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買護膚品之前測試是否過敏
1.用蒸餾水或生理鹽水浸濕一塊紗布,擰至半干,並折疊為4層約1平方厘米大小,將化妝品塗在紗布的一面,然後敷在前臂伸側或背部正常皮膚上,再蓋上1.5平方厘米不透氣的玻璃紙或塑料薄膜,以膠布固定。經過24~48小時的觀察,如果測試處劇癢或灼痛,表明該化妝品對皮膚有刺激性,則為陽性反應,應及時將試驗物去掉,用清水沖洗。
若測試部位無任何症狀,表明這個化妝品對你的皮膚不刺激,可以安全購買。若出現單純紅斑、瘙癢表明刺激較小,如果有紅腫、丘疹和水皰出現,則為中度和重度過敏。這時應及時清洗、處理外,表明該化妝品絕對不可使用。
過敏原因:
1.主要物質
皮膚過敏的原因是由於化妝品中的某些成分,對皮膚細胞產生刺激,使皮膚細胞產生抗體,從而導致過敏。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化妝品很多都是用化學原料製造的,乳化劑、香料、色素、殺菌劑、防腐劑等有害添加劑對皮膚的傷害很大。
(1)油脂類:雖然能保持皮膚濕潤,抵抗外來刺激,但是也會阻止皮膚呼吸,導致毛孔粗大,引發皮脂腺功能紊亂;
(2)乳化劑:會破壞皮膚組織結構,導致皮膚敏感,並有較強的致癌性;
(3)色素:易造成色素沉著,引發色斑;
(4)香料:具有強致敏性,易引發過敏反應;
(5)殺菌劑:殺死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死有益菌,降低皮膚自身的保護功能;
(6)防腐劑:會產生100%的活性氧,是皮膚老化的元兇之一。
2.假如化妝品無質量問題,消費者使用後仍出現過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在原有皮炎症基礎上使用化妝品。
(2)交叉使用幾種化妝品。
(3)使用劣質化妝品。
(4)沒有正確使用化妝品。
② 農葯殘留快速檢測儀的使用方法
1、開機打開儀器背面電源開關,儀器顯示開機畫面,按畫面提示操作,進行檢測之前先校正儀器零點
2、試劑配製
2.1、緩沖液:取1包緩沖劑加入500mL蒸餾水或純凈水中,攪拌溶解製成磷酸緩沖液(pH7.6), 常溫保存。2.2、顯色劑:取1瓶顯色劑加25mL緩沖液溶解,使用時取100μL,4℃冰箱保存。2.3、底 物:取1瓶底物加12.5mL蒸餾水或純凈水溶解,使用時取100μL,4℃冰箱保存;或取1瓶底物加2.5mL蒸餾水或純凈水溶解 ,使用時取20μL,4℃冰箱保存。
2.4、 膽鹼酯酶:酶制劑無需配製,可直接取用,使用時取100μL,4℃
冰箱保存。3、樣品提取取2g果蔬樣品(塊莖類取4g),葉菜剪成25px左右見方的碎片,塊莖類取橫截面樣品或取其表皮,放入三角瓶中,加入10mL緩沖液,振盪1~2min ,倒出提取液,靜置2min,待測。若提取液混濁或雜質太多可過濾後再測。
4、測試4.1、 對照測試:於反應瓶中加入2.5mL緩沖液,再分別加入100μL酶液和顯色劑,混勻,靜置反應10min後加入100μL(或20μL)底物,搖勻並立即倒入比色杯中,及時放入儀器的測量室通道中。按〈對照〉鍵,顯示屏延遲設定秒數後,測量時間開始倒計時,計時完畢,顯示屏顯示對照吸光度增量(ΔΑ),並提示完成。在進行對照測試時,其他通道可同時進行樣品測試。4.2、樣品測試:於反應瓶中加入2.5mL待測液,再分別加入100μL酶液和顯色劑,混勻,靜置反應10min後加入100μL(或20μL)底物,搖勻並立即倒入比色皿中,及時放入儀器的測量室通道。按〈樣品〉鍵,顯示屏下方延遲設定秒數後,測量時間開始倒計時,計時完畢,顯示屏顯示樣品吸光度增量(ΔΑ)及抑制率,並提示合格或超標。數據可進行自動保存,如有需要按〈列印〉鍵列印。
③ 青黴素過敏快速皮試儀有什麼用
青黴素過敏快速皮試儀意義就在於試驗人的機體對青黴素是不是存在過敏,常用於使用青黴素之前。 但是我估計,快速皮試儀不受贊成,因為測量時間應該在15分鍾,「快速皮試」如果沒有15分鍾的話,理論上有造成假陰性的可能,就是說,沒有等時間到,青黴素過敏快速皮試儀就出結果了,那臨床上還規定什麼15分鍾呢?
