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易經有什麼好方法讓自己全看完
先搞清楚什麼是易經,然後著重看下乾坤兩掛,了解易經內容的大概模式,再把其他62卦的卦辭和用法簡單了解一下,基本上就能對易經有個大概的了解了。最後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去慢慢解讀更詳細的東西
Ⅱ 怎麼學習周易
大多數人都知道易經保羅了風水、八卦、姓名學說、奇門遁甲等各種知識。但是因為商店裡賣的關於這方面的書本數不勝數,很多人不知道應該怎麼選擇書籍閱讀。書籍選得好的話,讀起來沒有那麼費力,而且還容易讀懂,選得不好的話,讀個它十年八載的也不能摸出其中的門道來。在有些書籍里是這樣寫的,說能夠把易經學的很好的人都是有天賦的,他們自帶華蓋。這里說下華蓋的意思,華蓋的意思就是,可以遮擋住人類本來的智慧。在學習易經的時候往往不能僅靠字面意思來理解,而長有華蓋的人,不會只理解字面的意思。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看易經,然而易經的書裡面的內容過為深奧,大多數的人都很難理解書的內容,每次翻開書本的時候,不是看風水八卦,就是茫然無措,不知道該怎麼學習易經。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對於普通的人來說,應該怎麼學習易經,想要入門易經的話,應該看一些什麼書吧。
一、 學習易經的正確方法
在學習易經之前要先了解易經是怎麼來的,它是怎麼發展的,然後熟記一些關於易經的知識,比如:天干、地支、五行和八卦屬性等,這對我們學習易經是有一定幫助的。再者就是弄清楚自己學易經是因為要從事這方面的職業還是因為個人的愛好,這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想要想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話,建議大家先從六爻開始學習。在大部分的人眼裡,六爻很難,因為它有64卦都需要記憶,但是實際上,記住這64卦是有一定方法的,同時六爻的針對性相對於其他的方面相比較的話會強很多。
如果只是個人愛好想要學習易經的話,那麼就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學習易經就好了,想學什麼學什麼。
二、掌握易經的基礎知識
想要學習好易經,基礎知識是關鍵。理解並且熟練掌握五行八卦和易經的陰陽等知識。了解五行其中的道理,以及相互之間的相生相剋的關系。不要只在乎易經書籍字面的意思,而是要深入地挖掘。在看到易經里其中一方面的知識,就能以此聯想到其他方面的知識
三、適合初學者學習的三本書籍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被金錢蒙蔽了雙眼,在知識的海洋里也是如此,很多商家為了賺錢就把並不適合作為易經的閱讀書籍出版出來,並且上市,讓一些真正想要學習易經的人,很難挖掘到適合並且優秀的作品。因為在這里,小編推薦大家三本適合易經初學者適合閱讀的三本書籍,它們分別是《周易譯注》、《易經雜說》、《簡易經》。這三本書可以說都是易經的精華了,很值得大家閱讀。
總結:通過上面的文章我們可以知道學習易經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對於一個人的悟性要求有那麼一點點的高,不過,事在人為,更多的還是要看個人啦。
Ⅲ 怎樣才能看懂易經它的奧妙何在
學習易經用我們平常的方法是不一定學會的。易經不是一般的知識,而是世間萬物的道。簡單的說也就是世間萬物的規律。易經主要分易理和象數。易理更注重道理,象數也就是我們說的術數,比如算卦。我們學習它的目的在於修養自己的情操和對世間萬物客觀的認識,從而避免人生中的錯誤。當你對易經有了正確的認識的時候才可以說能學好它,不然你的動機和目的不對,學習它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Ⅳ 易經的推算方法
3個硬幣一隻筆教你用《易經》算卦
《易經》呢, 相當於一本字典, 內容就是對這六十四卦挨個進行解釋, 解釋每個卦的叫卦詞; 對組成每個卦的線條「爻」也挨個進行了解釋, 這部分內容叫爻詞
工具: 3個硬幣,一隻筆,一張紙, 一本白話版《易經》
求神問卜,辦法多多,首推《易經》,大名鼎鼎,作者周文王,解者孔夫子。不羅嗦了,學問再大,有用才是王道,今天,大家來分享一下如何用《易經》算卦。
NO.1 《易經》算卦是咋回事?
