類。貧瘦煤是指粘結性較差的瘦煤,以區別於典型的瘦煤;1/2中粘煤是由原分類中的一部分粘結性較好的弱粘煤和一部分粘結性較差的肥焦煤和肥氣煤組成;1/3焦煤是由原分類中一部分粘結性較好的肥氣煤和肥焦煤組成,是焦煤、肥煤和氣煤中間的過渡煤類,也具有這3類煤的一部分性質,但且具有較好的結焦性;氣肥煤在原分類方案中屬肥煤大類,其結焦性比典型肥煤要差得多,故新的煤炭分類國家標准將它單獨列為一類,克服了原分類方案中同類煤性質差異較大的缺陷。

圖7-1 中國煤炭分類簡圖

說明:

1.分類用煤樣的縮制按GB474進行。原煤樣灰分小於或等於10%的不需要分選減灰。灰分大於10%的煤樣需用規定的氯化鋅重液減灰後再分類(對易泥化的低煤化度褐煤,可採用灰分盡量低的原煤)。

2.G等於85為指標轉換線。當G大於85時,用Y與b值並列作為分類指標,以劃分肥煤或氣煤與其他煤類的指標。Y大於25.0mm者,劃為肥煤或氣肥煤;當Vdaf小於或等於28.0%時,b值暫定為150%;Vdaf大於28.0%時,b值暫定為220%。當b值和Y值劃分煤類有矛盾時,以Y值為准。

3.無煙煤劃分小類按Hdaf與Vdaf劃分結果有矛盾時,以Hdaf劃分的小類為准。

4.Vdaf大於37.0%,PM大於50%者為煙煤;透光率PM大於30%~50%時,以Qgr,m,af大於24MJ/kg者為長焰煤。

在新煤炭分類國家標准中,對長焰煤和褐煤之間的劃分採用目視比色法透光率PM作為主要分類指標,即揮發分Vdaf大於37%,G值小於或等於5的煤再測PM值。實際上為了減少G值的測定次數,對Vdaf大於37%的低煤化度煤,如其焦渣特徵為3~8號,就可以確定它不屬於褐煤而不測透光率PM值,直接根據G值的大小而定為相應的煙煤類;如焦渣特徵為1~2號,再測定PM值,大於50%者可以定為長焰煤類而不必再測定G值。因為焦渣特徵1~2號的低煤化度煤,不僅G值不可能大於35(即氣煤的G值下限),而且也不會大於5(即42號長焰煤的G值下限)。但要注意:作為劃分褐煤和長焰煤用的煤樣,當Vdaf大於37%時,在測定揮發分時不應壓餅,壓餅會增高煤的粘結性。

當透光率測值PM大於30%~50%時,則還要測定煤的最高內在水分MHC,然後按下列公式換算成恆濕無灰基煤的高位發熱量:

煤地質學

如Qgr,m,af大於24MJ/kg,則該煤樣應劃分為長焰煤;若Qgr,m,af值小於或等於24MJ/kg,則應劃分為褐煤。鑒於煤的最高內在水分測定方法十分復雜,需時又長,為此作者對PM大於30%~50%的煤,研究了PM與Qgr,m,af的相關關系。大量試樣的研究結果表明,PM小於38%的煤,Qgr,m,af幾乎都在24MJ/kg以下,因而對Vdaf大於37%,PM小於38%的年輕煤,一般可不再測定煤的最高內在水分和高位發熱量而直接確定為褐煤。個別煤樣由於測值偏差較大而致PM小於38%時,仍有Qgr,m,af大於24MJ/kg的反常現象,但從整個礦區或礦井的平均PM來看,則PM小於38%,其Qgr,m,af的平均值必然小於24MJ/kg無疑。對PM小於38%的煤樣,似可直接確定為褐煤,這樣對煤田地質勘探來說,可減少許多Qgr,m,af的測定。總之,平均PM大於30%~35%的煤,則肯定其Qgr,m,af值在24MJ/kg以下,而不必測定MHC和Qgr,ad及計算Qgr,m,af值了。至於PM大於38%的煤,也只有一部分礦井煤的Qgr,m,af在24MJ/kg以上而屬於長焰煤,另有相當大部分煤的Qgr,m,af仍在24MJ/kg以下而為褐煤。至於PM小於30%的煤則為年輕褐煤。

