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教好小學生
小學階段是一個關鍵的階段,一個人的興趣一般是從小就培養成的。所以小學老師是相當不容易的,想做一個優秀的小學老師更不容易。做為一個以後教小學的我們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得學會如何去教好小學生!
要想學生學得好,首先要解決他們是否喜歡學習的問題,是否有求知慾。而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是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然而,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對事物認識的反映。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對所學科目的加深而產生,也可以通過老師的指導或家長、朋友的影響加以培養,它也可以因為遇到困難無法克服而逐漸消失,也可以通過幫助或輔導解決了困難而恢復。的以在課堂教學設計方面,應該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進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積極作用,收到較好的效果。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提高了教學質量。其實不管是小學生還是其他年級的學生,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讓同學以自己的興趣去學比強迫同學要最好的。強迫同學去學是達不到學習的效果的!
再者還應該培養學生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著重抓以下幾點:
一、認真聽講的習慣。
二、積極思考的習慣。
三、大膽發言的習慣。
四、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
五、「認真作業」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還有小學生的接受不是很強,盡量應該用簡單、容易讓小學生聽懂的語言。所以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並且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還應該適當的插入一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根據低年級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時,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該如何做。
在課堂上,有時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思想把這些特徵視為影響學生學習的缺點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有的還認為是患了「多動症」。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批評,家長責備,他們上課時像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上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從小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形成大面積的後進層面,日積月累,延誤孩子的一生。如果我們上一年級課的老師,能夠讓孩子們一上學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起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匪淺。在課堂上還應該多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盡量讓學生多說、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因此自己內部的思維必須清晰才行,所以發言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在課上盡量創造更多讓學生發言的機會,注意學生表達的准確性與嚴謹性。另外也應該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說說」、「小組內大家討論討論」、「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讓學生有更多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
還應該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在一次觀看《分類》這節課的教學視頻中,裡面的老師就放了一段關於超市等地方的視頻讓同學進行觀察,看看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後又讓學生用老師事先准備好的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在課堂教學的後半段,適當運用游戲和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防止課堂教學後期容易產生的精神分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游戲教學為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鍛煉他們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讓孩子們在游戲和活動創設的環境中,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滲透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優良的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協調發展起來。
Ⅱ 對於學生的教育管理,方法有什麼
對於管理學生方法的建議。能否管理好學生,是我們每位老師的職責,所以教師要掌握一定的學生管理方法,現在的學生信息豐富,尤其是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課堂上很不好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影響教師的講課,影響學生的聽課,影響教學質量。究竟什麼能有利於我們對學生的管理,如教師的儀表、自身素質、教育技巧都直接影響管理效果,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嚴格要求與寬宏耐心相結合,表揚與批評相結合,親近與距離相結合,尤其對於違紀的學生,切記不要不聞不問、急躁武斷、婆婆媽媽、大驚小怪等。
老師上課時應保持嚴厲的風格,或者該風趣時風趣該嚴厲時嚴厲,一定要有明確的原則,讓學生產生畏懼感,這樣老師有助於掌控課堂秩序,上課睡覺,交頭接耳的學生極少。課下老師應放下老師架子,老師應與學生用朋友的狀態相處,開玩笑怎樣只要不過分都行。這樣有助於學生親近老師,學生會更積極地向老師詢問問題。老師也可以更清楚的掌握自己的教學方向。
總之,對於學生的管理,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提升,是一個長期的教育課題。
Ⅲ 對於小學生而言,非常實用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許多人未來有一個孩子,特別是孩子在小學之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的教育非常重要。作為父母,你應該為你的孩子做好。環境,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們要變得更好。為了讓你的孩子舉辦一個很好的例子,有時父母對孩子有很大影響,所以父母應該注意他們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教育小學生的五種方法是什麼?只回答網民的疑慮,用它嗎?
