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我們用錯誤的方法教孩子如何成功

我們用錯誤的方法教孩子如何成功

發布時間:2022-07-28 05:15:50

『壹』 如何引導孩子從錯誤中成長

不是引導孩子,是與孩子一起成長

我發現,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錯誤」的觀念,而且情況各種各樣。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教養「觀念」的問題。這種觀念使家長沒有把孩子放在同一個「地位」上交流。
下面來比較一下這幾個詞:輔導、指導、引導、教導和主導。家長都在不同程度的用「行動」使用著這幾個詞——
輔導
「輔導」的意思就是:孩子是學習或生活的主導,什麼事都主要是他的。家長只是在必要的時候輔助他一下。
就好象是猶如過河走路,走路過河的主要是孩子用孩子的腳和腿,家長主要是在關健或危險的時候「牽」他一下,「引」他一下而已。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著,行走著,你只是在他需要時才給予他。
而現在的家長卻大多數沒那樣做,他們大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給予,什麼時候給予和給予多少,好象家長的給予是在滿足家長「給」這個需要,而不是針對孩子的「需要」似的。這種家長看上去很無私,實際上叫自私。可是,多數家長卻不知道這一點,知道了恐怕也不承認這一點。因此,很有可能在家長的無意識中,或者在自以為是的、一廂情願的愛中「傷」到了孩子!這個問題。所以,家長必須思索一下。
指導
「指導」比輔導的「主」體意識強一點。指導說明你有點「強」權的味道,有些指手劃腳的感覺。當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他們的意識里有這么一樣需要,應該給予適度的滿足,但過了和多了就會導致孩子的依賴和自我能力的弱化。所以,家長給予孩子「指導」一定要小心和適度。
引導
「引導」這個詞比指導的「強度」和「主體」意識又強了一步。引導這個詞,好象是領著孩子走,牽著和引著孩子走路的感覺。實際上,我們想一想,孩子在他成長的道路上需要你這么做嗎?這樣做好處大還是壞處大?你思考過嗎?我們認為,孩子不用你來「引導」,孩子在他自身生長的「整體」中會有自己的「主見」和「能力」形成,這個「主見」和「能力」會指導他自己走好好的路,只要你給他提供好的滋養,人是有種向上和向善的本能的,就向植物會向陽生長一樣。
教導
「教導」這個詞的強權意味更強。它似乎在說,你什麼都不知道,我在教我導你!實際上這個詞已透露出一點暴力的味道。這是一個不夠人本主義思想的詞。教導,尤其是盲目的教導對幼小的心靈來講是一種殘暴的感覺。而教導的人卻還氣直理壯地認為他們是在幫助一個人,他們在做好人,無知的錯誤在自以為是中產生!世界上的錯誤往往都是那些自以為聰明的傢伙犯了!你不要以為你在「教導」某個人,你就很得意,其實反而讓人覺得你有點愚蠢,不然為什麼老是「要教導」或「想教導」別人呢?
主導
「主導」更是個了不得的詞了。這個傢伙它「主宰」了別人。他在變相的「控制」和「操縱」他人!如果一個人主導了另一個人或一個人想主導另一個人,那麼這個人不是神經病就是精神病!他有些妄想並且作為妄想而作出行動。他為什麼會那樣?這背後肯定有一個嚴重的缺失!外部行為是作為內部缺失來補償的!家長對孩子更不能用「主導」一詞。孩子絕不是你的隨意掌控的東西,如果你想主導你的孩子,主導你的孩子的思想或生活,那麼你的孩子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將消失!他將變成如你一樣的傻瓜或瘋子!
我們的家長千萬不要犯這樣一個嚴重的錯誤。其實,你需要明白的是:你並不比你的孩子強多少,你不要站在那兒對你的孩子說三道四、指手劃腳,你不要覺得你的孩子什麼都不懂都不會,你不要覺得你的孩子什麼都不會你就「給」他「指導」他甚至是「教導」「主導」他!那是愚蠢的!
一個人一生成長有兩種:一是身體的成長,一是心靈的成長。身體的成長隨著青春期的結束而結束,而心靈和精神的成長卻是終生的。作為父母你的身體成長早已結束了。但作為精神和心靈的成長你有在繼續。上天送給你一個孩子,那是上天給了你一個契機:你要借著孩子的存在和到來,你要看到你的過去並也向你的未來向去!從心靈和精神層面來講,你不是在教你的孩子,而你和他一起成長!上天讓你幫著他成長而也成長自己!孩子對他自己是全部,對於你卻是個契機,一個生命成長的契機!
家長們一定要明白這一點:你不是看著你的孩子成長,而是你和他一起成長。從心靈層面來講,你並不比他強多少。
用孩子的規則對待孩子