沒算過卦,您總看過八卦圖吧?八卦圖也沒看過,那就只能請您將就著去看看韓國的國旗了。八卦圖中心,是黑白相繞的兩條魚,魚外面圍繞著長長短短許多橫線。
這些橫線組成的圖,叫卦象,那些橫線本身,叫「爻」:(音姚)。
一條長直線「——」叫陽爻,中間斷開的「-- --」叫陰爻。
《易經》中,共有六十四個卦象,每個卦象都是由六條橫線,由下到上疊成的,這些卦象都有相應的卦名。
《易經》呢, 相當於一本字典, 內容就是對這六十四卦挨個進行解釋, 解釋每個卦的叫卦詞; 對組成每個卦的線條「爻」也挨個進行了解釋, 這部分內容叫爻詞。卦詞
啊、爻詞啊,我們都不是神童肯定記不住,隨身帶本《易經》就行了,而且也很酷, 不過要記得帶本白話版的。
算卦,基本上就是個查字典, 首先你得知道你要查哪個字,然後再弄明白那個字是什麼意思。算卦的程序,簡單說是這樣子的:
首先,麻煩你丟一陣子硬幣,再把你丟硬幣的結果記下來,這個記錄就會對應易經中的某個卦象某個「爻」。接著,像查字典一樣從《易經》中查出這個卦、這個「爻」的意思來。
最後,如果你能把這些卦詞、爻詞的意思弄明白,恭喜了,你已經達到了本文預期目標—— 會DIY算卦了。 至於靈不靈,那就要看周文王他老人家的心情和兄弟你自己的悟性了。
NO.2 卦怎麼個演算法?
「丟硬幣」這個過程, 專業點的說法叫做「起卦」, 起卦的方法五花八門,大仙們各有各的玩法, 本文向你推薦的「硬幣算卦法」, 最為簡單,方便易學。
OK,一切准備就緒,兄弟們就可以開始了:
1.打開錢包,拿出硬幣三枚。硬幣用文字標了幣值的那一面,是正面;國徽或者花卉等圖案的一面,是背面。
2.找一安靜房間老老實實坐下來,態度端正地先凈手焚香。
3.把三枚硬幣用兩手合握在手心裡,要算什麼你一定要想清楚!然後將意念高度集中,默想,使勁默想。
4.接下來手開始搖,搖幾下後把硬幣往地上一丟。猜猜硬幣丟出來的結果有幾種可能?對了,只有四種:三個都是正面,三個都是背面,二個正面一個背面,一個正面二個背面。
5.把結果記下來,以背面,也就是國徽、花卉等圖案那一面出現的情況為標准。
★如果搖出一個背面 ● ○ ○ 奇數嘛,為陽,記作陽爻 "—— "。
★如果搖出三個背面 ● ● ● 也是奇數也是陽,但這個數大了點,特殊點,叫老陽,記錄的時候要在陽爻的後面打個叉:「 ——X」。
★如果搖出兩個背面 ● ● ○偶數,自然為陰,記作陰爻「-- --」。
★如果搖出零個背面 ○ ○ ○ 算是偶數吧,為陰,也比較特殊,叫老陰,記錄的時候要在陰爻的後面打個叉: 「-- --X」。
要注意那些後面打叉的老陽和老陰,那可就是大名鼎鼎的變爻,記住,變爻!!!
每次搖下來,會搖出來多少變爻是不一定的,為啥叫變爻呢?因為物極必反,老陽會變為 「- -」(陰);老陰要會變為" — "(陽),記住這個變化之道,《易經》的精髓所在。
6.一鼓作氣連搖六次,把六次搖出來的結果用上面的記法記錄在紙上,順序是從下往上!從下往上記!!! 第一次搖出的結果叫做初爻,記錄在最底下;第二次搖出的結果為第二爻,記錄在初爻上面,依次類推一直記上去,直至把第六次記錄完。恭喜你搞定了一卦!你再使點勁記住:這個卦叫做本卦,本來的卦、原來的卦的意思。
NO.3 案例教學
《左傳?閔公元年》記載了一個叫畢萬的人。他的祖先做過諸侯,後來失去了封地。畢萬准備去晉國做官,臨行前找人算一卦,卦搖出來一看,是屯卦,初爻是一個變爻。如圖所示:
第六次搖 ○ ● ● 記錄為-- --陰爻
第五次搖 ○ ○ ● 記錄為——陽爻
第四次搖 ● ○ ● 記錄為-- --陰爻
第三次搖 ● ○ ● 記錄為-- --陰爻
第二次搖 ● ● ○ 記錄為-- --陰爻
第一次搖 ● ● ● 記錄為——X注意是老陽爻
這次算出來的本卦就是屯卦,其中第一個爻是變爻。(要想混成專業的, 就要養成個好習慣:把卦象中的陽爻叫做「九」,把卦象中的陰爻叫做「六」, 比如這個卦, 由下往上數, 最下面的就叫[初九],其次叫[六二]、[六三],再接著叫[六四]、[九五]和[上六]。其中[初九]是變爻。)
找到了本卦,算卦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多半,接下來要找「變卦」.
