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務員考試行測判斷推理評價型題目有什麼解題技巧
行測判斷推理評價型題目解題技巧:
相似結構型的題目常見的問法形式為:下列與上述推理最為類似的是;以下哪項中的推理形式與題干中的推理形式相同;以下哪項與上述論證方式不一樣……通過問法,我們會發現這類型的題目需要重點關注題乾的推理結構、論證方式。也就是說,題干論述的本身正確與否無關緊要。我們做題思路是需要尋找一個選項其論證形式和題干類似。
考點一:題干概念比較清楚,有重復性的概念詞,可以通過標注字母的形式進行結構分析。
【例題】所有向日葵都是向陽的,這棵植物是向陰的,所以這棵植物不是向日葵。
上述推理的形式結構與以下哪項最為類似?
A.所有職業短跑運動員都穿釘鞋,小李不是職業短跑運動員,所以小李不穿釘鞋
B.所有納稅人都有存款,這位姑娘有存款,所以這位姑娘是納稅人
C.所有法警都在法院工作,小王在法院工作,所以小王是法警
D.所有鉛筆的外殼都是木頭做的,這支筆是鋁做的,所以這支筆不是鉛筆
【答案】D。中公解析:將題乾的論證結構通過字母轉換可以寫成「所有A是B,C非B,所以C非A。」四個選項的形式結構分別是A項為「所有A是B,C非A,所以C非B」,和題干形式不一致,排除;B項為「所有A是B,C是B,所以C是A。」和題干結構不一致,排除;C項為「所有A是B,C是B,所以C是A。」和題干結構不一致,排除;D項為「所有A是B,C非B,所以C非A。」和題干結構一致,故正確答案為D。
考點二:題干存在復言命題(如:聯言命題、選言命題、假言命題)
【例題】只有巧幹加實干,才能創造出驚人的業績。某公司的業務經理取得了非凡的業績,可見該業務經理實踐了巧幹加實干。
下列哪個推理結構與上述推理在形式上是相同的?
A.如果一個人犯了罪,那麼他就會受到刑事處罰,張某受到了刑事處罰,可見張某犯了罪。
B.這種植物只有開花,才能結出果實,今年這種植物沒有開花,所以不會結出果實。
C.只有通過全國統一司法考試的人才能從事律師職業。小李從事律師職業,所以小李已通過全國統一司法考試。
D.只有在特定的土質和氣候條件下,這種葡萄才能獲得好收成。現在這種葡萄沒有獲得好收成,說明這里沒有這種特定的土質和氣候條件。
【答案】C。中公解析:題干是一個必要條件假言命題的有效推理形式。用符號形式表示為:只有 P,才 Q,Q,所以 P。
A 項的推理形式是:如果 P,那麼 Q,Q,所以 P,與題干不同;
B 項的推理形式是:只有 P,才 Q,非 P,所以非 Q,與題干不同;
C 項的推理形式是:只有 P,才 Q,Q,所以 P,與題干相同;
D 項的推理形式是:只有 P,才 Q,非 Q,所以非 P,與題干不同。
故正確答案為C。
考點三:題干不是以命題形式呈現,感受題干內在的邏輯關系
【例題】司馬光出身貧寒;明代龍圖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蘇聯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可見貧困也是一筆財富。
與題干中所使用的論證方法最相似的是:
A.基本功對拿筆桿子的人很重要,不練是不行的。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B.繪畫的人常畫,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麼可以幾個月不寫東西呢
C.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D.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由此可見,沒有苦痛的掙扎,便不會有成功的喜悅
【答案】D。中公解析:題干先列舉一部分名人都具有某種相同的屬性,最後得出結論。A項是由結論來列舉事例;B項屬於類比推理;C項只是說這些作品都是聖賢們發奮所作,並未對例證進行歸納。D項由例證中主人公都是經歷艱難而收獲成功,進而得出結論,與題干論證相似。故答案為D。
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大家在做行測可能性推理評價型題目時,一定要細心,把握准確題乾的論證形式,選項認真分析,和題干一一對應,通過比較最終確定答案。
『貳』 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答題技巧