每個家長對待自己的孩子都是好心的。但世上的事有時往往是好事變成壞事,好心辦壞事。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懂事情的規則。家長對孩子的錯往往也是不懂孩子世界裡的規則造成的。做什麼事你只有用那個事情的規則去對待才能做好。對待孩子也是那樣,你必須用孩子的規則來對孩子,才能教好他育好他!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南轅北轍!
孩子的規則是什麼?當然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規則,孩子和孩子的規則都不同。當然也有一些共通的東西,家長通過書本學習可以學到這些書本的知道。但具體到每個孩子你必須要觀察和研究才能掌握。不要以為教育孩子是很容易的事,但要教育好卻很費事。教育孩子的過程,本身就是個摸清他自身生

『貳』 當孩子犯錯誤時,你會如何教育孩子

當孩子犯錯誤時,教育孩子的方式應該是耐心的和他們講道理給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犯一些小錯誤是正常的,所以他們不會太在意甚至批評他們。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合適的,因為很多大錯誤都是從小錯誤開始的。雖然孩子犯這樣的小錯誤不需要挨罵,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錯了,這樣才能明白是非曲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將來犯類似的錯誤。

3.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當父母發現孩子犯錯時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不要急著生氣,也不要打罵孩子。這樣不僅會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還會加深孩子的記憶,只會讓孩子重復犯同樣的錯誤。父母此時需要的是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最重要的是父母溝通的方式。盡量用一些簡單易懂的語言,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以上就是對當孩子犯錯誤時,你會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的解答。