之所以存在「變卦」是因為存在變爻,一個卦象中的變爻變了,盡管其他爻沒變,但是卦象就變了,變了之後的卦象就是本卦的變卦。
仔細看剛才的例子,本卦是屯,變爻初九本來是老陽爻,要變當然變成陰爻,這樣初九就變成了初六,卦象也相應變為比。
也就是說, 例子中的這次算卦, 本卦是屯卦, 變卦是比卦,變爻在初九,即屯卦最底下那一條直線。.
這樣, 我們就把這一卦算了出來, 就像在字典中找到了那個想找的字一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去了解字的意思——「解卦」了。
NO.4 闖難關:怎麼解卦?
先告訴兄弟們一個壞消息: 這是最難的一關, 然後再告訴兄弟們一個好消息: 這已經是最後一關了, 即將大功告成!
丟丟硬幣, 做做記錄, 必然會算出個本卦, 然後查看變爻—— 帶叉的老陰和老陽。變爻出現的情況不同,則解卦的方法就不同。但變爻的情況無非就以下七種, 這就是整個算卦過程里唯一的難點了, 要麻煩兄弟們辛苦一下,把下面七點背下來:
1、沒有變爻 :在《易經》中查出本卦的卦辭, 根據這個卦詞的意思來解釋你算的這一卦。
2、一個變爻 :在《易經》中查出本卦的變爻的爻辭,根據這個爻詞的意思來解釋你算的這一卦。
3、二個變爻 :在《易經》中查出本卦的兩個變爻的爻辭, 根據這兩個爻的爻詞的意思來解釋這一卦,但是要以上爻的爻詞為主。
4、三個變爻 :在《易經》中分別查出本卦和變卦的卦辭,以本卦的卦詞為主,變卦的卦詞為輔, 綜合解釋你算的這一卦。
5、四個變爻 :在《易經》中查出本卦中兩個沒變的爻的爻詞, 根據這兩個爻詞的意思,以下爻的爻詞為主來解釋你算的這一卦。
6、五個變爻 :在《易經》中查出這個本卦的變卦,然後用變卦中不變的那個爻的爻詞來解釋你算的這一卦。
7、六爻皆變:在《易經》中查出這個本卦的變卦, 根據這個變卦卦詞的意思來解釋你算的這一卦。
現在我們來解剛才案例里的這一卦:根據本卦「屯」的變爻,即初九這個「爻」的「爻詞」來解。查《易經》,屯卦的初九爻「爻詞」為「磐桓,利居貞,利建侯。」翻譯成白話為「萬事開頭難,創業時期困難大,難免彷徨,但只要行為端正,態度執著,便可建功立業。」也就是說畢萬此去晉國當官,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結果呢?《左傳》里記載,畢萬後來為晉獻公效力,滅掉了耿、霍、魏三個小國,獻公把魏賜給畢萬,於是畢萬成了諸侯。
Ⅳ 怎樣才能看懂周易
如何看懂周易,周易入門六十四卦學習的經驗分享。
《周易自測牌》六十四卦圖解,六十四卦一覽表。
1.乾卦乾為天困龍得水 2.坤卦坤為地餓虎得食
3.屯卦水雷屯劉備賣草鞋 4.蒙卦山水蒙賊人捂眼
5.需卦水天需孔明居隆中 6.訟卦天水訟二人爭路
7.師卦地水師奪得鳳凰城 8.比卦水地比船得順風
9.小畜卦風天小畜密雲不雨 10.履卦天澤履如蹈虎尾
11.泰卦地天泰麋鹿銜花 12.否卦天地否猛虎在籠
13.同人卦天火同人二人合戴帽 14.大有卦火天大有三星共照
15.謙卦地山謙文王訪賢 16.豫卦雷地豫日出扶桑
17.隨卦澤雷隨明燈引路 18.蠱卦山風蠱道遇猛虎
19.臨卦地澤臨騎井轆 20.觀卦風地觀隔河望金
21.噬嗑卦火雷噬嗑暗箭傷人 22.賁卦山火賁金雞化鳳
23.剝卦山地剝日落西山 24.復卦地雷復春臨大地
25.無妄卦天雷無妄白手得魚 26.大畜卦山天大畜花果山稱王
27.頤卦山雷頤掘地得金 28.大過卦澤風大過臨陣折槍
29.坎卦坎為水過河拆橋 30.離卦離為火草船借箭
31.咸卦澤山咸彈琴遇知音 32.恆卦雷風恆鐵杵成針
33.遁卦天山遁牆外有虎 34.大壯卦雷天大壯虎山行
35.晉卦火地晉升梯入室 36.明夷卦地火明夷瞎馬出征
37.家人卦風火家人腳踏兩船 38.睽卦火澤睽姜太公販賣豬羊
39.蹇卦水山蹇行路難 40.解卦雷水解旱苗得雨
41.損卦山澤損風吹折傘 42.益卦風雷益李淵得敬德
43.夬卦澤天夬七擒孟獲 44.姤卦天風姤君子遇小人
45.萃卦澤地萃蓮生三戟 46.升卦地風升鯉魚躍龍門
47.困卦澤水困上桿抽梯 48.井卦水風井秦瓊賣鐧
49.革卦澤火革澤中有火 50.鼎卦火風鼎趙彥救母
51.震卦震為雷金鍾夜鳴 52.艮卦艮為山棒杵與瓜
53.漸卦風山漸逢蒙習射 54.歸妹卦雷澤歸妹李靖斬子
55.豐卦雷火豐猿獻果 56.旅卦火山旅風箏斷線
57.巽卦巽為風韓信將兵 58.兌卦兌為澤黃連樹下彈琴
59.渙卦風水渙一馬兩頭 60.節卦水澤節張良遇師
61.中孚卦風澤中孚二仙一心 62.小過卦雷山小過推車掉輪
63.既濟卦水火既濟如意仙人 64.未濟卦火水未濟火焰山
——《周易自測牌》作品工作室
Ⅵ 怎樣看懂《易經》
