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木頭順向纖維連接方法

木頭順向纖維連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3 19:11:57

❶ 木頭對接方法

古代匠師們就創造的一種連接方式——榫卯連接。其 特點是利用榫卯嵌合作用,使結構在承受水平外力時,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所以在二根木頭的下面製作一個燕尾榫,上面製作一個台階式卡口,形成這樣的一個木樑式的連接。在受力時,下面燕尾榫就產生強大的牽引力,就如一整根木頭效果,再也不用為木頭長度不夠而發愁了。所謂「榫卯結構」是我們古代製作傢具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榫眼)。這種結構的巧妙運用,不僅讓幾百年前的紅木傢具依然保存完好,也讓中式傢具更顯藝術性。

怎麼判斷木材順向 徑向 弦向聽人說木材順紋方向變形

判斷木材順向、 弦向 、徑向:木材沿樹干方向叫做縱向,沿年輪方向叫做弦向,沿樹干半徑方向或木射線方向叫做徑向。

順紋方向是垂直於橫切面的方向,橫切麵包括徑向和弦向,徑向就是通過髓心與木射線平行與生長輪切線垂直的方向,弦向就是與木射線垂直與生長輪切線平行的方向。

縱向干縮是沿著木材紋理方向的干縮,其收縮率數值較小,僅為0.1- -0.3%, 對木材的利用影響不大。

徑向干縮是橫切面上沿直徑方向的干縮,其收縮率數值為3- -6%。

弦向干縮是沿著年輪切線方向的干縮,其收縮率數值為6-12%,是徑向干縮的1-2倍

1、木材順紋抗壓強度是重要的力學性質指標之一,它比較單純而穩定,並且容易測定,常用以研究不同條件和處理對木材強度的影響。

根據試樣長度與直徑之比值,木柱有長柱與短柱之分。當長度與最小斷面的直徑之比小於11或等於11時為短柱,大於11時為長柱,長柱亦稱歐拉柱。

長柱以材料剛度為主要因素,受壓不穩定,其破壞不是單純的壓力所致,而是縱向上會發生彎曲、產生扭矩,最後導致破壞,它已不屬於順紋抗壓的范疇。

2、木材變形與木材含水率有關。木材變形的說法,順紋方向最小、徑向較大、弦向最大。

順紋方向就是順著木纖維方向,即是縱向,夾著樹木兩頭無論是壓和拉都變形較小。徑向就是木頭的直徑方向,就是我們老式方法切木頭的方向,把木頭切成像實木地板那樣,變形相對小,但已經是最好的折中切割方法。

弦向就是弦弧,粗俗點理解就是刨木皮,就是做膠合板、復合實木地板那樣,這工藝雖然可以得到一張大面積的木板,但是捲曲且最易開裂,但恰好有膠水和用垂直粘法來補充了這個工藝技術的缺點。

(2)木頭順向纖維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木材順紋方向的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最大,橫紋方向最小;順紋的抗剪強度最小,而橫紋最大,均衡的高強度:木材順紋方向的強度是橫紋的45倍,紋理交叉的相鄰單板使得每個方向的強度都很均衡

不易收縮、膨脹、變型:木材的橫紋方向變型較大,順紋方向的變形基本可以忽略,由於膠合板均衡的結構特性,相鄰單板受力方向垂直,相互抵消,因而可以減少收縮、膨脹和變型;

不開裂:木材的特性是順紋方向容易開裂,而膠合板是交錯的層積材,所以不用擔心釘釘子或者擰螺絲時產生開裂

❸ 木頭與木頭之間怎麼連接

有粘木頭專用的白乳膠,也可以打孔或下木釘和鐵釘,具體要看你要做什麼了。

❹ 木材的縱向,徑向和弦向,哪位能給個示意圖的鏈接

由經典物理面分析為何現在榫
這是一個老問題了,不過我想分享一點暫時還沒有出現的東西。我想從經典物理的節點受力的角度談談"為什麼現代建築的木結構中傳統榫卯不再大量出現〃。

榫卯很精巧,榫卯很華美

但是榫卯從受力角度來說,並不是木材利用的最優方案,特別是在現代建築工業的環境下。因為傳統的木榫卯這種設計從結構設計角度來說違反了結構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節點性能不能低於構件。

