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種姜的方法 種植
姜適宜生長在低溫的沙土地,四月份取母姜種下,五月就會長出像嫩蘆葦的苗來。姜的種植技術為:
(一)栽培制度及季節:生薑可以凈種,也可間套種,龍慶黃姜一般在清明前後,蠶桑樹地里播種。間套種可利用高桿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種植,也可以在包穀行間間作,起到遮陰作用。
(二)選地,整地及施肥:姜忌連作,最好與水稻、蔥蒜類及瓜、豆類作物輪作,並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強光,應選適當陰蔽的地方栽種。姜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每畝農肥不少於3000千克,並施人硫酸鉀20千克或復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滿足姜對營養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選種,播種: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霉變,腐爛,干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
播種前最好用葯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2天然後用1:1: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鍾,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厘米,使溫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溝條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溝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溝、塘打好後,將姜種斜放,芽朝一個方向排列,排好後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土雜肥覆蓋,厚度6~8厘米,肥上再蓋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間管理:姜排好後如土壤濕潤不需澆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乾燥應澆一次水,但不宜過多,出苗後視土壤墒情及植株長相適時澆灌,高溫期應提倡早澆,晚澆,雨季要注意排澇。
姜在生長期中要進行多次中耕鬆土及迫肥培土工作,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培土,追肥以人糞尿為主,並配合噴灑地果壯蒂靈,培土3厘米。
隨著分櫱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沒苗尖為度,總汁培土3~4次,使原來的種植溝變成埂。培土可以抑制過多的分櫱,使姜塊肥大。姜怕強光,可在行間套種包穀或上架豆類,也可搭蔭棚或插樹枝、蒿桿遮陰。
B. 生薑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生薑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中耕除草
姜為淺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傷根。一般在出苗後結合澆水,中耕1至2次,並及時清除雜草。進入旺盛生長期,植株逐漸封壟,雜草發生量減少,可採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無公害生薑生產,最好不用除草劑防除雜草,可採用黑色地膜覆蓋、或覆蓋白色地膜再蓋一層薄土等方法防除雜草。
澆水
姜不耐旱,根系又淺,應合理澆水,確保植株正常生長。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幼苗期雖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應小水勤澆,澆後淺耕保墒。夏季勤澆水,可降低地溫,以早、晚澆水為好,田間積水過多應及時排澇。立秋後,生薑進入旺盛生長期,需水量增多,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保持土壤相對濕度75%至80%。收獲前3天澆最後一水,以便收獲時姜塊上可帶潮濕泥土,有利於貯藏。
追肥與培土
姜極耐肥,除施足基肥外,應多次追肥。幼苗期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應追一次「壯苗肥」,每畝隨水沖施腐熟人糞尿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立秋前後,姜苗處於「三股杈」階段,是生長的轉折期,也是吸肥量變化的轉折期,應追施「轉折肥」,可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並配合施入三元復合肥15至20千克。9月上旬前後,姜的根莖進入旺盛生長期,為促進姜塊膨大,防止早衰,追一次「補充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千克。
姜的根莖在土壤里生長,要求黑暗、潮濕,需要進行培土。一般於立秋後結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至3次,逐漸將播種溝變成壟,防止根莖露出地表。