不能用力力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當有些父母不能在心裡施加憤怒時,他們從語言批評升級以強迫批評。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們傾向於破解心理學,甚至語言批評和力量批評父母比鼓勵力量批評更糟糕,讓他們的孩子接受批評。5種教育小學生的方式,父母可以嘗試,網民:真的使用父母還認為,學校教育選擇了學校教育,他們必須相信學校和學校作為主要教育機構。它對學生,教師,父母有科學和實用性。所謂的教育方法是教育思想下的戰略方法。它主要基於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技能和習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任務很重要影響。
Ⅳ 如何教育小學生,你知道嗎
很多人有了孩子後,尤其是孩子上小學後,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教育問題。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很重要。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好的生活環境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有時候父母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懲罰
5.不使用武力
武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當一些父母無法忍受他們的憤怒時,他們從語言批評升級為武力批評。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往往會有一種破碎的心理。連語言批評和武力批評都沒用。父母不妨把強制批評變成鼓勵,讓孩子接受批評。家長也要相信學校。如果他們選擇了學校教育,他們必須相信學校。學校作為一個主要的教育機構,對學生、教師、家長都有著科學、實用的要求。以上五點是教育小學生的五種方式。所謂教育方法,是在教育思想下形成的一種戰略方式,主要是以學生的個性為基礎,建立學生的技能和習慣,提高教學質量。教育任務起著重要的作用。
Ⅳ 對小學生的正確教育方法
讓孩子愛上學習,養成自覺的習慣,自律自強。
給孩子的個人空間要充足,不要包辦孩子的事情,孩子的事情不要過多參與,干涉。
孩子手頭有事情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擾,留給孩子足夠的好奇心。
不要輕易支配孩子以及孩子的時間,必須得通過孩子的同意。
別在孩子面前使用電子設備。
不要輕易給孩子報雜七雜八的輔導班和興趣班,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家庭和諧平等。家長以身作則,做一個優秀的榜樣,要讓孩子守信有美德,大膽陽光。
不能夠打罵孩子,孩子遇到煩心事了要耐心的分析解決,孩子有不良傾向要及時勸導和阻止,不要讓事情情緒化。
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
不要帶著孩子議論別人,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做事要講道理,分清是與非,留給孩子一個好的價值觀念。這些都是比較常規的要做到的,也是做人基本的道理,家長,孩子都要好好學學。
Ⅵ 老師應該怎麼教育學生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了。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才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教育專家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作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況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情心,讓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意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不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的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准(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10、真誠的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很難過,或是會你擔心的、恐懼。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
Ⅶ 怎麼教育學生才是最好的方法
怎麼教育學生才是最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先做到,言教不如身教。比如;要求孩子要起早,自己就要一直堅持起早一樣。所以才有『言傳身教』的成語。起到引導的作用,所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導師。
再就是鼓勵孩子,別人能做的我們也一樣能做到。
Ⅷ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該如何教育管理小學生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改變,那麼該如何管理現代的小學生呢?做一個他們心目中的好老師呢?我認為:
一、心中有博愛,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好教師,心中要有愛,這種愛不僅是對工作的熱愛,更是對學生的關愛。 用真愛去關心學生。用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溫暖,增強自信,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融洽的師生關系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尊敬感。對待班內差生更是如此,走進他們的心裡,讓他們知道很在乎他。
四、健康心態和積極的態度
好老師應該有著開闊的胸懷,還要在平淡無奇的教學生涯中學會找尋自己的幸福感。過去人們常把老師比做「紅燭」,照亮了別人,燃盡了自己,未免有點悲愴,但這也恰是老師的勞動成果和幸福所在,因為他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照亮」了別人,為社會作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貢獻,在社會認知上,教師應該給學生傳遞正能量,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積極的態度。
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終生為之追求的奮斗目標,只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堅持不懈,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實現做一名好教師的崇高目標。
Ⅸ 老師教育學生的好方法
1、投入感情
作為教師,作為老師應認識到沒有什麼「差生」、「壞學生」,只有需要老師付出更多愛心去關心、幫助、教育、引導的好學生。人都是有感情的,教師在教學的各環節中「注入自己的感情」能夠使自己的言行在學生中產生良好的效應,這既是是調節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也是教書育人的重要方法。
沒有學生是完美的,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不能吹毛求疵,更不能以點帶面。學生也有有自尊心和獨立人格的,通過耐心細致的啟發教育,喚起學生的自尊,才能啟發學生反省悔悟。這就需要我們在批評的時候以善意和慈愛為出發點,滿腔熱情、以人為善,在批評時既要掌握分寸,又要實事求是。切勿因一時激動對學生過度責怪、誇大缺點。這樣既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又會給其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通過真心實意的平等對話,不僅能獲得學生們的親近與愛戴,而且批評教育的效果也會更佳。
2、適度激勵
對學生的微小進步採用積極適度地激勵它比用斥責的方法有效十倍、百倍。
沒有哪一個學生心甘情願地成為一個「壞孩子」,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進步的快慢既要受自我約束能力、行為習慣和自身綜合素質等主觀方面的影響,也要受外界環境和教育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任何一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一無是處,也不可能沒有優點,因此,我們不能責備學生「不是老師不想表揚你,而是你沒有給老師創造表揚的機會」。而是應該在留意學生不足的同時,刻意地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並以此來鞭策學生。
3、態度誠懇
對學生態度要誠懇。
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都要真誠懇。真實誠懇不是要求言語要有多華麗,而在於你的言語是否發自內心,是否流露出慈祥和關愛。
Ⅹ 對於學生的教育管理方法有哪些
引言:老師如果想很好的管理好學生,就要對學生進行了解,如果連學生的實際情況都不了解,老師也沒有辦法很好的管理學生。學生如果想很好的去學習,就要服從老師的安排,不要自己做主,如果自己做主,自己的學習效果也不會很好。老師一定要讓學生遵紀守法,這樣才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對於學生的教育管理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