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蠟切片機操作注意事項
1.刮凈組織包埋盒周邊的余蠟,以防切片過程中樣品松動影響切片質量。
2.切片前,把切片機上相關鎖桿或螺旋擰緊,否則可能出現跳片、切片厚薄不均現象。
3.先粗修,修片厚度大約設置在15-30微米,質地較硬的組織或較小的組織應再薄一些。粗修至組織全暴露後再細修。
4.切片時輕握手輪,用力均勻輕柔,搖速不宜過快或過慢。過快會導致切片厚薄不均,切片難以展開;過慢會使切片增厚。切片要求完整、薄、均勻。
實驗室現在用的瑞沃德全自動切片機S700A,挺好用的
『貳』 制石蠟切片時,哪幾步可以停頓並保存標本
石蠟切片標本製作法:
這是最常用的組織學標本的製作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取材、固定、脫
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染色和封固
『叄』 誰能告訴我石蠟封片怎樣操作
是經典的石蠟切片還是石蠟封片呢?
石蠟切片的最後一步就是封片
我們做的步驟是用中性樹膠封片
封片的過程中最應該注意的就是中性樹膠不要過多也不要過少,過多會溢出來,過少會出現空隙;詳細的量就要自己經驗掌握了。
另一個就是在放蓋玻片的時候動作要慢,不要有氣泡,如果有少量的氣泡,可以用解剖針較粗的那頭輕輕按壓蓋玻片趕出氣泡,如果氣泡過多,那就沒辦法了。
『肆』 如何製作石蠟切片
[1]請教丁老師如何製作皮膚的石蠟切片
一 皮膚組織標本製作及常用染色方法概述
皮膚組織標本常規以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蘇木素-伊紅(Hematoxylin eosin HE)染色。皮膚組織的製片及染色技術與普通病理相同:標本固定-水洗-硬化、脫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但皮膚組織亦有其自身特點,如表皮細胞層次多,纖維及脂肪組織豐富,在取材及固定方面有其特殊性,製片及染色過程也應注意其特點,以提高製片質量。
二 取材
a取材要足夠大,應包括一小部分正常組織,以便與病理組織對照,因許多皮膚病的典型病變在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故還應包括皮下組織,
b多數情況下應選擇充分發展的損害,早期損害常為非特異性,晚期損害的病變大都處於恢復或變性、壞死階段,充分發展的損害容易找到典型病變而明確診斷,還應盡量選擇損害的活動邊緣部分,中央部分可能病變已趨向於消退而找不出典型病變。對於水皰性、膿皰性以及含有病原體的損害應取早期損害,否則,若發生繼發性改變(如變性、再生或繼發性感染)可能隱蔽了重要病變的組織形態,同時,很難辨別病變形成的過程,
c盡量避免切除腋窩或腹股溝等部位皮膚組織,因該處皮膚由於磨擦,搔抓等常有萎縮,
d如疑有血管性或血液性疾患,最好不要取下肢標本,因下肢常有血液停滯或其它肢端血管病,皮內可能有含鐵血黃素沉著,
e對某些腫瘤,如角化棘皮瘤,Spitz痣等,應盡可能將腫瘤全部切除,若不能全部切除,則最好自腫瘤中心至邊緣取一楔形標本,以供組織學檢查。
三 固定
切下皮膚愈早固定愈好,夏天超過4小時,冬天超過24小時,標本體積就要收縮變形或發生自溶。常用固定液為10%中性福爾馬林,其總體積應為組織塊總體積的7~10倍,用10%福爾馬林固定小塊組織(1.5 cm×1.5 cm×0.2cm)數小時即可,時間稍長對製片影響不大,隨著溫度的增高可縮短固定時間,對固定時間過長的標本,可在製作切片時,用流水沖洗24小時,甚至48小時,以免影響染色效果。
