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種未知物質一種未知物質,一般通過什麼方法檢測
通常通過飛秒檢測方法進行鑒定。飛秒檢測主要利用飛秒激光研究各種化學過程和物質組成,包括化學鍵斷裂,新鍵形成,質子傳遞和電子轉移,化合物異構化,分子解離,反應中間產物及最終產物的速度、角度和態分布,溶液中的化學反應以及溶劑的作用,分子中的振動和轉動對化學反應的影響等。可以很方便的判斷物質組成和含量。用於未知物分析、配方分析還原、工業診斷、衛星遙感、超級計算、痕量檢測分析等方面。
Ⅱ 化學分析方法中較常用的檢測方法
鑒定金屬由哪些元素所組成的試驗方法稱定性分析,測定各組分間量的關系(通常以百分比表示)的試驗方法稱定量分析。若基本上採用化學方法達到分析目的,稱為化學分析。若主要採用化學和物理方法(特別是最後的測定階段常應用物理方法),一般採用儀器來獲得分析結果,稱為儀器分析。化學分析根據各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獨特化學性質,利用化學反應,對金屬材料進行定性或定t分析。定量化學分析按最後的測定方法可分為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和氣體容積法等三種。重量分析法是使被測元素轉化為一定的化合物或單質與試樣中的其他組分分離,最後用天平稱重方法測定該元素的含量。滴定分析法是將已知准確濃度的標准溶液與被測元素進行完全化學反應,根據所耗用標准溶液的體積(用滴定管測量)和濃度計算被測元素的含量。氣體容積法是用量氣管測量待測氣體(或將待測元素轉化成氣體形式)被吸收(或發生)的容積,來計算待測元素的含量。由於化學分析具有適用范圍廣和易於推廣的特點,所以至今仍為很多標准分析方法所採用。儀器分析根據被測金屬成分中的元素或其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質或物理與化學性質之間的相互關系,應用儀器對金屬材料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有些儀器分析仍不可避免地需要通過一定的化學預處理和必要的化學反應來完成。金屬化學分析常用的儀器分析法有光學分析法和電化學分析法兩種。光學分析法是根據物質與電磁波(包括從丫射線至無線電波的整個波譜范圍)的相互關系,或者利用物質的光學性質來進行分析的方法。最常用的有吸光光度法(紅外、可見和紫外吸收光譜)、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發射光譜法(看譜分析)、濁度法、火焰光度法、x射線衍射法、x射線熒光分析法以及放射化學分析法等。電化學分析法是根據被測金屬中元素或其化合物的濃度與電位、電流、電導、電容或電量的關系來進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電位法、電解法、電流法、極譜法、庫侖(電量)法、電導法以及離子選擇電極法等。儀器分析的特點是分析速度快、靈敏度高,易於實現計算機控制和自動化操作,可節省人力,減輕勞動強度和減少環境污染。但試驗裝工通常較龐大復雜,價格昂貴,有些大型、復雜、精密的儀器只適用於大批量和成分較復雜的試樣分析工作。
Ⅲ 常用的物理檢驗方法有哪些,如何進行測定
物理檢驗法
物理檢驗法大體有:物理量測定、不可見光檢驗、熒光檢驗、吸附與轉移。
1、度量衡檢驗法:幾何形狀及尺寸精度、質量、密度、粒度、粘度等。
2、光學檢驗法:利用光學原理採用各種光學儀器檢測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及組分。
3、電性能檢驗法:利用電工原理採用電工、電子儀器檢測材料的各項電性能和電參數。
4、機械性能試驗法:利用物理力學原理對材料的力學和機械性能進行檢測。這是金屬和非金屬材料最常用最基本的檢驗方法,如拉伸強度、疲勞強度、硬度等。
5、無損檢測:在不損壞被檢材料的前提下,對材料表面或內部的缺陷、性能、狀態、結構進行檢測,主要有射線、超聲波、磁粉、滲透、渦流等探傷方法。
Ⅳ 化學中物質的常見檢驗方法
物質的常見檢驗方法籠統地講有:物理法、化學法。
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性質檢驗,如顏色、氣味、水溶性。
化學法就是利用特徵反應檢驗。
具體舉例如下:
一、離子的檢驗
1、鈉離子、鉀離子,用焰色反應。火焰顏色分別呈黃色、紫色(通過藍色鈷玻璃片)。
2、鎂離子,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Mg(OH)2沉澱,該沉澱能溶於NH4Cl溶液。