你真想看懂《易經》?我自己也是自學的,目前看了比較多,但是如果你是初學的,不要看原本《周易》,絕對看不懂!我建議你去看南懷瑾的《易經雜說》和《易經系列別傳》。這里附上《易經雜說》開頭的一些入門的解說,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覺得可以的話,可以自己到迅雷去下載,搜索「南懷瑾」「南懷瑾選集」或者「易經雜說」「易經系列別傳」等等,很多資源都能下。
字是寫的,卦是畫的,所以我們叫作畫卦。人類原始的時候沒有文字,中國的原始文字都是圖畫,像「鳥」字,原來就畫成一隻鳥的樣子,日月山水舟車蟲魚都是這樣,可知中國文字的起源就是圖畫。卦的圖案,每個卦都有三畫,我們稱為三畫卦,卦中的畫叫「爻」。為什麼叫「爻」?「爻者,交也。」為什麼「爻」就是交?這是說明卦在告訴我們,宇宙間萬事萬物,時時都在交流,不停地發生關系,引起變化,所以叫作「爻」。
三乾卦的三爻,都是完整的—,這叫作「陽爻」(大家不要上當,我們中國人,一遇到「陽」、「陰」,馬上產生一種神秘的觀念,覺得奇怪,其實並不奇怪,「陰、陽」也一樣的只是一種代號)。一畫在中間斷裂的如一,叫作陰爻,兩個是相對的。
三個陽爻,完整的三畫,為乾卦,代表天。三個陰爻,斷裂的三畫,為坤卦,代表地。在人來說,乾卦代表男人,坤卦代表女人,以一隻手來說,手背是乾,手心是坤。由此可知,這只是一種不定的代號,也是一種數理的符號,這種符號可以有很多方面的用法。
八卦的圖案,乾卦代表天在上,坤卦代表地在下,畫出來就是前面伏病逝的先天圖,它的方位,和現代我們所用地圖,上為北方、下為南方的情形,恰恰相反。八卦的方位,上面是南方,下面則是北方,它的圖是這樣的:
Ⅶ 怎樣能讀懂易經(天天看、下功夫讀)
《易經》是中國第一經,它是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這里發源出來,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一句話:易經是什麼?易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歷來被尊稱中國文化的網路全書,千百年來,易經對我國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解析:
1、嚴格說來《易經》和《易傳》構成了《周易》;而《周易》、《連山》、《歸藏》又構成了《三易》。《連山》是夏代的易學,《歸藏》是殷代的易學,《周易》是周代的易學。可惜,《連山》、《歸藏》已失傳。
2、《易經》又稱本經,簡稱《易》,成書於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約三千年前。《易經》由卦辭及爻辭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而《易傳》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辭上、系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十篇。《易傳》成書於春秋至戰國中期,是對易經的注釋和發揮。
3、史學界認為《周易》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合著,即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周公著爻辭,孔子撰《易傳》。
第二句話:易經的核心是什麼?易經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說」,即:簡易、變易、不易。
解析:
1、簡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復雜再深奧,一旦人類的智慧達到,就可以把它們轉換成人們容易理解和處理的問題。
2、變易:是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發展著,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如果離開這種變化,宇宙萬物就難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間萬物皆變的前提下,還有唯一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萬象之物的東西不變;即是說萬物皆變的規律是永遠不變的。
所謂"不易",就是基本平衡;"變易"就是發展變化,就是不平衡;"簡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復雜的事物可以用最簡單的符號來概括。發展變化、不平衡是絕對的、永恆的,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