『叄』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成功演講

現在我們絕大多數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從小就成為了家庭關注的中心,從小就被家長賦與了很高的希望。而我們這一代家長大多是從多子女的時代過來的,都有意無意地延續著從多子女時代帶來的教育理念。這些教育理念對今天的孩子是否還有效,究竟該如何教育現在這個時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存在著疑惑。今天在這里我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當今時代孩子的特點,討論究竟該如何教育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應該如何給孩子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首先我先問大家幾個問題: 1、有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家長? 2、有沒有覺得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去愛自己孩子的? 3、有沒有對自己目前家庭教育的結果感到不滿意的? 我們可以看出,當今時代的家長都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多數家長卻並不會愛,對孩子的表現又往往不太滿意。為什麼會這樣呢?今天我就這個問題和大家一起做個分析。 我們先來看一下當今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為什麼我要先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是種教育產品,而這個產品遲早要進入社會接受檢驗,我們這一代家長都已經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來自社會競爭的壓力了。競爭是殘酷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如果我們不首先了解社會需求,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快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幾個方面: 1、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素質。一個具有良好心態和心理素質的人,才有能力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不被壓垮。 2、強烈的終身學習慾望和較強的學習能力。人類近五十年的發展成果,比此前一千年成果的總和還要多得多,這就要求每個現代人都要會學習、肯學習,否則很快就會落伍。 3、敏捷高效的思維和決策能力。現代社會需要能夠敏捷高效思考,迅速有效做出決策的人,不會思考,沒有決策能力的人,在快節奏的社會中成功的可能將大大降低。 4、豐富的想像力。有人說過,「沒有想像,就沒有我們人類世界」。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和人類具有的豐富想像力是分不開的。在未來社會,一個沒有想像力的人,將永遠是打工者。 5、團隊合作能力。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結束,團隊合作時代已經來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代社會僅憑一個人的力量將寸步難行。小到手錶生產,大到航空航天,沒有合作將沒有發展。 除此以外,現代社會的人才還要具有: 6、自信心和毅力 7、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 8、人際交往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還應時時留意到社會的發展趨勢。今年高考後就傳出了一個令人感到震驚的消息:中國香港大學拒收了11名內地高考狀元,11名內地高考狀元因為面試不過關被拒之門外。一時激起紛紛議論,網上相關的評論創下了教育類評論的紀錄。這件事也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內地大學也會傳出類似的消息。作為家長,我們都應該清醒地看到這種變化,否則您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孩子,可能在培養時就已經被淘汰了。 今天我們進行的是一場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講座,但在講這種成功的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講一下失敗的教育經驗,也就是說,為什麼很多家長的教育會失敗。 為什麼要這樣呢?獨生子女的時代,「一個教育不好,全軍覆沒」。家長們不斷嘗試著各種教育理念,各種教育方法,但往往是,看到別人教育成功的例子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好象所有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都無效。有沒有這種感覺的家長呢?我們做一個現場調查,有這種感覺的家長我們舉一下手好嗎? 不少家長在試完了各種方法之後,最後選擇了放棄,結果就從「望子成龍」變成了「防子成蟲」。為什麼會這樣呢? 很多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只顧去研究別人是如何教育成功的,卻從來沒意識到,當我們採用了成功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時,又犯了失敗教育的錯誤時,教育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因此,在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教育理念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失敗的教育原因。 失敗家庭教育的家長往往容易犯這些錯誤: 1、過高的期望 獨生子女時代是「一個教育不好,全軍覆沒」,孩子從小被賦與了高期望值。在高期望值的意識下,家長不斷給孩子制定出高標准、嚴要求的標尺。孩子考了第 一,不許再考第 二,考了全班第一,還要考全校第一,有的家長甚至把一句廣告語當成了對孩子的要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第一」、「更好」的要求中,標尺始終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孩子們如同在黑暗中行走,總也看不到光明,總也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於是最後自我放棄。 2、過度的溺愛 有些家長從小對孩子過度溺愛,對孩子的物質要求一味滿足,「只要你學習好,要什麼都行」。還有的家長,自己小時候吃的苦太多,有種補償心理,於是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的孩子孩子往往不明白父母為他們的辛勤付出,認為父母滿足他們的願望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孩子變得不懂得關心人。 3、過度的保護 現在都一個孩子,很多父母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傷害、吃虧,於是本能地對孩子進行保護。兩個孩子打架鬧著玩,孩子沒有隔夜仇,家長卻反目成仇;學校要組織孩子春遊,家長們怕出事鬧到學校,老師為難,孩子生怨;孩子打了別人,家長一聲訓斥,「就知道給我添亂,回家學習去!」孩子沒事了,家長是又賠理又道歉又包賠醫療費。 孩子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要遠比從正確中學到的牢固得多,很多家長卻在用自己寬大的肩膀替孩子擋住本應孩子去承擔的問題,培養出了自理能力差,交際能力差的無能孩子。 4、過多的干涉 「為你好」是我們家長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打人是不對的,但爸爸媽媽打你是為了你好。」於是打罵訓斥成了家常便飯,潛意識中孩子還應該感恩父母。 「不讓你和***玩是為了你好。」孩子自己選擇朋友的權力被剝奪了。 「讓你考這個學校是為你好。」家長代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成了家長決定的執行者。 當愛心被用錯地方的時候,可能會成為人世間最歷害的武器,孩子們在家長「為你好」的口號聲中,淪為了心靈的乞討者:給點時間吧,我想出去玩會,給點錢吧,我想買點東西,給點自由吧,我想出去走走…… 當孩子的心靈變成乞討者時,他們的身心健康能夠正常發育嗎? 5、過多的指責 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話,我覺得這樣一個詞比較貼切:挑錯教育。孩子總是有優點也有缺點,可家長們通常都是瞪大眼睛盯著孩子的缺點,不管專家們怎樣提醒他們「多看孩子的優點」、「要以表揚為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改變不了許多家長愛批評孩子的習慣。對多數孩子來說,挨批評是家常便飯,受表揚則是偶爾會餐。 重要原因就是家長們有種教育理念:所謂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點的孩子。孩子的任務是改錯,大人的任務是挑錯。最好的孩子是沒有錯誤的孩子,最好的家長就應該是「挑錯專家」。結果,家長只給孩子指出錯,卻沒給出解決方法,孩子感到無從下手,還是一團糟。 6、過強的虛榮心 中國家長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中國的家長更愛自己的面子,說白了,就是虛榮心在做怪。很多家長,把孩子當成炫耀的對象,孩子成績好,沾沾自喜,孩子考得差,沒臉見人。為了讓孩子成績能靠前,保住自己的面子,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的家長採用打罵訓斥的方法,開始還見效,後來發現越來越沒效果了,於是又另闢蹊徑,采物質刺激法:「兒子,這回你考到前十名,我帶你去吃肯德基……」 然而,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家長們發現,這種方法好象也不見效了。孩子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肯德基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慾望了,當孩子提出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孩子就會失去學習動力,成績

『肆』 給孩子嘗試錯誤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是要講究方法的,有些家長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對的,反而會把孩子引導走向極端的,那麼家長的哪些教育行為是不對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很多時候,一些問題還沒被解決,另一些問題又向寶寶拋來。

作為父母,哪裡捨得孩子經歷這些,因此,部分父母就會選擇主動干預,在他們看來,這是在幫助孩子。

殊不知,並不是所有的忙都可以幫,對於孩子而言,有些行為真的不能幫助,否則很可能把他們向極端引導,尤其是下面這幾個行為!