3、鋁離子,能與適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Al(OH)3絮狀沉澱,該沉澱能溶於鹽酸和過量的NaOH溶液。
4、鐵離子,能與KSCN溶液反應,變為血紅色Fe(SCN)3。或者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澱。
5、亞鐵離子,與NaOH溶液反應,先生成白色Fe (OH)2沉澱,迅速變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Fe(OH)3沉澱。或向亞鐵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後立即顯紅色。
6、NH4+,銨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並加熱,放出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刺激性氣味氣體。
7、cl-,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
8、Br-,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淡黃色沉澱。
9、I-,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黃色沉澱。
10、硫酸根,能與Ba(OH)2及可溶性鋇鹽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
11、碳酸根,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BaCO3沉澱,該沉澱溶於稀鹽酸,且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氣體物質的檢驗
1、觀察法:對於有特殊顏色的氣體如氯氣(黃綠色)、二氧化氮(紅棕色)、碘蒸氣(紫紅)可根據顏色檢驗。
2、溶解法:根據溶於水現象檢驗。例如紅棕色二氧化氮溶於水後溶液無色,紅棕色溴蒸汽溶於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例如SO2可以使品紅溶液褪色。
4、氧化法:被空氣氧化看變化,例如NO的檢驗。
5、試紙法:如石蕊試紙,醋酸鉛試紙。
6、星火法:適用於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氣體。例如O2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甲烷、乙炔的檢驗可點燃看現象;甲烷、一氧化碳、氫氣則可根據其燃燒產物來判斷。
還有一些方法,如聞氣味等,但一般不用。
Ⅳ 如何檢測物質的功能和特性
物質的檢驗包括鑒定、鑒別和推斷等類型。
鑒定:鑒定是根據一種物質的特性,用化學方法檢驗它是不是這種物質。若是離子化合物,必須檢驗它的陽離子和陰離子;
鑒別:鑒別是根據幾種物質的不同特性,區別它們各是什麼物質;
推斷:推斷是根據已知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運用物質特性進行分析,通過推理,判斷被檢驗的樣品是什麼物質。或樣品中含有什麼物質,不含什麼物質等。
2、物質檢驗的方法
物質的檢驗一般包括取樣、操作、現象、結論四個部分:
①「先取樣,後操作」。如果樣品是固體,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後再檢驗;
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別加入幾支試管中」進行檢驗,不得在原試劑瓶中進行檢驗;
③要「先現象,後結論」,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鹽酸,所觀察到的現象應記錄為「有氣泡產生」或「有無色氣體放出」,不能說成「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或「有無色二氧化碳氣體放出」。
3、常見陽離子、陰離子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最關鍵的是掌握有關陽離子、陰離子的檢驗。
