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蛋白尿原因及治療方法如何調理

蛋白尿原因及治療方法如何調理

發布時間:2022-07-21 19:57:15

① 蛋白尿,怎麼治、怎麼調養

蛋白尿是腎病的一大典型症狀,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並不能體現腎病病情輕重。輕度慢性腎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說明腎臟病理損傷輕;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說明腎病病理損傷嚴重。如如微小病變型腎炎及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腎臟病變輕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達幾克甚至十幾克。

如何治療蛋白尿

蛋白尿需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要明確誘發蛋白尿的病因,可能是腎病綜合征,或者是腎炎導致,可以使用抗炎,以及消腫利尿的葯物進行治療,飲食上要注意控制食鹽的攝取,還可以配合激素治療。

③ 尿蛋白怎麼控制,及治療方法怎樣

尿蛋白升高一般考慮是腎臟的疾病,單純的食療反而會加重腎臟的損傷,應該積極治療,食療可以: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盡量避免暴飲暴食比如:吃自助烤肉,過量吃肉食。

④ 尿蛋白高怎麼治療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進步,反而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患上各種各樣的慢性病。而腎病就是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尿蛋白偏高就說明腎的過濾功能變差,是檢測是否患有腎病的指標之一。在檢測中發現尿蛋白偏高,主要採取以下三種治療方法——控制飲食、監測血壓血糖、服用糖皮質激素等葯物。

三、監測血糖血壓

部分尿蛋白偏高的患者會同時伴有高血壓和高血糖。建議這類患者購買相關監測儀器,放置家中,每天定時監測自己的血糖血壓變化。如若發現血糖過高或者血壓過高,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不要在家胡亂吃降血壓葯或降血糖葯降壓降糖,以免治療不及時,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

總而言之,尿蛋白偏高往往會伴隨著身體許多器官的疾病。所以,患有此種疾病的朋友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體,不僅需要在家定期監測自己的血糖和血壓,還需要定期到醫院用專門的檢測儀器復檢復查,確保並未引發其他嚴重疾病。

⑤ 蛋白尿是怎麼引起的,怎麼治

大多數時候肉眼是無法分辨蛋白尿的,蛋白尿一般是無色透明的,只有採用化學的方法才能檢出是否含有蛋白。
尿液中出現白色渾濁,一般有三種原因;一是結晶尿,即尿液中鹽類如磷酸鹽等含量增高,處於飽和曾晶體析出;二是白細胞尿,尿路感染是尿液中白細胞增多,使尿液外觀曾渾濁狀;三是菌尿,尿路細菌性感染時,細菌大量繁殖也可使尿液渾濁。

蛋白尿 【概述】

尿中蛋白含量超過正常范圍時稱之蛋白尿(proteinuria)。蛋白尿是腎臟疾病(尤其是腎小球疾病)最常見,有時是最早出現的臨床表現;此外也可見於某些非腎臟疾病。對尿中蛋白定性、定量及其成分的分析和評價常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尿蛋白正常值】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小兒尿中蛋白量常以≤4mg/(m2·h)計算。各年齡組正常上限值如下表27-12。

表27-12尿蛋白正常上限值

年齡 正常上限mg/24h
2~12月 155
3~4歲 140
4~10歲 190
10~16歲 250

一般無性別差異,青春前期女孩尿中排出較多蛋白。當超過正常上限時即為異常。當≥40mg/(m2·h)有人稱之為腎病范圍蛋白尿。

鑒於小兒定時留尿困難,近年有人以隨機一次測定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來代替,如以mg/mg比值計算,其正常上限值為0.2。並可依之估計尿蛋白排出總量,其計算公式為:

尿蛋白〔g/(m2·h)〕=0.63×尿蛋白(mg/dl)/尿肌酐(mg/dl)

【分型說明】

依前述發生機理及原發病的部位,蛋白尿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腎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臨床最多見的類型。見於多種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是由於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損傷破壞了濾過膜的完整性;或由於濾過膜電荷屏障作用減弱而致。此類蛋白尿的特點一是蛋白量常較大,排出范圍1~30g/d;二是其成分以白蛋白為主,或是以白蛋白及比其分子量更大的蛋白為主。