四 脫水、包埋、切片及染色
皮膚組織常用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切片厚度一般為5μm~7μm,與普通病理切片操作程序相同。HE染色法方便、經濟,結果穩定,95%以上的組織切片都可以在HE染色下作出診斷,是皮膚組織病理最常用的方法。
[2]http://www.pathology-home.com/html/pathology/20051207_1.asp
自己點進去看吧,太多了 復制不了
『伍』 石蠟切片製作過程有哪些步驟
石蠟切片操作步驟:
1、取材
2、固定
3、脫水:30%--50%---70%(每步60分鍾)---85%---95%--100%---100%(每步30鍾)。
4、透明:轉入1/2二甲苯+1/2無水酒精混合液20ml透明1h,純二甲苯20ml透明1h,再用純二甲苯20ml透明40min,並回收各液。
5、浸蠟:
(1)將材料分別放入25%、50%、75%的石蠟-二甲苯溶液中,每級30分鍾。該過程在高於石蠟熔點3℃的溫箱中進行;
(2)將材料放入溶解的純蠟中,時間為30分鍾,該過程再重復兩次。在高於石蠟熔點3℃的溫箱中進行。
6、包埋
(1)將溶解好的石蠟在加入預先折好的紙船中,石蠟溶解後應過濾後使用,以免含雜質影響切片;
(2)材料放入紙船,並擺好在蠟中的位置,如果包埋的組織塊較多,應進行編號;
(3)將紙船放置在冷水上加速冷卻過程。
7、切片
(1)修整:用刀片修成方形或長方形蠟塊;
(2)以少許熱蠟液,將蠟塊底部粘附於小木塊上,以少許石蠟融化在蠟塊邊緣,加強粘附的強度;
(3)木塊粘附於切片機上,調整切片機,使蠟塊切面與切片刀刃平行;
(4)切成連續的蠟帶,切片刀的銳利度、蠟塊的硬度都會影響切片質量,可用熱水或冷水適當改變石蠟的硬度,也可在冰箱中放置一段時間;
(5)分割蠟帶,分開的蠟片放在45℃溫水上,使蠟片展開。
8、粘片與烤片
(1)可用粘片劑防止蠟片滑脫,但粘附劑通常容易被染色而使切片背景有顏色,影響觀察,實驗表明,載玻片洗的足夠干凈,一般不會滑片;
(2)用載玻片撈取展開後的蠟片,調整蠟片的位置使位於載玻片中央,自然乾燥。
9、脫蠟與醇化
(1)將切片放入純二甲苯溶液中10分鍾,使石蠟完全溶解,共2次;
(2)溶去石蠟的切片依次放入75%、50%、25%二甲苯-乙醇溶液中,每級10分鍾;
(3)再將切片依次放入100%、95%、90%、80%、70%、60%、50%的乙醇溶液中進行醇化,每級10分鍾。
10、染色
(1)將切片放入番紅染液中30分鍾,番紅染色後,將切片依次放入50%、60%、70%、80%的乙醇溶液中分級洗脫,每級10分鍾;
(2)洗脫後的切片放入固綠染液中染色1分鍾;
11、脫水、透明與封片
(1)染色後的切片依次放入90%、90%、95%、100%乙醇溶液中分級洗脫,每級10分鍾;
(2)洗脫後的切片依次放入25%、50%、75%、100%、100%二甲苯溶液中透明,每級10分鍾,出現渾濁表示脫水不徹底,需重來;
(3)滴1-2滴中性樹膠,將潔凈的蓋玻片傾斜放下,封片,鏡檢,選擇好的貼上標簽,性切片製作完成。
、
『陸』 石蠟切片免疫組化染色實驗方法是什麼