對於公務員考試定義判斷,我們通常是更習慣的去閱讀理解有著大篇幅的定義解釋部分,而往往忽視被定義項,那什麼叫做被定義項呢?所謂被定義項,就是題干中被解釋的對象,針對一些被定義項相對簡單而定義項卻相對比較抽象復雜的時候,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抓住被定義項這條“漏網之魚”有限提取被定義項的內容,它往往能夠給我們提供一些有利於我們做題的信息。
舉個例子:
【公務員考試例1】自然淘汰育種法,指在良種篩選過程中,減少人為干預,盡量通過被篩選對象的自然生長,確定所需良種的育種方法。下列屬於自然淘汰育種法的是:A.甲魚養殖場為了選育出抗病力強的種魚,在甲魚接連死亡的情況下,不施加任何葯物任其發展,存活到最後的則作為種魚。
B. 錦鯉養殖戶從幼魚開始分揀最有經濟價值的魚苗,經過三次人工選魚後,最終只有不到10%的幼魚成了精品錦鯉。
C. 石斛養殖戶爬上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採集野生石斛,挑選其中的一部分作為種苗,精心培育出多個新品種。
D. 生長在同一片山坡上的某種植物,有些長勢非常茂盛,有些則弱小枯黃,正是“物競天擇”的形象說明。
【參考解析】答案:A。
結合被定義項理解定義,“自然淘汰育種法”從本質上理解為是一種培育種子的方法,是一種非人工的、自然的方式去淘汰掉不好的種子。而只有選項A符合定義,B、C是人工篩選的方式,D未體現育種。
【公務員考試例2】法律的當然解釋是指法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某一事項,但依規范目的,該事項應當被解釋為適用這一法律規定。其解釋方法有舉重以明輕和舉輕以明重。前者是指對於某一應當被允許的行為,舉一個情節比其嚴重而被允許的規定,以說明其應當被允許。後者是指對於某一應當被禁止的行為,舉一個情節比其輕微而被禁止的規定,以說明其應當被禁止。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法律規定禁止在公園採摘樹葉,依據舉輕以明重,在公園攀折樹枝的行為應當被禁止
B. 唐律規定主人打死夜無故入人家者無罪,依據舉輕以明重,主人打傷夜無故入人家者無罪
C. 法律規定禁止攜帶小型動物,依據舉重以明輕,攜帶大型動物的行為應當被禁止
D. 法律規定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承擔刑事責任,依據舉重以明輕,15周歲的未成年人不承擔刑事責任
【參考解析】答案:A。
“舉重以明輕”的定義要點是“舉一個情節比其嚴重而被允許的規定,以說明其應當被允許”;“舉輕以明重”的定義要點是“舉一個情節比其輕微而被允許的規定,以說明其應當被禁止”觀察四個選項,A項“在公園採摘樹葉”比“在公園攀折樹枝的行為應當被禁止”符合“舉輕以明重”的定義,而B項說的是“舉重以明輕”C項的依據是“舉輕以明重”,D項不符合任何定義要點。
提醒各位公務員考試考生:對於定義判斷中被定義項好理解或者定義項抽象難理解的,可以更多的關注被定義項,提取有限的要點,再結合選項可迅速解題。更多關於公務員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及時更新。
『叄』 公務員行測答題有什麼訣竅嗎
公務員行測答題訣竅:
1、做題時建議考生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先做會的,再做不會的。
2、五大板塊有一些重點部分是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准備並且取得好成績的,資料分析要去重點復習,資料分析正確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考試有優勢;
3、言語理解當中片段閱讀需要重點復習,同時也是需要拿分的部分,正確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考試才能達到最佳水平;
4、判斷推理當中定義判斷和類比推理對於考生正確率的要求比較高,正確率百分之八十以上也是有可能實現的。
5、資料分析、言語理解中的片段閱讀和判斷推理當中的定義判斷和類比推理建議考生們可以先去做,有助於拿分和保持良好的考試狀態。
6、對於數量關系建議不擅長的考生可以拿出十分鍾時間把自己會的類型認認真真的做完。
(3)省考判斷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公務員考試行測如何准備
一、了解考試:通過參加模考或者自己掐時間做試題來對省考整體有宏觀認識,也對自己的問題有清晰的了解。
二、基礎理論學習:自製力強的小可愛可以嘗試自己在家閉關修煉.