2.腎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是由於腎小管對濾出蛋白的回吸收障礙所致。見於腎小管間質病變、腎盂腎炎、先天性腎小管病、低鉀腎病等。此類蛋白尿的特點為尿蛋白總量通常較少,一般<1g/d;且僅含少量白蛋白,並以低分子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輕鏈蛋白、維生素A結合蛋白等為主。

3.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是由於血循環中某些較低分子量(<6~7萬)的蛋白質異常增多,經腎小球濾出,並超過腎小管再吸收能力而出現蛋白尿,此類蛋白尿早期並無腎本身病變。見於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嚴重擠壓傷的肌紅蛋白尿、骨髓瘤及單核細胞白血病時的溶菌酶尿等。此類蛋白尿的特點:①是有引起異常血漿蛋白血症的原發病;②是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檢出特殊蛋白質;③是早期腎小球功能正常。

4.分泌性及組織性蛋白尿(secretaryand histuria proteinuria) 是由於腎及泌尿道本身結構的蛋白質或其分泌排泄的蛋白質混入尿中由尿中排出而致。如由髓袢升支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腎及尿路感染時的IgA、某些腎炎時尿中的纖維蛋白(原)及其降解產物、補體成分、腎小球基膜成分等可由尿中排出而致蛋白尿。

臨床上區別上述類型的蛋白尿很重要,因其預後、治療等不同。區別尿中蛋白類型最簡單的方法是同時以磺柳酸法及試紙法檢測進行初篩。因尿試紙對白蛋白敏感,磺柳酸法對各種蛋白均敏感;如為低分子量蛋白則二者均陽性;如試紙法陰性而磺柳酸法呈(十十+)或(++++)則提示有非白蛋白的蛋白質存在,如需要可進一步以免疫電泳法確定。

【小兒時期蛋白尿的常見病因】

1.暫時性 見於運動、發熱或脫水。

2.姿勢性蛋白尿 分為暫時性或持續性。

3.持續性良性蛋白尿(constent orpersistent benign proteinuria)。

4.原發和繼發性腎小球腎炎 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遺傳性腎炎、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狼瘡腎炎、紫癜腎炎等。

5.原發性腎小管間質疾病 如反流腎病、腎發育不良、急性間質性腎炎等。

【單純性蛋白尿】

指缺乏泌尿道或腎臟疾病的確切病史及臨床表現,尿沉渣檢查基本正常、僅尿蛋白排出量逾於正常者而言。單純性蛋白尿這一名稱與國外所稱的"孤立性蛋白尿"(isolated proteinuria)大致相當。本症發生率各家報道不一。據我國21省市224291例小兒尿篩查的報告,以試紙法初篩尿蛋白陽性者5180例(2.31%),經2次檢查及磺柳酸法檢測,最後確診為無症狀蛋白尿者182例(0.81‰)。

1.暫時性或一過性蛋白尿(transientproteinuria) 系指腎臟正常,但於發熱、心力衰竭或脫水時出現暫時性蛋白尿。運動後也可有暫時尿蛋白排出增多,尤多見於青少年長距離賽跑、游泳、足球、籃球等運動後,尿中蛋白一過性增多,通常持續數小時,一般不超過24小時。此類蛋白尿於原發誘因去除後,尿中蛋白即陰轉,蛋白也很少超過(十十),但當尿濃縮、尿比重為1.030時,蛋白定量可更高。

2.姿勢性或直立性蛋白尿(orthostaticproteinria) 本症是指僅於直立位或採取脊柱前突姿勢時尿蛋白排出增加,而卧位時尿蛋白排量正常。又可根據直立位尿蛋白是否經常出現而分為暫時性(或間歇性)及固定性兩種,前者指直立位時尿蛋白不一定每次都增加,後者指凡直立位尿蛋白排量都超過正常。直立性蛋白尿比較常見,可見於2%~5%的青春前期的青少年,30歲以後少見。在人群普查中發現的無症狀蛋白尿多屬此類。其中暫時性者70%~80%,固定性者15%~20%。

