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玉鳥虎皮鸚鵡可以吃一樣的飼料嗎
最好不要為了省事喂一樣的飼料。
要喂虎皮鸚鵡小米或者穀子,定期喂水果,千萬不能隨便吃,但是虎皮鸚鵡始終不是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植物種子為主,小米亦可以。虎皮鸚鵡(學名:Melopsittacus unlatus)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又名嬌鳳,屬小型攀禽品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性情活潑且易於馴養,在中國是大眾最喜歡的寵物鳥之一,野生種群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能,你要為他小米或者穀子,定期為他水果,千萬不能隨便吃。
日常的飼料主要是穀子、小米;稗子、玉米面窩頭、菜籽、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飼喂,如穀子2份、稗子7份、菜籽1份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穀子或小米代替。蘋果需切成小片,青菜需切碎。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穀子2份、稗子6份、菜籽(蘇子)2份。親鳥配對前開始飼喂雞蛋小米,合籠後繼續供給發情飼料和骨粉。開始孵蛋後停止上述飼料,另增加20%菜籽及白蘇籽。雛鳥出殼後,供給蛋黃面(熟蛋黃一個,小米或玉米面攪拌而成)、青菜和牡蠣殼粉等。
㈡ 白玉鳥吃什麼大叫
夏天到了,白玉鳥不愛吃東西,白玉鳥吃青菜和水,不過夏天不要把白玉鳥放在有太陽的地方,要不然會中暑的,還是放在陰涼的地方比較好哦!~日常的飼料主要是穀子、小米;稗子、玉米面窩頭、菜籽、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飼喂,如穀子2份、稗子7份、菜籽1份。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穀子或小米代替。蘋果需切成小片,青菜需切碎。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穀子2份、稗子6份、菜籽(蘇子)2份。親鳥配對前開始飼喂雞蛋小米,合籠後繼續供給發情飼料和骨粉。開始孵蛋後停止上述飼料,另增加20%菜籽及白蘇籽。雛鳥出殼後,供給蛋黃面(熟蛋黃一個,小米或玉米面攪拌而成)、青菜和牡蠣殼粉等。
㈢ 白玉鳥的飼料怎麼配製
金絲雀又名芙蓉鳥、白玉、白燕、玉鳥,個別地方稱燕子。屬雀形目、雀科。原產於大西洋的加那利、馬狄拿、愛蘇利茲等群島和非洲南部。最初由於其嗚叫聲很好聽,引起了捕獵者的興趣,被大量捕捉,現在世界各國都有飼養。不同品種的金絲雀鳴聲不同,如山東種金絲雀的鳴聲為連續短促的。唧唧唧唧唧唧……家家家家家家……」,德國蘿娜種金絲雀能發出緊密的顫音,如「吉立……」、「舉……」或「覺郁……」。金絲雀還能仿效其他鳥的嗚叫聲,如與畫眉放在一起就能學畫眉的叫聲。 金絲雀的身體比較嬌弱,平時應該讓其多運動。因此,飼養籠必須寬大,最好飼養在特製的金絲雀籠中。雌、雄鳥在平時應分籠飼養,每籠只養1隻。8~9月間開始合籠飼養,讓其營巢繁殖,此時可換成46厘米×30厘米×35厘米的繁殖籠。用草或竹絲編織成外形像碗、上口直徑11厘米、深5厘米的人工巢,掛在繁殖籠上方。籠里設置食罐、水罐和棲杠。食罐、水罐的口要大,棲杠最好是扁圓形的。籠底鋪上細沙。
金絲雀日常的飼料是穀子、稗子、玉米面窩窩頭、菜子、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喂給,如穀子2份、稗子7份、菜子1份。當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穀子或小米代替。蘋果切片、青菜切碎飼喂比較好。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穀子2份、稗子6份、菜子(蘇子)2份。親鳥配對前,開始喂給雞蛋小米,合籠後繼續供給發情飼料和骨粉。開始孵蛋後停用以上飼料,另增加20%菜子及白蘇子。雛鳥出殼後,供給蛋黃面(熟雞蛋1個、小米或玉米面120克攪拌而成)、青菜、牡蠣殼粉。