④ 過敏原檢測儀的介紹
過敏原檢測儀是敏篩過敏源檢測系統採用免疫印跡方法,定量檢測人血清中過敏原特異性lge抗體(slgE)的一種皮膚病檢測儀器。
⑤ 皮試原理
青黴素具有毒性低、療效好的優點(用於敏感的革蘭陽性球菌、陰性球菌和螺旋體感染),被廣泛用於臨床治療,但在使用中較易發生過敏反應,發生率可達旦3%-6%,而且任何年齡、任何給葯途徑、任何劑型和劑量、任何給葯時間,均可發生過敏反應。因此,在使用各種劑型青黴素前,必須做過敏試驗,試驗結果陰性,方可用葯。
青黴素過敏試驗
1.發生機制
青黴素是一種半抗原,進入人體後與組織蛋白結合成為全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LgE),使機體處於致敏狀態(致敏階段)。當機體再次接受青黴素時,抗原和抗體結合,引發過敏反應(發敏階段),從而產生如蕁麻疹、哮喘、喉頭水腫、休克等一系列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
2.預防措施
(1)使用青黴素前詳細詢問病人的用葯史、過敏史、家族史,有青黴素過敏史者,禁做過敏試驗,並聯系醫生更換其他葯物。
(2)在使用各種劑型青黴素前,都必須做過敏試驗。已接受青黴素治療的病人,停葯3天以上或在用葯過程中更換生產廠家、批號時,須重新做過敏試驗。
(3)正確實施青黴素過敏試驗:准確配製皮試液,正確實施皮內注射,及時觀察反應,正確判斷試驗結果。
(4)試驗結果陰性者,方可用葯;試驗結果陽性者,禁用青黴素,並在體溫單、醫囑單、門診卡、病歷卡、注射卡及床頭卡上用紅筆標明「青黴素(+)」,同時告知病人及家屬。
(5)青黴素應現用現配:青黴素的水溶液在室溫下非常不穩定,易產生青黴烯酸、青黴噻唑等降解產物和高分子聚合體,使其致敏性增高,葯效下降。故使用青黴素時應臨時配製,不宜放置過久。
(6)加強工作責任心: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不宜在空腹時進行皮試或給葯,防低血糖反應與過敏反應混淆。注射青黴素的同時做好搶救准備工作,注射後嚴密觀察病人反應,首次注射青黴素者需觀察30分鍾。
3.試驗方法
皮內注射試驗法
試驗液的配製:試驗液以每毫升含青黴素G200~500U(200~500U/ml)為標准,以等滲鹽水作為稀釋液配製,以青黴素1瓶80萬U為例(表示16-14)。青黴素試驗液不穩定,在室溫下可保存4小時,在冰箱冷藏可保存24小時,過時應棄去。
表示16-14青黴素試驗液配製法
青黴素
加等滲鹽水
青黴素含量
要求
80萬U
4ml
20U/ml
完全溶解
取上液0.ml
0.9ml
2U/ml
搖勻
取上液0.1ml
0.9ml
2000U/ml
搖勻
取上液0.1~0.25ml
0.9~0.75ml
200~500U/ml
搖勻
試驗方法:在前臂掌側下段皮內注射青黴素試驗液0.1ml(含青黴素G20~50U),20分鍾後觀察結果並記錄。
結果判斷:
陰性:皮丘無改變,周圍無紅腫,無自覺症狀。
陽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現紅暈硬塊,直徑大於1cm或皮丘周圍出現偽足、癢感。嚴重時可有頭暈、心慌、惡心,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青黴素快速過敏試驗法