第三句話:易經的表達方式是什麼?易經的表達方式是八卦,而八卦又延伸為六十四卦。
解析:
1、八卦是由: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單卦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六十四卦。
乾:天、坤:地 、 兌:水、 離:火 、 震:雷 、坎:水、 艮:山 巽:風。
2、在《易經》經文中,用"-"表示陽爻,用"--"表示陰爻。陰陽爻就組成了卦。
3、具體說,每一個卦有六個爻,或者是由三個陽爻或三個陰爻組成;或者是由一個陰爻與兩個陽爻;或是由一個陽爻與兩個陰爻組成。八卦就是八個單卦。再由八個單卦互相重合,組成六十四卦。
舉例來說:
請比較國旗與下圖,就知道什麼卦。
韓國國旗的太極和八卦思想來自中國的《周易》。以太極為中心,四角的卦分別象徵陰陽互相調和,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離卦為太陽和火,各個卦還象徵著正義、富饒、生命力和智慧。
4、「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的變化由太極開始,由太極產生出兩儀即陰陽。即有陰陽,使相互感應,陽育陰,陰含陽,於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所以陰陽二氣,又分為四,名曰四象。四象現在一般是指少陽、老陽、少陰、老陰。
第四句話:易經為何又區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是按其數字排列運行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就是先天八卦數。後天八卦傳說為周文王所制,又稱文王八卦。其排列次序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解析:
1、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沒有形成以前的狀況,叫先天,有了萬事萬物,就是後天了。換句話說,人在娘胎里是先天,離開娘胎是後天,先天後天是劃分階段范圍的一種界說。
2、根據先天八卦的次序,我們可以知道人在母腹中,首先開始生頭,因為乾為一,次生肺,因為兌為二,次生心,因為離為三,次生肝膽,因為震為四、巽為五,次生腎,因為坎為六,次生腸胃,因為艮為七,次生肌肉,因為坤為八。
3、先天八卦說的是宇宙形成時的狀況,後天八卦說的是宇宙以內的變化和運用的法則。
4、提醒朋友們注意,現在使用後天八卦居多。
先天八卦圖
後天八卦圖
第五句話:易經中難字的讀音幾何?易經中難讀的字有這么幾個:爻、兌、夬、彖、貞、筮
解析:
爻:音 yáo ,2聲。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長短橫道:爻象。
兌:音 DUI,4聲。兌卦喜悅可見,快樂照臨人。
夬:音 guai,4聲。決也,剛決桑也。
彖:音 tuan,4聲。本義為「豬跑脫」。篆為從彖聲之字。
貞:即禎,「貞」為動詞,卜問的意思,「禎」為形容詞吉祥的意思。
筮:音 shì。占吉凶,如筮短龜長。
第六句話:易經有何作用? 《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幸福密碼的一部寶典。
解析:
易經是中國儒家千年總結的哲理和經驗,它包羅萬象涉及的范圍很廣,幾乎所有的知識都包括在內的一部網路全書。易經給人類帶來三把金鑰匙。
1、第一把金鑰匙是「陰陽」,世上任何事情陰陽平衡就達到了和諧,和諧就能發展進步。
2、第二把金鑰匙是「五行」,萬事萬物都離不開五行的身影,風水的命理學和位理學都從它而起。
3、第三把金鑰匙是「八卦」,由八卦延伸為「文王六十四卦」。他告訴我們宇宙的六十四個密碼,大千世界都逃脫不了這個秘密。
第七句話:易經很難學嗎?易經,為容易學習的經典,而非《難經》。
解析:
1、為什麼說易經容易學習呢?因為易經雖然是一本無字天書,但它創立了八個符號來描述對人類生存影響甚大的八種自然現象,就是上述所說的八卦。
2、我們講易經有三個關鍵詞,就是:陰陽、五行、八卦。整個易經學術的核心,就只有這三個詞。八卦符號是古代的一種語言,我們運用易經就相當於是把一種古代語言翻譯為現代語言而已。我們大多數人都懂得基本的英語,英語有二十六個字母,而八卦這種古代語言,有多少個字母呢?只有八個字母;學會基本英語交流需要掌握多少個單詞,保守估計也要一兩千個單詞吧。而整個易經體系有多少個單詞?只有六十四個單詞!六十四個單詞涵蓋了整個宇宙人生的規律!
