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變速自行車怎麼調速
自行車變速系統的作用是改變鏈條和不同的前後大小的齒輪盤的配合,來改變車速的快慢。前面是1檔,後面配1234檔使用,前面是2檔,後面配234567檔使用,前面是3檔,後面配789檔使用。
根據目測路面的坡度來決定,一般採用前2後5的檔位來加速,變速器值越大,速度越快,但騎著最費力。
前齒盤的大小和後齒盤的大小決定了自行車旋動腳蹬時的力度,根據不同車手的能力,即可通過調整前、後齒盤的大小調整自行車的車速,或是應對不同的路段、路況。
從路面路面情況分類,分析變速器的正確使用
1、公路採用前2後4的檔位來加速,然後逐步前2後5-6,這時候換成前3後5,換檔的時機根據目測路面的略微坡度來決定;
2、坡道,不要到坡道上換檔,一定要在進入坡道之前換好檔,尤其是上坡,不然中途換檔可能會因為變速器的換檔過程還未完成而失去動力,那樣就會很麻煩了;
上坡理論上採用前面最小,也就是1檔,後面最大,也是1檔的原理來換檔,但實際的後飛輪檔位可根據實際坡度來決定,推薦前1後3的檔位,下坡理論上採用前面最大,也就是3檔,後面最小,7檔的原理來換檔,
2. 自行車怎麼變檔
正常的來說,如果你的自行車沒有質量問題是不會壞的。
因為變速車在設計的時候就是要騎行車變檔的。我騎車就變檔很多的,起步變檔,遇彎變檔,玩飄移的時候還要變檔,遇到冰雪或砂石的路面都要變檔。
正確的變檔方法是這樣:
一般後拔加減檔較多,起步時可以將後拔加檔使起步更輕,一次可上升1至3檔。但是在變檔穩定以前要蹬,邊蹬邊往上推。但是別推過頭了,後拔家用的一般是6片,超過最大的齒輪會掉鏈子的。剛開始的時候要試著來推到多少合適,推到多少會騎著比較順暢。這樣的話,試幾次就會讓起步更輕松。
起步以後等騎行的時候覺得蹬不上力量的時候就可以將後拔往回放。回放的時候每次一檔或是兩檔,剛腿的力量能適應的時候就可以繼續放至到放到底。放的瞬間最好減小蹬的力量,這樣會讓變檔更順暢。當聽不到變速器發出的嘩啦聲說明換檔到位了,這時加大力量。
一定要記住多檔同時換的時候別反蹬,我那麼樣做壞過車。
3. 自行車換擋怎麼換呀,怎樣用檔騎起來輕
變速器的作用
自行車的變速器,前3齒盤、後9齒盤的組合可變速為27。在此以山地車為例說明使用方法。
旋動腳蹬時,前齒盤旋轉,通過鏈條把力量轉遞到後齒盤,車輪就前進。前齒盤的大小(齒數)和後齒盤的大小(齒數)決定旋動腳蹬時的力度。
前齒盤越大,後齒盤越小,腳蹬時感到費力(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長)。
前齒盤越小,後齒盤越大,腳蹬時感到輕松(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短)。
自行車的騎行是起跑、停止、上坡、下坡、迎風、順風等情況下前進。不管是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車快速前進,或者是慢速前進,都能保持一定的踩蹬步速和力矩,就要變速器。
你假若不要加大自已的力度,只加大齒輪比來快速騎行,那是不可能的事(^-^)。實際騎行過程中很快發現這一點的。加大齒輪比(高力矩、低旋動)來騎行時,達不到最適當的騎行(放出最適當的能量的力矩和旋轉的組合)。這將會增加膝蓋的負擔和成為引起各種障礙的原因。
變速器的簡單說明
●握把的右邊(可能刻有1~9文字記號)的變速桿是,後變速器換擋用的。
●握把的左邊(可能刻有1~3文字記號)的變速桿是,前變速器換擋用的。
邊騎行邊換擋時,變速器把鏈條移到齒盤。停下來換擋,尚未旋動腳以前鏈條是不會移動的。
通常的使用方法
在普通的路上騎行時,前齒盤(由左邊的變速桿操作)固定在中間(或者最大齒盤※1)。只用後齒盤(由右邊的變速桿操作)比較容易理解。最小的前齒盤則上坡時使用。
後齒盤的齒輪比如何選擇好呢?這要由踩蹬的旋轉數來決定〔前齒盤(中軸)1分鍾的旋轉數〕。那麼旋轉數多少較適合呢?要根據腳力、技巧、心肺機能不同而各異。一般70~80rpm
※2較合適。
●要加快速度時,開始時以較低的齒盤(後邊的較大的齒盤)起跑,隨著速度的加快換為高的擋次(後面的小齒盤)。