三、專題專練:注意此階段並非大量刷題階段,只是要配合題目去理解消化理論知識。
四、理論回顧:將一些在做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沒有理解的理論拿出來重點做突破,並且結合本省考情的重點也要做突破和提升。
五、計時訓練:不掐時間的做題就像耍流氓。所以在對於理論知識掌握扎實的時候,就真的該開始進入大量刷題階段了。
六、模考實戰:最後這個時刻要留給考前半個月。這個時候重在調節生物鍾,整合歸納各部分的知識,提升綜合能力,提升對於行測考試的宏觀把握,查漏補缺,保持狀態,迎接考試。
『肆』 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嗎
包括兩部分:規律推理和空間重構。
規律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套或兩套圖形,要求報考者通過觀察分析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選出符合規律的一項。從題干要求可知,圖形推理就是讓考生觀察規律,進而找規律。規律推理重在思維體系的建立,如何找規律?考生在找規律時需建立自己的整體思維,多從宏觀上去把控已知圖形的共性,根據每種題型(位置類-圖形組成相同、樣式類-圖形組成相似、屬性類-圖形亂、功能類-某種元素頻繁出現、數量類-整體亂)的特徵,從而快速判定尋找規律的方向。
重構推理:包含六面體、四面體、截面圖、三視圖和立體拼接等,此類題型需要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在准確掌握做題技巧的基礎上,訓練自己的眼力至關重要。
定義判斷
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概念的定義,然後分別列出四種情況,要求報考者嚴格依據定義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要做好此類題,需准確理解題干中給出的定義,與選項進行比對,這就要求考生具備兩種能力:閱讀和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可以保證大家的速度,理解能力(通過扣取定義中的關鍵信息:主體、客體、修飾詞、原因、目的、結果等)可以保證大家的正確率。另外,注意「一一對比」思維(將關鍵信息和選項做匹配)和「選項對比」(即找選項的差異性)思維的應用。
類比推理
給出一對相關的詞,要求通過觀察分析,在備選參考答案中找出一對與之在邏輯關繫上最為貼近和相似的詞。從類比推理的題干要求可知,類比推理也是讓考生去做比對,謹記類比四大關系(外延關系、內涵關系、語義關系和語法關系),此外,常識的增加也讓這種題有了一定的運氣成分,所以考生需做生活有心人,把生活學習中所見的常識可以多做積累。
邏輯判斷
包含模塊較多(翻譯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日常推理和論證),相對難度也較大。翻譯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這三類屬於形式邏輯,即針對一些公式口訣法則(翻譯推理:四大句式翻譯和五大推理法則;真假推理:6對矛盾關系和2對反對關系;分析推理:排除法、確定信息法、假設法、代入法等),在詳細理解的基礎上,做到熟練應用即可。日常推理類似於言語理解,考生需加強自身閱讀理解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考生謹記四大做題原則(話題一致、優選可能、整體優先和敏感詞彙)。論證模塊是省考中的重頭戲,題量大,佔5道甚至以上,考生需額外注意,只有深入理解「加強」和「削弱」的概念,以及常見的加強形式(加強論點、加強論據、搭橋、補充前提)和削弱形式(削弱論點、削弱論據、拆橋、削弱前提),另外,培養自己的語感也尤為關鍵。
在平時練習過程中,考生也需控制自己的做題時間,圖推建議40秒,定義判斷60秒,類比推理20秒,邏輯判斷70秒左右。
總體來說,判斷推理模塊上手較為容易,是省考行測模塊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考生在了解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之上,通過大量的刷題,將做題步驟從外而內,轉變成自己的做題思維,方可提高做題的效率。