3、正因為學習易經只需要掌握八個字母,只需要記六十四個單詞。所以,易經是很容易學習的經典。很多人覺得難,是因為沒有掌握簡易的方法、路徑錯誤的情況下,縱使花費一輩子時間在上面,還是無法把易經掌握和應用。
第八句話:為什麼用易經預測是非常准確的?因為易經預測是科學的,充滿了迄今為止的人類大智慧。易經術數是古代道教五術中的重要內容支派。術,指方式方法;數,指理數氣數。
解析:
1、之所以說用易經預測是科學的,上面說過八卦本身代表一段時間狀態,六十四卦當然也是如此。這一時間狀態既過去,現在,未來。也就是說易經任何一卦對事物的判斷都蘊含了對這個事物未來狀態的測定。
2、八卦的最底一條線就是這樣一個未來狀態的表述,同時也蘊含對這個事物過去狀態的測定,八卦最上一條線就是過去狀態的表達。所以一卦的意義既蘊含對過去的推算和對未來的推斷。因此懂得易經的人可以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科學性既在於此。
3、有人說一個卦相是現在得出來的,既是蘊含過去現在未來也是很短暫的,幾乎和現在的狀態是不分離的,怎麼知道過去未來那麼長時間呢?八卦的三條線分別代表三個時間概念,可每個時間概念的單位時間是沒有規定的。用易經的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根據表達的需要確定一個時間單位,可以一條線代表一小時,也可以代表一年。舉例:艮卦,代表山,最上面一條線代表久遠年代以前地殼變動,中間一條線代表岩漿凝固成山體,後面一條線代表過去一定年代山體仍然凝固不動,所以只有長時間保持以上這個狀態的才能被稱作山。正好把山的物理狀態和時間狀態表達清楚。用艮卦既山作卦去測算當然可以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了,可是我們在取卦的時候幾乎用不了一秒鍾,而我們得出了幾千年的結論。
4、八卦取象都很大很固定,所以在時間上都很有保障。三條線得八卦表達得事物是這樣,六條線的卦也是這樣,只是它又兩個三條線的卦組成表達了事物互相遭遇變動的思想。
第九句話:易經的「易」字代表什麼? 「易」字代表了「日、月」。即是說「上日下月為易」、「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陽ju矣。」
解析:
1、有人認為:「易」字是個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易」就像頭朝上的一條[蜥蜴]。也有人認為「易」字是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最初是左邊三點,中間一條長弧線,右是半個圓圈。或左邊是半個圓圈,中間一條長弧線,右邊三點。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陰陽,認為這種說法比較吻合《易經八卦構成和排列的規律法則,及其內涵的核心思想。
3、無論哪種意見·觀點,都不能否認[易]的[變化]之含義。日月象數蘊含交替變化之義。
第十句話:易經的辨證法則是什麼?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系辭》中說的,也是《易經》中的一個重要的辨證法則:[通變致久]。
解析:
1、天道運行的規律:[唯變所適]。事物有變就有常,有常就有變。《易經》就在這種[變動不居]中、顯示了[恆常通久]的不變法則,又在這種「恆常通久」中、表現了「唯變所適」的可變規律。這種規律就是所謂的[天行],即天道運行的規律。
2、事物變化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所以事物變化必須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
3、所以《易經》認為既然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那麼人就應該效法天道,不違天逆常,順時適變,如此才可以保持長久。
4、《易經》的兩個指導人行為的概念,即[時]與[中]: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運行,既不太過,又不不及。[時]指與時勢一致:也就是說和諧、與時俱進。
Ⅷ 如果想學習《易經》,有什麼好的入門方法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今天正好得以良機,分享給更多想學《易經》的人。
我先來普及一下「易學」的概念。
廣義來說:所謂「易學」,最早就是描述《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學說,後經世人不斷推演、完善形成的其它派生著作,內容涉及天文、地理、宗教、法術、軍事、中醫、預測、風水、管理學、人生修養、處世智慧等方方面面的內容,用於指導實踐的宇宙觀和方法論,統稱為「易學」。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文化的根之所在。
領會了這些之後,再結合看【清】李光地的《周易折中》和老子的《道德經》,這兩本書作為輔助理解的參考書。《周易折中》遍采各家易學研究大家之長,收集了261家大儒學說,可以說是最全面、最適合新手學易的一部輔助圖書了;而《道德經》算是一定意義上真正將伏羲易的精髓與魅力傳承發揚下去的一部傳世名作。
學了這些之後,你就算邁進「易學」的門檻了。
總結一下,最後的推薦清單就是:
從認識自己命運入手,先看【易解人生】。輔助理解的書看【周易折中】、【道德經】。
《易解人生》裡面已經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易經》和《易傳》了。這樣就是一本工具書《易解人生》,一本教輔《周易折中》,另一部傳世的易傳《道德經》。
「易」構成了中華民族認識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獨特模式,為中國傳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創立與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思維範式。
中華文明的歷史如同一條奔騰咆哮的洶涌大河,數千年來跌宕起伏,經久不衰。易則以自己獨特的思想魅力和實用價值穿逶歷史,哺育了歷代人傑,直至今日易開創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這絕豐非偶然。
所以,學易的價值是認識社會,認識人性,認識生活,而不是學算命。我們後人該當人人學易、知易、用易,只有這樣,我才覺得對得起古聖先賢,也符合當代人當下的需要。
如果您真正想學習易經,歡迎在下方留言或與我私信!