在煙煤類中,對G大於85的煤需再測定膠質層最大厚度Y值或奧亞膨脹度來區分肥煤、氣肥煤與其他煙煤類的界限(見表7-8)。

當Y值大於25mm時,如Vdaf大於37%,則劃分為氣肥煤;如Vdaf小於37%,則劃分為肥煤。當Y值小於25mm時,則按Vdaf值的大小而劃分為相應的煤類,如Vdaf大於37%,則應劃分為氣煤類,如Vdaf大於28%~37%,則應劃分為1/3焦煤;如Vdaf在28%以下,則應劃分為焦煤類(詳見表7-8)。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對G值大於100的煤來說,尤其是礦井或煤層若干樣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時,則一般可不測Y值而確定為肥煤或氣肥煤類。同時,對G值大於85的煤,有許多礦區煤的Y值都在25mm以下(例如淮南、七台河等礦區),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再用Y值來確切區分牌號了,而只用G值即可確定其牌號。對開灤、棗庄等某些礦井,由於其G值均大於85,而Y值又均大於25mm,對於這種礦區,也就可不測G值,而用Y值來確定其牌號。只有一些未知牌號的勘探區,需要先測G值,然後再按其測值大小確定是否需要測定Y值。對煤質牌號基本清楚的礦井、煤層,在確定牌號時可根據情況而相應地減少測定項目。

在我國新的煤炭分類國標中還規定,對G值大於85的煙煤,如果不測Y值,也可用奧亞膨脹度b值(%)來確定肥煤、氣肥煤與其他煤類的界限。對Vdaf小於28%的煤,暫定b值大於150%的為肥煤;對Vdaf大於28%的煤,暫定b值大於220%的為肥煤(當Vdaf小於37%時)或氣肥煤(當Vdaf值大於37%時)。當按b值劃分的煤類與按Y值劃分的煤類有矛盾時,則以Y值確定的煤類為准。因此,在確定新分類的強粘結性煤的牌號時可只測Y,而暫不測b值。

在無煙煤階段,按Hdaf和Vdaf來劃分小類別,即Vdaf小於3.5%(Hdaf小於2.0%)的為一號無煙煤,Vdaf大於3.5%~6.5%(Hdaf大於2%~3%)的為二號無煙煤,Vdaf大於6.5%~10%(Hdaf大於3%)的為三號無煙煤。當按Vdaf劃分的小類別與按Hdaf劃分的小類別有矛盾時,以按Hdaf劃分的類別為准。大多數情況均可用Vdaf來確定無煙煤的小類別,只有北京和四望嶂等少數礦區煤的Vdaf和Hdaf之間的關系有反常現象,這時才需用Hdaf來正確地確定其小類別。

新的煤分類國標把我國從褐煤到無煙煤之間共劃分為14個大類和17個小類,主要是按照各小類工藝利用特性的不同而劃分。褐煤劃分為2個小類,相當於年輕褐煤(51號褐煤)和年老褐煤(52號褐煤),也是根據其性質和利用特徵不同而劃分的。在煙煤中共劃分為貧煤、貧瘦煤、瘦煤、焦煤、肥煤、氣肥煤、氣煤、1/3焦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長焰煤共12個煤類。

分類中每一類煤均可用漢語拼音代號表示,每一類煤均用兩個漢語拼音的大寫字母表示,其來源是各取其漢語拼音中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如焦煤為JM,J代表焦(Jao),M代表煤(Mei)。

在新的煤炭分類國標中,還採用了數碼編號來表示煤類。如氣肥煤的數碼編號是46,但氣煤有34,43,44,45共4個數碼編號。在各類煤的數碼編號中,十位數代表乾燥無灰基揮發分的大小。如無煙煤的揮發分最小,十位數字為0;褐煤的揮發分最大,十位數字為5。對煙煤來說,數碼編號中的個位數表徵它的粘結性,個位數的數碼編號越小,其粘結性越差。

對褐煤和無煙煤來說,每一個數碼編號代表1個小類別,如01,02,03分別代表1號、2號和3號無煙煤,51和52各代表1號和2號褐煤。在煙煤階段,每一數碼編號並不代表1個小類。在同類別的煙煤中,每一個數碼編號的煤的性質也是有所不同的。如焦煤類中的24號煤,其粘結性就明顯地低於25號煤。又如焦煤類中15號煤,其揮發分Vdaf又明顯地低於25號煤。在焦煤中,以數碼編號為25號的結焦性最好。但對煤礦來說,由於14號、24號和25號焦煤均屬同一比價,因而也就沒有必要按數碼編號來細分其結焦性的好壞或揮發分的高低了。在焦化、燃燒或氣化等工業部門生產中,採用數碼編號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准(GB5751)將中國煤分為14大類,各大類煤的性質和主要用途如下:

1.無煙煤(WY)

煤化程度最高的一類煤,揮發分低,含碳量最高,光澤強,硬度高,密度大(純煤真密度最高可達1.9g/cm3),燃點高,無粘結性,燃燒時無煙。這類煤還按其揮發分產率及用途分為3個小類別:揮發分產率3.5%以下的無煙煤01號為年老無煙煤,以作碳素材料等高碳材料較好;揮發分產率大於3.5%~6.5%的為典型無煙煤(02號),是生產合成煤氣的主要原料;揮發分產率大於6.5%的為年輕無煙煤(03號),可作為高爐噴吹燃料。年老無煙煤熱穩定性較差。這3類無煙煤都是較好的民用燃料。

無煙煤主要是民用和製造合成氨的原料。低灰低硫、可磨性好的無煙煤可作高爐噴吹及燒結鐵礦石的燃料,也可製作各種碳素材料,如碳電極、陽極糊、活性炭等。

2.貧煤(PM)

煙煤中煤化程度最高、揮發分最低而接近無煙煤的一類煤,國外也有稱之為半無煙煤。這種煤燃燒時火焰短、耐燒,但熱值較高,無粘結性,加熱後不產生膠質體,不結焦,多做動力、發電或民用燃燒使用。

3.貧瘦媒(PS)

在煙煤中煤化程度較高、揮發分較低的煤,受熱後只產生少量膠質體,粘結性較差,其性質介於貧煤和瘦煤間,大部分作為動力或民用燃料,少量用於製造煤氣。

4.瘦煤(SM)

是煙煤中煤化程度較高、揮發分較低的一種,受熱後能產生一定數量膠質體,屬中中等粘結性煙煤。單種煤煉焦時能煉成熔融不好、耐磨強度差,但塊度較大、裂紋少、抗碎強度較好的焦炭。可作為煉焦配煤的原料,並可作為瘦化劑,也可作為民用和動力燃料。

5.焦煤(JM)

煙煤中煤化程度中等或偏高的一類煤,受熱後能產生熱穩定性較好的膠質體,具有中等或較強的粘結性;單種煤煉焦時可煉成熔融好、塊度大、裂紋少、強度高而耐磨性又好的焦炭,是一種優質的煉焦用煤。但其膨脹力大,推焦困難。

6.1/3焦煤(1/3JM)

中、高揮發分,強粘結性煙煤,單獨煉焦時能產生熔融性良好、強度較高的焦炭。是良好的煉焦配煤。

7.肥煤(FM)

是煤化程度中等的煙煤,在受熱到一定溫度時能產生較多的膠質體,有較強的粘結性,可粘結煤中一些惰性物質。用肥煤單獨煉焦時,能產生熔融良好、強度高、耐磨強度好的焦炭,但焦炭有較多的橫裂紋,焦根部分有蜂焦,其強度和耐磨性也比焦煤稍差,是煉焦配煤中的重要組分,或稱煉焦配煤的基礎煤,但不宜單獨使用。

8.氣肥煤(QF)

高揮發性、粘結性煙煤,單獨煉焦時產生大量氣體及液體產品。適於高溫干餾制煤氣,用於煉焦配煤時可增加化工產品的產率。

9.氣煤(QM)

是煤化程度較低、揮發分較高的煙煤,受熱後能生成一定量的膠質體,但膠質體的穩定性較差,粘結性從弱到中等均有。單種煤煉焦時產生出的焦炭細長、易碎,並有較多的縱裂紋,焦炭強度和耐磨性均較差。在煉焦中能產生較多的煤氣、焦油和其他化學產品,多作為配煤煉焦使用,也是生產干餾煤氣的好原料。

10.1/2中粘煤(1/2ZN)

中、高揮發分,中等粘結性煙煤,部分可煉出一定強度的焦炭,部分煉出的焦炭強度差、粉焦率高。作煉焦配煤時可配入適量,也可作為氣化用煤和動力用煤。

11.弱粘煤(RN)