●上坡時速度會降低,降低齒輪比來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順風時會加快速度,提升齒輪比來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4. 自行車怎麼調檔呢
第一步、車輛上坡把左邊調為一檔,如下圖所示。
變速器的作用
自行車的變速器,前3齒盤、後9齒盤的組合可變速為27。在此以山地車為例說明。旋動腳蹬時,前齒盤旋轉,通過鏈條把力量轉遞到後齒盤,車輪就前進。前齒盤的大小(齒數)和後齒盤的大小(齒數)決定旋動腳蹬時的力度。
前齒盤越大,後齒盤越小,腳蹬時感到費力(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長)。前齒盤越小,後齒盤越大,腳蹬時感到輕松(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短)。
自行車的騎行是起跑、停止、上坡、下坡、迎風、順風等情況下前進。不管是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車快速前進,或者是慢速前進,都能保持一定的踩蹬步速和力矩,就要變速器。
5. 山地車怎麼換擋最省力最快
一.常用檔位一覽
1、一般情況下,前面的牙盤都用2擋。 後面的飛輪用5,6,7(不要用最大檔)。也就是說,大多數情況下,都是2--5,2-6,2-7的組合.這里的『一般情況』指:起步,一般騎行,最高速度25-30的騎行。
2、如遇上坡,飛輪減檔即可.視坡度大小,變為2-4,2-3,2-2,2-1的組合.
3、如平坦公路上,要拉高速,則先升後面的飛輪.達到2-8的組合。這時速度一般可達30-35. 如要更快的競技,則再加前面的牙盤,達到3-8的最高組合!此時在踏頻一定的情況下,速度達到最快,一般35-40都能達到。 此時若要減速,則應先減牙盤,到2-8;再減飛輪,到2-5,2-6,2-7。(加速時先加飛輪[1→8方向],再加牙盤[1→3方向];減速時,先減牙盤[3→1方向],再減飛輪[8→1方向])
4、牙盤的1檔,除非上山,一般都用不上。
二.注意事項
1、常用檔位
提倡2-5,2-6,2-7的常用組合,是有好處的。一是減輕飛輪的負擔,不正確的操作會影響自行車傳動 系統的使用壽命。 經常使用大輸出比的組合,如2-8,3-8的組合,會使最小的飛輪和最大的牙盤加快磨損。到時候沒玩多久就讓你換飛輪,你就後悔了。 二是減輕起步時的阻力。方便,更快,更輕松的起步。 三是保護膝蓋。長期只用2-8,3-8的組合,會使膝關節長時間處於緊張、發力狀態,對膝蓋的損傷比較大。
2、山地車起步檔位
山地車設計那麼多檔位的目的,就是讓你根據不同的路況和體能以及風速選擇最合適的檔位。山地車不是用來競速的,不懂得正確變檔,騎行效率不高,並且會加快飛輪鏈條以及牙盤的磨損。有的人甚至需要站起來登踏自行車來起步,只會更費車,損傷膝蓋,同時起步慢,時間長,降低道路安全性。 真正熟練的山地車選手,會很熟練的根據路況變換檔位。道路平坦,速度快起來了就要升檔;路況復雜,速度慢,甚至需要停下來重新起步時,就需要提前減檔。等完紅燈,仍然能很輕松的起步,加速,這才是最正確最安全最省力的做法。變檔可以很頻繁很熟練,熟練的選手甚至每2秒鍾就改變一下檔位,熟練就可以自由換檔了。
3、保持高踏頻
真正的山地車運動員通常不是去追求一時的速度,而是努力保持自己的踏頻,無論何種路況,通過變檔,使自己的踏頻始終保持在每分鍾90次左右最好。能在不覺得太累和不覺得太輕松的的基礎上,用合適的檔位獲得較高的騎行效率!以這樣的最佳狀態,最舒服的踏頻,才能順利完成長距離數百公里的騎行。 有人說『感覺2.7不是特別快』,現在你就應該明白,2--7本來就不是最快的輸出組合,因為這個檔位就是設計用於普通道路/中等速度騎行的,但2-7也是最省力,磨損最小的檔位。如果你要追求速度,請在合適的道路情況下,在體力和速度都拉到30-35的時候,使用3--8的檔位(持續時間不要太長,可慢慢練習加長)。
6. 自行車如何換擋啊
車 把 上 一 個 是 控 制 前 變 的 , 一 個 是 控 制 後 變 的 ,
前 變 一 般 是 3檔 , 後 變 有 5/6/7/8/9/10檔 幾 種 .