Ⅵ 檢測物質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從精確度來分,有定性和定量,定性一般只能粗略測出材料的成份,常用的設備有紅外光譜儀,XRF等,定量又分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物理方法常用也是XRF,可以精確到PPM,不過這個需要材料是均一穩定的物質准確度才高,否則可能會誤判,化學方法是通過添加一些化學葯品,使樣品溶解或破壞,最終以游離態的方式存在,再以高精密的設備進行分析,測定其含量,常用設備有ICP,GC,GC-MS等,可以精確到PPM,PPT級。
Ⅶ 檢驗物質酸鹼性的方法有哪些
按照酸的化學性質來說,有五條,再加pH試紙就六種了,如果按你說的就只剩四種了。
一,加紫色石蕊試劑,若變紅則為酸性。
二,向其加入金屬活動順序之前的活潑金屬如鋅粒等,若冒氣泡則呈酸性。
三,向待測液體加入足量氧化鐵(Fe2O3)即生銹鐵釘,若溶液中紅色物質消失,且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則溶液呈酸性。
四,向待測液體加入澄清石灰水Cu(OH)2,若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則溶液呈酸性。
五,向待測液體加入碳酸鈉(Na2CO3)若冒氣泡,則溶液呈酸性。
我的目的不是要分,是為了大家查的時候更方便一點,一樣都要中考了,這個基本上沒錯的,有人發現錯誤就幫忙糾個錯,服務大家一下。
你要懶得給分也無所謂,我沒有那個專門要分的意思哈。
Ⅷ 化學分析法中較常用的檢測方法是
(1) 化學分析法:目前常規的糖類檢測方法如斐林氏法、高錳酸鉀法等化學分析方法只能測定總還原糖,不能測定其他糖含量。
(2) 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也可用於糖類測定,但由於糖類本身不具揮發性,須進行衍生化處理後才能用氣相色譜檢測。
(3) 高效液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更適用於糖類檢測,樣品無需衍生化,解析度高,重現性好,特別適用於某些熱敏性糖類和多糖分子量的檢測。迪信泰檢測平台提供HPLC、LC-MS檢測多種糖類服務。
檢測器
(1) 示差折光檢測器:可直接測定,操作簡便,但靈敏度較低;
(2) 紫外檢測器或光檢測器:靈敏度較高,但由於糖類本身在紫外區沒有吸收或不產生熒光,因此樣品需提前進行衍生化,操作較復雜。
(3) 蒸發光散射檢測器:對於沒有紫外吸收、不產生熒光或電活性的物質均能檢測,通用性好,靈敏度高,可用於梯度洗脫。
流動相
一般為水、乙腈和甲醇的混合溶液,影響流動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配比:由糖類的組分含量、分子量范圍、結構組成等決定,且有研究表明水的比例越高,分離速度越快,但若出現果糖和葡萄糖色譜峰重疊,分離效果則會下降。
(2) 流速:也是影響分離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流速增大,保留時間縮短但分離效果下降,若流速過快,則會縮短色譜柱的使用壽命,不同的色譜柱,其配合柱效的最佳流速也不同。
(3) 檢測溫度:會影響色譜的檢測結果,有研究發現提高溫度,可以縮短保留時間,但分離效果下降,降低溫度更有利於峰分離。
(4) pH:一般使用中性的有機溶劑或水進行提取。為了避免離子化,檢測物質呈鹼性時,可以增大流動相pH,檢測物質呈弱酸性時,可以降低流動相pH。
Ⅸ 檢驗某種物質是否存在,有哪些方法啊
1.常見陽離子的檢驗。
(1)
,用焰色反應來檢驗時,它的火焰分別呈黃色、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片)。
(2)
,能與
溶液反應生成
白色沉澱,該沉澱能溶於酸溶液。
(3)
,能與適量的
溶液或過量的氨水反應生成
絮狀沉澱,該沉澱能溶於鹽酸和過量的NaOH溶液。
(4)
,能與KSCN溶液反應,變為血紅色的
,還能與
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
沉澱。
(5)
,與
溶液反應,先生成白色
沉澱,迅速變為灰綠色,最後變為紅褐色
沉澱。或向
的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加入少量的新制氯水後立即顯紅色。
(6)
與
溶液反應並加熱,放出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常見陰離子的檢驗。
(1)
,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
(2)
,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淡黃色沉澱。
(3)
,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黃色沉澱。
