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獨立顯卡與主板連接有沒有連接線
有,叫PCI-E延長線。
帶有屏蔽的PCI-E延長線是一個良好方案,性能損失少,唯一缺點是線纜過於脆弱,容易斷。做工都扎實的線材都用了EMI屏蔽技術。而那些廉價的PCI-E延長線並非是游戲玩家應該選擇的東西,不僅容易受到電磁干擾,性能損失也很明顯。
常規連接的時候顯卡是在機箱內的,顯卡風扇被硬碟擋住,影響散熱效果,導致性能小幅度下降,而採用連接線的兩種方式均是把顯卡放在機箱外部的,顯卡風扇沒有被遮擋,所以性能上反而是較好的,因此,在連接線參數和質量上乘的情況下,實際上是沒有明顯的性能損失的。
(1)顯卡跟主板的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PCIe的發展
PCIe屬於高速串列點對點雙通道高帶寬傳輸,所連接的設備分配獨享通道帶寬,不共享匯流排帶寬,主要支持主動電源管理,錯誤報告,端對端的可靠性傳輸,熱插拔以及服務質量(QOS)等功能。
一開始PCI匯流排支持32位和64位兩種位寬,時鍾頻率為33MHz,因此,32bit匯流排帶寬32bit*33MHz=1056Mbps=132MB/s;64bit匯流排帶寬64bit*33MHz=2112Mbps=264MB/s。後來PCI匯流排時鍾頻率升級到66MHz,因此PCI匯流排最大帶寬可以達到532MB/s。
『貳』 spdif怎麼連接顯卡和主板
1、首先找到主板和顯卡上的SPDIF介面。
主板上的
SPDIF
介面比較好找,一般都位於主板下方的邊緣處,而且有字母說明提示。
主板的
SPDIF
根據品牌不同有3-5根針腳,依次的作用是:
Pin1:
+5V,支持光纖介面;
Pin2:
Null;(空腳)
Pin3:
SPDIF
Out
數字音頻輸出介面;
Pin4:
GND
接地;
Pin5:
SPDIF
In
數字音頻輸入介面,一般主板沒有作用,BIOS中沒有打開此選項。
顯卡上的
SPDIF
介面則不太好找,標記很小需要仔細找。可以看到其中一個有實心的三角形標記,這個就是顯卡的數字音頻輸入介面,另外一個針腳則接地。
2、然後使用
SPDIF
線分別將主板和顯卡的
SPDIF
針腳鏈接,接地針腳連接即可。白色端連接顯卡的
SPDIF
針腳,黑色端連接主板的
SPDIF
針腳。
『叄』 電腦的顯卡與主板有幾根線連接,假如換上不用線連接的顯卡能行嗎
插進PCIE插槽就行,功耗大一點的連接電源上的輔助供電即可,
供電線有6PIN和8PIN 兩種。一般8PIN的都可以拆成6+2,也就是可以當6PIN用
雙顯卡以上,顯卡和顯卡之間可能會用上橋接線
顯卡和主板沒有其他的線相連
『肆』 顯卡與主板的介面有幾種
總的來說就兩種:
1,AGP
AGP,全稱Accelerated Graphic Ports,PC的圖形系統介面的一種,目前已經被淘汰的圖形系統介面。這項技術產生的時候,3D圖形加速技術開始流行並且迅速普及,為了使系統和圖形加速卡之間的數據傳輸獲得比PCI匯流排更高的帶寬,AGP應運而生。
2,PCI-E:
PCI Express是新一代的匯流排介面。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爾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術取代PCI匯流排和多種晶元的內部連接,並稱之為第三代I/O匯流排技術。隨後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內的20多家業界主導公司開始起草新技術的規范,並在2002年完成,對其正式命名為PCI Express。它採用了目前業內流行的點對點串列連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計算機匯流排的共享並行架構,每個設備都有自己的專用連接,不需要向整個匯流排請求帶寬,而且可以把數據傳輸率提高到一個很高的頻率,達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帶寬。