1 、載玻片的處理: 抗原修復過程中,由於高溫、高壓、輻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極易造成脫片。為保證試驗的正常進行,可選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01 APES、ZLI-9003 HistogripTM或ZLI-9005 Poly-L-Lysine等幾種試劑,對已清洗的載玻片進行處理。具體方法如下: 1.1 APES:現用現配。將洗凈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釋的APES中,停留20~30秒鍾,取出稍停片刻,再入純丙酮溶液或蒸餾水中涮去未結合的APES,置通風櫥中晾乾即可。用此載玻片撈片時應注意組織要一步到位,並盡量減少氣泡的存在,以免影響染色結果。 1.2 HistogripTM:將洗凈的玻片放入以1:50比例丙酮稀釋的Histogrip液中,停留1~2分鍾,然後用雙蒸水快速清洗三次,室溫乾燥或60oC烤箱烘烤一小時,裝盒備用。 1.3 Poly-L-Lysine:將洗凈、乾燥的載玻片放入以1:10比例去離子水稀釋的多聚賴氨酸溶液中,浸泡5分鍾,60oC烤箱烘烤一小時或室溫過夜乾燥。裝盒備用。試驗中使用的器具均為非玻璃製品。 2 、常用酶消化: 2.1 胰蛋白酶:一般使用濃度為0.05%~0.1%,消化時間為37℃、10~40分鍾,主要用於細胞內抗原的顯示。 2.2 胃蛋白酶:一般使用濃度為0.4%,消化時間為37℃、30~180分鍾,主要用於細胞間質抗原的顯示,如:Laminin(層粘蛋白),Collagen IV(IV型膠原)等。 2.3 皂素(Saponin):一般使用濃度為2~10g/ml的saponin溶液,消化時間為室溫孵育30分鍾。 3 、抗原熱修復: 可根據實驗室的具體條件,選用微波爐抗原修復、高壓鍋抗原修復或水浴高溫抗原修復。抗原熱修復可選用各種緩沖液,如TBS、PBS、重金屬鹽溶液等,但實驗證明,以0.01M枸櫞酸鹽緩沖液(pH6.0)效果最好。請選用我公司提供的ZLI-9064 枸櫞酸鹽緩沖液(粉劑)配製,取該粉劑一包溶於1000ml的蒸餾水中,混勻,其pH值在6.0 ± 0.1,如因蒸餾水本身造成的pH值偏差,請自行調整。 ……………… 詳細資料請參考:on http://www.bio1000.com/experiment/immunology/228697.html
滿意請採納
『柒』 200分求科研實驗切片的操作
石蠟切片法 :
石蠟切片法是以石蠟作包埋劑,用旋轉切片機將材料切成薄片,經一系列處理製成永久製片的方法.在研究植物的細胞,組織,胚胎以及形態等方面石蠟切片法是最理想的製片方法.
石蠟切片法的一般流程為:取材→固定→抽氣→洗滌→脫水→透明→浸蠟→包埋→修塊→切片→粘片→染色→封片.
取材
用鋒利的刀片切取新鮮的植物材料,選定適宜的材料,立即固定.
取材的注意事項如下:
(1)取材料要新鮮.動作要迅速,以免擠壓損壞組織;取病理材料時,應設置對照材料.
(2)所取材料大小要適當:根和莖一般直徑≤5mm,切取成5-10mm小段;葉片一般取過中脈處,切成2-5mm寬,5-8mm長.在切材料時,必須注意刀片與中軸成直角,兩切面平行,否則製成的切片細胞是斜的. 雌,雄蕊一般不需分割.
(3)取材時間可根據切片要求有所區別.如:在進行植物發育的研究過程時,需要找到細胞分裂相,一般在晴天的早晨9:00-10:00時取材,此時植物細胞分裂活動較明顯.
(4)取材不易過老,否則製片有難度(過老的材料須在滑走切片機上進行);對縱切的材料適當多取材,如根尖,莖尖等,因為切到材料正中的概率較低.
(二)固定
將已切好的材料盡快地浸入相當於材料10-15倍體積的固定液中.藉助固定液的作用,使細胞的新陳代謝瞬時停止,並保持細胞或組織的形態構造及其內含物的狀態不發生變化.從而達到使組織變硬從而便於切片,增強內含物的折光度,令細胞易於著色的目的,同時具有防腐作用.以新鮮配製固定液效果較好.固定的時間依材料的種類,性質,大小等而定.材料固定完畢,保存於加蓋的容器內,貼上標簽.
良好的固定劑,應是穿透力強,使細胞立刻致死,原生質全部凝固;不發生任何變形,增強折光率,並且不妨礙染色.