這一點幾乎不需要我去多廢話大家就能感覺到,使用榫卯的桌椅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榫卯處損壞,也就是結構的節點處。結構的節點壞了,等於和它相連的構件都發生了失效,所以一般的設計原則是節點的性能不能低於構件,從這個角度來說,傳統榫頭榫眼構成的榫卯是不太符合現代結構工程的設計理念的。下面詳細說說。

談受力不能拋開材料,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木材,木材在工程學上和另外兩種常見的建材一鋼材,混凝土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差異一顯著的各向異性。各向異性指材料在不同的方向受同樣的力時表現出不同的力學性能,材料多多少少都會有各向異性,即使時鋼材混凝土也不例外,但鋼材各向異性不顯著,混凝土各向異性主要體現在拉壓性能不同但不同方向可以使用同一個本構表示,忽略材料的方向一般不會有不能接受的誤差,對工程的影響一般可以忽略,但是木材則不然。

圖1、木材截面

圖2、木材微觀結構

第一張照片是常見的木材照片,第二張是木材顯微鏡下照片。無論宏觀微觀我們都能看到木材是有內部結構的,顯然不同方向結構的力學行為是不同的,這種內部結構的存在這也就導致了了木材的力學特性是各向異性。

木材組成方式是軸向的纖維聚成整體,因此就力學性能而言,會表現出兩類特性,一是順著纖維方向的,二是纖維連接方向。如果再考慮樹木生長的過程一形成層一層一層的向外擴展,木材在纖維連接上還存在層內和層間兩種差別,這種差別直觀的體現就是年輪。所以木材細分的話,存在三個方向一軸向、徑向和弦向。一般把軸向受力稱為順紋受力,弦向和徑向受力稱為橫紋受力。

纖維本身強度是遠高於纖維之間連接強度的,所以導致順紋拉伸、順紋壓縮、橫紋切斷等需要破壞纖維本身的受力模式下,木材表現出的強度及塑性發展,都要好於順紋剪切、橫紋拉伸等破壞纖維連接的受力模式。

一般來說木材強度最大的受力方向是順紋受拉方向,相對而言,順紋受壓、橫紋切斷受力也很大,所以木材最優利用方式是做拉壓桿件,其次是做穹的梁。但是節點區域受力復雜,往往處在多向應力狀態,本身就不利於木材發揮,同時,拼插的榫卯,一邊需要的開槽挖洞做榫眼,另一邊小截面做榫頭,實際上是嚴重削弱節點的。關於榫卯受力,還是可以建模做一下。

榫卯節點模型

做一個最常見的榫卯結構,一個方形榫眼,方形榫頭。材料調整一舊單模和泊松比,由於只看彈性階段應力應變,並且只是想簡單說明不利受力狀態,所以不考慮各向異性和裝配產生預應力了。

藍色的底邊固定,紅色面上施加一個力矩

首先可以看一下等效應力,在遠離榫卯的區域兩根桿件都表現出很明顯的梁的特性,外層應力最大,中間存在一個中性層。

但是榫卯區域應力變化劇烈而且復雜。如果就這樣放一個不知所雲的有限元結果也就沒必要寫這個答案了。有限元的結果對於大部分吃瓜群眾來說不直觀,我來做個直觀的解釋。

榫卯不是一個整體,榫頭和榫眼之間原本是分離的,因此榫卯的接觸面是承壓為主,一有拉力就會分離的趨勢。

在受端部的穹矩之後榫頭桿件有一個微微轉動的趨勢,榫頭和榫眼之間在我標紅的區域會緊密貼合,其他地方會微微分離。具體變形可以參考下圖,雲線標記的位置就是貼合緊密的區域。