採收留種
姜不耐寒,通常於10月中、下旬初霜到來之前收獲。收後自莖桿基部削去地上莖(保留2厘米至3厘米莖茬),不需進行晾曬。
採收
姜的採收與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⑴採收嫩姜,可作為鮮菜提早供應市場。一般在8月初即開始採收。早採的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宜作為腌泡菜或製作糟辣椒調料,食味鮮美,極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好。
⑵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盡量減少損傷。
⑶種姜的採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至5片葉片時,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採收時小心將植株根際的土壤撥開,取出種姜後再覆土掩蓋根部。若採收過遲傷根重影響植株生長。
留種
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設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收時晾曬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在大田生產中選擇植株健壯、姜塊充實、無病蟲害感染、不受損傷的姜塊,進行晾曬後,貯藏作種。
C. 種姜的方法
一般春季播種,霜前收獲。由於姜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須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栽培。確定姜的播種期應考慮以下幾個條件:
⒈根據發芽所需的溫度,應在10厘米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播種;
⒉根據姜的生長習性,要獲得較高的產量,需有135-150天的適於姜生長的時間;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生薑一般於驚蟄後至4月中旬播種,播種過早,地溫低,發芽慢,播種過晚,則生育期縮短,降低產量。
(3)如何種姜的方法擴展閱讀:
病蟲防治:
姜生產中常發生、造成生產損失較重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葉枯病、斑點病、炭疽病等,蟲害主要是姜螟。
姜瘟病:又稱腐爛病或青枯病,是姜生產中最常見、且在各地區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發病地塊一般減產10%-2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產。
該病屬於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地下莖或根部。一般在貼近地面的地下莖先染病。肉質莖受害,初成水漬狀,黃褐色、無光澤,後內部組織逐漸腐爛,僅留皮囊,擠壓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狀、惡臭的汁液。
根部發病,初期呈水漬狀,後黃褐色,最終腐爛。地上莖受害呈暗褐色,內部組織腐爛,僅留纖維。葉片受害呈凋萎狀,葉色淡黃,邊緣捲曲,直至全株下垂死亡。
D. 你知道怎麼種生薑嗎
生物學特性苗期強光、高溫和乾旱會使幼苗水分代謝失調,從而抑制幼苗生長發育。幼苗 期進行適度遮陰,不僅可以避免強光直射幼苗,還能調節溫度、減少水分蒸發,改 善田間小氣候。 遮陰俗稱插姜草,是播種後於姜溝一側,用穀草插成稀疏的花籬或插一 行 柞樹枝為姜苗遮陰。每畝用穀草約400千克。因穀草帶有病菌和害蟲等,應盡 量不用穀草遮陰。若必須 應 用 時,要 提 前 10~20 天 進 行 葯 劑 處 理,殺 滅 病 菌 及害蟲。 目前生產中多使用遮陽網遮陰,其遮陰方式有兩種:
①高位棚式遮陰。利用水 泥柱、竹竿紮成2米高的拱棚架,扣上遮陽率為30%的遮陽網
②條幅立式遮陰。 將幅寬60~65厘米,遮光率為40%的遮陽網,成幅立式拉於生薑行間,用竹竿或 木棍固定。7月低前後撤除遮陰物。
E. 如何種植生薑
具體種植步驟如下:
1、播種時間
種植生薑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每年的4~5月份,不過在靠近西北地區種植時間可以提前一個月,在3月份就開始種植,不然成熟的時間會太晚,對於生薑的收成有不利影響。
2、種植基質
種植所用的生薑莖塊,得選用健康粗壯色澤優良的,姜塊上有明顯芽點的生長能力更強。土壤方面以透氣排水性較強的沙壤土,在種植前給土壤消毒殺菌一次,以免土壤中有病蟲害殘留。
3、添加肥料
在生長種入土壤前,可以用有機肥和腐熟肥加入土壤中作為底肥,而在生薑的生長旺期以氮肥、磷肥、鉀肥等元素肥稀釋後灌溉。陰雨天氣和低溫天氣下不能追肥,也不可以使用濃肥、生肥和過量肥。
4、防病除蟲
對於生薑來說,很容易因為養護方法上的問題,造成姜瘟病、腐爛病、斑點病等等,而且傳染性很強,一旦發現病害苗頭,一定要及時使用濃度適當的葯劑噴灑,也可以用高錳酸鉀、石灰水等殺菌。
F. 種姜的方法和步驟是怎麼樣的
一般春季播種,霜前收獲。由於姜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須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栽培。確定姜的播種期應考慮以下幾個條件:
1、根據發芽所需的溫度,應在10厘米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播種;
2、根據姜的生長習性,要獲得較高的產量,需有135-150天的適於姜生長的時間;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生薑一般於驚蟄後至4月中旬播種,播種過早,地溫低,發芽慢,播種過晚,則生育期縮短,降低產量。
病蟲防治:
姜生產中常發生、造成生產損失較重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葉枯病、斑點病、炭疽病等,蟲害主要是姜螟。
姜瘟病是姜生產中最常見、且在各地區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發病地塊一般減產10%-20%,重者減產50%以上,甚至絕產。
該病屬於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地下莖或根部。一般在貼近地面的地下莖先染病。肉質莖受害,初成水漬狀,黃褐色、無光澤,後內部組織逐漸腐爛,僅留皮囊,擠壓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狀、惡臭的汁液。
根部發病,初期呈水漬狀,後黃褐色,最終腐爛。地上莖受害呈暗褐色,內部組織腐爛,僅留纖維。葉片受害呈凋萎狀,葉色淡黃,邊緣捲曲,直至全株下垂死亡。
G. 怎麼種植生薑
生薑種植技術如下:
一、選地。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質土地種植,忌連作。
二、整地和施基肥。播種前畝施農家肥1000-1500公斤、鈣鎂磷肥50公斤、復合肥20公斤作基肥,施後要充分犁翻耙勻。分畦開溝,每畦寬1米,畦高20公分,並在畦面橫開播種溝。
三、種姜處理和播種。播種前先將姜種置於陽光下曬2天,然後用2%福爾馬林浸種消毒6-8小時(注意消毒後要用清水洗干凈),或用農用鏈黴素浸種消毒6-7個小時。播種適期為3月初至4月中旬,播種規格一般為株行距0.25米×0.4米,每畝播種姜塊3500-4000個。
四、田間管理。
1、適時追肥。苗期追肥以輕、淡肥為主;以後重追肥兩次,次是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此時是孫姜旺長期,是生薑的吸肥高峰期,畝追施復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第二次是在9月上旬-10月上旬,此時是生薑塊莖迅速膨大期,畝追施復合肥30公斤、氯化鉀10公斤。
2、適當遮蔭覆蓋。夏季氣溫高、日照強,對生薑越夏極為不利,做好遮蔭覆蓋十分必要。可在畦邊間套種玉米、大豆等作物或搭棚遮蔭。同時在姜行間覆蓋稻草,減少地面輻射,增加土壤濕度。
3、水分管理。生薑整個生長期間必須保持土壤濕潤,乾旱時要求灌「跑馬水」,畦溝漬水時要及時排清。
五、病蟲害防治。
(1)防治姜瘟:播種前選用無病種姜,做好種姜消毒。發病初期噴施農用鏈黴素或葉青雙或波爾多液,每隔15天噴一次,共噴3-4次。重病株要及時挖除燒毀,並在姜穴撒石灰消毒。
(2)防治炭疽病:在發生初期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防治。
(3)防治條螟:在發生期用敵百蟲+殺蟲威防治。
H. 生薑的種植方法
種植時間
姜的生長需要比較高的溫度,播種期都比較晚,暖熱地區在3月上、中旬播種,溫和地區在4月中旬後播種,溫涼地區在5月上旬播種。
姜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種植方法
1、地塊選擇和整地施肥
生薑的根系少,分布范圍小,種姜的地塊要選擇肥沃疏鬆的壤土或者沙壤土,在粘重潮濕的低凹地種植生長不良,在瘠薄保水水性差的土地生長也不好。
土地必須進行深翻暴曬,使土壤風化疏鬆,以利生薑的根系生長發育。生薑的產量高,生長期長,所需肥量多,每畝施放腐熟的農家肥2000—2500公斤、復合肥20公斤、50—100公斤的餅肥。將肥料翻犁在土壤中,耙平後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厘米的高窄廂。
2、種姜處理
選種:選擇姜塊扁平、顏色好,節間短而肥大無病蟲害的姜塊作種。每畝選擇種姜150—250公斤備用。
消毒:選擇姜塊用1.1:1:120的波爾多液浸種20分鍾,或者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0—20分鍾進行消毒,防止姜瘟的傳播危害。
曬種催芽:播種前將消毒後的種姜曬2—3天,以減少種姜水分,等姜皮變干發白時進行催芽,將種姜放入墊有稻草的竹筐內,再覆蓋草簾或者稻草,放在溫暖的室內,經過10—15天後,當幼芽長1—2厘米左右就可以取出,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有1—2個芽大約50克左右,粘上草木灰就可以播種了。
3、播種
將土地耙平開溝,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厘米的高窄廂,每廂均勻橫開種植溝3條,施入腐熟的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18厘米的株距進行播種栽培,蓋7—10厘米的泥土。每畝可以栽培8000—9000株,這種方法在地勢平坦,地下水位比較高的地帶,可以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溫,防止積水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