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連接主義學派採取的方法

連接主義學派採取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6 11:05:08

⑴ 聯結主義的介紹

聯結主義是統合了認知心理學、人工智慧和心理哲學領域的一種理論。聯結主義建立了心理或行為現象模型的顯現模型—單純元件的互相連結網路。聯結主義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但最常見的形式利用了神經網路模型。

如何利用聯結主義在課堂教學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中學課堂教學改革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對於教師來說,如何去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由於一線教師的實踐經驗豐富,但是它們的教學卻很少有理論的支持。因此,如何用理論去指導教師的教學,豐富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是當今一線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我在最近兩年的學習中,對於建構主義的一些理論有一定的研究,而且認為,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能夠很好的指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因此,在這里,我以中學教學為例,把自己的一些粗略研究闡述出來,供我們未來的教育同行們借鑒,也以此豐富我自己的學術理論。

建構主義及其學習理論

1.建構主義的內涵
建構主義,也稱為「結構主義」,它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由於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構主義是近年來人們比較關注的一種理論,雖然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已經由來已久,但是其真正的用於教學中,形成一種真正的理論指導(尤其是我國真正的用於教學中),卻沒有多久的歷史。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1)建構主義的知識觀:知識是對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而不是絕對的真理,它會隨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更深的理解而不斷的發生著變化;知識是個體對事物、世界的理解,因此它不能獨立於個體而存在;知識不是概括世界的普遍的法則和真理,他會因個人對事物的了解不同而發生著變化。
(2)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通過自己以有的經驗來建構知識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學習者改變著自己以有的知識結構。在接受新知識時學習者或者用自己的知識重新闡釋新的知識,或者改變自己以有的知識,從而接受新的知識。
(3)建構主義的學生觀: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並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於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的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⑶ 簡答桑代克的聯結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

桑代克
桑代克,動物心理學鼻祖,聯結主義心理學創始人,學習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桑代克認為學習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隨著錯誤反應逐漸減少正確反映逐漸增加,終於形成穩固的刺激----反應的聯結,即S---R之間的聯結。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有三個:練習律、准備律、效果律。
(1)准備律。指學習要經過反復的練習。
連接的加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准備和心理調節。當任何傳到單位準備傳導時,給於傳到就引起滿意;當任何傳到單位不準備傳導時,勉強要他傳導就引起煩惱。
(2)練習律。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一個已形成的可以改變的聯結,若加以應用,就會是這個聯結增強,反之減弱。
(3)效果律。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系,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⑷ 人工智慧有哪幾個主要學派

目前人工智慧的主要學派有下面三家:
(1)符號主義(symbolicism),又稱為邏輯主義(logicism)、心理學派(psychologism)或計算機學派(computerism),其原理主要為物理符號系統(即符號操作系統)假設和有限合理性原理。
(2)連接主義(connectionism),又稱為仿生學派(bionicsism)或生理學派(physiologism),其主要原理為神經網路及神經網路間的連接機制與學習演算法。
(3)行為主義(actionism),又稱為進化主義(evolutionism)或控制論學派(cyberneticsism),其原理為控制論及感知-動作型控制系統。
他們對人工智慧發展歷史具有不同的看法。
1、符號主義認為人工智慧源於數理邏輯。數理邏輯從19世紀末起得以迅速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開始用於描述智能行為。計算機出現後,又再計算機上實現了邏輯演繹系統。其有代表性的成果為啟發式程序LT邏輯理論家,證明了38條數學定理,表了可以應用計算機研究人的思維多成,模擬人類智能活動。正是這些符號主義者,早在1956年首先採用「人工智慧」這個術語。後來又發展了啟發式演算法->專家系統->知識工程理論與技術,並在20世紀80年代取得很大發展。符號主義曾長期一枝獨秀,為人工智慧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尤其是專家系統的成功開發與應用,為人工智慧走向工程應用和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人工智慧的其他學派出現之後,符號主義仍然是人工智慧的主流派別。這個學派的代表任務有紐厄爾(Newell)、西蒙(Simon)和尼爾遜(Nilsson)等。
2、連接主義認為人工智慧源於仿生學,特別是對人腦模型的研究。它的代表性成果是1943年由生理學家麥卡洛克(McCulloch)和數理邏輯學家皮茨(Pitts)創立的腦模型,即MP模型,開創了用電子裝置模仿人腦結構和功能的新途徑。它從神經元開始進而研究神經網路模型和腦模型,開辟了人工智慧的又一發展道路。20世紀60~70年代,連接主義,尤其是對以感知機(perceptron)為代表的腦模型的研究出現過熱潮,由於受到當時的理論模型、生物原型和技術條件的限制,腦模型研究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初期落入低潮。直到Hopfield教授在1982年和1984年發表兩篇重要論文,提出用硬體模擬神經網路以後,連接主義才又重新抬頭。1986年,魯梅爾哈特(Rumelhart)等人提出多層網路中的反向傳播演算法(BP)演算法。此後,連接主義勢頭大振,從模型到演算法,從理論分析到工程實現,偉神經網路計算機走向市場打下基礎。現在,對人工神經網路(ANN)的研究熱情仍然較高,但研究成果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好。
3、行為主義認為人工智慧源於控制論。控制論思想早在20世紀40~50年代就成為時代思潮的重要部分,影響了早期的人工智慧工作者。維納(Wiener)和麥克洛克(McCulloch)等人提出的控制論和自組織系統以及錢學森等人提出的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生物控制論,影響了許多領域。控制論把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與信息理論、控制理論、邏輯以及計算機聯系起來。早期的研究工作重點是模擬人在控制過程中的智能行為和作用,如對自尋優、自適應、自鎮定、自組織和自學習等控制論系統的研究,並進行「控制論動物」的研製。到20世紀60~70年代,上述這些控制論系統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播下智能控制和智能機器人的種子,並在20世紀80年代誕生了智能控制和智能機器人系統。行為主義是20世紀末才以人工智慧新學派的面孔出現的,引起許多人的興趣。這一學派的代表作者首推布魯克斯(Brooks)的六足行走機器人,它被看作是新一代的「控制論動物」,是一個基於感知-動作模式模擬昆蟲行為的控制系統