這樣,對於榫頭桿件來說它受到的力就是一個穹矩兩對壓力,這就是個最簡單的踐踐板,這樣一組力恰好平衡。但是根據杠桿原理可以想見這么短的力臂壓力會非常大。

有了定性概念分析我們再回頭看看計彭吉果,攆頭的應力圖就很顯著的表現出這種特點.這是 Y 向正應力結果,上下兩塊深藍色區域就是承受巨大壓力的緊密接觸區域

再看看榫眼,榫眼是在這個區域受壓,但是是局部受壓,壓力在擴散過程中是依靠剪力傳遞的,所以會導致榫眼邊界附近剪應力很大,具體位置就是黃色虛線標示的剪切面。

我們現在來看看剪應力,確實這個區域出現了極大的剪應力.同時要注意到,這個位置的受剪是}順紋剪切,也是不利受力狀態之一。

所以,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榫卯 ,最常見受力方向,榫頭卯眼都處在了不利受力狀態,對於更復雜的粽角樟、燕尾棒等,在建築結構中受到拉壓彎剪扭等更復雜的力時,受力狀態更加不利。如果要保證攆卯的強度就不得不用更多的材料,而這些材料對於相牛部分來說是浪費的.因此現代的木結構都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很多改進,比如採用金屬連接件代替木材傳力,使用一些改性工藝處理木材增強木材不利狀態的強度。

傳統的棒卯本身是對材料相對浪費的設計方式,因此在建築這樣很計較成本的領域自然就會式微,但是傢具則不同,一來傢具對成本敏感性更低,二來傢具承載了文化傳統,使用攆卯是一種文化傳承和高端象徵,所以

❺ 木材之間靠什麼連接的,以及木材的連接方式有哪些

一、榫卯連接。中國古代匠師創造的一種連接方式(見中國古代木結構)。其特點是利用木材承壓傳力,以簡化樑柱連接的構造;利用榫卯嵌合作用,使結構在承受水平外力時,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二、木結構連接。也叫膠黏劑連接 ,至今仍在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中得到廣泛應用。其缺點是對木料的受力面積削弱較大,用料不甚經濟。

三、齒連接。用於桁架節點的連接方式。將壓桿的端頭做成齒形,直接抵承於另一桿件的齒槽中,通過木材承壓和受剪傳力。為了提高其可靠性,要求壓桿的軸線必須垂直於齒槽的承壓面並通過其中心。這樣使壓桿的垂直分力對齒槽的受剪面有壓緊作用,提高木材的抗剪強度。為了防止刻槽過深削弱桿件截面影響桿件承載能力,對於桁架中間節點,應要求齒深(h0)不大於桿件截面高度的1/4;對於桁架支座節點應不大於1/3。

受剪面過短容易撕裂,過長又起不了應有的作用,為此宜將受剪面長度(lv)控制在4~10h范圍內。並應設置保險螺栓,以防受剪面意外剪壞時,可能引起的屋蓋結構倒塌。

四、螺栓連接和釘連接。在木結構中,螺栓和釘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即由於阻止了構件的相對移動,而受到其孔壁木材的擠壓,這種擠壓還使螺栓和釘受剪與受彎,木材受剪與受劈。為了充分利用螺栓和釘受彎、木材受擠壓的良好韌性,避免因螺栓和釘過粗、排列過密或構件過薄而導致木材剪壞或劈裂。在構造上對木料的最小厚度、螺栓和釘的最小排列間距已有規定。

五、鍵連接 。有木鍵和鋼鍵兩類。近些年來,木鍵已逐漸被淘汰,而為受力性能較好的板銷和鋼鍵所代替。鋼鍵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裂環、剪盤、齒環和齒板等四種。均可用於木料接長,拼合和節點連接,其承載能力通過試驗確定。

明式傢具的榫卯結合

明式紅木傢具有榫卯結合近百種,常見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夾頭榫、抱肩榫、龍鳳榫、楔釘榫、插肩榫、圍欄榫、套榫、掛榫、半榫與札榫等。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傢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結構。也可以說是傢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連接的榫卯結構。

抱肩榫是結構復雜的榫卯結構,因為要解決腿足與面板、腿足與束腰、腿足與腿足之間的連接。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兩個相互垂直但不連接的半榫頭、這是與桌面相連的。在與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傢具,牙條與束腰是用一塊獨木做出的,憑此掛銷,可使束腰及牙條和腿足牢固地連接在一起。這是抱肩榫的標准做法。清中期以後,抱肩榫的做法就開始簡化,掛銷省略不做了,為了省料,牙條和束腰也改為用兩塊木條單獨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進一步簡化,連牙條上的榫舌也沒有了,只靠用膠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❻ 古人運用傢具木頭與木頭連接用了什麼方法