臨床上此類患者多系體檢或尿篩查中偶然發現,本人無確切既往腎臟病史、及陽性家族史,患兒腎功能、血生化、B型超聲波檢查、靜脈腎盂造影等項檢查均於正常范圍。其主要表現即直立位排逾量尿蛋白,但卧位時正常,可借直立試驗予以證實。其方法如下:夜卧床前排尿棄去,次晨起床排尿送檢,此夜間形成的尿液蛋白定性檢查陰性,定量<50mg/8h。起床後活動2小時再排尿送檢,尿蛋白(+)~(++)以上即為陽性。如腰椎前突位站立,有時20分鍾後可達(十十十)以上,但24小時尿蛋白多為1g以下。

本症發病機理不詳,一般認為是由於直立位時腎局部血液動力學發生改變、腎靜脈迴流障礙或腎動脈過度收縮而致,還有人認為系因直立位有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改變引起,近年還有人認為此類患兒常有腎小球輕微免疫損傷的基礎加之直立時腎血液動力學變化而引起。

因暫時性直立性蛋白尿很少行腎活檢,故對其病理變化所知甚少。固定性直立性蛋白尿亦少特異性病變。Sinniah等報道30%病例腎組織正常或僅有輕微腎小球改變,70%呈輕度系膜增生,偶有Ig或C3沉積。Robinson等報道47%未見異常,45%有輕度腎小球改變但無明確的腎小球基膜改變,8%有較明確的原發性腎小球病變。

本症預後好,經長期隨訪呈良性過程。間歇性者於青春期後大多數尿蛋白排出正常。持續性者預後可能略遜於間歇性者,但一般認為多數可恢復正常,少數有持續性蛋白尿,和/或高血壓。

本症雖大多數屬上述暫時性良性過程,但也可能是某些腎臟病的早期表現或是腎臟病恢復期(如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恢復期),應引起注意。常需長期隨訪觀察並予以鑒別。本症不需特殊治療,飲食、活動可如常,平時應注意適當鍛煉增強體質、預防呼吸道感染,並應作好隨訪管理。

3.持續性良性蛋白尿 此類患者蛋白尿與體位無關,即直立位及卧位時均排出逾量的尿蛋白,但也可於直立位時加重。一般無其他症狀,血沉、血液化學、腎功能及腎組織學均屬正常范圍。在普查中此類可占無症狀蛋白尿患者的5%~10%。臨床上對持續性蛋白尿診為"良性"應十分慎重,因某些腎小球疾病或其早期可僅表現為持續性蛋白尿(如系膜增生性腎炎、膜性腎病、腎硬化、糖尿病腎病等),常需加強隨訪及進一步檢查。

【發病機制】

蛋白尿的發生主要取決於腎小球對血漿蛋白的濾過及腎小管處的再吸收。

1.腎小球對血漿蛋白的濾過 腎小球處濾過膜自內而外由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腎小球基膜及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組成。其對於血漿蛋白的通透性一方面取決於此濾過膜各層上篩孔的大小(分子篩作用),另一方面與濾過膜上的電荷狀態有關(靜電屏障作用)。

濾過膜的分子篩作用,系指單純機械濾過而言。依其各層篩孔大小,以內皮細胞處最大,內皮細胞窗孔約(5~10)×10-8m,可允許血漿中很多可溶性物質(包括可溶性免疫復合物)通過。腎小球基膜為一粗濾器,能阻止高分子蛋白(分子量>15萬,如IgM分子量90萬)通過,但可允許轉鐵蛋白(分子量8.9萬)、部分白蛋白(分子量6.9萬)通過。上皮細胞足突裂隙處為一細濾器,也能阻止白蛋白通過,但對分子量更小(1~5萬)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則基膜、上皮細胞均無屏障作用。因此血漿中某一蛋白成分是否能通過此分子篩與其分子大小及形狀有關。正常情況下血漿蛋白質僅有極少量由腎小球毛細血管濾入原尿,但分子量小的蛋白質如溶菌酶(分子量1.5萬)、β2-微球蛋白(分子量1.18萬)、免疫球蛋白輕鏈(分子量2~2.5萬)則可通過;而大分子的α1-脂蛋白(分子量19.5萬、43萬)、β-脂蛋白(分子量300萬)及α2-巨球蛋白(分子量82萬)則不見於原尿。