當 前 變 調 到 最 大 檔 位 ,前 齒 輪 鏈 條 上 到 最 大 片 ,
當 後 變 調 到 最 小 檔 位 ,後 飛 輪 鏈 條 上 到 最 小 片:
此 時 :最 費 力 ,但 騎 得 最 快 ,適 合 平 路 .
當 前 變 調 到 最 小 檔 位 ,前 齒 輪 鏈 條 上 到 最 小 片 ,
當 後 變 調 到 最 大 檔 位 ,後 飛 輪 鏈 條 上 到 最 大 片:
此 時 :最 省 力 ,但 騎 得 最 慢 ,適 合 上 坡 .
變速器不是有倆邊的嗎。。你先固定一邊不要換,在騎車過程中,你一個一個的調換自行車的另一邊檔位。這樣,你就知道,那個檔位騎費力少,(記住,費力大的檔位,騎起來的速度是大的)
你先了解這邊的檔位, 然後再根據這樣的方法去了解另一邊的檔位。。。
再加上你多騎騎(也叫試車),一倆天就能大概掌握檔位調換了。。。
7. 自行車如何正確有效的變換檔位
1、合理的踏頻:根據頂/順風、上/下坡以及個人體力情況隨時加減檔,盡量保持每分鍾80~90圈的登踏頻率,既不感覺蹬不動,也不感覺踏空,此時的檔位是最高效的。
2、牙盤和飛輪,盡量避免「大對大」或「小對小」,以避免鏈條過於傾斜而造成變速器不必要的磨損。
3、不要再踩踏用力的過程中變速,而是要利用行進的慣性,在滑行的過程中撥動換擋手柄,同時輕微踩踏腳踏變速。
4、任何時候,特別是換擋過程中,不能倒轉牙盤,否則會損害變速器。
8. 換擋自行車怎麼換擋啦,我是新手,見諒。 請直接說方法和用處
在普通的路上騎行時,前齒盤(由左邊的變速桿操作)固定在中間(或者最大齒盤※1)。只用後齒盤(由右邊的變速桿操作)比較容易理解。最小的前齒盤則上坡時使用。
後齒盤的齒輪比的選擇,這要由踩蹬的旋轉數來決定〔前齒盤(中軸)1分鍾的旋轉數〕。旋轉數要根據腳力、技巧、心肺機能不同而各異。一般70~80rpm ※2較合適。
要加快速度時候,開始時以較低的齒盤(後邊的較大的齒盤)起跑,隨著速度的加快換為高的擋次(後面的小齒盤)。
上坡時速度會降低,降低齒輪比來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順風時會加快速度,提升齒輪比來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山路上的變速
山路有上坡、下坡。靠後齒盤無法應付路段的變化情況。需要改變前齒盤。只改變前齒盤時,齒輪比相差太大,因此後齒盤也隨著一起改變,以便減少差距(踩蹬的力度)。
降低前齒盤時,提升後齒盤。
提升前齒盤時,降低後齒盤。
左右變速桿要同時起動。經過練習容易操作的。
前部外和後部內 前部內和後部外的組合
前為外側(大齒盤) + 後為內側((大齒盤)
前為內側(小齒盤) + 後為外側((小齒盤)
(8)自行車快速換檔方法擴展閱讀
變速自行車是一種賽車,車輪細窄,目的是最大限度減輕車身重量,使騎行輕便、高速。自行車變速系統的作用就是通過改變鏈條和不同的前、後大小的齒輪盤的配合來改變車速快慢。
前齒盤的大小和後齒盤的大小決定了自行車旋動腳蹬時的力度。前齒盤越大,後齒盤越小時,腳蹬時越感到費力。前齒盤越小,後齒盤越大時,腳蹬時越感到輕松。根據不同車手的能力,即可通過調整前、後齒盤的大小調整自行車的車速,或是應對不同的路段、路況。
