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個人如何系統地了解中國歷史
首先,要清楚中國歷史的大致發展階段,一般我們最簡單地分為古代、近代、現代。古代部分,可分為史前時期(即通過考古得到信息的時期)、先秦時期(秦大一統王朝之前的夏商周時期)、秦漢魏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王朝更迭)時期。
先秦時期的歷史推薦呂思勉先生的《先秦史》,秦漢史可讀錢穆的《秦漢史》,魏晉南北朝歷史比較亂,如果有文言功底可以看《晉書》、《資治通鑒》等,通俗一些的可讀《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隋唐時期可讀岑仲勉的《隋唐史》,宋代歷史研究成果頗多,粗略了解的話可以讀一讀《劍橋中國史》中的宋史卷。
元代可讀《新元史》,明代歷史想讀有趣的就看《明朝那些事兒》,清史看《清史稿》就好。近代史推薦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
❷ 如何了解古今中外歷史
1/4分步閱讀
如果喜歡歷史之後我們開始從必須歷史學科的知識特點,掌握科學記憶的方法。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❸ 我們需要從什麼地方下手了解歷史
我們可以從三個下手了解歷史,分別是書本、網頁、游覽歷史名地。
一、我們可以從我們的書本上了解到關於我們所想要了解的關於歷史的東西,關於歷史我們的書本上的記載是非常詳細的。我們想要了解的他上面都有,我們可以享受看書的一個過程,也可以完全沉浸式地體驗看書,這樣可以更好的走進書中的世界,可以更好的和書中的人們感同身受。我們可以更好地和我們的祖先交流,把自己帶入他們,我們的感情可以更加地豐富飽滿。我們的記憶將會更加地深刻,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傳達我們了解的相關歷史信息。我們的記憶深刻了,我們就可以更加喜歡歷史,為我們的歷史文化的保護出一份力。
我相信通過上面這些了解歷史的方式,我們的小夥伴可以更好更直接地了解我們的歷史的,歷史是我們大家的瑰寶,我們都應該學著好好去熱愛、保護它們。
❹ 怎麼了解歷史
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
3、學會閱讀:尤其是閱讀教材,在閱讀教材方面要學會快速閱讀教材,取得課堂上的主動權。在課堂上,要知道老師,講的層次性,針對性的問題。是啟發大家,什麼內容需要詳細的讀,反復的思考。在做歷史筆記時,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圈點批註,給歷史名詞概念人物,所做的補充,要做一個大概的了解,重點知識部分要重點記錄。
❺ 怎樣多了解歷史知識,該從什麼方面入手
我可以為您總結三點:
一,掌握歷史圖畫。歷史圖畫能夠直觀反映歷史。
對歷史遺跡類插圖,如《商朝甲骨文》、《越王勾踐銅劍》、《趙州橋》等的了解.—是可以藉此獲得相關歷史概念的直觀形象,二能夠通過明確其特點及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對人物肖像圖,一要可以認識這是哪一位歷史人物;二要能敘述其事跡。
對事件場景圖,可以掌握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以及這一歷史事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以名畫《自由引導人民》對情境介紹類插圖,應明確它不是指某時某地的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反映了某種歷史現象、要注意分析產生這種歷史現象的原因。)
對於歷史漫畫,:主要可以弄清歷史事件及人物的內涵,把握它所揭示的實質內容。
二,其實許多歷史人物的學習經驗,都給了我們很多關於如何很好地學習的啟示。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榜樣,他「學而思」,「思而學」,「一日三省」,終生不輟。當然,「八股」式的學習法,則給我們反面啟示,學「死」和「死」學,結果一樣,終歸無益於人生,有害於社會。因此,要讓學習活起來,讓學習活於自己的成長中,活於社會的進步中,才能推動歷史前進。這正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
三,從生活學歷史。呼喚從社會現實生活切入。
其實,社會現實生活又是什麼呢?只不過是社會歷史生活延續過程里的一種「現在進行時」狀態,沒有歷史,就沒有現實。所以,聯系現實、貼近大眾,是多了解歷史知識的好方法。
比如旅遊時可以留意歷史遺跡,上班路上想一想歷史趣聞,聽一聽百家講壇等歷史教育節目,無形之中,歷史知識便能夠不斷積累。
不知道說了這么多,您能不能滿意。
❻ 了解歷史有哪些途徑哪一種途徑是我們學習、了解歷史的主要途徑為什麼
1、歷史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❼ 如何學習、了解歷史
讀通史,自己整理時代主線,列個時間軸之類時東西掛牆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邊寫同時代的中國史大事(只放你覺得對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無巨細地都寫下來),讀書過程中不斷補充。比較好的世界史書推薦全球通史,盡管有些錯誤,但難得在視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識。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在學術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較嚴重。另外極簡歐洲史脈絡清晰,有史識也好讀,可以看看。中國史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配合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來看。你做的時間軸是否精彩不是關鍵,對比地把中外通史讀完才是關鍵。
❽ 怎樣了解中國歷史
《上下五千年》比較淺顯,只能作為歷史愛好者的入門書籍。中學和大學的教科書也是學習歷史很好的教材 ,而中國史綱》和《中國通史》一類的書籍太偏重學術研究,省略了太多重要的歷史細節。
可以比較具體了解中國歷史的書:《中國歷代通俗演義 全12冊》
【方法】
1、學習歷史,最基本的,你要學會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所謂縱向比較,就是習慣於將某個國家和某個地區的歷史事件從古到今進行比較;所謂橫向比較,就是習慣於將某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事件與同時期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在比較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尋找共同點,這樣記憶起來就容易多了。
2、要善於歸納總結。要將一類事件從古到今,或一個時代某些方面的成就等等歸納起來,用專門的筆記記錄下來,記憶時按照歸納的方面進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記憶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記憶的質量,甚至可以幫助你分析解決問題。
3、要用心領會老師的解題思路以及身邊同學的解題方法,仔細揣摩,善於模仿,只要有了清楚的歷史事件在心中,做起題來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4、爭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學好中國古代史,像《史記》、《資治通鑒》之類的古代史學名著都沒有接觸,只是讀後人寫的歷史書,實在太不夠了。當然,你不想把歷史當作自己的專業,讀多讀少要根據你的時間和精力,但有可能讀多點是有好處的,至少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不會相信那些不負責任的胡謅。
5、把讀歷史與觀察世界和國內的時事政治結合起來,能從歷史找根源的就去找,這樣學習就更有實際用處了。
PS:學習中國歷史,急功近利恐怕不是學習歷史的好態度。
我想,身為一個中國人,每一段中國歷史都值得學習,中國歷史有輝煌, 也有恥辱 ,我們的祖先曾經輝煌過,我們更應輝煌 ,我們的祖先有過恥辱 ,我們不能讓恥辱重現。
❾ 什麼是歷史,怎麼才能了解歷史
那麼歷史就是過去的事情,想要去了解歷史,那麼就應該要了解過去的事情,特別是中國上下五千年,可以好好去看看。
❿ 怎樣以更簡單的方式了解歷史
讀書,實地去,思考,從復雜中得到簡單,漢宮秋,平凡的世界,北洋軍閥史話,中國近代戰爭史,柳宗元的封建論,文天祥的壬午正氣歌,朱元璋的大明皇陵之碑御制大誥皇明祖訓皇明寶訓,愛新覺羅胤禛的大義覺迷錄,章太炎的正仇滿論革命軍序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秦政記秦獻記,鄒容的革命軍,孫文的建國方略,魯迅的一些作品,毛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根據需要可以讀些史書和個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