古人運用傢具木頭與木頭連接用了卯榫連接方法。通過卯與榫的契合,達到緊密穩定結構。經久而不松動,愈用而愈緊湊。

卯榫的經典與巧妙之處在於區別於現代結構連接方式,不使用鐵釘固定而比之更牢固耐用,而卯榫的結構也演化為多種方式出現於我們的生活應用中。

而其中最為顯眼的便是斗拱,在中式古建築中,華夏大地,南北東西,處處可見房屋中大量使用的斗拱,復雜而唯美,繁瑣而堅固,成為廊檐中式結構經典。

這一創造性的發明自出現後便大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經千年以上的傳承後不斷發揚光大,並在勤勞智慧的人們手中不斷改善和創新,最後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卯榫在傳承過程中也銜生出了多種用途,並在材料使用方面也不再拘泥於木材,而是發展到了石材,玉器,紡織等多種材料之上。

(6)木頭順向纖維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卯榫結構大致分類:

1、棕角榫:棕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從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線的是45度的斜線,又叫「三角齊尖」。多用於框形的連接。另外,明式傢具中還有「四平式」桌,其腿足、牙條、面板的連接均要用棕角榫。

2、栽榫:又叫「樁頭」、「走馬銷」,是一種用於可拆卸傢具部件之間的榫卯結構。

由於要拆卸,榫頭易磨損,甚至損壞,出於維修方便,也避免因榫頭損壞而使傢具部件報廢的情況,一般都採用另外一種木料來製成榫頭,然後將榫頭栽到傢具部件上。栽榫多採用掛榫結構。羅漢床圍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多用栽榫。

3、楔釘榫:是用來連接圓棍狀又帶弧形的傢具部件,如圓形扶手的榫卯結構。雖然也是兩根圓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半片榫頭的前端,都有一個台階狀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這樣便使連接部不能上下移動。

4、暗榫:兩塊木板兩端對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悶榫」,是製作幾、案、箱子之類必用之榫。

5、套棒明清椅子的搭腦不出挑,與腿交接處不用夾頭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腦部位則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❼ 木材的縱向,徑向和弦向,哪位給個示意圖的連接

徑向是指在徑向平面上通過軸線的方向。在軸承術語中,通常有徑向游隙、徑向平面等。沿直徑或半徑的直線方向,或垂直於軸線,木材沿樹干半徑或木材射線方向的徑向稱為徑向。

弦向是木材的中心軸,反映了木材的干縮。木材沿環的方向稱為弦方向。

徑向平面是橫向平面,弦向平面是縱向平面。

擴展數據:

區分徑向和軸向

1、徑向是沿直徑或半徑的直線方向,或垂直於軸的方向。在地球表面,它通常是指直線穿過相切平面上某一點的方向。在無線電導航或無線電測量中,磁力線穿過中心點(線)的方向。

2、一般來說,軸向是圓柱體中心軸旋轉的方向,即與中心軸方向相同。徑向與軸向垂直,軸向是圓柱體端圓的半徑或直徑方向。徑向垂直於軸向空間。這個概念也被用來分析物理學中物體的力或運動。