每周清除籠底糞便2~3次,食罐和水罐要天天刷洗,飲水要每天換新,棲杠每3天洗1次。每周最少水浴1次,浴後須待羽毛干後才可移至室外。發現鳥的爪甲過長,在棲杠上站立不穩時,要用剪刀進行修剪,注意不要修剪過多,以免出血。金絲雀如果長時間受到陽光直射,會使羽毛褪色;蘿娜金絲雀還會高聲嗚叫,致使鳴聲變得粗硬,所以每天在柔和的陽光下曬1心時即可。夏季夜間最好用籠套罩住鳥籠,防止蚊蟲叮咬。
7~8月份是金絲雀脫換羽毛的時期。期間體弱的鳥往往死去,健康的鳥也易感染疾病。因此,除在飼料中增加10%菜子和墨魚骨粉外,還要避免風吹。到了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溫,避免溫差過大。
㈣ 太陽能路燈的配比方法
你說的配比是指民間傳統的配比方法1:3:4,1指的是led的光源大小,3指的是太陽能電池板的大小是led光源的3倍,4指的蓄電池容量的大小是led光源的4倍左右,這樣的配置對北方地區來說(依著鄭州地區來講,此地區日照峰值是4小時左右)每天照明6到8個小時,連續3到4個陰雨天可以亮。如果想科學合理的設計太陽能路燈建議您聯系專業廠家的設計銷售人員,如果這方需求連續下方電話。
㈤ 白玉鳥退毛期間怎麼養
金絲雀的身體比較較弱,平時應讓它們多運動,因此,飼養籠必須寬大,最好用特製的金絲雀飼養籠。雌雄鳥在平時分籠飼養,每籠只養1隻。8、9月間轉到繁殖龍種並籠飼養,讓它們營巢繁殖。繁殖籠多為木製,46厘米*30厘米*35厘米。用草或竹絲編織成外形像碗、上口直徑11厘米、深5厘米的人工巢,掛在繁殖籠上方。籠內設置的食罐、水罐的口要大,棲杠最好是扁圓形的,籠底鋪上細砂。
金絲雀日常的飼料是穀子、稗子、玉米面窩頭、菜籽、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飼喂,如穀子2份、稗子7份、菜籽1份。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穀子或小米代替。蘋果須切成小片,青菜須切碎。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穀子2份、稗子6份、菜籽(蘇子)2份。親鳥配對前開始飼喂雞蛋小米,合籠後繼續供給發情飼料和骨粉。開始孵蛋後停用上述飼料,另增加20%菜籽及白蘇籽。雛鳥出殼後,供給蛋黃面(熟蛋黃一個,小米或玉米面120克攪拌而成)、青菜和蠣殼粉等。
在管理上比普通籠養觀賞鳥要求更高。每周清除籠底糞便2-3次,食罐和水罐每天刷洗一次並換新食、新水,棲杠每3天洗一次,每周至少水浴一次,適時修剪爪甲。金絲雀如果長時間受到陽光直射,會使羽毛退色,羅娜金絲雀還會高聲鳴叫,致使鳴聲變得粗硬,所以每天在柔和的陽光下曬一個小時就夠了。夏季的夜間,最好用籠套罩住鳥籠,防止蚊蟲叮咬。
每天7-8月份是金絲雀換羽時期,體弱者往往死去,健康者也易感疾病。因此,除在飼料種增加10%菜籽和墨魚骨粉外,還要避免風吹,盡量少接觸外界。
㈥ 夏津白玉鳥的生活習性
白玉鳥有較強的繁育能力,在溫度15~20度范圍內,一般每月產卵一窩,每窩4~6個,產卵後孵化14天,小鳥即可出殼,出殼後的小鳥生長18天即能飛翔。
其性喜潔凈,食盒水盞應每日清洗,暑期須備大小盞供其沐浴。平時以生熟小米為食,春、夏、秋加飼苦菜,初春和冬季喂以菠菜。
營杯狀巢,每窩產卵4~5枚,每年1~7月繁殖,孵卵主要由雌鳥擔任,孵化期14~16天。籠養金絲雀為食谷鳥類,幼鳥還可模仿百靈鳥和畫眉鳥的鳴聲,並富有表演天份,經過訓練後演「接物」、「戴面具」等雜耍。
飼養技術
白玉鳥的籠舍宜略寬大,需有足夠的運動量。除在繁殖期雌雄成鳥最好分籠飼養,籠底需墊細砂,供親鳥啄食砂粒和沙浴之用;
有利於消化和營養,籠內不同高度設足夠的棲架,棲木以扁圓為好。籠內還需有食水用具。籠底設有接糞板,日常可飼喂白玉鳥穀子、玉米面窩窩頭、菜粒、花生、青菜、菠菜不宜喂苦菜等。
白玉鳥適宜的繁殖溫度是20℃左右,冬季注意保溫,舍溫不低於16攝氏度,同時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㈦ 剛出殼的白玉鳥如何喂養