現在主流的是PCI-E插槽。PCI-E插槽裡面現在最好的是 3.0版。
PCI-E 3.0:帶寬更高、延遲更低與PCI-E 2.0相比,PCI-E 3.0的目標是帶寬繼續翻倍達到10GB/s,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提高速度,PCI-E 3.0的信號頻率從2.0的5GT/s提高到8GT/s,編碼方案也從原來的8b/10b變為更高效的128b/130b,其他規格基本不變,每周期依然傳輸2位數據,支持多通道並行傳輸。
除了帶寬翻倍帶來的數據吞吐量大幅提高之外,PCI-E 3.0的信號速度更快,相應地數據傳輸的延遲也會更低。此外,針對軟體模型、功耗管理等方面也有具體優化。簡而言之,PCI-E 3.0就跟高速路一樣,車輛跑得更快,發車間隔更低,座位更舒適。【小白必看】如何選擇合適的電腦主板
喵喵折App
私信無法一一回,選購問題可翻閱專欄或下喵喵折APP檢索。
來自專欄喵喵折好物榜單
主板一定是根據CPU來選擇的,本文的目的就是教小白如何選擇適合自己CPU的主板。
購買主板時,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步驟選擇:
一、選擇CPU對應的主板晶元組
晶元組是主板最重要的部分,選對晶元組,CPU才能和主板兼容。
英特爾平台晶元組
支持英特爾8代CPU的是300系晶元組的主板,檔次從低到高分別為:H310、B360、H370、Z370。
H310:入門級,價格最低,適合家用辦公。建議搭配奔騰G5400\G5500這類CPU使用。
B360:主流級,價格適中,適合後綴不帶k的CPU。建議搭配酷睿i3-8100\i5-8400\i5-8500\i5-8600\i7-8700等。
H370:中高端,價格稍貴,建議搭配酷睿i7-8700使用。
Z370:高端級,價格貴,能超頻,支持4000+高頻內存,適合超頻玩家。建議搭配i3-8350k/i5-8600k/i7-8700k等後綴帶K的CPU。(註:英特爾後綴帶k的CPU是可以超頻的CPU)
AMD平台晶元組
AMD支持銳龍CPU的主板檔次從低到高分別為:A320、B350、X370、X470、X399。
A320:入門級,價格最低,適合家用辦公,不能超頻。適合銳龍R3系列CPU
B350:主流級,價格適中,適合大部分用戶,可以超頻。適合銳龍R3、R5、R7系列CPU。
X370\X470:高端級,價格較高,有更完善的超頻設計和更多的高性能介面,可以組雙顯卡。兩個放到一起說是因為X470是代替X370的新款,但兩者區別不大,適合R7系列後綴帶X的CPU。
X399:高端級,價格昂貴,面向專業用戶,僅支持AMD TR4介面的 銳龍 Threadripper(線程撕裂者)CPU。
二、選擇板型
要根據機箱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板型。最常見的是ATX大板和M-ATX小板,大小板性能幾乎沒有差距,僅擴展性有差別。
E-ATX型主板是高性能主板,晶元組多為X299、X399,適用於AMD的線程撕裂者、英特爾的i9-7920X等CPU,價格昂貴,很少見。
ATX型主板俗稱「大板」,形狀類似長方形,這類主板由於更大,所以有更多的插槽和介面,可擴展性較高。比如裝雙顯卡、視頻採集卡、PCI網卡等選擇主板品牌
目前主流的主板品牌有:華碩、微星、技嘉、華擎、映泰、七彩虹。
記住以下口訣:高端主板買華碩;中端主板買技嘉、華擎;AMD主板買微星;入門主板買映泰、七彩虹。
華碩:三大板廠之首,主板bios界面做的簡單易用。最出名的就是高端的ROG玩家國度系列主板,做工、用料都是頂級,超頻玩家首選。華碩的中低端主板價格較貴,競爭力不強,所以買華碩建議買高端的主板。
