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應如何行善
行善對於常人來說,首先應該做到善在心中,只有做到這一點,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不會偏離道德的准線。窮人沒有錢,但是心中有善,就不會去做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事情,因為心中有善,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幫助別人,比如扶老人或盲人過馬路,幫助弱小不受欺凌,對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盡孝心等等,這些都算行善。而富人行善就更好辦了,他們可以捐助慈善機構,也可以對急需資金救助的人以幫助,但是首要的是必須在心裡存善念,如果心裡沒有善,做再多的善事,也都只是沽名釣譽,是一種私念。
其實,積德行善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可以讓孩子們看到社會的美好,可以讓社會風氣更純凈,更和諧。 而具體些則可以是加入青年志願者協會,加入之後積極參加活動就可以了,志願者協會都是做好事的。只要你有奉獻精神,就可以加入,如果可支配的時間比較多的話更好。
讓座、站在扶手電筒梯的右邊、騎車開車經過水坑的時候減慢速度、買東西的時候順便說句謝謝、看見認識的人,只要大家是認得的都打招呼、總是順手做些小東西,如順手關緊水龍頭等都可以算是讓人心靈充滿愛的小動作。每天面帶微笑,也是一種行善方式。 只要憑著自己良心去做 那邊是善!
B. 如何行善,如何實行
我覺得,行善,重在有一顆慈悲心與菩提心,所謂「發慈悲喜舍之菩提心,植光明圓融之智慧根」,培養利他之心,去除我執。帶著這樣的一顆心去待人行事,一定不會錯的。
具體到行動上,「三時行善」是釋伽牟尼佛為我們開示的行善方法。世尊在《未曾有因緣經》中說:王曰如世尊說。十善行法。心道三法。難得護持。當雲何受。令不漏失。
十善者: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
要修行善業,應訂立三時。何為三時? 從早晨到中午即一個上午,名為上時;中時,約一小時;下時,約五分鍾。 要修行善業,可在上時、中時、下時中挑選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中,護持其心,堅守三戒。不要漏失,則名為修行十善。
釋伽牟尼佛為我們開示了修行善業的方法。在選定的時間中,五分鍾也好,一小時也好,一個上午也好,守護心念,不犯貪嗔痴,不犯嫉妒驕慢邪見,更不用說有這樣的行為和言語了。每天都這樣作,且要達到固定長的時間。才能逐漸養成行善習慣。
萬事開頭難,但只要開始,不用多長時間,我們就能體會到為善最樂的感覺。修行就是快樂的事情。釋伽牟尼佛講,因果的道理是:行苦苦報。行樂樂報。故此修行不是找苦吃,是尋覓幸福。
世尊講的很清楚,十善是無上菩提的起始,是成佛之基礎。所謂一燈能滅千年暗。想學佛,真學佛,先從十善學起。且方法簡單可行,能夠立即行動。
南無阿彌陀佛!
C. 日常生活中,怎樣去行善,多做好事
做好事 做慈善 其實不難 就在身邊,每天隨便就可以做幾件。
1、 向與你擦身而過的人微笑。(多點微笑 少板著臉)
2、 堅持一天不說一口粗話。(那怕是半天也行)
3、 撿起腳下別人扔的紙片,扔到垃圾箱里去。
4、 在公交車上讓座。
5、 對待服務員有禮貌。
6、 開車多禮讓,也是修養鍛煉。(利人利己)
7、 不要太隨意按喇叭。也是一種文明。
8、 在小道上開遠燈,對面人會很難受,能換近燈就換。
9、 把你的訣竅,與同事朋友分享。
10、 遇到夜裡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裡擺地攤。
11、 遇到問路的,碰巧你又知道那個地址,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讓他們覺得世道不會冷漠。
12、 如果丟的垃圾里有碎玻璃、大頭針、刀片等,請用膠帶把它們纏裹一下,並盡量多纏幾層。這樣就降低了保潔人員或者撿垃圾者被傷害的概率。他們大都是沒有醫保的弱勢群體,家裡需要他們,別讓一個家庭陷入困難。
13、 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車、送到派出所也行。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再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個電話費,誰家裡丟了人,都是天大的事,能幫助他們找到,你就是做了天大的好事。
14、 雨雪的時候、天冷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也是吃,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團聚。
15、 如果錢還寬裕,別養二奶,偷偷養幾個貧困山區的學生,你心裡一定會覺得舒坦。
16、 如果您的時間還寬裕,把這幾句話轉幾個群,或者收藏自己有空看看,你的好友有空也可以看,網上很多人看到,轉了心裡舒坦。做好事,先播好種。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D. 行善有什麼簡單的做法
慈善不是富人、有成就者的專利,它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觸手可及;慈善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不是策劃周密的項目實施,也不只是捐錢捐物,它不需要很偉大的理念,它可以從關心我們身邊的人、物、環境開始,給予關懷和支持。正如崔永元所理解的那樣,慈善是信手拈來的事情:「人家唱歌你在台下為他鼓掌,這就是慈善;路邊有一個乖巧的小女孩,你給她送去一個微笑,這就是慈善;甚至連老人過馬路你去扶她,不用有那種明顯的行善的行為,都叫慈善。」
心存善念,點滴行善。讓我們把行善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吧,舉手之勞便可為他人和自己帶來有益的幫助、影響甚至改變。
日行一善的100種方式,你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1.撿起腳下別人扔的紙片,扔到垃圾箱里去。
2.向與你擦身而過的人微笑。遇到同事或者長輩報以問候!
