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噪音擾民怎麼處理
噪音擾民的處理方法有:
1、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2、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3、機動車輛不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的,由當地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4、未經當地公安機關批准,進行產生偶發性強烈雜訊活動的,由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第四十六條
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㈡ 鄰居噪音擾民怎麼處理
1、與鄰居進行協商,爭取妥善解決雙方糾紛;
2、如果雙方協商不成,那麼可尋求物業幫助協調解決,或找業委會投訴敦促涉事鄰居整改;
3、物業督促無效果,可以到環保部門進行投訴
4、業主可以直接報警處理;
5、收集相關證據資料,到法院提起訴訟。
居民區的噪音標准應控制在45分貝到55分貝之間,超過這個標準的音量,即屬噪音擾民。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對管理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行為予以制止,並及時向有關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市民遇噪音擾民可撥打12369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投訴或,或聯系當地城市管理部門或110協商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第四十三條 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遭受損害的組織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㈢ 遇到噪音擾民的情況該怎麼辦
樓上鄰居噪音是目前國內鄰里噪音中最普遍也最難解決的問題
甚至成為了2020年人生十大煩惱之首,所以不要覺得自己孤立無援,你在江湖還有眾多兄弟在陪你。
究竟怎麼解決,樓上噪音究竟有多難解決?
以我最近碰到的最多咨詢的噪音問題來說,樓上噪音主要是這幾種:
1、人在地板上走路的噪音。(基本生活聲音,很難要求人家不走路)
2、家裡有小孩、跑動、玩玩具、拍球的噪音。(孩子管教難)
3、樓上吵架、說話、哭鬧的聲音。(偶發性,但碰到樓上家庭關系不和睦,日常噪音)
這些噪音主要跟3個原因有關:
1、樓板基礎厚度問題,中國樓板厚度普遍在8-12cm,採取鋼筋混凝土結構,這個厚度再加上樓上未對地板有過處理,哪怕樓上走路都能成為噪音。
2、樓上鄰居不自覺。在晚上22:00-6:00,都是休息時間,在這期間,樓上鄰居應該注意主動不要發出噪音,包括自己、小孩的噪音。
3、樓下太過敏感。樓下太過聲音敏感,也很難解決鄰里噪音問題,一丁點聲音就能引起樓下的不滿,樓上在家幾乎不能有自己的生活行為。解決問題方式充滿怒氣、暴力、言語的辱罵。這種人也要考慮一下,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絕對無聲的環境。
解決方法:
1、高情商溝通。樓下帶著禮物去樓上,先和樓上做朋友,第一次不要帶著怒氣去溝通,要將矛盾的主要問題歸結於樓板:咱們的樓板太薄,隔音不太好,咱們樓上樓下互相理解一下。不要總帶著抱怨去溝通,居高臨下的態度,會容易惹怒那種自尊心強還敏感的人,遇到這種人一般不會解決問題還會讓樓上惡意報復,得不償失。
2、主動做隔音裝修。天花吊頂隔音減振:基礎天花+天花減震器+龍骨+隔音棉+隔音氈+石膏板。效果只是一定程度上削弱樓上噪音。
3、自我屏蔽。最簡單成本最小的方法,有時候讓人無法忍受的其實不是聲音本身,而是製造噪音的原因。比如洗衣機的聲音,和樓上的跺腳聲,跺腳聲更難聽。通過自我訓練,不要刻意在意這些噪音。
㈣ 隔壁噪音擾民怎麼解決
隔壁噪音擾民的可通過以下方式來解決:
1、與鄰居進行協商,爭取妥善解決雙方糾紛;
2、如果雙方協商不成,那麼可尋求物業幫助協調解決,或找業委會投訴敦促涉事鄰居整改;
3、物業督促無效果,業主可以直接報警處理;
4、收集相關證據資料,到法院提起訴訟。
鄰居噪音擾民作為噪音污染的一種,屬於違法行為。噪音擾民取證可以用以下方法:
1、收集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
2、以筆錄方式收集你鄰居的「證人證言」,需要有簽名以及時期;
3、與主要負責人理論時錄下錄音資料;
4、專業鑒定委員會噪音的鑒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第四十三條 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遭受損害的組織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㈤ 鄰居擾民聲音大到底要怎麼辦
協商與調解。通常情況下,鄰居噪音,大多是生活噪音,如狗吠貓叫、深夜歌聲、打麻雀聲等等。這時,和鄰居友好協商,說明情況,鄰居意識到問題所在後,就會注意減少在噪音,畢竟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倘若交流後,鄰居噪音依舊的,受害人可以報警,由警方介入處理。
【法律分析】