原理:青黴素分子結構中的酸根帶負電荷,在水溶液中電離後,負離子含致敏原。當通電時,其負離子可通過負極透入皮下,與體內蛋白質結合變成抗原,青黴素過敏者在電極板下皮膚有陽性反應現象。
用物:青黴素快速過敏試驗儀(如圖)、皮試液(用注射用水配製)10000U/ml、注射用水、棉簽、紗布。
試驗方法:
1接上電源,按電源鍵,顯示「123」儀器進入程序自檢狀態;有故障則聲光、代碼顯示報警,無故障顯示「P」,A、B路(可同時做兩個人)進入待機狀態。
2用注射用水棉簽擦凈病人前臂常側下段皮膚(忌用乙醇),不宜過濕。
3將皮試液滴在方形電極布上,注身用水滴在圓形電極布上(可同時做對照試驗),將固定帶束於皮試部位,松緊適宜。按下「啟動」鍵,5分鍾儀器顯示「FFF」並蜂鳴提示,按「復位」鍵,進入待機狀態。
4解下固定帶,觀察電極壓跡處的皮膚反應。
經果判斷:
陰性:皮試始終無任何感覺,滴葯液的電極下,即使有皮膚壓跡或充血,充血可在1-2分鍾消失,無全身不適,或方形、圓形電極下皮膚都有輕微紅暈、無丘疹,不伴有局部及全身反應。
陽性:在滴葯液電極下,皮膚出現密集的小丘疹或蕁麻疹、風團、大丘疹,周圍充血或不充血,少數病人可出瑞白斑。部分病人伴有臂部癢、刺、壓等感覺或有全身反應。
⑥ 壓敏電阻測試儀的使用方法
1. 將儀器面板上的自鎖按鍵開關全部置高位,調節「高壓限制」 旋鈕順時針方向旋到盡頭(最大)和「電壓預置」旋鈕逆時針方向旋到盡頭(最小)。將本機所備測試線分別插入面板「+」「—」測試孔。將外部電源接入背板相應電源插座(孔)。
2. 打開電源開關,若儀器顯示「000」表示儀器正常。否則為不正常,請及時聯系售後人員。 1.壓敏電阻測試
「壓敏電阻/放電管」選擇開關置高位(壓敏電阻), 「單次/連續」開關置高位(單次),按上面2.2.1所述接入被試品。
按下「高壓啟停」鍵,開啟高壓後按下「測試」鍵,顯示屏立即顯示的是被測壓敏電阻的擊穿電壓(U1mA),單位為「V」,約2秒鍾後顯示屏自動顯示漏電流(I0.75U1mA),單位為「μA」,綠色指示燈隨漏流顯示同步點亮,持續約2秒後自行消失。
2.放電管測試
1)常規方法(推薦使用)
「壓敏電阻/放電管」選擇開關置低位(放電管) 「單次/連續」開關置高位(單次),按上面2.2.1所述接入被試品。
按下「高壓啟停」鍵,開啟高壓後按下「測試鍵」,測試電壓以100V/S的速率從電壓預置值開始上升,至綠色指示燈點亮後。此時顯示屏顯示電壓為被測放電管的點火電壓。
2)篩選法
a) 「壓敏電阻/放電管」選擇開關置低位(放電管),「單次/連續」開關置高位(單次),調節「電壓預置」旋鈕順時針方向到盡頭(最大)。按下「高壓啟停」鍵開啟高壓,高壓指示燈亮,顯示屏顯示儀器輸出最大電壓值。調節「高壓限制」旋鈕至所需的值(測試量程上限值)。再調節「電壓預置」旋鈕選擇所需(測試量程下限值)的電壓值。
b) 將被測放電管接入測試線,按下「高壓啟停」鍵,若蜂鳴器鳴叫發出聲響警告則表示被測放電管點火電壓Vsdc值小於 「電壓預置」值(超量程下限)。此時,應及時關閉高壓,撤下被測試品,否則將被反復點火。如果蜂鳴器沒有鳴叫則表示被測放電管點火電壓Vsdc值大於「電壓預置」值。可點擊「測試鍵」繼續下步操作。
c) 點擊「測試」鍵後,測試電壓以100V/S的速率從電壓預置值開始上升。至綠色指示燈點亮後:
(1)若蜂鳴器不鳴叫,顯示屏將顯示測量范圍內的被測放電管點火電壓值。
(2)若蜂鳴器鳴叫,顯示器將顯示測量范圍的上限值。此時,表示被測試品的點火電壓Vsdc值大於測量范圍的上限值(超量程上限)而沒有點火,此時需要增大「測試量程上限值」,再次重復測試。
