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東北大醬做法
准備好:大醬 200塊克
肉末 150克
蛋液 50克
紅椒 10克
老抽 10克
油 20克
蔥 10克
1:蔥切末,紅椒切段。
❷ 東北大醬製作方法
1. 選擇大粒黃豆,豆粒越大味道越濃越香。(大粒黃豆不存在轉基因的問題)
2. 時間選擇在立春前後,也就是2月份上旬和中旬烀豆做醬塊。
對於不同的口味要求可以做純豆香味的醬,也可以做帶有臭豆腐味的「東北臭大醬」。
如果做「東北臭大醬」,烀黃豆時間需要晚25-30天,也就是許多人說的「二月二烀醬」,在農歷二月二到二月十二這 段時間,即驚蟄到春分節氣。
3. 把黃豆挑洗干凈,用水泡18-24小時,然後用高壓鍋(最好是26cm高壓鍋,每鍋5斤半豆)燒開,保持15-20分 鍾再燒開一次,即可將黃豆烀爛。
4. 待高壓鍋降壓後,打開鍋蓋,把裡面的水倒出控干,把烀爛的黃豆揉成塊,一鍋(5斤多黃豆)做成一塊。醬塊 越大,發酵效果越好。
5. 醬塊在有光的室內放3-4天,外表乾燥,整體結實,即可裝入紙箱保存發酵。紙箱底用苞米秸稈鋪墊,根據醬塊的干濕程度確定紙箱的通風。存放醬塊的溫度在16-22度,緩慢發酵豆香味純正;正常的發酵醬塊上會長出黑灰色的毛。
如果要做「臭大醬」,就要在25-30度快速發酵。
6. 下醬的時間是穀雨季節根據天氣確定,最好是連續的晴天,氣溫在18-25度。吉林、遼寧(北部)在4月份下旬的穀雨季節,寒冷地區在5月上旬。
如果做「東北臭大醬」,時間要在5月下旬,民間常選擇農歷四月十八和二十八這一天。
7. 醬缸的大小視醬塊的多少確定,醬缸里的醬越多發酵效果越好;醬缸位置一定要朝陽和通 風, 陽光越多越好。
把發酵好的醬塊弄碎,放入醬缸里,按每斤黃豆加4兩鹽的比例加鹽。加水憑經驗,開始不 要加過多的水,可逐步添加。
8. 2天後,開始打杷,把雜物漂出扔掉,連續打5天,把漂浮出來的雜物除凈;然後每2天打杷 一次,直到發酵完畢,約45天。下醬60天香味濃厚,此方法做的東北大醬再經過一個冬天 味道更好,連續存放4年可以保持香味不變。
純豆香味東北大醬的製作方法
1.選擇大粒黃豆,豆粒越大味道越濃越香。(大粒黃豆不存在轉基因的問題)。
2. 時間選擇在立春前後(正月初十之前),也就是公歷2月份上旬和中旬烀豆做醬塊。
3. 把黃豆挑洗干凈,用水泡18-24小時,然後用高壓鍋(最好是26cm高壓鍋,每鍋5斤半豆)燒開,保持15-20分 鍾再燒開一次,即可將黃豆烀爛。
4. 待高壓鍋降壓後,打開鍋蓋,把裡面的水倒出控干,把烀爛的黃豆揉成塊,一鍋(5斤多黃豆)做成一塊。醬塊 越大,發酵效果越好。
5. 醬塊在有光的室內放3-4天,外表乾燥,整體結實,即可裝入紙箱保存發酵。紙箱底用苞米秸稈鋪墊,根據醬塊的干濕程度確定紙箱的通風。保持水分,防止風干,可以用苞米窩葉子封在紙箱里的醬塊周圍,存放醬塊的溫度在16-22度,緩慢發酵豆香味純正;正常的發酵醬塊上會長出黑灰色的毛。
6. 下醬的時間是穀雨季節根據天氣確定,最好是連續的晴天,氣溫在18-25度。吉林、遼寧(北部)在公歷4月份下旬的穀雨季節,寒冷地區在5月上旬。