『伍』 公務員行測科目考試有什麼技巧
曾經多次參加公考行測分數從40多分到70分左右,最後也是以逆襲的姿態拿到總分第一成功上岸。大神算不上,但是每一次參加公考行測分數的提高,個人還是有些體會的,也摸索出認為比較好的一點答題技巧,所以,願意分享一二與君交流。
公考
『陸』 2020省考行測常識做題技巧
2020省考行測常識做題技巧:
一、找特例
如果選不正確的,那麼在四個選項之間進行橫向比較,找出一個選項與其他三個選項明顯不同,該選項一般為正確答案。如果選正確的,先找出一個選項與其他三個明顯不同,先排除該項,然後在其他三個選項間再進行橫向比較,找出一個與另外兩個不同,則這個與另外兩個選項不同的選項為正確答案。
二、找矛盾
觀察四個選項,並對選項進行橫向比較。如果出現兩個選項的說法自相矛盾,則可以將其他選項排除,答案鎖定在這兩個自相矛盾的選項。同時,被排除的選項則可以用來輔助解題。
三、找程度
在常識判斷的選項中,特別是涉及一些法律題目的時候,有一些選項的說法太絕對,例如出現「必須」「禁止」「所有」「只有」等詞語,一般情況下該說法錯誤。而相反如果出現「可以」「一般」「可能」「正常情況下」等詞語,一般情況下可以初步判斷為正確選項。
(6)省考判斷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2020省考行測常識技巧例子:
例1:關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原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歐元升值 B.歐元區經濟低迷
C.巨額財政赤字 D.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不協調
解析:縱觀ABCD四個選項,其中只有A選項是正面信息,其餘選項均為負面信息,因而選擇A選項。
例2: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國家宏觀調控部門可以採取的措施是:
A.降低再貼現率 B.降低央行基準利率
C.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 D.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
解析:四個選項中C是個稅起征點,其餘三項均為率,說明實行該政策的主體不同,C排除,在剩餘三個選項中,A、B項均為降低,只有D為提高,故選D。
『柒』 省考圖形推理技巧
地方公務員考試(省考)行測判斷推理之圖形推理題解題技巧,或參考:
先形後量
先考慮「形」的規律(如對稱性、直曲性、凹凸性、位置關系、組合疊加等體現在圖形自身特點的規律),再考慮「量」的規律(數量關系)。
比較原則
當找出一種規律,只能排除一個或兩個選項時,結合題乾和選項再找出一種規律,依次下去直到選出正確選項。
同中求異
1)通過對比一組圖形在元素的構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異,尋找圖形推理規律。「求異」建立在「求同」基礎上,即「求異」之前應先「求同」。
2)對比一組圖形在元素的構成、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差異,確定題干圖形間的轉化方式。
異中求同
對圖形的求同:圖形的特徵屬性和圖形的構成元素。
1)先整體把握所給圖形,尋找圖形間外部整體特徵的相同點。
2)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分析,考慮所有的共同點,再結合選項得出正確答案。
『捌』 怎樣做省考國考的判斷推理
行測判斷推理部分題型較多,不同的題型解題技巧不同,掌握技巧的前提是多做題多總結,做到舉一反三。判斷推理解題技巧簡單總結如下:
一、圖形推理
1、對於圖形拆分與重組題:運用實物找關鍵特徵
2、對於多組圖形題:找變化規律(數量關系、位置關系、形狀關系)。
3、基本思路:
①簡單圖形看筆畫多少、構成要素的增減、交點線段數目變化、圖形種類數變化。
②復雜圖形看大小變化、曲直情況、旋轉方向、組合順序、疊加狀況(求同、去同)及對成性。
③上述方法無法判斷時看路徑狀況、受力情況、或看半邊。
④有多個選擇時,選擇自己最確定的,不可多選
二、定義判斷解題技巧