3.扶老人過馬路(當然,你要確定她想過去,而且別穿一身劫匪似的黑風衣)。
4.在公交車上讓座。
5.看到不遠處有人要過馬路,把車在斑馬線前停下來(別管後面車輛的喇叭聲,我們要做有素質自己)。
6.看到討錢的乞丐,給他吃的。看到討飯的老人,給他錢。
7.堅持一天不說一口粗話。
8.把單位會議室里壞的座椅順手修一修吧(當然,也要綜合考慮自己的技術,別多修出好幾個零件來)。
9.請一個你不熟的同事吃頓飯,不要理由。
10.天色晚了,看到路邊攤的老阿婆還有一些香蕉沒賣完,把剩下的全部買下來,讓她早點回家。
11.遇到問路的人,如果你不知道,幫他問。
12.遇到迷路的,直接帶到,太遠的話就送上車,實在不知道地方的送到派出所或交警。
13.放走誤飛進你家中的小動物(放走的要是活的,少根毛都不行)。
14.把鄰居的孩子們叫到一起來,給他們講故事。
15.把你的訣竅,與同事分享。
16.給一個孤身在家的親戚打電話,跟他(她)聊天。
17.如果你有合適的交通工具,允許任何人搭順風車(沒後座的自行車就算啦)。
18.了解一些別人的願望,偶爾地,給身邊的人一些驚喜(就是把你追女朋友的心思分攤一些給別人)。
19.寄錢給需要幫助的人,不用多,也不要透露出自己的任何信息。
20.上網時看到好帖,回帖,而且回得聲情並茂,正能量需要傳播。
21.在跟別人合作項目時,多做一些工作,不要跟人講。
E. 做善事的方式有哪些
1、幫助幾個貧困山區的學生,你心裡一定會覺得舒坦;
2、遇到夜裡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裡擺地攤;
3、撿到錢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廁所里撿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照還給人家,一般別人也不會在乎錢了。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後發達了去找人家道個歉,把錢還給人家;
4、遇到問路的,碰巧你又知道那個地址,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
5、如果丟的垃圾里有碎玻璃、大頭針、刀片等,請用膠帶把它們纏裹一下,並盡量多纏幾層。這樣就降低了保潔人員或者撿垃圾者被傷害的概率。他們大都是沒有醫保的弱勢群體,體貼體貼他們吧,好人會有好報的。
6、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車、送到派出所也行。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再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個電話費;
7、雨雪的時候、天冷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也是吃,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8、上車遇到老弱病人、孕婦,讓座的時候別動聲色,也別大張旗鼓。站起來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給需要的人,然後裝作下車走遠點。人太多實在走不遠,人家向你表示謝意的時候微笑一下。
F. 怎麼積德行善
一、孝順
如果不在父母身邊的話,記得常常打電話回家是很必要的.和家裡人寒暄問暖一下,特別是在父母過生日或者其他特別的日子,不能回到父母身邊的話,一定要記得聯系,.放假有空的話最好還是回家多看看父母.順便買幾件小禮物,不要多貴,只是讓老人覺得你心裡惦記著他們就好. 多體貼關心一下父母,比如說,力所能及的做些家務活,幫父母錘錘背啊,等等。
二、助人為樂
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很多,有些明眼一看即可,比如公交車讓座,正要過馬路的盲人、街上跪地乞討者等,在正常的環境下,做人要有善心,多點愛心,勿庸置疑。但在某些情況下,一定要注意分辨,再確定是否出手相助。
三、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的內容包括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社會治安,緊急援助,青年服務,慈善,社團活動,專業服務,文化藝術活動,國際合作,等等。公益活動幾乎都是由單位或者學校等各個場所組織的,愛心滿世界志願者,獻血,捐款/捐物、愛心助學、關愛失獨是很常見的公益活動。但是,這些也是一份愛心,一份幫助別人的希望。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即可!