寶寶在打人或是罵人時,父母進行幫助

其實,對於寶寶來說,他們一開始並不知道什麼是打罵行為,很多時候,他們的打人動作或是罵人行為都是出於一種無意識或是在效仿狀態。

但是很多家長並不知道這一情況,而是在一旁幫襯,更有不少父母,主動抓起寶寶的小手,對准對方的身體部位下手,嘴裡同時含著,「寶寶,打他。」

盡管這一行為在父母看來,只是玩笑,目的是為了逗樂孩子或是增進親子感情,但它卻讓孩子加深了這一印象。

寶寶開始將這一印象應用於生活當中,隨即養成打罵人的習慣,他們更不會覺得這一行為有什麼不好的。

在往後的交際過程中,他們也可能以這種方式與人相處,不論出於什麼理由,都會被人厭惡。

寶寶在自己動手時,父母插手幫忙

部分寶寶在面對一些事情時,如拿玩具或是搬東西等等,父母在一旁看著他們,但寶寶才掙扎兩三次,父母就看不下去了,覺得孩子一定拿不到或是搬不動,於是乾脆直接幫忙了。

這些行為看似是在幫助寶寶,但其實也是在阻止他們能力的鍛煉,你怎麼就知道孩子在接下來的四五次嘗試中還是會失敗呢?

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嘗試著去做,等孩子實在是完成不了的時候,他們會向你們求助的,這時你再去幫忙。

當然,還有一部分孩子,他們是出於懶惰,不想自己完成事情,自己都不曾動過手就讓父母幫忙。

針對此,父母應當判斷這件事情孩子是否真的沒有能力完成。

如果孩子在撒謊,父母就要拒絕孩子的要求,並且鼓勵孩子自己去完成;如果孩子真的不能獨立完成,這時父母就要教會他們方法,引導他們去完成,這樣才能起到幫助效果!

總之,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不要主動去介入他們所有的事情。

每個人都需要磨練,只有經歷過挫折才會成長,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你的懷抱,在缺少了庇護的情況下,必須要求前期鍛煉好足夠的本事,否則怎麼應對風雨呢?

『伍』 父母們用不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與問題呢

父母用不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非常自卑,導致孩子跟父母的關系越來越僵硬。很多的家長,他們總是以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並且每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好像自己是一個聖人,而孩子是一個罪人一樣。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而且也是為了讓孩子把自己的錯誤都給解決。教育孩子並不是說直接性的去辱罵孩子,或者是毆打孩子。

作為一個孩子的父母,我們總是使用這種非常不正確的方式去給孩子進行溝通,都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如果大家不想讓孩子以後變成一個非常自卑或者是變成一個非常膽小懦弱的人,就一定要多誇獎孩子,要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陸』 沒有差勁的孩子,只有錯誤的方法,家長該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一直都是當今社會探討的熱點,教育孩子也一直都是各個家長頭疼的問題,一個好的孩子當然離不開他優秀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道路甚至是影響孩子的一生,每個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都是一張純潔無暇的白紙,是父母在最開始的一撇一捺讓他們逐漸變得靈活生動。所以沒有一開始就差勁的孩子,也沒有一開始就優秀的孩子,這一切都是要靠父母在前期正確教育。只有父母找對了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才能引領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這也是沒有差勁的孩子只有家長錯誤的方法。

相信只要是能夠做到這些的家長,一定能夠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邁進一大步。作為家長除了能夠有教育孩子的能力也要,找到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想讓孩子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就要從生活中的每一點小事做起,以自身為榜樣教會孩子人生的道理,也讓他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更加優秀的面向這個社會。