1、先看選項再看題干,對照選項看題干中對應內容。注意:是否要一一對應關系。
2、抓住提干定義中的關鍵詞,尤其是要抓住與選項相關的關鍵詞。
3、常見的關鍵詞:
「主體」、「內容」、「時間」、「地點」、「對象」等。
三、類比推理題解答「九字」技巧
1、記常識。如各省市簡稱、稱謂、作品、節日等。
2、想詞性。通過詞語的本質詞性的判斷可以幫助我們排除1-2個選項,甚至直接選出答案。這種方法是可以在5秒內做出一道題。
3、造句子。造的句子必須是有效的,句子需要蘊含一定的邏輯關系。
四、機械推理解題技巧
復習並理解初中和高中的物理基本概念
熟記基本公式和定律
回憶並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五、邏輯推理解題技巧
1、邏輯推理部分中反對關系的應用
具有反對關系的兩個命題之間的關系的實質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命題「所有同學都及格了」和命題「所有同學都不及格」即為反對關系,同理,「所有同學都及格了」和「張三不及格」也為反對關系。
具有下反對關系的兩個命題的實質為兩命題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命題「有些同學及格了」和「有些同學不及格」之間即為下反對關系,兩命題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同樣「有些同學及格」和「張三不及格」兩命題之間也為下反對關系
因此,在做邏輯推理題時,可依據命題之間的反對及下關系的實質進行解題,並需要牢記各直言命題之間的對當關系。
例如:某辦公室包括主人在內10人,有關這10人的說法,以下三個只有一個是真的:
1、 有人會使用五筆打字
2、 有人不會使用五筆打字
3、 主任會使用五筆打字
以下哪項為真?( )
A.10人都會使用五筆打字
B.10人都不會用五筆打字
C.只有一人不會用五筆打字
D.只有一人會用五筆打字
該題答案選B
解析:由題意可知1、2命題為下反對關系,即兩命題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且三命題只有一個為真,則第3個命題為假,即可推出主任不會使用五筆打字,接著又可推出有人不會使用五筆打字,即命題2為真,命題1為假,即有人會使用五筆打字為假,則這10人都不會使用五筆打字。故答案為B。
通過例題可以發現,做這類題目的關鍵就是熟練掌握直言命題之間的對當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找到解題思路,並在較短時間內解答題目,這需要考生在平時多加練習,從而達到熟練快速解題的目的,這對於公務員考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取得高分的基礎。
2、邏輯推理題中有關矛盾關系的解題方法
了解命題存在著矛盾關系的特點,可以在解答過程中找到捷徑,大大節省做題時間,提高做題效率。
對於矛盾關系來說,具有矛盾關系的兩個命題之間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當其中一個命題真時,另一個命題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說當其中一個命題假時,另一個命題必真。
直言命題之間除了矛盾關系外,還存在反對關系、下反對關系、從屬關系等,但矛盾關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系,其他的在解題過程中也會遇到,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特點來尋找解題思路就可以了。
快讀:遇到真假變化,不必詳讀分清。
快解:揪出邏輯矛盾,剩餘真假自明;
倘若真假未明,輔助假設可行。
「矛盾」類試題在全國各地公務員考試中反復出現
兩個矛盾的命題必然一真、一假。那麼,無論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況,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於矛盾命題中,其餘命題的真、假就完全明確了。如:在只有「一真的」情況下,這個「真」包含在矛盾中,其餘的命題就都是假的無疑;反之亦然。
3、條件能確定相關做推演