四、救人性命
正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尤其是救人性命的醫生護士,消防公安及其他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對待生命能伸出援手的人。人的好意,祈福能量。」其實這里的意義在於突出善念比善行更重要,因為善念之後一定會有善行。民間以救人性命為大功德,往往你救了一條命,對方也會感恩戴德,會一輩子以你為至親來祈福,善待,交往。
五、放生
放生的行為:長壽、慈悲心自然生起。山神為友,所有動物體認為親而歡喜。我們放生的目的,就是希望一切眾生平息殺業,互相保護生命的安全。希望大家認清楚放生的眞義。人人都要保護動物。
G. 做善事的方式有哪些
做善事的方式其實是有很多的,可以去幫助一些貧困的人。你可以去做一些積德行善的事情,比如說可以去放鬆一些小動物也可以去。就如一些人,或者是小動物,這些都是善事。
H. 如何積德行善的幾種方法
【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
一、「與人為善」,這是講存心,要存一個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眾生。
二、「愛敬存心」,以真誠心愛一切眾生,愛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謹慎、細心,對人、對事、對物,愛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我們要幫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壞。此人是惡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們也要幫助他。不能對人要對事,此事對社會有好處,對大眾有好處,就應當幫助。人雖然不善,我們要常常輔導他,盡心盡力去幫助他,使他的善行能成就。
四、「勸人為善」,特別勸導有能力、有機會的人,他們有能力、有機會行善,錯過非常可惜。沒有機會去創造機會,比較困難;創造機會也必須有創造機會的條件,否則也是做不到。所以認識機會,掌握機會,這是真正的智慧。
五、「救人危急」,人在有急難、危險之時,不論他是好人、惡人,是恩人、冤家,不能見死不救,一定要救援。
六、「興建大利」,所謂大利,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就是大利。自己有能力,自己一個人做;沒有能力,就集合大眾的能力來做。利益社會大眾的事情太多,什麼是真正的大利,真實的大利無過於教育,教育是根本。今天社會動亂,人心不安,災難頻繁,其原因就是教育的失敗。現前最大的利益,就是宗教教育的落實。現在的學校教育,要回到中國古老的教學宗旨很難;換句話說,縱然他明了,也無法改正過來。所以,今天唯一的辦法,就是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要看我們自己怎樣去推動。說到佛教教育,今天無法推動佛教教育的原因何在?沒有師資,沒有講經說法的人。出家人雖然不少,但出家人沒有忘記自己,沒有放棄自私自利,想推動佛陀教育根本不可能。要想推動佛陀教育,最低限度要將自私自利的念頭舍棄,這就難了。所以當前最大的利益是辦學,培養師資,然後才有一批人來推動,來教化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這個世間孤兒很多,這些小孩從小就失去母愛,失去家庭,他們需要真正有愛心的人來照顧、教導。要如何教導,這都是社會大利之一。現今的社會,年老之人退休後,兒女不孝養,老人的晚年非常孤單、寂寞。我們要如何照顧、教導他們,讓他們回頭,讓他們懺悔,認真學習,使來生比這一生過得更殊勝,這是教育。當然最殊勝的,是幫助他作佛、作菩薩。此目標若達不到,也應當幫助他生天,幫助他來生得到人間富貴,這都是屬於大利。
七、「舍財作福」,世間人不知道財是罪業,你能夠舍財,你就修福了。積財就是罪業,很多人缺乏財用,你把財留在身邊,讓一些人受苦受難,這就是造業。何況財積在身邊,增長貪嗔痴;換句話說,增長你將來墮三惡道的機會。所以財一定要舍,要捨得乾乾凈凈。世間人不肯舍財,就是有顧慮,擔心舍了之後生活沒著落,這是他不懂因果的道理。命里有的決定有,舍都舍不掉;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來。可是財來的時候,還要趕快舍。
中國從前供的財神是范蠡,很有道理。范蠡非常懂得處理財務,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之後,就退隱去做生意,沒多久就發財了。發財之後就布施,布施完了,再從小生意做起;沒多久又發財了,發了之後又散,三聚三散。所以他懂得散財,懂得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要散,決定不積財,這是修大福報。不但他這一生當中,財用決定不會匱乏,來生的福報無比殊勝。