⑸ 聯結主義理論是什麼舉例一下唄

聯結主義理論,
亦稱「聯結主義心理學」,
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E.L.桑代克在對動物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學習心理學理論。
認為情境感覺和動作沖動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是學習的基礎,
也是心理行為的基本單位。
舉例桑代克根據對動物學習實驗的研究,認為學習的基本方式是嘗試錯誤式的學習。動物由多次「嘗試錯誤與偶然成功」形成聯結而完成學習。

⑹ 請高手指教:教育心理學中,構建主義,認知主義,行為主義,聯結主義的基本觀點

一、行為主義1、基本含義(1)1913—1930年是早期行為主義時期,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他主張心理學應該擯棄意識、意象等太多主觀的東西,只研究所觀察到的並能客觀地加以測量的刺激和反應。(2)①1930年起出現了新行為主義理論,以托爾曼為代表的新行為主義者修正了華生的極端觀點。他們指出在個體所受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存在著中間變數,這個中間變數是指個體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它們是行為的實際決定因子,它們包括需求變數和認知變數。需求變數本質上就是動機,它們包括性,飢餓以及面臨危險時對安全的要求。認知變數就是能力,它們包括對象知覺、運動技能等等。②在新行為主義中另有一種激進的行為主義分支,它以斯金納為代表,斯金納(B.Skinner)在刺激與反應的聯接中更強調「強化」的作用。他認為,要使學習成功關鍵在於提供適當的強化,也就是:第一,通過提供正強化物或移去負強化物就可使相應的行為在長時間內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過強化的組合,我們又可塑造出較為復雜的行為。這就正如斯金納所指出的:「把強化的組合按所需行為的方向逐次改變,就可能通過塑造過程的一些連續階段得到極復雜的行為。」2、基本觀點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採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二、認知主義1、基本含義認知主義又名認知學派,是一種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相對。認知學派學者認為學習者透過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種資料加以儲存及組織,形成知識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認知主義源於格式塔心理學派,這個學派認為學習是人們通過感覺、知覺得到的,是由人腦主體的主觀組織作用而實現的,並提出學習是依靠頓悟,而不是依靠嘗試與錯誤來實現的觀點。該理論關於「學習」的觀點是:關於學習的心理現象,否定刺激(S)與反應(R)的聯系是直接的、機械的。認為人們的行為是以「有機體內部狀態」——意識為中介環節,受意識支配的,他們以S-O-R這一公式代替S-R這個公式(O為中介環節);學習並不在於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在依靠主觀的構造作用,形成「認知結構」,主體在學習中不是機械地接收刺激,被動地作出反應,而是主動地有選擇地獲取刺激並進行加工;對學習問題的研究,注重內部過程與內部條件,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動(包括知覺、學習、記憶、語言、思維)的性質及其活動方式。代表人物有皮亞傑、布魯納、奧蘇貝爾、托爾曼和加涅。三、構建主義1、基本含義建構主義本來是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由於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總之,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較有效的認知學習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實現較理想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面我們就從「學習的含義」(即關於「什麼是學習」)與「學習的方法」(即關於「如何進行學習」)這兩個方面簡要說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

⑺ 連接主義模型

這是一個由心理學、哲學和計算機科學界中的連接主義者提出來的解釋詞彙提取的一個重要的學說。連接主義認為,一個詞的最終理解是從信息的「輸入」→「特徵」→ 「字母」→「單詞」的遞增連接完成的。