常用固定液:
簡單固定液 以一種化學葯品配製的固定液.
⑴ 乙醇 為凝固型固定劑.常用無水乙醇或95%乙醇.
⑵ 甲醛 為非凝固性固定劑.具強烈刺激性氣味.純凈的甲醛為無色透明液體.固定用的濃度為4%-10%.
⑶ 醋酸 為凝固型固定劑.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刺激性極強,低溫下凝結成冰,故又名冰醋酸.
2. 混合固定液:
由幾種試劑,適量配製而成.混合遵循原則:① 優缺點互補;② 膨脹與收縮相互平衡;③ 強氧化劑與還原劑應分別配置.
常用混合固定液有下列幾種:
⑴ FAA 固定液(福爾馬林-冰醋酸-乙醇) 廣泛適用於根,莖,葉,花葯,子房的組織切片,所以又稱為萬能固定液.一般固定時間不低於24 h.該固定液優點是在較低溫度下(10℃左右)適用於材料的長期保存,可兼作保存液.並且固定的材料,不妨礙染色,但用於細胞學上的固定效果較差.
⑵ 納瓦興(Navaschjn's)固定液 1912年首創.適用於細胞學與組織學研究的切片觀察.但滲透慢,不能長期保存;主要用於顯示分裂相.
(三)抽氣
植物材料內部多由於含有空氣,導致固定液不能完全深入.材料投入固定液後需要立即抽氣.以便讓固定液有效透入材料組織中,並排除材料內氣泡的干擾.
一般抽氣時間為20-30 min.抽過氣的材料在停止抽氣,應沉入底部.
(四)洗滌
固定液中的成分有可能會妨礙染色或發生沉澱或結晶,影響觀察;有的還會繼續作用,使材料變質等.因此,在使用材料時,需根據固定液的種類,用水,緩沖液或70%乙醇洗去滲入細胞內部的固定液.如:用FAA固定的材料在脫水時用70%乙醇反復洗滌數次.如用水洗滌,可將材料自固定液中取出,放入指形管,加入半管水,用紗布將管口扎緊,置於水槽內,進行流水沖洗.流水沖洗時間一般為12-24 h.
(五)脫水
材料經洗滌後含有部分水分,會使材料分解.而且透明劑與水是不相混合的,不利於材料的透明和包埋等後期處理.因此需用脫水劑逐漸除去材料中的水分,以便讓石蠟滲透進細胞.所以,脫水是製片的關鍵環節.脫水劑要求能與水混合,而且能與其他有機溶劑互相替代.
脫水必須在有蓋的玻璃器皿中進行,防止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在更換高一級的脫水劑時,最好不要移動材料,以免損壞材料.
(六)透明
透明劑要具有既能與脫水劑相混合又能和石蠟相混合的性質,可以將材料中的脫水劑置換出來,使石蠟能順利進入材料中.
二甲苯是目前應用最廣的透明劑,作用迅速,但易使材料變脆..
(七)浸蠟
是指逐步清除材料中的透明劑,以使石蠟充分滲透於材料內部的過程.這樣,材料的各部分都能保持原來的結構與位置,切片不致發生破裂或其他變形.
浸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常用的正丁醇.
每次浸蠟的時間,視材料大小而調節.
(八)包埋
材料經過足夠時間的浸蠟後,需包入蠟塊,以備切片.
操作方法:根據切片材料大小,確定所需紙盒的尺寸,用表面光滑的磅紙預先疊好紙盒.
(九)切片
即將包埋好的材料塊用切片機切成所需厚度的切片帶.
(十)貼片
是用黏貼劑把切片平鋪貼在載玻片上,以便於染色和觀察.
常用的粘片劑有下列二種:
(1) 明膠黏片劑
(2) 蛋清黏片劑
(十一) 染色
即根據植物細胞中不同的化學性質,用染料分別進行染色,以利於觀察切片中細胞與組織的形態與構造及其內含物等.染色基本程序為脫蠟,染色,分色封片.
染色方法可分為下列幾類:
① 單染 只用一種染料染色.