就腎小球濾過膜電荷屏障而言,由於腎小球濾過膜處的氨基多糖(硫酸類肝素)及涎酸構成一陰電荷層,因之阻止血循環中帶陰電荷的物質通過。白蛋白的等電點(PI)為4.5~5.2,在血清pH7.42條件下乃呈陰電荷狀態,這樣通過同性相斥的原理而難於通過濾過膜的靜電屏障。

此外蛋白質通過腎小球時濾過與否還受局部血液動力學改變的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靜水壓升高時,基膜對白蛋白的通透性相對增高。

2.腎小管的重吸收 用微穿刺技術,對腎小球濾出之原尿、近曲小管內之尿液進行分析,發現其蛋白含量遠高於最終排出的尿液,由此證明經腎小球濾出的少量蛋白,幾乎99%被回吸收。回吸收主要在近曲小管進行。此為一需能量的主動吸收過程。通過胞飲作用蛋白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在胞漿中水解為多肽、氨基酸,再轉回入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中,由於腎小管回吸收。故尿中通常蛋白含量甚微。當腎臟疾患時無論是腎小球濾過蛋白過多、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或腎小管功能障礙回吸收能力下降,均可致蛋白尿。
參考資料:http://aya168.vicp.net/lcyl/ek/200505/12677.htm

正常人每日濾過的原尿達180升之多,但經過腎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後濃縮排出的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約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測不出來的。

蛋白尿並非都是病態,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稱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現於健康人的暫時性蛋白尿。多見於青年人,在劇烈運動、發熱、高溫、受寒、精神緊張等因素影響下,腎血管痙攣或充血,導致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強而使蛋白大量「漏網」。正常孕婦尿中蛋白可輕度增加,這與體位和腎流量加大、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有關。功能性蛋白尿在誘因解除後蛋白尿會自行消失。故又稱可逆性蛋白尿或一過性蛋白尿。

尿中有無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個簡便粗略的檢驗方法:將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現白色混濁,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濁消失,說明尿中無蛋白,尿蛋白定性試驗陰性;如混濁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狀沉澱或凝塊,則尿蛋白定性試驗為陽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體某個系統或臟器發生病變所致的尿液持續出現蛋白。一般24小時尿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常見於三種情況:

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種原因所致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損傷(如免疫損害),使負荷減少或喪失,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高。較多的血漿蛋白濾過後,超出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導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等。

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管發生病變或腎小管功能缺陷時,對蛋白重吸收減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導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腎小管酸中毒、鎮痛葯引起的腎病、抗生素的腎毒表現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稱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熱到40℃時混濁,60℃時凝固,達100℃時溶解。見於多發生骨髓瘤、原發性澱粉樣變、巨球蛋白血症等。
那麼,怎樣治療頑固性蛋白尿呢?我們從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體會到,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突出中醫的「搜風、化瘀、固攝」之法,方能取得滿意的療效。何謂「搜風」呢?我們知道,慢性腎炎患者蛋尿白的加重是感冒引起的,外感可以引起變態反應,而變態反應是腎損害出現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中醫認為,反復外感風邪,由表入里,深伏絡脈,損害腎絡,就會出現頑固性蛋白尿,須用具有深搜絡脈功能的蟲類葯,如我們研製的葯物可以通過搜風通絡、抑制變態反應而消除頑固性蛋白尿。「化瘀」即活血化瘀之法,中醫認為「瘀血」阻滯能影響腎臟開合功能,腎失開合,也就是說腎臟只開不合,造成蛋白漏出,導致頑固性蛋白尿,現代醫學的病理研究也表明,免疫復合物在腎小球動脈壁上的沉積是腎臟病的基本病理之一,也是導致某些頑固性蛋白尿的原因,活血化瘀中葯,能很好地消除腎小球動脈壁上的免疫沉積物,恢復腎小球的正常生理功能,達到治療蛋白尿的目的。固攝療法,是指採用補腎固攝的中葯護腎固本、益氣攝精。腎病久延不愈,脾腎虧損,而出現頑固性蛋白尿。所以,臨床上對那些病程長,而又無明顯感染、瘀血表現者或其他原因的頑固性蛋白尿患者,採用固攝療法,可以達到強腎健脾,消除蛋白尿的目的。

