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低聲教育」呢
有很多的家長在碰到孩子犯錯的時候,通常都是會選擇責罵孩子,但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只會導致:孩子被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又或者是孩子被家長的責罵激怒了,只想大吼大叫回擊,也不考慮錯在哪了。但是,如果家長可以換種方式,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冷靜處理,這樣的話,孩子也會認真地聽你說的話,也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抵觸,反而可能達到教育作用。而這種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低聲教育」。
3、把你的期望解釋給他們聽
有的時候,父母還可以使用平靜的語氣去告訴孩子關於你對他的期望,比如說:媽媽想讓你怎麼做,這樣做會比較好……一系列的語句都是可以的,並且可以適當地告訴孩子,如果他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話會出現什麼問題等等。
4、不要傷害孩子自尊心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之後,就會對孩子產生人身攻擊,不是說孩子笨就是會對孩子發泄不良情緒,但是這種傷自尊的話對孩子說出來是很不好的,這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性格的養成。對於每個孩子而言,都會希望自己得到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的尊重,而這種尊重會使孩子產生自信。
肯定每一個爸媽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恨鐵不成鋼也不是進行打罵教育,所以父母要學著用平靜的心情去處理孩子的問題。
② 如何做到「輕聲教育」,這幾招讓父母們更好的教育孩子
1.
緩和你的怒氣
憤怒之下的你,心情惱得像一堆火,而你說話的聲調就像風,風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
但是,如果你嘗試著忍一忍怒氣,壓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說話的聲調,你會發現你會變得稍微冷靜、理智一些,最起碼不會讓你更加憤怒。
2.
給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有心理學者說,你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柔和時,孩子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事實就是這么神奇,比如:當孩子手拿香蕉皮准備扔時,你一句怒吼「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在內心是默認孩子會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認真、輕聲地說一句「寶寶,放垃圾桶里吧!」
③ 輕聲細語對孩子教育有什麼好處
教師要學會輕聲對孩子說話,特別是對犯了錯誤的孩子輕聲說話,會有許多好處——
1.尊重孩子的人格,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大聲斥責會使孩子覺得有失面子,只會想著如何擺脫當時的難看,而不去思考事情的對錯,不利於繼續對孩子進行教育。
2.消除孩子的對立情緒和對抗心理。
教師尊重了孩子,孩子也會尊重教師,縮短了教師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教師的話甚至批評就更易入耳了。
3.有助於創設一種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圍。
輕聲細語地談話與交流增進了彼此間的親密關系,使孩子在感到教師沉著、威嚴的同時,受到教師情緒的感染,從而在感情上更易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教育。
4.輕聲說話,特別是輕聲對待孩子的過錯,更能反映教師的心胸、性情、涵養和人格,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作用。
那麼,如何開展輕聲教育?什麼時候宜用輕聲進行教育,讓活動更為有效呢?
1.需要孩子安靜的集體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可採用輕聲教育。
如:午睡時,孩子一窩蜂地被趕進午睡室,開始脫鞋、脫衣、整理被子。這些瑣事對年幼的孩子來說自然有些難度,於是,孩子們就開始求助:「老師,我不會……」,「老師,你幫幫我……」,吵鬧聲一浪高過一浪,而有些調皮的孩子還會「趁火打劫」——滾地板、螞蟻爬等。而這時的教師往往疲於應付,而忽略了在此時需要給孩子創設一種安靜的午睡氛圍。此時,教師切忌大聲要求孩子不可高聲講話,想將自己的聲音蓋過孩子,這樣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而最妙的方法就是教師以身作則的輕聲語言與輕聲手勢了,用手勢及語言輕聲提示孩子小聲說話,需要幫助的請安靜等待等等。如此,你就會從煩躁的環境中解脫出來,你會發覺原來孩子午睡時竟是那麼的可愛!
