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法律方法和教育方法。
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行政機構通過行政命令、指標、規定等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行動的管理方法。
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運用法律這種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以及相應的社會規范來進行管理的方法。
經濟方法:經濟方法是組織根據客觀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調節各方面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以獲取較高經濟效益與社會利益的管理方法。
教育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是指組織根據一定目的和要求,對被管理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啟發其思想覺悟,以便自覺地根據組織目標去調節各自行為的管理方法。
相關信息:
從管理學的發展來看,對組織採取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在任務管理後提出來的。本世紀30年代以後,管理學家們發現,提高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提高組織的效率更為重要。組織活動成果的大小是由領導方式與工作人員的情緒決定的,由此管理學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了管理中的人本身,這就是以行為科學為主要內容的人際關系理論。
人際關系學家主張採取行為管理的方法,即通過分析影響人的行為的各種心理因素,採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際關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員的情緒和士氣,從而能產出最大的成果,達到提高組織效率的目的。
㈡ 能夠舉例說明生活中所運用到的科學管理嗎
首先,以工作的每個元素的科學劃分方法代替陳舊的經驗管理工作法;其次,員工選拔、培訓和開發的科學方法代替先前實行的那種自己選擇工作和想怎樣就怎樣的訓練做法;再次,與工人經常溝通以保證其所做的全部工作與科學管理原理相一致。
最後,管理者與工人應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責任范圍。管理者將擔負起其恰當的責任,而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責任都壓在了工人身上。
積極性
1、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從經驗上升為科學。泰勒科學管理的最大貢獻在於泰勒所提倡的在管理中運用科學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學實踐精神。泰勒科學管理的精髓是用精確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知識來代替個人的判斷、意見和經驗。
泰勒在進行科學管理的研究時以及在推行他的科學管理的過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有來自工人階層的,也有來自於僱主們的。但泰勒沒有屈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為科學管理獻出了自己的畢生精力。
2、講求效率的優化思想和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泰勒理論的核心是尋求最佳工作方法,追求最高生產效率。泰勒和他的同事創造和發展了一系列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和方法。如時間與動作研究技術和差別計件工資制等。這些技術和方法不僅是過去,而且也是近代合理組織生產的基礎。
科學管理與傳統管理相比,一個靠科學地制定操作規程和改進管理,另一個靠拼體力和時間;一個靠金錢刺激,另一個靠飢餓政策。從這幾點看,科學管理有了很大的進步。
㈢ 管理方法有哪些
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法律方法和教育方法。
一、行政方法
含義:行政方法是行政機構通過行政命令、指標、規定等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行動的管理方法。
特點:權威性、強制性、垂直性、具體性
優點:
1、有利於管理系統的集中統一,避免各行其是。
2、有利於管理職能的發揮,強化管理作用。
3、有利於靈活的處理各種特殊問題。
缺點:
1、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直接受到組織領導水平的制約。
2、強點集中統一,不便於分權管理。
3、扭曲經濟價值規律。
二、法律方法
含義:法律方法是指運用法律這種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以及相應的社會規范來進行管理的方法。
特點:規范性、嚴肅性、強制性
優點:
1、維護正常的管理秩序。
2、調節各種管理因素之間的關系。
3、促進社會主義的民主建設與民主管理。
缺點:
1、缺少靈活性和彈性,不利於處理一些特殊問題和新出現的問題。
2、原則上適用於管理的各個領域,但在某些領域,它顯得無能為力。
三、經濟方法
含義:經濟方法是組織根據客觀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調節各方面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以獲取較高經濟效益與社會利益的管理方法。