⑻ 聯結主義心理學的概念

它產生在機能心理學之後,行為主義心理學之前,美國心理學家E.L.桑代克在對動物進行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提出來的一種學習心理學理論。「聯結」原指實驗動物對籠內情境感覺和反應動作的沖動之間形成聯系或聯想,桑代克稱它為聯結,以便與觀念聯想區別開 。1911年他在《動物智慧》中提出 :動物由多次「嘗試錯誤與偶然成功」形成聯結(練習律);一個成功動作得到滿意效果印入機體加強聯結(效果律)。桑代克應用聯結主義於學習理論和教育心理,影響極大,也引起許多批評和爭論,促使他提出「相屬原則」(意義聯系)修訂練習律,用獎賞補充效果律。現代認知心理學中的聯結主義是指人類信息加工的神經網路機制,又稱平行分布加工,以別於串列加工理論。
A.培因說過,兒童學說話,散亂動作偶然得到滿意結果便被保持,不滿意動作中止;重復多次,滿意動作便形成有意動作。動物學家L.摩根曾用培因的聯結思想解釋動物行為,提出「嘗試錯誤」術語,設想過動物實驗。桑代克在學習方面幾乎全用培因的理論而首創迷籠實驗,總結出以「試誤-偶成」方法和聯結概念為核心的學習理論和聯結主義心理學體系。1905年他確定心理學對象為「心理行為」,其基本單位是情境(刺激)或心理狀態和反應動作的聯結。

⑼ 連接主義具有哪些特徵

連接主義具有:智能化、人腦化。

連接主義,又稱為仿生學派或生理學派,其主要原理為神經網路及神經網路間的連接機制與學習演算法。

通過仿生學的方式研究人工智慧,特別是對人腦模型的研究。它的代表性成果是1943年由生理學家麥卡洛克和數理邏輯學家皮茨創立的腦模型,即MP模型,開創了用電子裝置模仿人腦結構和功能的新途徑。

它從神經元開始進而研究神經網路模型和腦模型,開辟了人工智慧的又一發展道路。

20世紀60~70年代,連接主義,尤其是對以感知機為代表的腦模型的研究出現過熱潮,由於受到當時的理論模型、生物原型和技術條件的限制,腦模型研究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初期落入低潮。

直到Hopfield教授在1982年和1984年發表兩篇重要論文,提出用硬體模擬神經網路以後,連接主義才又重新抬頭。1986年,魯梅爾哈特等人提出多層網路中的反向傳播演算法(BP)演算法。

此後,連接主義勢頭大振,從模型到演算法,從理論分析到工程實現,為神經網路計算機走向市場打下基礎。現在,對人工神經網路(ANN)的研究熱情仍然較高。

⑽ 聯結主義主要觀點有哪些

聯結主義(eonneetionism)亦稱 「聯結主義心理學」,20世紀初美國 心理學家E .L.桑代克在對動物實驗研 究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學習心理學理論。

認為情境感覺和動作沖動反應之 間形成的聯結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心 理行為的基本單位。
主張:
①聯結有 兩類:一類是先天的聯結或反應趨勢, 即本能;另一類是習得的聯結或反應 趨勢,即習慣。聯結,人和動物都有。
②根據動物學習實驗,提出三條學習 律,即練習律、效果律和准備律。
③ 強調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否認在 動物聯結形成中觀念的作用,只要把 可能的情境及其元素或復合物和與之 相聯系的反應的各種復雜表現加以歸 類編目,就可以了解人的整個心理活 動。
④強調人與動物心理的連續性, 差別僅僅在於聯結的復雜程度不同。 動物學習不存在思維和推理的作用, 而是在情境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 桑代克首創動物學習實驗,研究動物 與人類心理的連續性問題,從發生心 理學的層面開辟機能心理學的一條研 究渠道,為機能主義向行為主義過渡 提供重要前提。但桑代克的聯結主義 心理學也存在機械論傾向和本能決定 論的生物學化傾向。

20世紀80年代以來,網路 取向的聯結主義取代了符號取向的認 知主義,成為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論 基礎。

閱讀全文

與連接主義學派採取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配電箱控制櫃的安裝方法 瀏覽:2
吸塵器抽真空使用方法 瀏覽:65
做人流方法什麼好 瀏覽:974
說話與溝通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4
招聘談錢技巧和方法 瀏覽:8
怎麼補色最快的方法 瀏覽:380
痛風解決方法有哪些 瀏覽:363
門牌調換最佳方法 瀏覽:21
什麼方法快速消紅 瀏覽:665
如何運用文學批評方法 瀏覽:497
小米手機5s輸入法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42
通信網路優化的常用方法 瀏覽:774
數據分析包含哪些方法 瀏覽:613
88打六折怎麼計算方法 瀏覽:338
藏香的使用方法 瀏覽:711
41的豎式計算方法 瀏覽:944
如何快速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法 瀏覽:919
centos安裝軟體的方法 瀏覽:288
掛衣架安裝方法和步驟 瀏覽:908
乙肝表抗定量檢測方法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