綠色指示燈點亮和同步產生的顯示值(超量程范圍時有鳴叫聲)持續時間約2秒自行消失,隨之回復到預置狀態。
綠色指示燈點亮期間撤下已測放電管,預置電壓恢復後再接入待測放電管進行下一次測試。
3)連續測量
將「單次/連續」開關置低位(連續位),便可連續測量。 1. 壓敏電阻測試1mA值的檢查
選擇「壓敏電阻」測試,開啟高壓,預置電壓調節至10V以上,短接測試孔「+」「—」端,顯示器應顯示「000」,長按 「顯示轉換」鍵,應顯示「1000」,如果顯示數值相差太大,則說明儀器有問題,請及時聯系售後人員。
2. 壓敏電阻測試0.75U1mA值的檢查
測試端開路,點擊測試鍵進行測試時,顯示器應顯示量程上限值,綠燈亮時段按住「顯示轉換」鍵應顯示量程上限值的0.75倍。
3. 在測試試品的過程中,長按 「顯示轉換」鍵:在U1mA測量時段顯示的是測試條件1mA(1000μA)的值;在I0.75U1mA測量時段顯示的是測試條件0.75U1mA的值。
其它,利用電壓預置和量程調節功能可作1999V/1mA直流穩壓源和1mA恆流源(負載電流達1mA時儀器恆定輸出1mA測試電流)使用,配合使用「顯示轉換」鍵,可測量負載電壓、電流(V/I特性)值。 點擊「高壓啟停」鍵關閉測試電壓,關閉電源開關。使用外接DC 12V直流電源時應將電源線撤除。
⑦ 皮試是什麼
為什麼要做皮試?
皮試是皮膚(或皮內)敏感試驗的簡稱。某些葯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如青黴素、鏈黴素、細胞色素C等,常見的過敏反應包括皮疹、蕁麻疹、皮炎、發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過敏性休克等,其中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甚至可導致死亡。為了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特別是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規定一些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的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膚敏感試驗,皮試陰性的葯物可以給病人使用,皮試陽性的則禁止使用。
哪些葯物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葯物有青黴類、頭孢菌素類、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類、博萊黴素、二性黴素B、磺胺類、吡哌酸、苯巴比妥、甲丙氨酯、氯丙嗪、安乃近、復方阿司匹林、復方氨基比林、水楊酸鈉、保泰松、嗎啡、哌替啶、尼可剎米、普魯卡因、丁卡因、阿托品、氨茶鹼、咳必清、復方氫氧化鋁、安絡血、酚磺乙胺、右旋糖酐、對氨基水楊酸、奎寧、酒石酸銻鉀、可的松、促皮質素、黃體酮、縮宮素、胰島素、鏈激酶、糜蛋白酶、透明質酸酶、輔酶A、三磷酸腺苷、細胞色素C、水解蛋白、維生素B1、B2、B6、B12、C、K、肝素、抗毒血清、類毒素、疫苗、硫代硫酸鈉、硫酸鋇、碘造影劑、鴉膽子等。
哪些葯物需要做皮試?