特點:啟發性、真理性
優點:
1、便於分權。
2、充分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有利於組織提高經濟效益和管理效率。
缺點:經濟方法以價值規律為基礎,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發性。
四、教育方法
含義:管理的教育方法是指組織根據一定目的和要求,對被管理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啟發其思想覺悟,以便自覺地根據組織目標去調節各自行為的管理方法。
特點:啟發性、真理性
優點:
1、激發人們持久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2、對其他管理方法的綜合應用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缺點:教育對於被管理者並沒有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那樣的強制性,也沒有經濟方法的誘導力。存在決定意識,人們的思想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還受到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思想教育要真正產生作用,必須經過長期不懈的多方努力。
管理的任務與意義
管理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在這一環境中工作的人們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支出實現既定的目標,或者以現有的資源實現最大的目標。
細分為四種情況:產出不變,支出減少;支出不變,產出增多;支出減少,產出增多;支出增多,產出增加更多。這里的支出包括資金、人力、時間、物料、能源等的消耗。總之,管理基本的原則是「用力少,見功多」,以越少的資源投入、耗費,取得越大的功業、效果。
管理的意義,在於更有效地開展活動,改善工作,更有效的滿足客戶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
㈣ 管理方法有哪些
管理方法主要分為:
1、人本管理
從管理學的發展來看,對組織採取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在任務管理後提出來的。本世紀30年代以後,管理學家們發現,提高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提高組織的效率更為重要。
2、科學管理
科學管理以金錢為誘餌,人際關系理論則主張管理必須重視人的心理上的滿足。古典組織理論強調合理的勞動分工和對組織的有效控制,人際關系理論則強調對人際行為的激勵。
3、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的首創,1954年,他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首先提出「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主張,隨後在《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中對此作了進一步闡述。
4、系統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企業組織規模日益擴大,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也更加復雜,從而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管理課題,如何解決復雜大企業的管理問題。
(4)舉例如何運用管理的基本方法擴展閱讀:
管理方法的主要特點有:
1、數據化
現代管理方法把傳統管理方法中的定性描述發展到吸納帶管理的定量計算上,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使管理「科學化」。實踐證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不可偏廢的兩個側面。離開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失去靈魂、迷失方向;而任何質量又表現為一定數量,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沒有準確的數字為依據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2、系統化
現代化管理方法廣泛採用現代系統理論,把系統分析方法應用於管理,使復雜的問題系統化、簡單化。現代化管理方法為管理人員全面地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數學模型,實行計劃、方案設計、辦法的最優化選擇。
3、標准化
現代化管理方法的運用,可以實現管理標准化。管理工作的標准化,就是按照管理活動的規律,把管理工作中經常重復出現的內容,規定出標准數據、標准工作程序和標准工作方法,作為從事管理工作的原則。
4、民主化
現代化管理中,不僅充分發展各級領導和專業管理人員的作用,更加重視調動與發揮全體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全體員工在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管理方法
㈤ 舉例說明四種基本的管理方法
控制是一個過程,它貫穿於整個管理活動的始末。在組織目標的實施中,不斷的在計劃與實施結果間進行比較,發現兩者之間的差距,並找出這種差距的原因和制定新的改進措施,就是控制過程。控制過程是由三個步驟或三個交叉重疊的要素構成的,即確立標准、對照標准檢查實際績效、採取措施糾正偏差。
1、確立標准,首先確定組織行為的總體目標,然後將總體目標進一步分解為各個具體的計劃、方案、步驟措施等,從而形成一系列具體的控制目標