② 雙重染色 兩種染料染色,如番紅--固綠;蘇木精---曙紅.
③ 多重染色 多種染料染色,如番紅—固綠—桔紅G;酸性品紅—苯胺藍—桔紅G等.
(十二) 封藏
封藏於中性樹膠中,使材料能在顯微鏡下清晰地顯示出來,並能長期保存.
方法:將含材料的載玻片放在吸水紙上(切片一面向上),迅速地在切片的中央滴一滴樹膠(必須在二甲苯乾燥前進行),用右手持小鑷子輕輕地夾住蓋玻片的右側,稍微傾斜使其左側與封藏劑接觸,然後再緩慢地放下,避免產生氣泡.
冷凍切片法:
冷凍切片的製作方法
(1)低溫恆冷箱冷凍切片製作法
1.本室現有Shandon As 620 E型恆溫箱冷凍切片機的主要性能。該機的箱面上有電子控制板,裝有即時冷凍鍵和除霜鍵,啟動即時冷凍鍵,機器馬上進行工作狀態,並可持續10mins。啟動即時除霜鍵,可將工作間頂部後面的製冷柵上的霜除掉,並可持續15mins。有照明鍵一個,啟動該鍵可照明工作間,有利工作及觀察組織的冰凍狀況。配有消毒鍵一個,當進行一周的工作或者一天的工作後,啟動該鍵,可對工作間進行消毒。當每天工作完畢時,可啟動密鎖鍵,鎖住工作間。除此之外,箱面的左邊有四個按鍵,兩個為快速自動進退鍵,兩個為微小進退鍵,還有一個手動旋鈕,調節修組織塊時的進退。
冷凍箱內左邊的冷凍台,溫度可達-60℃左右,冷凍箱的中間為一台切片機,工作間的溫度在0-30℃間可任意調節,並在箱面上的熒屏顯示出來。
2.操作方法及步驟:
①取材,未能固定的組織取材,不能太大太厚,厚者冰凍費時,大者難以切完整,最好為24×24×2mm。
②取出組織支承器,放平擺好組織,周邊滴上包埋劑,速放於冷凍台上,冰凍。小組織的應先取一支承器,滴上包埋劑讓其冷凍,形成一個小台後,再放上細小組織,滴上包埋劑。
③將冷凍好的組織塊,夾緊於切片機持承器上,啟動粗進退鍵,轉動旋鈕,將組織修平。
④調好欲切的厚度,根據不同的組織而定,原則上是細胞密集的薄切,纖維多細胞稀的可稍為厚切,一般在5~10um間。
⑤調好防卷板。製作冰凍切片,關鍵在於防卷板的調節上,這就要求操作者要細心,准確地將其調較好,調校至適當的位置。切片時,切出的切片能在第一時間順利地通過刀防卷板間的通道,平整地躺在持刀器的鐵板上。這時便可掀起防卷板,取一載玻片,將其附貼上即可。
⑥應視不同的組織選擇不同的冷凍度。冷凍箱中冷凍度的高低,主要根據不同的組織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如:切未經固定的腦組織,肝組織和淋巴結時,冷凍箱中的溫度不能調太低,在-10- -15℃左右,切甲狀腺、脾、腎、肌肉等組織時,可調在-15~20℃左右,切帶脂肪的組織時,應調至-25℃左右,切含大量的脂肪時,應調至-30℃。
3.冰凍切片時的注意事項:
①防卷板及切片刀和持刀架上的板塊應保持干凈,需經常用毛筆挑除切片殘余和用柔軟的紙張擦。有時需要每切完一張切片後就用紙擦一次。因為這個地方是切片通過和附貼的地方,如果有殘余的包埋劑粘於刀或板上,將會破壞甚至撕裂切片,便切片不能完整切出。
②多例多塊組織同時需做冰凍切片時,可各自放於不同的支承器上,於冷凍台上凍起來,然後依據不同的編號,依序切片,這樣做既不費時也不會亂。