『柒』 如何利用孩子的錯誤進行教育

無論是誰,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嚴厲的語言。嚴肅的面孔,讓教育如同冰刀霜劍,容易刺傷孩子的心靈。家長不妨巧用心理效應,讓教育變得平和親切,容易接受。
「放大效應」:讓批評變成欣賞 批評的後果:玲玲看到媽媽在廚房裡忙碌,便過去幫媽媽擇菜。結果,她把菜葉弄得滿地都是。媽媽見孩子這樣幫「倒忙」,氣不打一處來,便明褒暗貶地對孩子說:「你可真能幹,我們家都快成菜市場了。」因為媽媽這句冷嘲熱諷的話,打擊了孩子「嘗試」的積極性。玲玲從此不再幫媽媽擇菜。
欣賞的奇跡:素素的母親,在發現女兒淘氣地將自己剛洗完的衣服又放回水池裡以後,只是驚喜地對女兒說:「寶貝,你真的長大了,能幫媽媽幹活了。讓媽媽教你洗衣服好嗎?」結果,女兒興致勃勃地學會了洗手帕,後來又學會了洗衣服。
心理點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應善於發現孩子哪怕是微小的優點,及時給予認可、肯定,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不妨把這種效應稱為「放大效應」。假如孩子習慣撒謊,我們不妨在孩子說實話時表揚他,用表揚強化誠實,使孩子克服撒謊的缺點;假如孩子學習不夠認真,我們也不必劈頭一頓數落,不妨在孩子認真學習時,用表揚去鞏固孩子的認真。只要我們擦亮善於發現優點的眼睛,孩子就會因為我們的發現而很快進入健康成長的軌道。
「愛撫效應」:激發孩子的情感 愛撫的療效:小女孩嬌嬌6歲了,有一次生病去醫院打針。第一次打針時,是媽媽帶她去的。在准備打針時,嬌嬌哭了。她怕痛。媽媽說:「孩子,不要怕,你只要趴在媽媽的懷里,緊緊地抱著媽媽就不痛了。」媽媽邊說邊溫柔地撫摸著女兒的頭部和背部。果然,嬌嬌覺得那一針比想像中的痛減輕了許多。打完針後,她問媽媽:「是不是那痛轉到您身上了?」媽媽笑著點了點頭。
冷漠的傷痛:嬌嬌第二天去打針,是爸爸帶她去。進了注射室,嬌嬌說:「爸爸,我想讓您抱著我。」爸爸不耐煩地揮揮手說,「就你麻煩,這么大的人了,打個針還用大人抱?去!自己趴到椅子上去!」結果,還沒打針,嬌嬌就「痛」得流出了眼淚。最後,當針尖打進嬌嬌身體時,她痛得大哭起來。同樣是打針,嬌嬌趴在媽媽的懷里,享受著溫情的語言和愛撫,就覺得不怎麼痛;而獨自趴到椅子上接受打針,嬌嬌就痛得受不了。
心理學家點評:愛撫產生的感覺,可以使人的神經系統中的化學物質發生變化,從而緩解緊張,改善情緒,增加自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吝嗇自己的愛撫。 家長不妨微笑著摸摸孩子的頭,撫撫孩子的肩,撣撣孩子身上的土(有時未必真有泥土),正正孩子的衣領(有時衣領未必歪斜),整整孩子的衣襟(有時衣服未必有熠皺)……特別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緊緊拉著他的手,注視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管發生什麼,你對我們都是最重要的!我們永遠愛你,支持你!」這些細微的舉止,會在孩子的腦海里泛起愛的波濤,既能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又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與我們用錯誤的方法教孩子如何成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戒酒什麼方法最快 瀏覽:336
拉力測試儀使用方法 瀏覽:245
電子放大鏡使用方法 瀏覽:971
冰梯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84
榻榻米和床連接方法 瀏覽:192
雜土渣土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698
冰用哪些方法溶化 瀏覽:633
中國移動寬頻電視網線連接方法 瀏覽:816
簡單有效的去扁平疣方法 瀏覽:526
鳥簡便方法怎麼畫 瀏覽:831
選擇高層管理者最常用甄選方法 瀏覽:220
機械硬碟放在光碟機位置安裝方法 瀏覽:805
外部存儲的計算方法 瀏覽:741
金剛石液壓塊安裝方法 瀏覽:113
資金貨物比例計算方法 瀏覽:270
快速削水果皮的方法 瀏覽:827
路燈電壓過低閃爍解決方法 瀏覽:500
掛車改短方法圖片 瀏覽:443
嘴上起皮用什麼方法能治好 瀏覽:440
礦泉水桶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