粘結性差的低、中煤級煙煤,加熱時產生的膠體少,單獨煉焦時焦炭的塊度小,粉焦率很高。適於作氣化用煤、電廠、機車和鍋爐燃料,低灰低硫的弱粘結煤也可用於配煤煉焦。

12.不粘煤(BN)

成煤時受一定程度氧化的低、中煤級煙煤,加熱時不產生膠質體,無粘結性,煤的水分高、氧含量高,有次生腐植酸。用於氣化、發電和民用燃料。

13.長焰煤(CY)

高揮發分低煤級煙煤,無至弱粘結性,年輕的長焰煤還含少量腐植酸,少量長焰煤加熱時產生膠質體,形成細長焦炭,但其程度差、粉焦率高。用於氣化、發電,也可作機車燃料。

14.褐煤(HM)

分老褐煤和年輕褐煤。水分多、密度小、不粘結,含腐植酸,氧含量高,化學反應性強,熱穩定性差,塊煤加熱時破碎嚴重,放在空氣中易風化,碎裂成小塊或粉末,發熱量低。可作為電廠燃料、氣化原料、鍋爐燃料,有些可製造活性炭、磺化煤,部分年輕褐煤可抽提褐煤蠟或腐植酸。

三、國際煤炭分類

由於各國煤炭資源特點不同和科學技術水平的差異,世界各主要產煤國家都根據本國的資源特點提出不同的煤炭分類方法。世界各國煤炭的分類和命名不一致,分類指標及測試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進行國際煤炭貿易及學術、資料交流十分不便。為了結束煤炭分類命名的混亂狀態,便於各國的煤炭貿易及相互比較,1949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ECEUN)曾組織歐洲和美國等10多個國家研究制訂國際統一的煤分類法,又於1956年頒布了「硬煤國際分類方案」,所謂硬煤是指煙煤和無煙煤,即Qgr,maf>24MJ/kg的煤。該分類方案首先用乾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和含水無灰基高位發熱量(Qgr,maf)把煤劃分為十大類,每一大類中又以煤的粘結性(坩堝膨脹序數和羅加指數)把煤分為4個組別,每一組別中又以結焦性(奧亞膨脹度和葛金焦型)把煤分為6個亞組別,共劃分出62個煤種,其中無煙煤3個,煙煤59個。每個煤種用三位數字表示(類、組、亞組的代碼)。由於煤種劃分過細,使用不便,且採用了可相互取代的指標,造成分類混亂,故各國沒有認真執行這個分類方案。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74年制訂了褐煤的國際分類方案,分類指標採用無灰基總水分(Mt,af),把褐煤分為6類,每類中又以乾燥無灰基焦油產率(Tar,daf)劃分為5組,共劃分出30個小類,每小類用兩位數字表示(類、組的代碼),但該分類也沒很好執行。

1985年2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了國際煤炭分類會議,討論了新的煤炭分類,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見。1988年2月在美國紐約又召開了國際煤炭分類會議,對原分類方案進行了修改和補充。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煤炭分類已趨向採用表徵煤化程度、煤岩特徵和煤的工藝性質的多種指標的編碼分類法,使每一類煤都有表示煤的各種性質的編碼,根據各類煤的編號,即可較全面地了解煤的性質。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則主張從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出發,制訂國際統一的商業分類方法。

1)煤炭分類只包括煤,而不包括泥炭、油頁岩、石墨及其他碳氫化合物。

2)世界各國在褐煤、煙煤、次煙煤、硬煤等名詞術語上不盡相同,為統一起見,會議引入煤化程度或煤級(rank)的概念,即低煤化度煤、中煤化度煤和高煤化度煤,大體上相當於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當恆濕無灰基高位發熱量Qgr,maf≤24MJ/kg,鏡質組平均隨機反射率Re,v<0.6%時為低煤級煤。中煤級煤和高煤級煤的分界由蘇、法兩國提出方案(大約為Re,v<2.5%)。

3)煤的分類採用編碼系統,共用9個指標14個編碼(表79),即:①鏡質組油浸平均隨機反射率( e,v);②反射率直方圖;③惰質組百分含量(I);④殼質組百分含量(E);⑤坩堝膨脹序數(CSN);⑥乾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⑦乾燥基灰分(Ad);⑧乾燥基全硫含量(St,d);⑨恆濕無灰基高位發熱量(Qgr,maf)。每種煤用14個數碼表示。