八、「護持正法」,世間正法、出世間正法都要維護。今天護持正法以新加坡的李木源居士為榜樣,值得我們學習。他毫無私心,真正是念念為佛法、念念為眾生。但是護法首先要有智慧、有能力,認識正法。特別在現前時代,《楞嚴經》雲∶「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也就是說仿冒的佛法太多了。所以首先要有能力認識正法,然後才發心去護持正法。我們一生全心全力做這樁事情,但是每個人緣分不同,有人很想學佛,很想親近善知識,但是遇不到。真正遇到善知識是大幸,遇到善知識要真正肯學,發心學習弘揚、護持,這是無比的福報。
九、「敬重尊長」,佛教導我們要孝親尊師,要做到。現在世間人不重視孝道、師道,我們要為社會大眾做好榜樣,念念不忘父母師長的恩德,這是存心厚道。不但不忘,還要有行為表現,對父母、師長要盡到孝養的責任。生命得之於父母,慧命得之於老師,對父母、老師之恩怎麼能忘記?我小學的老師已經找不到了,中學時代的老師,現在還有一位。每當逢年過節,我都會送一份供養給老師,禮雖然很微薄,但老師感到很溫暖,學生沒有把老師忘記。
老師對我們有厚恩,如何報答?表揚老師的德行。我跟李老師學佛十年,李老師往生之後,我向台中蓮社建議,在老師的故鄉山東濟南,建立一個紀念堂。韓館長對我有護法之恩,念念不忘。我在她的故鄉買了一棟七層的大樓,做為韓瑛館長的紀念堂,這是不忘本。我還有一個中學校長-周邦道先生,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他是我的校長。到台灣,我們有緣分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他往生了,我在貴州建立一個中學紀念校長。校長的別號慶光,所以學校名稱為慶光中學。我母親往生了,我用華藏獎學金來紀念她。在大陸有五十個學校,設立這個獎學金。孝親尊師,我們要有行動去表現,要真正做到。這是提倡孝道、師道,提倡知恩報恩,人不能忘本,這是教育的作用。
十、「愛惜物命」,佛家提倡素食,素食是不殺生。戒律里,將「不殺生」列為第一條戒。殺生是大惡,我們要學習愛護一切眾生的生命。
【善行無窮,由此推廣,萬德可備。】
善行真的無量無邊,了凡居士在此地,為我們列出這十條,我們能做到,然後將這十條推廣,才真正是積善、行善。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好老師,我們才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這一生應該如何做人,真正依教奉行,這一生過得很充實、很美滿。
I. 如何行善積德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錢,一個人如能勸人改過遷善、啟發別人智慧或良知、擔任義工、照顧病老、鼓勵安慰別人、鋪橋造路、維護環保,甚至時時心存慈悲、面帶笑容,去孝順父母,去善待一切眾生(包括人與動物),則這些都要比單純的捐款更具功德。
二、行善後更要注意『修持』,不要一面行善,一面又在造惡業(例如犯五戒、十惡,或從事損人利己及傷天害理之類的壞事),否則所有的善行均將被抵消漏盡,甚至功不敵過,還遭惡報。
三、行善如果出自純粹救人的動機,則此種『無相布施』的功德可說是最大。反之如果只為沽名釣譽或由於自私原因而布施,則其福報便非常有限(不過比完全不布施要好得多)。此即為何同樣作布施,有人福報很明顯,有人卻不明顯,其道理也在此。
四、如果有人長期行善竟然十分意外毫無感應,則其主因除上述幾點外,佛經所雲:『為善必昌,為何不昌?必有餘殃,殃盡乃昌;為惡必殃,為何不殃?必有餘昌,昌盡乃殃。』這可能是最好的解釋。因此千萬不必怨天尤人,反而更應該具備耐心,並深信只要持續認真行善,努力修持,誠心懺悔,將來一旦業障消盡,必可得到解脫,而享受美好的福報。
五、更重要的是,除行善外還要修慧,因為唯有了解佛法,培養智慧,才能清靜心靈,免除煩惱,甚至了脫生死,一切都看得開,放得下,而得到真正的快樂。
謝謝採納 採納就是行善積德
J. 行善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百善孝為先,《論語》中有一個詞「色難」,態度很重要。那麼就衍生出以下兩個行善方法:
1、化脾氣也是一種善行,因為壞脾氣會傷人傷己;
2、去習氣也是一種善行,因為習氣傷身,讓親人擔憂。
《弟子規》兄弟睦,孝在中,所以兄友弟恭也是善行,不管是否獨生子女,可以說是平輩之間的。總之,這樣父母少操心均屬善行。
第二,自然本性的行善。比如:寬容他人、謙和待人等等,或者說不佔便宜也是善行。其實很多,總之是品行的自然流露,無須特意為之。
第三,最常見的,或財力,或物力,或人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都屬於善行。
建議看看《了凡四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裡面都有些該做與不該做的行為規范,可以做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