微星:三大板廠之一,微星AMD晶元主板做的很好,比較出名的是迫擊炮系列主板和戰斧導彈系列主板,是AMD玩家首選。
技嘉:三大板廠之一,技嘉主板用料扎實,比較出名的是AORUS「雕牌」系列主板,用料奢華,設計感強。
華擎:華擎被稱為妖板,各種奇怪的主板比較多。華擎主板最大的特點是供電模塊堆料比較誇張,比較出名的是z370 pro4系列和太極系列主板,性價比很高。
映泰:映泰主板價格便宜,面向中低端,做工用料多不錯,穩定性很好,適合家用。
七彩虹:七彩虹主板價格便宜,沒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穩定性很好,適合家用。
四、主板介面介紹
總結:
1.選主板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主板晶元組,這關繫到CPU是否和主板兼容。
2.根據機箱大小選擇合適尺寸的主板,最常用的是ATX大板和M-atx小板,大板介面更多,擴展性好,小板便宜,介面也夠用。
3.高端主板買華碩;AMD主板買微星;中端主板買華擎、技嘉;低端主板買映泰、七彩虹;日常家用主流的牌子都可以。
4.主板對電腦性能影響小,好主板和差主板主要體現在用料做工、外觀設計、以及一些錦上添花的特色功能上。CPU供電模塊越多、散熱馬甲越多,主板的超頻能力越好
『伍』 主板上哪條線連接顯卡
顯卡插在主板的PCI-E槽上,主機電源有一條電源線連入顯卡。
『陸』 顯卡怎麼與主板相接
顯卡有什麼不兼容的
顯卡一般不存在兼容問題
一般兼容問題指的是主板與cpu
主板與內存之間的兼容性
,顯卡一般不存在兼容問題,現在的主板都是支持pci-e介面的
顯卡現在的介面幾乎都是pci-e介面的所以
是不存在兼容問題的
『柒』 顯卡連接主板線應該怎麼接
顯卡是插在主板顯卡插槽裡面的,不需要接線。如果顯卡是帶輔助電源的,就看看電腦電源是否有顯卡輔助電源插頭,沒有就需要使用4pin轉顯卡輔助插頭了。顯卡輔助插頭有4、6、8針的。
『捌』 電腦顯示器應該連接到顯卡上還是主板上
連接在獨立顯卡上。
顯示器信號線只需對號入座就行。而板載顯卡是和主板一體的它有與獨立顯卡同樣的功能輸出介面,顯示器信號線只需對號入座就行。顯示器上一條信號線:按照以上插,由於插頭按照標准製作,插頭與插座配套通用。各模式介面硬體幾何形象不同,不配套是無法插入的。
顯卡分類
獨立顯卡又分為內置獨立顯卡和外置顯卡。平常我們見到的獨立顯卡都是內置獨立顯卡,插在主板的AGP或 PCI-E插槽上。內置獨立顯卡又有純粹的獨立顯卡和混合顯存顯卡兩種,前者不用說,就是一塊普通的顯卡,後者就是顯卡上面有自己的顯存又同時可以通過系統匯流排調用系統內存以增加顯存容量,典型的有NVIDIA開發的Turbo Cache技術和ATi的Hyper Memeroy技術可以做到這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獨立顯卡
『玖』 求電腦電源怎麼連接主板,顯卡,和硬碟
1、圖中所示插好內存條,顯卡,網卡,硬碟,電源,CPU等配件。安裝CPU時要格外小心,如果沒有把握可以網路CPU安裝視頻,按視頻操作反復學習後再安裝,或者向商家求助視頻演示。
2、插好跳線(按主板說明書插跳線,不同的主板跳線有一定的差異)
3、建議購買時購買光碟機,在沒有光碟機的情況下最好有一台能夠正常開機運行的電腦,把主板、顯卡等驅動Copy到新組裝機的硬碟中。
4、利用U盤啟動計算機,利用PE安裝計算機系統。
5、安裝好系統後,重啟計算機,把硬碟中主板、顯卡的驅動安裝好。
6、安裝必要的軟體,卸載系統中自帶的不需要的軟體,重啟機器,做好ghost文件,以便日後恢復系統用。
『拾』 組裝主機顯卡怎麼插在主板上
組裝機組裝顯卡操作步驟如下:
1、斷掉主機箱電源,打開我們組裝的電腦主機,找到主板,確認我們的電腦主板是支持安裝獨立顯卡的,有PCI獨立顯卡插孔。如圖所示,全紅的地方是安裝獨立顯卡的PCI顯卡插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