2、對照標准檢查實際績效,這實際上是控制過程的信息收集階段,通常通過評估、考核、檢查等活動發現計劃、方案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偏差,同時認真的分析和研究造成偏差形成的原因。對於評定績效和成果而言,主要問題是如何及時收集適用和可靠的信息,並將其傳遞到對某項工作負責而且有權採取糾正措施的主管人員手中。
3、採取措施糾正偏差。針對偏差產生的原因,主管人員可能採用重新制定計劃或修改目標的方法,也可利用組織手段進一步明確職責補充授權或是對組織機構進行調整,還可能用撤換責任部門的主管或增配人員的辦法,此外還可通過改善領導方式增加物質鼓勵等辦法。
㈥ 管理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有哪些
管理的基本原理有:
系統原理。
人本原理。
動力原理。
效益原理
倫理原理。
管理的基本方法有:
管理的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國家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條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調整社會經濟的總體活動和各企業、單位在微觀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關系,以保證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具有嚴肅性、規范性和強制性的特點。
管理的行政方法。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命令、規定、指示、條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工作的管理方法,行政法法具有權威性、強制性、垂直性、具體性、無償性的特點。
管理的經濟方法。濟方法是根據客觀經濟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調節各種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關系,以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管理方法。這里所說的各種經濟手段,主要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利潤、獎金、罰款以及經濟合同等,具有利益性、關聯性、靈活性、平等性等特點。
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人的素質,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而人的素質是在社會實踐和教育中逐步發展、成熟起來的,通過教育,不斷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質、文化知識素質、專業水平素質,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
管理的技術方法。技術方法是指組織中各個層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根據管理活動的需要,自覺運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類技術,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決策技術、計劃技術、組織技術和控制技術等,它具有客觀性、規律性、精確性、動態性的特徵。
㈦ 企業的基本管理方法是什麼
企業管理方法按照四個層次劃分為經驗管理層次、科學管理層次、管理科學層次、文化管理層次,下面一起看看這四種層次闡述的管理方法具體內容。
企業管理方法---經驗管理
經驗管理主要是指生產工人靠師傅帶徙弟的方式傳授技藝工人根據師傅傳授的技藝和工作積累的經驗從事操作。管理人員也是靠以師帶徒傳授個人經驗的方法來培養新手。
企業管理方法---科學管理科學管理 scientific management,以美國 F .W .泰羅(又譯為:F .W .泰勒)為代表的管理階段 、管理理論 和制度的統稱。又稱古典管理理論 、傳統管理理論。20世紀初產生,在西方一直延續到20世紀40年代。泰羅把科學管理概括為:科學,而不是單憑經驗辦事;和諧 ,而不是合作;合作,而不是個人主義;以最大限度地產出 ,取代有限的產出,每人都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獲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產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產方式,以加強勞動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是通過時間和動作研究及工作分析來達到這一目標。
企業管理方法---管理科學
現代管理理論 是以「系統理論 」、「決策理論 」、「管理科學理論」等學派為代表,其特點是以系統論 、資訊理論、控制論為其理論基礎,應用數學模型和電子計算機 手段來研究解決各種管理問題。
20世紀80年代管理科學已涉及戰略規劃和戰略決策,以進一步優化組織和管理,提高效益。管理科學學派 藉助於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技術研究管理問題,重點研究的是操作方法和作業方面的管理問題。現在管理科學也有向組織更高層次發展的趨勢,但目前完全採用管理科學的定量方法來解決復雜環境下的組織問題還面臨著許多實際困難。管理科學學派一般只研究生產的物質過程,注意管理中應用的先進工具和科學方法 ,不夠注意管理中人的作用,這是它的不足之處。
企業管理方法---文化管理
從管理發展的總體趨勢看,文化管理是對科學管理 的新發展,是管理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大趨勢的必然選擇,管理實踐應當充分體現文化管理的基本精神。企業文化管理就是從文化的高度來管理企業,以文化為基礎,強調人的能動作用,強調團隊精神和情感管理,管理的重點在於人的思想和觀念。