並不是所有容易過敏的葯物都需要做皮試,需要做皮試的葯物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按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葯物;一類是特定情況下才需要做皮試的葯物。
必須做皮試的葯物還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常規皮試葯物,包括青黴素類(注射和口服劑型)、鏈黴素、結核菌素、皮傷風抗毒素血清、鹽酸普魯卡因、細胞色素C、有機碘造影劑、門冬醯胺酶。無論葯品說明書中是否說明要做皮試,這些葯物在使用前必須做皮試。另一種是容易過敏的葯品,而葯品說明書中又要求做皮試的葯品(非常規皮試葯物),這類葯品目前在我院臨床使用的有:中諾嘉林(頭孢噻酚鈉;力芬也是頭孢噻酚鈉,但說明節沒有要求做皮試)、清開靈(凍乾粉針)、益替欣(頭孢替唑鈉)、糜蛋白酶、維生素B1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過敏體質者需做皮試)。
關於頭孢菌素類葯物的皮試問題
頭孢菌素類葯物臨床應用廣泛,頭孢菌素類葯物臨床應用廣泛,頭孢菌素類的過敏反應較青黴素少得多,但靜注和口服頭孢菌素均可發生過敏反應,嚴重者還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喉頭水腫,甚至窒息死亡。關於頭孢菌素類葯物應用前是否需要皮試,長期以來始終存在爭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目前國內醫院對頭孢菌素皮試問題有3種做法:1.要求使用頭孢菌素注射液前用該葯稀釋液作皮試,或統一採用頭孢噻酚鈉或頭孢唑啉鈉配製皮試液,陽性性不再使用;2.使用頭孢菌素注射前,仍以青黴素皮試為判斷依據。凡青黴素皮試陽性者原則上不用頭孢菌素,若過去僅有過敏皮疹反應而病情又確屬需要應用頭孢菌素類,可進一步做頭孢菌素皮試;3.由於頭孢菌素類葯物過敏反應發生率明顯低於青黴素類葯物,所以臨床上多不作皮試,對一般青黴素過敏者也可慎用。
過敏反應的發生與抗生素內在的致敏原及患者自身的過敏性體質密切相關。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致敏原是存在於葯物中的某些特定化學結構(即抗原決定簇),其中青黴素的致敏原為β-內醯胺環,頭孢菌素的抗原決定簇除了β-內醯胺環外,還與其形成的以R1側鏈為主的高分子致敏性聚合物有關,兩者均可引起過敏反應。研究表明,青黴素類、半合成青黴類與頭孢菌素類之間的交叉過敏反應相對較弱。一般認為青黴素過敏者只有5%~10%對頭孢菌素類過敏,而對頭孢菌素類過敏者大部分對青黴素過敏。同時,各種頭孢菌素類葯物之間也並非完全交叉過敏。此外,頭孢菌素類引發過敏的機制除了葯物本身的結構外,還與生產過程中混入的雜質蛋白及其聚合物有關。因此,不同品種、不同規格以及不同廠家生產的頭孢菌素類葯物的致敏性也不完全相同。
由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抗原的多樣性(葯物分子、分解物、聚合物、雜質等)和抗體的不均一性。用青黴素做皮試並不能測出對所有的頭孢菌素類有特異免疫反應的個體,對青黴素不過敏者可能對頭孢菌素類葯物過敏。若僅據青黴素皮試陽性,就簡單地停止應用所有頭孢菌素類葯物,將使許多患者失去及時治療的機會。反之,對青黴素皮試陰性患者使用頭孢菌素類葯物,亦難以保證絕對的安全。
鑒於頭孢菌素類葯物的自身特點,以及使用中存在嚴重過敏反應的可能性,頭孢菌素葯物的皮試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除說明書要求外,頭孢菌素類葯物用葯前皮試不必列為常規,僅限於過敏體質的患者。因此臨床應用葯前應仔細詢問患者是否過敏體質,包括有無葯物過敏史、食物過敏史以及過敏性疾病史等;2.如患者確系過敏體質者,用葯前宜做頭孢菌素皮試。由於不同葯物其致敏原各不相同,皮試液應採用原葯物,而不應採用青黴素或其他頭孢菌素類代替;3.皮試液應由該頭孢菌素(同批號)配製。皮試方法和結果判斷可參照青黴素的判斷標准;4.確實具有對某種頭孢菌類葯物過敏史的患者,原則上不宜再使用頭孢菌素葯物,或盡量選用側鏈結構差異大的其它頭孢菌素,在用葯前應做該葯的皮試,皮試陰性者也需嚴密監測,做好葯物過敏的搶救准備;5.對青黴素過敏者予以頭孢菌素治療時,不宜採用靜脈推注,首次給葯初始階段宜緩慢滴入,觀察確無嚴重過敏反應再繼續給葯;以盡可能減少過敏反應的危害;6.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皮試有時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在頭孢菌素注射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者反應,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置過敏反應。
⑧ 用於快速過敏儀的1萬u/ml的pg皮試液如何配置
青黴素過敏快速皮試儀意義就在於試驗人的機體對青黴素是不是存在過敏,常用於使用青黴素之前。
但是估計,快速皮試儀不受贊成,因為測量時間應該在15分鍾,「快速皮試」如果沒有15分鍾,理論上有造成假陰性的可能,就是說,沒有等時間到,青黴素過敏快速皮試儀就出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