徑向載荷

平行於軸的方向稱為軸向;垂直於軸的方向(與直徑方向相同)稱為徑向。電機的皮帶輪拉動皮帶,電機承受徑向載荷。如果車床固定工件鑽一個大孔,則車床主軸承受軸向載荷。

徑向尺寸

徑向尺寸是指在直徑或半徑方向上的長度,不僅指弧線,而且指徑向尺寸。

網路-徑向

網路-弦向

❽ 木材的接合方式有哪些

木材的接合方式有:
一、對接:一塊木塊的末端簡單地抵住另一塊木塊,形成正確的角度。兩塊木塊之間用釘子、螺絲釘、木釘或其他東西固定住。
二、塞角拼接:在夾角處加入兩塊木塊、一塊削短後的小木塊,把它們在夾角處粘起來。這種方法經常用來加固拼接處。經常在製造最好的抽屜時在底部使用,對抽屜進行增強。
三、交叉重疊拼接:在交叉重疊拼接中,在拼接的兩塊木塊上都挖出來一個矩形的凹槽。這樣,木板就互相鎖定了。加工精細的話,凹槽的深度應該被削成正好使接縫能夠與木板持平。
四、開榫槽拼接:在一塊木塊上切割出一條寬度與第二塊木塊相同的凹槽,將兩塊木板連接住。五、法式鳩尾榫拼接:也叫做自始鳩尾榫拼接,這種形式的固定拼接側面看上去很像智力拚圖。一塊木板有一個向外凸出的連接點,與另一塊有凹進連接點的木板結合起來。
六、多重鳩尾榫拼接:像法式鳩尾榫一樣結合在一起的拼接方法(經常被叫做英式鳩尾榫拼接),顧名思義,使用了多個接頭而不是單個。法式鳩尾榫通常在木板的較窄一邊有突出的連接點和凹進的連接點,而且一通到底。多重楔形榫用較寬的一邊來製造多個突出的連接點和凹進的連接點。抽屜經常使用多重鳩尾榫拼接,因為它提供了很大的支撐力。
七、暗榫拼接:兩塊木塊各鑽有兩個小孔,在一塊木板的小孔內插入兩根小圓樁使兩塊木板結合起來。再在另一塊木板中插入暗榫,這樣一來木板就相互結合住了。沙發和椅子的框架常使用了暗榫拼接。
八、重疊對接:重疊對接與交叉重疊拼接很相似,不過發生在木板的末端而不是中間。雖然拼接處只有一條「邊界線」,但它們會根據拼接處的壓力而滑動。
九、斜面拼接:每塊木塊各取一端切成45度角,將兩個有斜面的末端相連。通常使用膠水、釘子和螺絲釘連接,取決於相連接的木塊尺寸,有些時候還用到嵌接。
十、榫眼和凸榫拼接:也叫公母榫。在這種式樣的拼接中,榫眼內部有一個凹進處,凸榫有一個突出的部分(通常是矩形的),正好與榫眼的凹進處相匹配。兩塊木塊有時是粘在一起來固定連接,有時在榫眼和凸榫上都鑽一個小孔,再用一個暗榫來進一步固定連接。
十一、嵌槽拼接:在一塊木板上削出一個凹槽,用另一塊木板的一部分嵌入這個凹槽。類似於層疊對拼接,但只削了一塊木板。
十二、截面拼接A:截面拼接能將兩塊木塊連接成一塊連續的長木板。一種需要在兩塊板上各切下一塊成對角的斜塊,使他們可以在對角處用膠水或其他方式固定住的拼接形式。
十三、截面拼接B:另一種形式的截面拼接。在兩塊木板的每一側面使用一片金屬板將他們堅固地固定起來。
十四、榫舌和凹槽:切下一塊木塊的邊緣或輪廓,與另一塊木塊削成的凹槽相連接。榫舌和凹槽必須加工成這種方式,使木板能夠結合得天衣無縫。
十五、薄縫片拼接:在每塊木塊的末端都削出一塊凹槽,使它們在連接的時候可以對齊。再將一塊叫做薄縫片的木塊插入到每個凹槽中,使兩塊木塊連接起來。

❾ 最簡單的木頭連接方式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8

如何讓兩塊木頭連接在一起,請做過木工的人告訴我有哪些方法

502膠水,環氧類膠水絕對沒問題

閱讀全文

與木頭順向纖維連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以填哪些數一年級方法 瀏覽:365
如何用科學方法理財 瀏覽:406
檢測受體的密度和數量用什麼方法 瀏覽:26
蘋果二手機驗機方法的軟體 瀏覽:158
用跑步機跑步的正確方法 瀏覽:659
長沙膽結石哪些方法治療好 瀏覽:351
雞腳的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502
如何正確泡奶粉的方法 瀏覽:22
豆腐腦不出水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5
法蘭軟連接使用方法 瀏覽:452
尿不濕正確睡眠方法 瀏覽:643
平行四邊形abcd角度計算方法 瀏覽:92
win7系統屏幕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5
耳鳴手術有哪些方法 瀏覽:761
根據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673
趣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62
普爾茶餅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118
後手開士角炮正確方法 瀏覽:822
體院館鍛煉方法 瀏覽:549
豬肉餡快速解凍最好方法 瀏覽:564