以上從四個層次為大家闡述了企業管理的具體方法,在企業生產運營時可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做好各層次的管理。上述各層次方法各有優劣勢,以及每個層面所涉及的詳細管理方法很多,後續將會為大家分別詳細介紹,歡迎繼續關注正睿研究院研究專題模塊
㈧ 簡述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
1、班主任要懷著「愛心」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
首先要求班主任真心去愛每一位學生,給學生一種最深情,最無私和最偉大的父母愛,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還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要熱情誠懇,體貼入微,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親近,更尊敬,才能虛心聽從教誨。
2、多角度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抓思想政治工作先從禮貌教育開始,禮為德之道,一個沒有禮貌的人,他的道德就無從談起,我們國家從傳統上講就是個「禮儀之邦」,古人對「禮教」非常重視,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而中小學生作為道德教育的重點人群,就必須依據其年齡特徵和受教育的能力對其進行教育,使他們懂禮貌。
3、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
目前仍有不少班主任觀念陳舊,工作方法簡單粗暴,自覺或不自覺地阻礙學生的發展,如以「罰」代「教」,學生犯了錯誤,不去做耐心細致的教育,而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有的班主任不能駕馭自己的情緒,經常訓斥,諷刺學生。使學生經常處於一種恐懼與緊張感,久而久之,師生之間形成一道鴻溝,不利於班務工作的開展。
4、用愛心開啟教育成功的大門
愛是人類的基本情感,愛更是架構師生心靈橋梁,奠定教育成功的基石。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愛滿天下,愛生如子」。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教師的愛,尤其是班主任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燭光。
5、用奉獻打造得力的班干隊伍
由入學初的幹部指定製到競選制,,鍛煉了一大批同學,也形成了班級幹部核心。在奉獻精神的感召下,班幹部們積極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同學思想工作,組織同學參加學校的先進班級創建活動,處處起到帶頭作用。
㈨ 現代企業管理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運用這些方法。
企業管控模式常見六種,其中最常用的是三種:客戶導向的組織結構模式,前後端型組織結構模式以及產品導向的組織結構模式,同時還認為,不同的組織結構模式適應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來使用,不可從以一而終,組織結構模式的設計也需要適應組織的不同發展階段和新的目標而「與時俱進」!
1、親情化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利用家族血緣關系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即內聚功能,也就是試圖通過家族血緣關系的內聚功能來實現對企業的管理。從歷史上看,雖然一個企業在其創業的時期,這種親情化的企業管理模式確實起到過良好的作用。
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尤其是當企業發展成為大企業以後,這種親情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就很快會出現問題。因為這種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緣關系中的內聚性功能,會由其內聚性功能而轉化成為內耗功能,因而這種管理模式也就應該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
我國親情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在企業創業時期對企業的正面影響幾乎是99%,但是當企業躍過創業期以後,它對企業的負面作用也幾乎是99%。
這種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信用體制及法律體制還非常不完善,使得人們不敢把自己的資產交給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採取這種親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也是在企業初創階段有積極意義。在錢少的時候,也就是在哥們兒為朋友可以而且也願意兩肋插刀的時候,這種模式是很有內聚力量的。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尤其是企業利潤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哥們兒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業如果不隨著發展而盡快調整這種管理模式,那麼就必然會導致企業很快衰落甚至破產。