(4)
,能與氫氧化鋇及可溶性鋇鹽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
(5)
,能與
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
沉澱,該沉澱溶於稀鹽酸,且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四、氣體物質的檢驗
檢驗氣體是根據氣體的特性。一般從(1)氣體的顏色和氣味;(2)水溶液的酸鹼性;(3)助燃、可燃及燃燒現象和產物;(4)遇空氣的變化;(5)其他特性去考慮。
方法有:
(1)觀察法:對於特殊顏色的氣體如
(黃綠色)、
(紅棕色)、
蒸氣(紫色)可據色辨之。
(2)溶解法:根據溶於水現象不同區分。如
和
蒸氣均為紅棕色,但溶於水後
形成無色溶液,
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如
和
可用品紅溶液區分。
(4)氧化法:被空氣氧化看變化,如NO的檢驗。
(5)試紙法:如石蕊試紙、KI—澱粉試紙等。
(6)星火法:適用於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氣體檢驗。如
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的檢驗可點燃看現象;
則可根據其燃燒產物來判斷。還有一些方法如聞氣味等,但一般不採用。
若幾種氣體在某些檢驗方法上顯出共性(如紅棕色的溴蒸氣和二氧化氮氣體都可以使
—澱粉試紙變藍,一氧化碳、甲烷、氫氣點燃時,火焰都呈淡藍色),則應注意它們之間的差異,用其他實驗來進一步驗證。
Ⅹ 葯物中測定某物質含量的常用方法有那些(3種以上)
方法的驗證:
訂入質量標準的含量測定法不同於一般質量考察的方法,須經過嚴格的方法學驗證,不同原理的測定法具有不同的驗證內容及要求:
(1)容量分析法的驗證:①精密度:用原料葯精製品考察方法精密度,平行試驗5個樣本的RSD≤0.2%;②准確度:以測定原料精製品(含量>99.5%)的回收率(測定值與理論值的比值)計算,應在99.7%~100.3%之間(n=5,RSD≤0.1%);③滴定終點確定的依據:包括滴定曲線的繪制,如用指示劑法確定終點,應用電位法校準終點顏色,提供指示劑顏色與電位變化情況的對比結果;④耐用性:考察測定條件(供試液穩定性、樣品提取次數、時間等)有微小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如測試條件要求苛刻時則應在方法中註明。
(2)HPLC法的驗證:①精密度:RSD≤2%(n=5);②准確度:用於制劑時,要考察輔料的影響,將一定量葯物加到按處方比例配製的輔料中(為標示量的80%~120%)製成高、中、低三個劑量,混合均勻後,每個劑量取三份樣品,按擬定方法測定回收率,應在98%~102%之間(n=9,
RSD≤2%)。③線性范圍:用已知含量的精製品配製一系列濃度的溶液(n=5~7),用濃度C對峰面積A或峰高h或被測物的響應值之比進行回歸處理,線性方程的相關系數r≥0.999,截距應趨於零,並提供線性關系圖;④專屬性:輔料、有關物質或降解產物峰對主葯峰應無干擾;⑤耐用性:考察測定條件(供試液穩定性、流動相組成和pH值、不同品牌或批號的同類色譜柱、柱溫、流速、樣品提取次數、時間等)有微小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如測試條件要求苛刻時則應在方法中註明;⑥靈敏度:作為常量分析法,此項可不作主要要求。
(3)UV法的驗證:①精密度:RSD≤1%(n=5);②准確度:方法同HPLC法,回收率應在98%~102%之間(n=9,
RSD≤2%),同時要求輔料、有關物質或降解產物在測定波長處無吸收。③線性范圍:用已知含量的精製品配製一系列濃度的溶液(n=5~7,吸收度A在0.2~0.7間),用濃度C對峰面積A或峰高h或被測物的響應值之比進行回歸處理,線性方程的相關系數r應≥0.999,截距應趨於零,並提供線性關系圖;④耐用性:考察測定條件(供試液穩定性、樣品提取次數、時間、比色法中顯色劑用量、反應溫度、時間、pH值等)有微小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如測試條件要求苛刻時則應在方法中註明;⑤靈敏度:作為常量分析法,此項可不作主要要求。
吸收度A在0.2~0.8間其線形關系好,利用標准品建立標准曲線後,受測溶液做適當的稀釋,使其吸收度在0.2~0.8,如果太小或太大,都將影響測定的准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