③放置組織冰凍前,應視組織的形狀及走勢來放置,所謂「砍柴看柴勢」,切片也是如此,如果胡亂放置,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④組織塊不須經各種固定液固定,尤其是含水的固定液,在未達到固定前,更不能使用。臨床快速冰凍切片,不須要預先固定,一是為了爭取時間,二是固定了的組織,反而增加了切片的難度。如果使用未完全固定的組織做冰凍切片,就會出現冰晶。這是因為含水的固定液在組織未經固定前,其中的水份也可滲入到組織中去,當冰凍發生時,這些水份就存留於組織中,形成了冰晶。
⑤當切片時,如果發現冰凍過度時,可將冰凍的組織連同支承器取出來,在室溫停留片刻,再行切片,或者用口中哈氣,或者用大拇指按壓組織塊,以此來軟化組織,再行切片。另者,調高冰凍點。
⑥用於附貼切片的載玻片,不能存放於冷凍處,於室溫存放即可。因為當附貼切片時,從室溫中取出的載玻片與冷凍箱中的切片有一種溫度差,當溫度較高的載玻片附貼上溫度較低的切片時,由於兩種物質間溫度的差別,當它們碰撞在一起時,分子彼此間發生轉移而產生了一種吸附力,使切片與載玻片牢固地附貼在一起。如果使用冷藏的載玻片來附貼切片,由於溫度相同,沒有發生上述的現象。
4.冰凍切片的快速染色法
冰凍切片附貼於載玻片後,立即放入恆冷箱中的固定液固定1分鍾後即可染色。以往,為了防止切片脫落,當切片附貼於載玻片後,即用電吹風吹乾後再固定。根據實驗對比認為這種做法欠妥未經固定的切片,強熱作用後,蛋白發生變性,核內含有的物質由於熱的作用融合在一起,染色後鏡下分辨不出核內的各種物質。冰凍切片附貼於載玻片後,立即放入恆冷箱中的固定液固定,這樣可以使切片中細胞內各種物質都在沒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被固定起來,經一年多來1000例冰凍切片的製作實踐認為這樣製作固定切片好,核染色質清晰,核仁明顯,其他物質都完好保存。
方法:
① 切片固定30秒-1分鍾。
② 水洗。
③ 染蘇木素3-5分鍾。
④分化。
⑤ 於鹼水中返藍20秒。
⑥ 伊紅染色10-20秒。
⑦脫水,透明,中性樹膠封固。
冰凍組織1-2分鍾,切片1分鍾,固定1分鍾,染色共五分鍾。總共在10分鍾內完成快速製片過程,結果與石蠟切片不相上下。
冰凍切片的方法還有很多種,如甲醇循環的半導體冰凍切片法,二氧化碳冰凍切片法,半導體冰凍切片法和氯乙烷冰凍切片法等,這些方法在目前來說已很少使用,因此在這里不作闡述。
『捌』 做石蠟切片的染色步驟,自己配的1%番紅酒精染液,需要放置多久氧化,可以使用
石蠟切片操作步驟: 1、取材 2、固定 3、脫水:30%--50%---70%(每步60分鍾)---85%---95%--100%---100%(每步30鍾)。 4、透明:轉入1/2二甲苯+1/2無水酒精混合液20ml透明1h,純二甲苯20ml透明1h,再用純二甲苯20ml透明40min,並回收各液。 5、浸蠟:(1)將材料分別放入25%、50%、75%的石蠟-二甲苯溶液中,每級30分鍾。該過程在高於石蠟熔點3℃的溫箱中進行;(2)將材料放入溶解的純蠟中,時間為30分鍾,該過程再重復兩次。在高於石蠟熔點3℃的溫箱中進行。 6、包埋(1)將溶解好的石蠟在加入預先折好的紙船中,石蠟溶解後應過濾後使用,以免含雜質影響切片;(2)材料放入紙船,並擺好在蠟中的位置,如果包埋的組織塊較多,應進行編號;(3)將紙船放置在冷水上加速冷卻過程。 