3、溫情化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強調管理應該是更多地調動人性的內在作用,王軍恆老師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很快地發展。在企業中強調人情味的一面是對的,但是不能把強調人情味作為企業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則。
人情味原則與企業管理原則是不同范疇的原則,因此,過度強調人情味,不僅不利於企業發展,而且企業最後往往都會失控,甚至還會破產。有人老是喜歡在企業管理中講什麼溫情和講什麼良心,認為一個人作為企業管理者如果為被管理者想得很周到,那麼被管理者就必然會有很好的回報,即努力工作,這樣企業就會更好地發展。
可見,溫情化管理模式實際上是想用情義中的良心原則來處理企業中的管理關系。在經濟利益關系中,所謂的良心是很難談得清楚的。良心用經濟學的理論來講,實際上就是一種倫理化的並以人情味為形式的經濟利益的規范化回報方式。
因此,如果籠統地講什麼良心,講什麼人性,不觸及利益關系,不談利益的互利,實際上是很難讓被管理者好好乾的,最終企業都是搞不好的。管理並不只是講溫情,而首先是利益關系的界定。
有些人天生就是溫情式的,對利益關系的界定往往是心慈手軟,然而在企業管理中利益關系的界定是「冷酷無情」的,對利益關系的界定,到一定時候「手不辣」、「心不狠」是不行的。只有那種在各種利益關系面前「毫不手軟」的人,尤其對利益關系的界定能「拉下臉」的人,才能成為職業經理人。
例如,如果有人下崗的時候哭哭啼啼,一個人作為管理者心軟了,無原則地可憐下崗者而讓他上崗了,那這個人就完全有可能成不了職業經理人。
4、隨機化管理模式
在現實中具體表現為兩種形式:
一種是民營企業中的獨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獨裁式管理作為一種隨機化管理,就是因為有些民營企業的創業者很獨裁。他說了算,他隨時可以任意改變任何規章制度,他的話就是原則和規則,因而這種管理屬於隨機性的管理。
另外一種形式,就是發生在國有企業中的行政干預,即政府機構可以任意干預一個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最後導致企業的管理非常的隨意化。可見,這種管理模式要麼是表現為民營企業中的獨裁管理,要麼是表現為國有企業體制中政府對企業的過度性行政干預。
現在好多民營企業的垮台,就是因為這種隨機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結果。因為創業者的話說錯了,別人也無法發言矯正,甚至創業者的決策做錯了,別人也無法更改,最後只能是企業完蛋。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謂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經確定的規則來推動企業管理。當然,這種規則必須是大家所認可的帶有契約性的規則,同時這種規則也是責權利對稱的。因此,未來的企業管理的目標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為基礎,適當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幾種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
因為制度化管理比較「殘酷」,適當地引進一點親情關系、友情關系、溫情關系確實有好處。甚至有時也可以適當地對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關系做一點隨機性的處理,「淡化」一下規則,因為制度化太呆板了。
如果不適當地「軟化」一下也不好辦,終究被管理的主要對象還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種各樣的思維的,是具有能動性的,所以完全講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適當地吸收一點其他管理模式的那些優點,綜合成一種帶有混合性的企業管理模式。
這樣做可能會更好一點。這恐怕是中國這十幾年來在企業管理模式的選擇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共識性的結論。
企業初創時期,事務相對簡單、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也還沒有十分寬泛,因此可以採取直接管理的方法,比如一些家族企業在規模和領域還不大的時期,採用直接管理是十分有效的。但當企業發展壯大以後,管理方法就需要隨之創新和優化。
一般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企業的「管理」方法分成這樣幾種類型,並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合理科學地、單一或復合地加以運用,可以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6、系統化管理模式
企業的系統化標准化統籌化的管理是通過完成企業組織機構戰略願景管理、工作責任分工、薪酬設計、績效管理、招聘、全員培訓、員工生涯規劃等七大系統的建立來完成的。
這樣的好處是有利於企業的快速擴展,因為在你用這一套系統打造完一個企業管理的標准模版的時候,旗下的分公司或者代理都能簡單的復制,就這降低了擴展的難度。這就是企業組織系統最大可利用性。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企業各項基礎管理工作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
(1)標准化工作。標准化工作包括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和工作標準的制訂、執行和管理的工作過程。標准化工作要求要具有「新(標准新),全(標准健全),高(標准水平高)」的特點。
(2)定額工作。定額就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條件下,對於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利用、佔用所規定的數量罰限。定額工作要求具有實踐性,定額源於實踐,是對實踐的抽象,不是主觀臆造。