⑥ 尿蛋白偏高怎麼回事如何治療

尿蛋白一般以加號表示,加號越多,患者病情越嚴重。尿蛋白3+,如果出現尿頻,可能是腎臟問題。腎臟的作用是排除體內的一些廢物和毒物,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一旦腎臟出現問題,使腎小球內蛋白質的濾過增加,就會引起各種疾病。

⑦ 蛋白尿的原因

當人體的腎小管出現問題的時候,它在過濾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將大分子的蛋白質給過濾出體外,這個時候人體就會出現蛋白尿,因此身體出現了蛋白尿多半與腎臟功能異常有關。在平時要注意多養護腎臟的健康,對於血壓偏高的人來說,在平時要注意穩定身體內的血壓水平,腎臟部位的毛細血管非常多,如果人體內長期血壓偏高,腎臟的過濾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對於血壓偏高的人來說,在平時要注意少吃鹽,當人體內鹽分攝入太多,就會引發血壓升高,同時腎臟部位的負擔也會加重,人體容易出現水分流失的情況。想要保護腎臟的健康,在平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少吃鹽,每天的鹽分攝入在6克左右,每天的飲水量在2000毫升,能夠很好的促進身體內的水分循環。在平時不要憋尿,如果身體出現了尿意要及時去廁所解決,防止影響腎臟的功能,日常要避免久坐,多進行一些運動。

⑧ 蛋白尿的治療方法主要都有哪些

你好!我是長沙普濟腎病醫院的專家:
這種情況應該及早進行治療,因為蛋白尿是腎病的症狀表現之一,如果出現蛋白尿症狀應及早進行治療。
蛋白尿的治療方法主要有:
1、非固醇類消炎葯:此類葯物(消炎痛等)通過抑制前列腺素PGE2產生,減少腎臟局部炎症性、通透性,有較肯定的減輕尿蛋白作用。但由於PGE2減少,影響腎內血流分布,腎皮質血流量減少,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故不提倡應用此類葯降尿蛋白。而且此類葯物降尿蛋白效果很不穩定,停葯後數周即反復。
2、免疫抑制劑:國內有介紹應用卡介苗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者,不僅臨床療效明顯,而且可改善淋巴及單核吞噬細胞的功能。
3、靜脈免疫球蛋白:此葯作用機理可能在於免疫球蛋白與腎小球的免疫復合物相結合,改變其晶體狀態,從而促其溶解,或封閉了巨噬細胞和B細胞的Fc受體,從而抑制了B
淋巴細胞合成抗體。
上面具體為大家介紹了幾種蛋白尿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何進行治療建議您到醫院進行檢查,然後根據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⑨ 蛋白尿怎麼辦

依據蛋白尿情況,結合水腫、高血壓、糖尿病、貧血、心肝腎等情況,確定病因,明確診斷後,根據不同病因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相應治療。斟酌語句]具體治療應在明確病因後,根據患者蛋白尿的多少,結合水腫、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等其他症狀,在專科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根據病因的不同,蛋白尿分為以下幾種:高血壓導致的蛋白尿;肥胖相關腎小球疾病導致的蛋白尿;糖尿病腎病、腎小球腎炎早期以及IgA腎病導致的蛋白尿;腎病綜合徵引起的蛋白尿。

閱讀全文

與蛋白尿原因及治療方法如何調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園林檢測方法 瀏覽:18
怎麼去濕氣最好的方法 瀏覽:558
戴爾平板字體大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78
卵磷脂的食用方法 瀏覽:338
18種科學鍛煉方法 瀏覽:447
如何克服心理的方式方法 瀏覽:816
物理研究方法一共有幾種 瀏覽:391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手機變成藍牙 瀏覽:488
想把真皮斑淡化有什麼土方法 瀏覽:518
恩蘋果手機簡訊歸類處理方法 瀏覽:946
工程圖紙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546
s6藍牙耳機使用方法 瀏覽:974
訓犬的方法如何訓練馬犬 瀏覽:101
一個人能快速學會下腰的方法 瀏覽:780
籃球比賽技巧與方法視頻 瀏覽:860
循環水真空泵使用方法 瀏覽:570
vivo屏幕旋轉按鈕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50
結核桿菌快速檢測方法有 瀏覽:659
科目二五項操作技巧方法詳細初學 瀏覽:202
關節炎有什麼土方法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