雜訊擾民是一個行為後果為定義的違法行為。只要產生的雜訊煩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產生噪音擾民的違法事實。社會噪音是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其主要體現在商業、娛樂、體育、遊行、慶祝、宣傳等活動產生的雜訊,其他如打字機、家用電器等小型機械,以及住宅區內修理汽車、製作傢具和燃放爆竹等所產生的雜訊也包括在內。對於社會噪音進而影響正常生活的人們,可以撥打110電話投訴處理。建築施工噪音指在城市中,建設公用設施,如地下鐵道、高速公路、橋梁,敷設地下管道和電纜等,以及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的施工現場。都大量使用各種不同性能的動力機械,使原來比較安靜的環境成為雜訊污染嚴重的場所。對於這一噪音,可以投訴的部門電話是96310。交通噪音主要分為機動車行駛帶來的雜訊,還包含鐵路交通雜訊還有飛機雜訊。其中機動車發動機雜訊、車輪與路面摩擦雜訊、調整行駛量車體帶動空氣形成的氣流雜訊以及鳴笛聲等等,均是屬於交通雜訊的一方面;目前飛機雜訊已成為影響城市環境的污染源之一;而鐵路運輸雜訊,一般對環境的影響面相對道路交通雜訊要小一些。
【法律依據】
《城市管理執法辦法》 第九條 需要集中行使的城市管理執法事項,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二)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多頭執法擾民問題突出;(三)執法頻率高、專業技術要求適宜;(四)確實需要集中行使的。
㈥ 如果鄰居噪音擾民,可以採取什麼手段
法律分析:鄰居噪音擾民,業主可以採取合法的手段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取證:第一、對噪音進行直接錄音。第二、在交涉過程中對雙方對話進行錄音,固定對方承認製造噪音的證據)。第三、請物業出具證明。第四、找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噪音監測。樓下鄰居擾民有下列處理方法:
1、打110報警熱線,求助警察;
2、向物業投訴;
3、與樓下鄰居協商處理;
4、當擾民造成損害的,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鄰居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九百四十二條 物業服務人應當按照約定和物業的使用性質,妥善維修、養護、清潔、綠化和經營管理物業服務區域內的業主共有部分,維護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基本秩序,採取合理措施保護業主的人身、財產安全。
對物業服務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環保、消防等法律法規的行為,物業服務人應當及時採取合理措施制止、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協助處理。
㈦ 小區噪音擾民如何處理
小區噪音擾民處理:1.如果是生活中發出的噪音,可以聯系當地的公安部門進行投訴。2.如果是夜晚人們休息的時候發出施工噪音造成擾民的話,需要聯系當地的環保部門進行舉報。3.如果是街道叫賣發出的噪音,可以向城管部門舉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一條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六十一條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㈧ 住宅噪音擾民怎麼處理
住宅噪音擾民處理方式:
1、私下溝通。發生噪音擾民的情況時,首先找到噪音的發源地,找到責任人進行有效的溝通,通過協商進行處理;
2、向物業尋求幫助。如果溝通不成,可以尋求小區物業的協調。但是需要提前找到實質性的證據,比如有檢測到噪音的分貝記錄,到物業服務管理中心反應情況,由物業出面進行雙方的調節;
3、撥打投訴電話。如果物業不作為,可以電話聯系環保部門進行投訴;
4、以上方式未解決的可以撥打110進行報警。
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1、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分貝、夜間(指22時至次日6時,下同)40分貝;
2、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
3、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
4、工業區,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
5、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㈨ 噪音擾民怎麼處理
1.
方法一,考慮到鄰里關系,可以直接找對方溝通。
2.
方法二,向物業進行反映,由物業出面調解雙方的矛盾,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3.
方法三,還可以選擇報警,由警方出面對您雙方的矛盾進行調解處理。
住公寓樓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你必須面對來自樓上鄰居家的噪音。不論這噪音是源自走路、說話等日常活動,還是源自周末深夜的派對,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試著跟鄰居交涉。大多數情況下,談話都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