7. 醬缸的大小視醬塊的多少確定,醬缸里的醬越多發酵效果越好;醬缸位置一定要朝陽和通 風, 陽光越多越好。把發酵好的醬塊弄碎,放入醬缸里,按每斤黃豆加4兩鹽的比例加鹽。加水憑經驗,開始不 要加過多的水,可逐步添加。
8. 兩天後,開始打杷,把雜物漂出扔掉,連續打5天,把漂浮出來的雜物除凈;然後每2天打杷 一次,直到發酵完畢,約45天。下醬60天香味濃厚,此方法做的東北大醬再經過一個冬天 味道更好,連續存放4年可以保持香味不變。
【以上主要介紹的是做純豆香味的東北大醬, 根據不同口味要求也可以做帶有臭豆腐味的「東北臭大醬」,有以下區別:
1. 如果做「東北臭大醬」,烀黃豆時間需要比做豆香味大醬晚25-30天,也就是許多人說的「二月二烀醬」,在農歷二月二到二月十二這 段時間,即驚蟄到春分節氣。
2. 做「東北臭大醬」,發酵溫度就要在25-30度快速發酵。
3. 做「東北臭大醬」,下醬時間要在5月下旬,民間常選擇農歷四月十八和二十八這天。
4. 做「東北臭味大醬」,存放年頭越多,臭味越濃,適合當年食用,不宜多年存放。】
❹ 大醬的快速做法
面醬我們平常都吃過,吃起來味兒是十分美味的,面醬無論是涼拌菜還是石鍋拌飯,全是很好吃的,在平常是很火爆的,但是大部分人吃面醬都是以商場買回來吃的,實際上面醬還能夠自己製作,自己製作的面醬吃起來也是很好吃的,但是很多人平常不太會做面醬,面醬製做起來也是非常簡單的。
迅速自做面醬的方式
1.取出准備好的大豆,挑選出壞的
2.放進炒菜鍋把大豆炒出香味,由於大豆以前沒有洗過,因此炒好後把大豆過二遍涼水
3.洗完後撈出放進盆里,再度把大豆倒進大鐵鍋中,添加比大豆3倍上下的水大火燒開,轉至小火慢燉,煮至手可以把大豆弄碎就可以了
4.煮好後把大豆絞碎
5.隨後取出小方盒,把絞碎後的大豆碾成小三角,把搞好的醬快晾上一天,隨後用紙包裝上開展發醇,溫度一般在18到20度。
6.發酵出來的醬塊會生黑毛,它是一切正常的,用軟毛刷把黑毛清洗就可以了,隨後把清洗的醬塊搞成一小塊,晾去碳酸飲料
7.隨後把20斤冷水添加1.5斤鹽大火燒對外開放涼,倒進准備好的腌菜壇子中,放進晾好的醬塊攪拌均勻,在腌菜壇子上邊蓋上一層沙布,把腌菜壇子放進自然通風又曬到太陽光的地區,每日拿著醬杵子海島幾次,搗後把灰黑色臟物撈起來。
8.每日反復著,那樣一個月後面醬就搞好了。
面醬的作用與功效
1、面醬能補充營養成分
面醬營養成分很高,它是以黃豆為關鍵原材料做成的一種醬汁,黃豆自身就帶有很多的大豆蛋白,它在歷經發醇生產加工之後,會讓蛋白和使用率高些,另外也可以提升蛋白質溶解酶的總數,此外面醬中也有一些礦物和維他命,一起服用之後能夠為人體補充營養成分,也可以加速胃腸對食物的消化與消化吸收。
2、面醬能補充礦物
面醬中帶有很多的礦物,在其中磷、鈣及其鐵和鎂等的成分較為高,這種物質能夠推動身體組織細胞分化,也可以提升體細胞特異性,能合理提升身體免疫力,降低多種多樣常見性疾病的產生。
3、面醬能益腦益智類
面醬在發醇之前帶有很多的微生物菌種,這種微生物菌種在發醇之後會轉換成維生素b2,這類物質能夠立即功效於人類的人的大腦,能推動大腦神經再造,也可以提升腦胞特異性,對增強記憶力和推動大腦發育都是有非常大的益處,因而常常吃面醬能讓大家越來越愈來愈聰慧。
❺ 大醬的製作方法詳細過程
東北農家做大醬的步驟具體如下:
食材准備:黃豆5斤,涼白開20斤,小缸1個,粗鹽1斤半,醬杵子1根。
1、挑選優質的黃豆。
(5)大醬如何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營養價值
大豆經種粬的培養製造、原料處理、制大粬工序、發酵工序,發酵結束即成為熟醬,還得經高溫滅菌、研磨及防腐處理,這樣不僅除去了有害成分,而且使大豆蛋白質的結構從密集變成疏鬆狀態,蛋白質分解酶容易進入分子內部使消化率提高。整粒大豆的蛋白質消化率為65%左右,加工成醬類製品後蛋白質消化率為92%至96%。
大豆加工製成大醬,加工過程中由於酶的作用,促使豆中更多的磷、鈣、鐵等礦物質被釋放出來,提高了人對大豆中礦物質的吸收率;發酵醬製品在加工過程中,由於微生物作用可合成核黃素等,因此,大醬營養比大豆更易於消化吸收。
❻ 大醬 製作 方法
大醬的製作
1、將大豆洗凈煮熟、控干。
2、將其粉碎,做成豆坯。
3、把豆坯晾置於清潔的空中一段時間,接受菌種發酵。
4、把發酵後的豆坯掰碎放置於缸中,並放適量的水、鹽等。
5、發酵一段時間即可。
(註:目前家中自做的醬多是混菌發酵,味道較好,但未必對人體健康有益,尤其是黃麴黴。)
大醬
在古代朝鮮,做菜主要是用醬來調鹹淡。醬是朝鮮民族飲食的基本調料,又是主要的副食品。醬有清醬、大醬、辣椒醬、汁醬、青苔醬、黃醬等種類。烤肉、烤魚有時要抹上辣醬或大醬,還可以用醬燒制各類菜餚和湯汁,十分美味。中國古文獻《三國志》曾提到朝鮮半島的大醬,而日本則稱大醬為「味噌」。在《大長今》中,長今也將大醬叫「味噌」。朝鮮民族一般在農歷十月製作大醬,《大長今》對制醬的過程有詳細的描述:先將大豆煮到呈煙色後,在石臼里舂碾成豆沙狀之後製成醬坯。大醬坯一般製成方塊形或圓形,重三五斤,放
置在陰涼通風處,風干三五天,然後用稻草等將大醬坯系好,懸掛在房樑上,晾曬40天左右,取下來,再一層醬坯、一層稻草擺放在溫度、濕度適宜之處,使其自然發酵。
數月後,將醬坯打開、弄碎,將其浸入淡鹽水中,如果醬坯漂浮在鹽水上,說明鹽水的濃度適宜。再用鹽水浸泡發酵半個月左右之後,取出已發酵的醬坯,再將深褐色的鹽水煮開到一定濃度,便成了醬油。這種醬油兼有甘、咸、微苦等醇厚味道,主要用來調味。而將已發酵好的醬坯根據口味鹹淡製作成糊狀,便成了大醬。
《大長今》中有一段情節講到,宮廷里存儲的大醬變味,宮廷上下異常驚慌,因為按照流傳的說法,大醬變味意味著國家將遭受災難。韓尚宮和長今被派往民間調查大醬變味的原因。聰明好學、善於觀察思索的長今發現,宮廷里大醬變味的原因是有人將醬缸周圍的槐樹砍伐掉的緣故,原來這些樹的花粉可以使大醬更加美味。
� 根據古代朝鮮人的說法,大醬蘊涵著「五德」:一是「丹心」,與其它味道混合時依舊不失其固有香味和獨特滋味。二是「恆心」,放置很久也不會變味或變質,反而歷久彌新。三是「佛心」,可以祛除魚肉的腥味。四是「善心」,可以減弱辛辣等刺激性味道。五是「和心」,可以與任何食物相搭配。
❼ 東北農家做大醬的方法
東北農家做大醬的步驟具體如下:
食材准備:黃豆5斤,涼白開20斤,小缸1個,粗鹽1斤半,醬杵子1根。
1、挑選優質的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