白玉鳥的食物:夏天到了,白玉鳥不愛吃東西,白玉鳥吃青菜和水。日常的飼料主要是穀子、小米;稗子、玉米面窩頭、菜籽、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飼喂,如穀子2份、稗子7份、菜籽1份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穀子或小米代替。蘋果需切成小片,青菜需切碎。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穀子2份、稗子6份、菜籽(蘇子)2份。親鳥配對前開始飼喂雞蛋小米,合籠後繼續供給發情飼料和骨粉。開始孵蛋後停止上述飼料,另增加20%菜籽及白蘇籽。雛鳥出殼後,供給蛋黃面(熟蛋黃一個,小米或玉米面攪拌而成)、青菜和牡蠣殼粉等。
2
白玉鳥分公母:幼鳥的雌雄識別 (1)聽鳴聲:幼小玉鳥自己出殼後25天左右即開始鳴叫,雄鳥的鳴聲婉轉,雙音,喉部鼓起,上下波動;雌鳥的聲音短促,喉部不鼓動。 (2)鳥的體型區別:雄鳥頭部寬大,略呈方形、身體修長、羽毛緊貼,整個體型顯得勻稱而漂亮;雌鳥頭部略小、體型短圓,整體外觀不及雄鳥勻稱漂亮(3)看泄殖腔:雄鳥有泄殖腔突,或稱**突起,呈錐狀。雌鳥較平坦、呈饅頭狀。把鳥**周圍的毛吹起,即可看到。
3
白玉鳥分公母:成年鳥的雌雄識別 ,兩性的區別除了和幼年玉鳥雌雄識別的方法一樣外,尚應注意下列兩點 (1)鳴聲鑒別:雄鳥的鳴聲悠揚多變,十分悅耳動聽。雌鳥的叫聲為單音且短促不悅耳。 (2)羽毛:雄鳥的羽色較鮮艷。
㈧ 白玉鳥吃板栗可以嗎
白玉鳥是可以吃板栗的。而且主要是昆蟲,所以最好給他喂蟲子。
白玉鳥就是金絲雀,金絲雀體長12~14厘米,體型較麻雀細瘦但較麻雀細長。身體的羽毛,原種似我國的鷳類,黃綠色配上暗色縱紋,叫聲不甚美,經人工培育出現了黃色、白色、綠色、橘紅色、古銅色等羽色,叫聲也比原種好聽。
剛出窩的金絲雀幼鳥,兩性與實務相同,單從外觀難以鑒別雌雄。但經過2~3個月後,雄鳥的肛門突起(泄殖腔突)呈錐形,而雌性的則較平,呈饅頭狀。鑒別時由手將鳥捉住,吹起肛門周圍的羽毛就可看清。另外,幼金絲雀出生35~45天就開始鳴囀,這時從它們的鳴囀姿態上可區分雌雄。鳴囀時喉部鼓起,上下波動,聲音連續不斷者是雄鳥。金絲雀成鳥的雌雄鑒別比較容易,因雄鳥的鳴聲悠揚動聽,雌鳥的鳴聲單調。
野生金絲雀和寵物金絲雀長得並不一樣。 野生金絲雀通常是綠色或橄欖色,寵物金絲雀通常是嫩黃色。兩個種類都能長到8英寸長(20厘米)。
金絲雀的身體比較較弱,平時應讓它們多運動,因此,飼養籠必須寬大,最好用特製的金絲雀飼養籠。雌雄鳥在平時分籠飼養,每籠只養1隻。8、9月間轉到繁殖籠中並籠飼養,讓它們營巢繁殖。繁殖籠多為木製,46厘米*30厘米*35厘米。用草或竹絲編織成外形像碗、上口直徑11厘米、深5厘米的人工巢,掛在繁殖籠上方。籠內設置的食罐、水罐的口要大,棲杠最好是扁圓形的,籠底鋪上細砂。
金絲雀日常的飼料是穀子、稗子、玉米面窩頭、菜籽、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飼喂,如穀子2份、稗子7份、菜籽1份。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穀子或小米代替。蘋果須切成小片,青菜須切碎。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穀子2份、稗子6份、菜籽(蘇子)2份。親鳥配對前開始飼喂雞蛋小米,合籠後繼續供給發情飼料和骨粉。開始孵蛋後停用上述飼料,另增加20%菜籽及白蘇籽。雛鳥出殼後,供給蛋黃面(熟蛋黃一個,小米或玉米面120克攪拌而成)、青菜和蠣殼粉等。
在管理上比普通籠養觀賞鳥要求更高。每周清除籠底糞便2~3次,食罐和水罐每天刷洗一次並換新食、新水,棲杠每3天洗一次,每周至少水浴一次,適時修剪爪甲。金絲雀如果長時間受到陽光直射,會使羽毛退色,羅娜金絲雀還會高聲鳴叫,致使鳴聲變得粗硬,所以每天在柔和的陽光下曬一個小時就夠了。夏季的夜間,最好用籠套罩住鳥籠,防止蚊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