Ⅸ 怎樣才能讀懂易經
如何讀懂《易經》在網上讀到一篇有關《易經》的文章,其中概括了《易經》的四大技術,這四大技術是: 1.全息對應論:萬事萬物都是相互對應的,沒有單獨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發生,往往預示著另一件事情也會發生,就像食物鏈與食物網一樣,人、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人改變了,必會影響與其相關聯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變了,必將影響與其相關的所有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全息網路中。 2.五行生剋制化論:萬事萬物都可以歸類到五類元素:既: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剋一物,沒有最強者,也沒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剋中才能得到發展,我們人也分為五種人,相生規律是:金水木火土金,相剋規律是:金木土水火金,從此可以看出只有相對最強與最弱,沒有絕對最強與最弱。 3.陰陽論:萬事萬物都分陰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純陽純陰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慈善家也有見不得人的一方面,十惡不赦的罪人也是有良心的,陽久必陰,陰久必陽,陰陽是互相轉化的,一個人的成就到達最高峰時必將走向衰弱,一個人失敗到極點時,也是成功開始的時候,萬事不能做得太絕,太絕對了容易出問題,要窮寇莫追、網開一面。 4.時空論:萬事萬物的變化都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或空間變了,事物也會隨著變化,做事情不可冒進,也不可畏縮不前,不僅要逢時,還要逢位。傑克韋爾奇是世界管理大師,讓他來管理中國的企業,他也許或成為一個大笨蛋,因為空間變了,你在這個工作崗位不順心,你可以換一個工作崗位,因為空間變了,人也會變化的,今年你非常倒霉,喝涼水都塞牙,說不定明年你就大展宏圖,商場得利,官場得權,情場走桃花運,因為時間變了,人也會隨著變化。 贊同之餘,思緒頓開,提筆千言,一揮而就。 《易經》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根,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家、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然,現代人對《易經》的了解並不多,很多人僅把它當作是一本占卜之書。也有不少學者從宗教、哲學、政治、軍事、藝術等多個角度去詮釋《易經》。但我認為,如果不能真正明了《易經》的本質,僅從應用的角度去理解《易經》,終究還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也許有人不知道,以計算機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其基本原理正是來源於《易經》。但是,現代科學並未能實現對《易經》的破譯。在現代人眼中,《易經》依然是神秘莫測、晦澀難懂。而《易經》在預測中的應用,更是現代科學難以接受的。那麼,《易經》到底是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 據史料記載,《易經》是遠古眾多聖人根據大自然的發展變化規律經過很長的年代創作並不斷修改而成的。其中,經上古聖人某一時期集成為《連山古易》。聖人盤古之後世,因時又作《歸象易》。又經過很長年代,聖人觀察大自然變化,重修易經,作成《歸藏易》傳於伏羲。《歸象易》偏重於個人修行及人類發展的問題。到周文王時,自然及社會環境又發生變化,文王對易經進行了演繹發展,而名《周易》(「周」意為周朝,圓周,周轉回歸)。到孔子時,其在《易》的基礎上增加了釋義(經),被後人合稱為《易經》,不過,其所增修偏重於義理(哲學)。 所以,後人對於「易」解釋,基本有四種,1、上日下月為易,2、如蜥蜴變化為易;3、化繁就簡為易;4、金烏,大日,生命。 對於「經」的釋義,也有三個,1、通「徑」字,路徑;2、經典;3、方法。 綜合起來,《易經》的作用就是指導人們深入觀察自然界的各種現象,認識天地、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科學奧秘,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遇,在比較好的環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下面,我們以乾卦為例,領略一下的《易經》精妙。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可以看出《易經》的表述形式雖然非常簡明,但其內涵卻頗為豐富。這也是現代人難以全面、深入理解《易經》的重要原因。 以筆者之見,《易經》的思想可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易經》是對世界的數字化描述。 從現代科學的觀點看,《易經》是一種人工編碼系統。它由陰陽卦符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個不同水平的系統層次,同時配以卦辭和爻辭進行文字說明,有著嚴密、完美的內碼數理結構,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層次最強、結構最嚴密的符號系統,也是最早運用系統論的典型。《易經》系統的開放性和兼容性為後世系統論應用樹立了典範。 通俗的講,《易經》用「陰」、「陽 」兩個符號對世間萬物進行系統分類編碼,如「乾」表示為六個(—),「坤」表示為六個(--)。如果用現代數字化方式表示,即乾為(111111)、坤為(000000)。有了這樣一個基本思路,時空中的任何的事物都可以用兩個基本符號表達了。這一思路,正是現代數字化技術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種表示方法不僅將看似沒有關聯的具體事物抽象為可以進行數學運算的二進制編碼,更突破了時空維度對事物的限制。