又如:集體活動之前,教師往往需要等孩子安靜後才能組織活動,但綜觀教師行為,我們可以發現很多老師仍在選擇用「一、二、三,靜下來」,「比比誰坐的最好!」等之類的一刀切的方法。其實,輕聲教育就可以在此時嘗試,輕聲的手勢,摸摸還未安靜的孩子的頭等等,這些方法一定會讓孩子更宜於接受。
2.個別交流宜用輕聲教育。
正如先前提到的那個故事一樣,當我們評價或批評孩子的時候,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特別是當孩子有什麼做得不對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輕聲地和孩子一起探討哪兒做得不對,為什麼做得不對,要給孩子溫暖,放鬆孩子的心情。如果聲音太大,情緒不好,孩子會感到恐懼、緊張,反而不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3.各種方法並用,幫助孩子建立輕聲說話的習慣。
對於思維直觀、形象的孩子來說,讓他們了解輕聲說話的好處、豎立願意輕聲說話的意識是幫助孩子建立輕聲說話習慣的關鍵。因此,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採用故事法、情境表演等直觀的方法讓孩子了解輕聲說話的好處,採用榜樣示範、精神鼓勵、趣味競賽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而且,教師必須牢記,輕聲說話是一種習慣的培養,因此,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須長期堅持。
4.成人也呼喚「輕聲細語」。
「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食堂用餐時不大聲交談」、「輕聲、簡短、語言親切的與人交談」,這是社會文明禮儀對成人所提出的要求。作為新世紀的幼兒教師,更應該為孩子樹立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輕聲細語的談話、打電話等等,充分展現幼兒教師的禮儀風采,同時也為逐漸在我國形成良好文明禮儀氛圍獻份微薄之力。
總之,輕聲教育既能保護我們的嗓子,又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願我們更多的幼教工作者能了解它、關注它、運用它。
④ 孩子頂嘴或沉默皆有所指,父母要制定教育方式,你做到了嗎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去約束、去制定規則、去引導,通過這一系列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從完全依賴父母成長為獨立的個體,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更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每個孩子的性格、想法都不一樣,家長一定不要一概而論,用別人成功的教育案例,完完全全應用在自己家孩子身上,教育一定要「因地制宜」。
孩子從10歲後慢慢進入青春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和思想都會發生巨大變化,這些變化讓家長猝不及防,孩子會突然變得易怒暴躁、經常反駁父母說的話,但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這樣,還有一部分孩子面對父母的說教,即使有反對的意思也會憋在心裡,不發一言,而形成這兩種截然不同性格的原因,與父母的教育,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系。
你家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青春期是愛「頂嘴」還是多數「沉默」?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教育是一個既復雜又充滿驚喜的過程,跟我一起探索教育的秘密吧,如果你也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好的教育方式,不妨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一起做有思想的父母。
⑤ 中學生怎樣做到輕聲細語、輕聲漫步
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我們要自我規范,做到言行舉止文明有禮。比如:進校門時,見了老師要面帶微笑,行禮問候,見到同學要互相致意;有事要進入老師辦公室,知道先輕聲敲門,經老師同意後方可進入;與老師談話時,眼睛不要左顧右盼,說話要輕聲細語,盡量不影響別人;上、下樓梯時,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走,行進途中要做到不推搡,不擁擠,不奔跑,遇到老師或客人時主動問好,並向右側避讓,請老師和客人先行;放學時,主動與老師和同學說「再見」,不無故在校內或校園周邊區域逗留,及時回家
⑥ 家長該如何做到低聲教育孩子呢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大聲呵斥,這其實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觸心理,畢竟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關愛,所以父母應該學會低聲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孩子才更加願意接受父母的引導,千萬不能用一種高壓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這樣不僅不會起到有效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要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要總是對孩子大吵大鬧。
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畢竟有時候孩子對這個社會認識不清,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所以家長應該用一種包容的態度來看待,不是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無條件的放縱,要學會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的把自己的不滿發泄在孩子的身上,同時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用一種更加平等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低聲教育並沒有我們想像那麼簡單,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剋制好自己的情緒。
⑦ 小學生如何掌握漢語拼音字母的輕聲調
拼音王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iNm7KWrw1yq8KWaEG77EGQ
拼音是打好小學語文基礎的第一步,一年級語文老師們就開始教拼音課了,可是很多孩子並沒有完全掌握,導致失去了學習的信心。上課不敢發言、怕出錯……一系列問題就會出現。
教孩子學拼音也是讓很多家長都「頭疼」的一件事,23個聲母、24個韻母、還有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暈!家長不僅要有耐心、更要有大把的時間才能幫助孩子理解。
王芳老師帶來獨一無二的「拼音課」,用公主和王子的組合讓孩子們通俗易懂的學拼音。
⑧ 急,請大家幫忙-教師怎樣讓幼兒養成輕聲細語說話的習慣引導方式或方法(教育策略)
嘗試自己一直對孩子們輕聲細語說話,潛移默化是最好的教育。這樣即使孩子們沒有養成這種習慣,也會了解輕聲細語說話是正確的,在需要他們言談舉止大方得體時他們會想到輕聲細語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