7、切片(1)修整:用刀片修成方形或長方形蠟塊;(2)以少許熱蠟液,將蠟塊底部粘附於小木塊上,以少許石蠟融化在蠟塊邊緣,加強粘附的強度;(3)木塊粘附於切片機上,調整切片機,使蠟塊切面與切片刀刃平行;(4)切成連續的蠟帶,切片刀的銳利度、蠟塊的硬度都會影響切片質量,可用熱水或冷水適當改變石蠟的硬度,也可在冰箱中放置一段時間;(5)分割蠟帶,分開的蠟片放在45℃溫水上,使蠟片展開。 8、粘片與烤片(1)可用粘片劑防止蠟片滑脫,但粘附劑通常容易被染色而使切片背景有顏色,影響觀察,實驗表明,載玻片洗的足夠干凈,一般不會滑片;(2)用載玻片撈取展開後的蠟片,調整蠟片的位置使位於載玻片中央,自然乾燥。 9、脫蠟與醇化(1)將切片放入純二甲苯溶液中10分鍾,使石蠟完全溶解,共2次;(2)溶去石蠟的切片依次放入75%、50%、25%二甲苯-乙醇溶液中,每級10分鍾;(3)再將切片依次放入100%、95%、90%、80%、70%、60%、50%的乙醇溶液中進行醇化,每級10分鍾。 10、染色(1)將切片放入番紅染液中30分鍾,番紅染色後,將切片依次放入50%、60%、70%、80%的乙醇溶液中分級洗脫,每級10分鍾;(2)洗脫後的切片放入固綠染液中染色1分鍾; 11、脫水、透明與封片(1)染色後的切片依次放入90%、90%、95%、100%乙醇溶液中分級洗脫,每級10分鍾;(2)洗脫後的切片依次放入25%、50%、75%、100%、100%二甲苯溶液中透明,每級10分鍾,出現渾濁表示脫水不徹底,需重來;(3)滴1-2滴中性樹膠,將潔凈的蓋玻片傾斜放下,封片,鏡檢,選擇好的貼上標簽,性切片製作完成。、
『玖』 快速冰凍切片製作方法及經驗
全部實驗步驟
1取新鮮組織於4%多聚甲醛固定24小時
230%蔗糖脫水48小時以上
3-250C包埋(冰凍切片機內)
4冰凍切片
冰凍切片步驟
冰凍切片免疫組化染色步驟:冰凍切片4~8μm,室溫放置30分鍾後,入4℃丙酮固定10分鍾,PBS洗,5分鍾×3次。用3%過氧化氫孵育5~10分鍾,以消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的活性。PBS沖洗,5分鍾×2次。下接石蠟切片免疫組化染色操作步驟。(見我發的前面的帖子)
你確定你是冰凍切片嗎???冰凍切片不能用熱修復啊!!!以下是我的步驟:1冰凍切片室溫放置30分鍾後,入4℃丙酮固定10分鍾,PBS洗,5分鍾×3。用3%過氧化氫孵育5~10分鍾,PBS洗,5分鍾×2。2 5~10%正常山羊血清(PBS稀釋)封閉,室溫孵育10分鍾。傾去血清,勿洗,滴加適當比例稀釋的一抗或一抗工作液,37℃孵育1~2小時或4℃過夜。3 PBS沖洗,5分鍾×3次。4滴加滴加第二代生物素標記二抗工作液,37℃或室溫孵育30分鍾。PBS沖洗,5分鍾×3次。5滴加辣根酶標記鏈霉卵白素工作液,37℃或室溫孵育10~30分鍾。6 PBS沖洗,5分鍾×3次。7顯色劑顯色(DAB)。8自來水充分沖洗,復染,封片。
冰凍切片免疫組化染色用的滅活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最好是用3%H2O2/甲醇溶液,室溫20分鍾。此配方不易產生脫片。配製方法是在9ml甲醇中加30%H2O2 1ml,混勻後使用,每次新鮮配製。
『拾』 在進行石蠟切片時,切片機是如何使用的
手動石蠟切片機操作時左邊手輪是修片,右邊手輪是切片!再詳細點就得看說明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