智力測驗試題中,當題干給出某個確定條件時,要把這個既定條件做為解題的開端,搜索與其相關的條件切入推演。
然後,把推演的結果再作為確定條件,繼續尋找相關條件再推,絲絲入扣,直至水落石出。
這樣的方法稱作「關聯推演法」。
例:某宿舍有甲、乙、丙三人,一個出生在北京市,一個出生在上海市,一個出生在廣州市,他們所學的專業,一個是金融,一個是管理,一個是外語。已知:
①乙不是學外語的。
②乙不出生在廣州市。
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
④學習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市。
⑤學習外語的出生在北京市。
根據上述條件,可推出甲所學的專業是()。
A. 金融 B. 管理 C. 外語 D. 推不出
答案C。
(1)問:甲所學專業?題干中確定的條件只有:⑤學習外語的出生在北京市;
(2)與條件⑤相關的詞項是:外語、北京。
(3)條件中涉及「外語」和「北京」的是①和③。
(4)根據條件①知道「乙不學外語」,根據條件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推知丙也不學外語。既然乙、丙都不學外語,於是推出:甲學外語。
注意:
每推演出一個確定的結論,都要搜索選項對照,力爭盡早完成解答。
應試實戰中,只要依據某一步得出的結論能斷定選項,即停止推演,不提倡盡善盡美地把所有結論都推演出來。
4、邏輯判斷題解答五個原則
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要擺脫煩瑣細節和冗餘文字的干擾,理清問題的邏輯思路,迅速找到正確的答案,必須遵循5個原則。
(1)問題先於題干原則
先看問題再讀題干陳述,邏輯判斷題根據題目中問法的不同可以分成幾大類。
因此,閱讀題干前先看問題,根據問題判斷屬於哪一類題型,再帶著問題閱讀題干陳述部分可以很快理清思路,找出正確答案。
(2)緊扣題干答題原則。
題目陳述部分是整個題目的精髓所在,應堅持緊扣題干答題原則,不可隨意加入個人的主觀臆斷。因為邏輯判斷題其前提與結論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結論決不能超出前提所規定的范圍。
因此,應試者在答題的時候,必須嚴格按照題目給出的陳述假設來進行推理,不能因覺得給出的陳述假設不太合乎常理,或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偏差而忽視題目中所陳述的事實,並隨意摻入個人的看法和觀點,這樣的話很容易選錯答案。
(3)題干前提為主原則。
當試題的備選項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時,每個選項看起來都有道理,令應試者很難做答時,應試者應堅持「題干前提為主」的原則。
選項看起來有道理並不等於與題目給出的前提陳述直接相關,正確的選項應該從前提陳述直接推出,當某個選項的論述是正確的,但不能從短文陳述中直接推導出來時,應排除這個選項。
(4)化繁為簡原則。
在遇到比較復雜的判斷推理題的時候,可以把需要推理的內容藉助符號、圖形、表格等形式直觀化,可以幫助應試者快速、准確進行選擇。
例如:做三段論題型時用畫圈的方法(即歐拉圖);做關系推理題時可以畫表格等。
(5)巧用方法原則。
要根據題目的特點,充分利用解答選擇題常用的方法——排除法、代入法。
因為利用這兩種方法很多時候都無須讓推理進行到底,很多情況下在推理的過程中就已經排除掉了三項,這樣在幫助考生選擇出正確答案的同時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另外,當邏輯判斷涉及數學問題時,思路要拓寬,要敢於借用數學方法(例如:計演算法)來解題,不要認為邏輯判斷題就不能用數學方法來解題。
——邏輯判斷快讀快解十二招——
01、條件不確定 假設是關鍵
02、條件能確定 相關做推演
03、條件有矛盾 真假好分辨
04、確定條件多 排除做首選
05、閱讀必弄清 論據和論點
06、選項要證據 直觀是答案
07、可能不推「必」 部分不推「全」
08、具體有疑問 概括選宏觀
09、概念有內涵 當心被偷換
10、強弱相比較 選「最」才保險
11、發現關聯詞 規則用在先
12、分析數據比 謹防基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