變速器的使用方法是先使用低檔,以24速變速器為例,如果前撥使用2檔,後撥使用的是4檔,在此縮寫為2-4檔。一般情況下,變速器是不使用後撥的7檔和8檔的,齒輪太小,影響鏈條壽命。並且變速器最好不要掛1-8檔的,1-8檔牙盤是最小齒輪,飛輪是最小齒輪,鏈條不是直的,是斜的,這樣對鏈條不好,會加速影響你鏈條的壽命,對變速器也不好。同理,3-1檔也不行,因為鏈條也是斜的。
9. 變速自行車如何變檔
變速的自行車如何調檔
1、原理:
總的來說,自行車檔位越高則越難踩,速度越快,反之檔位越低踩起來越輕松,速度越慢。
2、上坡:
為了減輕體力又想讓自行車乖乖的向前行進,我們可以左邊調整為1,右邊1,2,3都可以。按各種體質情況而定。
3、平路:
在平路上我們應該經可能的減少體力浪費,所以左邊大約為2,右邊5,6,7。累了就把右邊的檔位調低點
4、下坡:
由於下坡是很輕松的,但由於速度過快,檔位太低則踩去似乎使不上勁,所以我們需要提檔,一般左邊為3,右邊5,6,7均可,視情況而變
切記
1、安全:
由於可變速自行車在下坡時調高檔位可以將速度提升到一個很高的水準,因此不可騎太快而控制不住速度發生悲劇。
2、舒適度:
對於檔位的熟悉還是要看實際情況自己慢慢磨合,看情況隨機應變。最大限度的熟悉自己的愛車。
10. 山地車騎行如何換擋
山地車騎行換擋的方法是邊騎行邊調動左右把手的變速器進行換擋,讓變速器把鏈條移到齒盤。
一般山地車的變速器都分為兩個部分,左手控制前大盤,右手控制後飛輪,所以通常都是採用「後為主,前為輔」的方式來進行調整。
旋動腳蹬時,前齒盤旋轉,通過鏈條把力量轉遞到後齒盤,車輪就前進。前齒盤的大小(齒數)和後齒盤的大小(齒數)決定旋動腳蹬時的力度。
前齒盤越大,後齒盤越小,腳蹬時感到費力(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長)。
前齒盤越小,後齒盤越大,腳蹬時感到輕松(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短)。
自行車的騎行是起跑、停止、上坡、下坡、迎風、順風等情況下前進。不管是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車快速前進,或者是慢速前進,都能保持一定的踩蹬步速和力矩,就要變速器。
(10)自行車快速換檔方法擴展閱讀:
保養維修
1、導線:檢查導管是否完整,導線是否有扭曲磨損現象及是否能輕松運作。適中或緊實地旋緊導線固定螺栓至剛好壓迫到導線的位置,但還不至於使螺栓松脫。最重要的是要檢查導線是否松脫。
2、剎車塊螺栓:拴至緊實。檢查剎車塊是否緊貼於輪圈上,調整車輪前束至正確位置。
3、飛輪:當飛輪運作時,應該可以聽到順暢,均衡且快速的咔嚓聲。鏈盤的鏈齒不可有缺角或彎曲現象。用力轉動每一段速一段時間,檢查是否有跳齒現象。
4、前變速器:檢查高速及低速檔。固定螺栓拴至適中或緊實。
5、後變速器:操作變速器,檢查高速及低速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地自行車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自行車變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