在《易經》的編碼系統中,任何維度空間中的事物,都可通過一組編碼來進行表示,只是其編碼的長度將有很大的不同。 二、《易經》是多維認知的三維化。 上面,我們只講了《易經》對宇宙萬物的描述方法,更進一步,我們需要深入了解《易經》的產生及應用機理。 1、為什麼要用(—)和(--)兩個符號而不是十個符號來表示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包含於兩個最基本、最穩定的屬性之中。如生命的生與死;天氣的涼與熱;天象的夜與晝;事件的成與敗;方位的前與後;事物的有與無等等。所以,用陽(—)和陰(--)這兩個符號表達事物決非人的主觀選擇,而是古代聖賢對自然事物敏銳而精準地把握。 2、符號與事物的對應關系是人為的嗎? 在現代計算機的編碼過程中,符號與其所表達的事物之間的關系確是人為的,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但《易經》的編碼規則卻並非人為的,要想說明這一點,我們就不得不談到另外兩個概念,即天人合一與多維思維。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最為核心的概念。從《易》的產生來看,即有「河出圖,洛出書」的說法。說明《易》本身就是古人對自然感悟的結果,即《易經》的編碼規是建立在對整體把握基礎之上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從自然現象中感悟出宇宙的規律,就如螞蟻無法理解飛鳥的境界一樣,認識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局限決定了對同一現象的理解差異。以實證和思辨為基礎的西方文明,推動了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而被西方稱為神秘主義文化的東方文明,卻造就了《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等一大批讓現代文明無從超越的精神財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古代聖賢具備「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能力,我把這種整體把握的思維方式稱作「多維思維」。(雖然這樣的提法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但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古代聖賢的思維方式,《易經》將成為永遠無法破解的迷。)當然,這種多維思維的認知結果是常人用邏輯思維(或稱作三維思維)難以理解的。《易經》是古代聖賢為我們編譯的多維認知的三維讀本。 3、為什麼《易經》可以用來預測未來? 《周易》在我國古代是一部用來占筮的書,那麼這種預測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呢? 根據現代科學的普遍認同的觀點,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由四維時空構成的世界,但時間是單向流逝的,即只能從過去指向未來。所以,我們只能了解過去而無法預知未來。 但根據《周易》的思想,萬事萬物都是緊密聯系、相互對應的,每個事物都是宇宙整體網路中的一個節點。一個事件的發生,是宇宙整體運行的結果,同時也預示了其它事物的變化,就像食物鏈與食物網一樣。人、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人改變了,必會影響與其相關聯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變了,必將影響與其相關的所有人。世界是一個全息的網路。 同時,由於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都可按照自然規則進行數字化編碼,所以,通過數學推演,即可獲得每個節點在任何時空中的狀態與運行規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預測,只是以《易經》為理論基礎的預測,更強調「算」的運用。 4、《易經》的演算方法及其解釋。 根據《易經》的思想,預測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步驟: ①、進行事件關聯。即確定要預測的事件並將其與某一具體操作事件關聯,如想好要預測的事件並通過投擲硬幣來實施。 ②、對關聯事件進行數字化編碼。如通過投擲三枚硬幣來獲得一組符號信息。 ③、通過推演獲得一組編碼信息並加以解釋。即將獲得的編碼信息與《易經》中的卦辭、爻辭對照並分析得出結果。 這里,人們通常會存在以下幾個疑問: ①、事件與偶然事件的關聯有意義嗎? 在多維思維狀態下,事物在四維時空中的運行變化規律是確定的。但對大多數人而言,這種多維思維的狀態的很難領會的。事實上,《易經》為多維思維向三維思維進行變換提供了一個思路,即通過對三維事件的數字化編碼,並進行四維變換而獲得對時間維的定位分析。當然,從三維思維的角度看,這種變換必然是偶然且不可控的。所以,占卜的方法都是用三維思維能力無法控制的。 ②、偶然事件可以判定未來的客觀事物嗎?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根據《易經》思想,萬事萬物都是緊密聯系、相互對應的,每個事物都是宇宙整體網路中的一個節點。所以,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偶然事件。 ③、編碼信息的解釋一定是正確的嗎? 這是預測准確與否的關鍵環節。事實上,對於具備了穩定多維思維能力的人而言,占卜的方法都是多餘的。但對於尚未具備這種能力的預測者而言。對編碼信息的解釋與心理測驗的解釋一樣,需要一定的知識、經驗與悟性。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真正讀懂《易經》是件既簡單又困難的事情。對於具備了多維思維能力的人而言,《易經》不過是一本多維思維智慧的三維譯本,根本就是多餘的;但對於無法領悟多維思維的人而言,《易經》是一本叩開多維思維的敲門磚,透過它,您可以感受到多維智慧與多維世界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