· e,v:編號為02~50,代表 e,v在0.2%~5.0%之間,間隔1,共49個編號。如編號為04,則 e,v在0.40%~0.49%之間。

·R直方圖:即反射率分布特徵,編號為0~5,間隔為1,共6個編號。反射率標准差S≤0.1為0號,無間斷;S在0.1~0.2之間為1號,無間斷;S>0.2為2號,無間斷;3號有1個間斷;4號有2個間斷;5號有兩個以上間斷。

·I:編號為0~9,代表I為10%~90%,間隔10,共10個編號。如編號為2,表示I為20%~<30%。

·E:編號為0~9,代表E為0%~40%,間隔5,共10個編號。如編號為4,表示E為15%~20%。

·CSN:編號為0~9,代表坩堝膨脹序數從0~91/2號,間隔1,共10個編號。如編號6,CSN為6~61/2。

·Vdaf:編號為48~01,間隔1~2,共290編號,代表Vdaf=1%~2%。編號為48~10,間隔為2,共20個編號,即48,46,44…10;編號09~01,間隔為1,共10個編號。例如編號32,代表Vdaf=32%~34%,編號04,代表Vdaf=4%~5%。

·Ad:編號00~20,間隔1,共21個編號,代表Ad=(0~%)~(20%~21%)。例如編號為09,代表Ad=9%~10%。

·St,d:編號00~30,間隔1,共31個編號,代表St,d=(0.0%~0.1%)~(3.0%~3.1%)。例如編號為11,代表St,d=1.1%~1.2%。

·Qgr,maf(MJ/kg):編號21~39,間隔1,共19個編號,代表Qgr,maf從小於22MJ/kg到大於39MJ/kg。例如編號30,代表Qgr,maf=(30~31)MJ/kg。

表7-9 國際煤炭分類草案 (1988年美國紐約)

續表

I. 煤的元素分析和工業分析各包括哪些成分

煤的元素分析一般包括是對碳、氫、氮的分析,工業分析一般是對水分、灰分、揮發份的分析--鶴壁市三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J. 煤的工業分析的煤質分析

煤的工業分析也稱煤的實用分析、近似分析或技術分析,包括煤的外在水分、內在水分、全水分、分析煤樣水分、灰分、揮發分、固定碳、全硫和各種硫及發熱量等項目。作為校正揮發分、發熱量和元素成分碳含量等需用的,碳酸鹽中二氧化碳含量也屬工業分析范圍。一般把煤的水分、灰分、揮發分和固定碳稱作煤的半工業分析,如包括硫分和發熱量等分析項目,就稱作煤的全工業分析。
煤的工業分析是煤質分析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分析項目,因此凡是以煤為原料或燃料的工業部門都需要進行煤的工業分析。
煤質分析化驗分為兩類,一類是測定煤所固有的成分如碳、氫、氧、氮等,稱為元素分析,其測定結果是作為對煤進行科學分類的主要依據,在生產上,是計算發熱量、熱平衡、物料平衡的依據;另一類是在人為規定的條件下,(鶴壁市華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根據技術需要測定煤經轉化生成的物質或呈現的性質如灰分、揮發分等,稱作技術分,
根據水分、灰分、揮發分和固定碳含量四項基本測定結果,對煤中有機質、無機質的含量、性質等有了初步了解,並可初步判斷煤的種類、加工利用效果及工業用途等。
煤的工業分析是煤質分析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分析項目。

閱讀全文

與煤的組成用工業分析方法如何表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腕腱鞘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304
一般分析化學的方法 瀏覽:248
如何用數數的方法做減法 瀏覽:454
水彩碼頭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45
如何激勵孩子的學習方法 瀏覽:995
八年級物理學中常見的測量方法 瀏覽:150
防蚊扣使用方法 瀏覽:320
夏天洗衣服衣領技巧方法 瀏覽:105
球囊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580
電腦關機關閉鍵盤燈光的方法 瀏覽:905
什麼方法去額頭皺紋 瀏覽:860
如何在初中時學習好的方法 瀏覽:448
硅化木的鑒別方法 瀏覽:252
無創呼吸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59
香葯炮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32
數據沖突的四種解決方法 瀏覽:554
帕金森的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 瀏覽:419
色素胎記治療方法 瀏覽:232
50歲治療白發的方法 瀏覽:303
男士怎麼能瘦下來的方法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