定額工作要求具有權威性,定額是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頒發的;定額工作要求具有概括性,定額是對實踐的抽象;定額工作要求具有階段性,實踐在發展,定額也要有階段地適時進行調整。
(3)計量工作。計量工作的核心是獲得數據,評價數據,沒有實測的和准確可靠的數據,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管理就失去了科學依據。
(4)信息工作。信息工作就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資料數據的收集、處理、傳遞、貯存等管理工作,現代化企業必須健全數據准確和信息靈敏的信息系統,使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逐步納入電子計算機管理軌道。
(5)完善規章制度工作。要通過建立和健全一套縱橫連鎖、互相協調的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體系。
(6)基礎教育工作。大力做好提高職工的政治、文化和技術素質。
(9)舉例如何運用管理的基本方法擴展閱讀
在管理應用中著重體現出以下兩大原則:
1、人本原理的能級原則
人本原理的能級原則是指在管理工作中,應按照人的能力大小科學地將其安排在相應的職位上,最大限度地做到人盡其才,各盡其職,並在組織內保持協調,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組織目標。管理的能級原則著重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管理能級必須按層次並具有穩定的組織形態。管理不是隨便分級的,分級就是要建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規范和一定的標准;各級也不是可以隨便組合的。一個穩定的管理結構應是正三角形或正寶塔形,上面具有尖銳的鋒芒,下面又有寬厚的基礎,沒有能級的管理是難以生存的。
2)不同管理能級應有與它相應的權責和利益。權責和利益是特定管理層次的外在表現。不同的管理層次,其擁有的許可權、履行的職責及享有的利益是不同的,這是管理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3)能級必須動態地對應。不同的管理崗位有不同能級,不同的員工也有各自不同的才能。所謂能級動態對應是指,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讓相應才能的人處於相應能級的崗位;相應的工作崗位由相應能力的員工擔任。當崗位的能級和人的才能發生變化時,管理系統能適時調整,始終保持崗位能級和相應才能員工的對應關系,動態地實現能級對應,發揮最佳的管理效能。
2、人本原理的動力原則
所謂動力原則是指管理必須具備持續和足夠的動力。管理者要正確運用動力,才能確保管理高效運轉。管理動力可以分為三大類型:
1)物質動力。物質動力是管理的根本動力,合理的物質刺激可以直接影響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但物質刺激必須適當,運用不當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2)精神動力。精神動力包括個人信仰、名譽地位等方面的刺激。精神動力所產生的效果是人們在物質需求有了基本滿足情況下所產生的一種更高層次的追求。精神動力不僅可以補償物質刺激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且其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
在一定的條件下,精神動力甚至可以成為決定性的動力。宗教極端分子超乎常人想像的舉動,其行動的動力就是精神動力。
3)信息動力。信息動力是通過信息的交流產生的動力,具有超越物質和精神的相對獨立性。在現代經濟社會中,良好有效的信息動力可以產生激勵力量。任何一個組織,如果沒有對外界的信息交流,就不可能有前進的動力。
企業科技人員只有不停頓地從外部世界大量吸收有關科技發展方面的信息,才能激發他們巨大的創造潛力;企業員工通過與其他員工的工作比較,才能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從而發奮努力,迎頭趕上。
我們說,管理的動力原則是客觀存在的。在管理中,我們要正確運用上述三種動力,合理掌握刺激量,使員工的工作在這三種動力推動下積極進取,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
在使用動力原則進行管理時,還應該十分注意刺激量大小應與員工承擔的崗位使命相適應。刺激量過小,難起作用;刺激量過大,又往往會適得其反,這已為許多管理實踐所證明。
㈩ 舉例說明在管理實踐中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5種管理的基本方法
360問答
談談如何正確理解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實踐工作中如何運用這一基本原理?
caroluu LV7
2017-12-14
高手們,頂上吧,期末考試題。。。。。。。。。。提前知道了,不想掛課... 高手們,頂上吧,期末考試題。。。。。。。。。。提前知道了,不想掛課 展開
滿意答案
lidalyp
LV12
推薦於2017-12-15
(1)本世紀以來,管理知識逐漸系統化,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已成為一門科學。
(2)在管理實踐中,既要運用管理知識,又要發揮創造性,採取適宜措施,高效地實現目標,所以管理是—門藝術。
(3)學習管理知識,能為培養有效的管理人員在管理理論知識方面打下基礎,但僅靠背誦管理原則、原理進行管理活動,必然難以達到效果.其至無效。
(4)不學習管理知識,靠經驗、憑直覺、碰運氣.也難以取得有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